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1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9/404

  作为这个时代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主管,谢洛夫需要搞明白战争双方的目的,印度那边就不用说了,有声有色的大国准备逼迫中国让步好改革呢,尼赫鲁要真的借用战争取得威望,印度在后世是绝对不会变成笑话的,至少比穆迪大法好要靠谱得多。
  问题来了,为什么要选择中国,中国不比那个巴基斯坦要强大得多么?按照谢洛夫的想法,多揍两次巴基斯坦把威望刷一刷,一样可以把各个土邦的权利收回来。尼赫鲁的女儿就是通过揍巴基斯坦刷的威望,在七十年代把所有土邦的权利都收回来了,为什么尼赫鲁不能这么干?
  尼赫鲁还真的不能这么干,这和印度身为不结盟运动的盟主有关系,不结盟运动当中,阿拉伯国家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还涉及到了宗教原因。让尼赫鲁不能通过揍巴基斯坦的方式获得威望。于是他选择后勤和兵力都被限制的中国,也就顺理成章了。
  自我感觉良好的尼赫鲁不是谢洛夫关注的对象,战争打赢了你是第三世界领袖,不结盟国家的盟主,苏联必须要高看你一眼,什么事情都必须要给在第三世界国家有强大影响力的印度一个面子。但打输了你就什么都不是,声望输的一干二净,等着美苏把自己的事情办完了来裁决就行了。
  他关注的对象是自己前世的祖国,事情都是要联系在一起看的,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中国的表态相当有意思,几乎是声嘶力竭的支持苏联和美国对抗,加上同时期的边界战争,谢洛夫从此时苏联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可以断定中国希望苏联和美国因为古巴的事情对抗是时间长一点。古巴导弹危机结束了,边界战争就结束,这么热爱和平么?开什么玩笑?还不是因为苏联和美国已经空出手来了。
  看来古巴导弹危机最大的赢家除了古巴之外,应该是前世的祖国?把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之后,谢洛夫敲着桌子得出了自己的判断,毫无疑问古巴导弹危机这件事情上,中国的确是利用了美苏的对抗,虽然前世的教科书并没有这么写。
  如果美国和苏联在古巴对抗的时间长一点呢?中国会不会继续战争?谢洛夫从现实的角度上来讲,这是相当有可能的,从对古巴导弹危机的表态上来看,中国有一种害怕苏联没有信心的意思在里面。
  “苏联是不会白白被利用的!”一边思考一边拿着笔在纸上划着不知名图案的谢洛夫,在这个基础上抽丝剥茧,找到了问题的本质,才能清楚知道各自谋划的目标。忽然将手中的笔掰断,谢洛夫猛然坐起来自语道,“反过来难道苏联不能利用同阵营盟国的胜利,逼迫美国人让步么?时间拖得越长,印度会败的越惨,中国力量的膨胀美国人就一点不担心?”
  要知道在这个年代,最激进的口号不是苏联喊出来的,苏联连核设施都给过中国,到时候泄露给美国人一点,来个挟中自重,逼迫美国后退,算是苏联一张特别有利的筹码,反正时间越长,中国得到的会越多,美国人没有印度这么敏锐,早早就发现了中苏之间的龌龊,至少在明面上中苏还是同盟关系。
  如果在古巴僵局时间太长,苏联是没什么,但中国的强大仍然不是美国人愿意见到的。
  让伊塞莫特妮拿来一张世界屋脊的边界地区,谢洛夫看了半天用手指轻轻点在了锡金的位置上,这是这场战争的关键点,拿下这里印度东进的路线就会被堵死。在适当的时机,这将是苏联空降的理想地点。如果不是为了保密,谢洛夫都想要从中共借用一点空降兵,他手中吸收的空降兵才不到一千人,只能起到引路的作用。
  和一般人认知中的不同,东南亚其实在文化上和印度更加亲近一些,不论是缅甸还是泰国等等国家都是如此,就算是印尼这个国家,印度在文化上的影响也比中国大。截断了陆上通道,印度突破的地点就只剩下了巴基斯坦,想要距离波斯湾更近一些,就必须和巴基斯坦死磕,而巴基斯坦亲美,印度只能找苏联寻求帮助,因为他别无选择。
  没有任何一个宗教国家会是苏联的盟友,如果可能的话,谢洛夫一定要在苏联周围建立起来一圈无神论国家,如果印度希望灭了巴基斯坦,苏联就会帮助他达成这个目标。
  “现在我应该和我们的亚洲同志谈一谈了!”谢洛夫把掰断的铅笔仍在一边,以世界屋脊的补给条件,准备一场边界战争至少要半年的准备,从侦察机他已经发现了补给线,现在谢洛夫要以个人名义试探一下,看看对方是什么反应。
  用汉字写完了一封信,终究是时间长了,写俄语习惯所以写汉字的水准下降了不少,但至少还是能看的,反正他本来也不是书法家,拿起电话把卢卡妮叫进来,谢洛夫下达了这个任务,“卢卡妮,去阿拉木图一趟,通过我们的渠道把信件送到应该送到的地方……”比起一般的部下,他还是信任和自己睡在一起的女人。
  一个星期之后,谢洛夫带有试探性的询问信得到了回信,打开的时候谢洛夫惊异了一下,因为这是毛笔字,看着有些费劲。上面写了一些场面话,但有些试探性的语言让谢洛夫很警觉,回忆了一下,上封信他好像在里面说了一些国家安全、情报之类的话,现在似乎有些暴漏自己的职业。
  没有理会这些试探性语言,谢洛夫直接再次那笔写了回信,这次他直接言明苏联已经发现了在世界屋脊的动静,而且知道的要比中国多得多。而且苏联没有恶意。
  七月份到八月份一个月的时间,谢洛夫就在这种来信和回信中度过,双方都在小心翼翼的试探,平心而论他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谁,但应该是一个级别很高的人。双方的书信越来越快,最后一次谢洛夫直接把印度陆军的补给地点情报塞到了书信中,直接写道,“我们有我们的目标,你们有你们的目标,同志之间是可以合作的,但不要妄想策反我,这是我们之间最后一次通信,我是苏联人……”
  “我们可以确定,这个人拥有着丰富的反间谍经验,从他的用语当中可以确定,这个人是一个安全干部,从信上的话来判断,这位苏联同志是对我们怀着善意的,所以值得相信!”
  “没想到老大哥当中,还有一个安全干部对我们这么了解,不知道我们是不是应该高兴?”房间中两个人用浓重的地方口音讨论了一会,最终停止了这个话题。
  其实谢洛夫干的事情和平可夫斯基、彼得波波夫那些死在自己手中的叛徒是一样的,不同的地方在于,他没有出卖苏联,但是这些信件仍然不能留着,每进行一次回信他都会把来信烧掉,不会留下证据。至于以后直接让卢卡妮在从阿拉木图呆上一个月,看看还有没有后续,如果有直接把信烧毁,把书信渠道关闭。经手的人谢洛夫则调到了其他岗位上,这方面作为第一副主席的他警觉心是非常高的,他可不敢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什么错误都是可以被原谅的,这个错误一旦被发现,他的下场不会比平可夫斯基那些人好多少,不链接老婆孩子都谢天谢地了,以后出了天大的事情,他也不会再冒险。
第340章
暗语命令
  当印度的战略因为被打断之后,就只有向西北方出击了,历史上肢解巴基斯坦这个任务是由尼赫鲁的女儿英迪拉甘地完成的,其实很简单,本质上仍然和中印边界战争是一样的,通过揍邻国获得声望,然后肃清印度内部的故事。
  消灭巴基斯坦对苏联属于利大于弊的事情,印度和苏联并不接壤,接壤也没关系,除非印度人脑子有坑敢挑衅苏联,苏联从消灭巴基斯坦的过程中能得到的东西,就是在阿富汗方面的企图,苏联还需要把阿富汗变成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保护自己,能压住宗教势力的最好办法也一样是开疆辟土。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之间的边界杜兰线废掉。
  这次战争之后,就要开始着手武装印度的计划了,打不过中国打一个巴基斯坦应该还是不困难的,毕竟还有国力和人数上面的优势,在苏联能够得到的范围内,谢洛夫并不怕美国人的干涉,同样的支持力度,印度比巴基斯坦还是要占据很大优势的。
  偷袭这方面不用谢洛夫去交,印度人到时候自己会做好准备,当然一旦被发现印度有吞并巴基斯坦的企图,肯定会招致干涉的,以到时候苏联力量的发展,这应该不是问题。和中美硬抗几十年打冷战苏联做不到,硬抗几年做成既成事实不是问题。
  平心而论,谢洛夫觉得自己对印度还是不错的,虽然在边界战争中坑了印度一把,大吞掉大半个巴基斯坦足以弥补印度的损失了,重新变成大印度之后应该授予他一个勋章,这应该不是个过分的要求。
  觉得自己的考虑没有明显的漏洞,谢洛夫把这些想法规划到一个名为南亚计划的文件中,这种文件已经不少了,五年前的中东路线图核心伊拉克方略也在其中。伊拉克共产党还处在装死阶段,名义上的党员下降了一万多人,然而多了四万多的地下党。完全以一种人畜无害的面孔出现在伊拉克的社会上,躲在阿拉伯民族主义的羽翼下吸取营养。
  封存档案后,谢洛夫又变成了威风凛凛的肃反工作者,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他还准备挟中自重要挟美国人一下,所有核弹外壳已经在波罗的海安装完毕,至于往古巴送核弹的进度,目前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七十,散布在古巴全国的地面发射平台早就已经建造完毕,只要装填的时候不出现问题,美国人是不会发现的。
  “让内务人民委员把巴基斯坦俾路支地区的留学生名单收集一下,我有用!”谢洛夫拿起电话对阿厉克赛的继任者说道。
  “明白,第一副主席!”电话里面传出义正词严的声音,新任内务人民委员是谢米恰斯内提拔的人,但对谢洛夫仍然不敢怠慢,克格勃内部谢洛夫是无法被忽略的。
  全世界各个国家,只要谢洛夫想要找的话,都能找到受到苏联影响或者左翼影响的学生,哪怕是宗教气氛在浓厚的国家,只要他没有变成沙特那种德行。事实上就算是沙特,谢洛夫仍然有下手的空间,只不过他目前还不需要这么做。
  不要以为他对任何国家红色革命都有兴趣,谢洛夫首先考虑的是有基本自己能力的国家,像是埃及谢洛夫就从来没有要让他变色的想法,埃及除了那条运河,真的没有让他感觉到有价值的地方,如果阿富汗不是苏联的邻国,他管阿富汗人去死,当没看见好了。之所以对阿富汗感兴趣,还不是因为怕苏联的中亚地区受到影响么。
  从俾路支下手主要是历史经验和现实来考量,苏联入侵阿富汗后,巴基斯坦成为所有支持阿富汗抵抗力量进行圣战的战略后援,前苏联为了从内部瓦解巴基斯坦支援阿富汗游击队的后勤运输线,决定成立一支能专门在巴基斯坦从事破坏活动的组织,其中的一个组织就是“俾路支解放军”。当时的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要以“俾路支学生组织”(BSO)为核心组建了“俾路支解放军”,而“俾路支学生组织”是俾路支省首府奎达和其它城市中的左翼学生组织。在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期间,“俾路支解放军”非常活跃,并曾把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他们组织的指导思想,他们当时的首领布克提曾毕业于莫斯科卢蒙巴大学,还有不少成员在前苏联受过训。
  换句话说,这支巴基斯坦的分裂力量是谢洛夫服务部门的亲儿子,克格勃是这只力量的亲爹,据他所知,俾路支解放军一直活跃到他前世记忆的终结,可见还是很有生命力的。其实从内心谢洛夫并不愿意把苏联模式推广,因为用苏联模式的国家都有很强的自主性不好下黑手。之所以输出革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他心中倒是很愿意把苏联本身的问题推广出去,比如多民族、比如无神论、比如加盟共和国可以独立的联邦制。
  俾路支省这里的居民主要是俾路支人、帕坦人(在阿富汗称普什图人)和信德人,还有少数布拉灰人和哈支拉人(蒙古人后裔),也有零星操乌尔都语、信奉和平教的印度移民。在他的规划中,俾路支省独立或者和阿富汗成立联邦制国家都可以接受,这种事情可以到时候再说。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却只有不到三百万人,符合谢洛夫心中输出革命的概念,人均资源很多,有强烈的独立心态,最重要的是扶持难度不大。
  “安德罗波夫同志么?晚上在一起聊一聊怎么样,有些事情想要和你讨论一下!”拿起电话的谢洛夫很随意地说道,这种事情是绕不过中央联络部安德罗波夫的,早期负责输出革命的自然是共产国际、后来则是九国情报局、在九国情报局解体之后,两个部门都有这方面的使命,就是安德罗波夫的中央联络部和谢洛夫服务的国家安全委员会。
  安德罗波夫的家,谢洛夫倒不是第一次来了,这次还见到了安德罗波夫的儿子,已经二十岁的伊戈尔安德罗波夫、伊戈尔安德罗波夫看起来十分精神,神色很有安德罗波夫本人的风范,浑身上下都透漏着一股硬朗的风格,显然受到安德罗波夫很深的影响。
  “不知道有没有兴趣来克格勃工作?你的气质很有肃反工作者的态度!”当着安德罗波夫本人的面,谢洛夫说出了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话。
  “谢洛夫叔叔只是在和你开玩笑,伊戈尔!”看到有些惊讶的儿子,安德罗波夫马上圆场道,“我的儿子对经济领域比较有研究,你们部门并不合适!”
  “我们部门也可以学经济,如果伊戈尔愿意的话,随时可以来到克格勃上班,先学习一下敌我斗争,然后在考虑经济的时候会更加得心应手!”只比伊戈尔安德罗波夫大十五岁的谢洛夫很是老气横秋的拍了拍大侄子的肩膀道,“如果你愿意,毕业之后就来克格勃上班,不用在乎你父亲的想法,成年人可以自己做决定!”
  “谢洛夫,你真是的……”安德罗波夫苦笑着摇了摇头,把谢洛夫邀请了进去。
  不过最让谢洛夫意外的是,没过多长时间他又见到了勃列日涅夫,难道最高苏维埃的工作很清闲么?勃列日涅夫同志为何总是无处不在一样的出现?
  直接把自己的来意说出来,当然是在勃列日涅夫的见证之下,“每一个能插手的国家,我们都要做备案,就算是目前用不到也要先做准备,不过我们克格勃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并不大,所以某些舆论引导方面的工作可能需要中央联络部的帮助。”
  “俾路支?为什么要对那个地方下手呢?仅仅是因为巴基斯坦亲美?”安德罗波夫呵呵一笑道,“这个理由似乎有些不太合适,我们公然对付巴基斯坦,阿拉伯人尤其是沙特人不满的!”
  “那群宗教疯子什么时候对我们满意过?”谢洛夫不屑一顾的笑了笑道,“我早已经在这个国家的周边下了钉子,那些酋长国家没一个能打的,等到机会来了,沙特会求着我们保护他!”
  “又做了一个长期计划么?尤拉,你每天早上起来是不是都在思考对其他国家下手?”勃列日涅夫很会找时间打岔,缓和了谢洛夫和安德罗波夫之间的气氛。
  “情报工作的成功,可以让我们对迷雾保持清晰的视觉,所以多做准备是必须的,在必要的时候集合足够的支持者,打倒我们的敌人就是克格勃工作的重要目的之一!”谢洛夫也笑了一下,对于勃列日涅夫他真的没有好办法应对。
  谢洛夫最后和安德罗波夫取得了共识,两个部门在向国外伸手的问题上取得共识并不困难,最后三个人在安德罗波夫家中呆了很长时间,才最终散去。
  就在按部就班工作的时候,谢洛夫接到了一份加密电报,这封从美国发来的电报让他暂时放下了其他的事情,考虑了良久之后让伊塞莫特妮对美国方面下了命令,电报上只有四个阿拉伯数字,“1122……”
第341章
国会选举
  四个阿拉伯数字,前两个是第一总局第一司、也就是北美司的代号,后两个则有不同的意义,前一个数字是1主动渗透还是2掩护撤退、最后一个数字的意思是任务目的是人物还是物品那个比较重要,1是人物重要、2是物品重要。
  四个数字加在一起的意思是,让第一总局的北美司力量执行一项任务,掩护一个人物撤退,如果碰到不可抗拒的因素以保护重要物品为优先。稍晚时候,苏联驻洛杉矶领事馆接到了这条命令。经过确认之后,回复明白……
  “希望值得我动用行动执行部的人!”随后拿起电话告诉门德列夫一声,让他和美国方面单线联系,谢洛夫陷入到了患得患失的状态中。他想知道那本日记中到底记载了什么东西,有没有美国政治势力之间的秘闻,或者有肯尼迪泄露的一些重要秘密。为了这本日记他已经投入了太多的精力,甚至把自己都搭进去了。万一上面记录的东西无关紧要,谢洛夫都不知道自己会做出什么事请来。
  告知门德列夫要小心行事,克格勃培养出来一个横行世界的杀手并不容易,他也不想把自己的部下搭进去,所以命令的基本条件是先踩点,能动手就动手,不能动手就带回来东西。
  万一事情失败,还暴漏了在美国潜伏的行动执行部杀手,那谢洛夫不是跟一直鄙视的谢米恰斯内差不多了么,不但没有把斯大林女儿劝说回来,派杀手的时候还被美国人发现了。
  在这个时候在美国本土策划一场行动是有风险的,尤其还是古巴导弹危机期间,但机遇和风险总是并存,没准会起到扰乱肯尼迪的作用。在事情还没有爆发之前,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弊一切都无法评估。也没有历史事件让谢洛夫做参照物。
  很烦躁的谢洛夫,当天晚上在伊塞莫特妮身上开了一晚上车,第二天一个白天卢比杨卡都找不到这位第一副主席的身影。他就害怕自己投入了这么多年的事情到头来,只是被前世的阴谋论给骗了,这种打击已经大到了无法面对的地步。
  再次来到卢比杨卡的时候,摆出一副生人勿进样子的谢洛夫,刚刚到达办公室就正好撞上押送一个犯人进来的国内防谍总局局长谢尔久科中将。
  “什么事情?”没有确认行动成功消息的谢洛夫冷着脸问道,倒是和卢比杨卡本来的气质很接近,正常的肃反工作者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敖萨德国家安全局抓到一名在港口鬼鬼祟祟的家伙,他自称是阿塞拜疆人,来到敖萨德的请人家做客,但我们没有看到通行证,也没有差到他的家庭住址!”谢尔久科中将马上回答道。这是不正常的,想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州或者共和国的,必须要提出申请之后才能出发,自由迁徙的权力很抱歉,苏联没有。如果可以自由迁徙,西伯利亚的人口在就跑光了,谁愿意呆在这么冷的地方生活?
  “间谍?阿塞拜疆?巴列维派来的家伙吧?等一会我要看看你们怎么审问。”虽然是疑问的口气,但谢洛夫的脸色却相当肯定。他在阿塞拜疆工作过,对那里非常了解。阿塞拜疆克格勃的主要工作,就是防止伊朗人的渗透。伊朗北部是阿塞拜疆族的聚集区,甚至比苏联的阿塞拜疆族人口还要多,找到一部分阿塞拜疆人训练对苏联渗透并不困难。
  这个时代的伊朗是铁杆的亲美国家,在美国的中东盟友中仅仅比以色列的级别要低,甚至比沙特这些国家都要更受到重视,至于反美那是革命之后的事情。
  时间不长,谢洛夫来到了内部监狱,两个审讯员正在对这名间谍进行审讯,当然这个过程并不友好,这个伊朗间谍的脸上高高肿起的双腮可以证明这一点。
  “第一副主席!”看到谢洛夫进来,两个审讯员马上敬礼报告。
  “继续,我就是随便看看!”谢洛夫摆摆手找了一个凳子坐下,就这么看着一种叫做严刑逼供的东西,作为一个法治国家,一般的案件现在已经淘汰了这种落后的审讯手段,因为完全没有必要,但安全领域上这种手段仍然行之有效,尤其是克格勃抓捕间谍的时候,一旦确定对方是叛徒,根本避免不了这种事,谢洛夫也见怪不怪了。
  苏维埃在很多地方都独树一帜,在审讯方面的技术尤其卓越,根据档案记录,克格勃的肃反工作者曾经在一天之内让一千七百人招供,又用了一天时间让这些人在世界上消失。
  就在谢洛夫的注视之下,被抓捕间谍的凄惨叫声中,时间在一秒一秒的过去。
  “意志很坚定么?你的祖国没白白培养你!”一只手杵着头的谢洛夫百无聊赖的开口道“如果你小看了苏联的户籍严密程度,全联盟信息都在我们的手中,你说是阿塞拜疆人我们却没有查到住址,就可以确定你是在说谎?你去敖萨德干什么?帝国主义派你来有什么目的?我劝你老实交代,不然的话你会后悔的……”
  这位间谍的反应就是没有反应,如果不是知道对方不是哑巴,谢洛夫还以为弄进来个残疾人,这种态度不好,很不好,公然藐视卢比杨卡引以为傲的审讯技术,这简直是在挑衅肃反工作者的存在意义。
  就在这个时候伊塞莫特妮走进来,还没等说话谢洛夫先开口道,“碰到麻烦了,去四楼搬一箱吐真剂下来,蒙蔽你的意志力,看你说不说!”
  “知道了!”时间不长伊塞莫特妮就返回,当着间谍的面取出针头准备注射。
  “把他绑在桌子上!”看到间谍开始挣扎,谢洛夫立刻让两个审讯员把人绑起来。美丽的双目盯着尖尖的针头,调试好剂量后伊塞莫特妮脸上泛起诡异的笑容,配合本来很美丽的脸,看起来说不出的吊诡。
  一步一步接近间谍的身边,忽然抽出腰间的匕首直接把间谍的手臂插在了扶手上,听着惨绝人寰的叫声,女人毫不迟疑的把吐真剂注射在了犯人的另一只手臂中。
  完成这一切的伊塞莫特妮把针头扔掉,谢洛夫命令道,“问一些基本的消息,比如出生地,还有没有亲戚之类的问题,等人清醒了我会过来亲自审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9/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