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1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9/404

  这次印度共产党大会,并非只是南布迪里巴德那一只党派,而是全印度的共产党全部集合,南布迪里巴德总书记那个党派只是其中一个。以谢洛夫知道的情况,目前挂着共产党名字的印度全国性党派一共有七个。
  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好事,似乎从社会主义者刚刚出现的时候就有这个问题。可能因为谁都不知道社会主义到底是什么样子,所以从社会主义者出现开始,一直就面临着不断分裂的毛病,如果没有这个毛病,有一段是时间根本不会出现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并存的情况。第二国际是现在的社会党国际,第三国际就是大名鼎鼎的共产国际。
  当所有革命者都认为自己才是最纯洁的革命者,这个麻烦就随之而来了,在第三国际暂时销声匿迹的时候,当今国际还有托洛茨基的第四国际存在,在六十年代的时候声势还很大,如果没有记错,几年后的法国五月风暴就是这些第四国际的人搞出来的。暂时谢洛夫还没有把第五国际算在内。
  这种都认为自己最正确的想法,让各国的革命者越来越弱,因为他们在坚持自己理想的同时,首要的敌人就是和自己主张很像,但是手段完全不同的兄弟党派。
  简单的捋一下这种复杂的关系,社会党国际和苏联的东欧集团属于互相提防的姿态,因为社会党国际的很多党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纷纷支持本国政府发动战争。所以在第三国际的共产党眼中,社会党国际就是工人阶级的叛徒,帝国主义的帮凶。社会党国际标榜自己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对苏联这边的共产党采取合作又对抗的态度。苏联这边也是如此,能用的时候就喊一下同志,不能用的时候再说。
  至于第三国际和第四国际,从斯大林和托洛茨基开始,就注定了两帮人是敌对关系。从斯大林的一国建设社会主义和托洛茨基的世界革命开始,两者就处在你死我活的态度。托洛茨基想要不输给斯大林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在苏联建国的时候在华沙战役中胜利,进而让德国变红,当托洛茨基支持的图哈切夫斯基在华沙兵败,让当时的政委斯大林做检讨的时候,就注定两者是敌人了。
  现在这种趋势仍然存在,谢洛夫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中苏关系紧张之后,很多国家的共产党都一分为二,要么拥护中国要么拥护苏联,当然拥护苏联是大多数。
  在印度共产党的问题上,谢洛夫不指望印度这种环境会出现革命,因为这太困难。但印度共产党也不能太弱了,这么弱小怎么成为苏联的助力?所以趁着这段时间印度刚刚失败,赶紧统一思想让印度共产党团结起来,哪怕是暂时的。
  为此他甚至让正在新德里的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同志出席,其实一般这个角色都是中央联络部部长安德罗波夫的,但考虑到安德罗波夫刚刚回国,反正葛罗米柯和安德罗波夫干的事情都差不多,谢洛夫便请葛罗米柯和尼赫鲁一起出席。
  “印度共产党最近几十年来的目标都太过于混乱,一会学习我们的十月革命,一会学习中国的农村包围城市,时不时还和国大党产生合作关系。葛罗米柯同志,我都不知道如何评价我们的印度同志们,不趁着这次印度战败进行整合,说不定过几年印度同志们又不知道采取什么主张了!”谢洛夫边说话品尝着红茶,不过不是中国产的,锡兰是茶叶大国,在印度搞到锡兰红茶比较容易。
  “好像是有这么一点!”葛罗米柯虽然外交部长,但社会主义之间沟通的事情都是安德罗波夫在搞,他毕竟不是很专业。葛罗米柯不想是安德罗波夫专门处理这种外交问题。
  “目前刚刚处在战败后,是最应该团结的时候,我就是害怕我们走了之后,印度共产党就分裂了,葛罗米柯同志,相信你也知道,在我们的历史上,分裂可不是个新鲜的词汇!”谢洛夫慢悠悠的把红茶喝完,继续说道,“印度短期内不具备爆发革命的条件,人民的不满需要激发一定的限度才行,所以让南布迪里巴德总书记和丹吉党主席沟通一下,促进团结最好,看看未来的变化吧……”
  在对于印度的长期规划中,谢洛夫希望印度共产党能够在几个邦首先取得突破。稳固住基本盘再作打算,这也是印度共产党在历史上做的,毕竟尼赫鲁还没有花生米这么无能,想要把印度变成民国那种环境,如果不是一群自私自利的白痴集体行动,那也是非常难的。
  印度虽然处在饥饿中,但好歹还可以活下去,尼赫鲁的政府中也不全是白痴,如果印度五亿人口也可以年年爆发大饥荒,那就不用谈了,赶紧支持印度革命。
  苏联最喜欢的就是花生米那样的领袖,比花生米水平在差一点就更好了。最好下面的军队比花生米的军队还要无能,可惜后一个条件很多国家能满足,但这么无能的执政党真的不好找。要不说苏联输出了这么长时间革命,最大的成果就是中国呢。比中国再差的环境苏联也找不到了。
  印度的矛盾远不到可以激发革命的地步,这也是谢洛夫一直想要印度吞并巴基斯坦的原因,没有矛盾可以制造矛盾,小矛盾可以激发成大矛盾,到时候印度矛盾到了打生打死的地步,谁说印度共产党就一点没有执政的机会?革命者就喜欢这种环境。
  全印度共产主义者联盟第一次代表大会,十二月九号在新德里举行,谢洛夫废了九牛二虎之力,让稍微上的了台面的印度同志都有参加的机会。十二月九号的新德里,整个城市变成了红色海洋,在印度全国赶来的共产党员们,挥舞着象征革命的红旗,上面印着镰刀和锤子,涌进印度的首都当中。
  “这种场面,我真想大喊一声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谢洛夫看到这片红色的海洋,心中颇有感触地说道。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这是苏联成立的国家格言。但现在其实在苏联国内提到的已经并不多了。
  “有的时候,出国多看一看这种景象,也是一个不错的阅历!”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也非常感叹,他经历过那个时候,那个时候他还相当年轻。其实葛罗米柯的岁数现在也不算老,只不过旁边的谢洛夫更加年轻。
  这是谢洛夫从新德里找到最大的场地了,今天天气不错,为了尽可能容纳更多的人,其实这次大会选择在露天的体育场进行,以谢洛夫对印度不多的了解,这应该是个板球场。在印度刚刚独立的时候,尼赫鲁建设了不少工程,这可能就是其中一个。
  “今天我们印度的社会主义者的盛会上,很荣幸的迎来了两个外国客人,一个是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同志,还有另外一个是谢洛夫将军!”印度共产党总书记南布迪里巴德在场地中间对着大喇叭宣布道,引起场内的印度共产党党员一阵欢呼,这个年代苏联在其他国家的共产党眼中,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葛罗米柯和谢洛夫同时起身,向板球场周围坐着的印度人示意。这次印度共产党大会主要目的是团结,所以还邀请了现在的印度总理尼赫鲁。总书记南布迪里巴德和党主席丹吉分别发表了讲话,强调团结这一个主题。
  “不错,我和很多同志一样,其实在前进政策刚开始的时候,是反对这个政策的,我认为这个政策会把本来平静的局势激化,事实证明我的担心已经成了现实。”总书记南布迪里巴德对着在场数万名印度共产党说道,“但是事情已经不可挽回,现在的印度需要的是团结,我们都是印度人,现在要做的是团结在一起,在苏联同志的帮助下,帮助尼赫鲁总理渡过难关,未来属于印度……”
  总书记南布迪里巴德发言完毕,整个板球场响起雷鸣一般的掌声,尼赫鲁的女儿英迪拉·甘地瞳孔微缩,看了一眼自己的父亲,就看到尼赫鲁面色平静好像什么都没有听到。
  “国大党和共产党都是印度政治力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不会对共产党的批评感到不满,但我个人对这种言论采取保留意见。现在的印度需要团结,这点我和南布迪里巴德总书记和丹吉党主席的意见一致,让我们团结在一起,走出战争的漩涡更好的建设印度!”尼赫鲁对着在场的印度人喊道,“印度的未来是光明的!”
  啪啪啪!谢洛夫面露微笑的鼓掌,目的达到了,用一个词形容,有点统一战线的意思。
  谢洛夫这一拳打在尼赫鲁的软肋上,此时的尼赫鲁面临一些人的挑战,这些人不是别人,正是他在国大党内部的挑战者,右翼的政客,这个时候尼赫鲁当然需要支持,在左翼中影响巨大的印度共产党则是要争取的对象。
第392章
这个病叫懒
  在恰当的时候采取恰当的动作,掌握实际非常重要,不管尼赫鲁到底心中是愿意还是不愿意,他都必须接受苏联以及印度共产党释放出来的善意。借着这股力量压制住国大党内部的保守派攻击,道理是非常简单的,不需要多么聪明就能领会。
  帮助中国取得实际利益,帮助印度共产党站稳脚跟,为苏联取得另一个粮食产地,以及对印度释放出来善意,目前来讲谢洛夫已经都做到了。有几条还需要时间的考验,但目前看来趋势还是相当不错,他这趟也不是白白出国,给自己的行动可以打一个六十分。
  吹着口哨的谢洛夫,面露笑容的走出板球场,印度的事情现在只剩下收尾了,拉着美国人一起撤出印度,苏联是不会单独撤离的,相信美国人的保证还不如直接承认上帝存在。
  “亲爱的格瓦斯,我回来了!首都的天气一如既往的寒冷啊!”下了飞机的谢洛夫十分感怀地说道,印度的任务当然还没有完成,他是和葛罗米柯一起回来的,葛罗米柯自然是成功的签订了协议回到首都,外交部的事情还有葛罗米柯忙的。至于谢洛夫自己则是抽空回来参加今年的苏联全国安全大会。
  苏联全国安全大会现在每年举办一次,各加盟共和国、自治共和国、地方州以及政府的安全干部都会云集莫斯科,商讨一年来苏联国内遇到的安全问题,有些是旧问题,有些则是新出现的问题亟待解决。
  “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先去我们的总部!”被谢米恰斯内找回来的谢洛夫,带着一身咖喱味对着来接机的肃反工作者命令道。
  反正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也有浴室,他可以在这里把自己从印度带回来的味道洗干净。等谢洛夫出现在会议室的时候,所有人已经到齐,包括谢米恰斯内和伊特瓦索夫,以及萨哈托夫斯基中将、谢尔久科中将的一群总局局长。
  互相见面,谢米恰斯内首先张开双臂对谢洛夫表示欢迎,马上伊特瓦索夫、萨哈托夫斯基、谢尔久科、罗曼、基班诺夫、卡德波夫、瓦连京等各大总局局长也过来和谢洛夫大招呼。谢洛夫这个第一副主席已经和他们两个多月没见了。从古巴导弹危机到空降新德里,谢洛夫一直都很忙,现在印度的任务还没有完事,这次也是抽空回来的。
  “首先我们对谢洛夫同志回来表示欢迎!”谢米恰斯内首先鼓掌,然后召开了这次总局的碰头会,准备在全国安全大会开始之前和各大总局局长进行沟通。这也是往年的常态。
  在国家安全大会召开之前,克格勃的领导层首先要确定问题的出现,还有如何解决的方案,虽然碰头会和正式的大会总是有些议题重复,但开会本来就是这样,不是么?
  “首先关于精神病人的治疗态度和鉴定方案,目前相关机构正在给我们第五总局进行协助,早日出台一个合适的标准,这是莫斯科精神病研究所的资料,同志们可以看一下!”秘密警察总局局长卡德波夫拿出早已经准备好的文件,关于精神病人的坚定其实并不适合在公开的全国安全大会上讨论,最好在这次的克格勃内部碰头会上定下来。
  苏联的精神病学,开始随着古拉格的关闭开始大规模运用,其中开始进行广泛的研究中,其中还包括了同性恋,同性恋在苏联被认为是一种病,而且是精神方面的疾病。既然是疾病就需要治疗,既然能治疗,那肯定就会治好。
  关于基佬在苏联的遭遇,谢洛夫早就知道,大概在阿塞拜疆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不过很抱歉的是,谢洛夫从来没有表达过一点的同情,被当做精神病人的基佬,谢洛夫知道了,仅此而已。因为他知道这个东西的矛盾性,社会就是如此,人们是有传统存在的,而不是为了政治正确去主动推行什么东西,很不幸谢洛夫从灯塔国得到了关于同性恋平权的负面影响,所以一直对这个问题当做没看见。
  在他看来,基佬如果自己隐瞒下来不打扰别人的生活,就是最好的办法。至于给基佬平权,想都不要想。给这些人平权了,以后绝对会出现大问题,这玩意一旦和政治正确挂钩,社会上还指不定出现什么事情呢。人可是爱跟风的动物,后世美国难道就有这么多同性恋么?一千多万注册会员?这根本就不符合人口比例,还不是平权运动跟风跟出来的?
  作为安全干部,谢洛夫知道有些人根本不是基佬,打击了就不会有这么多基佬出现,要是反过来玩平权,那未来苏联的社会会出现什么情况简直不可想象。
  当然基佬这个群体,肯定不会比谢洛夫想象中的大,但这些人作为苏联人民,谢洛夫是不好直接动手清理掉的,既然这样,送到美国也是一个好办法,可惜古巴导弹危机已经结束了,谢洛夫需要迂回作战让别人同意他把基佬运到古巴去,首先就是提高古巴的医疗,打着治疗的名义送到古巴。
  苏联精神病院和精神病鉴定体系中,最大的一部分人,他们当然是正常人。人数略微比真正的精神病人数要多一点,这些人的病症是其实也不是精神病,这种人的病名字叫做懒……
  理论上苏联不允许失业率存在,何况苏联的人口本来就不足,尤其是远东的工厂甚至工作岗位都不够,这种情况下苏联当然尽力的为每一个苏联人安排工作,从集体农庄到国有企业,一旦一个工人实在不适应所做的岗位,当地机关便开始为这个人调整工作岗位,反正整个苏联的工资都差不多,一个人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可有的人就是这样,就是不爱工作,或者说想要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在文件上就有一个案例,阿尔泰边疆区一个刚刚毕业的学生进入工厂工作,很快就因为违反纪律被辞退,随后半年内当地政府为这个学生找了十七个工作,这个学生最多干了一个月,最后当地政府实在是没有办法,最后把人交到了精神病院做鉴定。
  懒病是没法治的,除非让这些人体会到生存的压力,不然的话在精神病院治疗一段时间在出来,这个人还会是这样。这已经不是精神病院可以解决的事情了。
  “对于这种人,精神病院也不是解决的办法,给吃给喝的让在医院躺着?”谢洛夫摸着自己的刚刚晾干的头发,慢悠悠地说道,“懒病无药可治,只有环境才能校正过来。如果精神病院用来对付这种人,等于是给我们的国家增加负担!”
  “那怎么办?第一副主席,难道我们把古拉格重新开放么?用纪律和看守让这些人重新创造财富?”卡德波夫当然也知道这么大一批人不是精神病,而是真正的懒。但这和国家宣传不符,每个国家都宣传我们的民族是最勤劳的。
  “古拉格目前不适合重新开放,就算是开放对付的也不是这种懒鬼,而是对付真正穷凶极恶的重刑犯!这些废物不值得古拉格出现!”谢洛夫歪着头否决了卡德波夫的提议。
  在反驳的时候谢洛夫也在脑筋急转寻找案例,人是有求生本能的,再懒的人在吃不上饭的时候也会站起来去劳动,因为不劳动就没有饭吃。这种人让谢洛夫想起来一批人,后世的三和大神。
  “这样,我们首先要挑选一坐经济还不错的城市,最好是波罗的海沿岸的城市,那边的经济是苏联最好的!挑选出来之后把全国这种病例的病人都送到那里去!”谢洛夫一边敲着桌子说道,“不喜欢长时间的工作对不对?好,工资日结,把当地所有的机械都给我撤了,就用人力!雇佣这批人的时候,把我们联盟法律规定保护劳动者利益的都废除掉,这些人不愿意上班?难道也不愿意吃饭么?苏联没有资本主义的环境,我们就创造一个出来……”
  随着谢洛夫开始讲述自己的看法,所有人都开始把注意力放在这位刚刚回来的第一副主席身上,“我们需要这样一种环境,一天上班,第二天能挺一天,第三天就会挨饿。联盟对劳动者的保障并不适合用在这些人身上。我们要创造出来一个随时会掉队的机制,培养竞争性,如果一个病人在同一个劳动岗位上工作半年,就可以释放会到家乡了。”
  “废除劳动保障、工资日结,干一天给一天钱。当地准备的房屋按天收费!”谢洛夫仔细的计算着如何堵住这些人的退路,然后抬头问道,“同志们,你们有没有什么补充的?”
  所有人整齐划一的摇头,表示谢洛夫的意见已经非常周详了,他们都没有要补充的地方。
  “那就这样吧,把养活这群懒人的资金节省出来,说不定能把真正的病人多治好几个!”谢洛夫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结束了这个话题。
第393章
克格勃日常
  把日工资卡在一定的限额上,足够单独一个人可以在最低保障下活两天,相信对于数学精通的毛子科学家并不是一件难事,饿死当然是不会的,除非是他选择去主动饿死。
  “我们军事管理总局现在则对国防部对红军的编制改革进行监督,除此之外没什么事情!”第三总局局长罗曼开始介绍这方面的情况,从古巴导弹危机开始,中央主席团的裁军声音就销声匿迹了,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经常出现在军中,通过这次对抗,赫鲁晓夫基本上只会把缓和当做手段,不会真心实意的去执行了。这种心态就和勃列日涅夫时期一样,能骗一下美国人就骗一下美国人,缓和仅限于口号上。
  这次国防部主持的改革和裁军没有一点关系,通过罗曼局长的介绍,而是国防部对苏联对陆军的整编行动,这次整编的目的是,把名义上的一百七十多个坦克师整编,改编成以摩托化步兵师为主的突击集群。同时基本上消除单纯步兵师的存在。整编结束之后苏联红军将不会存在以轻步兵为主的部队了。算是苏联全军机械化一个有意义的时刻,实际上苏联红军早就是可以自称是全军机械化了,这次只不过是消除了最后一点那方面的色彩。
  这次涉及到驻东欧四大集群和国内所有军区的整编,将步兵师改编成摩托化步兵师,同时减少一些挂着坦克师牌子的部队,看起来似乎在仿佛在释放缓和信息一样。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苏联一个坦克师大概是三百二十辆坦克,一个摩托化步兵师当中单独编一个突击坦克团,一个摩托化步兵师的坦克数量大概是二百八十辆左右。摩托化步兵师的坦克数量比坦克师少四十辆,不是一般人意义上认为摩托化步兵师的装甲力量很少。
  “国防部传达过来的意思是,最终编成五十个左右的坦克师,一百五十个左右的摩托化步兵师!”罗曼最后把这方面的信息给自己的同志们分享。
  “这是在整编啊还是在扩军啊?”谢洛夫看着自己的同事们,用很有态度的腔调说道,“这个整编一旦完成,陆军方面至少要一线坦克五万辆,作为支撑陆军方面的攻击箭头!”
  这个规模的陆军其实谢洛夫倒不是很陌生,这就是十年后苏联迎来巅峰时期的军备力量,五十个坦克师和一百五十个摩托化步兵师,形成了有史以来最有震慑力的钢铁洪流。
  不过似乎好像多了一点,想了一下谢洛夫问道,“这个整编的计划是谁做出来的?”
  “是部长会议副主席,乌斯季诺夫同志!”谢米恰斯内替罗曼回答了这个问题,谢洛夫了然的点点头,原来是他,那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乌斯季诺夫一辈子都在建设他心目中世界最强武装力量,在他担任苏联国防部长的时候确实也做到了,苏联武装力量在他的手里达到了巅峰。
  谢洛夫想要反对,却找不出反对的借口,这又不在他的职权之内。这份整编计划肯定和古巴导弹危机有关系,虽然最后得到的东西比历史上要多,但对苏联造成的影响和历史上是一样的,因为没有得到全部想要的东西,苏联军方开始发疯了。红海军方面也是如此,莫斯科级直升机母舰的建造进度也开始骤然加快。
  “那就提醒一下乌斯季诺夫同志考虑一下经费问题吧,别的事情我们不要多说!下一个问题!”谢洛夫摆摆手,军备竞赛又不是单方面的,苏联停止也要美国人愿意才行。
  最近美国一直再寻找苏联约束一下核军备竞赛,可能跟古巴导弹危机期间最后时刻被发现的十亿吨级别概念核弹有关。但美国怎么不体现一下诚意把自己的海军力量裁一下?无非就是那玩意已经让美国人感到威胁,才想和苏联人商量一下把核武器控制一下。
  如果真的有诚意,美国可以把自己三万颗核弹削减一下数量!总想跑苏联来空手套白狼。
  “我有一个问题,是关于边界的,还是我们和中国同志之间的争议。这件事搞得我非常头疼!”边防总局局长边防军司令泽里亚诺夫提出了关于边界划分的争议,这个谈判已经好几年了,泽里亚诺夫本人就出任好几次谈判代表。
  “本来我们是可以还给他们的,但现在这种状态下不行。中国天天在骂我们,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把岛还给中国,造成的影响难以预料。会不会对我们国家的形象造成损伤?”谢米恰斯内敲着桌子,目光在所有人身上扫了一圈,最后停留在谢洛夫身上的时间长了一点,然后道,“不知道对泽里亚诺夫同志的问题,大家有没有什么建议!”
  “拖下去,中国方面不冷静下来,这件事情没得谈,但要摆出来可以谈的态度,不要把话说死,下一个问题!”谢洛夫直接开口道。
  以现在两国的关系,这件事根本无法解决,而且谢洛夫也不敢插手,他是在想不出来苏联会在天天被骂的时候,还主动让步的理由。在这种情况下让步,让步的人可能会被处以叛国罪,除了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没人扛得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9/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