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1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8/404

  “这些大楼里面,有些部分其实只是四面墙组成,顶部只是用铁皮封住的盖子,需要的话可以随时打开,工程已经差不多完工了,反正只是一批伪装工程,你们就不要指望他们多结实了,至于另外一边则是真正的大楼,图纸是从卢比杨卡拿来的,蓝本则是喀山综合监狱!那些地方可以作为士兵们的驻地,也可以作为关押律贼的监狱,一房多用。”这里的负责人给安东涅茨中校和伊赛扬斯基少校介绍着驻地的情况,让他们尽快适应这里的环境。
  走进去之后,安东涅茨中校大吃一惊,因为这里完全就是一个导弹发射架,只不过外面用砖头和水泥建起了一座大楼的壳子。显然这里的工程是在等待这一天。
  “半年前我们的第一副主席曾经秘密来到古巴考察,这就是他给我们的要求,现在你们从本土来到的古巴,我才明白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用的。”说到最后负责人轻轻地叹了一口气,“现在我明白了一件事,为什么我在学校上学时候,老师总叫我要多想一些东西。”
  导弹发射架是现成的,只有真正见过导弹如何发射的人,才能把这个东西制造出来,只有到了一定地位的人,才能把计划实行,这两点谢洛夫都具备,于是就这么愉快的开始了。
  导弹发射架建立在远离城市之外的地方,才能保证最大的安全,但这座基地并不是这样,这里距离旁边的小城并不远,这是基于隐蔽性的考量,距离人流太远的地方就显得十分扎眼,容易被近在咫尺的美国人发现,如果不是害怕走漏消息,谢洛夫刚刚开始的时候是准备把这些工程直接放在城市中心的。至于会不会出现事故,到不再他的考虑范围之内,反正这又不是苏联本土,为了完成计划,必要的牺牲也是值得的。
  连卡斯特罗兄弟都敢和美国人对抗,那作为一个外国人的谢洛夫有什么害怕的?
  进入七月份之后,苏联和古巴的联系似乎正在慢慢升高,从六月到七月的一个月时间中,苏联已经把将近一半的人员送到了古巴,为了小心防止走漏消息,从七月份开始将是每三天启程一只船队,直到所有准备完成。
  “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只要美国人没有拍到我们的核导弹确切照片,那他们就不能对我们和古巴的紧密联系指责,怀疑没什么,这是一个讲证据的年代,我们是苏联,不是某个不知名的小国,美国人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不敢栽赃我们。”克里姆林宫中央主席团的会议上,谢米恰斯内做出了这种论述报告。
  “只要我们在美国人没有反应之前部署完成,就具备了和美国人同归于尽的能力,到时候我们就可以谈条件了,很多事情都可以谈,还是那句话,绝不能让美国人找到证据!”谢洛夫很期待地说道,“美国人从不能证明自己国家安全的那一刻开始,就开始失去了心里的屏障,其实这比任何别的效果都更加重要,杨基佬终于发现,美国的地理位置不会在成为保护自己的决定性因素,这种心理波动可以让以后苏联很多行动都比较容易……”
  两人的论述表达了隐蔽的重要性,目前为止苏联的隐蔽工作进行的非常成功,这方面克格勃的驻外特工严密的对违反纪律的士兵进行监视,而且人员和导弹分离的运输方式,也有一定的作用,总体而言如果以这个频率慢慢的进行准备,虽说耗费的时间长了一点,但确实是最安全的办法,只要保证成功率,时间长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就在今天,赫鲁晓夫终于决定了一件事,那就是准备组建古巴集群,任命伊萨·亚历山德罗维奇·普利耶夫大将,为古巴集群司令,统领所有古巴苏联驻军。这个年代苏联最不缺发的就是一个各方面都能服众的军人,普利耶夫大将参加布达佩斯战役和布拉格战役。德国投降后,转调外贝加尔方面军,在远东战役中,又因指挥苏蒙骑兵机械化集群有功,使所部成为在艰苦的山地荒漠地条件下实施运动作战的范例,再次荣获“金星”奖章。因在对德国军队及粉碎日本帝国主义军队的作战,显示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其率领的部队在整个卫国战争中,受到最高统帅二十次通令嘉奖。
  普利耶夫大将在全体中央主席团成员的见证下接受命令,出任古巴集群司令,保证自己将马上出发前往古巴。不过古巴集群是秘密组建,目前还不适合公布。
  “按照历史上的时间,如果不变的话应该还有三个月的准备时间!”谢洛夫闭着眼睛想了一下,觉得三个月的时间足够苏联进行准备了,毕竟他已经把很多准备工作都做完了,国家需要的仅仅是调兵和运输,建立导弹基地已经没这么大的工程量了。
第337章
今年很热闹
  苏联对古巴有军援,大家都知道,美国是没想到苏联敢把核弹运进古巴,除了美国人,连苏联驻联合国代表佐林,驻美大使多勃雷宁也一无所知。这么重要的驻外代表之所以被瞒着,原因是,极度机密,无法电话,电报告知,二,大使不知情,美国要是质疑,大使争论时不心虚。
  这次赫鲁晓夫是真的准备玩一场大的了,在未来的两个月内,根据国防部和克格勃联合制定的计划,近百搜巨轮将从全世界不同的港口起运,把苏联已经准备好的武器和人员运抵古巴,从苏联本土已经到达的人员只是开胃菜,平均每艘货轮往返三次,经过这种精确的计算,可以将七万苏联士兵和一百颗中程弹道导弹运抵古巴。
  克格勃还准备了六艘万吨渔船作为载体,停留在大西洋上伪装成远洋渔船队待命,上面其实没什么武器,只有五颗大伊万的外壳,和一颗理论印证中的十亿吨级别的概念核弹外壳。这一个编队的远洋渔船队的使命,就是让美国人故意发现的。整个远洋渔船队将在美国知晓苏联运抵古巴导弹之后从苏联本土出发。
  克格勃方面,谢米恰斯内作为主席主要盯着古巴方面的事情,而谢洛夫则把目光放在中印边境,于是此时的卢比杨卡出现了这样一种局面,一把手和二把手都有自己忙碌的事情,结果平时不怎么有存在感的伊特瓦索夫成了最近一段时间的负责人,各种会议都是这位已经五十多岁的伊特瓦索夫在主持,谢米恰斯内和谢洛夫经常不见人影。
  此时赫鲁晓夫在莫斯科召见了一位神秘人物阿列克谢夫,他来自古巴,是苏联驻古巴大使馆的参赞。赫鲁晓夫要向他交待一件关于古巴的绝密事项,而苏联驻古巴大使库德里亚采夫却没有得到召见,根本原因是因为,虽然是参赞,但阿列克谢夫的真实身份是克格勃在美洲情报组织的负责人。
  赫鲁晓夫先告诉他,中央决定由他接任驻古巴大使,另外问他一件事:“如果我们决定在古巴部署核弹头,以防美国攻击入侵,你认为卡斯特罗同志会同意这个行动吗?”
  阿列克谢夫犹豫了一会,答复赫鲁晓夫:“因为卡斯特罗的整个战略是团结拉美国家共产主义及革命组织,以此抵抗美国的挑衅,但现在已经不同以往,相信卡斯特罗也能明白,周围拉美国家的同情改变不了美国国力上的巨大优势,所以这才有了劳尔卡斯特罗和我们的协议,现在是时候了。”
  在一个周日,赫鲁晓夫请他来别墅喝茶,在场的还有葛罗米柯和苏军导弹部队高级将领,赫鲁晓夫表示:“中央已经作出决定,阿列克谢夫的任务就是向卡斯特罗宣布,力量对比对古巴不利,为了挽救革命政权,在卡斯特罗认可的前提下,苏联将在该地区部署核导弹。但不直接告诉他们苏联已做出决定,明白?”
  赫鲁晓夫进一步指出,在一切安排完毕,美国在国会选举前不走露风声,等选举结束,美国只能接受这个既成事实,就像美国在土耳其部署导弹一样,苏联也是默默接受。
  阿列克谢夫同行的还有比柳佐夫元帅和几位核导弹专家。苏联计划在这里放下一百颗中程核导弹,射程确保能摧毁美国任何一个城市,驻军七万。卡斯特罗听完建议反应十分平静,他本人同意这项计划。时间不长,卡斯特罗就给与了苏联正面的回应,因为相关的工作都已经准备完成了,包括切格瓦拉和劳尔卡斯特罗都是这份计划的强烈支持者。
  在卢比杨卡的谢洛夫接到了一份情报,克格勃南亚力量发来电报,“印军又越过‘麦线’,侵入西藏山南地区错那县的克节朗河谷,在扯冬地方建立了入侵据点,企图改变‘麦线’方向,以线北约11公里的拉则山(印方称‘塔克拉山’)嵴作为边界。”
  根据第一总局的驻扎南亚的力量描述,印度的前进政策还在进行,小规模摩擦时有发生,但目前情报上分析战争的可能性并不高,对于这份分析谢洛夫只能呵呵一笑,他还不知道自己的同胞是什么想法么?现在中国的秘密准备和此时的苏联在古巴的准备其实是一样的,都在秉承着偷偷的进村、打枪的不要这种思维。这种情况下,本身就不是重点关注地区的克格勃南亚力量能发现什么东西才有鬼呢。
  要不是谢洛夫一直催促中亚边防军司令库德里亚什注意那边的动静,多派出侦察机去看看,连此时往边界运送补给的照片都抓不到。谢洛夫需要这场边界战争来证明自己的理论,所以这次他的角色倒不是完全在帮助前世的祖国,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为自己的想法找到支撑点。众所周知的事情是,在朝鲜战争之后,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动战争通常时间很短,秉承着打了就跑的想法,这种战争时间通常很短,让别的国家来不及反应,往往刚刚准备干涉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撤军了。
  这种很无赖的打法通常不会招致什么制裁,中印战争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打响,等到苏联和美国处理完自己的事情后,中国也开始撤军了。这完全是一副走钢丝大师的风范。后来和越南的边界战争也是如此,保持着低强度战斗,让苏联陷入到进退两难的地步,没事在边界打几炮,苏联想干涉好像得不偿失,不干涉好像没有大哥的样子。
  谢洛夫准备从这场边界战争中学习一点经验,本着学习的态度,策划一场突袭土耳其的行动,突破土耳其对黑海的天然封锁。战争时间最好控制在二十天之内,同样是打了就跑战术,美国反应过来调集力量的时间,足够苏联达成自己的目的了。至于这个准备时间,先准备十年再说,他就不缺乏做长期规划的时间。
  考虑这场边界战争的同时,谢洛夫也不免想起苏联和中国的边界纠纷,苏联边防军是克格勃下属的军事力量,他有这个责任保护自己的部下不受伤害。如果到时候真的起了争端,作为克格勃领导的他会相当难做,总不能连美国都敢对着干,碰到中国就怂了吧?所以最好不要在这方面起争端。
  “尤里,现在从阿尔及利亚的领土面积上来讲,波兰军事顾问团指挥的阿尔及利亚人民军,以及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志愿者已经控制了阿尔及利亚一大半的领土,现在科尔津斯基同志需要我们的支援,让他们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第一总局局长萨哈托夫斯基中将拿着中东司和法属非洲司的电报说道。
  那些在当地工作的情报人员,自然是不知道自己的老大早已经把波兰人给卖了,还以为自己见证了一场革命的胜利,这是多么天真的想法。
  “控制了大部分的领土,沙漠吧?”谢洛夫不为所动的冷嘲热讽,在他看来凡是阿拉伯人占据的地方,本身的基础条件都不怎么样。而且还有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阿拉伯世界的强国例如埃及、和后世的沙特、本国的条件还不如旁边的叙利亚、伊拉克这些国家。伊拉克有两河流域、叙利亚有东部平原、他们的粮食基本上都能自己。相反埃及和沙特才是真正的坡脚国家,所以谢洛夫一直把经历放在苏丹、叙利亚和伊拉克、这几个都基本条件能自立的国家上,也许发展的会慢一点,但长远来看绝对物超所值。
  “他们准备在三个月后对法国发起全面攻击,听说在法国占领区已经有不少部族准备配合阿尔及利亚人民军行动了。”萨哈托夫斯基中将很认真地说道。
  三个月后?这不是古巴导弹危机的时间么?谢洛夫惊异的默默鼻子,似乎十月份的世界会相当热闹,波兰会输、苏联会打平、中国会打赢。不知道美国人会不会到时候在对内宣传上庆祝一下,自己在一九六二年成功打退了社会主义阵营的一次全面攻势?咦?这不是散播一波阴谋论的好时机么?吓唬吓唬美国平民……
  “好吧,不知道法国人准备出多少钱买我们的名单,价格太低了,就算是他们打败了阿尔及利亚人民军,也不可能清除掉游击战的土壤!”谢洛夫想了一下道,“老局长,这方面的事情你和伊特瓦索夫同志商议决定吧,最近和我谢米恰斯内应该都没什么时间,总部这里可能要由伊特瓦索夫同志来主持工作了……”
  中印战争一旦爆发,他还呆在莫斯科是肯定不行的,很简单,莫斯科这里大人物太多了,他并不能保证自己的设想不会被打扰,所以在战争期间他最好离开莫斯科,前往阿拉木图或者塔什干那边,那里的干部不论从级别还是地位都无法对他造成干扰。这样他负责监控中印边界地区才算是名副其实。
第338章
造假专家
  “其实N级核潜艇现在还有些毛病,并不适合远洋作战。如果在有些时间就好了!”此时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海军司令戈尔什科夫,正在从一艘N级核潜艇上面下来,一点都不讳言的把苏联红海军真实的情况说出来。
  的确,比起强大无比的苏联陆军,红海军的力量确实过于薄弱了一些。不是说苏联红海军不强,而是他的对手美国海军实在是太强大了。红海军可以吊打除了美国海军之外的其他国家海上力量,但是没有用,红海军的敌人是美国海军。
  “这也没有办法,常规潜艇在万里之外执行任务,肯定会被美国人堵住的,相反核潜艇可以隐藏很长的时间,这样的威胁就更大一点。一些风险比起第一书记的决议来讲,完全就是忽略不计的!”谢洛夫和戈尔什科夫元帅刚刚从一艘N级核潜艇中出来。比起后世强大无比的苏联核潜艇编队,这种第一代的核潜艇是稍微有些寒酸了一点。除了续航力之外,基本没有看出来哪里比常规潜艇要强。
  可这也没有办法,地理上就注定苏联必要首先发展陆军,在发展陆军的前提之下,才开始考虑海军的问题,而考虑海军的问题先保证水下的均势,在想办法追赶水面上的劣势。没人可以一口吃个胖子,这都是必经之路。就算是红海军真的发展到了能和美国海军抗衡的地步,也不会达到陆军的地位。红海军的最高指导思想,其实就是和美国海军同归于尽,最后还是苏联的坦克集团军解决最后的问题。
  没有任何人可以改变自己国家的地理,从本国的条件出发,美国海军就应该是亲儿子,而他们的同行苏联红海军就应该是后娘养的。更何况苏联还要把钱放在航天工业上。
  赫鲁晓夫已经决议在古巴来一场搏斗,和这个赌注相比,就算是远洋作战有风险,也必须赶鸭子上架让核潜艇冲上去,就算核潜艇会爆炸也要冲。苏联红海军本身就是这种使命,用自己的命和敌人同归于尽。
  戈尔什科夫也深知这一点,为了最坏的结果出现能又准备,他也亲自来到波罗的海舰队的港口,一定要亲眼看看自己的核潜艇才心里有底。
  根据谢米恰斯内向中央主席团提出的申请,为了提防擦枪走火或者什么意外的情况出现,一旦被美国海军追赶要反击的时候,必须有艇长和克格勃的安全干部同时同意。
  现在毫无疑问美国是强大的,苏联只能装作自己很强大,这要是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根本不用搞这种动作,所有核力量都在本土一样能吓得美国尿裤子。
  “时间!”不自然的看了一下手腕的时间,时间!现在苏联最缺乏的就是时间,被晚发现一天时间,都能壮大苏联一部分的力量。
  其实说起来没人相信,现在中央主席团和直属三大部都处在比较乐观的态度。包括赫鲁晓夫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这次的行动会成功。就像苏联会默认土耳其的导弹一样,美国也会默认苏联在古巴的动作,像是谢洛夫一直在准备最坏结果的根本没几个人。不过就算是现在的程度也够了,苏联是有拉美国一起下地狱本事的。
  和戈尔什科夫一起参观和核潜艇后,一老一少两位高级军官在港口闲逛起来。这里的民众悠闲而安逸,旁晚还有不少中年人带着孩子出来散步,小孩子那种毫无虚假的笑容,让人看一眼就沉醉在其中。
  “和平真好!”看到这一幕的谢洛夫一语双关地说道,“没准到时候我们的人民会受到一番惊吓,但希望他们不会白白受到惊吓!”再多的准备都不能让他预测最后的结果,古巴导弹危机也是一场心理比拼,也许真的很危险。
  “你们克格勃说出这种话,真是令人奇怪啊!”戈尔什科夫愣了一下哈哈说道,就连在笑的时候,老元帅令人印象深刻的大眼睛都有种不怒自威的架势。
  在这种和平时期,克格勃的战斗经验可能比国防部都要丰富,工作性质决定了克格勃的手段,苏维埃有很多地方有自己独到之处,审讯技术则是其中最为顶尖的,各种苏联笑话中,克格勃被赋予了让死人开口的能力,也不是完全的空穴来风。
  “我们又不是疯子,其实我更愿意做一些风险小收益大的东西,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有因果关系,就拿意大利来说,从意大利开始在我们和美国人之间捞取利益之后,南斯拉夫的动静不是正在缓和么?积极的影响也是相互的,如何把不利变成有利,则是我们工作的目的!”两人走到轿车边上,谢洛夫抢先一步为戈尔什科夫元帅开了车门。国防部这些元帅的年龄都能做他爸爸,就当是尊敬老人好了。
  到了海军基地,谢洛夫和戈尔什科夫元帅下车之后,见到了几个水兵每人举着一根电线杆,松木杆高三米粗十厘米左右,在这个时代的苏联经常作为一些落后地区的电线杆材料,但在波罗的海周边已经不多见了,这倒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松木的重量并不是很大,作为违反军纪的士兵处罚的一种,被广泛运用在苏联武装力量的各个兵种当中,看到松木干上画上的过滤嘴,谢洛夫就知道这几个倒霉孩子,肯定是抽烟的时候被抓住了,于是就被惩罚举着放大很多倍的香烟站在操场当中。
  这种惩罚还能锻炼臂力,克格勃的内卫军和边防军也有类似的惩罚,如果被发现不好好保养枪支,一样有用松木杆做的步枪让士兵们端着,那可比真正的枪支重多了。
  最近谢洛夫忙的连睡毛妹的时间都没有,不是在海军就是在边防军、名义上由他撰写其实是伊塞莫特妮写的条例,每天都从卢比杨卡的克格勃总部下发一遍。在每天的固定时间发往世界各地,第二天早上一字不改的重复一遍,所有的意思就是要保密、保密还是保密。他发现自己很有公鸡的潜质,每天早上都在叫别人起床……
  克格勃的身份给了谢洛夫最大的优势,就是能保持信息上的快捷,很多事情他可以得到第一手的真实资料,同时越过对于很多人一辈子都跨不过的界限进行近距离的观察,离开了海军的谢洛夫此时就在苏联的空降兵司令部,和苏联空降军司令瓦西里大将闲聊。
  “瓦西里叔叔,你好!关于中亚边防军区借用空降兵装备的事情,我必须亲自对你表示哦感谢,是你的慷慨让克格勃可以很容易的进行相关的训练。”见到这位空降军司令后,谢洛夫马上放低姿态表示感谢,边防军有海军编制,内卫军有空军编制,但克格勃这两只力量都没有空降兵这个编制,想要完成空降非要这位空降军司令点头不可。
  “也替我向巴格拉米扬元帅问好,有什么事情就直接说吧,看看我能帮你什么?”瓦西里大将很温和,一点也不想在天空中玩命的伞兵们。
  “是这样,克格勃需要空降军的帮助进行渗透训练,我们有一次秘密行动需要帮助,当然涉及到一定的保密条例,再说还没有确定下来,所以抱歉,我不能像你透漏!”谢洛夫谨慎地搓着手组织自己的语言,希望瓦西里大将给予自己便利,毕竟真到了行动到时候,他不能让边防军的士兵走到世界屋脊,等走到地方黄花菜都凉了。
  “是这样,你们克格勃的秘密作战计划?没问题!”瓦西里大将没有多心,克格勃其实比军方的行动自由度要高,这点没有明说但大家都知道。历史上的突袭阿富汗也是克格勃特种部队首先出动,得手之后才轮到军方。
  谢洛夫很感谢瓦西里大将的这种举动,投桃报李觉得应该给空降军一点福利。直接画了一张图,大概是这个意思,就是苏联历史上的空降人马座,似是而非的透漏到,“美国空降兵似乎正在实验一种人车一体空降的实验,我们的情报也不能确定是否真的存在,但我觉得可以把这个概念告诉司令员同志,是否可行你们空降军自己可以评估……”
  这个情报当然是假的,他可是克格勃的造假专家,泄露点假消息轻易而居,连印度神庙的宝藏他都能造出来假报告,还没有人能看出来,更何况这种还有一定理论支持的东西?
  横向对比,空降军是苏联实力最强大的兵种,比苏联陆军还要强大。有着钢铁洪流影响的苏联陆军也不能保证自己可以和全世界同时开战,但苏联空降军可以。当时苏军保持着世界最多的空降兵数量,是其他国家空降兵数量的总和,而且苏联空降兵的技战术建设也走在其他国家前面。经过多次大规模军事演习证明,空降部队在指定地域的集结时间极为重要,即便是最顺利的情况下,空降兵及其搭乘的伞兵战车着陆地点非常接近也需要半个小时,如果在夜间或能见度较低的情况下则需要三个小时。
  这么长的时间不仅不能使空降兵发挥突袭作用,还容易置他们于非常危险的境地,—旦敌人快速反应过来的话,武力薄弱的空降兵几乎没有任何防卫能力,如果实现人车同降的话,空降兵落地后便可迅速投入战斗,并可以为整个空降战役行动提供火力支持,还可在较短时间内到达指定地域。
第339章
七封信
  在克格勃第一副主席的身份掩护之下,瓦西里大将对谢洛夫提供的情况非常重视,更何况谢洛夫又没有吧话说死,这种似是而非的说法挑不出来毛病,可以让苏联军方那种美国有了苏联必须有的元帅们去猜测。人家非要相信,那谢洛夫有什么办法呢,这又不管他的事情。
  接连的追问,谢洛夫只能继续编造,“具体的情况我们也不太了解,似乎只是美国空降军的一种说法,甚至我们都没有得到具体的相片,只是有这种传闻被我们反馈回来,似乎是用火箭反推力的装置,不好意思,瓦西里叔叔,这是我们的无能!”
  “不,能从美国本土得到这种消息已经够多了,火箭反推力装置么?克格勃已经做到了能做到的一切……”空降军司令瓦西里大将,就是谢洛夫口中那种美国有苏联必须有的那种军人。他刚刚听说这种人车一体空降的试验就非常重视,几乎有一种坐不住马上要验证的想法,好不容易才平静下来。
  作为空降军司令,还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空降军司令,瓦西里大将当然明白人车一体空降的重要性,这当然不是装装逼这么简单,空降兵到达地面直接投入作战,这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大纵深作战的理论上面讲,在坦克集团军出动之前,空降军可能还要先一步投入到作战当中进行策应,以现在双方的戒备态势,总不能让空降兵用轻武器作战吧?必须要投入伞兵战车,而且还要缩短让空降兵找装备的时间。
  瓦西里大将得到了一条重要的情报,虽说是谢洛夫假造的,而谢洛夫也同样得到了空降军的支持,这样他就不用担心够不到世界屋脊的问题了,苏联距离中印边界地区,距离没有远到根本够不到的地步,古巴那边才是真正的孤军。
  把这个消息告诉中亚边防军司令库德里亚什将军,意思就是让他放手准备,谢洛夫直接回到卢比杨卡广场,他需要对战争进行评估。在记忆中古巴导弹危机和边界战争的时间并不完全重合,美国和苏联的古巴导弹危机只有十三天的对峙,而边界战争则持续了一个多月,一直到了十一月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8/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