大时代1958(校对)第1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7/404

  但问题在于,赫鲁晓夫在这几年已经给中央主席团的成员形成了这样一种印象。所以根本不会有人敢明这面的反对,这个想法谢洛夫肯定不是第一个见到的,科兹洛夫、勃列日涅夫、苏斯洛夫他们肯定有人比谢洛夫知道的要早,但从赫鲁晓夫的口气中,似乎中央主席团的其他成员都没有什么意见。
  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这说明这些人现在都害怕赫鲁晓夫,不敢在赫鲁晓夫面前提反对意见了,在发展下去就会演变成不在赫鲁晓夫面前说实话,最终开始孤立这位第一书记。
  “以最近十年来的天气记录来估计,每过三年到四年,我们联盟就会遭遇到一次天气异常的情况,要么是干旱要么是寒流提前到来,给我们的农业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半个小时之后谢洛夫接到了卢比杨卡送过来的记录档案说道,“而且现在联盟的农业储备粮食问题不容乐观,其实似乎不具备目前推广第一书记的想法……”
  数据是不会骗人的,当然在需要的时候谢洛夫也可以伪造数据,但目前显然不用。用真实的数据就足够说明问题了,讲事实讲道理的勇气,谢洛夫还是具备的,如果赫鲁晓夫生气准备训斥他,当做没听见就好了,谢洛夫不会和老年人一般见识。
  “你知道么,中央主席团的其他几个成员都没有对我的想法提出异议!”赫鲁晓夫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过了好半天才满脸严肃地说道。
  “中央主席团的委员们可能没有考虑到大数据的问题,这不奇怪,毕竟天气是无法预估的!”谢洛夫一脸淡然之色,没有把刚刚过程放在心上。他早就摸透了这位第一书记的脾气,在暴怒的时候这么的不可理喻,但这个人没有坏心,下一次见面的时候就没事了,更何况目前赫鲁晓夫不是还没有发火么?
  赫鲁晓夫的性格比较明显,这种人其实还好,像是勃列日涅夫那种根本从表面上看不明白的人才最可怕,谢列平、柯西金、苏斯洛夫这些人哪个不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物,套用一句话就是身经百战了,见得多了。但不是一样被勃列日涅夫耍的团团转么?
  所以说谢洛夫宁愿自己面对一个没事就发火的赫鲁晓夫,也不愿意面对一个像是海底一样深邃的勃列日涅夫,难道没事就去找勃列日涅夫谈谈,探测一下对方是不是对自己有敌意?那他以后还干不干别的事情了?
  “这么说我的想法还不成熟,需要搁置了?”赫鲁晓夫有些遗憾的自语道,平心而论赫鲁晓夫能看到苏联目前的很多问题,而且在尽力的解决能看到的问题。单凭这点就让谢洛夫拥护,勃列日涅夫看不到苏联的问题么?相信他一样看得到,只不过他不去解决,这个态度就足够让人不满了。
  要知道勃列日涅夫历史上掌控苏联十八年,十八年是一个多么漫长的时间?一个婴儿呱呱坠地都可以成长成一个成人了。勃列日涅夫就算不把苏联的问题全部解决,至少解决一些是完全可以的,但他就是当做没有看见这些问题。
  哪个总书记会说共产主义只是骗骗老百姓这种话,苏联任何人都可以这么说,但作为苏联总书记的勃列日涅夫独独没有这个资格。说就说了,还被泄露出来,对了,是谁泄漏的?从当时保密的程度上来讲,嫌疑人倒是有一个,在克格勃韬光养晦的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
  “我们先观察一下今年的粮食收成,加上完善粮食储备体系的组织,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建议在一个边疆区首先实行,结果我不会派人去跟踪,把情况真实的汇报回来。”谢洛夫心不在焉的敬礼回答道,似乎目前看来,他有些小看了历史上一直在克格勃装死的安德罗波夫,这个人畜无害的学者主席不是表面上那种一点动作都没有的样子。
  就算是知道肯定不可能成功,谢洛夫也没有阻止赫鲁晓夫想法的意思,而是提出在一个边疆区进行实行,希望把损失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地步,而且到时候谢洛夫会和周围州的国家安全局和内务总局大招呼,防止实行赫鲁晓夫想法的州得到支援,梁赞州的事情不能重演,面对赫鲁晓夫这种性格的老大,你决定不能和他顶着干,而是想办法曲线救国。
  “不过以后我一定要注意,不要让别人也这么糊弄我。”离开克里姆林宫的谢洛夫如是想到,保证自己的信息通常才是不被欺骗的基础,所以说万一有一天克格勃不在自己的手里了,也要确保交到一个可靠的人手里,最好比谢列平和谢米恰斯内的关系还要好。
  “你们是用什么办法弄出来的!”谢洛夫在一座克格勃总医院的科学训练场内视察的时候,门德列夫正好提着一个一直手提箱进来,打开看了一眼,里面摆放着一颗洁白的头骨,和一只手骨,从色彩上来看,骨头是经过专门处理过的。
  不过谢洛夫看出来的白骨化处理倒不是从色彩上看,很简单,箱子里面有药水的味道。
  “也是刚刚才弄好,至少从卖相上来看还不错,毕竟是我们第一副主席要的东西,多费一些功夫也是值得的!”门德列夫一脸淡定的看着训练场的设备回答道。
  这个家伙自从进了行动执行部,表情越来越少了,真怀疑会不会变成机器人,难道已经成机器人了?只不过批了一张人皮?谢洛夫安耐住自己的右手的冲动,这么大岁数了,还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胡思乱想,这很不好。
  “不知道的人以为我和国际足联有多大的交情,专门跑过去送艺术品呢?你们行动执行部那个白骨化专家是不是从美术学院借过来的?”谢洛夫吐槽两句就闭口不言,和门德列夫并肩而立,隔着玻璃观察实验的情况,从仪器上来的数据来看,进行的还不错。
  里面一个成年男人身上接上了各种线路链接在仪器上,看了一会索然无味的谢洛夫招呼门德列夫的出去走走。
  “将军,总医院在进行什么实验?”门德列夫现在只是表面上话语不比较少了,心中还是有着正常人类的好奇心,对克格勃总医院的实验非常感兴趣。
  “哦,反测谎机实验,你也知道测谎机很考验心理素质,不是卓越的特工都比较难过的去,总医院好像有了新的成果,吃下药物后身体体征会和平时一样,不会出现心跳加速等等容易被测谎机捕捉到的身体数据,现在还不知道有没有效果,所以试验一下!”谢洛夫心不在焉的拿着一瓶格瓦斯在走廊说道,“就是一个普通的临床实验!”
  “头,直接用特工实验么?会不会出现副作用?”门德列夫身体一哆嗦询问道。
  “任何药品都有副作用,药品发明出来在救人的同时本身就在杀人,很多药物治疗心脏病但是对肾脏有些破坏力,那为什么还要吃呢?因为心脏病人需要特效药,比起肾脏的破坏,患者选择了接受!”谢洛夫眉毛一样道,“不过你说的问题,总医院是不会这么武断的,我们首先要会拿外国被捕的间谍来实验,国内防谍总局每年抓了这么多人,总要有一些用处才对,就当是为了苏维埃稍作补偿……”
  门德列夫再狠,也不会像是谢洛夫一样,总是用伟大的目标包装自己的目的。比如这次和体育部出国,给国际足联的礼物就是箱子里面的头骨和手骨。这次的伟大目标就是为了苏联足球队讨回公道。
第413章
苏黎世
  “总医院这些医生总是有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你见多了就好了!”回过头来的谢洛夫安慰道,这才哪到哪啊,有些事情一直都存在,只不过普通人不知道而已。只要他那个第一副主席点头,一直对谢洛夫身体素质很感兴趣的亚戈搭医生,马上就会把他做成切片。
  二十年代,苏联在苏呼米建立猴类繁殖场,即现在的实验病理学和治疗学研究所。从那时起,苏联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人员就开始使用猴类进行实验。该繁殖场为全苏各城市的科学工作者提供了用猴类做实验的基地。初期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猴类心理学和高级神经活动、传染病病理学、实验肿瘤学。
  此外如营养学、繁殖和管理,包括对气候和水土的适应,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的要求等问题。当时使用猴类的研究工作还很少,供应的数量也不大,所以还没有涉及对灵长类动物的供应管理和集中研究的问题。五十年代,在苏呼米开展研究工作的同时,还在列宁格勒日益广泛开展了灵长类的高级神经实验。
  没有这些实验的存在,什么人工心脏,人工呼吸机,血液循环装置等等能救人的东西,根本就不会存在在这个世界上。至于更加隐秘的实验,考虑到门德列夫自从意大利之后再次从自己这里刷新了三观,他就不准备继续说了。
  “实验不会一天两天就完成,这比预算是我拨下来的,如果你感兴趣的话没事多过来看看,如果不感兴趣也要没事过来看看,没准你就会见证一项新技术的诞生。”接过出来寻找他医生的报告,谢洛夫刷刷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对着门德列夫说道。
  对于这些实验谢洛夫本人是不排斥的,至少到了今天他不排斥,特工这个职业,本身就是风险比较高的,落网了的下场作为一个特工应该早就有觉悟。拿苏联国内的被抓的间谍来说,价值比较高的克格勃不会对他们怎么样,而是用来交换苏联被俘的特工,至于没什么价值的间谍,敌国不和苏联交换,证明已经被放弃的间谍,呵呵……
  “最近我刚好比较闲,所以今天来总医院看看,就当增长一下阅历!”谢洛夫确实比较闲,昨天还跑到勃列日涅夫的家中做客,谈谈关于苏维埃格勒的问题。还见到了一个苏联中央理事会主席维克托·瓦西里耶维奇·格里申。格里申领导苏联工会的工作。这个人谢洛夫有些印象,他在八十年代成为戈地图的竞争对手,似乎以微弱的劣势没有成为苏联总书记。按说有戈地图作为对比,谢洛夫对格里申的印象应该不错。
  但仔细一想谢洛夫就比较腻歪了,格里申后来成了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他换掉的人就是谢列平的朋友叶戈雷切夫,而谢列平也和格里申有关系,因为勃列日涅夫打垮谢列平集团之后,给谢列平安排的工作岗位就是去领导苏联工会,就是现在格里申的位置,苏联中央理事会。
  每次谢洛夫刚刚觉得勃列日涅夫人畜无害的时候,总会出来一些人让他联想起来对第聂伯罗黑帮的印象,这也是好事,提醒自己千万不要被勃列日涅夫灌迷魂汤。
  飞机上的气氛非常诡异,一般苏联部门出访外国的时候,克格勃都会派出反间谍人员跟着,防止出现泄露国家机密的情况发生。没办法,冷战的环境如此,如果苏联和美国的实力调过来,相信苏联也不会如此的严防死守。不过克格勃第一副主席亲自出马,让机舱内的体育部同志心中都犯嘀咕,克格勃怎么出来这么大的干部和他们一起出访?
  一般体育部是不会在这个范围之内的,这些体育部的同志会叛逃么?他们知道什么东西可以帮助美国,帮助美国建立举国体制?再说了以为举国体制谁都能建立起来,除了苏联自己和民主德国,也就后世的中国有些这种意思。苏联的举国体制影响的人数足有苏联人口的十分之一,对于苏联人口的身体素质,早在斯大林时期苏联就开始对本国人口的身体素质进行评级,当时评级的人口就有上千万,更不要提现在了。
  苏联全国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数约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到苏联解体前,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数已发展到占总人口的三成五以上。
  战后,苏联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基本形式是在全国普遍实行劳卫制。劳卫制由两个部分组成:少年劳卫制和普通劳卫制。少年劳卫制适用于中小学生。普通劳卫制适用于青年学生和其他劳动者。普通劳卫制一般分为三级。每个级别的劳卫制都规定不同的、需要掌握的体育知识、技能、部分运动项目的测验及标准。劳卫制的测验项目往往通过体育比赛的形式,比如校际、厂际,以及班组之间的体育比赛进行。通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劳卫制,体育运动逐渐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全民体育活动,不仅增强了劳动者的体魄,而且为选拔优秀的后备体育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体操为何总是被称为社会主义运动?这个问题只要去苏联各地的广场去看看就知道,你随时可以见到一个苏联人在那里进行锻炼,苏联最不缺发的运动员就是体操。
  涉及到苏联社会的方方面面,让全民都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并且进入文化中,这才是真正的举国体制。在谢洛夫看来,这完全是好事,能把全国各地的人口都规划到其中,共同提高身体素质,让人民有强大的体魄,好处简直太多了。
  谢洛夫都不记得自己上次穿西装的时候是在什么地方了,穿着西装在体育部同志中间的谢洛夫,时不时的就伸手拽一下自己的领子,打上领带之后他总觉得有些不透气。
  “谢洛夫将军,我们马上到达苏黎世了!”在进入瑞士领空,机组人员已经接到了苏黎世航管中心的引导通报。
  “我是出来执行任务的,你们不要管我,我也不会干涉你们的行程!”谢洛夫示意体育部的同志不要着急,他不是对体育部这次的行程不信任。
  苏航客机以特有的苏式降落重重的在苏黎世国际机场上降落,让一脸生无可恋的谢洛夫明白,指望苏联驾驶员改变自己的降落风格是不可能了,以后如果时间不紧迫,他还是搭乘火车出行比较好。
  苏黎世集中了一百多家银行的全球及欧洲区总部,其中半数以上是外国银行。瑞士联合银行、瑞士信贷银行、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以及许多欧洲私人银行的总部均设于苏黎世。瑞士银行业高效严格的保密能力,使得苏黎世成为世界离岸银行业务的主要中心,金融方面的帐户流转约占据整个苏黎世市四分之一的经济活动。瑞士证券交易所的总部亦设于苏黎世。
  “洗钱的好地方!”谢洛夫下了飞机等待接应,苏联在苏黎世也有领事馆,瑞士的首都既不是苏黎世也不是日内瓦,不过这两个城市克格勃都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谢洛夫吐槽洗钱也不是在埋汰苏黎世,完全是在夸奖,因为克格勃的海外资金也离不开这里。
  很正常,克格勃的资金不在这里,难道放伦敦去么?或者直接放在美国?所以苏黎世的迅猛发展和苏联也有一定的关系,这就看出瑞士中立国的好处了,苏联这种美国人的对手在运转资金的时候肯定不会选择在欧洲比苏黎世更大的伦敦交易市场,因为英美通常穿一条裤子,伦敦不在苏联部门信任的地点范围之内。
  这次谢洛夫出来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过来查账的,因为克格勃在研究股市的小组就在这座城市当中,当初他招募人员的时候,都快把莫斯科的数学系翻遍了。
  “体育部的行程是明天见去拜访国际足联么?好,正好我也喜欢足球,想和斯坦利·劳斯先生谈一谈人生理想。”谢洛夫低头看了一下表摆摆手道,“那祝同志们顺利!”
  “谢洛夫将军,你和两位同志自己行动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吧?”体育部的干部好心的问道,“要不和我们一起去住酒店吧,我们的预算还够。”
  “不用了,出国不要拘谨,如果有困难就和我说!”谢洛夫回答的同时,一脸精巧的轿车停在他的身边,经过隐晦的暗示就知道这是来接自己的车辆,便和体育部的同志告别了。他还要去视察苏联的股市小组,不知道他们盯住美元危机没有。
  考虑到苏黎世的环境,谢洛夫坐在轿车上迎风想着自己的行程,装着头骨的箱子还在脚下,自语道,“我们的数学毕业生已经工作了这么长时间,应该看看他们的成果如何了!”
第414章
苏联版黑水
  跟在他身边的两个不说话的年轻人,是这次查账的助手。以谢洛夫初中生水准的数学水准,人家要骗他就很苏联骗印度一样轻松。但没关系,专业的人员是有的,只要把他们找出来就可以,比起那些苏联数学系的大学生来讲,这两个人更加专业。
  那些被挑选出来的大学生定顶多算是进入了大学之后,主攻数学方面的学习。而这次过来查账的两个人,是加茨拿从小培养,可以说他们从小除了认字之外的所有学习课程,都是数学,伊塞莫特妮拍着自己高耸的前胸保证,绝对不是问题,那就绝对没问题。
  目前在欧洲的金融中心中,瑞士排名第二,排名第一的是伦敦。伦敦的地位自然不用多言,老牌帝国主义就算是衰弱了,也可以保持一些自己在某些方面的影响力。至于苏黎世为何比法国、德国那些强国发展的更快,其中也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对瑞士的扶持从拿破仑时期就开始了,为了支持犹太财团的利益,专门设置瑞士作为所谓的永久中立国,俗称世界洗钱中心,另外基督教的一些势力,比如马耳他骑士团(总部在罗马)也有一部分势力在这里。
  最知名的就是国际红十字会由马耳他骑士团组建,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受基督教势力控制,另外一个是洗钱,一战以后为了从德国勒索到最多的赔款,国际财阀决定在瑞士成立国际清算银行,演变至今变成控制世界金融的工具。
  二战的时候,瑞士银行帮助过纳粹德国洗钱,所谓的纳粹财富,事实上大多数用于从中立国购买德国所需的资源,在瑞士进行结算。当然瑞士有一定的工业,比如钟表,精密机械。在勃列日涅夫后期,很多瑞士的商品从走私渠道进入苏联,成了苏联地下经济的一部分。其实苏联的经济应该比统计数据更好,因为苏联的统计数据只记录计划经济的数据。
  当然如果苏联经济不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话,谢洛夫宁可走私经济永远不要出现。加起来固然会让苏联的经济更加漂亮,但和后世英国把红灯区的收入加入鸡的屁里面差不多一样无耻,可见苏联的计划经济委员会还没有无耻到帝国主义的份上。不然完全可以这么干给苏联民众一点信心。
  以瑞士人民的生活水准和社会福利,对苏联的态度可想而知,这种表面上是中立国的地方,其实在某些领域更为顽固,只不过因为冷战,美国表现的更加明显,而这些中立小国在反苏的时候不喊口号,只做行动而已。
  “我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只要账目大体不错就可以了,些许的误差可以接受,毕竟我们的特工出国在外也需要生活,只要他们为国家获得的东西足够多,一些追求生活品质的行为我完全可以接受!”谢洛夫对着两个跟着自己过来的数学人才说道。
  谢洛夫从来都认为苏联的社会运行方式一点都不差,这点他比任何人都有自信,可就算自信也不能让自己的部下完全用精神力量去干活,克格勃从来不会这么做,很早以前苏联的情报部门就知道,不能完全依赖于信仰干活,在提供资金方面克格勃从来都非常大方,虽说和财大气粗的美国人相比有些不足,但也足够重视特工的物质需求了。
  作为一个情报部门,潜伏和渗透是最为基础的特点,特洛伊木马的故事经久流传,证明了在敌人内部出现一个第五纵队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对世界经济的准确把握也是如此,计划经济能抵御住很多问题,但那不是所有问题都能顶得住。所以克格勃需要、或者说苏联需要这么一群完全以西方经济作为手段的人群,这群人在苏联本土不太合适,毕竟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苏联本土没有这种环境让他们来感受。
  如果强行因为害怕担风险让这些人在苏联本土纸上谈兵,那就谈不上锻炼的目的。如果目的没有达到,那找这么一群人干什么呢?无法为国家创造价值的特工,是不会得到大力支援的,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来到苏黎世半年多了,对瑞士有什么感觉?”谢洛夫和这批数学小组的组长在悠闲地散步,两人用俄语对话,因为这批人的身份是白俄,考虑到不是所有人都能熟练的掌握英语作为母语,所以只能为这些人安排还过得去的身份。谢洛夫也没有让这些人在这里一辈子,其实只要能隐藏个几年就行了,到时候再想办法。
  “这里的生活条件平心而论比国内要好上很多,我们来到瑞士学习到了很多东西!”组长的回答也在预料当中,瑞士的环境找遍全世界都没有几个。
  实话归实话,作为一个安全部门的干部,听到这个回答谢洛夫本能的就想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他挑选出来这些杰出的数学人才,会不会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这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不然他这个克格勃第一副主席也未免太乐观了。
  对于苏联的教育水准,谢洛夫是相信的,以教育的水准来看,苏联模式下的教育完全可以称得上是良心,丰厚的人才储备也是苏联敢于和美国对抗的底气所在。生活在一个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下的人,你就偷着笑吧,虽然竞争非常激烈,但国家绝对不会打着快乐教育的幌子来骗你。
  但就算是人员的教育完全跟得上,也不一定能抵挡西方思想的腐蚀,因为英美推广的那套东西,确实能抓住人性中的某些弱点,苏联现在的东西就像是很多苏联报告中描述的差不多,远景是绝对美好的,眼前的困难也相当严重。怪不得很多地方政府报告上总是有这么一句话,美好的生活不远了……
  “作为这批学员的组长,你要提高警惕,无论这里的生活多么悠闲和美好,苏联都不可能变成瑞士的,我们的国家天然就是一个巨大的目标,不可能有瑞士这种永久中立的环境,再说我们国家还有国际责任,不能抛弃自己的盟国!”谢洛夫给这些人必须打一个预防针,当然到底有用没有用,谁都不知道。后续行动马上就会到来,不能光用嘴巴来教育这些人对西方思想提高警惕。
  “明白,我会注意这方面的事情的!”谢洛夫听见了肯定的答复,但他绝对不会相信。应该从特别调查部里面抽调出来一批人,然后在这些学员不知道的情况下进驻苏黎世,对他们展开监视。
  “盯住美元和黄金,这方面的研究不要中断,同时抓紧时间熟练西方的金融体系,最近几年可以先练练手,在需要的时候总部会给你们强大的支援,强大到你们都不敢相信。”谢洛夫回到这座聚集点之后说道,“眼前你们需要在苏黎世正式进驻下来,所以我会拨给你们一笔资金作为建设总部的经费,总是租房住也不好。”
  谢洛夫印象中,第二次美元危机出现在美国和越南的战争期间,其实还是那个问题,美国不陷入越南泥潭,至少短期内苏联是绝对没有机会反超的,幸亏美国本身的内部力量足够贪婪,才有了苏联的可乘之机。
  冷战期间苏联只发动了一次阿富汗战争,而美国发动的战争远远比苏联要多,最后却是苏联首先顶不住,这还是实力上的差距。虽说美国胜利的绝对不轻松,但胜利就是胜利,谁让苏联首先出一个戈地图呢。
  “还有就是总部准备了一个计划,在你们略有发展的时候会拿出来,也就是你们在苏黎世正式站稳脚跟之后,同时开展的工作就是成立一家世界级别的保安公司,当然了,说直接一点,就是让你们组织一群雇佣军,至于兵源方面这是最不用担心的问题,整个社会主义阵营什么都缺乏,相比较之下最不缺乏的就是会打仗的军人。”谢洛夫歪着脑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到时候在苏黎世的集团将集合金融与安保方面的工作,如果你们以后再有新的计划,也可以加里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7/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