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1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5/404

  希科夫就在谢洛夫的面前进行了一次合成实验,以便告诉这位克格勃的主要支持者这项实验是怎么成功的,虽说谢洛夫根本不关心这个问题。
第328章
女人的需求
  “首先以铜管绕成杯状,铜管内注入冷却水。在杯内加入少量锆金属片,中间加入氧化锆及安定剂粉末,并加以压紧。整个设备以无线电频感应线圈包围。当感应线圈通电时,锆金属因感应产生电流,被加热至高温镕化,并传热至内部的氧化锆将其镕化。冷却水使杯中接近表面1-2mm的氧化锆维持固态。经过数小时加热后,逐渐减少热力,无瑕的柱状晶体开始形成。之后在1,400°C用长时间退火,消除晶体中的应力。经退火后的晶体通常为5cm长,2.5cm阔,便可以被切割成宝石。”希科夫一边讲解一边给来到研究所的克格勃特工掩饰,用这个过程告诉在场的人,这种后世被成为苏联钻石的东西是怎么出来的。
  “谢谢你,希科夫同志,你的实验解决了我们工业的一些代替品!科学家一直都是苏维埃的良心!”这个时候谢洛夫不得不睁着眼睛说瞎话了,虽说他一直认为如果苏联有一个良心存在的话,那绝对是克格勃。在这种场合他也不介意把良心分出来一点给科学家团体。
  首先必须明确一点的就是,克格勃第一总局下属的海外团体,马上就有一种新产品作为未来几年的拳头产品推广了,考虑到未来庞大的利润,谢洛夫必须要考虑,是不是应该给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提高一下基本的福利需求。
  “马上建厂投产,伊塞莫特妮写一份报告给建筑材料委员会、通用器材工业部、中型器材工业部、很有计划经济委员会的同志,我们建造一个工厂,希望可以马上得到审批!”这种事情一分钟都不能耽误,克格勃的百万成员不能多等一天。这么大的组织每天的花费都无法计算,平心而论谢洛夫手中的资金流现在不会出现支撑不下去的情况,但钱这个东西,谁会嫌多呢,手中有钱他可以做别的事情,比如去把多余的资金留在联邦德国、或者日本的股市当中,借着两国吊炸天的发展速度赚点利息。
  这件事情克格勃一直都在做,第一总局圈定了上百家很有发展的公司作为投资对象,其中不乏谢洛夫看起来比较眼熟的公司,甚至包括目前在衰微中的联邦德国著名军工企业克虏伯,这家公司目前的处境开始停滞不前,但本身的技术人员有些底蕴,这是克格勃的首要目标,只要现任克虏伯的掌门人在压力下开放家族企业的模式,克格勃马上就会调集资金准备进入其中,控制不了埋下一根钉子也是好的。
  钱当然是重要的,就像苏联要平推欧洲,结果欧洲人的生活水平比苏联要高,这种情况下就算是苏联口号喊得震天响,也不会有大波澜,谁会听比自己穷的家伙指责自己国家不好?同样,现在中国指责苏修,别说本身消息就被克格勃封锁在一定层面,就算是让全体苏联人都知道了,又能怎么样?后世朝鲜指责中国,绝大部分中国人的反应都是讥笑,而不是思考其中的问题。
  很简单,苏联要平推欧洲至少要水平和欧洲差不多,不能被拉开明显的差距。如果其中的差距已经能被看出来了,就会出现后来中国嘲笑朝鲜的情况,你说的对不对暂且不说,但你的水平不能太低了。
  双手从器皿中捧起一把苏联钻,谢洛夫示意,很了解他的卢卡妮从胸口的兜里面拿出一副放大镜给递过来,以谢洛夫是水平,就算拿着放大镜和真正的钻石比对,也看不出来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当然你也可以说他水平低,但事实就是如此。
  像扔沙子一样把手中的上百粒苏联钻扔到器皿中,发出一阵叮叮当当的响声,不得不说他对这个实验的成果非常满意,相信市场的反响一定很好。
  在基础教育上,谢洛夫一直都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是非常良心的,这套苏联的教育并没有明显的漏洞,接受这套教育成长的人按理来说是不容易受骗的,事实就是这么讽刺,苏联这套教育也不能抵御骗子的横行。这也是件好事,说明这个世界傻子多,不会耽误克格勃在这方面的投入,既然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都被骗,相信那些文盲更不在话下。为了更加真实,可以把包装盒做的漂亮一点嘛,这又花不了多少钱……
  蓝瓶的钙好喝的钙,这个广告词他可是记了好几十年,蓝瓶的为什么好喝?主要卖的就是瓶子,实际上谁知道那玩意到底有多少真材实料。
  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的所有人员,都受到了谢洛夫的感谢,对于这些科学家来讲,试验成功自然是最好的感谢,但对于改善生活他们不会有反对意见,不是吗?
  “工厂建好之后,让第一总局呀方面接手,这批合成钻石绝对不能在国内流通,让内务人民委员会那边盯紧!”谢洛夫仔细想了有没有什么管理漏洞后命令道。
  合成钻石的工厂,可以建立在国内,也可以建立在国外,各有缺点,就像是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不可能完全规避风险,在国内建厂利于保密消息,建立在国外则利于节省成本和运输,不利的地方在于容易被发现,一旦被发现克格勃制作假钻石,对苏联的声誉是个巨大的打击,这个事情谢洛夫身为高级安全干部必须要考虑到。
  很正常,拦河建立发电站还可能造成鱼群的繁殖问题呢?难道为了鱼群的繁殖,你特么就可以就不用电了么?谢洛夫倒是忘了,这种环保的主张是从美国基础建设停止之后传出来的,倒是可以让国内防谍总局的假宣传部散布一下阴谋论,普通人就好这口……
  利用这段时间,谢洛夫还要推行一个早在阿富汗就定下的计划,推进对阿富汗山区的勘探工作,在他的记忆中阿富汗哪怕已经彻底变成了中世纪,仍然可以在网络购物上见到阿富汗出产的晶石、宝石和半宝石、只是这个年代还没有这方面的认识,阿富汗的基础条件并没有差到埃及的地步,比起除了地理位置是最大价值的埃及,已经好太多了。
  这件事凭借克格勃自己并不好办,毕竟克格勃专业的勘探人才不是没有,可远远不够支撑勘探的局面,没关系,石油工业部的季库诺夫这个关系,在这个时候派上了用场。
  石油工业部隶属于苏联部长会议,是柯西金的下属,从级别上来讲是一级部门,这几年石油工业部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季库诺夫在这里不失为一个好去处。
  “尤拉,我这是石油工业部,你应该去找有色金属工业部!”季库诺夫一听谢洛夫的计划,哭笑不得地说道,“你认为勘探石油和勘探矿产是一样的么?”
  “我又不认识有色金属工业部的部长,为什么要去找他?”谢洛夫双手一摊道,“要知道,你能找到第三巴库,好像是我给你画出来的地方,是不是感谢感谢我?我现在就让你感谢,替我找一批勘探人员,我要让这些人去阿富汗……”
  “行了,知道了!”季库诺夫一副不要再说的样子,答应道,“我去和有色金属工业部的部长同志谈谈,你怎么总是一拍大脑就决定问题……”
  “我可不是一拍脑袋在想问题,要不是缅甸距离太远,我都想把勘探人员派那边去!”谢洛夫双手抱肩一副我很有理的样子,解释道,“女人们需要首饰作为装扮,解决了女人们的需求,就等于是平息了人们一半的不满,什么是女人的需求?我承认不被钻石、宝石、晶石这种迷惑的女人的确存在,但有多少呢?几乎所有的女人都喜欢这种东西?我们如何满足女人的需求?送给她们一把突击步枪?”
  “贵重金属和钻石价格的定价权在伦敦,我们全部进口么?英国人可以定价,还不是南非在她们手中么?但世界上很多国家刚刚独立,到底哪里的储量高,还是个未知数。阿富汗只是开始,我要解决苏联女人的所有需求,我要让钻石成为稀松平常的东西,钻石不够就用宝石,宝石不够,就用漂亮的晶石。占据人口一半的女人满意了,理论上我们就能解决一半问题,你和有色金属工业部的勘探人员最好解释好了,我还准备把他们派到非洲去!正好非洲刚刚独立不久,比较容易伸手……”用了一片长篇大论说明自己的想法,季库诺夫不得不承认,自己这位朋友的说法还有三分歪理存在,倒不是完全在胡说八道。
  其实这倒不是完全在讨好毛妹,从认知上来说,苏联的物价简直太不可理喻,导致人民手中积累了海量的货币,一卢布可以把一年的西红柿需求都买光,不给苏联多提供几条花钱的通道,留下太多钱的民众可以用钱把看到的一切供应物品都买光。
  谢洛夫可完全没有抱着赚钱的目的,他只希望缓解一下供应部门的压力。季库诺夫最后无奈的问道,“这也属于国家安全的范畴么?”
  “当然,我们的女人希望市场上充斥着这种东西!”谢洛夫很认真地说道,“这也是很不错的产业,当国营商场中有数不清的钻石、宝石和晶石、没人相信我们的经济不好……”
第329章
他们又来了
  钻石的产量不能说多,但加上宝石和各种颜色的晶石,就绝对不能说少了。尤其后一种晶石,种类繁多完全可以撑得起苏联女人的需要。以目前苏联人民手中多余的卢布,绝对能吃得下,再说钻石这种东西也不能说多么稀有,至少苏联本土是绝对不缺乏的。
  东西伯利亚和平钻石矿,目前是苏联的最高机密,冷战时期最高年份曾经占据了世界产量的百分之三十六,只不过为了保护高昂的钻石价格不受到冲击,才一直处在封锁状态。更何况谢洛夫还知道,此时没有被发现的钻石坑,如果按照时间来讲,那座钻石坑应该是七十年代发现,然后一直被封存。
  各种晶石其实更加不缺乏,不论是坦桑石、阿富汗的青金石、阿根廷的红纹石、以及各种的水晶、碧玺,这些类型的晶石加在一起,也不能说多么有价值。虽说网络购物多假货,但谢洛夫还是相信能在后世卖的不贵,自然有其中的道理。除了一些原产南美的晶石,剩下的绝大部分种类,以苏联的能力并不是够不到。
  “能把女人的需求解决,问题就解决了一半。”谢洛夫随着汽车的摇晃很乐观的想着,没准阿富汗的晶石矿成了稳定的供应渠道后,一旦真的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女人们会成为最为支持打仗的主力军,未来这个东西谁能说的准呢?
  除了美洲他暂时够不到之外,资源最为丰厚的亚洲和非洲,苏联的本钱绝对不能说小,只要想做,就绝对有成绩。就拿坦桑尼亚来说,已经在去年独立,对于这个非洲解放军的国家嘛,谢洛夫不准备和中国抢生意,国际主义这么高尚的事情可以让中国去做,他只对坦桑尼亚的稀有金属感兴趣。
  伊塞莫特妮驱车在一座幼儿园门口停了下来,谢洛夫的女儿在这里上学。这座编号七十七的幼儿园是距离谢洛夫家中最近的,至于幼儿园的样子嘛,整个莫斯科都是大同小异的,批量生产的东西,又没准备从这里赚钱,看看就行了,该有的东西全都有,该有艺术价值的地方也有艺术价值,大门口的黑板报贴着一些宣传画,其中还有捷尔任斯基的画像,这也很正常,在担任契卡首脑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捷尔任斯基还兼任了中央执行委员会改善儿童生活委员会主席,苏联的儿童从刚刚开始,就和克格勃系统分不清楚。
  有一句话不是这么说的嘛,对待敌人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无情,对待同志要像春风拂面一样的温暖,这句话用来形容克格勃和苏联儿童的关系在合适不过了,有这种早期就建立的关系,谢洛夫才能下令苏联所有校车贴上克格勃的强盾利剑标志,却没有多大的反对声浪。
  下车的谢洛夫,在幼儿园门卫那里掏出了自己的证件,上面的强盾利剑标志不会有假,所以很快就被放行了,这里必须要多说一句,克格勃证件的强盾利剑标志一直延续到谢米恰斯内时期,历史上安德罗波夫上台后,把这个嚣张的标志改了,从安德罗波夫时期开始,克格勃的标志上只有强盾,没有利剑。谢洛夫肯定不会这么干的,他没有顾忌别人想法就把克格勃传统放弃的意思。
  幼儿园采取集中管理的办法,这样可以节省成本,很多孩子都住在这里,这是因为目前苏联一直在提倡英雄母亲的宣传,一对父母要养很多孩子。于是就造成了幼儿园孩子很多,而父母定时来看望的情况,平心而论这样没什么不好。孩子本身就应该和孩子在一起,谢洛夫跟随着幼儿园的老师来到了女人的班级,准备在女儿面前刷刷存在感。
  “你们在安全部门工作,也应该多来看看孩子,尤利娅还算听话,没有给我们添麻烦!”走在前面的教师同志,性别女,三十多岁,戴着一副眼镜不断的介绍着幼儿园的情况。
  “尤利娅还要多亏了你们照顾,我比较忙,不能经常来这里。”幼儿园老师的话,让正准备打喷嚏的谢洛夫被打断了,所以说话的时候有种怪异的感觉。
  “伊塞莫特妮同志倒是经常来,你作为父亲也应该经常过来!”幼儿园老师摆出一副教育的口吻,敢和克格勃这么说话的人并不多,这位教师还是满有勇气的。
  谢洛夫点头称是,时间不长就见到了自己的女儿,伊塞莫特妮提着一只箱子,里面放着一些衣服,不少都是二战时期的样式,苏联是个有军事传统的国家,克格勃、内务部、格鲁乌、检察院、法院、司法部都有军衔级别对应,于是就会出现只要司法体系干部开会,出席会议的各个都穿着军装的情况,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国防部在开会呢。
  把自己的女儿抱起来,小尤利娅已经四岁,知道自己的父亲来看她,显得相当兴奋,扑在父亲的怀里不下来,女儿继承了瓦莉娅的优点,小小年纪就已经出落得十分精致,谢洛夫觉得自己很有国民岳父的潜质,希望女儿顺利的成长,不要成为勃列日涅娃那种问题儿童。呸,怎么想呢?自己的女儿怎么可能成为那种女酒鬼?
  “爸爸,没事多来看看我!”小尤利娅腻在谢洛夫怀中提出了要求,这个要求并不过分,甚至可以说只是基本的要求,但就是这种要求谢洛夫仍然办不到,至少今年绝对办不到。
  “我尽量、尽量。”谢洛夫少见的心虚了,通常把一个词重复两遍的时候,这说明这件事情很重要,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事人非常的紧张。
  把女儿放在脖子上,今天他准备在幼儿园当中和自己的女儿享受一下天伦之乐,此时的尤利娅笑的分外开心,悦耳的童声不断在谢洛夫的耳畔响起。
  “我的女儿,长大了想做什么?”谢洛夫抱着女儿照着脸蛋亲了一下问道。
  “我要做检察长!”尤利娅攥起小拳头道,“我要维护法制,向爸爸一样守卫苏维埃……”
  看看我的女儿,此时的谢洛夫瞬间觉得自己的腰杆子都挺直了不少,我的孩子三观多么正常,小小年纪就有伟大的理想,他应该考虑从科学院借几本书、类似弹性理论、量子力学的书,然后对着自己的女儿说,“年轻人,你渴望力量吗?这才是力量……”
  其实内心中他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参与到司法体系的工作中,这种涉及阴暗面太多的工作不适合女人做,当然如果女儿非要这么做的话,他也不会拦着。万一自己的儿子长大了都是酒囊饭袋呢?这都是没准的事情。
  “不能阻止,我就不相信我的孩子没一个成才的,两个儿子到了四岁都送到斯塔西去,儿子能力不够,就让女儿上,不行,还要生孩子……”跑老远在吸烟区叼着烟头的谢洛夫,看着伊塞莫特妮和女儿摆积木。
  “你好,将军,那是你的女儿嘛?真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孩子!”吸烟区不是谢洛夫自己,四年级幼儿园有两百多个孩子,在一天内有不少家长来看孩子是很正常的,吸烟区多几个烟瘾发作的家长仍然很正常。
  “是嘛,我也这么认为!”自己的孩子受到夸奖,让谢洛夫的眉毛都抖起来。他就是这么肤浅,你可以不夸我,甚至可以害怕我,但你敢要敢把主意打到我家人的身上,那我明确的告诉你,你摊上事了。连自己家庭都护不住的男人,那还叫男人嘛?
  最后玩了一天的尤利娅被谢洛夫抱着回到了教室中,委屈的样子让人十分心疼,让身为父亲的谢洛夫都有些心中黯然,但没办法,只能抽空过来多看看女儿。
  “他们又来了?”回到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的谢洛夫很惊讶的道,现在是六月份,出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古巴再次派出了代表团访问苏联,难道上次只是谢洛夫估计错误,这次才是正题?关于古巴导弹危机的细节,他前世不过是一个业余键盘政治家,自然不可能有过多的认识,出现估计错误也是正常的。
  “嗯,是的,正在克里姆林宫会谈,具体的消息可能要等会谈结果才能告诉我们!”谢米恰斯内点点头道,目前克里姆林宫的命令是待命,至于为什么待命他也不知道。
  “看来,我们必须要做好准备了,事情可能不会这么简单!”谢洛夫抬头长长吐了一口气,连续访问本身就不太正常,他有预感这次的访问会酝酿出来历史上的古巴导弹危机。这玩意和谁比较正义没什么关系,稍微一想谢洛夫的脑海中就出现了如下人物,韩国李承晚在美国人扶植下,上台执政因民众示威,如丧家狗流亡夏威夷。越南吴庭艳在美国人扶植下,上台执政,后被军事政变推翻,乱枪打死。伊朗巴列维在美国人扶植下,通过军事政变上台,后被霍梅尼推翻。伊拉克萨达姆在美国人扶植下,通过军事政变上台,伊拉克战争后被绞死。印度尼西亚苏哈托在美国人扶植下,通过军事政变上台,任内屠杀印尼共产党。
  这个年代的美国人根本不敢进行所谓的选举,只能扶持军政府,本身就是心虚的表现。
  很快,赫鲁晓夫在和古巴代表团会谈之后,迅速召开了中央主席团会议,讨论关于古巴战略地位的问题,并且得到了苏联中央主席团对他本热建议的支持态度。
第330章
目标古巴
  “表决通过!”最高苏维埃主席勃列日涅夫、俄罗斯联邦部长会议主席沃罗诺夫、苏联共产党第二书记科兹洛夫、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柯西金、书记处书记库西宁、部长会议副主席米高扬、以及苏斯洛夫、基里连科、什维尔尼克其他中央主席团成员,在经过商议之后表决通过,认可赫鲁晓夫对古巴战略地位的描述。
  “同志们,我们都知道土耳其的导弹对苏维埃的威胁,为了把敌我态势拉回到平衡上,所以这次的冒险是绝对值得的!”表决通过之后,赫鲁晓夫一脸正色的对着中央主席团其他成员说道,“这个风险值得冒,也必须冒。改变苏维埃受到威胁的途径,最为明显见效最快的就是在古巴,也请同志们放心,相信我……”
  “约翰·肯尼迪上台之后,吉隆滩战役登陆失败,使他在外交上输了一个回合,美国没有充分理由反对卡斯特罗采取一切可能的预防措施来对付另一次入侵,其中包括接受苏联的核武器援助在内。”
  “对抗美国的包围。鉴于当时美国已经用轰炸机基地和导弹包围了苏联,美国在土耳其、联邦德国的导弹都对准了苏联,苏联重要的工业中心都处于核弹、战略轰炸机的直接威胁之下,因此应尽快秘密地把导弹运进古巴,而且要在美国发现之前装好,可供发射。”
  “向古巴部署导弹显然是恢复苏美平衡的一个快捷、便宜的千载难逢的机会。从军事角度来说,在古巴安置大约一百枚导弹,有的射程一千英里,少数射程一千五百英里到两千英里,而且可以避开美国的预警系统,因而事实上就会使苏联打击美国的能力增加一倍,改变苏联的战略地位。”
  赫鲁晓夫紧紧地握住右手,加重自己说话的语气,表明目前的形势有多么严峻。
  “是时候给美国人一个厉害看看了!”第二书记科兹洛夫首先对赫鲁晓夫的提议表示支持,以示苏联第一书记和第二书记之间的团结。站起来走到赫鲁晓夫的身边,正对着中央主席团的其他成员,用激烈的口吻说道,“美国在土耳其部署的核导弹,严重危害了苏维埃的安全,这次我们决不妥协,团结在一起的苏维埃不惧怕任何挑战……”
  “同意,不论发生任何事情,我们绝不妥协!”勃列日涅夫从原地站起来,眼睛上面的大眉毛紧紧拧在一起,平添了一丝狰狞,勃列日涅夫的表态表明这件事情已经无可阻挡。
  柯西金暗中轻轻叹了一口气,举手表示支持。他的表态证明苏联中央主席团已经在这件事情上取得了一致意见,赫鲁晓夫招呼秘书处的同志进来道,“马上打电话给国防部、外交部和克格勃的负责人,立刻来到克里姆林宫,有事情要商量!”国防部、外交部和克格勃三个部门,理论上直接对中央主席团负责,身为地位特殊的三个部门实际上是对赫鲁晓夫本人负责。
  接到赫鲁晓夫电话的时候已经是深夜,六月的莫斯科这个时间正好,少了白天的燥热,草坪中一些虫子的叫声,倒是和此时的气氛有些不匹配。到达克里姆林宫的时候,谢洛夫下车就见到了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第一副部长华沙武装部队总司令格列奇科元帅、第一副部长总参谋长扎哈罗夫元帅、战略火箭军涅杰林元帅。微微点头示意,谢洛夫和克格勃主席谢米恰斯内、以及另一个第一副主席伊特瓦索夫汇合,一起进入到克里姆林宫当中。
  也许是在深夜中,一点微小的动静都能传出好远,整个走廊中都响起重重的脚步声,穿着军用皮鞋的克格勃和国防部的将军们,随着踢嗒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平添了一种山雨欲来的压迫感。推开会议室的大门,对着在场的中央主席团成员敬了一个军礼,就看到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已经坐在那里。
  会议室很大,有着多达上百张椅子,不用担心来人找不到坐的地方。赫鲁晓夫点点头让三个部门的掌控者坐下,当着中央主席团成员的面上,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苏维埃祖国不能单方面受到帝国主义的压迫,我们必须要让世界回到平衡之中!”赫鲁晓夫慷慨激昂的话语让谢洛夫眼皮一跳,果然是这件事,古巴导弹危机。
  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和自己的几个助手对视一眼,首先站起来道,“我们愿意参与到这场激动人心的较量当中,不论在什么时候,苏联武装力量都愿意为了祖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5/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