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1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3/404

第401章
中央委员
  这是个非常简单的道理,苏联只要赢得了和美国的对抗,今天美国所有的东西都会变成苏联的,今天看起来牛皮哄哄的英法德,就是以后的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等等等等,道理不难理解,这些国家也是没有能人。
  历史上这些国家最不幸的地方在于,在他们这些国家还能坚持住的时候,苏联就首先出现了戈地图这个万年不遇的领导人。想想这是多么绝望的事情,除了波兰之外,这些国家都还能坚持住的时候,自己的老大哥却自己开始解除武装放弃对抗。冷战结束后东欧国家当然有理由仇视俄罗斯,谁让老大哥就是叛徒呢。
  目前的局势还可以给这些国家希望,至少没过几年他们就能听见好消息,近两年的好消息就是西半球出现了古巴这个国家,看,自己的朋友越来越多,未来我们一定会胜利……
  这些国家情报头子离开莫斯科的时候,都已经被谢洛夫灌满了一肚子的心灵鸡汤,带着信心满满的心情,开始在今年的工作,这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
  “这些小伙伴是我们的盟友,但只有他们可是远远不够的!”谢洛夫把谢米恰斯内送走了这些盟国的情报头子,一起站在窗户边上眺望,不远处就是捷尔任斯基的铜像,周围时不时的行驶过一辆轿车。
  “所以你拉着他们一起帮助我们克格勃建立全球情报网?”谢米恰斯内饶有兴趣的问道,“不过这样有用么?会不会影响到我们本来的情报网络。”
  “不是建立,是补充!”谢洛夫淡然的回答道,克格勃的全球情报网早就建立起来了,贝利亚时期就可以成为全球情报网,现在拉着这些国家同时行动,其实是对情报网络进行补充,这些国家就算是不强大,但也有自己独到的地方。再说美国是移民国家,这些国家肯定有着各自的手段和移民群体保持联系,这样在发展线人的时候就扩大了不少范围。
  反正克格勃也不会让这些盟国的情报人员真正接触到核心,双方只是合作关系,不会出现一个波兰线人被美国人抓了,结果却捣毁了苏联情报网的事情。
  “听起来不错,不过不要搞砸了。”谢米恰斯内说了一句便回到了自己的椅子上。
  搞砸了?真有意思,一个不怎么专业的安全干部,让自己这个已经在克格勃十年工作经验的人不要搞砸了?这是有多大的自信?谢洛夫微微摇摇头,最后看了捷尔任斯基铜像一眼,施施然的离开了谢米恰斯内的办公室。
  “头,勃列日涅娃已经到了,要不要让她进来?”伊塞莫特妮充好一杯咖啡端到谢洛夫的身边,温柔的问道,“准备把这个女人安排到什么地方去?”
  “这个女人能力不行,接替你和卢卡妮的工作肯定不行,随便找一个档案室联络员的工作给她,一些重要的事情还是不要让她知道!”谢洛夫慢吞吞的喝了一口咖啡,这个女人的手艺见长了,可能换掉了会有一段时间不习惯,“你们两个都是从特工城出来的,现在特工一分为七,你们是准备一人分管一个,还是选出来一座一起管理?”
  伊塞莫特妮和卢卡妮是在波匈事件之前被谢洛夫带回来的,现在已经有六七年的时间了,总是用两个女秘书在身边,而且两个人总是不结婚,时间长了总是感觉有些奇怪。真正让他下定决心时候,是赫鲁晓夫前几天让他准备参加中央委员的会议之后,他就知道自己已经开始受到关注了,是时候把尾巴收起来,不要让盯着自己的人抓到把柄。这是个艰难的决定,但却是必须要做的。
  “你准备抛弃我们了么?还是另有安排?”伊塞莫特妮用有些撒娇的语气问道。
  “去捷克斯洛伐克待一年怎么样?回来之后你们两个就负责加茨拿城的运作,你们本身就是特工城出身!”谢洛夫笑眯眯的拉着女人的手道,“以后轻松一些吧,我准备换几个老头子做助手,这样用起来更加顺手!”
  “我们用起来不顺手?你以前可不是这么说的,我们嫁人你愿意?”伊塞莫特妮任由谢洛夫占便宜低声道,“用完了就不认账是不是有些太过分?”
  谢洛夫没有说话,低声在女人的耳畔说了一句话,就得到了女人惊喜的回应,然后大声道,“那就这样了,把勃列日涅娃叫进来吧!”
  勃列日涅娃的工作安排,也是严格按照流程进行的,该做的准备一样都不少。如果不是现在勃列日涅娃都已经结婚了,谢洛夫都准备是不是要安排人给这个女酒鬼相亲。后世勃列日涅夫的女婿丘尔巴诺夫同志,现在就在内务部任职。
  丘尔巴诺夫后来就是造就了轰动一时的驸马案,这件事情谢洛夫不准备干涉,让他们顺其自然的发展,碰上了算他们有缘,碰不上就算是两人缘分没到。
  “在第二总局的工作不错,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翘着二郎腿的谢洛夫放下手中的文件,心中感叹这绝对是勃列日涅夫的女儿,好像随着年龄的增大,这个女人的眉毛越来越重了,从眉宇间观察完全就是和勃列日涅夫一模一样。眉毛也会遗传么?应该找一下这方面的著作看一看了,没事还可以假装自己是专家,和真正的专家谈笑风生一番。
  “还不错,我也没什么事情,就是安排一下旅行团的线路,谢洛夫副主席让我回到总部是准备让我在总部工作么?”勃列日涅娃有些不甘愿的问道,其实她认为自己的生活不错,很多时候都在苏联风景最漂亮的地方旅游,生活过的很惬意。
  这可不是谢洛夫的目的,他让勃列日涅娃进去克格勃是来做人质的,最好是随时都能看见,不是为克格勃找个大爷来养着,装作没明白意思的回答道,“正好总部正在准备翻修,最近你多关心一下这方面的工作,让我看一下你的能力。”
  现在的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并不是后世照片上的那个样子,拿克格勃总部的样子来说,和后世还有很大的不同,一般人印象中的克格勃总部,其实是安德罗波夫做克格勃主席的时候修建的,变成了一个完全体的总部。
  而在一九六二年,克格勃总部的样子完全不伦不类,看起来十分怪异。大楼的一半修建的总部,和这个时代的很多建筑一样都充满了钢筋水泥混凝土的味道,而另外一半则是俄罗斯传统的建筑,谢洛夫准备把老总部拆了新建一座对称的建筑,和这一半只有二十年历史的大楼对接,修好之后对称就是后来人们印象中的卢比杨卡十一号。
  “好!”勃列日涅娃想了一下答应下来,无非就是一些准备材料的事情,又不是她亲自上去搬砖,这有什么不可以?但勃列日涅娃总觉的谢洛夫的目的不是简单,只是一种感觉,没有什么证据。
  “好了,给你一些时间熟悉工作,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去问伊塞莫特妮,实在不行可以直接来找我!”谢洛夫挥挥手让勃列日涅娃下去,他和这个女人真没什么好谈的,难道谈一谈双方的酒量有多少?那家伏特加度数比较高?就算是这个女人还没有完全变成酒鬼,谢洛夫也不一定能喝过她,从伊塞莫特妮给的资料上看来,一年来勃列日涅娃没少参加酒会派对。
  过几天要不要发福利的时候多给她几瓶伏特加?想想还是算了,最高苏维埃主席他目前还惹不起。
  在新年之后,赫鲁晓夫召开了中央委员的会议,这是谢洛夫第一次参加这种会议。会议由赫鲁晓夫亲自主持,科兹洛夫和勃列日涅夫等重要干部都纷纷出席。
  赫鲁晓夫站在十五面苏维埃共和国的红旗和列宁雕像下面,通过麦克风对着下面列坐的中央委员传到本次的会议精神,其中还有一个段落专门留给了刚刚结束的古巴导弹危机。
  和前几年不同的时候,这次赫鲁晓夫在谈论美国的时候口气强硬了不少,不是原来那种嘴巴上的强硬,而是从态度上就已经改变了,专门说了一会苏联军事力量的建设问题。
  “鉴于在古巴导弹危机中表现出色,以极大的勇气和胆识完成工作,又不缺乏智慧的解决办法,经过谢列平同志的提议,中央委员表决通过,中央主席团全体委员认可,现在决议如下,增补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尤里叶菲莫维奇谢洛夫同志为中央委员!”赫鲁晓夫随后开始宣布增补委员的名单,念道谢洛夫名字的时候,和其他增补的同志一样,谢洛夫也赢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
  “感谢同志们对我的信任,我愿意在合适的岗位上维护苏维埃的利益,谢谢大家!”谢洛夫真诚的对着全体中央委员说道。
第402章
安全报告
  同时谢洛夫还被推选为最高苏维埃的代表,这个过程由勃列日涅夫主持,并且同时得到通过,当然因为谢洛夫是增补的苏维埃代表和中央委员,想要再进一步或者说稳定下来,还要等待下一次的苏联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确定他在联盟中的政治地位到底是怎么样的。
  “下面让谢洛夫同志对联盟的安全工作进行讲话!”这绝对是一个礼遇,不是哪个增补的中央委员都有资格在中央委员的会议上有发言的时间,赫鲁晓夫让谢洛夫发言,表明了对这个克格勃第一副主席有着非同一般的评价,这就是在场的中央委员们收到的信息。
  赫鲁晓夫时代苏联中央委员、会的人数不到两百人,候补委员不到一百人。规模大概比勃列日涅夫时代少了三分之一,因为中央主席团的马林科夫和莫洛托夫曾经依靠着中央主席团的优势反对过赫鲁晓夫,而赫鲁晓夫又通过中央委员的支持反败为胜。所以中央委员们不再单纯的是象征意义,摆脱了在斯大林时代做橡皮图章的境地。
  现在这苏联地位最高的三百人当中,就有三十六岁的谢洛夫一席之地。
  “尊敬的书记们、元帅们、同志们,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参加这次会议,同时感慨自己有这么一次学习的机会。”谢洛夫站在刚才赫鲁晓夫站着的讲台位置,苏联中央主席团在自己的身后,面对着在场的苏联中央委员说道,“苏联人民在四十年前举行的这个伟大的革命,正如革命导师列宁多次指出的,开始了全世界历史的新时代。历史上发生过各种的革命。但是,过去的任何一次革命,都不能够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相比拟。”
  “建立一个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曾经是世界上的劳动人民和进步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十月革命破天荒第一次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把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这个革命证明:没有了地主和资产阶级,人民完全能够有计划地建设自由幸福的新生活。同时又证明:没有了帝国主义的压迫,世界各民族完全能够和睦共处。”
  “苏联人民在四十几年中经历了艰苦的路程。帝国主义者千方百计地企图消灭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苏联的敌人曾经显得好像比苏联更强大,他们两次武装进攻苏联。但是英勇的苏联人民,在光荣的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把这些侵略者的进攻彻底地粉碎了。”
  “关于联盟的安全工作,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初衷和目的是,建立一个更加有效率和更加透明的体系,保证工人、农民、以及包括在做同志在内全体联盟人民安全的弹性体系!”谢洛夫双手按在讲台上,用很真诚的语气说道,“这点我们是可以做到的,科技在进步,这有赖于联盟强大而有成效的科研力量。”
  苏维埃的科研力量,是丝毫不知的怀疑的,以一个国家的力量对抗整个资本主义阵营的实力,不论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值得称道的成绩,在基础科学方面的整合,苏联不在任何国家之下,甚至比自己的对手更加出众。
  苏联几乎以一国之力,对抗整个欧美,持续了将近一个世纪,其中最大的底气之一,是基础科学之强盛,并进而决定了他具有独立研究先进技术的能力,所以考察这样一个在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极端穷困的国家,何以能够发展出强盛的基础科学,是非常重要的,这里面,很好的一个样本,是莫斯科数学学派的发展历史。
  叶果洛夫和姆罗德舍夫斯基一起开的讨论班,最初以由经典分析衍生出来的微分几何为主题,而几何问题的分析学应用,促使人们需要进一步澄清实分析的基本概念,所以当时开始了实分析的初步研究,叶果洛夫本人积极参与了这个动向,并及时引入了莫斯科讨论班,该班的学生鲁金,因此而成为实分析的大师,而恰好,鲁金也是一个具有非凡教学与引导才能的人,并由此而令莫斯科学派成型。
  苏联并非一无是处。它没有败在两军对峙与搏杀的战场上,它的军事高科技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却是总体成功的,苏联为什么有这种能力?众所周知苏联其科技与工业水平在列强中不是先进的,人们不能因为厌弃苏联便无视它在科技与工业领域的重要进展,尽管它在许多经济领域失落了。看苏联的科技成就,舍得投资固然是一方面原因,但不能简单归结为钱多钱少或底子厚薄。比科学技术基础薄弱更可怕的是思想的荒芜,更重要的是在研究探索上是有一定的自由度的,不仅有想象的空间,还有将想象变为现实的条件,所以不惧风险,思维活跃勇于试验。
  索性在科学方面,苏联并不是一片沙漠的状态,从朗道到科罗廖夫,各行各样中苏联都不缺乏在行业领域之内的专家,科学家让苏联有了可以和实力强大的多的敌人对抗的勇气。
  用科学作为幌子来招摇撞骗,而且是在中央委员的会议上敢这么说,谢洛夫应该是第一个了,和自己的很多声名卓著的前辈不同的是,谢洛夫可没有那么高的权威,既不是苏联大清洗时期的亚戈达和叶若夫,也不是苏联巨头之一的贝利亚,但就是刚刚成为中央委员的谢洛夫,就是敢在中央委员面前谈论科技的力量,这点任何人都想不到。
  “监控系统的设备繁多,而且造假昂贵,但从我们目前的反馈来看,是一件非常有发展的项目,这不是在监视苏联的人民,而是克格勃以及内务部方面的自我约束!”谢洛夫缓缓地说道,“执法者总是出现害群之马的原因之余,一个人总能找到纪律的漏洞,在这种漏洞之下成为组织监管的盲区,所以组织的自我约束不能只依靠纪律,还需要科技的辅助!”
第403章
祖国万岁
  谢洛夫的报告着重于克格勃的自我监督,而不是一般意义上只是监督别人的方面。如果还像是内务部一样给联盟内部势力一种威胁的感觉,克格勃永远都会被所有人的眼睛盯住。想要减少阻力就必须给人一种人畜无害的感觉,这点安德罗波夫用利益交换的办法用了十几年才做到,而谢洛夫的性子比较急,希望把这个过程大大加快,而中央委员的会议上则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平台。
  以现在赫鲁晓夫提供的平台,不管是欺骗还是其他什么的原因,谢洛夫要塑造一种假象,那就是克格勃现在只是一个一般的安全部门,不管对方相信还是不相信,他都要这么说。
  “大批量的制造将代替人数繁多的肃反工作者,这将会节省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成本,还有就是通过监控记录杜绝很多人为操作的食物,未来的几十年之后也许我们苏联将不需要克格勃的存在了,这双在联盟无处不在的眼睛比任何肃反工作者更加可靠,这点人民将会看得到,也希望在座的中央委员们监督,谢谢!”谢洛夫微微低头,把自己心中苏联国内的整个安全形势说了出来。
  这些当然绝大部分都是假话,强大的监控体系也许会解决一部分的问题,但远远不是全部,要知道任何设备都是由人类来掌控的。后世的很多例子表明,监控设备可以由人来篡改,还是逃不脱人为的因素。但是在监控设备仍然没有推广的今天,任何事情都不是不可知的,谢洛夫给所有人描绘出来一种未来不会有人监控的假象,让自己的计划不会受到任何的阻力,首先则是说服眼前的苏联最有权势的一批人,苏联中央、委员会。
  谢洛夫不怕未来会被打脸,因为未来本身就是不可以预知的,成功设想是瞎猫跑到死耗子,没有预测成功才是正常的情况,没人会以未来的标准来找谢洛夫的麻烦,说这次他在中央委。员会上面的发言是错误的。
  谢洛夫的发言完毕之后,引起了大会上阵阵的掌声,几乎所有中央委员都对谢洛夫报告表达自己满意的态度,其中既有赫鲁晓夫给予谢洛夫这个年轻干部的信任,也有身上监督枷锁被解除的喜悦,到底每个人心中在想些什么,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谢洛夫同志的报告很有意义,注重的提出了一种新的概念!”在谢洛夫下去之后,赫鲁晓夫重新走到台前继续说道,“没有错,当年我们未来的导师列宁同志所畅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无非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在可预见的未来之内,这个目标其实并不难达到,时代在发展我们的目标也要完善,在消灭犯罪的问题上,相信大家都会克格勃的工作有着自己的判断,今天谢洛夫同志的发言只是未来的一种畅想,但绝不是在做梦,我们以及全体苏维埃的人民共同努力下,这个目标是迟早要实现的,我们相信,这种未来不远了……”
  不远了这个词汇,总是出现在各种苏联的报告当中,从苏联刚刚建立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这个时代不远了还是一种希望,不是八十年代之后那种具有讽刺意义的词汇。
  赫鲁晓夫发言完毕之后,整个中央委员、会的会议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似乎比刚刚谢洛夫的发言还要热烈,刚刚回到座位上的谢洛夫用一种审视的目光看着会场内的一举一动,这不是因为他只是一个安全干部所以才这么做,而是另外一个目的。
  现在是一九六二年年底,距离历史上赫鲁晓夫被赶下台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这些中央委员到底是不是真心拥护赫鲁晓夫呢?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谢洛夫没有记错的话,两年后勃列日涅夫发难的时候,整个苏联的中央委员,应该是一百比七十的决议下,通过了让赫鲁晓夫下台的决定。
  那么现在的中央委员们,其中有多少是赫鲁晓夫的拥护者?又有多少是对他不满中的一员呢?想到这里,谢洛夫又把目光放在了赫鲁晓夫身边的一个人身上,苏联名义上的接班人,第二书记科兹洛夫,此时的科兹洛夫神采飞扬,似乎和赫鲁晓夫非常和睦,谢洛夫知道只要这个人不出问题,其实事情还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
  科兹洛夫作为苏联名义上的第二书记和接班人,其实没有理由反对赫鲁晓夫的政策,他只需要等待已经快七十岁的赫鲁晓夫退休,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接过整个苏联的命运推行自己的政策了。历史上在科兹洛夫生病之后,赫鲁晓夫因为已经年龄很大了,急急忙忙的开始考察中央主席团的成员做接班人,所以才出现了很多都认为自己有希望,但是又觉得自己其实不是最合适的人,在没有安全感的情况下推翻赫鲁晓夫。
  其中勃列日涅夫、谢列平和波德戈尔内都曾经在一段是时间内被赫鲁晓夫考察过,结果因为已经岁数很大的赫鲁晓夫在选择下一个接班人的问题上,表现出来了非常急躁的姿态,让所有人都非常有压力,才出现了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位置不安稳的情况。
  但现在其实情况还没有这么糟糕,至少古巴导弹危机不会成为很多干部用来发难的借口,单纯从赫鲁晓夫削减特权方面进行发难,似乎这个理由不是很冠冕弹簧。
  “在一九六三年的开始,我祝愿在座的同志们都能取得更大的成绩,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的强大,你们就是苏维埃,你们就是人民!”赫鲁晓夫在会议的最后对新的一年工作进行鼓励道。
  “我们进行的工作是如此的伟大,作为一个个体,我们将要尽自己的所能建设好我们的联盟,伟大的苏维埃,乌拉!”谢洛夫跟着所有中央委员起立高呼道,“祖国万岁、苏维埃万岁……”
第404章
美国大兵的日常
  “要不说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呢?两个月后开始投放到市场,但要记住,我们的计划必须在一年内完成,这种快钱绝不能过多的留恋,还要注意收尾工作。”谢洛夫抓着一把人工合成的钻石,又慢慢张开双手看着一粒粒的钻石掉在地上,用非常冷漠的声音说道,“投放市场不能选在欧美,而是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那些国家治安很差,没什么反抗的能力,最重要的是美国人的力量也不强,不会被马上发现。”
  谢洛夫和第一总局局长萨哈托夫斯基并肩而行,行走在斯摩棱斯克的人工钻石合成工厂当中,这条生产线每天可以出产三十多公斤合成钻石,这种效率已经算是不错了。要知道钻石的单位是用克拉来计算,成吨成吨的制造合成钻石是不可能的。
  这次把人工钻石投放到市场当中,目标就是对着穷人的,目的也很简单,那些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比较好骗,所在国也没有太多的能人来辨别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在苏联钻刚出现的时候,就算是一个优秀的鉴定家,也无法依靠经验来辨别真假。
  “要不要让我们海外的企业进行配合?”萨哈托夫斯基中将的意思是,让克格勃的海外企业去一个没有任何力量渗透的地方,包下一座山装作原产地。配合这批投放市场的苏联钻进行战略欺骗,把事情做的真实一点。
  “不行,风险太大了!如果用我们自己的人出面,很可能留下尾巴,除非在源头上就进行欺骗,直接用钱收买外国科学研究者来做,甚至直接把工厂放在国外,但现在已经晚了。”谢洛夫否决了这个提议,如果被人追查到苏联来,这可是一个巨大的丑闻。
  手中持剑的时候,剑刃在对准敌人的同时,另外一面也不可避免的会对准自己。这个道理谢洛夫并不难理解,所以最后在战场上的作用,刀代替了剑成了主要的兵器。在定计划的时候也是如此,任何事情都肯定会出现两面性,如果没有化解副作用的准备,最好不要贸然动手,哪怕看起来似乎前景很美好。
  平心而论谢洛夫现在的心情比较一般,因为他作为中央委员的第一个提议已经被否了,这样说有些不准确,不是被否了,而是根本就没有到达提案的程序,就被谢列平首先发现,直接被打回来了,听说回到莫斯科后还准备找自己谈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3/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