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1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3/404

  “呵呵,这还是我头一次对我们克格勃的权威产生了怀疑,原来我们克格勃的相关规定在某些人眼中一分不值?”
  就在这时候,审讯室的大门被推开了,一脸冷漠的谢洛夫走了进来。淡然的看着审讯员起立向自己敬礼,微微的点点头道,“我只是旁听,你继续!”随后一挥手让后面的两个士兵把一台测谎机抬出来,自己则在距离嫌疑人不远的位置上坐下。
  因为谢洛夫的进来,整个审讯室的气氛变得异样起来,时间在一问一答中缓缓流逝。狭小的审讯室当中,谢洛夫的上将肩章熠熠生辉,过了差不多二十分钟谢洛夫猛然站起来道,“审讯继续,犯人叫什么名字?”
  这个意思简单理解就是你被捕了,当断定一个人在说谎的时候,克格勃有的是手段让对手开口,时代在发展,严刑逼供的手段也在升高。在叛国罪的笼罩之下,没有人权这么一说。
  事情查明,去年春天,英国情报机构收买了奥列格·弗拉基米罗维奇·别尼科夫斯基。他是情报总局的官员,在国家科技委员会工作。别尼科夫斯基的朋友中,有情报总局局长伊万·亚历山德罗维奇·谢罗夫将军,火箭兵和炮兵总局局长、炮兵主帅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瓦连佐夫。别尼科夫斯基搞到的情报有很高价值。
  其中有关于苏联洲际弹道导弹的最新资料,包括战斗性能、弹着点精度、点火实验时出现的故障。别尼科夫斯基提供的情报表明,苏联导弹及航天武器作用日益明显,这使得北约严肃地重新审视自己的对策。别尼科夫斯基同时为英国情报机构和美国中央情报局工作,在最紧张的时刻有二十名美国分析家和十名英国分析家研究他的成果。及时有效地收集情报对西方必不可少。
  当前任克格勃主席,现任红军情报局局长谢罗夫大将来到卢比杨卡的时候,谢洛夫把这份完整的审讯资料交给了对方,低声说道,“谁都救不了他了,单凭借目前所得到的消息,就足够让他枪毙一百遍了。老主席,不要让瓦连佐夫来了,别尼科夫斯基上校的事情,足够把他牵连,从彼得波波夫的案件上你应该有这方面认识,如果这次牵连到你们两个的话,首先老主席你,已经没有第三个情报部门让你去做主管了,从克格勃到格鲁乌的历程你应该明白这一点,至于瓦连佐夫炮兵主帅,希望他能够摆明立场,不然今年要退役的主帅可能要多一个……”
  这不是危言耸听,重要单位出现叛徒,苏联在这方面的处理一直都是非常严重,如果别尼科夫斯基上校牵扯到了谢罗夫大将和瓦连佐夫炮兵主帅。首先已经因为彼得波波夫案件被从克格勃主席贬到格鲁乌做局长的谢罗夫大将,说不定直接就会离开安全部门退休,至于瓦连佐夫炮兵主帅,按照平可夫斯基案件的处理,可能被一撸到底收回所有荣誉,勒令退役。甚至苏联英雄的荣誉都可能会被收回去。
  “会不会搞错了,别尼科夫斯基上校马上就要成为将军了,不会成为叛徒的!”谢罗夫大将和别尼科夫斯基上校的关系很好,实在不相信别尼科夫斯基上校会叛变。
  “彼得波波夫中校还是你的秘书,平可夫斯基还是上将的女婿,可见生活的一帆风顺并不能作为这方面的依据,老主席,我再次提醒你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我们是压不下来的,重要部门的上校为英美两国服务,中央主席团的处理结果很可能让你们承受不起。”谢洛夫用一种很可惜的口气说道。
  “你准备把别尼科夫斯基上校怎么办?”谢罗夫大将重重的叹了一口气,从谢洛夫口中他已经知道,这件事情是十拿九稳了。他就是因为彼得波波夫的事情被赶到了格鲁乌,甚至彼得波波夫被烧死的时候,他也听说了。
  “怎么办?”这个问题倒是让谢洛夫愣了一下,沉思了一下才不确定是说道,“首先我们会把他干的所有事情都问出来,然后么?我准备用坦克碾死他……”
  把谢罗夫大将挡在了外面,谢洛夫严令国内防谍总局不准任何人探视,同时把别尼科夫斯基上校转移到卢比杨卡内部监狱审讯,定罪后的审讯肯定是旷日持久的,因为相信别尼科夫斯基上校也知道自己难逃一死,肯定会尽力拖时间。不过克格勃有的是时间在这方面耗下去,就算是一个铁打的人,克格勃也不缺乏把他拆成零件的手段。
  在最后的结果出来之前,这件事情仅限于克格勃内部知晓,就算是谢罗夫大将也被警告不能泄露出去,同时别尼科夫斯基上校的家属被告知,别尼科夫斯基上校已经出国考察。做好这一切之后,谢洛夫迎来了一个客人,美国U2侦察机驾驶员加里·鲍里斯,这个人将是交换阿贝尔上校的人选。
第296章
多元化社会
  别尼科夫斯基案件并不是这次清查的结果,而是一个开始。首战告捷的克格勃国内防谍总局完成了自己的基本使命,嗅出并铲除叛徒,别尼科夫斯基案件的进展不会让这次的清查行动停止,只会让这次的风暴刮得越来越猛烈。这个案件是一个让克格勃露脸的机会,不论是谢米恰斯内还是谢洛夫,亦或是其他克格勃的情报主管都明白一点,此案件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证明克格勃存在价值的机会。
  作为对外情报和国内防谍的综合性部门,全联盟的平安无事本身就是对克格勃的一个巨大讽刺,如果一切都处在良好的轨道上,人们满怀希望的建设共产主义,那还要克格勃干什么?马上,谢米恰斯内就在卢比杨卡下达克格勃主席令,为谢洛夫的清查行动再加上一道行政命令,让他更加的师出有名。
  “克格勃、格鲁乌和国防部、外交部是重灾区,经常和外国人接触的部门决不能放过一个,所有在怀疑中的人先抓了再说。”谢米恰斯内当着各大总局局长下了死命令。
  “主席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了,当然还是要切记不要误伤。”谢洛夫一语双关的提醒道,这方面的提醒是善意的,国内防谍总局有一批和中央情报局的合作者。简单来说就是一群卖假情报的家伙存在,这些人起到的作用是误导克格勃的对手。同时也为国内防谍总局赚一点小钱,要知道国内防谍总局不是对外情报总局,它没有这么多赚钱的渠道。就算是有也不能做,苏联国内绝不能出现滋生犯罪的土壤。
  对于这批人谢洛夫也害怕误伤他们,每年为中情局提供一些无伤大雅的假情报,和看起来很能夺人眼球的干部花边新闻,也能从财大气粗的美国人手中骗取不少经费。
  这招还是民主德国的斯塔西教给谢洛夫的,原来情报还能这么玩?本着学习德国先进经验的态度,谢洛夫开始在国内防谍总局着手推广。当然这件事情要小心小心在小心,为了防止玩脱了让这些人变成真正的双面间谍,在这些人身后还有其他总局的机构在监视。
  至少历史上的斯塔西从来没有玩脱过,既然斯塔西都能糊弄美国人几十年,没理由比斯塔西强大这么多的克格勃会失败,就算失败了又能怎么样,难道中情局还能冲到苏联国内和克格勃算账么?
  “阿贝尔上校的功绩,是我们全体情报人员学习的榜样,为了营救他回来,不知道有多少部门参与在其中,外交部、国防部都期待着阿贝尔上校归来。而今天我们终于成功了,国家不会放弃对祖国有贡献的人,哪怕是一个。”在见到阿贝尔上校的妻子和女儿后,谢洛夫代表克格勃全体肃反工作者对阿贝尔上校的工作表达感谢。
  “我的丈夫知道国家不会放弃他的,他对我们的祖国是这么有信心。”提起自己的丈夫,阿贝尔夫人的眼睛忽然就红了,连带着身边的女儿都有些沉默。
  别尼科夫斯基案件还在审讯中的时候,谢洛夫亲自带着一队内卫军领着阿贝尔上校的家属从莫斯科出发赶往民主德国。在此之前他已经进入克里姆林宫一趟,从勃列日涅夫那里取得了一整套的证书和奖章,在交换间谍的时候会颁发给阿贝尔上校,表彰他深陷敌营却一直忠于祖国的贡献。
  “我一直对柏林有着深刻的感情!”沿着柏林墙散步的谢洛夫这么说道,在柏林墙的里面,隔离区架起来的高音喇叭正在高唱国际歌,相信西柏林民众完全和东柏林的民众取得了一个待遇,每天在国际歌下成长,至于几乎每天都能接到的三国占领军抗议信,谁会把那种抗议信真的当回事呢?
  “毕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我们还是不能看着里面的德国人变成难民,所以我们通过卖水来提供西柏林民众的一些基本保障!”马库斯沃尔夫这句话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柏林周围本身就不缺地下水,在三国占领军力求自给自足,好不容易建成了地下水循环系统后这么干,完全就是要废掉三国占领军之前的努力。
  “我差点就相信了!”谢洛夫的反应不置可否,从社会主义这点出发,这么干完全就是不道德的,当然考虑到墙内是资本主义阵营的民众,这么干其实也不是不可原谅。
  民主德国的成立基础,完全就是在苏联的认可之上,何况现在已经不是二战的时候了,说实话就算是两个德国重新合并,苏联也不会有丝毫的惧怕。从单对单的角度上考虑,欧洲已经没有可以和苏联抗衡的国家了。
  从克格勃和斯塔西的合作上,谢洛夫代表克格勃一直都拿出了最大的诚意,在扶持盟国情报机构上面,他比已经所有的前任做出的东西都要多。哦,忘记了,比不上贝利亚。贝利亚还敢推动两德合并用资本主义制度,这种主动寻死的行为为后来者谢洛夫提供了一个反面教材,在第一书记高喊合并的时候,作为部下他不介意跟着喊喊,但如果第一书记没有喊,他也不能乱喊。
  从乌布利希上台之后,连民主德国自己都不公开喊统一了,转而开始喊经济建设,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当然不能完全不把民主德国领导层的感情当回事。所以两德统一的几率已经越来越小,统一的道路也只有一条,那就是冷战的结果。要么是联邦德国跟随美国吞并民主德国、要么是民主德国在苏联的支持之下吞并联邦德国,从自己的立场上考虑,谢洛夫当然希望是后者,马克思不也是德国人嘛……
  “对了,马库斯,让你编写的文件怎么样了?”谢洛夫忽然想起了这个问题,那就是让马库斯沃尔夫伪造的卡廷档案,这件事情其实是克格勃和斯塔西同时合作的事情。没有克格勃的协助,斯塔西独立完成时不可能的,毕竟这件事是克格勃做的,很多原始资料只有克格勃内部的人才知道。
  “工作量比较大,而动用的人数不能太多,我们要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部队番号!”马库斯沃尔夫有些面露难色地说道。这不是他不愿意这么做,民主德国的法理正义就是战前反纳粹的德国共产党,往第三帝国身上泼脏水这些人做的毫无心理负担。
  “联邦德国去年和土耳其签订了劳务协议,准备着手引进土耳其移民降低劳动成本,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真的很短视,我已经能想到三十年之后的联邦德国是什么样子了。对了,这叫多元化社会!”谢洛夫毫不犹豫的对联邦德国的政策进行抨击,对于欧洲国家纷纷开启多元化政策,谢洛夫是举双手赞成的,这可是你们自己给了克格勃发挥的机会,为此克格勃对外情报总局特别招募了一批伏尔加德意志人,在土耳其复地进行对劳务协议进行宣传,现在整个土耳其都知道,德国准备开放移民发展经济了。
  “他们太短视了,他们怎么能这么干?这么多从民主德国逃到他们手中的人,已经是不小的劳动力量了,竟然把主意打到了外国人身上。”马库斯沃尔夫苦涩的摇摇头问道,“有你们克格勃的活动,相信去联邦德国的土耳其人一定很多吧!”
  “那不是因为我们修建了柏林墙,已经没有人从柏林逃亡到联邦德国了么?这条路已经堵死了,联邦德国还想从民主德国抽血是不可能的,为了弥补自己的劳动力不足,他们就选择了这个长远来看后遗症明显的办法。至于你问有多少人?”谢洛夫貌似无意的估计道,“大概人数在一百万左右,如果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继续,这个人数还要再往上加……”
  现在谢洛夫才刚刚明白了柏林墙的意义所在,和这个劳务协议综合在一起看,就明白了到底柏林墙的作用是什么,历史上柏林墙的修建和德国土耳其劳务协议的签订时间是一年,就说明柏林墙修建之后,联邦德国被迫停止了自己臭不要脸的吸血,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必须要另一批人做那种底层的工作,才签订了劳务协议。
  这是好事啊,为了帮助欧洲人建立属于自己的多元化社会,身为先进国家的良心机关,克格勃在这方面的责任是义不容辞的,谢洛夫不但要指导自己的部门干还要拉着斯塔西一起干,他不怕德国人引进外国劳工,就怕德国引进的少。
  “时间站在我们一边,百万级别的人口引进,还不知道有没有后续,到时候我们就看看对面的多元化社会到底能发展成什么样子,五十年后可能说不定整个欧洲都会欢迎苏联红军解放他们!哈哈……”谢洛夫拍着自己同行肩膀放肆地笑道。
  只要苏联不解体,社会主义阵营不崩塌,西欧那几个国家就无法从东欧吸血,苏联的悲哀在于,明明已经把对手耗到了最后一口气,却用尽了所有的力量不能上去补一刀。
第297章
间谍之桥
  那些老欧洲觉得自己可以把和平教徒同化掉,真不知道是太过自信还是过于白痴。在这之前谢洛夫一定要尽力的活着,他一定要看到欧洲内战的一天。
  “我就不相信,你们国家的所有人都能忍住自己的国家被别人一点点的占领?”回到招待所的谢洛夫,狠狠地灌了一口伏特加。为了后世东欧那些眼看着自己国家产业被侵吞的工人们、为了眼睁睁看着自己国家姑娘去西欧卖肉的男人们,为了奋斗一辈子血本无归的老人们,为了,为了所有人、为了理想。谢洛夫有太多必须坚持下去的理由,苏联不会解体、罗马尼亚内战不会发生、南斯拉夫还可以相亲相爱、保加利亚的人口不会负增长。
  世界在变化,在朝着有利于苏联的变化,谢洛夫在灯光下奋笔疾书,写着对于德国和土耳其签订劳务协议的安全评估,“当今世界的最大矛盾是两个阵营的矛盾,德国和土耳其的劳务协议从安全方面考量,是一个巨大的定时炸弹。包括德国在内西欧国家在这个问题上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那就是在移民的问题上出现了短视。在经过高加索和中亚的动荡不安之后,作为一个安全干部我欣喜地看到了我们的敌人正在追寻我们一直在严防死守的问题。面对一个同样的问题,我们联盟的优势在于无神论对宗教一视同仁的打击,这种严格的态度让我们的联盟不会出现多元化的土壤,再者我们克格勃的严防死守虽说不能保证对这种思潮的全面压制,但绝对能控制住这方面的思想,相反西欧国家为了短期经济发展,一定会在这个问题上对本国人进行欺骗……”
  “这种潜移默化的政治欺骗,可以用政治正确进行归纳,推行多元化的社会是必然要失败的,当那些国家中已经有了为数不少的和平教人口,整个社会就会转入到动荡不安当中,那些资本家只会粉饰太平,根本不敢承认这种情况是因为他们的决策所导致。”谢洛夫最后在报告的后面写道,“以四十到五十年后的欧洲,本土的欧洲人人口比例会下降,到时候政治正确的宣传不会在起作用,移民和本国人民的矛盾会非常尖锐,两种宗教两个民族的关系就算没有爆发明面上的冲突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只需要一个微小的火星就能点燃这个已经酝酿中的火药桶,一旦出现人道主义灾难,就是我们进军欧洲的最好机会,与其让自己的国家沦入移民的手中,我更加倾向于右翼势力复活,那时候就是我们给予欧洲最后一击的时刻……”
  “那个时候就是我们趁机消灭所有敌人的时候了,不论是移民还是右翼势力,亦或是第二国际的叛徒们,他们都无法阻止正义的审判。”谢洛夫的这封电报晚上出现在大克里姆林宫当中,赫鲁晓夫和科兹洛夫对于这封电报的评价是,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还是理想化的色彩比较浓厚,但还是认可了克格勃从移民上面做文章的建议。
  “我们的契卡战士,在交换特工的时候都不忘了写报告。”赫鲁晓夫拿着谢洛夫的报告哈哈大笑道,“反正也没有什么损失,那我们就看看德国人到底怎么建设多元化社会吧!”
  “赫鲁晓夫同志、科兹洛夫同志,我们还是应该给予克格勃一定的支持。”勃列日涅夫安耐住心潮的起伏,不知道他为什么有这种感觉。谢洛夫电报上的话会迟早实现,甚至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丝隐忧,觉得苏联应该在这方面有所防范。
  勃列日涅夫从思想上、从能力上都称不上是出类拔萃,这点就算是经过后世的神化也没用,就算是勃列日涅夫成了苏联总书记,人们也认为苏联的经济发展是柯西金的功劳,能力和威望上谢列平也比他要强,但最终勃列日涅夫就是毫无争议的胜利者。
  勃列日涅夫能做一些基本的事情,大多数人能看到对国家有利的事情,勃列日涅夫就会去做,今天谢洛夫的这封电报勾起了勃列日涅夫对苏联民族问题的隐忧。历史上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后,曾经着重批评过赫鲁晓夫的理想化,民族问题更是勃列日涅夫批评的重点。并且马上重新实行了斯大林时期的大俄罗斯主义。
  如果谢洛夫知道勃列日涅夫心中深切同意自己的看法,一定会在心中惋惜,“你要不推行干部终身制、又不是谢列平的敌人多好。我很愿意帮助你把苏联弄好!”
  谢洛夫的勃列日涅夫恐惧症一直都非常严重,这个看起来和善的最高苏维埃主席战绩彪炳,灰衣主教苏斯洛夫无法钳制住他、强势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不是他的对手、同样资历的波德戈尔内也打压、掌控苏联强力机关的谢列平率领着声势浩大的共青团也没有压住他。后世苏联的总书记安德罗波夫更是一直装死,身边的三个第一副主席都是第聂伯罗黑帮的人,被钳制的毫无还手之力。
  “也许我们未来真的有机会战胜美国?”勃列日涅夫心中未尝没有做世界第一大国领导人的愿望,但他知道这种可能很低,苏联在欧洲遭到了强大的阻力。但只要有一丝希望勃列日涅夫心中也希望自己是伟大的领导人。
  最终勃列日涅夫的眼中的光彩还是暗淡下来,面前的赫鲁晓夫还可以依靠年龄的优势等待下去,可科兹洛夫的年龄比自己还要小,他几乎没有办法战胜这个接班人。
  “后天是我们和美国人交换的日子,将军,相关准备我们都已经安排好了,地点就在我们和美国占领区的一座大桥上!”伊塞莫特妮进来报告道。
  “我们早就应该把阿贝尔上校接回来了,是国家和我们克格勃欠他的,已经快五年了,我们不过是为了五年前的错误做出弥补!”谢洛夫正在写文件的动作忽然停了下来道,“我们克格勃的特工一点在外暴漏一定要想办法营救,不然怎么对得起在外冒着生命危险为祖国服务的同志们?把那个飞行员看好,不要出什么差错!”
  “知道了,那个家伙听说自己要自由了,也是相当高兴呢?”伊塞莫特妮笑眯眯地说道。
  “高兴的应该是我们,我们以后会有很多机会把其他同志也救回来!”谢洛夫挥挥手让伊塞莫特妮下去,这只是一个开端,阿贝尔上校的身份既然已经暴漏,以后肯定不能在派到国外去了,但这将是克格勃一个宣传的极好机会,甚至可以拍成一个电影对克格勃的形象进行宣传,有阿贝尔上校的存在会让克格勃发展更加容易,塑造出来这么一个英雄也会让真正有能力的人进入克格勃工作。
  二月十日凌晨,西柏林监狱中阿贝尔的辩护律师丹诺万又来了。他告诉阿贝尔,他在柏林已经好几天了,一直在同苏联大使馆代表进行会谈,现已商定一小时以后进行间谍交换。
  交换将在波茨坦附近苏占区和美占区会合处进行。跟阿贝尔一起从美国来的那位联邦调查局官员再次提出一个问题:“上校,难道你不担心他们会把你送到西伯利亚去?”阿贝尔笑着说:“为什么?我问心无愧。我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那位美国官员说:“你再考虑考虑,现在还不晚!”看来美国人还不死心,还在争取阿贝尔的合作。前面看见一座很大的铁桥。汽车在离停车站不远处停下。桥头有一块很大的牌子,上面用英文、德文和俄文写着:“你现在进入美占区”。
  站在苏占区土地上的谢洛夫,一系深灰色的军装站在大桥的中间,体现上将军衔的肩章熠熠生辉,面色冷漠的看着一脸黑色轿车由远及近,在他身后五米处的,美国飞行员鲍里斯被两个内卫军士兵按住,等待双方的交换。
  看见两个穿着美军军装的人把一名秃顶的男人推下来,从照片上谢洛夫就认出来这是被逮捕的阿贝尔上校,挥手让苏联代表大声地用俄语和英语喊着:“交换!”
  美国代表威尔金森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很快地宣读,他证明阿贝尔已获释。文件是由约翰·肯尼迪总统签署的。
  阿贝尔和自己身边的美国人告别,从容的越过了交界处的白线谢洛夫一挥手,旁边的几个士兵大喊道,“欢迎阿贝尔上校回归祖国,同志们等待你已经很久了……”
  对着阿贝尔上校,谢洛夫直接敬了一个军礼自我介绍道,“我是现任克格勃第一副主席谢洛夫,欢迎阿贝尔上校成功完成工作回到祖国的怀抱。”
  “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可惜最终还是暴漏了,作为一个特工我并不称职!”阿贝尔上校摸了一下自己的光头,面对着这样的欢迎哪怕是认为祖国不会放弃他,此时也不由得有些心中激动。
  “你已经做到了你能做到的一切!”谢洛夫握住阿贝尔上校的手,忽然从身上的盒子里面拿出一枚列宁勋章,同时宣读中央主席团的命令,“为表彰阿贝尔上校一直以来的工作,经过中央主席团批准,最高苏维埃主席勃列日涅夫同志特此颁发列宁勋章,表彰阿贝尔上校深陷敌手却一直忠诚于祖国!”
  “谢谢!”阿贝尔上校有些消瘦的脸上也充满了激动之色,敬军礼昂首挺胸接受谢洛夫为自己佩戴奖章。
第298章
友谊之路
  “和家人团聚吧,以后的工作我会安排。”拉着阿贝尔上校的进入了轿车,一溜烟的离开了间谍之桥,对于这种人才苏联是不会不公正的,阿贝尔上校以后仍然会在克格勃服务。
  这种别开生面的授勋,让还没有离开的美国代表一阵愕然,听说过苏联对于特工很重视,但这种场面仍然有些出人预料,这算是什么?特务崇拜么?
  “我们的对手在这方面真是一点都不掩饰,竟然是第一副主席亲自来接见。”威尔金森长叹道,克格勃经常露面的领导人当中,美国人可能会苏联克格勃的特工认识的都多。谢洛夫是其中露面最多的人,自然也是中情局格外注意的人,没想到这位克格勃的第一副主席竟然直接在这次的交换之中出现。
  美国人自然无法理解苏联对于这方面的重视,一个连被捕特工都不敢承认的组织,有什么资格让那些海外的间谍拼命?威尔金森以为这次的交换只是一个特例,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美国人就知道,以后这将是一个常态事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3/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