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校对)第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387

  话音刚落,“巨人”号又一次遭到齐射炮火的洗礼,只见舰上到处闪动着爆炸的焰光,舰舱和甲板很快变成了人间炼狱。在这样近的距离上,压低炮口的德国战舰开始对“巨人”的上层建筑进行点名:前后甲板以及舰舷舯部的主炮塔在穿甲弹的连续轰击下一一损毁,耸立的主舰桥接连遭到命中,滚动的黑烟卷着骇人的暗红色火舌从破口涌出,位于舰桥后部的炮廓式副炮也被对方精准的炮击所摧毁。不知不觉间,它那高大的三角桅杆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倾斜,后部舱室的进水比前部严重,右舷比左舷糟糕,这偌大的战舰没有了动力,只能在风浪中随波逐流。
  尽管英国舰艇先前的鱼雷攻击受到海浪的阻挠,接替S-32担当舰队前哨的德国大型鱼雷艇S-30号仍尝试用这种节约弹药的方式结束战斗。在激烈炮火的掩护下,它悄然接近到距离“巨人”号不足400米位置,向其发射了两条500毫米鱼雷,一分钟内接连命中目标右舷,于是S-30又朝这奄奄一息的钢铁巨兽发射了四条鱼雷,赶在两艘英国驱逐舰重回战位之前彻底结束了它的痛苦。
第35章
“舍”身阻敌(上)
  在德国新锐无畏舰群的猛烈轰击下,英国海军的“华丽”号和“巨人”号战列舰相继倾覆沉没,与此同时,真正代表英国大舰队实力的第2战列舰分舰队却被德国海军的老式战列舰队和轻舰艇群纠缠着难以脱身。在四十多分钟的战斗中,由杰利科坐镇的旗舰“铁公爵”号率领乔治五世级、铁公爵级和猎户座级无畏舰取得了非常显赫的战果——确认击沉德国战列舰3艘,巡洋舰2艘,大型鱼雷艇7艘,重创的大小舰艇则难以准确估计数量,从舰上向西南方望去,黑暗笼罩的海面上到处是燃烧的残骸和受损的舰艇,但是,欣喜乐观的气氛仅仅在低阶军官和普通水兵中存在,以杰利科为首的指挥团队对战场形势感到忧心如焚,但在敌人一次次近乎自杀的攻击面前,他们别无选择,只得应战,宝贵的战机就这样悄然溜走了。
  时间倒退50分钟,当时处在英国大舰队第2战列舰分队左翼的“花环”号驱逐舰最先在黑暗中发现可疑舰影,它向对方发出要求确认身份的灯码信号,但出现在西面海域的舰只给出了错误的答复。“花环”号遂一面向己方舰队发出遇敌警告,一面抢先向敌舰开火。敌舰迅速打开探照灯,几根强烈的光柱很快汇集到了这艘不足千吨的英国驱逐舰上,密集的炮火随之倾泻而来。
  见“花环”号独木难支,相距不远的英国侦察巡洋舰“细心”号旋即施以援手,它的第二轮齐射就命中4000多米外的目标,当场打灭了一盏探照灯,英国舰员们不禁高声喝彩,但他们开火的同时也暴露了自身的位置。不多会儿,远处海面跃现橘红色焰光,重磅炮弹带着凄厉的尖啸袭来,它们在海面上轰起一根又一根声势惊人的水柱,只一转眼的功夫,“细心”号上已经找不到几块干燥的甲板。
  近旁海面的激烈炮声怎可能不惊动严阵以待的英国无畏舰群?站在装备13.5英寸舰炮的“铁公爵”号上,英国皇家海军上将约翰·杰利科凝目望向左舷,尽管视线无法穿透笼罩海面的黑暗,但位于舰队前列的伯尼分舰队已经同实力旗鼓相当的对手交火,无论德国舰队如何部署战斗,要想掌握战斗主动权,他们必然要对这里这些实力强大且航速较快的英国主力舰采取进攻或牵制措施。因为贝蒂舰队曾遭受德国鱼雷飞机和高速鱼雷艇的袭击,杰利科非常担心眼下的夜战环境会为对方的突袭提供便利,故而下令舰队调头向北,意图与德国舰队脱离接触,待到黎明前后再伺机求战。在北撤的过程中,英国大舰队的18艘无畏舰列成一条头尾相距十海里的单线纵队,装甲巡洋舰、侦察巡洋舰和各型驱逐舰占据严密的护航阵位。
  杰利科是炮术军官出身,深信集中的炮火是一切海战的决定因素,而大舰队又是维护大英帝国霸权乃至国土安全的头号支柱,自身舰队的安全在他头脑中占第一优先位置,哪怕放弃战斗机会也要保障舰队安全。因此,将主力分散成几个集群进行快速穿插在他看来是绝对不能容忍的,那等于提供对方各个击破的机会,他认为必须将所有战列舰排成单列并占据有利位置,大舰队才能发挥最大威力,这也是唯一作战方式。在杰利科的设想中,这条两万码的战列线前弱后强,一旦处在前列的老式无畏舰群受到攻击,处在后列的新锐无畏舰可以凭借较高的航速上前驰援,还能根据战斗的具体进展灵活运用迂回包抄、联手夹击等战术,这种策略恰到好处地体现出杰利科的指挥风格,然而他此番对战的敌手并非盲目进击、瞎碰运气。前列的伯尼编队才刚刚与敌方战列舰队发生接触,杰利科编队的侦察警戒舰只就跟销声匿迹多时的德国战舰发生交火,而且从炮战的情形来看,对手的实力远超“花环”、“细心”这两艘轻舰艇,它们的处境已变得非常不妙。
  此时此刻,杰利科还不愿主动暴露己方战列线的准确位置,他遂令第3巡洋舰中队的三艘装甲巡洋舰转向左舷海面,对出现在那个方向的德国舰群展开试探性的攻击。这三艘德文郡级装甲巡洋舰皆为1902年开工建造的万吨级战舰,拥有7.5英寸的一级主炮和6英寸的二级主炮,实力与同期建造的德国隆恩级装甲巡洋舰相当,对付德国海军的普通巡洋舰不在话下。几分钟之后,“得文郡”号、“安特里姆郡”号、“阿盖尔郡”号相继投入战斗,德国舰艇的气势顿时受到了压制,一度后撤的“花环”和“细心”又重新昂首向前,并以各自舰炮向德国舰艇所处海域发射了照明弹。它们最初发射的几枚照明弹位置都不甚理想,仅有一艘德国巡洋舰显露身形,低矮的甲板、简单的线条以及双烟囱的外观使得英国舰员不难辨识它属于德国海军较早期建造的瞪羚级轻型巡洋舰,它与“细心”号属于势均力敌的对手,除舰载鱼雷之外,舰上的4英寸舰炮对英国的大型舰艇不具任何威胁。
  投入炮战的德国舰只显然不止一艘瞪羚级,借助随后发射的多枚照明弹,英国人看到了另外两艘瞪羚级和两艘双烟囱的大型鱼雷艇,紧接着,“细心”号朝更远处发射了几发照明弹,当它们绽放光芒之时,几艘大型战舰的轮廓和更多的朦胧舰影让“细心”、“花环”乃至三艘装甲巡洋舰上的英国舰员们倒吸了一口冷气:自己正面朝一支迎面驶来的德国战列舰队!
  望见五六千米外初露面目的德国战列舰队,在“铁公爵”号上静观战局的杰利科挑了挑眉头。他指挥的大舰队从斯卡帕湾出发时本有两艘携带水上飞机的辅助舰只随行,但起航没多久,一艘因为机械故障而脱队,另一艘极为意外地遭到了德国潜艇的袭击,没有就地沉没已属幸运。在大多数人看来,它们的退出无损英国大舰队的实力,但杰利科却由此产生了一种不详的预感。在某些德国皇室成员的强力支持下,德国海军在倾力建造主力舰的同时,在高速鱼雷艇、潜水艇和航空飞行器领域也投入了较大的精力。至战争爆发时,德国人在这三个领域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尽管传统观点认为它们无非是核心之外的辅助力量,不足以改变两国海军的实力对比,但真正处在海军一线的军官,即便是杰利科这样性格相对保守的将领,也能够意识到这些技术兵器结合特定战术的潜在威力。在贝蒂舰队蒙受灾难性打击的这个黄昏,德国的齐柏林飞艇和舰载飞机数度光临杰利科指挥的主力舰队,使得德国舰队指挥官及早了解了对手的兵力解耦股,而杰利科仅能够通过贝蒂舰队的战斗报告去推测德国舰队的阵容。现在,照明弹映亮的海面上可辨几艘德国海军的老式战列舰,虽然更多的舰只仍隐藏在黑暗当中,杰利科仍在第一时间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对手的战术意图是集中力量攻击己方前列的老式无畏舰群,而以次要力量牵制自己的新锐无畏舰队,利用机动战术形成相对优势,分化瓦解、逐步蚕食,最终击败总体实力更胜一筹的英国大舰队。
  理解了德国人的战术意图,杰利科顿时陷入了纠结。得知贝蒂舰队战力尽失之时,他以为德国舰队会以战列巡洋舰为机动力量,集中兵力同远道而来的英国大舰队展开一场正面对决,但两支主力舰队并没能在夜幕降临之前相会,这一晚的视线又因为天气的变化而格外糟糕,所以杰利科做出了调头北撤的决定,那时他以为占得先机的德国舰队会顺水推舟地脱离战斗接触,带着重创英国战巡编队的巨大胜果光荣返航,然而德国人的分兵进攻让他再一次感到意外。
  弗雷德里希·冯·英格诺尔,这究竟是你煞费苦心制定的战术,还是临战应变做出的部署?
  杰利科试图以换位思考的方式揣摩对手的全盘意图。其实在军旅生涯的经历、个人性格以及指挥风格方面,56岁的杰利科同58岁的英格诺尔有着颇多相似之处。他们在担任中低级军官时都是炮术和鱼雷专家,并通过海外派遣磨砺了意志、开拓了眼界,后期历任舰长、分舰队指挥官,最终成为主力舰队司令。有所不同的是,杰利科是“费希尔帮”的一员,长期协助费希尔海军上将对海军进行现代化改革,是无畏舰、鱼雷艇和潜艇的强力支持者,战争爆发前在乔治·卡拉汉爵士之下任本土舰队副司令官,并于英国对德宣战当天火线继任本土舰队司令。英格诺尔则属于传统的德国海军指挥官,他在技术改革方面从未扮演任何重要角色,而是勤勉敬业地恪守本职。他于1913年接任公海舰队司令,较杰利科早一年成为主力舰队总指挥官,这意味着他可以通过日常的训练演习让下属们熟悉自己的指挥风格。
  就在杰利科努力揣摩对手真正意图之时,眼前的战斗形势很快发生了变化。德国前哨舰艇将探照灯指向三艘英国装甲巡洋舰,霎时间,远处海面焰光闪动,大口径火炮的轰鸣如雷霆般响起。在探照灯和照明弹的映照下,重磅炮弹以可辨的轨迹飞落至英国装甲巡洋舰近旁。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可不是过眼云烟,那橘红色焰光的持续次数和分布位置超乎了常人想象,缺乏经验的舰员很容易被这样的场面误导,以为自己面对着德国主力舰队。
  两分钟后,杰利科旗舰“铁公爵”号发出指令,要求第2战列舰分舰队所属各舰增速至21节,并令随行的第4驱逐舰队向左舷海面的德国舰队进行一次远距离的鱼雷施射。
第36章
“舍”身阻敌(下)
  风浪渐高的海面上,16艘驱逐舰以大致标准的V字阵列由东向西运动,它们的航速很快,如剃刀般锋利的舰艏时而下压没入水中,时而扬起劈开波涛,海面前方的橘色焰光隐隐映照出矫健的铅灰色身影,当空迸射的白色光耀映衬着白底的圣乔治战旗,而那刺入黑暗深处的圆形光柱则是它们前景的绝佳航标。
  在这个V字所指的海面前方,德国海军中将莱因哈特·舍尔正从他的旗舰“德意志”号上认真观察战场形势的变化。实战不同于演习,彼此无法预测对方的行动,战斗进行到现在,德国公海舰队的战术主线和细节部署都已经远远偏离了德皇威廉二世签有大名的那份作战计划,唯一不变的是以局部优势扭转总体弱势的战术主旨。世人皆知德国主力舰队由谨慎稳重的冯·英格诺尔海军上将任司令,却很少有人意识到德国皇室那位年轻有为的战舰设计师也是一位眼光独到、谋略出众的将才,他是兵棋推演高手,也是战术理论专家,他编订的操演方案总能让人眼前一亮,而且,他对德国海军各型舰艇和技术装备的了解无人可比,他在海军官兵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同样无人可及,更重要的是,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像他一样获得帝国统治者的绝对信任与支持。
  由于有过在“阿尔萨斯”号和“拿骚”号上的共事经历,舍尔对这位特殊人物的性格及思维方式有着较多的了解,他注意到在德国公海舰队与英国大舰队进入交战海域之后,从“腓特烈大帝”号上发来的电报指令发生了一些变化。这种变化既体现在语气措辞上,亦反映出一种坚决而果敢的立场。于是,舍尔在执行这些作战指令的同时,又根据自己对战场形势的判断进行了一些具体的部署,在双方发生交火之前,他已经很清楚自己这支老式战列舰分队将要扮演的角色。为了让下属人员放弃侥幸心理,做好打一场硬仗的准备,他由自己的旗舰发出灯码信号并要求第2战列舰分队各舰依次传递:海上的色当战役已拉开序幕,拥有殊死斗志一方才能赢得胜利!愿天庇佑德意志!
  舍尔麾下的15艘老式战列舰,5艘维切尔斯巴赫级战列舰因航速不济而稍稍落后,布伦瑞克级的“普鲁士”和“洛林”二舰在持续高速航行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机械故障,虽然很快得以修复,此时也还在后面兼程赶路,保持在战列队形中的实际是5艘德意志级和3艘布伦瑞克级,从前往后依次是“德意志”、“西里西亚”、“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因”、“汉诺威”、“波默恩”、“布伦瑞”克、“黑森”号、“阿尔萨斯”号。在舍尔颇有预见性的调度下,这8艘老式战列舰是以阶梯状队列进入战场,各舰横向间距约为200米,纵向间距300米,同时兼顾了各舰的前向射击角度和射击距离。
  复杂的夜战环境增加了各种偶发事件的概率,考虑到自己这些老式战列舰的航速本来就比无畏舰慢了不少,为免它们受到敌方的轻舰艇纠缠,舍尔在战列前方安排了相当可观的前卫力量,它们包括6艘瞪羚级轻巡洋舰、4艘1913年级和6艘1911年级大型鱼雷艇,英国的前哨警戒舰艇通过照明弹和炮火发现的仅仅是这支前卫分队的一部分。在舍尔率领8艘老式战列舰向英国的装甲巡洋舰分队开火之后,4艘瞪羚级及处在附近海面的3艘大型鱼雷艇继续集中火力攻击敌方的“花环”号驱逐舰和“细心”号轻巡洋舰,余下的2艘瞪羚级和7艘大型鱼雷艇遵照舍尔的预置指令摸黑前行,试图避开英国舰队的前哨舰只对他们的主力舰队实施鱼雷攻击。这些“偷袭者”分为三队,从互不相连的区域快速突进,其中一队不久便遭遇了扮演相同角色的英国驱逐舰队。借助来自战场中央的光亮,德国舰员们发现这是一支拥有较大编队的英国雷击舰群,若任由它们继续前行,势必会对己方的战列舰队造成威胁,所以舰长们当机立断,在600米左右的距离向英国驱逐舰队发射了9条鱼雷。这时候,海面上的风浪已经开始影响鱼雷的正常运行,而且攻击轻舰艇时,鱼雷的定深较浅,结果有超过一半的鱼雷偏离了目标,但余下的鱼雷仍旧起到了令对手始料不及的作用:当场有两艘英国驱逐舰被鱼雷命中,一艘接连发生两次猛烈爆炸,舰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翻沉,另一艘驱逐舰被击中舯部,剧烈的爆炸将它那较为脆弱的舰体一折为二,幸存舰员只得匆匆弃舰逃生。
  遭此意外袭击,英国驱逐舰编队却未阵脚大乱,在领舰的指挥下,靠鱼雷来袭方向的几艘驱逐舰转而搜寻并攻击袭击者,余下的驱逐舰继续高速突进,尽管这些英国海军官兵的战斗素质值得称道,但残酷的命运已经注定。之前的猛烈爆炸引起了德国舰队的警惕,领头的两艘战列舰相继发射了多枚照明弹,惨白的光芒在照亮海面的同时也照亮了这些勇敢无畏的“突击者”。转瞬之间,283毫米、170毫米、105毫米、88毫米等各种口径的炮弹如雨点般袭来,汹涌澎湃的海面顿时变成了一锅沸水。受到重量限制,驱逐舰通常不安装全封闭炮塔,有些舰炮置于后部敞开的半封闭式炮塔内,有些仅配单面炮盾,有的小口径速射炮甚至没有任何防护,所以炮弹即便没有击中战舰而落在近处,也能够杀伤舰上的战斗人员。不多会儿,好几艘英国驱逐舰的甲板上已是鲜血横流、死伤枕籍,而随着它们继续逼近,德国战舰开始以探照灯直射这些袭击者,炮火由此变得更加精准。
  在舍尔及其僚属人员的注视下,一艘艘舰龄较新的英国驱逐舰在德国老式战列舰和旧式巡洋舰的猛烈轰击下皮开肉绽、体无完肤。除了海浪颠簸造成的影响,德国战舰上的炮手们简直像是日常训练一样按部就班地进行瞄准、射击和装填,为近距离舰队炮战准备的各式速射炮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在此过程中,处在主炮有效射程内的那支英国战列舰队却始终保持着令人诧异的沉默。
  杰利科宁愿牺牲一些轻舰艇也不想在德国老式战列舰群身上耗费时间,但英国驱逐舰群身处炼狱,他的无畏舰队却也未能顺利摆脱纠缠。“铁公爵”号的瞭望哨在左舷海面发现敌方大型鱼雷艇高速来袭,紧接着又发现了鱼雷航迹。开战伊始,英国大舰队的主力舰艇就将笨重的防鱼雷网卸下,减轻负担的同时也减少了一件抵御鱼雷攻击的装备,而舰炮对鱼雷的拦截效果又不甚理想,根据鱼雷航迹进行机动规避成了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应对手段。在舰长达夫少将的指挥下,“铁公爵”号匆匆右转,跟在旗舰后方的“本邦”号和“乔治五世”号为了避开鱼雷也不得不紧急转向。危机还未度过,处在前部的几艘乔治五世级战列舰也突然遭到了德国鱼雷艇的攻击,这些开战时拥有最强实力的新式无畏舰纷纷右转,至此,整齐的海上战列线已荡然无存。
  静默的意义不复存在,“铁公爵”号上终于出现了指令主力战舰开火的信号,刹那间,一门门13.5英寸的大口径舰炮发出忍耐多时的惊天咆哮,连片炮焰映亮了乌云低垂的夜空和波涛翻滚的海面。德国老式战列舰队用以引导射击的探照灯此刻变成了吸引敌方重磅炮弹的“巨大磁石”。最先到来的炮弹落在“德意志”号前方两百多米处,刺耳挠心的呼啸顿时变成了一声惊天动地的轰响,海面上跃起的这根水柱超过了德国舰员们以往所见的任何一个,而且,由于炮弹装填了大威力的苦味酸炸药,这水柱从根部到一半高度都是黄绿色——越艳丽的色泽往往意味着越剧烈的毒性。
  刚刚被设计建造出来的时候,德国海军的布伦瑞克级和德意志级战列舰拥有一流的防御配备,但仅仅几年之后,它们披挂的优质克虏伯装甲就显得过于单薄了,而它们装备的40倍径11英寸舰炮也一同落后于技术的发展潮流。即便拥有两倍的数量优势,这些德国老式战列舰也难以同英国的无畏舰队抗衡,在战术推演中,夜间的近距离炮战是除鱼雷强攻外唯一的取胜之机,只有近乎面对面的攻击,11英寸舰炮才有可能击穿11英寸的炮塔和司令塔装甲。而在历史上发生于1916年的日德兰海战中,共有6艘布伦瑞克和德意志级老式战列舰随德国公海舰队参战,这些拖慢了主力舰队航速的老式战列舰并没有经受真正的考验,唯一的损失是战斗后期中雷沉没的“波默恩”号。事实上,除了凑数之外,它们也并非一无是处,这些德国战列舰沿袭了较为成功的平甲板设计,干舷高度增加,前后主炮的炮塔座圈均高出水线7米,在恶劣海况下仍能正常地发挥火力,而且在提尔皮茨的组织下,它们采用了细分隔舱的设计,抗沉和抗损性较之前的大型战舰有了显著提升。
  愤怒的英国无畏舰队首轮炮击仅仅对舍尔的老式战列舰群造成了心理上的威慑,落点最近的一发炮弹也离了目标百米之遥。在舍尔稳如泰山的指挥下,德国舰队继续开着探照灯猛轰正前方海面的英国驱逐舰群,密集的火网阻挡了它们继续前进的脚步,结果没有一艘英国驱逐舰能够逼近到千米距离施射鱼雷。在舰艏相向的情况下,8艘德国老式战列舰没怎么费力就一一避开了敌方鱼雷,而杰利科的那几艘新锐无畏舰在紧急规避鱼雷的过程中险些同友舰发生碰撞。在它们重新归队之前,仅有半数英国无畏舰向舍尔舰队开火,结果十分钟内无一命中。
  阴云密布的海面上,杰利科的10艘新式无畏舰列成一条前后长达6公里的战列线,初看上去威风凛凛,可各舰的间隔并不齐整,而且杰里科最不愿意看到情况已经出现——由于德国轻舰艇的这次鱼雷攻击,第2战列舰分舰队同前面第1分舰队的8艘老式无畏舰已经拉开了距离,集中兵力的大原则遭到了现实的无情颠覆。事实上,如果这场海战推迟两年,那么英国主力舰队将拥有5艘空前强大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收归英国海军的三艘外销无畏舰——为土耳其建造的两艘和为智利建造的一艘,也将形成战斗力并被编入战斗序列,而在1914年8月初,这些作战力量并没有成为大舰队司令杰利科的有力武器。战争爆发时,英国皇家海军现役以及动员的前无畏舰达到41艘,远远超过了德国海军所能动员的旧式战列舰数量。在这些前无畏舰的使用上,两个对手的做法大同小异,舰龄较老的前无畏舰编入海防警戒部队,舰龄较新的随同主力舰队作战。此外,英国人还将一批航速稍慢但火力和防护水平较好的准无畏舰和旧战列舰编入海峡舰队,同数量可观的雷击舰艇一道扼守英吉利海峡。
第37章
老舰余晖(上)
  人们常说,战场是最能体现勇气的地方。在1914年8月7日的日德兰半岛海域,展现无畏意志和伟大勇气的战斗就一而再地上演。在舍尔舰队的炮口下,英国驱逐舰队顽强不屈地战斗着,有些舰员直至舰艇沉没前的一刻还奋战在炮位上,他们用行动捍卫了皇家海军的荣誉与尊严,而在猛轰英国驱逐舰群的过程中,舍尔舰队也同样经受着来自英国无畏舰编队的炮火洗礼。要知道,那10艘1909年后开工建造的英国无畏舰拥有整整100门45倍径13.5英寸新式主炮,这种舰炮使用635千克重的穿甲弹,炮口初速759米/秒,其威力在1914年各交战国海军中首屈一指(美国当年服役了45倍径14英寸舰炮)。德国海军最新完工的国王级战列舰还能以接近14英寸厚的装甲硬扛这种英制重炮的轰击,可舍尔麾下这些都是十几年前建造服役的德国旧式战列舰,最好的德意志级也仅有11英寸装甲(水线装甲带最厚位置及炮塔、指挥塔等重点部位),这意味着英国舰队发出的每一发主炮弹都可能对舍尔的战列舰构成致命的打击。
  北向的劲风夹杂着浓烈的硝烟气息,在“德意志”号湿漉漉的舰桥上,莱因哈特·舍尔双手紧握着身前的扶栏。面对敌方舰队的轰击,他和他的战士们始终在咬牙坚持,心中的战意早已熊熊燃烧。表面上看,杰利科的无畏舰编队实力占据绝对上风,除非双方拉近至面对面的距离,德国的老式战列舰甚至无法击穿猎户座级、铁公爵级和乔治五世级的主装甲,而这些英国无畏舰拥有4-5节的明显优势,如果是这两支战列舰编队单独交战,杰利科可以随心所欲地拉开或是缩短交战距离,亦或摆脱对手的纠缠,但复杂至极的战场形势限制了他的机动空间。而以9年前日俄对马海战的经验,在6000米左右交战距离,中等口径的舰炮对目标战舰也有极强的毁伤能力,这些炮弹即便不能直接贯穿主装甲带,也可以通过大量杀伤舰员、破坏非重点防御区域的舰体和设备,由外而内地消弱、损耗舰艇的作战能力,在不击沉敌方战舰的情况下取得胜势甚至赢得决定性的胜利。
  “距敌4000米!”
  当位于舰桥上部的射击指挥室传来新的测距报告时,舍尔扭转过头,用雄狮般霸气的声音下令道:
  “发信号,舰队左转8个罗经点,准备采取探照灯交替掩护战术,以旗舰探照灯为战斗信号,集中火力向右舷攻击。”
  战场上,每一秒时间都是宝贵的,而在这个尚不具备无线电通话技术的时代,无论是以灯光信号还是无线电码进行通讯,指令的长短往往意味着通讯效率的高低。“探照灯交替掩护战术”,短短几个字词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在战争爆发前,德国公海舰队数度以无畏舰群同老式战列舰编队展开对抗,通过训练操演,军官们意识到探照灯在海战中发挥着双刃剑的作用,既为己方炮手指明了目标的方位,同时也将自己的位置暴露给了对方,但它的指向性和持续性又远远强于照明弹。为了减小探照灯在使用时的负面效用,德国海军采用了几种预制战术,“探照灯交替掩护战术”意味着各舰从前往后两两结对,见旗舰探照灯亮,前舰先开探照灯,隔五分钟换为后舰开灯,依次交替,从而扰乱对方的观瞄判断。
  击退英国驱逐舰群之后,舍尔舰队当即关闭了探照灯,对面的英国舰队这时是在借助照明弹的光亮进行瞄准射击。忽明忽暗的海面上,一艘艘德国战舰紧随前舰微弱的航行灯实施机动,若没有充足的训练和严谨的规程,想要维持队形并避免碰撞几乎是不可能的。仅仅用了不到十分钟,由“德意志”号领先的8艘老式战列舰即以17.5节的航速完成转向。随着莱因哈特·舍尔的一声令下,“德意志”、“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因”、“波默恩”、“黑森”四舰相继打开探照灯,十数根明亮的光柱瞬间穿透了黑暗的迷雾,直直刺向几千米外的英国舰队。
  自前夜驶离军港踏上前途未卜的冒险之旅,舍尔麾下的这些海军官兵长途劳顿,只能通过各种不完整的信息揣测战局变化,此刻终于看清英国主力舰队的面目,每个人都像是打了兴奋剂一般。各处炮位上,军官们的口令声交相呼应,士兵们全然忽略了对方远比自己强大的现实,格外卖力地操炮装填。顷刻,以舷侧对敌的8艘德国老式战列舰开始了首轮齐射,浩荡的声势竟也不逊于先前英国无畏舰编队的炮击。
  探照灯的光芒下,炮弹的飞行轨迹清晰可见,在肉眼凡胎的常人看来,这是多么可怕而壮观的场面。德国舰队的炮击还未结束,最先射出的炮弹就已经落入对方阵列,白色的水柱在翻滚的浪涛中高高腾起。这些既没有安装全舰统一射击指挥系统,也没有配置最新式测距仪的,第一轮的射击就打得颇为准确,多数弹着点都集中在英国无畏舰周围。
  实力强大的英国无畏舰编队岂容一群老迈的德国战列舰在自己面前耀武扬威,它们立即还以颜色,13.5英寸舰炮发出排山倒海般的怒吼,橘红的炮焰几乎在海面上形成了一道密不透风的长墙,这些具有可怕攻击力的重磅炮弹带着摄人心魄的啸声飞越战场,转眼之间便将舍尔舰队整个笼罩在人造的惊涛骇浪当中。
  这一轮炮击,摸黑作战的英国舰队仍未取得直接命中,但早在这之前,德国舰队就有多艘战舰受到了近失弹的侵袭,“西里西亚”号右舷后部被炸出了一道裂口,进水百吨,舰员们被迫封闭了两处底舱,勉强保住动力舱室不受威胁;“波默恩”号被炸穿舰艏,造成锚链卡死,而且苦味酸炸药产生的毒气在多个舱室内蔓延,已有十数名舰员受到侵害;处在第一战列末端的“阿尔萨斯”号也是舰艏受损,完全堵住漏损需要降低航速,但为了继续保持在战列当中,舰员们不得不放弃舰艏水密舱,由于进水很快达到两百吨,这艘战列舰甲板向前倾斜3度,给主炮射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在探照灯的明确指引下,德国舰队的射击精度从一开始就呈现出强劲势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因”号曾是德国海军1905至1907年三届炮术冠军,它的第二轮射击就命中目标,那艘铁公爵级战列舰的舰桥顿时升起了一团绚丽的火球,紧随其后的“汉诺威”号也不甘示弱,它的射击令对面的英国战列舰出现了第二团爆炸火焰,而其余各舰也继续保持着高精度的射击,更落在后面的七位战士也赶了上来。“普鲁士”、“洛林”、“施瓦本”、“维丁”、“维切尔斯巴赫”、“梅克伦堡”、“扎林根”,在接受改装并全面修缮之前,它们有的已经处于临退役的龙钟老态,是但泽的两座一流造船厂在短时间内赋予了它们新的精神面貌和强劲动力。
  同杰利科的新锐无畏舰相比,射速是舍尔舰队唯一的技术优势。德意志级和布伦瑞克级的283毫米主炮的射击速度为每分钟3发,是英制13.5英寸舰炮的两倍,而维切尔斯巴赫级的240毫米主炮迄今还保持着战列舰主炮的射速记录。不仅是主炮,这些德国老式战列舰的大口径副炮也拥有令多数对手汗颜的射速,只要炮战持续时间不是太长,维切尔斯巴赫级的150毫米、德意志级和布伦瑞克级的170毫米炮足以对抗采用了机械辅助系统阿姆斯特朗6英寸速射炮。
  面对倾力出击的德国老式战列舰群,杰利科纵使有百般不愿,此时也只能全力应战。他一面令各舰在风浪渐高的海面保持21节航速,一面对舰队火力进行明确分配:除旗舰“铁公爵”号和第1战列舰中队指挥舰“乔治五世”号,其余舰艇两两一组,按次序攻击打亮探照灯的四艘德国战舰。仅过了一分多钟,杰利科的指令就起到了效果,在两艘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的联手攻击下,“波默恩”号主舰桥和后甲板接连发生猛烈爆炸,舰长以下三十余人当场阵亡,后部主炮彻底损毁,舰上燃起的熊熊烈焰竟映亮了身后的战舰。
  几乎就在“波默恩”号遭到重创的同时,“黑森”号也陷入空前危境。两艘猎户座级战列舰以及杰利科坐镇的旗舰“铁公爵”号均将炮口对准它,而且除了13.5英寸主炮,它们还各自装备了12座单装45倍径6英寸副炮(一战时期大多数级别的英国无畏舰都只采用4英寸副炮),密集的炮火很快将倒霉的“黑森”号笼罩其中,不等德国舰员们自行关闭探照灯,横飞的弹片和猛烈的冲击已将它们一一破坏,紧接着,这艘德国战列舰的水线装甲带又接连被两发大口径的英制穿甲弹击中,爆炸的惊人威力瞬间撕开了装甲,炸穿内层煤舱并摧毁了部分底舱支撑壁,无法遏制的进水导致战舰迅速向右倾斜,就连反向的紧急注水也没能遏制它的翻转,“黑森”号由此成为这场大海战中第一艘宣布弃舰的德国战列舰。
  短短几分钟后,“波默恩”号成了第二艘。
第38章
老舰余晖(下)
  真正的硬仗才刚刚开打,德国老式战列舰队就折损了“黑森”和“波默恩”二舰,战斗形势和气氛陡变。在此不利局面下,于分队旗舰指挥作战的莱茵哈特·舍尔中将面临新的抉择,或令第一阵列减慢航速等待落后的第二战列上前会合,或关闭探照灯降低敌方炮火准确度,但这位“好斗的老水兵”没有畏难退缩,他怒目直视右舷海面。英国舰队用猛烈的炮击轰沉了两艘德国老式战列舰,德国舰队的炮火在密度和精度上并不逊色很多。刚刚这一阵,处在探照灯区域的几艘英国无畏舰频频中弹,炮弹在舰上爆炸的场景清晰可辨,其中两艘中弹着火部位火势汹汹,给人的感觉像是再加一把力就能够将它们逼出战列。
  “给海内克少校发报,让他调派两艘鱼雷艇去救援黑森和波默恩上的幸存者。”
  下达了这一指令,舍尔便缄口不语。片刻之后,“德意志”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因”遵照之前的“探照灯交替掩护战术”关闭探照灯,而随着“黑森”和“波默恩”的战沉,队列顺序发生了变化。“西里西亚”、“汉诺威”、“阿尔萨斯”毫不迟疑地打开了探照灯,而先前没有开灯的“布伦瑞克”这次继续隐藏在黑暗中开火。
  经过连续的校调,舍尔舰队的炮手们打得越来越准,除了“德意志”号前主炮一度因为卡壳而暂停射击,其余战舰的主副炮均保持着较高的射速。尽管服役的舰员换了一茬又一茬,“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因”号的冠军风范依然不减,对面的猎户座级战列舰“征服者”号接连中弹,拥有11英寸正面装甲的前部主炮塔居然被打哑了火,高高耸立在舰桥上方的射击指挥台也遭炮火直击而损毁,舰桥基座位置的炮廓装甲遭283毫米炮弹贯穿,瞬间损失了4门炮位相联的6英寸副炮,位于舯部和舰尾甲板的三座主炮塔亦为多发穿甲弹命中,只是凭借坚厚的装甲防御以及不可忽略的运气因素挨过了这些攻击,而对于德国舰员们而言,在探照灯的照耀下,他们甚至用肉眼就能分辨出英国战列舰的炮管,它们像大甲虫的黑色触角一样上下摆动,尽管己方炮火连连命中目标,但那些该死的英国佬没有一艘减下速度来。
  另一艘表现出众的德国战列舰便是始终藏在灯光背后的“布伦瑞克”号,由于老资历的军官和士官优先分配到新服役的无畏舰上,战争爆发时,该舰舰长霍森上校以下740名官兵仅有68人年龄超过35岁,而18至20岁之间的新兵达260人之多。小伙子们欠缺经验见识,却拥有值得称道的斗志和干劲,在年轻的候补军官和士官生带领下,所有人都不知疲倦地奋战在岗位上。司炉工让舰上的12座水管式锅炉始终保持着充足的压力,炮手们令大小口径的舰炮以接近理论最高值的水平连续开火——相同时间内,仅有4门主炮的“布伦瑞克”号炮弹发射数量竟与4000米开外的对手,拥有10门主炮的“印度皇帝”号相当,而且前者的命中率达到4%,后者主副炮发射400余发炮弹却只有3发直接命中,4发形成近失弹。
  这场舰队炮战的惨烈之处不仅反映在密集而凶猛的炮火上,双方舰队的人员伤亡更是超乎想象。两艘德国战列舰的沉没就造成了近千名舰员阵亡,不多时,来自“乔治五世”号的一发主炮穿甲弹命中并贯穿了“德意志”号后部主炮塔,可怕的爆炸瞬间夺走了37条人命,尽管供弹通道的防火门在爆炸发生时正好处于关闭状态,但巨大的冲击像是撕碎纸片一般炸开防火门,炽烈的火焰顺着供弹通道向底部弹药库蔓延,德国舰员们不得不打开应急水泵向弹药库注水,这才险险避免了一场危及全舰的殉爆。与此同时,苦味酸炸药产生的毒气在舰内迅速蔓延,扑面而来的灼热气浪中尽是致命的毒素,未及撤离的人开始不停咳嗽呕吐,他们的脸和手都已经变成深黄色,耳朵里流着血,场面甚是骇人。
  “西里西亚”的情况比“德意志”更糟,在前后不到3分钟的时间里,它的前后主炮塔相继为13.5英寸口径的英制穿甲弹命中,11英寸厚的克虏伯装甲没能保护炮塔内的人员和装备,全体炮手悉数阵亡,4门主炮同遭损毁,其中一根重达四十多吨的炮管从崩塌的炮架上掉落下来,而舰员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它沿着甲板来回滚动……
  两舰战沉、两舰重创,几乎一支烟的时间,舍尔的第一阵列就折损了一半的战力,正当他身边的许多军官对战局发展感到绝望的时候,“普鲁士”、“洛林”跟上了战列末位的“阿尔萨斯”,五艘维切尔斯巴赫级也拼尽全力跑出了将近18节的航速,这已是它们的技术极限,但战场形势刻不容缓,在离第一阵列尚有3海里的情况下,这五艘参战舰艇中最老字辈——一直被英国海军视为“铁甲舰”的德国战舰,昂起炮口朝右舷海面的英国舰队开火了。
  对于40倍径283毫米舰炮尚不足以有效击穿的英国无畏舰主装甲,维切尔斯巴赫级的40倍径240毫米舰炮更如同隔靴搔痒,但它们胜在射速高,在中等交战距离上能够损伤英国战舰的非重点防护部位,杀伤外部战位人员。在“阿尔萨斯”号的引导下,经过几轮快速的射击,五艘维切尔斯巴赫级同“普鲁士”、“洛林”这两艘布伦瑞克级战列舰都渐渐找准了感觉,位于英国舰队末尾的几艘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则不得不忍受这群老家伙“软绵无力”的骚扰,“乔治五世”、“大胆”、“阿贾克斯”、“百夫长”相继中弹,炮塔、舰桥、水线装甲这些重要部位完好无损,测距仪、探照灯、无线电支架、电气管线等构造精细且各具作用的设备却极易被炮弹或弹片打坏,舰上的炮廓式副炮亦不足以抵御中等口径穿甲弹的攻击,结果,这四艘造价超过200万英镑、性能一流的英国新式主力舰纷纷遭受“软杀伤”,舰员伤亡数量不多,但流血横流的场面以及受伤人员的呻吟却悄然分散了舰员们的一部分注意力。
  籍由老式战列舰队对敌方主力舰群的牵制,先前实施突袭并幸存下来的德国大型鱼雷艇已将备用鱼雷装入发射管,它们故技重施,试图在不引起对方注意的情况下逼近敌方战列线发动雷击,但这一次杰利科的舰队早有防范,不等德国第4雷击大队的“刀锋战士”靠上前,在舰队左翼实施警戒的几艘英国驱逐舰果断打开探照灯,用凶悍的炮火驱赶德国的鱼雷袭击者。舍尔注意到了这个能够拖延对手的重要机会,遂令“德意志”和“西里西亚”对己方鱼雷艇群进行火力支援。虽然两艘老式战列舰此刻仅有2门283毫米口径的一级主炮和5门170毫米口径的二级主炮可用,但双方的交战距离已处于德舰88毫米副炮的射程之内,这些用来对付敌方雷击舰艇的小口径舰炮最高可以打出每分钟15发的射速。不一会儿,它们的密集炮火就将截击德国鱼雷艇群的英国驱逐舰打散,3艘1911年级和1艘1913年级大型鱼雷艇趁机溜过英国舰队的外围警戒线,尽管它们最终没能突破敌方主力舰艇的防御火力,但在1500至2000米距离发射的鱼雷依然迫使杰利科编队前列的几艘无畏舰转向规避。
  这时候,坐镇“铁公爵”号的杰利科收到伯尼中将发来的电报,得知第1分舰队的8艘老式无畏舰已与德国舰队交上了火,而从北方海面传来的炮声也是一阵紧过一阵。德国海军此番出击显然是早有预谋的,杰利科有理由相信对手调动了尽可能多的舰艇参战,无畏舰数量应有13至15艘,但自己这里面对的只是一群老迈的德国前无畏舰,如果伯尼分舰队遭到整个德国无畏舰队的攻击,那么这场海战的形势已经变得对英国舰队极其不利了!
  杰利科急于率领主力舰群前去支援伯尼分舰队,可对手就像是一大块牛皮糖,短时间内嚼不烂又甩不掉。德国老式战列舰群的炮火对皮糙肉厚的英国新锐无畏舰构不成致命威胁,可是,德国的雷击舰艇却能够在它们的支援掩护下频频发动攻击。在这片远离英国本土的海域,皇家海军的主力舰艇一旦中雷受损,很可能因为航速跟不上大舰队而陷入德国舰艇的围攻,而每一艘主力舰的损失都将威胁到英国的战略环境甚至本土安全。现在,位于战列线前端的“本邦”、“猎户座”、“征服者”和“雷电”皆为规避鱼雷而暂时脱离,杰利科权衡利弊,迅速拍发无线电报,要求这四艘无畏舰在分舰队副司令伊文·托马斯少将的指挥下全速向北,与伯尼中将取得联系并暂时加入他的分舰队。
  指令发出之后,杰利科重新将注意力放回眼前的战斗。在他看来,即便少了一艘铁公爵和三艘猎户座,余下的6艘英国无畏舰也足以对付左舷海面那一大群“老古董”。
  战斗的进程很快应证了杰利科的这种设想,只见处在德国战列线前端的“德意志”号后甲板红光一闪,剧烈的爆炸形成的火球呈冲天之势。相隔不到十分钟,“波默恩”号遭到致命重创的一幕竟又在分队旗舰上重演,“无畏”门槛的差距不禁令人咋舌。爆炸的焰光消去之后,“德意志”号舰尾燃着大火,大量黑烟翻滚着直上云端,舰上大小口径的火炮顿时没了动静,靠近舰尾的舷侧甲板上可以看到许多从内舱撤出的舰员,多数人并没有仓皇失措地弃舰逃生,而是自发加入灭火行列,但扎入大火的几根水龙似乎显得太过纤细……
  由于战舰已经失去全部战力,且仅剩下非常有限的动力,根本不适合继续留在战列当中,莱因哈特·舍尔只得带着幕僚团队先行撤离。舰上的交通艇已在战斗中损毁殆尽,他们无奈召来在不远处护航的V-180,这艘大型鱼雷艇冒险靠近舰舷,从软绳梯接下舍尔一行人,调头转向编队中的其他战舰。它很快接近“西里西亚”号,但这艘战舰的每座主炮塔都被打坏,基本失去了战斗能力;于是又开往“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因”号,发现它的桅杆和上层建筑刚刚被弹片洗过一遍,无线电设施和探照灯都被打坏;V-180接着赶往“汉诺威”号,这艘战列舰的舰艏水线被敌人的炮弹开了个大洞,航速稍快就会灌水,显然也不适合作为旗舰。直到抵近“布伦瑞克”号,舍尔和他的幕僚们才稍稍松了一口气,而等到他们登上这艘相对完好的战列舰,得到的报告却像是一盆当头浇下的冷水:“德意志”号侧倾严重,舰长已发出了弃舰信号;“阿尔萨斯”号遭到重创,航速锐减而退出战列;新参战的“普鲁士”号也被击中,损失了前部主炮塔。至此,15艘老式战列舰仅余半数战力,眼前的局势糟糕至极。
第39章
无敌战刃
  临近午夜的日德兰半岛海域,狂风激浪、怒涛澎湃。在“华丽”、“巨人”两艘无畏舰相继战沉之后,英国海军中将伯尼坐镇的“勇气”号已然成为德国第1战列舰队的下一个猎物,此时高速突进的“腓特烈大帝”和“凯撒”已切入伯尼的战列线,这意味着“勇气”连同紧随其后的“前卫”、“海王星”面对的不仅仅是彪悍的“腓特烈大帝”和“凯撒”,而是德国海军性能最好的六艘无畏舰,其中四艘获得了全舷火力齐射的角度,另外两艘则可以发挥半数火力,形势对英国人而言已是岌岌可危。
  由眼前这支德国无畏舰分队如狼似虎的攻击举动,伯尼意识到从北面驶入战场的英国旧式战列舰编队是“远水难解近渴”,自己即便将余下的六艘无畏舰集结起来也不是敌人的对手,何况先前交战的那支德国无畏舰队随时可能从左舷海面猛扑上来,所以他干脆抛弃了所有的念头,一心一意地保存战力,待与杰利科的主力编队会合后再行角逐。但是,当他下令同麾下各舰联络发报时,德国人的炮弹已劈头盖脸地打了下来。
  面对处在副炮射程内的英国无畏舰,“腓特烈大帝”和“凯撒”的德国炮手们展开着一场酣畅淋漓的射击表演,而此时的恶劣海况对他们的炮术技巧亦是一次实实在在的考验。早在风帆战舰和前膛火炮的时代,人们就在摸索并追求海上射击的准确性和稳定度。遇上风浪,早期的对策是先计算出火炮射击的方位角,然后根据舷侧倾斜幅度,在舰艇的摇摆周期内确定一个合适的开火时点,这样就能够减小舰体摇摆对射击精度的影响,但缺点是一个摇摆周期只有一次发射机会。
  速射炮诞生之后,为了迁就摇摆周期,实际射速一直提升不起来。到了世纪之交,英国海军率先采用了新的瞄准稳定法,他们改进了舰炮的高低机和方向机,使炮口可以迅速地俯仰回旋,配合简直管瞄准具连续目视瞄准目标。当船舷下倾就动手将炮口摇高,上扬就把炮口压低,使目标永远位在瞄准具十字线中心,从而抵消横向摇摆机射速延迟,中近距离的射击命中率获得倍数的提升。精于机械的德国人很快以这种瞄准稳定法为基础进行了改进,炮塔的电动操作和主炮的液压提升使得大口径舰炮的稳定射击成为可能,陀螺罗盘和姿态仪的采用又进一步缩减了人工计算时间,提高了瞄准的精确度。与此同时,吨位不断增大、舰体不断变宽的主力战舰自身的适航性能较以往的舰艇有了显著的改善,从而为火炮提供了更加稳定的射击平台。
  不同口径的炮弹以不同的速度和弹道飞行,摩擦空气的啸叫声也各不相同,猛烈而持续的炮击由此在海上奏出一幕激昂的交响曲。在己方探照灯的指引下,依仗精密的观瞄设施和指挥系统,训练有素且士气高昂的德国海军战斗人员操炮猛轰伯尼的分舰队旗舰“勇气”号,落在那艘英国战舰周围的炮火激起密集如林的水柱,横飞的弹片很快击碎了舰上的探照灯和信号灯,它只得一边以21.5节的极致航速拼命向东撤离,一边以舰尾和左舷火炮进行收效甚微的阻拦射击。
  本方老式战列舰群忍受炼狱般的煎熬而换来的机会,汹汹而来的德国无畏舰分队岂会浪费?实际航速已达23.6节的“腓特烈大帝”和“凯撒”临时向北偏转1个罗经点,使得后甲板的两座双联装主炮塔得以继续对准狼狈逃窜的“勇气”号,而在对目标形成跨射之后,这两艘德国无畏舰开始进入全舷速射的节奏。8门12英寸主炮以每分钟2.5发的速度开火,转眼就有四发炮弹命中,而在延时引信的作用下,这些装填TNT炸药的德国穿甲弹基本上都在贯穿外部装甲后才发生爆炸。只见接连中弹的“勇气”号继续在海面上斩浪前行,突然间,一大团火焰带着夺目的亮度从后烟囱位置迸发出来,高度与前主桅相当的大型三脚后桅顿时向右倾塌。在这火光的映照下,数千米外的德国舰员透过望远镜可以清楚看到它那伤痕累累的舰体,有些创伤是刚刚这阵炮击造成的,有些则是先前同兰斯编队展开炮战的“纪念”。
  光焰消失之后过了好几秒,清晰的爆炸声才传入在“腓特烈大帝”号舰桥上观战的夏树耳中。刚刚这个场景看起来跟之前“华丽”号发生全舰大爆炸相差无几,但眼前这艘英国战舰的运气要稍好一些,它没有继续发生连锁的殉爆,倾盆而至的大雨也帮着起到了抑制火势的作用。透过探照灯的光柱,密密的雨点已呈珠帘之势,铅灰色的英国战舰的轮廓因而变得模糊起来。天有意垂怜备受打击的英国海军,夏树虽不是嗜血成性、铁石心肠之徒,却知道现在绝不是心慈手软的时候,而且除了右舷稍近处的这三艘英国无畏舰,左舷远端是英国的老式战列舰群,右舷前方还有三艘处在黑暗中的无畏舰,杰利科的主力编队也在努力往这边赶,若是时运偏颇加上英国人合理调配,战斗的形势仍随时有可能遭到逆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3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