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1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6/404

  “克格勃无条件听从第一书记的任何命令,哪怕是让我们去死!”谢米恰斯内紧接着表态,谢洛夫和伊特瓦索夫同时起立,虽然没有说话,但用行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到时候的外交斡旋就交给我们外交部,不伦美国人的态度是什么,我们的态度统统是不!”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同样没有一点退缩,涉及到这种事情,没人敢背上懦夫的名声。
  没错,没有敢承担懦夫的罪名,一旦这个称号和自己沾边,就意味着政治生命的结束,在场的所有人,尤其是中央主席团参加表决的正式成员,没有一个人敢在这件事情上含糊。所以一旦决定在古巴和美国正面对抗,到时候除了赫鲁晓夫本人之外,其他中央主席团成员都不会后退哪怕一步,因为他们没有后退的资本。
  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第一副部长华沙武装部队总司令格列奇科元帅、第一副部长总参谋长扎哈罗夫元帅、战略火箭军涅杰林元帅几个人商议一下,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赫鲁晓夫。以第51导弹师作为古巴集群的部队,下属III第79近卫导弹团(R-12/SS-4)、III第181导弹团(R-12/SS-4)、III第665导弹团(R-14/SS-5)、III第668导弹团(R-14/SS-5)、III第664近卫导弹团(R-12/SS-4)每团拥有8套发射装置和12枚导弹。
  国土防空军下属第11国土防空师的第16防空导弹团、第276防空导弹团、第500防空导弹团、每团4个营,每营6套S-75地空导弹发射装置和独立雷达营。第27国土防空师第294防空导弹团、第318防空导弹团、第466防空导弹团、每个团4个营,每营6套S-75地空导弹发射装置。
  第213歼击机团:40架米格-21F空军下属、第561前线巡航导弹团、第584前线巡航导弹团、每团8套发射装置,装备FKR-1/SSC-2a巡航导弹,这两个团带了80枚核弹头。
  第437独立直升机团:33架米-4、第134独立航空通信中队:11架飞机,陆军抽调第302独立摩托化步兵团第314独立摩托化步兵团第400独立摩托化步兵团第496独立摩托化步兵团、以上四个团全都来自列宁格勒军区的第64近卫摩托化步兵师。
  “似乎少了一些东西,第一书记,以及国防部的同志们,我认为你们忘记了反舰导弹的作用,为什么不把冥河反舰导弹划拨到战争的准备当中?”谢洛夫站起来询问着,“既然已经到了这种地步,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准备。必须一次性拿出让美国人足以顾忌的力量,所有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要考虑到,不然我们拿出一部分力量干什么呢?让美国人羞辱我们么?众所周知,美国海军独步天下,如果到了最坏的时刻,美国因为本土遭受威胁和我们打核战争呢?以我的角度上来看,目前在古巴的力量,不足以让美国人被吓到……”
  “尤里,冥河导弹还不成熟!”乌斯季诺夫觉得自己应该把真实的情况告诉谢洛夫。
  “冥河导弹就不能装核弹头么?大当量的装不进去,十万吨以下的应该可以吧?”谢洛夫反过来问道,“我想我们是不是应该在还没有开始行动的时候,就先装上一枚在太平洋海面上做一个实验,看看冥河有没有基本的作战能力,可以找一艘报废的万吨轮试试威力。”
  “还有,我曾经去过古巴,相信没有人比我对古巴更加了解,我有一些东西遗留在卢比杨卡,希望第一书记以及中央主席团的同志们可以等一下!”谢洛夫向赫鲁晓夫请示道,“上面记载了我在古巴考察的时候所做的一些工作,相信同志们会感兴趣的……”
  时间不长,从卢比杨卡送过来的文件来到克里姆林宫中,把自己早先做的准备完全让中央主席团的成员知晓,指着照片上的未完工楼房道,“就像是大家看到的,楼房内部完全是中空的,就算是弹道导弹处在发射状态,从天空中也什么都看不到,我可以明确的告诉同志们,只要在导弹运输的过程中不被发现,上了岸除非古巴本土有美国间谍混进去,不然绝对不会被发现,这样的大楼足足有上百座,换句话说,导弹一旦上岸,不会出现要修建发射场的问题,只要对以有的设施进行改造就可以,到时候把楼顶上的铁皮揭开,就可以进行发射了……”
  “谢洛夫,你早先就开始这方面的准备了?”勃列日涅夫看完之后带着感兴趣的表情询问道,“你是一直在为了所谓的最坏情况做准备么?”
  “身为国家安全干部,我对一些热点地区的情况都有备案,这只是其中一个!”谢洛夫既不承认也不否认道,“小心一点总是没错的,目前看来我并不是白准备!”
第331章
都在准备
  这个回答有些装,底气是建立在成绩的基础上,因为他曾经处理过很多热点问题,所以现在这么说话才容易让人相信,如果换成另外一个人这么说话,可能会遭致无情的讥笑。
  “美国人大概会有两种反应,一种是默认,另外一种是摆出和我们决战的姿态,第一书记说了肯尼迪不过是一个新总统,所以不足为虑。但实际上美国总统不过是被推举出来的代言人,我认为一旦事情暴漏,全面对抗的可能更大有些。”谢洛夫很忧虑地说道,“我本人深知中央主席团的同志们对近在咫尺的导弹威胁十分忧心,既然已经对这件事情有所决断,那么作为苏维埃的安全干部,我唯有尽力制定出来一个没有明显漏洞的计划作为备案……”
  “凡是做好最坏的准备是没错的,我们正需要这种态度。”赫鲁晓夫开口夸奖道,他也知道这其中的后果,也深知这其中的风险。谢洛夫的这种态度让中央主席团的成员都非常认可,甚至赢得了苏斯洛夫的掌声。
  “我们的计划要尽量做到不被发现,但要做好被发现的准备。还要留有后手,作为应急机制,首先从兵力上在古巴部署的核导弹必须要远超美国在土耳其部署的导弹,这样我们在谈判的时候也可以有一些底气。所以核导弹数量必须达到一百颗!”谢洛夫在这点上强调道,“这个数量只是弹道导弹的数量,并不包括核弹头反舰导弹,只要被发现,必须摆出鱼死网破的决心,做好决一死战的准备。才能把美国拉回到谈判桌上来,我这种设想,不知道国防部的元帅同志们有没有意见……”
  “国防部并不惧怕战争,如果美国人以为战争能吓退苏维埃的军人,我只能说找错了人!”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冷哼一声不满道,“尤里,不要小看我们这些老家伙……”
  军人从来都是主战派的,眼前的四个元帅中,除了战略火箭军司令涅杰林元帅,剩下三个在对待中国的时候,都曾经在不同的时间段主张利用核武器先发制人干掉中国。但被苏斯洛夫骂的狗血淋头,以后就再也没有提过这件事。说实话在中国的问题上,美国那种所谓的警告其实所起到的作用非常小,还是在苏联内部本身就没有通过才是主要原因。
  因为当时已经是古巴导弹危机之后到了七十年代,苏联的核弹头已经暴增七倍,在打核战争的情况下,也可以拉着全世界的国家一起去死,而不是现在的三千七百颗核弹头。
  “我不怀疑国防部的战争决心,但我们的手段是做好核战争的准备,目的则是核平衡,要么我们和美国互相在对方的家门口互相威胁,要么就把双方的核导弹都撤走。不知道这是不是第一书记的目的?”谢洛夫总结了一番把目光放在了赫鲁晓夫身上。
  “当然,必须让美国佬也尝尝被顶住头的味道,不然那些资本家还以为全世界必须要听他们的话!”赫鲁晓夫干脆的承认道,“这次的目的就是如此!”
  “可我们必须拿出相应的实力,以最坏的预估后果来评估,我的建议是把所有上岸的核导弹全部瞄准美国黄石公园,同时在对抗的时候制造舆论,评估黄石公园被引爆的后果,当然这样还远远不够,同时进行战略欺骗,制造一种一旦开战,美国将不复存在的后果在全世界广为传播!”谢洛夫指着美国地图上面的黄石公园位置这么说道。
  随后解释美国黄石公园的情况,黄石火山位于美国中西部怀俄明州西北方向,占地近9000平方公里,以黄石湖西边的西拇指为中心,向东向西各15英里,向南向北各50英里,构成一个巨大的火山口,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在这个火山口下面蕴藏着一个直径约为70公里、厚度约为10公里的岩浆库,这个巨大的岩浆库距离地面最近处仅为8公里,并且还在不断地膨胀,以一百颗核导弹不断攻击黄石公园脆弱的地表,很可能会引爆这个美国本土的定时炸弹。
  “如何战略欺骗呢?”战略火箭军司令涅杰林元帅眉头一皱,配合着雪白的头发很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架势,战略欺骗这种东西并不是国防部在做,通常都是克格勃在做,比如说在红场阅兵的时候让战略轰炸机不断的环绕飞行。
  “这就需要一个谁都知道,全世界都闻名的武器,这种东西我们有,就是大伊万。以远洋渔船搭载大伊万在大西洋上航行,同时我们应该制造数量不等的大伊万外壳,如果古巴导弹被发现,或者被美国海军所封锁,我们就宣布这些假核弹的存在,逼迫美国人和我们谈判,同时还要继续放出风声,一旦这些大伊万被连锁引爆,海啸会从美国东部的上岸,一直推到密西西比河,加上黄石公园的风波,到时候不要说美国,整个北美洲还会不会存在都是一个问题!而这种讹诈美国却不能用在我们身上,联盟东部是西伯利亚,那里基本上是无人区,如果在大西洋美国人如法炮制,首先被海水淹没的将是西欧!”把自己的想法全部说完,谢洛夫站在原地等待着其他人的质疑。
  “把这么多人送到古巴不是小事,怎么保证不被发现?尤拉,这方面的事情你考虑过没有?多谈谈这方面的想法……”谢列平想了一下发现了其中的一个漏洞。
  “美国人刚开始虽然心中疑虑,但这个世界要讲究证据,只要核导弹不被发现,常规的人员和装备不会出问题,当然我仍然有备案!”谢洛夫不作考虑的回答道,“除了国防部负责运送人员的办法之外,克格勃也可以在暗中对运送人员进行补充,比如说让红军士兵穿着监狱的号服,装作被押送的囚犯上岛!这也是欺骗的一部分。”
  “我们是否应该顾忌一下世界舆论?到时候以何种理由来解释我们在古巴的动作呢?”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柯西金询问道,“如果按照尤里的话,做好最坏的准备,那以土耳其和联邦德国的核导弹为理由,似乎有些不够分量?”
  “有,柯西金同志的考虑比较全面,理由有现成的,古巴关塔那摩湾是一处非常优良的深水港口!古巴一直想要收回来,如果到时候舆论对我们有指责,或者在指责之前我们就以冒着核战争的巨大风险,也要把帮助第三世界国家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形象出现。”这个问题谢洛夫很早之前就考虑过,当时就觉得以这种面容出现,绝对会赢得大多数国家的赞赏,尤其是穷国,在欧洲的舆论也应该不会落入下风,至于自己阵营则不考虑,肯定是一致支持。
  随后又站在原地回答了几个问题,谢洛夫对着中央主席团的成员敬了一个军礼,便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剩下的时间则作为旁听听从整个会议的细节问题。
  “你好像早就知道有这么一天?”一脸认真之色的谢米恰斯内目视前方,微微歪着脖子低声说道,“似乎为了今天早就做了很长时间的备案?”
  “我做的备案多了,这只是其中一个,很多备案比我在克格勃工作的时间还要长,你知不知道联邦德国的很多交通集结的地点,其实附近都有特工埋藏的炸药,只要有一天西方集群开始进攻,就有人会安放炸药阻止北约军队集结。这项工作在贝利亚时期就已经在做了!”谢洛夫面色不变地说道,“我们不多想一点,真到了出事的时候没有备案,第一书记会认为我们无能的……”
  从克里姆林宫出来的时候,天已经蒙蒙亮了,彻夜的讨论证明了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强打着精神的谢洛夫,给喀山监狱挂了一个电话,连卢比杨卡都没有去,便回到家中休息。
  同一时间,谢米恰斯内联系到了车里雅宾斯克,电令当地重新制造大伊万的外壳。黑海之滨敖萨德港口,一队又一队的囚犯在内卫军士兵的监视之下登船,准备驶往万里之外的古巴,而波罗的海的港口也同样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律贼团体将作为诱饵,故意出现在古巴。按照谢洛夫的想法,这些人爱死多少死多少,只要能起到迷惑美国人的作用就好。
  在卢比杨卡自己办公室的谢洛夫,接到了在塔什干的库德里亚什少将电话,“头,中印边界都不懂寻常的动静,电报马上会发到卢比杨卡,你仔细看看!”
  “知道了!”谢洛夫默然的答应一声就放下了电话,午后时间,伊塞莫特妮就把一份电报交过来,打开一看里面还有航拍照片的出现,上面显示沿着崎岖的山路,上面的士兵正在人背肩扛的运送着武器弹药,这是在世界屋脊上运动给养的照片,这可以表明战争的双方正在进行准备,可以说目前苏联和中国都在进行着某种准备,但比起中国的对手,苏联的对手似乎有些过于强大了一点。
第332章
里加
  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时代美国的核武器对苏联是全方位压倒性的优势,这不是勃列日涅夫大力发展军备的七十年代,也正是因为古巴导弹危机苏联丢人丢大了,才开始发疯一样的要在军事上压倒美国。六二年的苏联只能玩点心跳的动作,换句话说苏联和后世显得有些疯狂的朝鲜其实差不多,玩的都是核讹诈。之所以没有获得和朝鲜一样的待遇,还有中国一部分功劳,嘴炮最凶的还不是苏联人。
  往古巴送导弹的决议已经下达,谢洛夫提议以克格勃主席团的名义,详细的进行了风险评估,比那天他在中央主席团的分析要详尽的多。主要劣势有两点,核武器的巨大数量差距,以及预料当中美苏之间的海军差距,还要加上客场作战的局限,最终由谢米恰斯内主席送达克里姆林宫交给第一书记赫鲁晓夫。
  里加是拉脱维亚共和国首都,里加湾是波罗的海的大港口,波罗的海三国作为最后并入苏联的共和国一直有一定的反抗情绪,但苏联绝对不是侵略,因为这里在帝俄时期就是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把丢了的领土收回来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能做到,但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已经做到了。战后一个社会主义阵营;屹立在世界之上。
  “必须要明确一点,就是这次行动的纪律性,我们和国防部配合的情况下,我们肃反工作者的任务是完善纪律,直至任务结束。”屹立在黑幕中的谢洛夫,从远处只有手指上的烟头能让人知道这里有一个人在观察,不过这不耽误他继续在这里下达命令。
  此时是晚上十二点,整个港口寂静无声,一切都处在蛰伏当中。但其实这都是表面现象,港口现在忙的不得了,只不过没有把灯打开,工人们头上的安全帽配备的手电,为忙碌的劳动配备了基本的照明。他们装船的东西,则是苏联现役的核导弹,所有核导弹不论是任何型号都已经被分批拆解,至于维护这些核导弹的士兵和组装人员已经先期前往古巴,人和导弹会分离,到了古巴会重新组装。
  在这种地方下命令其实相当奇怪,谢洛夫专门在拉脱维亚克格勃总部的顶楼上架上了一个望远镜,在黑夜中对码头的工人进行监督。甚至他身后的克格勃肃反工作者都有些莫名奇怪,一个人在黑夜中跑到顶楼探测,如果换做任何一个别的场合被他们发现的话,那肯定是当场击毙的结果。
  “第一副主席,侦察机已经降落!”就在这时候一个从通风口爬上来的士兵报告道。
  “好,我们马上回去!”谢洛夫答应一声放下了望远镜,顺着阶梯爬了下去。
  拉脱维亚克格勃总部,在拉脱维亚,克格勃有一个监视网络,专门负责汇报反苏联的拉脱维亚人,很多政治异见者、艺术家和作家曾被克格勃抓起来,其中的很多就关在这个总部里,一层和地下室是拉脱维亚克格勃总部的内部监狱,每一个克格勃总部都有秘密监狱,当然一般城市的总部看守所的意味更加浓重一些,但像是波罗的海三国这种反苏活动比较猖獗的地方,内部监狱的使命感更加浓厚一些。拉脱维亚克格勃内部监狱整栋建筑共有五十间牢房、一百八十张床。至于现在关押的人数,大概有四百多人,多余的人可以睡地下,连这种苦都受不了,还敢说自己争取自由?
  路过的谢洛夫脚踩着硬邦邦的水泥地,发出踢踏踢踏的响声,至于左右两边的牢房里面有多少人,这不在他关心的范围之内,不过走廊的形象确实不太好,谢洛夫边走边吩咐道,“你们没事把受潮翻起的墙皮清理一下,每年在夏季都要重新刷一遍油漆,怎么弄得像是郊区的仓库一样?这耽误我们肃反工作者的形象……”旁边的人都点头称是,决定明天就去卖涂料把总部粉刷一新。
  “如果内部监狱人数满了,直接把人送到喀山监狱,现在那边的牢房非常充裕,也可以解决一下你们拉脱维亚方面的负担。”直接不长谢洛夫就到达了会议室,直接摘掉了头上的大檐帽,一点不耽误的道,“把航拍的照片马上放大,每次放大一倍,召集相关专家进行研究,我们要得到夜间侦查的确切数据,这非常重要!”
  说来其实比较奇怪,在苏联将要解体的时候,苏联的内务部当中充斥着愿意保卫苏维埃的拉脱维亚人,当时整个苏联内务部大概有四分之一的干部都是拉脱维亚人,领头的就是内务部长普戈,最后普戈还因为政变失败自杀,这些内务部的人都反对苏联解体,可见这玩意和民族感情没什么关系,还是屁股决定脑袋的几率更大一些。
  让苏联自己的侦察机在港口上面侦查,其实是比较有风险的事情,苏联在这方面的技术肯定没有美国强,所以谢洛夫让军方的侦察机抵近侦查,以此来评估同样在黑夜中美国侦察机有没有本事发现苏联核导弹的端倪。如果这些洗出来的照片不能证明什么东西,那相信美国的侦察机也应该不会有反应才对。
  “放大,放大,继续放大!”谢洛夫并非专家,看了半天都没有看出来端倪,不得不求助在旁边的专业人员问道,“怎么样,没有什么问题?”
  专业人员有些怀疑自己的首长是不是应该配个眼镜?这么大的眼睛竟然看不清楚东西,年纪轻轻的真是可惜了,虽说是这么想但还是说道,“第一副主席,侦查结果相当差劲,如果我们不是提前知道这是港口的航拍,根本不知道拍的是什么地方,更别提看到货物了!”
  “这就好!”相信美国人的侦察机就算是比苏联的设备要好,应该也是很有限。身为克格勃第一副主席的他有这种自信,间谍设备这方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苏联强。身为苏联良心部门的克格勃,怎么能和国防部那群大老祖相提并论?比起那些国防部元帅不会转弯的思维,克格勃的守则必须要记住一点,通常情况下我们不正面解决问题,这不是因为克格勃不能打,而是因为我们把动手的选择放在最后,事实上凭借克格勃的军事力量也可以灭掉大部分的国家。
  动手是克格勃最后的选项,就像是德国建立集中营是为了杀人,而苏联建立古拉格是为了让这些犯罪分子提供改过自行的机会,通常古拉格不愿意杀人,把犯人都杀没了谁去无条件的工作呢?没工作能创造利润么?
  “很好,同志们辛苦了,可以去休息。”完成了这项工作的谢洛夫长出一口气,让自己的部下们去休息,至于他自己则准备在这里休息一个晚上,明天回到莫斯科。
  在离开里加的时候,谢洛夫还给波罗的海三国的克格勃下了一道命令,让这些地方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下属国家安全局、内务总局把当地的反苏份子送到喀山监狱,这些人也在被谢洛夫放弃的人员之内,既然不愿意做苏联人,我们不能强迫他们对不对?苏联虽然没有他们想要的自由,但美国有啊,祖国只能帮你到这里了,到了美国你们可以在自由的空气下追求着伟大的理想。
  “鉴于喀山监狱目前的情况,从六月十二日起,全联盟下属各加盟共和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内务人民委员会、地方国家安全局、内务总局以及下属各部门,可以把你们当地的犯罪分子运送至喀山,这样可以解决当地设施老化,以及公众资源不够的问题,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尤里·叶菲莫维奇·谢洛夫上将提案,于当天在克格勃主席团会议上通过即日生效……”
  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谢米恰斯内主席办公室中,刚刚回来的谢洛夫在主席团会议结束之后,跟随着谢米恰斯内来到了他的办公室,两人面对面的坐下,根据中央主席团的决议,作为一把手的谢米恰斯内自然是克格勃方面的总指挥,这次去里加也是他派谢洛夫去的。
  “拿到必要的数据了么?”谢米恰斯内饮水机倒了两杯水,直接递给了谢洛夫一杯。
  “关于黑夜中侦察机的实验已经完成,只要国防部严格遵守纪律,不在白天行动,应该不会出现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派遣人员跟过去,由我们的参与国防部的士兵肯定不敢违反纪律!”谢洛夫把杯中的水喝干,翘着腿问着谢米恰斯内。
  “这也是我的想法,从职责范围海外应该是第一总局的范围,但他们的人员都是驻外人员,我们应该从军事管理总局的驻军代表中挑选肃反工作者,这样更加可以让军方的人接受!”谢米恰斯内似乎在征询道,“你觉得谁比较适合?”
第333章
戈尔什科夫
  “我没有意见,第一书记已经把古巴方面的事情交给你了!”谢洛夫无所谓的耸耸肩,谢列平和谢米恰斯内的共同点是都担任过共青团第一书记,克格勃内部此时确实有不少干部是共青团的空降干部出身,这些空降干部谢米恰斯内早就认识,很多都是他任期内调到克格勃的,所以说谢米恰斯内在克格勃说话没人听其实也不准确,很多司局干部都很买账,只是在总局级别干部这块比较弱势而已。
  谢米恰斯内经过这段时间的反思,也发现了这一点,自己还是太急了。想要迅速的达到一言九鼎的地步,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他才是一把手,用几年时间把自己欣赏的空降干部提升到总局级别上,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谢米恰斯内忘记了一件事情,他的年龄对几乎所有同级干部都是有优势的,但谢洛夫不在其中,谢洛夫比他还要小两岁。
  “尤拉,我们要知道,我们的庞大支持力量是共青团,那里才是源源不断能给我们支持的地方,我知道最近我们两个有些隔阂,但我们不能不合,这会让舒里克非常苦恼。”谢米恰斯内正襟寝坐,一脸严肃的道,“我们必须要让信得过的干部来掌控关键部位!”
  “我明白,我从来没有反对过这点,但时间还长为什么要这么着急呢?三十多岁的共青团的干部从代表处开始,不少都已经是司局干部,这已经很快了。我们是综合性部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那些共青团干部还要历练一下!”谢洛夫首先认可了谢米恰斯内的意思,那就是两人都是谢列平的朋友,不应该在一个部门玩冷战。也没有反对谢米恰斯内提拔年轻人的心,但是这步可以慢慢来。
  但在内心中,谢洛夫对谢米恰斯内想要重用空降干部的想法嗤之以鼻,谢列平和谢米恰斯内都做过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第一书记,但他谢洛夫又没有做过,他只在阿塞拜疆做过加盟共和国的共青团第一书记,这些共青团的干部甚至没几个人知道他这段历史,不知道自己这位第一副主席也是共青团的人。比起那短短的两年不到的共青团经历,到了今年他已经在安全部门工作了九年,心里的倾向性想而易见。
  比起共青团的空降干部,他还是信任那些老的肃反工作者,共青团干部起点太高,根本没有在底层工作的经验,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眼高手低的毛病。全国共青团人数有千万级别,共青团之鹰又有几个,上的了台面的人物也就那么几十个人。如果他们真的年纪轻手段高,也不会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就被勃列日涅夫收拾的一败涂地,谢洛夫可不想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这样一批人的身上,说不定以后还要自己去救他们。
  当然至少在这个时候,谢米恰斯内和谢洛夫的沟通还是有一定的成果的,此时关于谢洛夫曾经是阿塞拜疆共青团第一书记的消息也开始在克格勃内部传播,一些从共青团空降到克格勃的年轻干部此时才第一次知道,原来第一副主席谢洛夫也是他们的人。
  “这种小手段也就糊弄糊弄那些空降干部,也不看看这是什么部门,肃反工作者会相信这种言论?”听到这种言论的谢洛夫撇撇嘴,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谢米恰斯内的动作。克格勃是个情报部门,虽说不完全是,但这种以工作经历划分派系的做法很幼稚,如果这也可以让肃反工作者相信,那谢洛夫把谢米恰斯内划到第聂伯罗黑帮更容易,他还是勃列日涅夫的同乡呢。
  谢洛夫就是没空跟谢米恰斯内玩这种小手段,看起来克格勃主席团他没有跟谁走得近,其实只要他表态,克格勃主席团就都能通过。没空搭理谢米恰斯内的他,在莫斯科呆了不到两天就去了斯摩棱斯克,去视察一下那里建立的工厂,苏联钻的合成就被确定在那里,克格勃已经在斯摩棱斯克圈定了一块土地,准备在钻石市场上掀起一阵血雨腥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6/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