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1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2/404

  欧洲三大国里面,英国从来都不是真心和大陆合作,法国和德国才是欧洲主义的核心。索性克格勃在建设方面虽然不是很擅长,但破坏绝对是行家,只要有人提出来指导思想,克格勃的肃反工作者就敢去做,这个提议谢洛夫可以做到,执行上就不会有问题。
  剩下就是一些小问题,比如朝鲜扣押了苏联一艘渔船,这点需要边防军司令出面要回来,还有就是今年苏联外国驻军的犯罪问题,这点也不用担心。现在在外驻军的犯罪问题都交给所在国家的法庭处理,不需要过多操心。
  苏联的军纪问题一直是个头疼的地方,平心而论苏联的军纪问题数量确实要比美国在所在国的驻军要多,这点从卫国战争时期就已经开始了,苏联卫国战争的惨重程度到了能给人口造成结构性损伤的地步,在那种情况下连被关押在古拉格的罪犯都拉上战场,军纪什么的自然会一落千丈。犯罪行为多到内务部已经枪毙不过来的程度。尤其是苏联军队进入柏林的时候,总不能让内务部把士兵都枪毙了,只能挑出来一批人杀鸡儆猴。
  但和美国在外驻军不一样的地方是,苏联驻军犯罪之后只要被发现通常都由内务部给出一个交代,做出的判决往往比当地国家的法律还要严重,毕竟内务部的干部心肠都比较狠,抢五百块钱都敢判你十年。
  谢洛夫在柏林的时候,把在东欧驻军的治外法权交回去,这其实是一个双赢的举动。驻军所在的国家会因为顾忌苏联的面子,不会在处理上太狠。如果换做是克格勃出面收拾军纪问题,士兵们可能会受到更大的处罚。废除治外法权也淡化了苏联占领的色彩,这点对苏联还是对驻军国都是好事。
  目前受到的反馈来看,一年多以来的情况表明,事情在往着好的方向发展。
  作为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一个肃反工作者,谢洛夫应该没事多读读马列,实在不行也读一读苏斯洛夫文集,这样还能陶冶一下情操,说不定思想还能升华到一个新高度。实在不行在读一读液体动力学和弹性理论、量子力学这类东西,和朗道谈一谈人生理想,但把这些东西都做了一遍谢洛夫才发现,他还是更喜欢读捷尔任斯基文集,现代审讯技巧这里东西。
  多说一句,在这个时代朗道没有遭受本来在一九六二年的车祸,这也是正常的,谢洛夫已经在莫斯科工作了这么长时间,美国和苏联的对抗大势虽说没什么明显的变化,但影响一个人的轨迹轻而易举。莫斯科的红绿灯翻新就是谢洛夫让交通管理总局做的。
  枕着瓦莉塔美臀上的谢洛夫,正在看着一本名为如何对付控制新型犯罪的本子,似乎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如果是安全干部看见克格勃第一副主席正在学习,一定会对本子上的记载很感兴趣,毕竟作为权威的安全专家,连自己的老大都在学习,上面肯定有好东西。
  “算好了,七十八亿四千万!”瓦莉娅向后把自己的验算结果递给了自己的丈夫问道,“这是什么东西?好大的数目。”
  “克格勃海外盈利的本年度报表!”接过了这张纸的谢洛夫,把封面上写着自己名字的本子放下回答道,没错,这个看起来如痴如醉的控制新型犯罪的本子,其实就是他自己写的。
  一个正直的人,从来都不应该掩饰对自己的赞赏,没有观众可以自己做观众,在克格勃工作的时候谢洛夫没事就会记一下比较特别的案例,在海量信息的支持下展开分析,感觉还不错就记在本子上,作为一个执法者要明白犯罪分子在想些什么,这不是容易事情,有些想法从审讯记录上看不到,但得益于上辈子的记忆,这点对于谢洛夫来说不是很困难,因为他本身就是个犯罪分子。
  “这是你们克格勃的海外账本?这么多?你们在海外都干什么了?”瓦莉娅捂着小嘴惊讶的问道,这时候她才觉得这么说很难受,把枕在她臀上的丈夫推起来。
  “也不全是克格勃的,还有一部分是盟国的内务部账单,至于干什么,能赚钱的都干!”离开妻子美臀的谢洛夫懒洋洋地说道,“我要把属于盟国的资金分离出来,别人我比较信不过,这时候为就发现一个学历高妻子的优点了,你可以帮我算账……”
  “这些钱都是你控制的,这不是一件好事。尤里,你这么做不会惹祸吧?”瓦莉娅有着担心的搂住男人的脖子道,“以你的性格,这件事肯定除了自己都信不过。”
  “也不是都信不过,你是第二个知道总数的人,不过我不会出卖你。”谢洛夫站起来把所有演算纸都收起来,把上面的数据牢牢记在脑子里,然后准备去厨房烧掉。
  风险巨大的东西,收益也是巨大的,其实苏联和东欧国家情报体系的稳固性,甚至比华约还要牢固,情报部门的合作比较直白,嘴里面喊着主义,心里都是生意。
第399章
档案鉴定
  拜托瓦莉娅算完账,一个字久久的在谢洛夫的心中徘徊,穷!一个成员上百万的情报部门、安全部门、军事部门、治安部门、监察部门的集合体。可以说有多少钱都不够花。
  以一个地区情报网的负责人为例子,以美元计,类似于伦敦巴黎这种城市的克格勃网络,情报负责人手中就需要上百万美元的资金,这只是活动经费,还不包括一些额外的成本。就别提苏联国内需要花钱的地方更多,就边防军和内卫军就足够,让去申请经费的谢米恰斯内有上吊的心情。
  就算是这样,前两年在赫鲁晓夫大刀阔斧砍经费的时候,国防部那群老头子还想要克格勃独立负担内务部队和边防军的军备采购经费,这点幸亏被谢列平顶住了。现在古巴导弹危机之后,赫鲁晓夫不在对军费进行限制,让没让克格勃背上大负担,不然谢米恰斯内年底的任务还有一项,要和国防部沟通内卫军和边防军的装备更新费用问题。
  “这叫一个穷,资金从来就没有充裕过,每当一笔资金进入,马上就会发现有更多的地方需要投入!”在厨房进行烧荒的谢洛夫,开着抽烟机不断的碎碎念,不回头也知道瓦莉娅正在倚着门框看着他。
  “你们只不过是一个部门而已,需要这么多钱么?”瓦莉娅很不解的问道,“再说你们克格勃的预算一直都很快得到通过,没有受到国防部那么大的影响吧。”
  “内卫军和边防军加起来六十万人,全国国家安全局、内务总局、军方代表处、科研保护力量、交通指挥部、间谍训练、野外勘察,那不是钱啊,老婆?”把最后一张账单烧成灰,谢洛夫站起来准备把灰烬从马桶抽走,不满地说道,“就算是这样,去年国防部还要让我们自己负担采购坦克、炮艇和轻武器的军费,他们怎么不去抢?”
  克格勃的钱多么?一点都不多,维护全国治安还要建设全球情报网,间谍和反间谍,在谢洛夫看来克格勃的工作比国防部重要多了,国防部干什么了?就是在前线摆着海量的坦克和美国人大眼瞪小眼,真正交锋的前线是克格勃的秘密战线。
  如果谢洛夫不说克格勃每年的阵亡人数都比现在的红军要多,这件事情谁知道?知道可能也不会有人相信,说不定会认为他这个克格勃第一副主席在说谎。
  “这么说你们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人,是联盟的弱势群体?”瓦莉娅做出一副夸张的表情,怎么在自己丈夫的眼中,克格勃肃反工作者像是一群受害者?
  身材火爆的优点在于,不会被衣服束缚住。谢洛夫清楚的看到了一种名为乳摇的动作。
  “你这么说,我忽然觉得非常合乎事实。和我们待遇相比,似乎我们的工作跟多一些,我要向谢米恰斯内建议,让他提议给中央主席团,克格勃要涨工资。”
  涨工资只是开玩笑的,克格勃的工资本身就要高一些,再涨的话可能别的部门就要不满了,但克格勃花钱的地方确实很多,就比如现在的着重发展的地区。除了苏联本土之外,克格勃的海外情报网罗,最强的当然是欧洲,欧洲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最重要的方向。除了欧洲之外从强到弱的方向,分别是中东、英属非洲和法属非洲、北美和澳大利亚新西兰。
  克格勃最弱的方向是南美,那是因为距离太远,苏联实在是够不到。另外一个比较弱的方向就是亚洲,尤其东亚和东南亚地区。越南战争的扩大化肯定不可避免,加上要在印尼方向早做准备,所以提升克格勃在亚洲的力量是势在必行的。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军方力量过不去的地方,情报部门先过去。但在亚洲工作肯定不能派出苏联人长相的特工,那就太明显了。佐尔格只有一个,不能作为广泛的代表成为克格勃派遣间谍的参考标准,再说了,那是格鲁乌的人。
  派遣间谍的标准,除了少数有身份掩护的欧洲人长相的特工之外,大部分的人选必须参照当地人的长相,至少不能一露面就引起围观的那种。所以这次谢洛夫准备启用朝鲜人作为苏联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支撑。
  苏联有朝鲜人存在,大部分在中亚地区,还有一些在滨海地区,根据三七年日苏联人民委员会和联共(布)中央第1428-326号决议,从远东(主要是滨海边疆区)迁移全部朝鲜人十七万名到哈萨克等地,以防被日本人“利用”。
  现在这些朝鲜人具体有多少,谢洛夫并不是很清楚,但挑选出来几百个人作为间谍,应该是不困难的。再者启用朝鲜人还有一个显著的掩护,就是日韩之间的关系,如果谢洛夫的记忆没有发生混乱,后世在日韩国人的数量是很多的,说明有一段时间日本在这方面出现了漏洞,这就是个好机会。
  “扩大在亚洲情报网络的力量是一件大事,谢尔久科同志多费一下心,吸收一批朝鲜人充实亚洲的情报力量,契塔伊斯卡亚的特工还有别的用处,而且培养太艰难,我不敢放到东南亚和日韩去!”谢洛夫把这件事情安排给了国内防谍总局局长谢尔久科中将,“主要应对方向是日韩和东南亚地区,中国不要碰,要知道同为我们这样体制的国家,都不好渗透……”
  这个时代的中国,不要说苏联培养的特工,就算是花生米派遣到大陆土生土长的中国人,都经常一上岸就被干掉了,苏联培养特工不容易,作为克格勃的第一副主席,谢洛夫绝对不能看着这些培养出来的特工去送死。
  契塔伊斯卡亚是克格勃的内部称呼,和加茨拿一样是一座特工城,契塔伊斯卡亚的意思是契丹,顾名思义,这座城市大部分的力量是对应中国的,同时兼顾日韩这些国家。其实对于苏联耗费巨大的这种培养模式,谢洛夫不是很赞成,这种培养模式更加适合应对欧洲和北美那些富裕的地方,面对中东、东南亚、北非这些地方,耗费个十几二十年训练出来一批人,能不能收回成本还不一定。
  “日韩么?还有东南亚,我明白了,朝鲜人可以伪装成华人,这件事情就交给我!”谢尔久科点点头,留下了桌子上的一摞文件,确切的说是档案。
  档案这个东西并不单独属于苏联,但在苏联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克格勃可以调阅档案,这是一直以来都被允许的,三份重要的档案中,人事档案不归克格勃管,组织档案和安全档案经过克格勃的手,其中组织档案克格勃有权审阅,安全档案则是内务部当初一手建立被继承下来。
  其中和克格勃关系最大的档案,是安全档案。克格勃将通过安全档案辨别一名干部会不会出现叛国的行为,对于后补中央委员以上级别的干部,克格勃要对付并不容易,但是一般地方的干部,对于起来也并不难。
  尤其是处在准备要提拔阶段的干部,克格勃的安全档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说是一言定生死,但能对中层干部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
  戈地图生于苏联南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红军区普里沃尔内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其父是村集体农庄的机修工。在上学前,他大部分时间都跟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大清洗波及到戈尔巴乔夫一家,外公被逮捕,罪名是和托派勾结,破坏集体农庄经济实力。而戈尔巴乔夫的爷爷也因为没有种子,未完成播种计划而遭逮捕。
  七年前以优异成绩从莫斯科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工作,先后任斯塔夫罗波尔市团委第一书记、苏联共产主义青年团边疆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边疆区团委第二、第一书记。
  今年月任苏共斯塔夫罗波尔区域农庄一农场生产管理局边疆区党的组织员,半个月前任苏共斯塔夫罗波尔农业边疆区党机关局局长。
  “大清洗真是失败,扩大化是比较大的失败,最大的失败是竟然没把这个人清洗掉。”谢洛夫看着戈地图的档案,他们家当初鉴定的成分是富农,这种成分竟然能成为苏联的一把手,克格勃竟然会漏了他,历史上谁是克格勃的老大?傻逼了么?
  想了一下,似乎谢米恰斯内和安德罗波夫的嫌疑比较大,谢米恰斯内可能性比较小一点,谢米恰斯内按照历史上的进程,很快就会被勃列日涅夫换掉,这样看来安德罗波夫选择助手的眼光不是一般的差劲。
  “戈地图同志应该列入重点观察名单,从家庭成分上来讲,这位同志不适合担任州委书记以上的职位,观察人,尤里叶菲莫维奇谢洛夫!”谢洛夫刷刷在档案上下了批语,以戈地图现在的地位,他还需要专门想办法对付他?在档案上下了批语就足够让他一辈子对苏联没有影响,根本就不需要动手杀人。
第400章
安抚波兰
  戈地图的罪孽,其实也不是那么令人无法释怀,无非就是无能了一些,白痴了一些,只要不让戈地图到了那个地位,倒不是完全不能补救的。可以说谢洛夫只要在这个人的安全档案上写下这段评语,基本上就能杜绝未来的隐患,杀人则是没有必要的。
  至于同为苏联黄金二人组的叶利钦同志,此时刚刚加入苏联共产党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的时间当中,叶利钦同志做工人做的还是挺开心的,谢洛夫没有欲望去找一个普通工人的麻烦,等到这位同志升职了再说,现在还入不得他的眼中。
  但其实还是有些无法释怀,苏联无法打赢冷战的源头可以有很多种说法,勃列日涅夫、赫鲁晓夫甚至斯大林,很多人都有不同的观点。但苏联解体的源头至少有一半多是这两位同志合作分工下的结果,没有戈地图的无能,就不会出现叶利钦无法被控制的局面。
  “绕你们两个一条狗命,你们要不是苏联人,我早就把你们变成肥料了。”谢洛夫花了很长时间才说服自己,克格勃的权利确实很大,但他绝对不能利用克格勃胡来,不然容易被人抓到把柄,这不是没有先例的,历史上的先例就是现在的克格勃老大谢米恰斯内。
  谢米恰斯内在担任克格勃主席的任期当中,不断的利用克格勃挑起事端,还总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绑架、暗杀这种事情他比谁做的都多。总是让克格勃去做私活,至少是被勃列日涅夫换掉的一个原因,不论谁是总书记,看见一个强力部门的头子没事总干绑架、暗杀的事情,心里也都会不舒服。而且谢米恰斯内在国内和国外的问题上,几乎没有区别,在面对美国人的时候是这样,在国内也是这样。
  如果换做是谢洛夫面对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后的局面,肯定没有谢米恰斯内当面让两个勃列日涅夫安排的第一副主席滚蛋的勇气。但谢米恰斯内就是敢这么做,于是让勃列日涅夫直接撵到乌克兰去主持政府工作了。
  这种态度,就算是谢米恰斯内本身和勃列日涅夫是同乡,也不会得到勃列日涅夫的信任。一个手脚不干净的强力部门掌门人,其中的危险性勃列日涅夫可一点不敢大意。就算是在克格勃装死装了十几年的安德罗波夫,也被勃列日涅夫看的死死地。更何况嚣张的谢米恰斯内呢。
  为了防止自己以后遇到这种情况,谢洛夫已经开始提早进行准备,让自己的机要秘书伊塞莫特妮去调查勃列日涅娃的档案,准备让勃列日涅夫的女儿直接进入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的克格勃总部工作,挑出来一个清闲不捣乱的部门让她去做,就近看守。
  “希望勃列日涅夫非常爱护家人这个传言是真的!”苏联的教育环境中,和中国没有开放之前差不多,非常重视家庭。一对夫妻结婚之后几十年都恩爱是正常的。可能没有到谢洛夫那种怕老婆的地步,但互相尊重是绝对没有问题。
  勃列日涅夫女儿能怎么样?她一个人在能吃喝又能花多少钱?这件事谢洛夫不担心,只要自己的总部内有勃列日涅夫的女儿存在,相信这位比较温和的总书记,是不会冒险非要把自己换掉的。
  苏联安全大会之后,克格勃将和华约盟国的情报组织举行部门的见面会,这以后也将变成惯例,除了进行分工合作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分赃。在谢米恰斯内对波兰方面在阿尔及利亚问题上的失败做出批评,同时表示愿意帮助波兰要回被俘的同志之后,这件比较正能量的事情由谢洛夫提出。
  这些情报部门为何跟着克格勃干?为了理想?为了战胜美国?有一部分的原因是这样,这些国家的情报部门都明白一点,甚至比他们国家的地方干部都明白,那就是只要苏联能赢,他们的日子才会有翻天覆地的改变,否则不过就是欧洲的二等公民,永远在英法德三国下面吃灰,但这不是全部。首先他们是羡慕克格勃已经在海外布局取得的成功,希望达到克格勃已经达到的标准。
  “先谈公事,就是关于印度方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我刚刚从印度回来,可能还会回去,首先我先把印度的事情介绍一下!”把最近在印度发现都说清楚,让这些同事有个基本概念,然后谢洛夫说道,“印度的人口规模导致他们必将有着庞大的需求,本着社会主义大家庭分工合作的原则,苏联不准备单独做这件事情,其中的意义相信你们都明白……”
  这是当然的好消息,对于情报部门可能还不会这么有用,但是对于整个华约国家的领导人来讲,能够让自己的工业产品进入到一个几亿人规模的市场中,所有人都清清楚楚。
  相信今天的会议之后,印度问题会成为很多东欧国家的讨论问题,讲完了这件事情之后,谢洛夫则把已经算好的收益拿了出来,这笔钱不多,总数加起来不到十个亿。但对于这些国家的情报部门来讲,已经不是一个小数目了,可以解决很大的问题。
  有几个情报部门需要像是克格勃一样还需要养着几十万军人?没有,这个地球上没有一个像是苏联情报部门可以独立成这个样的情报部门存在,东欧国家所有内务部加在一起的军事力量也没有克格勃边防军的人数多。这笔钱已经不少了,足够这些部门拨款的五分之一。
  “还有就是,在全球情报网的建立问题上,克格勃需要你们的合作!”分了钱之后,所有特务头子都收起了贪财的嘴脸,真正成为了国际主义战士。整个会谈都处在一个祥和的气氛中,只有一个人有些心事重重,波兰内务部部长科尔津斯基。
  “科尔津斯基同志,阿尔及利亚的失败不单单是你们的责任,其实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进行下一个目标,比如说阿尔及利亚的邻国利比亚。”谢洛夫首先发现了这个状况,出声安慰道,“很多事情不是我们计划好了就一定能成功,就算是古巴导弹危机,我们也没有取得完全胜利,说实话今年取得完全胜利的其实是我们的东方同志们!”
  “谢洛夫副主席,利比亚王国的统治似乎还很牢固,反对派似乎也不成气候。”科尔津斯基叹了一口气,波兰在这次选择对手的时候,似乎还是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力量,结果在最后的战役上被法国人揍了一个头破血流。
  “有些情况下革命是非常突然的,我们情报部门其实就是去因势利导,主要的因素不是在我们手中,而是我们需要发现这种趋势,做出正确的判断让事情朝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谢洛夫循循善诱道,“我们不是中央情报局,可以随意的对着中美洲的小国下手,中央情报局之所以能够成功总是进行武装颠覆,实际上还是中美洲的国家太小,几千不过万的兵力就能控制住一个国家,而我们周围的国家基本上没有太小的,而且都很桀骜不驯……”
  这点所有人都认可的点头,欧亚大陆是文明的中心,远没有美洲那边好控制,随便拎出来一个国家,都是人口过千万,像是中央情报局随便拉起来一直雇佣军就能搞定一个国家的情况基本不会出现。冷战期间其实只有两个大洲符合利用雇佣军作战能取得成果的条件,一个就是美国一家独大的南美洲,一个是各方面条件都非常落后的南部黑非洲,除了这两个大洲,其他地方一直雇佣军进去连个水花都掀不起来。
  “在情报方面的准备要有着有备无患的态度,你们不要小看埃及,纳赛尔的阿拉伯主义目前是很有影响力的,叙利亚、伊拉克都有很多的支持者,利比亚人口不过几百万,统治基础其实并不牢固,说实话只要时机到了,一个团的兵力就能搞定这个国家。”谢洛夫对着科尔津斯基说道,“以埃及为中心,利比亚这个国家就交给波兰了,希望波兰同志不要让我们再次失望,这次一定要谨慎地行动。”
  罪魁祸首站在道德制高点把科尔津斯基一顿教育,完全不顾及波兰的失败很大部分原因是他这个共谍造成的,毕竟也是自己阵营的一个国家,波兰总是碰壁也是不好的,一时心软的谢洛夫挑了一个看起来比较好搞定的国家交给波兰。
  而且这次谢洛夫不准备卖波兰了,总是对波兰开刀,这个国家也是蛮可怜的。
  “简单来说就是这样,在美洲的情报网络构建,需要你们的帮忙,你们国家在那里的移民希望能利用起来,这场对抗苏联胜利了,好处可不仅仅是我们一个国家的,这点相信同志们都明白!”谢米恰斯内接过了谢洛夫的话头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2/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