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1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0/404

  说完话谢洛夫直接离开了底层的内部监狱,伊塞莫特妮来找他是绝对有事的,先把事情处理完,在继续审讯间谍。
  “一号回电,东西已经到手,圆满成功!”伊塞莫特妮拿出电报道,“我们已经成功撤离美国,人和东西都在加拿大隐藏,他们正在寻找机会回来……”
  听着行动成功的消息,谢洛夫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安耐住兴奋道,“小心行事,挑最安全的路线回来,让我们在加拿大的力量接应,还有,把日记快点给我拿回来……”
  日记里面有什么东西,谢洛夫并不知道,没准就是一些和肯尼迪兄弟的破事,但就算是这些事情也是有用的,一旦这些事情被谢洛夫知道,在这个敏感的时候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要知道苏联马上要准备把美国正面对抗了,此时就算是只是牵扯掉肯尼迪的一部分精力也是好的,不枉谢洛夫准备了这么多年,万一日记上有更多的劲爆消息更好。
  在克格勃行动的前一天,伊丽莎白泰勒离开洛杉矶继续在罗马拍摄埃及艳后,这个胆小的女人已经为自己的朋友尽力了,现在她需要做的则是远离这个漩涡。
  此时美国白宫当中,两个中年人正在面对面的遥遥相对,两个人从气质到长相都差不多,很正常,两人是兄弟,现任美国总统和现任的司法部长肯尼迪兄弟。此时两个人的脸上都非常难看,肯尼迪看着自己的弟弟冷冰冰的问道,“消失了?没等你们行动就消失不见了?我们的司法部就用这种成绩回报给我?”
  “我又不能调集联邦调查局的探员,只能联络黑帮动手!但显然有一部分的我们没有注意过的力量早就在盯着那个女人!”罗伯特肯尼迪心中也有些惴惴不安,看着自己的哥哥问道,“是我们的政敌?还是某些大家族动手?”
  “不知道,我现在的脑子比较乱,马上就要国会选举了,我们必须封锁消息动用暗中的力量先调查一番,如果是一些家族或者政敌动手,我们可以通过操纵选举议题正面对方是在污蔑,因为对方已经先破坏了规则。”肯尼迪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思考道。他的总统位置来的其实并不服众,在和尼克松的选举当中也耍了花招,很多力量不服自己他也知道。
  “这样也好,可万一是苏联人呢?”罗伯特肯尼迪的一个疑问让这里的气氛瞬间凝固了,好半天才有一个声音响起,“不会吧,苏联人疯了?”他们不知道苏联的疯狂可不在这里,而是每时每刻都在古巴汇聚起来的力量。
第342章
伊尔28
  阴暗的牢房,滴血的身体,这才是卢比杨卡的本来面目,克格勃不需要假装和善,他们本来就是一个强力机关,嗅出并铲除叛徒才是克格勃肃反工作者的义务。
  “你为什么来到苏联,你有什么目的!”伊塞莫特妮的双目从来没有过这么可怕,右手紧紧抓着钉在扶手上的匕首,红润的嘴唇咬着银牙近距离的和被绑住的间谍对视。
  “如果换做是任何一个国家,你的伪装都算是成功,但你面对的苏维埃!”谢洛夫捏住了这个年轻人的嘴巴,“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你面对一个你永远不能战胜的对手,四十年来我们见过各种各样的对手,凭借巴列维那个哥萨克训练出来的一条狗就能和我们对抗,你是在嘲笑肃反工作者的威严么?早说还能保住你家人的性命,不然我杀你全家……”
  吐真剂的效果正在渐渐消失,回到内部监狱牢房的谢洛夫,今天一定要把这个在关键时刻出现的间谍审个明白,在这种古巴导弹危机的敏感时刻,任何一丝的隐患都不能被放过,必须明白对方的目的,才能做出相应准备。
  “你来自伊朗古兰省,拉什特港口是里海边上的一个风景优美的乡村,如果与世无争的生活下去,你一辈子会活的十分安逸,但你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你会为这个选择后悔,你的父母健在,一个弟弟两个妹妹都很可爱,你不想他们跟你陪葬吧?说出你的目的,谁指示你的?不然我让你全家陪葬,我说谎算话,你想死都不容易!”谢洛夫满脸狰狞的威胁道。
  吐真剂有自己的局限性,因为人的意识有不同层面,有主意识、潜意识等等的区别,所以单纯依靠药物并不能得到真实的信息,克格勃七大特工城就有专门这方面的训练,通过潜意识的根深蒂固,来对抗吐真剂的训练。长年累月的针对性训练之下,从特工城出来的受训人员,只会把特工城给特工编辑的信息作为真实的信息,就算是在药物下也是如此。
  “你们不能这么做。有什么事情冲我来好了!”间谍刚刚挣扎都牵动了手臂上的伤口,被伊塞莫特妮捅了一刀的伤口上,鲜血仍然滚滚涌出。透过了刚刚包上的止血纱布。
  “没有任何条约规定了间谍的利益,再说就算是有,巴列维敢承认嘛?靠哥萨克扶持上去的国王,竟然跟着美国人对苏维埃下手,你以为他还能活几天?”谢洛夫不削一顾的威赫道,“你可以不说,那我只能干掉你之后杀你全家了,苏维埃的敌人从来都没有好下场……”
  说话的同时谢洛夫不断把开水浇到伊朗间谍手臂上的伤口,近距离欣赏着对方强忍着痛苦不断抽动的面容,间谍这种工作从执行任务的时刻开始,生命就已经不在自己的手中。这也是苏联特工人员待遇特别高的原因。
  面对谢洛夫的威胁,已经把自己家庭暴漏出来的间谍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之中,他对自己的生命已经不抱希望,加入这行他还是有这方面准备的,但想起自己没有成年的弟弟和年幼的妹妹,为了国王牺牲一切的决心总是下不了。没办法,没想到苏联反间谍部门已经把吐真剂运用到了日常的审讯之中,作为一个小国的间谍,他几乎没有听说过这种东西。
  “我说,我和几个同事的目的是近距离观察苏联最近的动静,我的目的是在苏联最大的港口敖萨德潜伏,搞清楚最近苏联轮船前往古巴的联系,这是我们国家下达的命令。”失血过多嘴唇有些苍白的年轻间谍一五一十的交代了自己的目的。
  谢洛夫一边听从落网间谍的交代,一边结合着自己的信息思考其中的联系。从对方的交代中谢洛夫可以得知,除了落网这个间谍,仍然有三个人在乌克兰沿岸的港口观察动静,得知这种情况的谢洛夫不敢怠慢,直接离开了牢房给乌克兰克格勃副主席希列科夫打了一个电话,让他尽快把还没有落网的间谍抓获。
  联想能力向来都比较丰富的谢洛夫,在自己的办公中逆向推测对手的想法,从交代的信息上面谢洛夫可以得出自己的判断,这次的渗透行动主要是对着港口来的。最近苏联最大的准备动作就是针对美国人准备的古巴方面消息。
  反过来说,派出间谍冒险进入苏联本土渗透,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苏联本土内部是没有问题的,也就是说历史上两个大叛徒被谢洛夫抓到之后,目前美国对古巴港口突然热闹的情况虽说心中有疑虑,但也无法从苏联这边得知更多的动静。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算是一件好事,至少目前为止苏联内部没有出现叛徒。
  “鉴于近期反苏活动十分猖獗,各地国家安全机关和地方内务总局务必做好准备。把猖狂的敌人扼杀在摇篮当中,国际安全委员会主席团全体通过……”
  把关于这方面的消息送达克里姆林宫后,谢洛夫给内务人民委员会下达了命令,把已经深入苏联大地的间谍找出来。
  万里长征的最后一步,谢洛夫不希望从自己职责范围之内出现纰漏,这是责任也是义务,平心而论苏联的准备已经比历史上充分了太多,但古巴的地理位置到了美国决不妥协的地步,到时候肯定是硬碰硬的碰撞,自己内部绝不能出现一丝纰漏。
  “我们的准备还需要一个月,过了最后一个月的时间,什么结果到时候就知道了!”谢洛夫在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对谢米恰斯内如实说道。
  “你已经在克格勃工作了将近十年,有没有碰到过这种场面。”谢米恰斯内抽烟的时候吐气特别重,似乎也是在排解心中巨大的压力。
  “从来没有,波匈事件和柏林危机都没有这次的事情更加令人恐惧,我们也许正在和美国人进行一场轮盘赌,真正的子弹到底会把谁的脑袋打开花,谁都不知道!”谢洛夫低着头咬牙道,“但不管结果如何,我们已经别无选择,美国人的军事基地已经把苏维埃全面包围,不打开一个缺口,我们就找不到地方突破,如果缺口打开,凭借我们的坦克集团军进攻速度,除非是外星人,不然没人能阻止我们……”
  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后,到了七十年代后期,苏联境内流传了一个笑话,人民口口相传想要战胜苏维埃的军事力量只有外星人,实际上所有人都忽略了一个可能,就是在强大的军事力量也不可能保证内部不能出现叛徒。而后期的专门对付叛徒的克格勃,已经被削弱到了极点,甚至只能联合其他部门才能发起政变。斯大林时代的内务部可以横行全苏联、赫鲁晓夫时期的克格勃可以作为政变的决定性力量改变结局,到了戈地图的时候,克格勃竟然弱到了需要联合其他部门才能政变的悲哀地步。
  安德罗波夫上台并不代表克格勃强大,只是别的部门都已经一潭死水,而克格勃还能保证自己本身体系还能流动,才有了鹤立鸡群的表现。那时候根本不是克格勃强大,而是其他部门已经僵硬到了无法做出反应的地步。
  “对了,刚抓到的间谍怎么处理了?”站在窗户边上的谢米恰斯内想要找点轻松的话题,转而问起了第二总局抓捕的伊朗间谍。
  “常规处理,伊朗又不会承认,这种间谍对我们毫无价值,又不能交换!”谢洛夫也走到了窗户边上,正对着广场上捷尔任斯基铜像背影好像在熠熠生辉。简单来说,就是杀了。
  谢洛夫在等待一件东西,为了表象自己很不愿意表现的从容不迫,他还要做出一副不着急的样子,终于在一天后拿到了玛丽莲梦露的日记,至于玛丽莲梦露这个人,现在已经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但仍然命令相关部门严加保护,这是从克格勃的尊严上考虑的。
  不过听说这个蠢女人已经有些后悔逃出来,谢洛夫告诉自己的部下,先安抚这个女人一下,如果古巴导弹危机之后局势平缓了,这个蠢女人要回去找死,谢洛夫绝对不拦着。相信她也不敢透漏自己把日记给了苏联的消息。
  “也不是毫无价值,不枉我连儿子都让伊丽莎白泰勒俘虏了。”日记跨度长达数年,整个日记的前半部分可以当做香艳小说来看,后面渐渐有了一点重要的东西。主要是这个女人和肯尼迪兄弟之间的关系,到了最后几十页出现了他想要的东西,里面有美国一些深处的政治脉络,甚至出现了美国几处秘密的基地,总的来说是值了。
  在适当时候给出致命一击,用最小的代价完成最大的收获是克格勃这种部门的追求,也是全世界同行的追求,很多历史已经证明了一个情报部门成功的巨大价值,这点在某个小岛上的运输大队长一定深以为然。
  很多消息可以在谈判的时候吓唬吓唬肯尼迪兄弟,他从来不认为这对兄弟到达无懈可击的地步,像是斯大林那种为了苏维埃可以对儿女不管不顾的人没有几个。美国那种体制,让从政治影响上要挟对手成为可能,退一万步这对兄弟就算是软硬不吃他也不怕,反正他们两个迟早会被自己人干掉。
  八月十五日,克格勃和国防部分别接到古巴克格勃负责人阿列克谢夫和古巴集群司令伊萨·亚历山德罗维奇·普利耶夫大将的电报,确认所有通过海运的核导弹已经全部到达古巴,一百枚核导弹已经全部到岸。
  谢米恰斯内和谢洛夫和伊特瓦索夫商量之后,以克格勃主席团的名义给阿列克谢夫回信,“身为肃反工作者,保密的重要性浸透在我们的血液当中,克格勃主席团的建议是,组装工作绝不能在露天进行,组装完毕之后立刻放到发射架当中保存,转运过程中最好是晚上,如果有困难的话,请挑选不适合空军侦查的天气下行动,请转告伊萨·亚历山德罗维奇·普利耶夫司令我们的意思!”
  “这么看来,导弹方面的准备已经完成了,我们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动作了。”谢米恰斯内对着自己的两个副手商议道,“我们可以把这方面的情况上报给中央主席团了!”
  “比起导弹,轰炸机更容易暴漏,但单纯的轰炸机应该不会让美国人想多,可以进行第二步的计划了。”谢洛夫想了一下对谢米恰斯内的意见表示同意。
  简短的商量之后,三个人联袂前往克里姆林宫汇报古巴方面的最新进展。赫鲁晓夫一丝不苟的听从自己的安全干部把情况汇报完,没有丝毫犹豫的拨通电话,叫来苏联空军司令康斯坦丁·安德烈耶维奇·韦尔希宁元帅。
  韦尔希宁是在前苏联建军最困难的时期领导苏联空军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和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极力主张发展导弹技术,同时建议削减空军。为此,韦尔希宁对赫鲁晓夫和马利诺夫斯基进行了说服工作,建议他们同意为空军研制新一代作战飞机,以便将其装备航空兵部队。韦尔希宁还曾多次在国防委员会、国防部和总参谋部会议上强调空军司令部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的作用。
  韦尔希宁元帅的形象和谢列平差不多,尤其是发际线更是一模一样,不知道是谢列平未老先衰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当然两人一板一眼的严肃作风也毫无二致,韦尔希宁元帅面无表情的听完了克格勃方面的消息,点头道,“这样,调集六十架伊尔-28轰炸机前往古巴,首先在本土拆解,然后去古巴组装!”
  “二十天内,要完成组建古巴集群的所有力量,有没有问题?在伊尔-28轰炸机到达古巴之后,我会宣布将对古巴进行军事援助,顺便试探一下美国人的反应!”赫鲁晓夫最后拍板道。当然这个宣布只是宣布常规力量的援助,和主动挑衅没什么关系。
  “是,第一书记!”韦尔希宁元帅和谢米恰斯内、谢洛夫和伊特瓦索夫三个克格勃主管同时敬礼。
第343章
初次的试探
  伊尔-28轰炸机并不先进,事实上只是苏联空军在没有办法短时间追上美国重型轰炸机群才不得不从数量上多装备一些这种机型,如果有选择的话,苏联也想要全部装备图95轰炸机。但伊尔-28轰炸机照样可以带核弹,部署到古巴也一样可以轰炸美国南部。目前苏联的所有部署都是建立在核武器的基础之上,中程导弹要带着核弹头、核潜艇要带着核鱼雷、轰炸机一样要带着核炸弹,因为除了核武器苏联真的没有让美国心惊胆战的力量。
  其实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核导弹没有被发现,这种充其量在美国算是轻型轰炸机的伊尔-28轰炸机,应该不会太刺激美国人的心里。正常人都不会认为苏联在核武器的劣势下敢来到美国本土的眼皮子地下威胁他们。这是美国人心中的自傲,觉得自己海军天下无敌控制两洋,核武器数量比苏联要多,所以心里觉得可以在联邦德国、土耳其部署核导弹威胁苏联,而苏联不敢用同样的招数对着自己,事实证明,苏联已经被团团包围的情况下最后选择了跟美国人玩一场大的。
  “轰炸机的机翼并不便于隐藏,就算是拆解之后也是如此,所以这项工作绝不能在黑海沿岸的港口中起运,达达尼尔海峡太窄了,这并不安全!我们克格勃的建议是,在波罗的海的港口起运。”抓细节虽说不一定会改变结果,但细致的工作态度总是没错的。
  “安全工作就交给你们克格勃来做,国家的安全干部我一直都是十分放心的!”赫鲁晓夫拿着钢笔的手在桌子上敲击几下,觉得没什么漏洞便挥手让谢洛夫他们下去了。
  第二阶段的运输除了伊尔-28轰炸机之外,主要是运送普通的武器弹药和一些自己能力的军工生产线,保障古巴集群的作战能力。不管苏联决定往古巴运送核导弹的初衷是什么,这些准备都必须要做的,哪怕最后和美国妥协了,这些常规武器也会留在古巴,移交给古巴人民军做援助。
  “我们做好辅助就行了,相信不论是国防部还是古巴集群司令部都已经开始详细拟定了作战计划,这方面不用我们操心。”谢洛夫和第一总局萨哈托夫斯基中将站在夕阳的光辉之下,目送苏联一艘轮船离港。优美的船身上刷着黑漆,有一种厚重的别样美感。
  可能是造船理念的不同,苏联的货轮从经济利益上并没有达到最大化,谢洛夫之所以觉得船身优美,完全是因为从外部的线条上这艘黑色的货轮和军舰差不多。军舰的线条比货轮好看,前往不要以为他多懂这方面的知识。毕竟在瓦莉娅心中他只掌握了初中水准知识,隐藏在我党我军中的一个不学无术的家伙。
  “不知道是个什么结果?”萨哈托夫斯基中将长叹一声,他是第一总局的局长,这种事情是不可能瞒过他的,他也知道一旦暴漏就是石破天惊。
  “我们已经做了能做的一切,最后的结果就交给命运决定吧!”通常情况下谢洛夫根本不会说这种把结果交给命运的话,甩掉脑子中混乱想法。看着眼前的萨哈托夫斯基中将,就连这种工作将近三十年的肃反工作者都心里没底,可见古巴导弹危机已经超出了工作经验的掌控范围。
  如果说谢洛夫在克格勃的工作要是有比较遗憾的地方,就是他没有做过第一总局的局长。总说古巴导弹危机这个话题太沉重了,他想比较轻松的问题。忽然眼睛瞪大了,把视线放在一个带着孩子出来的年轻夫妇身上,倒不是这对夫妇长得多么好看,而是他们孩子坐下的小汽车,电动的?
  “这个东西?是什么?”最后语塞的谢洛夫就问出了这么一个狗屁不通的问题。儿童电动车嘛?从技术上来讲到没有难度,不过这个东西是到了二十一世纪才普遍存在,至少在中国是如此,他前世没有出过国,不知道这个东西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哦?儿童车么?是联邦德国产的!”萨哈托夫斯基中将虽然也不太懂德文,但还是能认出来,解释道,“算是刚刚出现的新鲜东西,不过好像不适用。那家厂子的运营并不好!”
  这么说来这不是个新鲜的东西,萨哈托夫斯基中将是第一总局的局长,显然对这种儿童车不是一无所知,直接评价道,“太不实用了,多花点材料可以直接制造小汽车了,而且电动车和汽车的性价比也没有明显优势。”
  这么一说谢洛夫就明白了一点,这个年代的石油还相当便宜。新能源的开发虽说是大势所趋,但没有几次石油暴涨是绝对不会发展这么快的,现在的油价这种电动车没什么发展空间。但这不耽误谢洛夫准备给孩子卖一辆作为礼物想法,又不是买不起。从苏联的部门来讲,克格勃算是苏联最不缺钱的部门,国家拨款加上本部门的经营,基本上不会为了预算烦恼,他谢洛夫的工资绝对负担得起,只不过排队上需要一点时间。
  “第一总局在阿富汗的行动要快,说实话我看达乌德首相坚持不了太长时间了,我们应该尽快在阿富汗的宝石市场中有所动作,解决了女人的问题就解决了问题的一半!”问完电动车多少钱买的,谢洛夫仍然没有忘记克格勃的宝石产业。
  他还知道苏联的钻石坑在靠近北极圈的地点,已经让边防军开始在西伯利亚进行搜索,这个东西谁会嫌多呢?他自然是不会主动去触碰高昂的钻石价格,如果有可能的话还希望在涨一些价钱,这些针对宝石的布局都是针对苏联国内的,女人们需要商品来消费。这种奢侈品是消灭卢布的最好办法,把卢布用到这上面,总比不管自己用不用得到,把苏联的食品供应链搬空了强。
  他希望苏联不要出现历史上那种,用卢布买面包喂猪的情况。这种情况出现就算是苏联家大业大也赔不起,人们总以为不管自己多么作死政府也永远扛得住,其实那只是假象。
  “放心,我在安排相关的工作,这种工作很多同志都很有干劲!”萨哈托夫斯基中将哈哈大笑道,“理想很重要,资金也重要,我们可以全面发展……”
  “当然!做我们应该做的!”谢洛夫和萨哈托夫斯基中将肩并肩快步离开了港口。
  以工作性质和外界的接触来讲,苏联迟早会落入到克格勃这些安全干部的手中。这才是大概率的事件,这不会随着勃列日涅夫对克格勃的钳制改变,因为长时间和国外接触的克格勃安全干部是最了解世界的苏联群体,比起同样受到钳制的其他部门,克格勃始终能注意到世界的变化,这比起其他已经僵硬的部门,克格勃才能保持还有的活力。只不过克格勃的老大安德罗波夫的身体确实有问题,才无法把自己应该做完的弄好,等到安全干部登上历史舞台,苏联已经变成了俄罗斯。
  在核导弹运输完毕之后,苏联的运输速度开始提速,越来越多的消息表明苏联和古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美国国务卿迪安·腊斯克对这种情况非常疑虑,今天他正在面见美国总统肯尼迪抱怨道,“我们的南方苏联的存在感越来越强,现在苏联的军事力量已经到了掩饰不住的地步,最近苏联的货轮一直在古巴卸货,我总是觉得里面是不是有进攻性的武器……”
  迪安·腊斯克是强硬的反共产主义先锋,对于苏联和中国的态度,迪安·腊斯克的立场一贯都非常明确,那就是同时打压。腊克斯被任命为助理国务卿,在其任负责远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时,朝鲜战争爆发,他竭力主张美国武装部队干涉朝鲜战局,并建议总统派遣第七舰队封锁海峡,对新中国实施军事威胁。在约翰逊政府进行越战的时期,他是“最强硬的鹰派人物之一”。连时任国防部长的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劝请约翰逊暂停轰炸北越、企图谋和的时候,腊斯克都表示反对,他曾疯狂叫嚣:“十亿中国人才是对美国安全的真正威胁”。谢洛夫很欣赏这种人的,美国多点这种人做国务卿,他就不用担心中苏分裂了。中苏友谊万古长青就靠这种人……
  这位仁兄任期届满后,出任美国最大的垄断财团——洛克菲勒财团属下的洛克菲勒基金会主席。
  “这样吧,我们和苏联大使多勃雷宁见个面!试探一下对方。”肯尼迪也知道自己的国务卿是一个什么立场,在心中他对现在越来越频繁的苏联和古巴接触也不是不担心。
  一个小时之后苏联大使多勃雷宁在白宫的停车场下车,作为一个新上任的大使,虽说上任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但他对肯尼迪这些美国政府的人都有自己的评价。一群狂傲而妄自尊大的官员,肯尼迪甚至不是其中最不可接触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0/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