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校对)第3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0/387

  飞机旋即抬起机头徐徐爬升,这时候,机鼻位置的投弹手也即侦察设备操纵员应道:“照相机镜头已经调整好了。”
  片刻,无线电员以稍显急促的语调大声说道:“注意,收到美军无线电通讯信号……他们在询问我们的身份!”
  导航员立即回答:“还是老办法,装作无线电设备有故障,时断时续的样子。”
  无线电员随后以流利的美式英语进行应答,期间反复启动机载无线电设备上特别安装的电流干扰器,使对方无法核实部队番号、飞行任务等关键的信息,从而拖延对方的反应时间。
  一会儿功夫,杰克逊维尔港以白、棕、黑色调为主的城区出现在右侧机翼外缘,湛蓝的港湾则在视线远端。尽管这不是最好的拍摄角度,但能够尽量不引起港口驻军的戒心——防空炮手们看到是一架B-10从远处飞过,在没有确定其身份之前,通常不会以炮口相向。
  “港口方向似乎有好些个黑点,是普通船只还是敌人的军舰?”导航员嘀咕道。
  驾驶员、无线电员以及机鼻位置的侦察员都在专注于各自的操作,唯独后向机枪手能够腾出手来用望远镜观察一下视界内的情形,他很快回答说:“看轮廓似乎是军舰,但是不能肯定,照片清洗放大后才能揭晓答案。”
  与此同时,在这些外来者选择登陆的地方,枪炮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机器的轰鸣声和鼎沸的人气,大批登陆舰艇忙碌的穿梭往来于海滩与登陆船队之间,一道道或简易或正规的栈桥正在工程部队的努力下逐渐向大海深处延伸。
  但是,这繁忙景象背后是一天一夜的激战所留下的满目疮痍。平整秀丽的沙滩、郁郁葱葱的树林甚至就连那山丘上的青苔都不见了踪影,放眼望去只有下大片焦土和些许烧剩的木桩,在那些曾经发生过激烈战斗的地方,曾经属于军服或是战旗此时却以零碎状态存在的布条、残缺不全的武器许多干脆直接回到了零件状态,军人们洒下的热血早已在寒冷和时间的共同作用下凝固成了暗黑色的印迹,不少地方还有许多已经无法辨认的、散发着令人作呕味道的东西……
  “停止前进!2排负责警戒,1排、3排、4排原地休息5分钟!”
  看过右手腕上的手表之后,站在一辆全履带的K-28型敞开式两栖装甲车车厢里、配有蓝底银灰色双花领章和蓝边灰底单金星肩章的军官大声向自己的士兵喊到。很快,走在最前面的那辆马克-IV型战车和紧随其后的一辆K-27型装甲运兵车、一辆1924式半履带式装甲车停了下来,而它们后面那些排成两列沿着公路向北行进的两百多名士兵除了奉命执行警戒任务的外,其余的几乎在第一时间就地坐了下来。虽说这些都是训练超级严格的海军陆战队士兵,但是连续作战和行军对于任何人的体力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何况这些士兵的负重随着武器的进步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是逐年加重了——1914年的时候,每个德国陆军士兵只需要背负45磅约合20公斤的装备,到了1933年,德国士兵的标准装备增加到了28.5公斤,而2年之后的佛罗里达战役,每一名参战的德国士兵至少需要背负35公斤的装备。
  由于作战模式和后勤保障的缘故,海军陆战队的单兵行军负重甚至达到了近40公斤!
  和前辈们相比,此时的德军士兵所携带的单兵武器更加的先进,毛瑟1898式步枪已经基本退出了装备序列,取而代之的是M1927半自动步枪、MP25冲锋枪以及MG-27/30轻机枪。在这个简单的算式里,4.4公斤的M1927半自动步枪、4.5公斤的MP25式冲锋枪显然要比一支3.9公斤的毛瑟1898步枪重不少,与此相对应的另一个重量增加点是弹药。从前装备毛瑟1898步枪的德国士兵战时只需要随身携带50-60发子弹,射速更快的半自动步枪消耗子弹的速度可比老式的手动装填步枪快多了,为此手持GG半自动步枪的德军步枪手必须比前辈们多携带一倍的弹药,可不要小瞧这多出来的50发左右7.92毫米步枪弹,它们的重量也有1.5公斤,在漫长的行军过程中,它们完全有能力成为压跨“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配备MP25冲锋枪的射手携带的子弹更多,达到180-220发,弹药总重约2.5公斤。
  武器只是单兵装备的一个组成部分,相比于从前只需要佩戴皮质头盔或是M16式旧钢盔的德军士兵相比,现在的德国士兵全身上下都得到了更好的照顾——M27钢盔,专门为德俄、德日战争准备的新式钢盔,分为陆军式、海军陆战队式和伞兵式,但从防弹性能上讲,M27可算是这个时代最好的钢盔,只是1.2公斤的重量仍然让士兵们在漫长的行军和作战过程中有所抱怨。
  在1935年,方形背囊依旧是德国士兵的标志性装备,但是和20年前相比,这背囊中的“内容”可以说是丰富了很多,贴身衣物依旧是每人一至两套,另外还有备用军靴一双、可供一名士兵吃一到两天的应急口粮一份、枪械保养工具以及少量的个人物品,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背囊经过改良之后还具备一定的防弹功能,即从前的木质底架被换乘了具有一定厚度的合金,但是重量也相应增加了。
  此外,质地优良的军大衣、帐篷和军毯卷折后捆绑携带于背囊上,背囊下方的皮带上则系有匕首、工兵铲、水壶、皮质弹药包、手榴弹背包等常见装备,更多的时候德国士兵们还需要随身携带另一种特别的装备——防毒面具筒。
  在士兵们坐下来休息的时候,先前那位中尉连长却没有闲着,他身手矫捷攀上队伍中唯一一辆战车的炮塔并且直立起来用高倍望远镜观察着前方的情况。在这条沙土路的尽头有一座规模不大的镇子,从这里看去里面尽是低矮的小平方,而在它的周围,夏日的田野呈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翠绿色。虽然太阳已经升起,镇子里面却是静悄悄的,没有炊烟,没有行人,甚至连一条狗、一头牛也看不到。
  正当这位身材魁梧的军官纳闷不已的时候,下面的通讯官叫了起来:
  “中尉,指挥部的长官要和您通话!”
  三两下就回到地面上的军官从通讯官那里接过无线电步话机的话筒,此时德国地面部队基本装备两类无线电通讯设备,一种是长距离联络用的发报机式无线电,一种则是他正在使用的背包式无线电调频步话机,这种步话机由德国西门子电器生产,有效通话距离最大可达15公里,唯一的缺点就是20公斤的重量需要一名专门的士兵背负。
第235章
铁底湾(上)
  “先生们,这是四天前从相同角度拍摄的照片,当时杰克逊维尔港没有巡洋舰,只有3艘旧式驱逐舰、11艘鱼雷艇、7艘扫雷艇以及若干小型巡逻艇。再看看今天的航拍照片,这、这、这还有这,4艘经过改良的亚特兰大级轻巡洋舰;还有这里,重鱼雷武装的格里德利级驱逐舰,总共有9艘;再看这些,战时建造的应急型鱼雷艇,稍大的是考威尔级,装备8具鱼雷发射管,共有10艘,稍小的称为本特级,装备6具鱼雷发射管,共有14艘。若以这些舰艇发动夜间鱼雷突袭作战,能够对我们的分遣舰队和登陆舰船构成相当大的威胁。”
  在巴哈马群岛首府拿骚港的一处庄园里,众军官们围坐在椭圆形的木桌旁,聚精会神地看着幕布上映放的幻灯片,一名身材峻拔、气质干练的德国海军少校就着幻灯片介绍着。新获得的侦察情报。
  待这名少校军官言罢,坐在同盟国海军第1分遣舰队司令、德国海军元帅艾伯哈特·施彻米特身旁的少将参谋官分析道:“单从美国海军在杰克逊维尔港的部署变化来看,似乎是在准备一次较大规模的鱼雷突袭,但大家都知道,美国主力舰队在翡翠岛海战后继续南下,目前很可能已经到了杰克逊维尔附近海域,联系这一点来看,敌人极有可能是要展开一次决战式的攻击行动。”
  应接前者所言,一名身形略显臃肿的德国空军将官磨拳赫赫地说:“那好啊,来的干脆点,我们也好一次性解决掉美国大西洋舰队的有生力量,免得每次登陆行动都要预留大批舰艇飞机防备美国海军。我在这里跟诸位透个底:从实弹操演的情况来看,在同样素质的飞行员手里,Ju-33对舰攻击的准确率较Ju-17至少提升了16%,另外,爱尔兰空军的‘火神’联队已经全员就位,他们使用无线电炸弹攻击海面目标,准确率比Ju-33还高出了至少20%!”
  与施彻米特元帅的深邃目光不同,少将参谋官眼眸里泛着蓝宝石般亮光,显现出十足的精力和不同凡响的智慧。面对过于自信的空军同僚,他冷静提醒道:“此时的美国海军跟刚开战时大为不同,他们变得非常谨慎和狡猾,翡翠岛海战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他们绝不会轻易将自己的舰队送到我们的轰炸机面前,估计会选择雨天或夜晚发动攻击,那样不但新式的容克轰炸机难以发挥效用,爱尔兰人的‘火神’也没什么办法,用鱼雷机搭载声响鱼雷进行攻击是我们唯一的杀手锏,但敌人在翡翠岛海战中吃了大亏,对此肯定会有所防备。”
  先前放映幻灯片并介绍情况的海军少校适时插话道:“说到天气,根据今天上午收到的气象报告,未来一个星期,北美东部和加勒比海地区都以晴天为主,想要等来一场大雨的美国人恐怕要失望了。”
  这一次,轮到那位臃肿却不肥胖的空军将领提醒同僚们了:“气象报告只能推测大体的天气状况,现在是夏天,一场持续几个小时的暴雨随时都有可能来临,期间飞机不能飞,雷达不管用,所以大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好了,诸位,既然多种迹象表明我们近期将会遭到敌方海空军的战术性反击,而且反击的力度有可能非常大,那么我们除了提高警惕,还应当对正在进行的登陆行动做出适当的调整,我个人的建议是,已登陆部队暂缓向佛罗里达半岛北部挺进,就地划分防区,巩固战线,运输船只改变计划,将弹药补给的优先运输度提到部队兵员之前,大家以为如何?”
  说话的是年近六旬的艾伯哈特·施彻米特,他开战时是德国海军航母编队指挥官,因在亚速尔群岛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而与贝恩克一道被擢升为德国海军元帅,如今是同盟国第1分遣舰队司令兼北美南部战区指挥官。
  德国的海军元帅们,不论是出身皇室、声望颇高的海因里希亲王,目光远大、功勋卓著的提尔皮茨,还是胆大好斗而又果决的舍尔,刚猛无畏并且指挥技艺高超的希佩尔,乃至于稳重从容、足智多谋的贝恩克,都是才华横溢、能力出众的人物,而在亚速尔群岛战役之前,施彻米特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深沉寡言、谨慎低调,军事方面没有太过出彩的地方,所以人们常常拿他跟昔日的德国公海舰队司令冯·英格诺尔作比较,但是亚速尔一战,真正的璞玉发出了耀眼光芒,人们这才恍然意识到,施彻米特的谨慎跟英格诺尔的保守有着本质的区别。
  一番讨论之后,陆空军将领均对施彻米特的提议表示赞同。
  施彻米特满意地点了点头:“那么,海军登陆和运输舰艇的行动调整由巴赫曼将军全权负责,未来一个星期,往来于巴哈马和佛罗里达的舰船数量每日减少5%,来往于古巴和佛罗里达的舰船数量每日减少3%;陆军方面由奥布列将军负责协调,另尽快列定一份作战部队最低军需清单;空军方面,莫尔将军,现有侦察、警戒、攻击的强度只增不减,同时做好开辟空中运输通道的准备工作。”
  被点到名字的将领无有不从。
  施彻米特转而向自己的参谋官吩咐道:“即刻发报给吕特晏斯中将,令他率领战斗舰队严守登陆通道北部,无论敌方海空军如何挑衅引诱,切不可丢弃防守贸然出击。”
  少将参谋官应声领命。
  战区作战会议进行时,因肩负作战任务未能脱身的冈瑟·吕特晏斯正率领同盟国第1分遣舰队主力巡弋于大巴哈马岛北方海域,为往来于巴哈马群岛与佛罗里达之间的同盟国舰船提供一道坚实的海上屏障。
  对吕特晏斯舰队的四万多名同盟国海军官兵而言,此前的“翡翠夜战”和“翡翠晨战”可不是愉快的经历,有少数的斗志受到了打击,甚至出现了意志消沉的情况,而目睹了美国舰队的强大战斗力,舰队上下已不再抱有过分自信和盲目乐观的心态,从这个角度来看,在战场上吃些苦头反而利于往后的作战行动。
  从翡翠岛所在的北卡罗来纳南部海域后撤600多公里回到巴哈马群岛海域,吕特晏斯舰队得到了及时有效的休整和补充,接受其直接指挥的航空母舰增加到了9艘,包括经过抢修回到战斗行列的齐柏林级航母“施瓦本”号和“扎林根”号,只有遭到重创的德国航母“奥斯卡一世”号和爱尔兰航母“科克”号撤退到了拿骚港接受进一步的维修。战列舰方面,吕特晏斯不仅坐拥“日耳曼尼亚”和“弗里德里希·威廉二世”这两艘战力冠绝列强海军的日耳曼尼亚级战列舰,还拥有“普鲁士”、“汉诺威”、“西里西亚”三艘德意志级战列舰,这五艘巨舰构成了当下最令人生畏的战列舰中队。翡翠晨战之中,若是不惜代价进行硬碰硬的拼斗,在场的7艘美国战列舰未必能够全身而退。
  接到施彻米特元帅的作战指令,吕特晏斯迅速改变了原有部署,让“施瓦本”号、“扎林根”号、“梅克伦堡”号等大中型航母单独编队,将其置于大巴哈马岛东南海域隐蔽待机,只留“索菲”、“施泰因”、“闪电”三艘轻型航母担负舰队警戒、防空任务。
  次日午后,一场军事气象机构没有提前做出预报的暴雨光临美国东南部海域,雨云由北向南移动,迅速扫荡南卡罗莱纳、乔治亚、弗罗里达三地,陆上飞沙走石,海面波涛汹涌。这样一场夏日常见的暴雨,破坏力跟台风差了好几个等级,现代化的大中型舰船能够安然度过,吨位较小的驱逐舰、扫雷艇、运输船也能够咬牙坚持,但在开阔的海滩地带,装卸转运人员物资的行动不得不暂时中断,同盟国方面只能利用已经占领并部分修复了码头设施的迈阿密、霍姆斯特德等大小港口继续运送输送补给。
  在这般恶劣的天气状况下,无论舰载机还是陆航飞机都无法起飞,雷达设备的探测效果也大受影响,直到黄昏来临,雨势稍减,一艘担负警戒任务的德国驱逐舰才在大巴哈马岛以北200多公里发现快速南下的敌方舰队——美国主力舰队果然借助雨云的掩护杀奔吕特晏斯舰队的防区!
  接到前哨舰艇的告警,吕特晏斯不慌不忙地做出临战部署,以装备大功率雷达的新式重巡洋舰“狮鹫”号担任先锋,率领久经战火考验的爱尔兰重巡洋舰“达格达”号等巡洋舰组成快速战队,领阵迎击美国主力舰队的先遣编队,五艘战列舰加上1934年底服役的提尔皮茨伯爵级战列巡洋舰三号舰“舍尔海军元帅”号列成一字纵队,在众巡洋舰和驱逐舰井然有序的掩护下于大巴哈马岛西南的深水区域迎敌,此处距离佛罗里达海岸只有八十多公里,埋伏在大巴哈马岛南部浅水区域的同盟国鱼雷艇只消两个小时就能往来一趟。
第236章
铁底湾(中)
  “报告长官,我们刚刚收到了水侦10号发来的报告,大巴哈马岛西北方发现敌巡洋舰队,暂时没有观察到战列舰和航空母舰的踪迹。”
  在美国大西洋舰队旗舰“俄亥俄”号的战斗舰桥里,穿着一身洁白军服的美国海军参谋官以俊松般的站姿和浑厚的语调向美国大西洋舰队现任指挥官哈罗德·斯塔克汇报着有关敌舰队的最新情报,而这位身材高瘦、略显单薄的美国海军将领此时正以一种默然的眼神眺望远海。眼前这种乌云翻滚、海浪滔天的景象总是给人以压抑、凶险的感官体会,诚然,斯塔克刚刚率领美国大西洋舰队赢得了“翡翠夜战”和“翡翠晨战”两场海战的胜利,由此迅速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但胜利的荣耀并没有冲昏他的头脑,这位经历过亚速尔群岛之战的美国海军将领知道自己的对手何等坚韧,也知道些许伤痛不但不会让一头野兽惧怕,反而会激起它的狂暴兽性。美国大西洋舰队眼下看似是在打顺风仗,其实是在进行一次前途未卜的大冒险。
  听完报告,斯塔克一语不发,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眼前这般恶劣的天气,水上侦察机飞行员能够坚持飞行已属不易,还能够探查到有关敌方舰队的情报,且不说这份情报是否能助己方舰队一臂之力,光是这份非凡勇气就配得上一枚海军十字勋章。
  站在斯塔克身旁的舰队参谋长,此时尚且名不见经传的切斯特·威廉·尼米兹准将说道:“尽管天气非常糟糕,可我觉得对手已经充分做好了迎战的准备。”
  斯塔克从口袋里掏出一块锡纸包装的巧克力,掰下手指大小的一块塞进嘴里,似乎是在为自己剧烈的脑部活动补充能量。末了,他拿出手帕,粗略地擦拭了嘴唇,然后回应尼米兹的话说:“希望他们有心跟我们来一场堂堂正正的决斗,那样我们还有三成胜算。如果他们打算以计谋取胜,我们也许只有一成胜算……和七成全身而退的机会。”
  尼米兹不卑不亢地应道:“可我们是在为那一成的胜算而拼搏,全身而退并不能改变眼下的糟糕局势,一旦麦克阿瑟的军团守不住佛罗里达半岛,那就只能寄希望于马歇尔的装甲军团在内陆地带打一场具有决定意义的胜仗,可要实现这样的纵深逆转,需要军队和民众都有足够的精神韧劲,它偏巧是我们目前缺乏的。”
  “陆军的事情我们不便多做评价,也没资格多说什么,毕竟在亚速尔群岛,是我们的失利牵连了陆军和空军,使得他们将大批富有经验的官兵和大量重型装备丢弃在了那里。”说到这里,斯塔克显得有些懊丧。
  尼米兹对此打抱不平:“恕我直言,将军,如果当初陆军高层有不惜代价的魄力,我们会如期发动圣米格尔战役,那样亚速尔群岛就不会发生后来的变故了。”
  身为一个有担当的将领,斯塔克坦言道:“陆军有陆军的顾虑,而我们跟英国海军当时都觉得有九成以上的把握打赢海战,使陆军以尽可能小的损失拿下最后两座岛屿。当时除了少数几个天生的悲观派,没人质疑这一点,包括我在内。客观来说,是敌人的出色发挥和我们的迟疑彷徨共同造成了最终的结果,陆军并不需要为此担负太多的责任。”
  尼米兹沉默下来,眼神似有迷茫。
  就在这时,美国舰队最左翼的警戒舰艇、装备新型对海探测雷达的轻巡洋舰“圣路易斯”号突然发来战斗警报——舰队左前方40余海里处发现敌方大型舰队,但是仅仅几分钟后,这个让全体官兵精神紧绷的战斗警报便宣告解除,原因是“圣路易斯”号的雷达操作员把海浪的回波信号当成了庞大的同盟国舰队,事实上那里除了翻滚的海浪之外什么也没有。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美国大西洋舰队继续南行,新的情报也接踵而来,先是另一架水上侦察机在极为艰险的情况下捕捉到了同盟国主力舰队的踪迹,但是飞行员没来得及将全部情报传回便失去联络;紧接着,舰队右翼的两艘驱逐舰相继发现敌方舰艇在附近活动,而且很快侦测到了强无线电信号。
  到了下午6时,美国大西洋舰队已航行至大巴哈马岛西北50多海里的位置,大巴哈马岛北部岛礁的轮廓开始出现在“圣路易斯”号的雷达屏幕上。
  6时11分,“圣路易斯”号第二次发出战斗警报,而这一次雷达操作员的判断是准确的,一支由六十多艘大小舰艇组成、大致分为前队和后队的同盟国战斗舰队编成箭矢战阵,以20节航速从美国舰队左翼方向杀了过来。
  乍看起来,美国舰队占据了大半个T字横头,有利于发挥舰队火力,但双方此时处于正常战斗射程之外,同盟国舰队只需要稍作调整,就可以集中炮火猛攻美国舰队的先遣编队或左翼警戒编队,然后抢在美方主力战舰发挥威力之前再次拉开距离。
  届时美国舰队追与不追都很被动。
  6时14分,美国舰队旗舰“俄亥俄”号向舰队全体发出作战指令,在保持雷达接触的前提下,左翼警戒分队向战列舰本队靠拢,右翼警戒分队与从杰克逊维尔港赶来的雷击分队合兵一处,同步缩小与战列舰本队的距离。
  六分钟后,“俄亥俄”号的射控指挥室得到了第一份射击参数:敌舰队距离4万码,方位033,航速21节!
  在令人窒息的气氛中,时间悄然流逝,双方的距离渐渐从三万六千米拉近到了三万米,已经越来越接近第一次圣米格尔岛海战中双方主力舰队的交火距离了。
  “报告长官,敌舰队正在逆时针改变航向,与我们的现时距离是……三万两千七百码!”
  “俄亥俄”号受到厚重装甲保护的战斗舰桥里,参谋官带着紧张的神情向舰队指挥官报告最新敌情,而在场的军官们不分军阶高低,似乎每个人都在侧耳关注着这些敏感的数据。
  斯塔克下颚微昂,以孔武有力的语调吩咐道:“传令,各舰务必恪守各自战位,遵从旗舰号令,沉住气,一定要沉住气!”
  传令官不敢有丝毫的延迟,迅即通过电话向无线电室转达了命令。
  不出预料,同盟国舰队完成第一轮战术机动后主动摆出了攻击态势,前队阵列赫然加速,兵锋直指美国舰队居前的先遣编队,并于6时29分打响了这场海战的第一炮。
  冈瑟·吕特晏斯麾下的巡洋舰战队拥有重巡洋舰5艘、轻巡洋舰3艘,擅长疾风骤雨般的中距离饱和式炮击,关键时刻的鱼雷排射也是相当犀利的杀手锏,而且除了意大利重巡洋舰“格里西亚”号以外,其余4艘重巡都装备了德式火控雷达。斯塔克的巡洋战队在翡翠晨战损失不小,此时担负警戒侦查的先遣编队虽有轻重巡洋舰9艘、驱逐舰7艘,但只有2艘战时服役的新奥尔良级重巡洋舰装备了火控雷达,另外14艘舰艇只能通过探测雷达和目测观察结合的方式进行夜战。
  交战伊始,双方的先锋战队相距两万四千码,约合22000米,这在上一场大战时期是战列舰主炮方能及的战斗射程,技术的发展与革新使得舰载火炮的有效射程得到了飞跃性的提升。在火控雷达的指引下,同盟国的巡洋舰编队很快就让对手感受到了战术和心理层面的巨大压力,而美方一面组织重巡洋舰投入这场远距离炮战,一面将7艘驱逐舰中的6艘编成一队,借助雨幕的掩护对敌人展开试探性的攻击。
  发现单独编队并且高速来袭的敌方驱逐舰,以“狮鹫”号和“达格达”号为首的同盟国先遣舰艇迅调整了炮口方向。当美国人的驱逐舰小队抵近至18000米距离时,“狮鹫”号的9门240毫米主炮瞬时发出震耳的怒吼,三轮精准的疾速射对领队的美国驱逐舰“罗纳德”号构成了近失伤害。在“狮鹫”号的带领下,爱尔兰重巡“达格达”号、德国重巡“奥格斯堡”号、“普洱法茨”号乃至意大利海军的“格里西亚”号纷纷向美国驱逐舰倾泻炮火,三艘轻巡洋舰也利用火控雷达或领舰发出的目标参数对敌射击,霎时间风高浪急的海面上布满了红色的炮焰。那些排水量介于1400至1800吨级的美制驱逐舰如何能够抵挡这样猛烈的炮火,不多会儿就有3艘因战损而致减速,见正面突击的战术无法奏效,美方先遣编队指挥官连忙召回出击的驱逐舰小队。
  听着穿过雨幕传来的隆隆炮声,貌似镇定的斯塔克无时无刻不在紧张关注着发生在两支先遣战队之间的交火,闻得己方前哨部队处境不利,他不由得皱起眉头:是抽调战力前去增援,还是让先遣编队且战且退,把敌人引到自己的炮口下?
第237章铁底湾(下)
  大雨瓢泊、骇浪翻涌的海面上,只有“俄亥俄”号这般巍峨雄壮的巨舰能够勉强维持航行中的稳定性。这艘刚刚服役北卡罗来纳改进型战列舰,亦或称为俄亥俄级,采用的是新老结合的舰员模式——老舰员基本上是亚速尔战役期间战损舰艇上的幸存者,包括一些自愿加入美国国籍的前英国皇家海军官兵,新舰员则是战争爆后方历次征召的兵员。纵使“俄亥俄”号比计划提前了三个月服役,舰员与战舰之间的磨合仍显局促,舰上各种设备的调试也还远没有达到完美无缺的地步。如此情况下,这艘战舰虽有9门威力强大的18英寸舰炮和近乎极致的防护设计,能否在关键性的战斗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依旧是个很大的未知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0/3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