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1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6/404

  “谢洛夫将军,你是克格勃第一副主席,这是你可以影响的,再说了,那个人是美国公民,我们可以自己处罚他!”丹尼尔有些不死心地说道,这件事已经出现在了美国的报纸上,整个美国都很关心这件事情,不论是他还是美国驻苏联大使都在想办法营救。
  这位美国驻印度大使还是很有勇气的么?谢洛夫简直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从一九一七年开始,还没有一个外国人这么理直气壮的让苏联放人。这是什么?治外法权?谢洛夫的脸色瞬间就变了,在谢米恰斯内执掌克格勃的时期,别说抓了一个在苏联犯罪的美国人,就算是这个美国人没有犯罪,克格勃都可以没有理由的抓他,哪怕是栽赃,也会抓美国人换取苏联被捕的间谍,现在丹尼尔还敢管自己要人。
  “苏联公民犯了上述罪行确实是按照我说的办法处理!”谢洛夫嘴角挂上一丝微笑道,“但是美国公民不是这么处理的,鉴于帝国主义份子在苏联境内十分猖獗,在我破获别尼科夫斯基上校叛国案之后,把这个案子上报给最高苏维埃,提案关于境内外国人防范意见条例执行问题的报告,通过了最高苏维埃的同意,在这方面美国公民在苏联境内犯罪,应该采取敌我矛盾的处理办法,这名挑衅苏联安全机关的美国公民,他将面临五年到六年的刑期!”
  这个提案其实并不复杂,简单来说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如果违反了苏联的法律被抓获,行期翻倍。因为这几年苏联接连出现了平可夫斯基案、彼得波波夫案和别尼科夫斯基案,众多的情报领域中级军官出事,让谢洛夫的提案得以顺利通过。
  “谢洛夫将军,我对你们苏联提出强烈的抗议,我们保留进行下一步追究的权利。”丹尼尔得知苏联是这种处理办法之后,神色败坏的抗议道。
  “这种事情找外交部去说吧,就算是外交部,也不会在这个问题上给你们回应的,做事是要付出代价的,既然那位胆大包天的美国人敢这么做,就要付出他应该付出的代价。”谢洛夫不为所动的冷嘲道,“你不满意啊,让你们的中央情报局渗透到苏联救人啊,只要你们挡得住克格勃的内卫军和边防军,人就可以救回去了……”
  这个人谢洛夫是不会放的,不但他不会放,谢米恰斯内和伊特瓦索夫都不会放。这是个态度的问题,敢在克格勃总部面前骂克格勃的创始人,别说是一个美国公民,就算是一个美国军人,总部的特工也敢出来击毙他。谢米恰斯内他们三人不要说放人,连讨论都不会讨论这个问题,如果谢洛夫知道丹尼尔让询问的事情是这个,他根本不会发那封电报。
  捷尔任斯基是克格勃的偶像,可以说只要克格勃存在一天,捷尔任斯基就不会被打倒。不要看这位克格勃创始人已经死了几十年,谁敢在这个问题上挑衅克格勃的底线。就是和克格勃百万肃反工作者作对。
  “他么的,什么样的要求都敢提!”目送丹尼尔离开后,谢洛夫狠狠吐了口吐沫。
  没空搭理这个印度大使,谢洛夫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这次印度之行,他的事情多了。其中一条就是考察印度的钻石业,在英国的原殖民地当中。南非是著名的稀有金属开发地,里面的黄金、钻石为大英帝国的运转提供了原动力。但钻石加工业的产业不是在南非本土进行,而不是在英国本土进行,除了一些价值非常高的钻石,大量的普通钻石是在印度加工的,这是英国布局的一部分。
  如果面对着苏联这种对手,英国这种找后路的布局未来并非不能发挥作用。但拆了大英帝国的并不是苏联一个国家,还有英国的亲儿子美国,美国是十分了解的英国这种布局的,远远比苏联更加了解,在英国刚刚采取收缩的时候,美国就开始进行填补英国真空的动作,防止英国在撤退前的种种后手起到作用。不论是在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方都是如此,只给英国剩下了一些边缘地带,比如南非、印度这些地方一些和国力没什么关系的产业。
  其中钻石产业,就是美国给英国留下几条漏网之鱼之中的一条。现在谢洛夫只能从这些小鱼当中吸取一些营养了,没办法,谁让英美是一家子呢,苏联的起步就已经慢了。
  印度拥有更多的工人不分昼夜的工作,低廉的劳动成本,费时费力的专注于原石的打磨。印度的钻石切磨工业主要集中在贸易大城孟买和西部城市苏拉特,在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城市中,苏拉特排名第四位。这里有成排的灰白色大楼,依然如废弃的工地一般,钻石就是在这里从初见雏形到光彩四溢。这里有百万居民,大约有十分之一的人口在这行混饭吃。如今,世界九成以上的毛坯钻石都在这里加工和打磨,而非法使用童工也是再普遍不过的。
  年龄尚小的男孩每周平均有上百小时在费神地抛光钻石,在接下来至关重要的数十年中如果没能幸运地成为钻石商人,那么他们便失去了继续在这里工作的权利和机会,因为最宝贵的视力早已被毁。
  在苏联空降兵和美国海军陆战队开拔前往锡金后,谢洛夫边南下前往印度的钻石基地。
  “这里应该成为一个媒介,利用苏联钻的大规模工业化在短时间摧毁英国的海外钻石基地!”谢洛夫当然知道假的当然是假的,只要大规模投入到市场当中,很快就会被英国人发现,但他没有时间了,时间非常宝贵,苏联钻的合成是很容暴漏的,他不能把别的国家化学家当成傻子,所以必须尽快。在中印战争结束之后的短暂混乱时间内马上进行。
  初衷也很明确,在一年内利用假钻石赚一笔快钱,然后马上收手。相关计划和掩护,谢洛夫已经开始让第一总局开始着手拟定,这个行动应该找一些大资本家做,而不是通过克格勃的渠道来做,索性这几年扶持红色资本家的计划也还算顺利,找几个出来不是难事。
  “第一副主席,你回来了,有两条消息需要向你汇报!”忙碌了一天的谢洛夫刚刚进入孟买领事馆,就看见领事馆的秘书在等他。
  “好,说吧!”谢洛夫一边打了一盆水准备洗头,一边吩咐道,“你说吧,我听着呢!”
  “中国方面宣布结束这次武装冲突,愿意停火!”在秘书宣读电报的时候,谢洛夫闭着眼睛把头插在盆里洗头,也听到了这件事情,这倒是不意外,战争到了现在也应该停止了,毕竟他们已经把该得到的,不该得到的全部得到了。
  “第二件事是,今天有几艘挂着以色列国旗的货轮到达港口,我们得到的消息是,这是以色列支持印度的军火。”
  哗啦!脑袋插在盆里面的谢洛夫猛然出来,头上的水顺着脖子流淌下来,面无表情的拿着脖子擦拭着头发,这才是重要的情报,“以色列支持印度?舆论要翻转了,阿拉伯国家要炸了!”
第384章
以色列的影响力
  “尼赫鲁真是昏头了,以他的水平不应该犯这种错误,看来真是被打懵了,竟然求援都求到了以色列的头上。”洗完头的谢洛夫神清气爽,因为孟买燥热天气的迷糊状态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肃反工作者的镇定。
  马上根据这件事情下达了第一道命令,履行共谍本色,把这件事情告诉在中国的安德罗波夫,以色列援助印度这件事的源头到底从何而起他并不知道。但这不耽误谢洛夫进去浑水摸鱼,可以在电报当中进行模糊化处理,假装这件事和苏联有关系,假装苏联在这里面出了力,然后假装苏联内心中惦记中国同志感情的。实际上不过是利用一下以色列的表态,引导一下目前的舆论。
  很正常,不过是有进行了一次战术欺骗,只不过这次骗到了中国人的身上。后世中国网络上有一种声音认为,一定是以色列和中国进行了某种交易,才会出面帮助中国解围。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在公开场合以色列总理已经明确表示支持印度,印度的国际地位比中国高是一个明显的事实。
  对于印度和中国的战争,一般的阿拉伯国家认为,这不过是两个遥远国家的一场战争,对手是苏联阵营的中国和不结盟的印度,他们自然对印度采取支持的态度。这和印度于巴基斯坦的战争是不同的,如果是后者进行战争,那支持巴基斯坦是责无旁贷。
  中国和印度的战争在阿拉伯人眼中,不过是一群无神论和一群异教徒的战争,何况印度这几年的外交干的确实不错,采取支持印度的态度并非不可理解。尼赫鲁和纳赛尔的关系也算不错,以埃及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搞定了埃及就搞定了大部分的阿拉伯国家。在早先的表态中,纳赛尔还要对印度进行军事援助。不得不说埃及在冷战期间干了很多次二道贩子的事情,苏联也是受害者。
  但以色列是不同的,对于阿拉伯人来讲,任何事情一旦涉及到了以色列的问题,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任何以色列人赞成的阿拉伯人都会反对。谁让美国和欧洲在这件事情上不太厚道呢,明明是欧洲排犹,却让阿拉伯人买单。直接结束了以色列和阿拉伯人长久以来的和平,阿拉伯人不干也是正常的。
  不管原因是什么,一旦挂着以色列国旗进入印度开始,至少很大一部分舆论已经开始偃旗息鼓了,这些声音都属于阿拉伯国家,印度得到的支持力度已经开始不够了。在冷战的上半场,有一段时间不结盟运动的声势浩大,美苏刚刚开始排挤英法势力,还没有把一些独立的声音压制干净,这种对不结盟的压制到了七十年代才进行完成。首先南斯拉夫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其他印度被苏联笼络,印尼被美国颠覆,埃及则先亲苏后亲美,几个不结盟的领袖都变成废柴,所谓的不结盟运动就变成了笑话。
  “给国内发电吧,把这个消息传给国内,我们的建议是,只要报道出来以色列援助印度的举动就行了,以态度中立的口吻画出来一个版面进行报道,实事求是不要夸大!”谢洛夫一边思考一边下达了命令。
  关于这几个宗教的破事,总是占据克格勃工作非常大的精力。对于这几个宗教的认识,谢洛夫在心中有着自己的标准,基督教最为阴险,表面上最为和善,但教徒增长一点不比和平教要慢,和和平教生孩子增长人口不同,基督教是通过传教达成目的。和平教激进,总是用直接暴力的手段达成目的。印度教最落后,种姓制度扎根在宗教的文化当中。
  从国家的角度上来讲,基督教威胁最大,比起和平教明显上的威胁不同,暗地里面的手段才是让克格勃头疼的地方,克格勃不怕这种和自己斗力的和平教,反正那些宗教疯子敢来硬的,都逃不过被肃反工作者用刺刀钉在墙上的下场。苏联后期的乱象,其实和东正教开始复苏有非常大的关系。
  在南亚情况有所不同,从心里他就知道印度教不灭,印度绝没有崛起的可能。但印度距离苏联本土很远,就算是局势不稳定也影响不到苏联。所以他才敢支持印度吞并巴基斯坦,说不定宗教斗争加剧,会让印度人明白,宗教才是阻碍他们富裕的因素。
  “让第一总局的同志们把报道之后,阿拉伯国家的声音反馈报告交上来。作为我们态度的参考!”谢洛夫最后给补充道,“就这样吧,让我们看看舆论的反应……”
  以色列突然插进来,其实并不符合常理,以以色列的能力插手到这场战争中其实并不明智,是他们单独做出的决议么?还是背后有人指示这么做的?如果有人指示?是谁?
  美国的可能性最大,以色列国内并非没有亲苏势力,很多以色列都是从苏联以及东欧移民过去的,这股势力不小,只不过没有亲美势力大。再加上苏联和很多阿拉伯国家都是事实盟友的关系,所以亲苏势力才被压制。
  如果这是美国受意下的行动,他的目的就是?打压印度在第三世界的声望!谢洛夫在屋子里面不断的转圈,那肯定是会有后续的,后续的动作是什么?
  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谢洛夫只能靠猜测去推理,以色列货轮挂着国旗进入印度,已经被谢洛夫发现了,而且他是第一时间发现的,随后马上就告诉莫斯科。
  “如果明天的美国报纸同时和真理报报道了这条消息,我想我就明白美国人的目的了!”谢洛夫觉得,只要美国本土的报纸报道这件事情其实就能说明很多问题。比效率的话克格勃已经够快了,如果在报道上能跟得上苏联的速度,这说明这件事对美国来讲不是一个秘密。
  谢洛夫让孟买领事馆写一份关于印度钻石业的分析报告,传回卢比杨卡。不得不提前结束自己的孟买之行,去新德里进行下一步的行动。
  经过一夜的奔波后,第二天睡醒的时候,当天的报纸已经摆在办公室上面一排。有美国和苏联关于中印战争的报道,一边刷牙的谢洛夫听着大使馆工作人员在阅读。因为他的英语处在会说不会写的阶段,阅读起来有些困难。
  拿着牙刷对着镜子不断捣鼓的谢洛夫,边听边刷牙。耳朵还在紧张的工作状态,“中印边界的形势,近日来有缓和的趋势。在维护秩序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的努力下,已经陷入慌乱中的印度全国已经开始恢复平静,当然也有苏联空降兵的一部分功劳,虽说这可能并不是他们愿意做的……”
  “昨天下午以色列给予印度的军事援助已经到达孟买,这笔宝贵的军事援助可以让这个已经到达灭国边缘的国家,得到一丝心灵上的安慰!”
  噗!漱口完毕把水吐掉的谢洛夫,转身从卫生间出来,摆手让这位同志停下道,“一个普通媒体,消息怎么会比我们一个情报机关还要快?这件事不对,以色列人,是美国人推出来替印度拉仇恨的!”
  至于为什么这么做,其实也不是不能理解,中国和印度都是潜在威胁,中国像是个铁桶一样美国人插不进去手,美国政府以为苏联能插的进去手,但其实苏联也做不到这一点。谢洛夫只是假装能插的进去手,假装中国停火是受到苏联的影响,从头到尾演独角戏。
  这点能瞒得过美国人,瞒不过印度人,而美国人认为中国可以由苏联搞定,那么自己负责搞定印度就行了,军事上不要考虑,印度这个国家已经够惨了。那印度是什么地方比中国强,而且还强得多呢?这很容易看出来,在打遍欧亚的劲旅成为笑话之后,印度还有不结盟运动的领袖,第三世界的领导者这些比较光鲜亮丽的头衔。
  “聪明啊聪明,一如古巴导弹危机中颠倒黑白一样熟练!”谢洛夫拿着美国报纸轻轻击打在桌子上道,“说实话,我们的宣传只敢做到多说好消息,少说坏消息。而美国同行们就能做到把往你心脏捅刀说成是为你好,我们的同事们应该学一学!”
  做回椅子上,翻看了几封从卢比杨卡发过来的电报,这是中东司、法属非洲司、英属非洲司和东南亚司发来的电报,最重要的是中东司和法属非洲司的电报,两个司局工作范围差不多就是当地阿拉伯国家,上面清楚的写明,埃及、叙利亚、沙特当地的报纸对印度接受以色列的军火反应十分激烈,已经召集了国内的印度大使提出异议。
  “聪明啊聪明,不结盟运动的领袖,第三世界的领导者,这块牌子在中东国家已经不好用了,几船军火就造成了这么大的反应,谁的眼光这么独到?”
第385章
他们是我的同志
  把这个情况报告给国内,并且说出自己的判断,剩下的一切决定交给莫斯科方面。
  国际上普遍的想法中国没有了苏联这个靠山了、又经历十年文化革命、花生米又要反攻大陆、印度是第三世界的领袖,无论是美国人还是苏联人都对其敬之三分,这在当时可是独一无二的,左右逢源,中国是什么,有几个国家与他建交,有几个大国正眼看他,事实上当时也确实是这样,但是印度忽略了一个问题,这就是中国人能打仗,中国人会打仗,中国的战争力并没有削弱,这足以致命。
  战争的结果已经证明了谢洛夫早先的准备并不是没有意义的,此战印度一败涂地。这倒是谁都没有料到,其实苏联对中国和印度的实力评估,倒不是像其他国家一样,认为印度实力在中国之上,和大多数国家相反,苏联对中国的评估是倒过来的,认为中国的实力比印度要强一点。
  这不是说苏联人多么吊,万里之外就能一眼看穿中印两国的虚实。其实谢洛夫设身处地非常简单就能理解苏联为什么一直都认为中国比印度强,就在于军事力量上面。什么国内多少公里铁路,什么外交空间可以操作,这些都没用,不能打就是不能打。包括美国在内的一般国家都认为印度稍强一点,苏联就认为中国强一点,苏联就盯着中国的军事力量做出了这种判断。
  苏联给了中国什么东西,他们自己最清楚,谢洛夫也很清楚,使用英国制造老李的三哥军队,会被打成筛子。按照克格勃的评价,那些用尼泊尔弯刀的家伙,绝对会被中国士兵用刺刀钉在墙上放血。
  “以这次边界冲突为蓝本,中国的单兵作战能力并不比我们普通陆军部队要差!差距在重装部队上面!”苏联中央主席团会议上,谢列平大声宣读着谢洛夫从新德里发来的电报。
  这封电报其实非常的长,里面对中国军事力量作出了评估,最后提到了以色列援助印度的举动,谢列平然后换了一份文件,这是谢米恰斯内从克格勃送来的。里面有在以色列做出这种举动之后,一些阿拉伯国家当地的舆论变化。
  “谢列平同志,那些阿拉伯国家的舆论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嘛?”科兹洛夫仔细的询问着,苏联和中国的关系正在疏远,但在外界看来还是属于一个阵营的同伴。
  其实目前中印战争绝大多数国家的表态,苏联也给予了特别关注。很正常,苏联把中印战争出现的站队作为一种声音进行考量,中国毕竟和苏联是一种类型的国家,把中国换成苏联,印度换成美国,其实就可以推导出来在相似状态中的舆论导向。古巴导弹危机表态,苏联看重的并非是西欧的舆论,而是那些刚独立国家的声音,原因也在于此。
  “没有,那些国家对中国没什么好感,只不过因为以色列横插一脚,连带对印度的看法变的比较差,但是要说对中国印象很好嘛,那倒是不一定!”谢列平一脸严肃的回答道,“从变成了支持印度变成了对两个国家都不支持……”
  勃列日涅夫一只手拿着钢笔不断的摆弄,抬起头评价道,“最终还是要靠我们自己,所谓的舆论倒向,我倒是认为有用但是没有大用,只能作为符合中国国情的考量。如果是我们和美国对抗,那么那些几颗原子弹就能炸平的国家表不表态有什么用呢?”
  “好了,同志们我们谈谈下一个问题。你们同意谢洛夫的意见么?以色列凭什么搀和到这件事情当中?会不会是美国人又刷了一次阴招?”赫鲁晓夫更加注重后面一点,那就是美国想干什么,有什么目的?其他问题在美国问题存在的情况下,可以先搁置。
  “按照尤里的意思,美国在对中国没有办法的同时,其实想要敲掉印度的声望,有可能通过以色列作为媒介,羞辱印度!”谢列平发言道。
  这种理由是完全可以被接受的,尤其是在身患美国恐惧症的苏联领导人这里,更加容易被接受,如果反过来的话也是如此,美国也会考虑考虑苏联人的动作。
  赫鲁晓夫忽然一拳敲在桌子上道,“这件事情如果按照尤里所说的推测,应对办法也很简单,我们也可以给印度军援,我们的多余军事物资还有没有剩余?”
  “因为克格勃的经费问题,尤里一直在非洲兜售卫国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武器装备,但剩下的军事物资仍然很多,以卫国战争作为标准,还能武装近百万印度军队,如果以这次冲突作为强度,可能还要更多。”谢列平一五一十的回答道。
  “也真是难为尤里那个安全主管了,竟然缺乏资金到了这种地步,还要卖那些破烂。”科兹洛夫笑呵呵地说道,对于军备这块是非常在行的,很多军工企业都是他在调配资源。在科兹洛夫的眼中,武装一百万轻步兵的武器真的不多。
  以伊热夫斯克兵工厂为例子。二战中它的惊人生产能力,更是发挥的淋漓尽致。卫国战争的五年的时间里,伊热夫斯克兵工厂生产了约一亿三千万支枪械,比德国所有军工厂的产量还高。枪支?这是苏联最不缺乏的东西。以非洲的武装冲突的强度,在轻武器方面伊热夫斯克兵工厂一家就可以给每个非洲人配备一把枪。
  “这样吧,调集十八个陆军二线师级部队规模的装备,加上两个航空师的战斗机,我们军援印度,这件事情让谢洛夫关心一下。陆军的装备是无偿的,反正放在仓库里面也占地方,航空师的装备!他自己处理……”科兹洛夫大手一挥提议道。
  十八个陆军师装备,两个航空师的战斗机?谢洛夫拿着莫斯科的电报,陆军装备是卫国战争时期的剩余物资,苏联在军援这方面一直都是比较大方的。反正这玩意对苏联并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苏联在军备方面哪怕就是冷战时期,其实也远远没有到达全力状态,虽然现在每年都有三千辆坦克出厂。
  “备车,我要去见尼赫鲁!”谢洛夫收起电报命令道,让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去准备。他的共谍生涯已经结束了,现在应该扮演的角色则应该是国际主义者。
  谢洛夫现在则要执行中央主席团的命令,中央主席团采取现实考量,开始在这方面插一脚,重新武装印度,相信美国方面马上也会开始相关的计划。打击印度声望的同时,美国和苏联也不想让印度太弱了,平衡还是要的。至于这些装备会不会用在对付中国身上,其实是个伪命题,不要以为印度东北部想堆多少军队都行,以现在的停战线位置,中国只要守好宽度不到四十公里的西里古里走廊正前方就万事大吉。
  再说一支军队的组建,不是堆武器就行的,要训练,要形成战斗力是需要时间的。而据谢洛夫所知,目前距离中国试爆原子弹还有不到两年的时间,两年之后印度东北部就会永久性的和印度说拜拜,至于在两年内突破西里古里走廊,印度军队是绝对做不到的。
  通过军援,苏联可以更好的控制印度,这对苏联的战略是有利的,苏联距离印度洋有多近呢?其实正好是一个巴基斯坦的距离,中国能帮助苏联打通前往印度洋的路线么?根本不可能,中国人又不傻,绝对不会这么做。能这么做的只有在边界战争后颜面扫地的印度,在选择中国作为对手出现错误之后,印度的对手只会是巴基斯坦。谢洛夫觉得这笔军援最终用在巴基斯坦的可能性比较大。
  “在中东还没有搞定的时候,苏联不能在印巴战争中有明显的立场,就像是这次的中印战争中一样!”有时候谢洛夫也比较自嘲,中东的那群油老虎真是惹不起啊!现在他觉得美国应该赶快去越南跳坑,不然他做事情总觉得有些被掣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6/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