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1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7/404

  印度总理府当中,才一段时间不见,尼赫鲁就好像老了十几岁一样,战争目前已经停止,可尼赫鲁的考验其实刚刚开始,只要等到美苏两国撤离,首先起来发难的就是印度目前国内不服尼赫鲁的势力。谢洛夫和尼赫鲁见面的时候,还有一个四十岁的女人站在尼赫鲁身边,介绍完毕后,谢洛夫点点头,这个人就是印度后来的铁娘子英迪拉·甘地。在这个女人手上,尼赫鲁因为战争失败停止的动作才开始继续下去,国内的几百个土王军事力量被废除,印度第一次算是一个真正的国家,而不是现在这样装作一个国家的部落联盟。
  “我只有一个目的,苏联的军事援助也需要印度的善意,释放印度共产党人,他们没有做错任何东西!把他们放了,那些人都是我的同志……”宣读完苏联中央主席团的决议后,谢洛夫很淡然的提出了要求。
第386章
印度铁娘子
  “那些被抓起来的人背叛了印度!”英迪拉·甘地言辞激烈的盯着谢洛夫说道,“一个国家大敌当前,国内却有一个势力替侵略者唱赞歌?这种事情苏联会怎么处理?”
  “今天印度的惨败,难道不能证明印度的失误么?那些共产党人反对前进政策,是要避免挑起战争,而鼓吹战争的那些势力现在在哪里呢?”谢洛夫靠在椅子上都没有站起来,懒洋洋地说道,“尼赫鲁先生不相信印度共产党,不愿意听共产党的意见和中国和平共处,现在丢了二十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我这个人比较直接,那些在站前鼓吹战争,让尼赫鲁先生采取前进政策的人,应该用刺刀钉死在墙壁上,他们可一点都不冤枉!”
  苏联会怎么处理,如果谢洛夫说苏联的处理办法,估计印度共产党就被连根拔起了,这不符合苏联的利益,苏联的处理当然是劳动改造直到那些人承认自己的错误,如果一直不承认,那就一直改造下去。
  前进政策并不是多么保密的东西,谢洛夫来了一趟印度就发现了,中印边界的情况早有报导,有很多国家明明知道印度的前进政策在执行,但还是对印度采取了支持态度。其实很简单,那些国家其实害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某些宗教势力浓厚的国家更是如此,不过因为以色列的出场,很大一批印度的支持者已经消失了。在敌视社会主义国家,也比不上以色列实实在在的威胁。
  从态度上说,谢洛夫此时的姿态相当的不尊重,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来讲,按照这个时代的官方口吻,他应该谈谈左倾冒险主义、右倾机会主义这些东西装一下思想家,至少也是个理论家,但谢洛夫不会,他只是一个安全干部。
  安全干部还是谈一下实际的东西比较好,苏联的装备不是白给的,如果你能接受呢?那就接受,如果不能,相信印度人马上就会看到,美国答应给予的装备,比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武器还要更老一点。
  “说实话,只要我们和美国人撤走,以你们已经被打残了的军事力量,还能顶住中国的进攻么?印度有多大的工业实力?能量产多少枪支,会制造几种坦克?又准备找英国人去要么?不错啊,相信能拯救一下英国的失业率。可惜英国是一个岛国,他的陆军装备到底有多大的作用,还是一个未知数呢?”说话的时候谢洛夫绝对在面露笑容,因为他想起了丘吉尔的一句话,在印度人鲜血流干之前,大英帝国是绝对不会投降的。
  谢洛夫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抛到尼赫鲁和英迪拉·甘地的面前,很有一种一切尽在掌握中的感觉,事实本来就是这样。印度要能打,那今天还废什么话呢?他的目的就不是过来救印度,而是过来恭喜了。可关键是印度不能打,结果很明显,不行就是不行。
  “放人,抓起来的印度共产党人不过一千多人,难道你们害怕革命么?大部分的印度共产党人是支持自己国家的,国际派终究是少数,这点你们应该有些常识。”谢洛夫低着头自顾自地说道,“十八个师的陆军装备啊,比你们在战争当中丢弃的武器还要多两倍。这是非常合算的,当然你们也可以把我的话当做是放屁,那我就再加上一个理由,如果有一天印度想要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以海军力量见长的美国人,如何帮你们实行这个目标呢?巴基斯坦可是亲美的,扶持小国制衡大国,你们和美国人都是从英国那里学习过的,应该知道这套手段玩的最好的是英国人……”
  “不要以为你们能关押住印度共产党的同志,实际上打官司我也能救出来他们,南布迪里巴德同志,手中有我上次来到印度和他见面的录音,录音一旦公布,在里面我对南布迪里巴德同志分析过印度的前进政策和印度军队的战斗力低下的消息就会传开,录音完全可以证明印度共产党阻止战争是感觉政府在冒险。”谢洛夫双手搅在一起放在大腿上,缓慢的问道,“尼赫鲁先生,你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战争失败应付民族主义者围攻的日子不远了,你不准备联合一下以印度共产党为主的左翼力量稳住阵脚么?”
  世俗化是重要的,如果不是战争失败,尼赫鲁可能已经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动作了。但现在因为战争的失败,他不得不把一些很重要的改革先放弃,专心一意的对付来自国内的反对者。从中国发表停战声明开始,尼赫鲁就明显的感受到,在战争期间团结一致的气氛已经不见了,身为政治老手的尼赫鲁在这方面有着敏锐的嗅觉,他知道马上就会有人站起来开始对他的地位进行挑战。
  英迪拉·甘地沉默一下,看着谢洛夫说道,“没想到你一个外国人,也开始对印度的政治进行分析,难道我们比你更加不了解自己的祖国么?”口气中是有些不服气的因素存在。
  “安全干部,对外保护联盟,颠覆对手。对内清除不稳定因素,保障社会安定。”谢洛夫双手一摊很轻松地说道,“我就是干这个的,没点本事,会在三十五岁的时候做上将么?”
  这批十八个师的装备本身就是送给印度的,加上让释放印度共产党成员,不过一个附加的政治条件,谢洛夫也这么做,完全是看着国际主义的份上,能拯救印度的人只能是共产党,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他要给这些印度通知一些帮助。至于未来他们能在几个邦站稳脚跟,则完全看他们自己了。
  “我可以放了印度共产党的人,只要他们保证自己是印度人就可以了!”尼赫鲁深知一点,目前印度真的需要军事援助。而且从利益上考虑,美国人不如苏联人可信,而且在欧亚大陆上唯一能对中国进行牵制的力量是苏联,而不是美国。
  “尼赫鲁先生的大度,说不定会在而来二三十年内得到丰厚的回报,世界在变化,未来的事情谁知道呢?”谢洛夫戴上了肃反工作者的蓝帽子,起身告辞道,英迪拉·甘地犹豫了一下起身把谢洛夫送到了总理府之外。
  “巴基斯坦,伊拉克、土耳其!”谢洛夫念叨着几个国家的名字,从基础上说伊拉克是苏联力量最薄弱的地方,也没什么地方让苏联利用,只有一个伊拉克共产党算是中东地区比较有实力的党派,土耳其则是风险最大的地方,至于印度和阿富汗夹攻巴基斯坦的计划,则是从数据上最容易实现的,因为阿富汗和印度同时动手,成功几率最大。
  这三个计划谢洛夫同时在做,因为他不知道到底哪一条线路会成功。苏联的南下是必须要完成的,只要在三条路线上任意一条取得成功,都能极大的改变被封锁在寒带的劣势。一定要都试一试,至于巴基斯坦的外部支援,他倒是不怎么在乎。
  如果未来的英迪拉·甘地想要吞并,或者说重新统一印度,谢洛夫是绝对支持的。因为他就是看这个亲美的巴基斯坦不顺眼,还有就是东巴基斯坦,也就是未来的孟加拉国。
  谢洛夫心里面希望印度吞并这个地方,因为他知道孟加拉国是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不到十万平方公里的地方后世已经接近两亿人,如果印度不吞并这个地方,未来那里的人口密度一定会爆炸,对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面对这种生存的压力,就算是中国边防部队就是在能干,也抓不过来孟加拉的偷渡客。
  随着孟加拉的人口增长,人口爆炸是早晚的事情,与其这样还不如让印度直接把这块地方吞了,借口如果印度人想不出来,谢洛夫可以帮印度人想,统一祖国。
  谢洛夫走后,英迪拉·甘地回到尼赫鲁的身边,询问道,“父亲,我们必须要突破困局,其实这个苏联将军说得对,想要打破这种局面,未来可能要在巴基斯坦身上下下功夫了!”
  “我老了,有些事情我做不完了,但我会给你安排一个稳定的局面,你要继续带领印度前进!”尼赫鲁神色间颇有些无力,至少这个回合和北方邻居的交手中,他是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希望的女儿未来能够挽回现在的不利局面。
  在苏联正式宣布对印度进行援助之后,美国在第二天马上宣布,向印度提供装备十三个旅的陆军装备,作为美国给予印度的无偿援助。这个消息让尼赫鲁比较高兴,这说明美苏还是比较倾向于印度的,只是他没有马上注意到,其实印度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声望,正在慢慢降低,不结盟世界的领袖接受美苏的军援,还做出感激涕零的样子,让其他国家怎么想?
  “不结盟国家有威望的就这么几个,除了南斯拉夫之外,还有埃及和印尼!这两个国家也不难对付!”坐在车中的谢洛夫前往新德里的监狱,在颠簸中进行国际主义者的使命,把今天出狱的印度共产党被抓的同志接出来。
第387章
印共大会
  “皮鞋擦的比脸还要干净,这是我们肃反工作者的传统。”在监狱外面等待的谢洛夫,一只脚搭在轮胎上,一边仔细的擦着自己的皮鞋。皮鞋必须要黑又亮,虽说在印度这种道路条件下想要达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
  距离监狱大门不到二十米远的地方,谢洛夫体会着属于印度的味道,一点咖喱味加上牛粪味,他没有直接进入这座关押着印度共产党党员的监狱,在苏联他已经见得多了,加上上辈子谢洛夫几乎对各种监狱都无比熟悉,不但熟悉,他还在里面住过,在特定条件下,卢比杨卡内部监狱的牢房有时候也会成为谢洛夫的休息之处。
  “头,我不明白,难道我们准备利用印度共产党做一点什么么?”在谢洛夫身边站着的一个穿着西装的人问道,如果是在国内,这个人的装束应该就是党徽、五角星和蓝帽子,标准的肃反工作者装扮,当然这是在印度,就不需要换上这种在国内一千米外都被会发现的装束了,这套内务部传统装扮稍微惹眼了一点。
  耐心的把皮鞋擦干净,接了点水擦手的谢洛夫顺便开始擦车,他很无聊,尤其是在等待别人的时候,总要找一个事情做对不对?边擦车边回答道,“印度共产党,他们能干什么?印度的矛盾远没到必须革命的时候,还有就是宗教气氛太浓厚的国家,除了一些特例,否则不值得我们付出巨大的资金去扶持!如果印度共产党真的有实力,把基础打出来了,我们在扶持也不晚。说实话,印度宗教的愚蠢程度,在这个地球上也找不出来第二个了。”
  当然谢洛夫说的也不全对,比如刚刚从中国离开的安德罗波夫,目前他就对南也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似乎准备在南也门尝试一下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谢洛夫知道后世南也门的存在,不过最后和其他很多阵营的国家一样,在苏联晚期这个国家消失了。这也是没办法,苏联老大哥已经都叛徒上台了,其他的小伙伴能怎么办。
  这也是谢洛夫最讨厌戈地图的一点,他根本坑的不是苏联一个国家,而是二十多个国家联合在一起超过十几亿的人口,这些国家几十年努力建立的工业、卫生、教育体系和基础建设等等全部覆灭。
  本以为戈地图现在不过是个小人物,谢洛夫早先认为自己迟早会把他忘了,但没想到现在想起来这个人,还是觉得这个人罪孽越来越重,看来不收拾一下这个家伙,迟早会成为自己的一块心病,擦完车的谢洛夫把抹布扔到一边,心中下定决心,回国之后要开始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就在谢洛夫劳动的时候,监狱外面的大门被缓缓推开了,本来准备坐回车里继续等待的谢洛夫,一侧头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开口高唱道,“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刚刚出来的印度共产党总书记南布迪里巴德一愣,看到几个月之前见过面的苏联将军,但马上用俄语也跟着唱了起来。
  国际歌是任何共产党人都会唱的,甚至不是共产党也会唱,这首歌的影响力不分国界不分民族,在你歌唱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被带起来心中那股反抗精神。从渲染力上来说,更是如此,苏联国内只有卫国战争时期诞生的几首歌曲可以相提并论。
  “欢迎你重获自由,南布迪里巴德同志!”谢洛夫张开双臂给这位印度共产党的总书记一个拥抱,其实在这座监狱中南布迪里巴德是不会进来的,历史上也没有南布迪里巴德在这个时间段入狱的记录,可以说是谢洛夫那次见面,才造成了这个结果,让这位印度共产党的领袖因为自己的同志被捕,主动进入监狱中。
  “谢洛夫将军,是你让尼赫鲁释放我们的么?”南布迪里巴德看了一眼谢洛夫问道。
  “这件事以后再聊,我们先离开这个地方!”谢洛夫的目光越过南布迪里巴德的身后,里面源源不断的人正在被释放,以谢洛夫估算,这座监狱的面积并不大,至少和喀山综合监狱远远没法比,他都怀疑里面是不是只关着共产党?在这方面他还是比较专业的。
  把南布迪里巴德拉上车的谢洛夫,让剩下的人继续留在这里,毕竟被抓的人足足上千,他不能领着印度共产党的领袖直接跑了,把这些人凉在这里。
  有些事情谢洛夫还是要和南布迪里巴德谈一谈,就比如这次战争的后续影响。这次战争想要终结尼赫鲁的政治生命,根据谢洛夫的评估似乎还有些不够分量。印度国内也许可以对尼赫鲁造成一些麻烦,但要说把他拉下来不太可能。至少谢洛夫没有看出来有够资格的挑战者出现。
  而且从历史上来看,他的女儿英迪拉·甘地作为接班人是绝对合格的,把不老实的挑战者全部收获的服服帖帖,有印度铁娘子的称呼,可见也不是空穴来风。
  就算是谢洛夫策划一场反对尼赫鲁的运动,让印度共产党和右翼民族主义者联合,取胜的希望也不大,更何况印度共产党和那些扎根于民族主义的政党根本就没有联合的空间。在冷战后期和冷战结束之后,印度共产党一般都支持国大党执政,反对印度人民党和他的前身印度人民同盟。
  与其这样还不如让印度共产党表态支持尼赫鲁,修复这次因为战争遭到打击的印度共产党形象,反正尼赫鲁的反对者也注定成功不了,不如让南布迪里巴德和印度共产党在刚开始就为尼赫鲁锦上添花。
  这就是谢洛夫要和南布迪里巴德说的话,首先还是要积蓄力量,让印度共产党亲苏联。印度共产党本身就应该亲苏联,不亲苏联难道亲中国么?
  “南布迪里巴德同志,我们苏军的时间有限,三个月内我们肯定要回国的,同时防止美国人留下来,我们还准备拉着美国人回国。所以在这三个月的时间内,我会尽量帮助你们印度同志,把因为战争受到的打击弥补回来。”谢洛夫很认真地说道,“我的第一个建议,因为你刚刚出来,因为这次战争印度国内对共产党还有疑虑,所以我建议召开全印度的全国共产党大会,不仅仅是你们最大的印度共产党参加,而是所有印度的共产主义都邀请到,到时候我会出席,并且我可以和莫斯科方面联系!”
  至少以印度暂时还能维持住的国际地位,长久地让美苏联军在自己的国土上乱来是不可能的,只不过印度的军队被打垮了,尼赫鲁没有办法,只要苏联和美国的军备一到,印度就开始着手让美苏联军撤离,这是可以预见的。
  与其让尼赫鲁提出来让苏军撤离,谢洛夫不如大方一点,直接主动提出在几个月内撤离,并且向尼赫鲁保证,在撤离的时候一定把美军也弄走,不会侵害印度的领土主权。
  反正苏联和美国答应的军备马上就会到站,到时候让印度军队自己解决问题,让苏联军队留在这里帮助印度守边界,尼赫鲁愿意他还不愿意呢。也不看看对峙地区的自然环境,苏联可没有适应高原气候的民族,乌兹别克人倒是勉强算是。
  “印度共产党大会是我策划的,尼赫鲁先生,你也像让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看到印度的团结吧,国际派总归是少数,他们都是印度人,你应该明白你的经济政策其实和苏联是差不多的,我们都是计划经济的体系,甚至从你们的政治主张上看,说国大党是个准共产党也没有问题,至于宪法规定你们是个社会主义国家,相信更加不用我来说了。”谢洛夫加重自己的语气道,“我的目的很简单,因为巴基斯坦是个亲美国家,所以苏联就支持你们,美国人支持的国家,就是苏联的敌人!”
  尼赫鲁的女儿英迪拉·甘地表情不变的反问道,“谢洛夫将军,也许你们苏联是准备利用印度共产党来控制印度呢?当我们想不到这种可能性么?”
  “你高看了苏联的实力,你们人口这么多,我们怎么控制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苏联可以做到的话,就轮不到印度了,至少中国还在你们前面!”谢洛夫自己都差点笑出声,苏联的连个南斯拉夫都没有办法控制,还控制印度?铁娘子的想象力很丰富么?
  谢洛夫抓起旁边的蓝帽子带上,施施然地说道,“我希望尼赫鲁总理到时候能出席印度共产党大会,在那个时候显示一下印度的团结。”
  静等着大会召开的谢洛夫,还在孜孜不倦的收集印度的资料,其中最让他惊讶的是,印度竟然是一个粮食出口的国家,一看人均,苏联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左右。
第388章
那就枪毙吧!
  这还是进行绿色革命两年后的成果,这要是换做苏联,估计人民应该揭竿而起了。印度此时进行了第一次绿色革命,引进并培育新品种,使用化肥,改进灌溉技术,推广机械化生产。这些措施使印度的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同时还在进行的白色革命,着重于利用牛奶等营养品提高印度人民的素质。
  两个革命都在实行中,印度的人均数据竟然是这个德行,可想而知在几年前印度人民过的到底是什么水深火热的日子。
  “把印度绿色革命和白色革命的数据和施政报告帮我收集一下,我要看看这方面的情报!”谢洛夫拿起电话吩咐了一声,便坐在原地等待。
  粮食一直都是苏联的心病,不管是什么粮食,面粉还是水稻,亦或是用作饲料给牲畜吃的玉米,苏联的需求一直都存在,随着人口的增长,粮食问题一直都没有得到缓解,索性平常年份也没有恶化,但靠天吃饭是绝对不行的,万一哪年天气不好,苏联的粮食供应还会出现问题,苏联地处寒带,天气不好时常有的事情。
  苏丹地广人稀可以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但这是不够的,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这种简单的道理作为一个安全干部谢洛夫很明白,粮食问题就是国家安全问题,而且是最大的国家安全问题,人民吃不饱饭,什么都事情都能干得出来,因为吃饱饭是最基本的需求。
  印度竟然是一个粮食出口国家,既然这样的话,谢洛夫觉得倒是可以缓解一下苏联的粮食供应问题,反正你们也没准备把低种姓的人当人,既然如此他一个苏联人,更加不会把同情心用在这种没有用的地方,都是出口不能出口给苏联么?
  “绿色革命问题很多,这不是竭泽而渔么?至于白色革命,目前只在城市内推广先不考虑!”谢洛夫看着收集来的资料,看起来倒是成果显著。不过抽取地下水这条似乎有些过火了一点,但也比二十一世纪的绿色革命要强得多,二十一世纪印度的绿色革命,采取用生物科技改良的品种代替传统作物,别人怎么想先不管,谢洛夫一想到生物科技改良,想到的只有转基因。
  绿色革命依托的主要技术是植物常规育种和杂交育种,以及与高产品种配套的灌溉系统、化肥和杀虫剂的广泛使用。这点苏联是可以给印度帮助的,苏联的重工业和化学谁都不敢说落后,农用机械和化肥都可以提供给印度,这样印度就能给苏联解决更多的粮食问题。
  很好,好的不能再好了。在粮食问题上,苏联就喜欢印度这种国家,宁可让人民饿肚子,也要出口粮食换取外汇的国家,况且印度的本身条件就非常不错,地理位置很好,气候也不错,就是自己的工业差了一点,按照印度目前的工业能力,绿色革命的效果可能不会显著。
  其实以印度的人口数量,学习美国和苏联那种大规模利用农用机械的现代化农业其实并不合适,相反采取后世中国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倒是挺合适的。但谢洛夫不会提醒印度人,他又没有这个义务不是么?
  “印度人的走狗?颠覆锡金王国的急先锋?长久以来在锡金鼓吹印度和锡金特殊关系?”一个低矮的房子里面,带着蓝帽子的苏联在屋子里来回走动,用平淡而且有些轻佻的口气读着一份名单,最后用例行公事一样的口吻说道,“枪毙吧……”
  “受到印度和锡金特殊关系影响论调的锡金学生?曾经留学过新德里?枪毙吧……”这个带着蓝帽子的人继续往下看,可以看出帽子下面露出的白发,这个苏联人的岁数已经不小了。
  “军人?锡金王国军队中层指挥官,有被印度人收买的嫌疑?枪毙……”
  “商贩,在印度那边有亲戚?这不是里通外国么?留着干什么?枪毙……”
  这名面色平静的苏联人,头上的蓝色大檐帽似乎在提醒着什么,口中不间断的读取着名单上面可疑分子的罪行。并且马上给予宣判,似乎他就是法律,说出来的话就是最终的审判。
  “长官,都枪毙么?是不是应该审判一下?”一个穿着军服的年轻人有些不忍的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7/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