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1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1/404

第344章
决心已下
  “我们美国对目前苏联和古巴的联系有某种疑虑,希望我们两国不要出现擦枪走火的状况!”由于迪安·腊斯克一贯的僵硬,肯尼迪并没有让迪安·腊斯克和多勃雷宁对话。而是派出了自己的弟弟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和苏联方面进行沟通。
  刚刚坐下的多勃雷宁习惯性的推了自己的眼镜,迅速就从这个信息之中推测了想要知道的消息。目前苏联本土和古巴的关系愈加紧密,他虽然不是全部知道其中的消息,但也知道这种关系带来的影响,美国人对这种关系的发展出现疑虑也是正常的。
  “肯尼迪先生,我们苏联和古巴的关系是非常正常的,猪湾登陆的敌对行为迫使古巴选择了苏联作为朋友,这点相信你也明白这一点,古巴有求于我们苏联,我们苏联只是被动接受!”多勃雷宁不急不缓的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美国应该为自己的外交政策所检讨,事情到了现在不是我们的原因,而是你们对古巴的对视政策所导致的,逼迫古巴选择了苏联作为朋友……”
  多勃雷宁没有一点一滴的夸大,事实本来就是如此,不是美国毫无理由的敌视政策,怎么出现古巴这个坚决和美国敌对到底的政权?今天这种局面的出现完全是美国人自己玩脱了,难道要倒打一耙怪罪苏联找好了机会么?
  如果辩论能解决问题的话,世界上就不会出现这么多纷争了。更何况古巴的力量远远没有大到必须让本国承认错误的地步,每个国家都有这种立场,那就是错的不是我,错的明明是全世界,显然这个时代的美国是最有资格这么想的国家,第二有资格这么想的国家是苏联,至于这么想是不是正义?谁关心这个问题?
  罗伯特肯尼迪也不会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说承认这个失误会对自己家族的执政有负面影响,就从实用主义上来说,古巴这个一个小小的岛国,凭什么让美国人承认错误?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问题都是美苏问题,只要搞定了苏联这个世界最大的对手,世界上最大领土的国家,古巴一个弹丸之地还能翻天不成?
  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纠缠,罗伯特肯尼迪直接开门见山问向多勃雷宁,“当今世界一切问题都是美国和苏联的问题,美国对苏联最近和古巴的关系极为关切,当今世界的和平来之不易,希望苏联方面也能珍稀这种局面。我们想要知道的是,苏联是否在古巴采取了敌视美国的政策,部署了针对美国的某种进攻性武器……”
  敌视自然是当然的,不过部署了某种进攻性武器,这个问题多勃雷宁也不知道,他没有从国内收到哪怕一丁点的消息,很正常,为了让外交人员有底气的和美国人对抗,外交部只有部长葛罗米柯知晓,远远不像是克格勃和国防部那样有不少人在执行相关计划。
  其实这种部署是相当有风险的,从刚刚开始外交部就少了很多回旋余地,但为了军事方面的部署,只能暂时把外交工作摆在次要的地位。
  “没有,我从来没有从国内收掉哪怕一点消息,我们的祖国也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多勃雷宁义正词严的表示,“苏联和古巴的关系自然有我们的利益成分在内,古巴既然找上苏联,我们就有义务帮助古巴抵御美国人的侵略,但也仅此而已……”
  多勃雷宁把这种军事关系定义在抵御美国人请略上面,罗伯特肯尼迪直接当做没有听见,但他已经从这位文质彬彬的苏联大使身上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在这位苏联大使离开之后,罗伯特肯尼迪马上把自己和多勃雷宁的对话一五一十和哥哥肯尼迪总统和国务卿迪安·腊斯克叙述了一遍。
  “这么说来,苏联和古巴的军事关系仅限于军事发展和防御的政策上?”肯尼迪听完之后,无意识的吐了一口气道,“这样的威胁性倒不是很大,不管苏联多么扶持古巴,地理上的优势是改变不了的,只要我们想的话,随时都可以把古巴重新归纳到我们的体系之内……”
  这个时候肯尼迪也不想节外生枝,马上就要国会大选了,时间还有不到两个月,他需要把时间放在大选上面,实在不行等到大选结束之后在研究古巴的问题也好。
  “总统先生,苏联人不可相信的,我们还要密切注意古巴的动静。”国务卿迪安·腊斯克不为所动地说道,“只有我们自己看到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共产主义者说的话不能相信!”
  “这是当然的,我们会对古巴的动静进行密切监视,让空军对古巴进行探查!”肯尼迪点头认可道,“让U2侦察机对古巴进行视察,看看有没有什么收获……”
  多勃雷宁回到苏联大使馆后,总是觉得心神不宁,在自己的房间来回走了好几圈之后还是觉得不把握,马上往克里姆林宫发了一封电报,把今天和罗伯特肯尼迪的对话都告知给了国内,心中他未尝没有想要知道真相的意思,但还是安耐住了心中的疑问。
  上任不到一年的时间中,他以和善而又翩翩有礼的态度征服了华盛顿的媒体,以至于很多美国报纸以为他是苏联内部的温和力量,属于可以争取的对象。多勃雷宁心里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美国人总是这么乐观的近乎于低能,他的和善只是自己的风格,远远不能撬动心中的爱国主义情绪。
  “同志们谈谈多勃雷宁同志的电报吧,从电报上我们能看出来什么东西?”赫鲁晓夫拿着外交部刚刚交过来的电报,目光先落在科兹洛夫身上、然后是勃列日涅夫、然后是苏斯洛夫、最后是谢列平、依次从中央主席团列席的人身上扫过,缓缓地问道。
  众人的智慧永远比单独的个体大,三个臭皮匠顶上诸葛亮这句话诠释了集体智慧的真理,什么都怕过犹不及,要是什么事情都全民商议的话,估计也会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等到中央主席团的人发言完毕,三大部门开始表达自己的意见,不管是外交部的外交周旋应对还是国防部的军事准备都有他们自己角度的考量,最后轮到克格勃的想法,在谢米恰斯内发言之后,谢洛夫站起来说道,“这件事情从根本上证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美国人已经开始怀疑了苏联和古巴接近的目的,但更加明显的是他们没有证据,目前只能通过猜测来评估我们的动作,这也同时能证明我们内部的保密工作非常出色!”
  “继续说下去!”赫鲁晓夫揉了揉自己有些通红的双目,这次的摊牌也让他背负了沉重的压力,虽说他总是在公开场合说一些给美国人点颜色瞧瞧的话,但实际上他更加愿意和美国和平共处,但美国人却从来对他的善意置若罔闻,这次的行动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
  “海运部应该尽快行动,把我们已经准备的东西全部送到古巴,我们能掩藏的时间越长准备就越加充分!”谢洛夫双手一摊道,“行动建立在准备完全的基础之上,相关部门已经评估了相关风险,我就不相信,美国人会冒着同归于尽的风险和我们爆发核大战……”
  “我们的准备工作还要多长时间!”赫鲁晓夫侧着头看着自己的副手柯西金问道。
  “如果是指伊尔28轰炸机,只需要十天后就能到达古巴。如果把古巴集群一次战役的武器运送到古巴,则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柯西金没有丝毫就犹豫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就仿佛这些数据完全在自己脑子里一样。
  赫鲁晓夫没有说话靠在椅子的靠背上沉默良久,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最后直接结束了这次会议。九月一日,从波罗的海出发的苏联货船抵达古巴港口,卢比杨卡和斯摩棱斯基,也就是克格勃和外交部同时收到了确认的消息。现在除了常规弹药和古巴集群的人员之外,关于核武器的运输已经全部完成。
  第二天赫鲁晓夫接受了全世界媒体的采访,在密集的闪光灯之下赫鲁晓夫宣布道,“应古巴共和国请求,苏联以援助的态度和古巴展开合作,根据苏古两国达成的协议,苏联将向古巴供应武器和提供技术专家。”
  “赫鲁晓夫第一书记,苏联在古巴方面的动作,是明显的和美国敌对么?”一名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站起来口气颇有些咄咄逼人。
  “古巴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这位英国朋友,你的思维是否还停留在殖民时代当中?还是日不落帝国的梦中还没醒?”赫鲁晓夫微微昂头大声的质问道,随后缓和了声调欺骗道,“苏联提供的武器不属于进攻性武器范畴……”
  这是苏联首次承认已经和古巴建立了军事合作,这个消息传到华盛顿后,肯尼迪政府立刻展开了讨论,“我们一定要搞清楚古巴岛上到底有什么东西?所有苏联的驻地都在侦查的范围之内!”肯尼迪总觉得这次的事情没这么简单。
第345章
U2侦查
  肯尼迪的意见得到了自己这帮官员的一致同意,就和多勃雷宁所说的那样,肯尼迪任用的这帮人有着和他差不多的脾气,一个比一个自负加狂傲,对比之下肯尼迪这种已经够标新立异的总统,竟然还是这群人当中最好说话的一个。
  随着肯尼迪命令的下达,美国已经开始初步形成战斗力的间谍卫星开始在古巴上空徘徊,与此同时美国空军的U2侦察机、美国陆军的OV-1“莫霍克”侦察机开始从美国佛罗里达的空军基地起飞,形成了三重监视网络。
  刚刚出现的间谍卫星虽然远景非常良好,但在现有的技术之下也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还需要U2侦察机和OV-1“莫霍克”侦察机的补充。OV-1“莫霍克”侦察机是回应美国陆军对于专门的战场观察平台的招标而制造的。令该机引以为荣的是它的短场起降能力、机组装甲和使它在遭受小火力攻击后仍能继续飞行的系统冗余,事实证明,“莫霍克”是理想的观察平台。
  采用OV-1“莫霍克”侦察机是为了给U2侦察机补充,比起高空作业容易受到云层影响的U2侦察机,OV-1“莫霍克”侦察机就显得比较皮实。而且可以进行低空作业,这当然是有风险的,也许会被驱逐。但经过论证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应该不会出现被击落的情况,而OV-1“莫霍克”侦察机不太长的航程,因为美国和古巴地理位置的缘故,不会出现短板。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从苏联内部得到消息,技术的进步再大,也不能完全代替间谍的作用。如果美国在苏联内部有可靠的消息渠道,就不用这么大费周章了。但从中央情报局那边,肯尼迪得到了失望的消息,曾经中央情报局在苏联确实有几个比较高层的间谍,但近几年纷纷落网,被苏联处决,每次处决一个叛徒,克格勃都会把照片送到中央情报局。克格勃接连公开处决叛徒,已经在克格勃内部造成了可怕的影响,连续几次之后克格勃的情报系统更加被难以渗透。
  阿嚏!始作俑者谢洛夫毫无征兆的打了两个喷嚏,继续津津有味的坐在自己的椅子上看书,这本书是非常香艳的,说是书其实就是一本被订起来的连环画册。是一张有一张的反苏、或者是反共产主义的宣传画组合在一起。这种宣传画普通人看了克格勃就要采取预防措施,或者直接先抓起来体现一下克格勃的审讯手段,但谢洛夫看就没有这个问题了,他是在研究对策。
  他也不认为这种宣传画哪里有用了,从这些彩色图画全部都是一个模子出来的,一个金发碧眼波大洞小的美国女郎衣衫半解,被苏联士兵、或者中国士兵、波兰士兵、至于第五页的大胡子应该是以卡斯特罗为蓝本的古巴士兵,等等重社会主义国家的士兵在各种场景中审讯,穿透纸张而来的是一股浓浓的S、M味道。
  这本小册子至少有六七十页,全部都是这种场面,考虑到美国大兵在全世界各地的生活作风问题,谢洛夫强烈怀疑美国人完全是把自己军队的德行往对手上硬扣。
  “美国人是哪来的自信呢?”在香艳图片中沉迷的谢洛夫不住的赞叹,“这些美国女郎都经过了美化,美国女人在白种人里面明明是最丑的,竟然画的这么好看,一点都不科学……”
  过了好半天才恋恋不舍的把资本主义腐朽文化放下,把脚搭在办公桌上面的谢洛夫陷入了沉思,用这破玩意对苏联做宣传一点用都没有。但他既然能出现,说明美国人民是很买这套逻辑的,这也从层面证明了美国人比较没脑子。
  对于没脑子的人,办法是非常多的。既然美国人还相信这种宣传,还说明了这种宣传能说到美国人心里去,这样就容易了。重新把小册子翻开,“有办法了……”
  “把男主角换成黑人!把鸡鸡画大一点,把黑人的身材画的更魁梧一点。就这样……”资深司机谢洛夫,知道后世美国非常独孤求败的情色产业,里面有一个系列很受欢迎,男主角都是黑人,女主角都是白种女人。好像相当受欢迎的样子。这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既然美国人这么喜欢这个调调,克格勃可以帮助你们,而且尺度更大。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颜色的反差能激发出来好奇心。谢洛夫能保证在黑人群体中绝对会受到欢迎,也不排除某些美国白人会呵呵。不要说现在,后世的美国种族歧视都很严重。一旦这种画册在黑人群体中广受欢迎,会不会出现点喜闻乐见的事情都没准。
  谢洛夫是不相信黑人还有节操这种东西,黑人的控制力是最差的,除了身体强壮之外没看出来哪里有特长,尤其是被贩卖到美国的西非黑人,西非历史连文明国家都没有形成。素质还没有东非的黑人高,东非黑人好歹也接触一点文明,可想而知美国内部的黑人群体什么德行。
  “我们在古巴援建造纸厂了么?”谢洛夫把伊塞莫特妮叫过来问道,同时没一点不好意思直接把小册子拿过来给伊塞莫特妮看。
  看到这种少儿不宜的内容,伊塞莫特妮瞬间双颊就红了,扭捏的把小册子放到桌子上娇声道,“晚上我有空……”
  “好!”谢洛夫下意识的答应一声,随后反应过来老脸有些微微发烫,严肃道,“我们先讨论正事!”随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古巴当然是有造纸厂的,我就和那边沟通一下,把所有白人换成黑人对吧?”伊塞莫特妮狐疑的看了自己的上司一眼,有些不明白这么恶心的招数是怎么想出来的。
  这就要涉及到老司机的阅历问题,就算是伊塞莫特妮问,谢洛夫也不会说的。
  随后几天谢洛夫抱着女儿在莫斯科好好玩了几天,看着小天使的笑容,谢洛夫一直紧绷的心情略有缓解,当然还专门看了一眼大熊猫。苏联有两只大熊猫,是为了体现中苏友谊送给苏联的,比较心机的地方在于,两只都是公的。
  不知道是忘了还是有意为之,反正正常情况下这两只熊猫会老死在苏联。这不好,这不是国宝的待遇,女儿对黑白分明的大熊猫也很感兴趣,一直在追着谢洛夫问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显然这东西的吸引力不是一般动物可以相比。
  “大熊猫只有中国有,莫斯科的熊猫是中国送给我们的礼物!”把女儿扛在肩膀上的谢洛夫温和的回答道,“整个苏联只有两只大熊猫,它们是不是很可爱?”
  “那它们会老死的!”小尤利娅有些黯然地说道,“到时候苏联就没有这种动物了?”
  “不会的不会的,有爸爸在!”谢洛夫忙不迭的安慰着自己的女儿,为了自己的女儿开心他决定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时代大熊猫出国还没这么多规定。更多是表达两国友好关系的象征,所以并不难办。实在不行谢洛夫可以让民主德国、保加利亚这些国家开口要,相信是不会受到阻碍的,他就不相信全是公的,至于未来的所有权问题,他只能说克格勃从来不准备履行所有条约,更何况现在这些规定都不存在。
  古巴地处热带但并不酷热,谢洛夫当初也是受不了湿度,但对于古巴本地人来讲,这种湿度早已经习惯,五月份到十月份是雨季,热带气候都比较多变,所以一天中可以下一场暴雨变马上放晴,天气预报的工作十分繁重,往往出现打脸的情况。
  今天也是如此,一场大雨之后天空马上放晴,变化的太快让人往往措手不及。就连地面上的苏联导弹部队士兵也是如此,他们不知道在两万米的高空中,一个不速之客正在快速飞来,“已经达到达古巴上空,拉高高度!苏联的导弹已经让我们吃亏过了,我们要快点完成任务之后马上回去……”坐在旁边副驾驶位置上穿着黄色抗荷服的驾驶员提醒道。
  U2侦察机在两万六千米的高空中,以正常的巡航速度巡航,正在缓缓接近苏联军方的驻地,根据参谋联席会议的决定,U2侦察机将会对苏联在古巴的军事设施继续拧一番彻底的探查,“那是什么东西?”巡航的同时,驾驶员通过合成孔径雷达的全景摄影,捕捉到了一辆正在进入建筑之中的一辆重型卡车。但只是一闪而过他并没有看清楚,不过照片已经被高分辨率摄影组合系统拍下里,回去就知道了。
  与此同时,入侵古巴领空的U2侦察机也被地面防空导弹营的雷达发现,指挥官迅速把事情向上级汇报,等到命令反馈给指挥官的时候,U2侦察机已经离开了防空区,施施然堂而皇之的飞回美国。
第346章
A舰队
  “确定是美国的U2侦察机?”古巴集群司令普利耶夫大将得知之后把这个消息告知了并打电报向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元帅。
  “确定是U2侦察机?”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克格勃总部当中,谢洛夫也在问同样的问题,马上继续道,“当时有没有导弹进行露天组装?”U2侦察机可以在一万五米高空,拍下宽二百千米、长四千三百千米范围内地面景物的清晰图像,并冲印出四千张照片用于情报分析;可以安装合成孔径雷达,穿透遮障侦察浅层的地下设施;还可以安装全景摄影、多光谱分析仪,以及能接收雷达信号、通信信号的电子侦察设备等。
  四千多千米是什么概念?中国东西边界的距离也就是这个数字。古巴不过是个弹丸之地,U2侦察机就算是一闪而过,打擦边球也能把这个小国家的一切都看的清清楚楚。
  当今社会的发展已经让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要大。罗马帝国可以征服不列颠的时候,双方的手中的武器没有差距。而现在一个大国打小国就是立体战争对游击战,打不下来说明不了什么。只是有别的国家在旁边看,不敢把中古时代的野蛮屠杀搬出来而已。
  “根据古巴方面第一总局的同志汇报,在U2侦察机出现的同时有一枚SS4弹道导弹在进行转场工作,因为暴雨突然停止,战略火箭军的同志们有些措手不及,但应该不会出现问题!”刚刚从中亚回来的卢卡妮又回去确认了一下,才回来报告道。
  “出事了!”谢洛夫的脸上有凝重、有解脱,最后变成了如释重负。该来的总会来,不管多么周密的准备,多么耗资巨大的伪装,最后都是为了这一天。这个时候什么阴谋算计都没用了,就是军事对军事,导弹对导弹。
  让我们看看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吧?时间不长,大克里姆林宫传来消息,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召集国防部、外交部和克格勃三大直属部门进入克里姆林宫开会。还没有到会议室当中,并肩而行的谢米恰斯内和谢洛夫已经听到了赫鲁晓夫高分贝的训斥。
  两人对视了一眼,迈步进入到了已经有些渐渐失控的会议室,赫鲁晓夫嘴里面不时的冒出来笨蛋、蠢货之类的词汇、整个会议室当中只有这一种声音,却把所有反对者压制的不敢抬头,赫鲁晓夫的脸色十分激动,他也接到了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的汇报。
  这个时候谢洛夫抽空了看了一眼时间,十月十六日下午,这个时间已经比历史上的时间晚了两天时间,被一场大雨突然破坏了部署,只能用命运来解释了。
  其实只要美国人把自己的侦查力量集中一部分,早早晚晚会全部知道古巴岛上的情况。
  “被U2侦察机闯进来,这个责任是我们克格勃的,是我们的命令不严谨,请第一书记批评!”得知是因为这件事让赫鲁晓夫发火,谢洛夫直接站起来承认了自己的失误,这是一个背锅的好机会,再说责任确实和自己有关系,当初下达可以在云层浓厚的天气下转运,却没有想到这种气象不是万无一失的,古巴弹丸之地远没有苏联的条件可以在侦察机来之前做好准备。
  “是的,克格勃在这个上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你们的监督有问题,国防部的责任也同样大……”赫鲁晓夫狠狠地说了两句,看到谢洛夫那张面不改色心不跳的脸,大声的询问道,“现在怎么办,美国人是否已经知晓了我们的行动?”
  “从技术条件来讲,是的!U2侦察机可以在一万五米高空,拍下宽二百千米、长四千三百千米范围内地面景物的清晰图像,并冲印出四千张照片用于情报分析!只要照片冲洗出来,辨别之后就可以认出来!”苏联曾经击毁过这种侦察机,相关的技术专家研究过上面的间谍设备,对于克格勃第一副主席的他来讲,所谓的高科技根本不是秘密。
  “从侦察机返回到冲洗照片,在交到上级主管最后到肯尼迪的手中,我估计这个时间应该是两天左右,这个推论建立在美国的情报机关和我们克格勃效率一致的基础上。”谢洛夫一丝不苟的做着自己的分析道,“也就说两天内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这两天会非常平静,到时候肯尼迪会知道这个消息,如果五天内肯尼迪没有表示就说明美国人会吞下这口气,如果美国人选择对抗,几天后我们就能看到结果……”
  谢洛夫在分析事情的时候,总有一种一切尽在掌握中的感觉。换句话说就是有一种能把自己催眠的气质,引用各种资料作为自己分析的基础,让人不知不觉的相信。这还不是全部,主要是谢洛夫在经过苏联的熏陶之后,总是喜欢长篇大论,把各种可能性都说一遍,就算没有历史事件作为参照也能蒙对几个,人们对错误的结论通常印象不深,而一旦被他言重,则有一种原来如此的感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1/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