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1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404

  “可我们的国家没有错不是么,我们就是要建成一个没有剥削的社会!”瓦莉娅自信的反问道,“我和你,不就是一直为了这个目标在努力么?”
  “嗯,你说得对!”谢洛夫含笑回答道,要建立这种社会,既然没有内部剥削,就要以整体国家的力量剥削其他国家,简单来说,必须取得冷战的胜利,把社会主义的幸福建立在资本主义国家的血泪之上。
  踩在土耳其地毯上的印度官员和军官们,对谢洛夫夫妇有些兴趣,比较令人讨厌的是,有不少人都用色迷迷的目光看着自己的妻子,这真令人无法忍受。“我去了这么多国家,还从来没觉得一个国家的人这么讨厌,换成别的场合,我会把他们都干掉……”谢洛夫低声笑眯眯的对着瓦莉娅说道。
  “我的丈夫能这么想,我感到十分幸福。”再次拒绝了一个印度将军的跳舞请求,瓦莉娅嘴角微翘道,“这些人以为自己是谁?不过是一群发情的蠢猪,怎么和我的丈夫相比?”
  就在这时,一个头发稀疏很有赫鲁晓夫风格的将军来到两人身边,再次邀请瓦莉娅跳舞,谢洛夫不得不出言问道,“这位将军,我的妻子不会陪别的男人跳舞,还有,你是谁?”
  “布里吉·莫汉·考尔中将,印度陆军参谋局长!”布里吉·莫汉·考尔中将很有些自傲地说道,谢洛夫了然的点点头,中印战争中有名的酒囊饭袋。
  “这能说明什么?中将?你知道我是谁么?”谢洛夫眼皮一搭冷淡的回答道,“我是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副主席、下属二十五个总局单位、三十万内卫军、三十万边防军、我本人是内卫军司令,军衔是上将,根据国际规则,你应该像我敬军礼!”
  这就很尴尬了,考尔中将在印度陆军内部的地位非同一般,在多数的军官食堂中,只要一提“你是亲考派,还是反考派?”的问题,大家就心照不宣。考尔又喜欢夸耀他和尼赫鲁的接近。从官场的角度来看,这种接近既是考尔权势的证明,也是他的权势的来源。由于考尔是个从无实战经验的军人,因此人们对于受到公开宠爱的人的怨恨在他身上就表现得更加强烈。
  “你好谢洛夫将军!”考尔中将僵硬了片刻,艰难的抬起手敬了一个军礼。这不是英国式的军礼,考尔中将是印度民族主义在陆军中的代表人物。
  “谢谢,考尔中将,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希望你去一趟苏联,学习一下什么叫做陆军作战!”谢洛夫还了考尔中将一个军礼,很有种语重心长的口气道,“身为作战指挥官,不是喊口号的,那种工作可以由政委做,忘记了,你们印度没有这种干部。但应该在一线部队历练过。”
  这句话让考尔中将的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因为他的履历上确实缺少了这方面的笔墨。
  “是不是对我为什么知道你的履历感到疑惑?很简单,我们是一个情报部门,连美国少将以上的所有军官履历我都可以随时阅读,自然也包括你们印度的履历。”谢洛夫压低着声音道,“你应该很荣幸,至少你还有资格占据一份档案,一般人还没有这个资格……”
  嘴炮全开的谢洛夫,当着所有印度军官的面前数落着这位印度陆军总参谋部的二号人物,让在场的印度军官有些难堪,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穿着西装的发型很想金元帅的老头走了过来,说道,“谢洛夫将军,作为客人你来到印度我十分欢迎,但你现在的行为不符合苏联一贯的正义形象!”
  “我只是一个保护女人不受苍蝇打扰的丈夫,仅此而已!”谢洛夫把目光放在来人身上,直接说道,“你是印度国防部长克里希南·梅农?我听说过你,你制定了前进政策?”
  “有什么指教么?”克里希南·梅农淡笑着反问道,“难道苏联准备支持中国的领土主张?跑到新德里来表达你们的国际主义精神?”
  “我没有这个意思!这是你们两个国家的事情!”谢洛夫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这种事情苏联高层有着自己的决断,整个中央主席团还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形成决议,可关于印度和中国之间的问题,中央主席团还是分成了两个主张,无非就是支持中国和支持印度,再者就是骑墙派,勃列日涅夫和谢列平都是骑墙、派的。
  “不过我很好奇?为什么印度会制定出来这种政策,你们已经准备好和中国进行一场战争了么?”谢洛夫对这个问题可是太好奇了,究竟是什么让印度人这么有自信,制定出来这种主动挑衅的政策?
  “谢洛夫将军,你是苏联人,虽说你们和中国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你显然不太了解你们南边的邻居,总体上来讲,中国人从来没有控制过广大的西部领土,他们不会因为那一块不毛之地和我们印度开战的!”克里希南·梅农哈哈笑道,这种笑容在谢洛夫看来十分讽刺,这位印度国防部长当着一个中国人面前,说你不了解中国,这是多么大的自信。
  谢洛夫可以不客气的说,整个苏联他比任何人都了解中国,整个中国他的普通话水平也名列前茅,这不是自吹自擂,黑省的普通话水平就是这么自信。电视台的播音员和他生活地方的口音非常一致。
  “祝你成功!”这会换谢洛夫比较尴尬了,拿了一杯威士忌递给自己的妻子,谢洛夫和瓦莉娅两人举起酒杯和克里希南·梅农碰杯,几个人的欢声笑语冲散了刚才有些火药味的谈话,谢洛夫虽然不是正经的军人,但几个人聚在一起的时候还是更多的谈论军事问题。让谢洛夫非常感兴趣的是,印度这种自信真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此时在总理府的整个军官团体都相当乐观,他很想搞清楚这种乐观是哪来的。
  “从地源环境上面来讲,中国和苏联不应该成为朋友,我们印度和苏联成为朋友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克里希南·梅农试探着谢洛夫,也想从侧面知道苏联的态度。
  “是的,从地缘环境上确实如此!”谢洛夫一本正经的回答道,如果印度真的像样就算了,可深知印度是什么德行的谢洛夫,实在没有信心能把这种猪队友扶持起来。这种话还是说说算了,既然印度人愿意听,他就随便应承两句。
第318章
嘲讽着谢洛夫
  从正常情况来讲,苏联和印度确实应该是朋友,两个国家没有领土纠纷,尼赫鲁虽然打压共产党,但在印度也属于是偏向社会主义道路的人物,按照宪法来说,印度也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冷战时期的大部分时候,印度的计划经济比重也很大。这就能解释为什么苏联和印度在冷战期间总是采取共同的立场。
  苏联和中国互相提防的态度不会随着蜜月期持续下去,迟早有一天两个国家会慢慢疏远,和印度相比,中国和苏联两国之间有着太多的忌惮,这个忌惮是相互的。从苏联的角度来看显而易见的威胁有两点,第一就是中国随时随地都在猛增的人口,苏联从卫国战争出生之后的人口还没有成年,而自己南边的邻居人口增长的如此之快,苏联下意识就会感到压力。
  其实中国和苏联的关系并非是铜墙铁壁,如果美国人稍微聪明一点,完全可以早上十年就拆掉中苏同盟,印度的这位国防部长梅农,虽说在判断中印会不会开战这个问题上失误了。但也不是一无是处,竟然在这个时候就看到了中苏之间面和心不合,其实比敌对思维占据大脑的美国人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那么谢洛夫将军,对于目前中国和印度目前的领土争议,你怎么看?”克里希南·梅农乘胜追击般的问道,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第一副主席,地位也不能算低了。听说这个部门直接对苏联领导人负责,应该知道苏联国内的倾向。
  “这是你们两个国家的事情,苏联在这个问题上不持立场!”谢洛夫歪着脖子笑道。
  “这么说苏联应该不会支持中国?”克里希南·梅农进一步追问道,以印度的这方面的评估,苏联因素其实是这次边界争端中印度首要的考虑因素。克里希南·梅农已经确实认识到了苏联和中国的关系远不像表面上这么和睦,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目前还在期限之内,这个因素不由得不考虑。
  “我已经说了,这是你们两个国家的事情。”谢洛夫的话毫无疑问是给了在座的印度军官一个强大的信心,毕竟目标是要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从独立至今印度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胜利的曙光仿佛正在向印度招手。此时的国际上印度的声望其实比中国更高,从国际环境到国内环境来看,印度人的乐观都是有道理的。
  不知不觉之间,谢洛夫的周围已经聚集了不少印度陆军的军官,显然对于印度陆军来讲,最大的考量就是苏联的态度,他们都认为中国在没有苏联的支持之下,是不会因为一块不毛之地和印度开战的。
  “谢洛夫将军,多在印度呆几天,我们对苏联朋友的到来非常欢迎!”克里希南·梅农心中松了一口气,在他看来,前进政策的最大绊脚石已经被搬开了。从国际局势上来讲,印度比中国好上太多,美国肯定会站在自己这边,只要苏联不站在中国那边就可以了。
  “会的,听说喀拉拉邦的风景秀丽,人民淳朴,我准备从那里出海回到苏联!”谢洛夫举杯和印度国防部长梅农、以及印度陆军的二号人物考尔中将碰杯,最后对着身边的印度军官祝愿道,“希望印度这个古老的文明焕发出新的生机,干杯……”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被谢洛夫羞辱的有些难堪,第二天还在新德里的谢洛夫就接到了考尔中将的邀请,前去观看印度陆军的训练计划。已经把昨天事情忘记一干二净的谢洛夫,接受了这个邀请,跟着考尔中将检阅了新德里驻军的训练,从头到尾看了一整天。
  说实话谢洛夫并不知道这个年代的中国士兵是什么样子,从影像资料已经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但他见过苏联红军的训练、还有克格勃下属改编成内卫军的内务部队、边防总局的边防军部队、怎么说也是挂着内卫军司令的第一副主席,倒不是完全在军事上的门外汉。
  和苏联红军一比较,他就断定,如果是苏联和印度开战,从正面战场上来作战的话,不需要苏联红军、海军步兵、空降军甚至内卫军和边防军出手、内务人民委员会下属的民防部队才应该是这些印度陆军的对手。如果这是印度陆军最精锐的部队,那一般部队的水平就可想而知了,谢洛夫可以考虑把地方内务警察变成部队和印度作战。
  晚上一脸欢乐的谢洛夫回到了新德里大使馆,整个一个白天,他又上演了一次变脸,对自己昨天羞辱印度陆军的行为表达了歉意。当然让谢洛夫对这样一直水准的军队进行一阵吹捧也是不可能的,见识了五花八门的枪支后,谢洛夫对印度后勤部门已经产生了由衷的敬意,不愧是这个有声有色的大国最有战斗力的部门。
  他见过美械师、苏械师、德械师、但一只部队能把美苏英法德的装备集齐,这个水平不由得他说上一个服字,这是要召唤神龙的节奏么?
  一支军队装备着德国的重机枪、英国的坦克、苏联的步枪、法国的装甲车、将军们用着美利坚的通讯设备,这样真的不会出现问题?可能印度的集成能力比苏维埃还强也说不定。
  “尤拉,似乎你很高兴?”躲在大使馆的瓦莉娅见到自己的丈夫归来掩饰不住的喜色,有些疑惑的问道,通常这个情况下男人都是因为猎艳成功而兴奋。可瓦莉娅不相信自己的丈夫会是这样,如果没有记错,自己丈夫选择倾向于白加粉。对黑人向来是敬而远之,印度虽然是晒黑的白人,也应该不在自己丈夫的考虑选项之内。
  “印度人民欢乐多,看着挺有意思的!”谢洛夫不知道妻子的胡思乱想,转而说起来今天的见闻,“你不知道我见到了什么情况,就这么一支部队也敢执行前进政策,还有那些军官的天真程度,还自吹什么打遍欧亚的劲旅。如果苏联红军有他们一半的自信,我们可以考虑对北约开战了……”
  “你认为印度军队会输给跨越喜马拉雅山而来的中国士兵,中国士兵的战斗力似乎也不强吧?印度这边的条件比对面好上太多了。”瓦莉娅可不是后世快乐教育出来的欢乐儿童,他自然对地理也有一定的认识,怎么看中国那边的地形都是巨大的劣势,从军方的角度完全就是补给线的噩梦。
  “中国不强是和苏联红军对比的,对于印度军队来说,那支军队完全可以让他们感到绝望!”谢洛夫耸耸肩说道,“如果可能的话,中国是我不愿意面对的敌人,正面战场击溃他们并不难,但要说战胜,除非我们把欧洲方向的坦克集团军调过来,不然的话根本没有希望。”谢洛夫摇摇头说道,“希望我们的领导人能认识到这个问题,我准备回国对印度的前进政策写一份报告……”
  中苏关系可以冷淡,但绝对不能破裂。冷战时期和中国在东方的对峙,占据了苏联相当一部分的机动兵力,这种情况在阿富汗战争时期就令人相当尴尬,一方面阿富汗的交通只能让苏联维持一只不超过十万人的兵力,另外一方面苏联想要抽调兵力也非常困难,西边的华约和东边的中国都牵制了苏联大量的兵力。
  最后苏联选择了和中国打越南时候差不多的方式,轮战,从苏联各军区抽调部队,轮番进入阿富汗作战,打完了就换一批,才勉强维持住阿富汗的局面。但在伊斯兰世界断掉阿富汗的援助之前,阿富汗政府军还能维持住自己的政权,这和美国撤离越南时候惊慌失措已经丧失信心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苏联还算完成了一场有序的撤退。
  “一旦战争开始,以我今天看到的印度军队来看,印度很可能出现一场大败!雪崩式的大败!”谢洛夫搂着妻子的香肩轻轻嗅了一口,笑容相当灿烂,“我回国一定把印度在实行前进政策的评估结果告诉第一书记,这次中印战争会成为我收集案例的一个绝佳场合!”
  不得不说这一政策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在印度周边的国家里,只有中国和巴基斯坦能够跟他武力对抗。但印度利用自身的人口和地形优势,总能在边界形成压倒优势兵力。例如在中印边界,印度已经形成了兵力优势。然后用一个士兵跟中国士兵对峙,其他士兵可以继续前进绕到中国士兵后面,形成包围,骚扰对方的后勤,只要对手不堪骚扰暂时撤退,印度就会永久占据这个地区,再也不吐出来。
  这样就迫使数量处于劣势的对手只有用热战才能遏制印度的扩张,但热战是遭到全世界反对的,印度仍然可以回来并更进一步。印度用这个战术,压的周边国家喘不过气,只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
  “但这个前进政策不会成为印度的制胜法宝,再好的政策也要以国力作为后盾,战争输了就什么都没有!”谢洛夫在苏联大使馆毫无顾忌的开群嘲,一点没有顾忌印度人的感受。
第319章
天真的印共
  喀拉拉邦位于印度的西南端,西临阿拉伯海,东靠西高止山,南北狭长,中段较宽。中部为马拉巴尔平原,间有起伏,南部几全为丘陵,北部沿海地带多沙丘。城市多沿海分布。热带森林气候,炎热多雨,年降水量平均为两千四百毫米。森林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刚到了喀拉拉邦就让谢洛夫出现严重的不适应,他一直对这种靠近海洋湿度特别大的炎热地区有特别大的不适应,要不是这里有金庙,他绝对不会到这里来。哪怕这里有浓厚的社会主义氛围,后世的喀拉拉邦的所有居民,包括女性,识字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五,已经属于世界先进水平。死亡率很低,出生率低于美国,而且还正在迅速下降,喀拉拉邦的人均寿命接近美国和西欧水平。
  谢洛夫可以毫不犹豫的说,这当然和印度共产党的功劳,不论是尼赫鲁的国大党,还是印度本土的民族主义党派,都不会对整个印度的种姓制度采取这么有颠覆的打击。喀拉拉邦的至少让自己辖区的人像个人,而不是牲口。
  当然他不是看观察印度共产党如何改天换地的,苏联早就对世界革命没什么兴趣了,对于一些地区的共产党态度,就是你自己发展起来苏联很高兴,你要是覆灭了苏联也不心疼。如果不是赫鲁晓夫时期对输出革命没什么热情,伊拉克共产党也不会覆灭的一点波澜都没有么,当列日涅夫开始重新开始输出革命,苏联的形象已经远远没有冷战刚开始的光鲜亮丽,最重要的是,很多重要地区的共产主义者早已经被清洗,再也恢复不过来了。
  勃列日涅夫看起来中庸没什么主见,但和赫鲁晓夫喊口号不同,他确实在开始尝试捡起来斯大林的一部分政策,然并卵,勃列日涅夫越会扮猪吃虎,对整个谢列平集团的威胁就越大,谢洛夫就害怕勃列日涅夫表面上那种老好人的态度,他不是没有能力,而是为了打垮自己的竞争对手把能力用在了不该用的地方。事实上如果斯大林之后就由勃列日涅夫当政,苏联的情况也许会好得多,但谢洛夫永远都爬不上去。
  这次来到喀拉拉邦,谢洛夫是以工作考察完毕休假的名义来到这里,喀拉拉邦的景色相当不错,有一种多元化社会的感觉,这不是讽刺,和印度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对比,任何一种变化都不会比种姓制度更差,哪怕是欧洲正在自杀的多元化社会。
  从新德里大使馆抽调了一些翻译,一群苏联军人就这么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了喀拉拉邦的土地上,来到这里后谢洛夫也见了共产党的中央书记。前任政府部长南布迪里巴德,谢洛夫毕竟不可能把世界上所有国家的领导人都记住,所以他不知道南布迪里巴德在后来是印度共产党的总书记,但两人仍然聊的相当熟络。
  “南布迪里巴德同志,你对尼赫鲁现在推行的前进政策怎么看?”穿着一身短裤的谢洛夫看着这位印度共产党可能会成为一号人物的中央书记,因为在今年一月份,印度共产党的总书记高士已经去世,马上要召开的印度共产党全国会议中,南布迪里巴德很大可能会成为这支印度共产主义力量的掌舵者。
  “对于尼赫鲁的前进政策我们共产党是反对的,在没有确定边界的地区贸然采取进攻性政策并不合适,印度和中国应该和睦相处,我们和中国同志的关系完全可以和苏联一样!”南布迪里巴德的回答,可以说和这个时代的中国说法差不多。
  难怪尼赫鲁在战争失败之后,指责印度共产党是内奸,当然站在印度的角度上确实如此,在自己的国家和敌人作战的时候,国内竟然有一只力量是支持敌国的,换做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民可能都受不了。不过在这个时代确实还有这种土壤存在,印度共产党的一部分人把阶级看的比国家更加重要。
  “说实话我刚刚从新德里过来,你们国家的军人似乎相当乐观,认为只要我们苏联和美国不插手,他们就能击败中国!”谢洛夫苦笑一声无所谓的耸耸肩,看着这位印度共产党的二号人物认真地说道,“你想知道我的评价么?”
  看到谢洛夫一副事态严重的表情,南布迪里巴德心中有些沉重小心的问道,“难道事情已经糟糕到了这种地步,应该还不至于吧……”
  “南布迪里巴德同志,比你想象的更加严重,和你们印度陆军的军官不同,我实话实说,你们的军队完全没有准备好,一旦开战,除了雪崩一样的失败没有别的可能,可是看到你们陆军军官那种无理由的自信,我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坚持下去!”谢洛夫站起来转了一圈声音转而低落,“以我看到的印度军队,根本就不是一个能打仗的部队。所以我断定,这场一厢情愿的冒险战争,印度绝对赢不了!”
  两人坐在河边的小屋中闲聊,这条河非常干净,远不是恒河可以相比,宁静的河面和郁郁葱葱的景色似乎不适合谈论这个问题,但事实就是这么奇怪,两人谈论的是战争。好半天南布迪里巴德才平复了自己起伏的情绪,开口道,“谢洛夫同志,也许战争不会爆发!”
  “那它一旦爆发呢?”谢洛夫豁然回头目光湛湛的加重语气,“你们印度共产党怎么选择?那是一块争议的地方,处在印度的角度上考虑,你当然要支持印度,哪怕尼赫鲁的前进政策才是战争爆发的原因。”
  “不,争议的地方双方爆发战争,战争不是一个国家,双方的责任都不能推卸!”南布迪里巴德说出了他认为的道理。
  “呵呵,也就是说印度一点战争失败,印度共产党的态度也不认为中国是侵略者?”谢洛夫的脸色瞬间就是一变,摇摇头道,“作为一个安全干部,我可以帮助你推演一下如果印度共产党这么表态的后果……”
  在南布迪里巴德的示意之下,站在木板上的谢洛夫来回走了两步,思考了一下说道,“以我看到的印度军队,如果爆发战争肯定会战败。所以印度的战败是前提,一旦印度战败,尼赫鲁为了掩饰自己的失误,一定会操弄舆论和双方争议的无主土地变成印度自古以来的土地,别忘记这里是印度,印度人民会天然相信自己的政府,而你们印度共产党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则是一个再好不过的靶子。到时候尼赫鲁会抓捕你们印度共产党不认为是侵略战争的成员,通过处置你们印度共产党来表明,是内部的不团结才导致战争失败。简单来说,因为对面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所以你们印度共产党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替罪羊……”
  “谢洛夫同志,是不是有些太严重了!”南布迪里巴德脸色一僵强笑道。
  “严重么?这也不是第一次了,比较出名的案例就是德国的国会纵火案、对了,你们印度共产党和中国的关系也不错,应该明白早期的中国同志也是被杀过来的!”谢洛夫看着这位理想主义过浓的印度共产党领导人,斩钉截铁地说道,“一旦战争失败,你们印度共产党就是替罪羊,中国现在并不富裕,但从革命后社会的稳定程度和风气来讲,远远比印度这种种姓制度的社会环境要强得多,中国每时每刻都在消灭文盲,国家在大步的发展。而你们印度的社会问题多的不可计数。尤其是各种各样的宗教互相冲突!”
  说到这里的时候,谢洛夫拿出了身上的录音设备开口说道,“希望这个东西能帮助你们争取到一丝的公正,当然我希望它不要派上用场,因为他派上用场就说明这场战争真的出现了我预估的结果!”
  “谢洛夫同志,你为什么要录下我们的谈话?”南布迪里巴德猛然站起来,对谢洛夫这种行为不能理解。
  “没什么,职业习惯!保留下来作为证据,希望印度共产党不要出现我说的最坏结果!”谢洛夫直接把身上的录音机送给了南布迪里巴德道,“什么时候你们能完全把全体印度人的力量发挥出来呢?说实话,不是我自我吹嘘,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印度……”
  “再见,南布迪里巴德同志,希望我说的情况不会出现。还有,以印度共产党的力量根本无法阻止战争的发生,你不要徒劳的去尝试阻止,只有你们印度的国大党自己才能阻止!”谢洛夫挥挥手顺着小路消失在了南布迪里巴德的眼中。
  谢洛夫一行人选择的休假地点就是帕德玛纳巴斯瓦米神庙旁边,目前摆在他面前的问题是如何进去,想了半天后,谢洛夫觉得还是光明正大的提出申请,向喀拉拉邦政府提出参观的要求,领略印度教博大精深的魅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