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校对)第3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6/387


第173章
“夜鹰”展翅
  夜已深,位于奥匈帝国西部的格拉茨军用机场依旧灯火通明,一架架涂有金色三叶草徽标的IK-48型双发轰炸机从各自停机位汇集到了飞行跑道上,强劲有力的引擎轰鸣声充斥着整个机场。
  这些服役还不满一年的新型夜间轰炸机,隶属于新联合王国皇家空军第73航空联队,一支老牌的夜间轰炸机部队。二战期间,第73航空联队先后参加过对英国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等地的夜间轰炸,多次为前线部队提供夜间战术掩护,之后远赴中北美洲,协同德军展开作战行动,对美国南部的亚特兰大、新奥尔良、诺福克等工业和军事重镇进行过夜间轰炸,此间共有165人获得了德皇颁发的红鹰勋章。
  作为新一代的“爱尔兰夜鹰”,1948年定型投产的IK-48型夜间轰炸机属于双发双座的轻型高速轰炸机。它们装备着新联合王国自行研制的二级增压发动机和高精度的机载导航/轰炸雷达,空载状态下的最高平飞速度达到686公里每小时,升限14000米,有效作战半径750公里,最大载弹量1200公斤——除了常规炸弹之外,它们可以一次性搭载4枚杀伤力惊人的N-300型凝固汽油弹,或4枚威力爆表的S-300型钢珠子母弹。
  就战术性能而言,IK-48无疑是当前最优秀的夜间轰炸机。它们之所以没能成为西方同盟国家争相订购的通用型轰炸机,一方面是因为造价实在不便宜,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们的维护成本几乎跟战略轰炸机相当。
  陆上,有固定式雷达基地和移动式雷达车进行24小时对空探测,天上,有IA-45型陆基预警机提供无死角的全向警戒,再加上技术成熟的雷达导航系统,联军飞行员们由此信心满满地踏上了征程。
  在战术编号为73-021的IK-48型轰炸机上,驾驶员约翰迪隆少尉一手轻推油门阀,一手适时地松开了刹车杆,待座机开始向前滑行,他照例对搭档丹维尔中士说:“幸运随行!”
  投弹手爽朗地回答道:“我有种预感,这会是一次轻松而又愉快的行动,意大利空军实在太菜了!”
  约翰迪隆少尉会心地笑了起来。从格拉茨到意奥边境,只需要飞行一百多公里,前往威尼斯也不过是三百公里航程。在此前争夺战场制空权的激烈战斗中,联军不但重创了意大利空军,使得意军战斗机部队元气大损,还狠狠打击了意军的地面防空力量。
  意军的地面雷达,探测精度和探测距离都不差,只不过意大利人在雷达的运用和反制上还处于入门阶段。战争爆发的第一个星期,联军航空部队便破坏摧毁了至少17座意军雷达站,几乎拔除了意军部署在整个北部地区的全部雷达设施,在那之后的几天时间里,意军航空部队和地面防空部队是在没有雷达辅助的状态下进行作战,以致于损失直线上升,联军借机夺取并占据了战场制空权。此后,意大利军队匆匆建立了几个临时雷达站,并将为数不多的移动雷达设备投入前线,这才勉强恢复了部分对空预警能力。
  离开格拉茨后不久,由62架IK-48组成的轰炸机群,与前来护航的28架IR-44战斗机顺利会合。在这支夜间轰炸编队飞越意奥边境之前,一架IA-45型陆基预警机与中队长们建立起了直线联系,向他们提供意大利东北部空域的实时敌情讯息:意军战斗机的夜战能力虽弱,但在联军机群起飞后不久,他们还是相应起飞了大约一个中队的战斗机,在地面雷达的指引下前来迎击。
  意军战斗机的出现完全在意料之中,联军机群迅速分出16架IR-44前去“破阵”。夜间的作战环境显然对装备无线电制导/雷达自导型空空火箭弹的新联合王国空军有利,战争最初的一个星期,联军对意军的空战损失比例,昼间是5比2,夜间是7比1,两相比较,可知双方的技术实力是多么的悬殊。
  在领队长机的引导下,IK-48保持着齐整紧密的队形。要说弱点,自卫能力差无疑是这款夜间轰炸机最大的短板——它们只装备了2门20毫米前向机炮和两对13毫米后向机枪,这种强度的火力,还不足以对抗意制MC-202和G-55。不过,自战争爆发以来,新联合王国皇家空军相继在意奥战场投入了14个中队近200架IK-48,迄今执行了1800架次的轰炸行动,损失仅为9架,这其中还有4架是带伤返航,在降落过程中坠毁或报废的。
  IA-45担当战场指挥,IR-44冲锋陷阵,结果便是没有一架意军战斗机可以靠近联军夜间轰炸机群,意军地面高炮部队的象征性抵抗也未对这支飞行编队造成实质威胁。就这样,联军的夜间轰炸机群顺利深入到意大利境内,而它们此次的目标是集结在皮亚韦河东岸的意军地面部队。
  “注意!我们今晚的轰炸目标是科勒纳诺城以东500至3000米区域,据地面部队报告,意军第19步兵师在此集结。跟往常一样,我们以雷达导航为主,以地面部队的蓝焰信号作为辅助校正标的。现在距离轰炸开始还有大约三分钟,全体做好准备!”
  中队指挥官的指令,清楚无误地传达到了每一个中队成员的耳朵里。
  “倒数三分钟!”约翰迪隆少尉提醒他的搭档。
  这个时候,后座投弹手已经启动了机载雷达的瞄准功能,待轰炸瞄准具设定完毕后,投弹手会让轰炸瞄准具接管飞机的自动驾驶仪。从这时起,实际上操纵飞机的就不再是飞行员,而是轰炸瞄准具,它会控制飞机沿着模拟计算机计算出来的投弹航路飞行,并根据投弹手最后作出的调整及时修正飞机。在到达预先计算的投弹点时,轰炸瞄准具会自动投下炸弹,这样投弹的命中效果就会显著提高。
  日常训练中,新联合王国皇家空军飞行员能够将夜间水平轰炸的圆径误差控制在50米以内,几乎等同于传统轰炸机的昼间轰炸精度!
  “最后一分钟!”中队长有意提高了一度音量,他的声音仿佛一针兴奋剂,让中队成员呼吸加促,心跳加速。
  片刻过后,通讯频道传来另一个声音:“雷达导航设备接收到地面部队的指引信号!”
  紧接着,中队长的声音再次响起:“目测观察到我们的蓝焰信号,今晚的表演即将开场!”
  轰炸即将开始,有人热血沸腾,也有人于心不忍,毕竟他们即将投下的是毁伤力惊人的N-300型凝固汽油弹。几十枚一并投下,偌大一片区域都将变成人间炼狱,只要置身其中,不论军人还是平民、青年还是老幼,都将受到最为可怕的煎熬。
  轰炸倒计时的最后几秒,约翰迪隆少尉身后的丹维尔中士默默在额前和胸口划了个十字,口中呢喃道:“愿上帝宽恕我们对一切生灵的杀戮……这是神圣的军人使命,我们无力抗拒,必须服从……”
  地面上,数以千计的意大利军人因为白天的兼程赶路和连续进攻而疲惫不堪,很多人沉沉睡去,压根没有听到夜空中传来的飞机轰鸣声,而营团级以上的军官们早已被电话吵醒,并得知有数十架敌军轰炸机自东往西飞来。基于当前的战况形势,不难推断它们的轰炸目标是在皮亚韦河投入反攻的意军地面部队,但是,军官们对是否下令全员分散以躲避空袭心存顾虑,毕竟白天的战斗进展不利,士兵们的斗志深受影响,而且又是在夜晚,一旦部队陷入混乱,天亮后再度发动攻势的计划就得向后推迟了。
  直到敌机的身影在月光下已是清晰可辨,意大利第19步兵师的师属防空部队才匆匆开火,凌乱的枪炮声根本遮不住那漫天轰鸣声。挨到了这一刻,许多意军步兵才意识到自己面临着敌人的夜间轰炸,但很多人只是在散兵坑里蜷了蜷身,或是其他可供容身的地方仰头张望,大部分人都以为这只是一次常规的空袭,殊不知这些简单的掩体在凝固汽油弹面前几乎起不到什么保护作用。
  夜空中,一架架IK-48打开了位于机腹下方的弹舱,那些头部涂有红色标识的凝固汽油弹在气流的作用下微微颤动着。距离黎明还有两个多小时,新联合王国皇家空军第73航空联队所属6个夜间轰炸机中队分别对皮亚韦河东岸的6个意军集结地域展开轰炸,所有的夜间轰炸机均搭载了N-300型凝固汽油弹,这样的空袭不但会让意大利人的肉体遭受不可愈合的创伤,还将对他们的精神和心理造成难以形容的冲击。
  近乎无声的爆炸掀起一股股冲天火浪,在皮亚韦河西岸阵地上,霍瓦特们探出头,静静望着那烈焰滔天的骇人景象,庆幸自己不必遭此劫难。随着轰炸的进行,有的炸弹落到了靠近河滩的地方,很快便有满身是火的意大利人往河里跑,有的倒在了河滩上,有的侥幸跳进河水,痛苦的哀嚎声此起彼伏……
第174章
庸帅
  在新联合王国第2装甲师和奥匈帝国国防军第4装甲骑兵师的联合攻击下,“皮亚韦河锁链”最南端的一环,南临亚得里亚海的圣多纳城,于黎明前沦陷,偌大的包围圈牢牢锁住了边境筑垒地域的五十多万意军部队。至此,意大利陆军装备最好、经验最足的39个野战步兵师、6个重炮师、11个要塞师以及大量边境守备部队失去了同后方的陆上联系,而在皮亚韦河以西,意大利人既没有足够的兵力来保护维罗纳、米兰等重要城镇,也没有牢固的防线阻挡敌军深入亚平宁半岛。
  清晨,因亲临前线视察劳军而在威尼斯逗留两天的意大利王储翁贝托,目睹联军水陆并进,对这座富庶的、举世闻名的“水城”展开进攻。原本意气风发的王储殿下不得不在亲卫人员的簇拥下撤往四十多公里外的小城索莱希诺,随行的参谋部军官建议他返回罗马,但这位拥有陆军元帅军阶的王位继承人显然意识到自己的国家正面临一场可怕的劫难,在这个非常糟糕的时刻,必须有人站出来力挽狂澜。
  通过电话跟意军总参谋长格拉齐亚尼元帅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沟通和争辩后,私下里时常自诩为“现代屋大维”的翁贝托殿下亲自出任北方战线总指挥部指挥官,并将他的指挥部设立在索莱希诺。
  名义上,北方战线总指挥部对整个意大利北部的作战部队和军事资源进行调配,纸面的作战部队数量达到76个野战师、10个重炮师、3个装甲师、20个要塞师以及相当数量的边境守备部队,作战人员达140余万,占意军现役总兵力的60%以上,可除去陷入“皮亚韦河锁链”的近60万部队还有那些部署在北方、西北方边境的部队,真正可供调遣的机动部队不足40万人。在这其中,一线主力师只有9个,它们主要集结为两股力量:其一是陆军上将卡瓦莱罗指挥的装甲战斗群,下辖第1装甲师、第3装甲骑兵师以及第10快速步兵师,这支精锐战力当前正在维罗纳东北与联军交火,意图在联军的“皮亚韦河锁链”上打开突破口;其二是陆军上将梅塞指挥的步兵战斗群,下辖第7、第9、第16步兵师以及第3重炮师,这支战力此前部署在博洛尼亚附近,当前正通过铁路线调往皮亚韦河前线。
  除此之外,部署在意大利北部的作战部队当中,还有第2装甲骑兵师和第14快速步兵师这两支精锐部队,前者部署在米兰以东的布雷西亚附近,后者在更靠近前线的北方城镇滕诺驻防。
  在意军参谋部调派的参谋军官抵达之前,翁贝托殿下就着雪茄与咖啡制定了下一步的作战方案,并以北方战线总指挥部的名义向前线各部发出指令。
  电报很快送到了卡瓦莱罗和梅塞这两位老资历的陆军上将手中,两人顿时傻了眼。卡瓦莱罗的装甲战斗群堪称意大利陆军的最强机动战力,他们的反击行动很快取得了成效,但就在他们行将突破联军空降部队组织的防线时,侦察部队在侧翼发现了从贝卢诺城跨河而来的联军装甲部队。意军的P38战车和P43战车用来对付奥匈帝国的战车尚可,面对新联合王国的“爱尔兰虎”和“爱尔兰豹”,简直就是渣一般的存在,卡瓦莱罗迅速命令麾下各部由攻转守,这个时候让他们抽出半数部队开赴威尼斯,不仅意味着放弃对联军突击箭头的阻击,还会把通向维罗纳乃至米兰的道路拱手让出。
  梅塞所部之前接到的命令本就是驰援威尼斯守军,但新的作战指令要求他在24个小时内完成部队的展开和攻击准备工作,这完全是按照演习标准。由于制空权丢失,通往威尼斯的铁路线时断时续,还有大量兵员和物资积压在沿线站点,即便是以最乐观的情况估算,也需要72个小时才有可能完成全部4个师的调动和展开,一旦战况告急,各部有必要就近投入战斗。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第2装甲骑兵师和第14快速步兵师接到指令时,压根不知道北方战线总指挥部是何方神圣,直到从意军总参谋部那里得到明确回复,这才匆匆开拔。然而抵达就近的火车站之后,他们只能看着空荡荡的铁路线发呆:意大利的铁路系统固然发达,但严重缺乏战备设计和战略储备。随着大量火车头、客货运车厢以及铁轨线路、铁路管控设施在空袭中损毁,意大利北部的铁路系统已无法正常运转,导致军队的调动和物资的供应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翁贝托殿下和他那些讲起战略战术总是头头是道的幕僚们可没有充分估量当前的各种困难,他们还踌躇满志地盘算着围绕“水城”威尼斯打一场反击战。为了让海空军全力支援此次作战行动,翁贝托王储亲自跟海空军司令们通了电话,以个人影响力促使空军司令部和海军司令部调整原有的作战部署。
  经过前期的作战损耗,意大利海空军已是元气大伤。意大利空军不但要在西线地中海战场保有一定的兵力协同海军对抗新联合王国海军舰队,还要在亚平宁半岛特别是首都圈部署精锐的战斗机联队进行防空作战,能够投入北方战场的空中力量捉襟见肘;意大利海军的战争角色是在东线封锁亚得里亚海、在西线层层阻击敌方舰队,他们的主力舰队不适合也没必要深入亚得里亚海跟奥匈帝国海军死磕。可是,威尼斯反击战是由王储殿下亲自操刀,意大利海空军将领们既不能违逆上意,又不愿拼光家底,只好以一些折中的办法应付了事。
  翁贝托王储能够在不惑之年当上意大利陆军元帅,靠的倒不仅仅是他的储君身份。他毕业于都灵皇家军事学院,有着二十多年的从军经历,多次以指挥官身份参加同盟国的联合军事演习,在军事指挥领域可不是门外汉。在他的通令下,驻防威尼斯的意军各部依托城区建筑、桥梁、水道顽强抵抗联军攻势。
  由于威尼斯城的地理环境非常特殊,联军装甲部队在突破意军外围防线后,便绕过威尼斯主城区详向西推进,攻占城区的任务交给了以奥匈帝国国防军第12、第29、第33步兵师为主的步兵部队,奥匈帝国海军也派出舰队和陆战队前来支援陆上的作战行动。尽管联军攻势很盛,可激烈的战斗从清晨打到黄昏,他们也只占领了威尼斯主城区的一小半,每攻克一栋建筑,都得付出相当沉重的代价,恼羞成怒的奥匈帝国指挥官甚至萌生了调动主力舰队前来夷平城市的想法,只不过碍于海军高层对意军潜艇的顾虑,才最终作罢。
  夜幕降临之时,联军装甲部队业已攻占了意军在威尼斯西南的最后一处据点,从而使威尼斯的数万意大利守军成为了“笼中困兽”。在翁贝托王储的要求下,意大利海军从塔兰托港调派五艘巡洋舰和九艘驱逐舰北上支援威尼斯守军,并在入夜后指派驻防在格里诺、加里波第、拉维纳等港口的雷击舰艇对封锁威尼斯的奥匈帝国海军舰队实施夜袭。初战,意大利海军以区区三艘鱼雷艇的代价击沉了奥匈帝国一艘轻巡洋舰和一艘驱逐舰,迫使奥匈帝国舰队暂时撤离了威尼斯近岸水域。深夜,意大利海军组织多艘舰船向威尼斯守军运送弹药补给、撤离伤员平民,但途中遭到了奥匈帝国雷击舰艇的袭击,3艘运输船和1艘炮舰被击沉,造成数百名陆军伤员和平民百姓溺水丧生。
  后半夜,兼程赶路的意大利支援舰队在距威尼斯150多公里的海面上遭遇联军空袭,由于对联军的夜间轰炸能力估计不足,意大利人仓促应战,结果5艘巡洋舰有三艘受创,9艘驱逐舰也损伤过半,舰队指挥官卡斯塔尼亚奇将军在空袭中不幸阵亡。此后不久,由于雷达探测到有多艘敌舰从北方驶来,接替指挥舰队的费拉里上校不顾随行监察官的反对,率领舰队全速掉头返航。
  在奥匈帝国军队后勤部门的努力下,2门380毫米口径的重型臼炮“芭芭拉”于次日清晨抵达了威尼斯前线,这些射程达到15公里的大家伙能够发射750公斤重的炮弹,一发高爆弹就足以摧毁一栋四层楼的坚固建筑。包括这两门芭芭拉在内,数十门重型火炮发出的巨大轰鸣声让准备进攻的联军士兵们受到了空前的鼓舞,同时也将守城的意大利军队推入到绝望的深渊当中。
  持续两个多小时的炮击结束时,整个威尼斯城如死一般沉寂。为了拔除意军士兵拼死据守的火力点,联军连夜从前线各部队抽调了两百多个反战车小组,额外配发了近千具反战车火箭筒和三万多枚反战车火箭弹,两个精锐的奥地利重步兵师和由匈牙利人组成的第35步兵师担任攻击箭头,新联合王国也派上了装备精良的海军陆战队,所有的投入只为了一个目标:一鼓作气拿下意军在北线战场最为重要的据点,威尼斯!
第175章
攻陷威尼斯(上)
  
“右侧……二楼……窗户……敌方机枪火力点……火箭筒小队……攻击……突击步枪……掩护……听我指令攻击……”
  一栋半坍塌的巴洛克式建筑里,佩戴新联合王国海军1946式钢盔、身穿1940款蓝绿斑块迷彩作战服和1945式防弹背心的资深军士长倚着一段残破的墙垣,经过一番观察后,以战术手势向僚属们传达了战术指令。
  按照新联合王国1948年重新制定的海军陆战队编成条令,一个一线战斗班编配士官2名、士兵14名,装备的武器包括Stg-45突击步枪、MG-43通用机枪、胡伯特III型半自动狙击步枪、1944式50毫米单兵火箭筒以及若干1939式枪榴弹发射器,就火力强度而言,这样的战斗班足以碾压半个排的意大利军队。不过,在威尼斯这样的城市,复杂的环境极大地限制了常规武器和团队战术的发挥,巷战首日的深刻教训让联军官兵们意识到,以技胜力的策略在这里还不如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得有效。
  精锐的陆战兵们迅速找好射击掩体,只待军士长发出攻击指令,8支突击步枪和1挺MG-43悉数开火,密集的枪弹倾泻而去,意军机枪组藏身的窗口顿时碎屑横飞。趁此机会,一名陆战兵肩扛火箭筒,透过坍塌的残墙缺口瞄准对面的窗户,弹药手将火箭弹飞快地填进火箭筒,确认导线连接,以拳叩击射手的头盔,示意其射击准备工作已经完成。
  射手早已瞄准目标,他毫不迟疑地扣动了火箭筒发射扳机,然后迅速闪身离开。说时迟那时快,剧烈的爆炸掀起强劲的起浪,夹杂着破砖碎石四散飞溅。等到硝烟散去,只见对面窗户被“拓”成了一个比门洞还大的豁口,枪械部件和肢体残件散落各处,这般场面让人倍感不适……
  作为威尼斯最为常见的格局,这两栋相隔不到十米的建筑之间有一条狭窄的水道。出于防守的需要,意大利人已经炸毁了横跨水道的石桥。对熟识水性的海军陆战队员来说,武装泅渡这样一条水道毫无难度,真正的阻碍是那些据守在周边建筑物里的意大利士兵,他们能够轻而易举地击杀那些试图游过水道的进攻者。
  在前一日的战斗中,联军已经饱尝苦头。隶属于新联合王国第1海军陆战旅的资深军士长斯蒂芬·马奎尔,便在这样的作战行动中损失了3员战力,那让人悲痛万分的场面深深印刻在了这位曾经远征菲律宾的老鸟脑海中,他彻夜不眠,敏思苦想,为的就是寻找克敌制胜的办法。
  拔除了正面的敌方机枪火力点之后,马奎尔再度用战术手势向他的士兵们做出部署:“烟雾弹……四枚……遮盖水道……引诱敌人开火……务必击杀……”
  吩咐完之后,马奎尔从瓦砾堆里弄来一大块墙砖,然后示意僚属们往水道两边投掷烟雾弹。不一会儿,浓浓的烟雾便遮蔽了两栋建筑物之间的水道。马奎尔用力将墙砖丢进水里,这噗通一声水响,听起来像是有人跳进了水道。
  守在周围几栋建筑里的意大利士兵果然中计,他们纷纷从窗户和通风口朝烟幕遮掩的水道开火。一时间,列维里机枪、布瑞达冲锋枪以及卡尔卡诺步枪的嘶吼声不绝于耳。
  马奎尔倒吸了一口凉气,然后飞快地朝麾下的机枪小组和火箭筒小组做出明确指令:机枪,压制北面建筑顶层的意军火力;火箭筒和枪榴弹,集火摧毁北面建筑二楼、三楼以及顶层的意军火力点。
  新联合王国军队装备的德制MG-43,实战性能要较意呆们使用的列维里机枪优越许多,连续几个短射便让北面建筑里的意军机枪组安静下来。紧接着,单兵火箭筒和枪榴弹纷纷发言,前者是专为对付战车研制的步兵武器,对轻装甲目标和混凝土工事的毁伤力毋庸置疑;后者是专为阵地战和巷战研发的1939式40毫米枪榴弹发射器,为枪管前端榴弹发射具,可配套胡伯特-III型半自动步枪和Stg-45突击步枪使用,发射超口径弹药,能够有效攻击150m内的点目标和300m内的面目标,破甲杀伤弹的威力与50毫米迫击炮弹相近,破甲弹能够在100米距离上击穿50毫米厚的均质装甲,对付一般的防御工事不在话下,而且采用了俘弹器设计,可用实弹发射枪榴弹,减少了传统枪榴弹装填空包弹发射的操作环节,避免贻误战机。
  经过四五分钟的猛烈攻击,马奎尔的士兵们消耗了大半的随身弹药,让北面那栋建筑物里的意大利守军彻底没了声音。至此,跨越这条水道的威胁已基本消除,但马奎尔依然不敢掉以轻心,他以手势吩咐僚属们再丢掷4枚烟雾弹,全员掩护水性最好的三名士兵泅渡,紧接着又招呼身后的奥地利步兵靠前支援。
  不一会儿,烟雾弥散开来,笼罩了这条狭窄的水道。马奎尔故技重施,往水里投掷重物,试探意军火力,这次只有零落的步枪声回应,而且转眼就被进攻方的机枪和突击步枪压制下去。
  机不可失,三名陆战兵迅速入水。他们一人专门背负绳索,两人携带突击步枪,只用了不到一分钟便顺利攀上对岸,进入对面建筑。此后两人戒备,一人将绳索固定于底层,而绳索另一端被固定在了这边建筑物的高点。
  此时烟雾尚未完全消散,马奎尔身先士卒,使用简易扣带滑索而过,抵达对面建筑。只待战斗班的多数人员抵达,开始清理打扫上面两层,建立火力支撑点,掩护接应奥地利步兵们架设浮桥,将战线向西推进……
  随着新-奥-意战争的进行,新奥联军在各条战线均取得了胜势,这得益于联军将士们在战场上的奋勇拼杀,得益于联军指挥部的明智决策,更得益于两国军事、外交和运输部门的不懈努力——新联合王国的兵员、装备、物资之所以能够迅速、持续地运抵奥匈帝国,弥补奥匈帝国军队在技战术层面的软肋,外交层面的胜利至关重要!
  战争爆发之后,意大利人自然是要想方设法阻止新联合王国借道欧陆国家运送兵员物资,他们如若得逞,新联合王国就只能动用超远程轰炸机与奥匈帝国建立运输通道,而这条渠道的运输效率之低、代价之昂贵,完全不具备实用性。事实上,在意大利人动手之前,也即战争还未正式爆发之时,新联合王国和奥匈帝国军事部门就商议出了几条可行的战时运输线路,两国政府首脑和重要外交官员们迅速分赴柏林、巴黎、维尔纽斯开展攻关。
  德国高层虽无意卷入战争,但不论情感还是理智都让他们偏向于新奥联军一方,为了绕开中立法的限制,以免主导国联事务时遭人诟病,德国政府默许新联合王国军队经由德属波兰前往奥匈帝国,并继续使用巴伐利亚的机场设施调动航空部队。既然德国皇室做出了这样的表态,统治立陶宛的前德国皇室成员威廉·卡尔一世非常爽快地接受了新联合王国和奥匈帝国开出的条件,允许他们有偿使用境内港口和铁路。
  这样一来,从新联合王国出发,经海路抵达立陶宛里加港,使用立陶宛和德属波兰的铁路线,贯连奥匈帝国的东部战略运输线路得以构建完成。
  战争爆发后不久,新联合王国对法国的外交工作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出于对意大利海军独霸地中海、威胁法国南部海域的现状不满,法国人决意协同联军削弱意大利,顺便增强自身实力。在得到新联合王国低价转让多项先进武器技术的允诺后,法国政府同意其有条件使用本国铁路线,而在征得巴伐利亚王室同意其使用境内铁路之后,联军得以开辟从法国东北部跨境进入巴伐利亚继而贯连奥地利的西部战略运输线,从而分担单线运输的压力和隐患。
  以爱尔兰人为绝对主力的第1海军陆战旅,便是经由立陶宛、德属波兰抵达奥匈帝国,他们先是在的里雅斯特港驻防,后作为联军攻击部队的左翼先锋,参加了攻占圣多纳的战斗,协同奥匈帝国军队兵临威尼斯城下。
  四分之三爱尔兰人和四分之一威尔士人组成的第2海军陆战旅,经由法国和德国巴伐利亚过境,这条运输线较第1海军陆战旅的旅程缩短了一半,他们同样在的里雅斯特集结部署,并编入了此次“皮亚韦河锁链”之战的总预备队……
  在和平时期,新联合王国海军编有28500名海军陆战队士兵,这些精锐的两栖精英分属第1至第12海军陆战团,其中第1到第4团为齐装满员状态,以二二制编成第1、第2海军陆战旅,第5至第12团为基干团,是战时第一波动员的优先扩充部队。对意宣战后,新联合王国政府毫不迟疑地发布了战争动员令,加之完备高效的动员体系,第3、第4海军陆战旅在战争爆发后的第二个星期便得以组建,并在本土进行了大量实弹操演和大兵团合练,具备了随时向战场开拔的基础条件。
第176章
攻陷威尼斯(中)
  威尼斯的历史相传开始于公元五世纪,附近的农民和渔民为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避往亚德里亚海的沿岸小岛,而后逐渐形成了一座城市。威尼斯主建于离岸4公里的海边浅水滩上,平均水深1.5米,城市面积不到7.8平方公里,却有118个小岛,177条运河如蛛网一样密布其间。很多岛屿小到只能容纳一两栋建筑,在和平时期,它们是“水城”的独特风景,而在烽火年代,它们俨然成了守军将士奋力阻敌、浴血搏杀的阵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6/3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