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校对)第2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9/387

  “敌人怎么会在这里设置这样的地堡群?隘口那边才应该是他们防御的重点啊!”上校很是不解的说到,然而在场的人没有一个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少校,你们的人都辛苦了,先撤下来休整吧!”上校首先以平和的语气对少校以及他的几位连长说到,虽然心有不甘,但不争气的事实摆在眼前,他们对于这道命令也只好不折不扣的执行了。
  在细细思考之后,上校这才向自己的军官们下达了命令:“一营、二营,你们上去接替他们!现在是9时27分,一营在左,10时整以全部火力向日军防线开火,二营对方右翼迂回,进攻人员多带手榴弹和烟雾弹,尽可能吸引敌军火力;三营、四营负责从左翼发起主攻,10时15分开始进攻,团直属喷火排也调配给你们,明白了吗?”
  “明白!”军官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到。
  “很好!”上校点点头,“二营的任务最重,但千万别因为担心损失而畏手畏脚,我们能否成功就看你们那一侧了!”
  在军官们带着各自部队出发之后,上校又让自己的战车连以及友军残留的装甲车集中起来,这些装甲部队被配置到了战线的中部,而它们的出现也让此前一直处于平静状态的战场重新活跃起来,由于处于火炮射程之内,美军地堡里部署的野战炮首先开火了,炮弹一发发落在德军阵地这边,虽然只要不是直接命中,它们还不至于摧毁德军这边的装甲车,但不断落下的炮弹显然影响到了德军的进攻准备。上校一面频频抬手看手表,一面安排士兵和车辆躲避攻击。
第231章
向纵深挺进(中)
  1935年时,德国海军陆战部队的战斗编制基本沿循着1914初建时的模式,迪巴尔特所在的排采用四班制,即三个突击班加一个火力支援班,满编45人,配备MG-27/30型轻机枪3挺、MG-24型重机枪1挺、60毫米迫击炮1门,单位火力密度冠绝欧洲。不过,这些常规武器在坚固的堡垒面前往往形同烧火棍,在从滩头阵地推进到纵深地带的过程中,骁勇善战的德国海军陆战兵们接连遭遇美军的防御堡垒群,以往屡试不爽的突击战术却在这里碰了壁,若不是得到了强大的空中支援,他们恐怕要用更多的鲜血去打开局面……
  “看,喷火战车上来了,各班跟着战车向前推进,注意交替掩护,警惕敌人的步兵!”
  持续的战斗让迪巴尔特将最初的紧张与忐忑抛之脑后,这位年轻的军士开始用他在军校学到的技战术知识以及军官们传授的战场经验来指挥麾下的士兵们,使这支光荣的海军陆战排在战斗中发挥应有的光和热。
  从海滩方向隆隆驶来的一队战车列成了装甲部队的“散兵线”,排头五辆是近两年威震沙场、号称“战场推土机”的马克V型重战车,其战斗全重超过40吨,正面装甲达到80-100毫米,一般的战防炮对于这种钢铁猛兽根本无可奈何。在1933年秋的谢菲尔德之战中,近三十万英联邦军队和大批民兵武装企图依托城市防线抵挡同盟国军队的进攻,德国两大装甲集群以钳形攻势南北夹击,四百多辆马克V型战车成为了攻城战的急先锋,所及之处无坚不摧,帮助同盟国军队迅速赢得了这一决定不列颠战役进程的关键战斗。
  装备给德国海军陆战部队的马克V型战车保留了陆军原型的防护和火力配置,加装了外形怪异的通气管和加强型履带,大幅提升了涉水行动能力,但在实施两栖登陆作战时,仍需要专用的战车登陆舰运送至近岸的浅水区域,因而限制了战场投入规模,所以它们出现的位置通常是攻守双方争夺最激烈的地段。
  跟在“战场推土机”侧后的战车轮廓略小一号,它们沿袭了德式战车棱角分明的设计风格,但粗短的炮管让它们的轮廓看起来与众不同,这便是在不列颠战役中获得“地狱使者”恶名的喷火战车,这些由“条顿骑士”改装而来的马克IV-F型喷火战车同样是阵地战和城市攻坚战的利器,只要让它们进入六十米范围,任何堡垒都将在烈火中走向毁灭。
  在1933年夏天之前,美国军队无疑是列强国家中实战经验最少的。德国人在1914-1916年打遍欧洲,意大利打了1912年打了意土战争,1915年作为同盟国参战,奥匈帝国也在那场大战中双线作战,日本人虽然错过了大战,可他们在1904-1905年跟俄国人狠狠干了一仗,30年代初期又拉开了侵华战争的序幕,而美国军队真正意义上的战争行动还要追溯到1898年的美西之战,所以当美国大兵出现在特塞尔岛的海滩上时,很少有人对他们的表现寄予厚望,但他们在亚速尔群岛战役初期展现出了相当高的技战术水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特塞尔、皮库、弗洛里斯等岛屿,基本拿到了战役的局点。在百慕大,以美军为主的守军部队在失去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情况下依然让同盟国军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在巴哈马群岛和古巴岛,美军经过四个多月的抵抗才黯然撤出这些海外岛屿,专心守卫本土。这样一支战力不俗的军队,在据守堡垒的情况下自然会对敌方摧城拔寨的利器格外警惕,看到德军重型战车和喷火战车不断逼近,他们的防御火力骤然爆发,各式口径的炮弹接踵袭来,转眼便击杀击伤了不少积极跟进的德军陆战兵。
  迪巴尔特以一个标准的战术姿势匍匐下来,看到麾下士兵已有好几人倒在血泊之中,心中愤恨和愧疚交织在一起,而眼前的形势容不得他有任何的迟疑,眼看后面的战车朝前来开,他声嘶力竭地大吼一声:“全体都有了,注意身后,给战车让路!”
  得到这个提醒,至少有四五名士兵及时避开了滚滚而来的战车履带。
  无视守军的密集枪弹,德军战车群傲然前行,但它们的损失也在迅速增加,只见一辆喷火坦克被直射而来的穿甲弹击中,瞬间爆裂成为一团大火球,四名乘员没有一个活着逃离炼狱。片刻过后,又一辆普通型号的“条顿骑士”也即马克IV-C型战车被击穿,它冒着烟停了下来,幸存的乘员争先恐后地跳出舱门,转眼就被连串的枪弹打成了筛子……号称“战场推土机”的马克V型战车固然强悍,可也不是无懈可击,美军最新式的50倍径76.2毫米战防炮就能够在七八百米距离击穿其车体正面装甲,而且经过1934年的疯狂备战,已有至少五千门这种新型的“装甲开罐器”装备美军,绝大部分被部署在了东海岸的各处防线,战前服役的57毫米战防炮也能够在较近距离击毁其履带,实战中更具威胁的则是那些被动型防御武器,例如大威力的反装甲地雷,还有效用距离较短的步兵反装甲武器,例如空心装药的反战车枪榴弹和磁性反战车手雷。
  为了减少己方进攻部队的伤亡,同盟国的野战炮兵很快向美军堡垒群打了一波急速射,最末两轮施以化学烟雾弹。失去了直瞄目标,美军枪炮果然减弱下来。受阻的德国海军陆战队趁机向前推进,迪巴尔特和他代理指挥的排重新赶上了那些喷火战车,他们依照以往的经验,每个班以紧凑队形跟在一辆战车后边,这样既可以避开敌人的直射枪弹,又能够掩护战车免受敌方步兵的近距离攻击,并在接近敌方阵地时发动一波强击,然而在敌人组织严密的防线前方,这种战术安排的危险性极大,大半个战斗班为战车殉爆陪葬的事情屡有发生。
  这场激烈的战斗显然成为了周边战场的焦点之一,野战炮兵的轰击刚刚结束,十数架战机相继飞临此地,有德军的Ju-30也有意大利军队的布雷达Ba-60型轰炸机,两者不但外形相似,主要性能指标也较为接近,尽管它们的载弹量、航程、航速以及自卫能力均优于Ju-17,跟最新式的Ju-33相比也不为逊色,但说到对小面积单位的打击效率,这些采用水平轰炸战术的中轻型轰炸机就远不如俯冲轰炸机那么犀利了。一阵场面壮观、声势骇人的爆炸过后,被连根拔除的堡垒寥寥无几,大多数都是“死灰复燃”的状态,遂又继续迸射出激烈的枪炮火力。
  “最后一百米!”
  从友邻部队传来的口令声让迪巴尔特的心绪一下子绷紧起来,他稍稍直起身,从战车尾部探出头朝前观望,一度遮蔽视线的化学烟雾正在消散,敌方堡垒喷射的炮焰和机枪火舌清晰可见,堡垒群前部原本矗立着铁丝网、混凝土桩等障碍物,先前的覆盖式炮击和战术轰炸已经将完整的障碍区炸得七零八落,地上那些焦黑的坑洞有些是炮弹和炸弹所致,有些想必是守军事先埋设的地雷。
  到了守军鼻子跟前,攻击部队所受到的阻力犹如一堵难以逾越的火墙,密集的枪炮弹打在战车装甲上噔当作响,包括迪巴尔特在内,所有紧随战车推进的士兵们都尽量压低身姿,以免被飞射而来的子弹击中,尽管如此,还是不断有人被敌方的交叉火力击倒,当场毙命也就罢了,那些难忍伤痛的不住地发出哀嚎,余下的人听了莫不觉得心有余悸。
  “注意右侧!那里有敌人的爆破小组!压制射击!压制射击!”
  这个紧张的声音一起,负责掩护战车的士兵们纷纷将枪口转向右侧,只见在铁丝网带与堡垒群之间,一些草绿色的身影在弹坑间寻找合适的攻击位置,M7型反装甲枪榴弹和M10型反装甲手雷是他们最常用的单兵反战车武器,此外还有一种单独装备美国军队、需要两人战斗组操作的超口径反装甲榴弹发射器,有些类似于历史上德国人制造的“铁拳”,因其尚处于秘密试验阶段,此时还不被外界所熟知,同盟国方面仅仅获取了与之有关的少许情报。这些步兵反战车武器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作用距离非常短,最远的不超过六十米,也就意味着操作者必须在敌方战车及随行步兵眼皮底下展开攻击,最稳妥的办法就是隐蔽在某个地方等待敌人经过,可是在眼前这样的阵地战中,美军步兵们的任务是尽可能阻止同盟国军队的喷火坦克和喷火兵来到能够攻击己方堡垒的位置,为了达成这一目的,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在敌人的炮击和轰炸结束后离开掩蔽位置向前推进。
  “各班机枪向右侧压制射击!步枪手继续前进!伙计们,轻机枪向右侧射击,步枪手继续前进!火力支援班跟进,跟进!”迪巴尔特高声招呼,但战场如此喧闹,看起来只有身边这一小队士兵收到了指令,其余两个突击班和火力支援班仍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
第232章
向纵深挺进(下)
  伴随着短促而尖锐的啸声,一发炮弹霍然落在缓缓前行的喷火战车旁,爆炸产生的金属碎片、激起的碎石泥沙打在战车外壁咚当作响,十米范围内的德国海军陆战兵们下意识的匍匐下来。
  忧心麾下士兵的安危,迪巴尔特连忙招呼道:“有没有人受伤?”
  紧跟在迪巴尔特身后的海军陆战兵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没等迪巴尔特号令士兵们继续前进,接连两发炮弹带着如同铁勺刮瓷盘令人心悸的声音从他们头顶上方划过,年轻的士官顿时被心底的巨大恐惧死死压在地上,他多想这样一动不动地待到战斗结束,可是在战场上,最安全的状态绝不是在开阔地带保持静止。
  片刻的功夫,火力支援班的几名士兵赶了上来,并且带来了60毫米迫击炮,这种曲射武器操作简便、易于携带,在训练有素的士兵手中可以发挥很高的射击精度,适用于对50米以外、600米以内的目标进行无死角的攻击。
  迪巴尔特如蒙大赦,扯着嗓子喊道:“迫击炮组,攻击右前方的敌方步兵!步枪手,掩护轻机枪组跟进!”
  尽管守军火力依旧凶猛,投入进攻的同盟国士兵们显然在逐渐适应这种高强度、高压力的战斗节奏,只见一班的机枪手拎着使用弹鼓供弹的MG-30轻机枪,大步流星地来到了迪巴尔特后方大约四五米的地方,然后熟练地架好机枪,打开保险,瞄准,照着右侧那些暴露在外的美军步兵打了好几个短射,这时背负备用弹鼓的副机枪手才跌跌撞撞地跟了上来。
  打完最后一梭子弹,机枪手声色俱厉地吼道:“换弹鼓!”
  这个铿锵有力的声音让陷入犹豫的迪巴尔特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他攥紧拳头,将心底的恐惧与彷徨压制下去。冷静审视了周遭的形势,他迅速起身,像豹子一样弓着腰、低着头朝前快跑,一边跑一边挥手招呼步枪手们跟进。
  看到代理排长身先士卒,士兵们没有多余的念头,爬起来跟着往前冲,一转眼功夫,这支战斗小队就又重新跟上了那辆喷火坦克。可没等迪巴尔特多喘口气,便有两名美军步兵从他们右前方的一个弹坑里探出头来,其中一人猛地掷出了一枚有普通手雷两倍大小的深色物体,这家伙飞出二十多米,只差六七十公分就正正砸中了排头那辆边开火边推进的马克V型战车。落地之后,深色物体立即发生了猛烈爆炸,隔着三十多米的距离,迪巴尔特都能感受到爆炸的强劲威力。前面那辆“战场推土机”虽然没有被直接命中,可在爆炸发生之后,它迅即停了下来,想必是驾驶员对敌人的步兵反装甲武器心存顾虑,战车正面的车体机枪对两名美军士兵冒头的区域来回扫射,但他们早已缩回弹坑里面,而才战车同轴机枪的弹道来看,它的战车炮因射击俯角限制,没办法对近在咫尺的目标进行除障式的攻击。
  跟在缓缓前行的喷火战车后面,迪巴尔特练练探头,小心翼翼地估量着目标的方位和距离,然后抓住身旁一名士兵的手臂,大声对他吩咐道:“去通知迫击炮组,对右前30度、距离90米的区域进行攻击,先打三发炮弹,如果没有看到我做出停止射击的手势,那么继续射击,明白吗?”
  与迪巴尔特对视几秒,这名来自但泽的士兵毅然决然地点了点头。经过刚才的突进,他们现在离迫击炮组有三十多米,路程不远,可每一步都充满了危险。
  就在这时,听得当啷一声又脆又响的声音,跟前的喷火战车徐徐停住了,迪巴尔特不知道它是被打坏了还是乘员主动将其停下,此时也没功夫考虑那么多。为了掩护同伴回头传递战术指令,他深吸了一口气,示意身边的几名步枪手跟着自己一起开火,然后从战车侧边探出半个身子,举起手枪连射八发,一口气打光了弹匣里的所有子弹,虽然这些8毫米枪弹对美军堡垒不具备任何威胁。
  就在迪巴尔特闪回战车后部的时候,视线中出现了一道明黄色的光,一条燃烧的火鞭带着下坠的弧度飞向前方,落地之处烈焰熊熊。
  能喷火,说明这辆战车至少没被摧毁,迪巴尔特稍稍舒了一口气,他背靠战车尾部,用颤抖的手换上弹匣。这时候,回去传令的那名士兵已经到了迫击炮组所在的地方。
  “好样的!”迪巴尔特在心里为自己的士兵叫好。
  得到了明确的指示,迫击炮手火速调整射角,半分钟过后便打出了第一发炮弹。迪巴尔特探头一看,落点只差了两三米,完全属于迫击炮的正常射击误差。
  从一数到六,第二发迫击炮弹轰然落地,爆炸位置就在那两名美军步兵藏身的弹坑边缘,他们刚刚躲过了德军喷火战车的喷焰攻击,这次恐怕不会那么走运了。
  第三发迫击炮弹并没有精准落入弹坑,所以迪巴尔特没有给自己的迫击炮组停火手势,他们接着又以较高的频率投射了四发,第七发迫击炮弹终于找准了位置。看到那弹坑里有残肢断臂飞扬而起,迪巴尔特连忙举起右臂,五指展开,示意迫击炮组停止射击。
  大约十分钟后,喷火战车引发的火势逐渐熄灭,美军堡垒群前方的百米区域已不见一个人影,空气中弥漫着焦灼难闻的气味。在己方装甲部队及海军步兵进入这片焦热的炼狱之前,同盟国军队的野战炮兵再度对美军的堡垒地域实施了一波快速而猛烈的炮火覆盖,而且这一次有二十多辆搭载105毫米榴弹炮的SF20型自行火炮出现在了进攻部队身后,它们的直瞄炮火相当精准,使用穿甲榴弹能够对钢筋混凝土目标造成较大的破坏。
  对迪巴尔特以及所有投入一线的海军陆战队官兵而言,稍许的等待也即是稍许的休整,他们整理弹药,调整情绪,处理好受伤的同伴,只等进攻号令一起,便在战车或装甲车的引导下投入攻击。
  到了胜败攸关的时刻,堡垒区的美军官兵也不再保留,每一门能够射击的火炮、每一挺尚能运转的机枪都在开火,还有不少步兵离开堡垒进入预设的反装甲掩体或临时的射击阵位,准备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武器扛住对手的这一轮冲击,然后是下轮、下下轮,直到己方后援部队赶到并且发动反击……
  一边是斗志昂扬、胜券在握,一边是守土任重、意志空前,两者碰撞出的不仅仅是火星,更是以无数生命谱写的战歌!
  跟随装甲突击群穿过危险重重的障碍区,两个团的德国海军陆战队士兵终于掀起了一股灰绿色的澎湃浪潮,步枪兵掩护着爆破兵和喷火兵进入守军的外围堑壕,跟残存于此的美军官兵展开血腥近战。在一段段宽不过80公分、深度约为160公分的野战堑壕里,子弹穿梭往来,手雷在空中飞舞,刺刀泛着闪闪寒光,工兵铲上沾着泥巴和鲜血……
  一个,两个,三个……迪巴尔特无意体验杀人如麻的感官,然而率领士兵们进入守军堑壕之后,精致的鲁格手枪成了夺人性命的利器,得益于敏捷的身手和灵活的反应,迪巴尔特总能够在迎面遭遇美军士兵的时候抢先射杀对方,当然了,这也跟德国海军陆战部队打攻坚战格外勇猛的传统作风有很大的关系,许多美军士兵完全是被对手横蛮无理的强击方式给弄懵了,慌里慌张地想要撤退到堡垒或纵深的射击掩体进行有序防守,没走几步惶然发现周围到处都是敌人。
  攻击,前进,攻击,前进……德国海军陆战部队的一个个连排如同一柄柄利刃,锐不可当地刺穿了守军防线,绞碎了美军部队的抵抗,迅速抵近那些形若蘑菇或是山岩的堡垒。此前虽然经历了同盟国军队多轮炮火和轰炸,美军依托地形和植被巧妙构设的堡垒群损失度并不高,不少堡垒外壁可见大号的弹坑,但厚实的墙体却没有被击穿,守军士兵仍通过这些堡垒的射击口进行抵抗,足见这些工事的坚固程度。不过,重磅炮弹和航空炸弹没能摧毁的堡垒,而对技术含量并不高的爆破筒、喷火器甚至普通手雷往往没有那么强的抵抗力,至于那些装备长身管火炮的战车,五六百米的直瞄射击也能够对它们构成致命的威胁。
  伴着或强或弱、或单一或连贯的爆炸声,美军精心构筑的堡垒一座接着一座被拔除。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鏖战,迪巴尔特忽然发现周围的枪炮声和爆炸声渐渐减弱,此时他和他的排已经来到了美军堡垒群的西北面,途中通过爆破和强攻的方式攻占、摧毁了至少5座堡垒。一些人在战斗中走散,另一些人不幸阵亡或是负伤,余下的部属不过十三、四人,而这仅仅是他们登陆美国本土的第一仗。
第233章
为希望而战
  对美国人而言,1935年的夏天是灾难不断延续的季节。5月中旬,初夏刚刚到来,坚守一年多的瓦胡岛宣告沦陷,美国在太平洋的防御部署就此后撤三千公里,西海岸民众不得不为日本海军舰队的出现而提心吊胆;6月初,在二十余万德意派遣军及奥匈帝国军队的强推下,才建立不久的阿拉伯联盟国霍然倒下,大多数部落领袖或战死或被俘,美国通过援助阿拉伯联盟牵制同盟国阵营的努力化为泡影;6月11-12日,美国大西洋舰队的一支水面袭击舰编队在北大西洋遭到同盟国海军的围追堵截,两艘最优秀的重巡洋舰均被击沉,超过1400名官兵阵亡,成为1934年冬天以来美国海军所蒙受的最大损失;再接着就是同盟国军队从大西洋方向大军压境,而最黑暗的一天终归是到来了,在弗洛里达半岛南部的多处海滩和港口城镇,麦克阿瑟及其幕僚团队苦心布设的层层防御没能抵挡住潮水般涌上岸的同盟国军队,战况告急的电文如雪片般飞到了麦克阿瑟面前……
  科恩半岛之战的教训还历历在目,在失去制海权和制空权的情况下,麦克阿瑟没有匆匆调集预备部队对登陆的同盟国军队发动反击,而是令他们继续在隐蔽地域待命,同时要求前线防御部队依托工事做最大限度的抵抗。
  到这天夜幕降临时,同盟国军队在佛罗里达半岛南部成功开辟了七个登陆场,超过三十万地面部队在滩头站稳脚跟并向3-6公里的纵深地带推进,在这些登陆场背后,是数百艘战斗、支援舰艇以及大量的运输船只,是部署在巴哈马群岛和古巴的数千架作战飞机。战役首日,美国军队损失的不仅仅是前线部队的四万多名官兵,更在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有3个师、7个旅以及二十多个独立的团级单位在给上级的报告中自我定性为“完全崩溃”,另有许多部队报告“战力损失过半”或“受到严重打击”,几乎每支部队都出现了逃兵,好在还未出现整营整连逃离战斗岗位的,但如果形势一直没有改观,士气愈发低迷直至全线崩溃也许只是个时间问题。
  要想顶住同盟国军队的进攻,乃至在保卫本土的第一场战役中反败为胜,美国海军和1934年春宣布组建的美国空军都担负着无可替代的重任。
  输掉百慕大海战后,美国和英联邦军队一方面因高层将领相互指责、互不信任而闹得不可开交,另一方面在战略上转入防御,双方各守其土,联合作战的关系虽然存在,但紧密程度和联动规模已经不复从前。当同盟国士兵的皮靴踏上佛罗里达半岛南部柔软的沙滩时,苦守加拿大的英联邦军队已跟同盟国军队正面抗争了近七个月,在此期间美军虽在加拿大保持着不少于20万人的作战部队,但是飞机、舰艇、战车等重武器的投入数量非常有限,而且从美军部队的部署和调动情况来看,他们是把加拿大视为练兵场,而不像那些依然效忠英国王室的英联邦军队一样,为守卫最后一块自由的王室领土浴血拼杀。
  自百慕大海战之后,美国的政治高层和海军将领们达成了一项重要的共识,那就是以美国海军现阶段的实力无法同兵锋正盛的同盟国海军相抗衡,所以他们开始采取避战策略,一面将主力舰艇集中部署在加利福尼亚海域保存实力,一方面加紧建造新型舰艇。经过一年多的韬光养晦,美国海军逐步恢复到了开战前的规模,至同盟国发动巴哈马群岛战役之时,美国大西洋舰队坐拥战列舰11艘、战列巡洋舰2艘、航空母舰26艘、轻重巡洋舰31艘、驱逐舰144艘,而且大型舰艇中的新舰艇比例占到了四成,轻舰艇中的新舰艇比例接近七成,战斗力较开战时有了非常大的提升。不过,美国海军官兵好容易积累起的信心又在巴哈马群岛战役中受到打击,因为同盟国阵营不但持续扩充了海军实力,更在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双方舰队还未发生直接交锋,同盟国的海军航空兵就在一次空袭中重创了美国大西洋舰队的三艘主力航母,使得美军指挥官迅速放弃了舰队决斗的企图,转而采取了外围游击与夜间布雷相结合的战斗策略,这帮助美国海军在巴哈马和古巴战役期间以相对较小的损失取得了相对较大的战果,从战术层面找回了一些自信,但随着巴哈马群岛和古巴的易手,美国军队已进一步丢失了战略主动权。
  同盟国军队大举登陆佛罗里达半岛当晚,同盟国海军的一支外围警戒舰队在数百公里外的翡翠岛海域与南下的美国主力舰队发生遭遇,双方发生激烈交火,史称“翡翠夜战”。此战同盟国方面仅有重巡洋舰2艘、轻型航母2艘、轻巡洋舰2艘、驱逐舰5艘,而美国主力舰队仅前哨分队就有重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3艘、驱逐舰8艘,紧随其后的主力战队更是坐拥战列舰7艘、航空母舰10艘、重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11艘、驱逐舰34艘,如此强大的兵力足以跟同盟国海军在佛罗里达海域的支援舰队相抗衡。这场看似螳臂当车的海战因同盟国海军航空兵的出奇表现而留名青史——两艘德国轻型航母于夜间出动舰载机70架次,飞行员们不但准确找到了目标,并且取得了击沉敌方轻重巡洋舰各一艘、击伤敌方巡洋舰和驱逐舰多艘的佳绩,究其原因,德国人新研发入役的音响自导鱼雷居功至伟。
  “翡翠夜战”的前半段是同盟国海军航空兵的发挥时间,后半段则属于英勇的美国海军官兵,其前哨舰队以2艘重巡和6艘驱逐舰快速逼近同盟国警戒舰队,双方相隔十数公里展开了一场夜间炮战,在雷达火控领域走在世界前列的德国海军这次却没有占到便宜,事实上,他们的对手也已经装备了性能较为优越的火控雷达。持续一个多小时的激烈炮战,德国新式重巡洋舰、第三代“布吕歇尔”号遭到重创,一艘轻巡洋舰严重受损,两艘驱逐舰战沉,美国方面的两艘重巡仅仅轻度受创,同盟国警戒舰队被迫后撤。
  接到警戒舰队的告急电报,曾在亚速尔群岛之战中大放光芒的德国海军将领冈瑟·吕特晏斯立即率领在巴哈马群岛附近海域实施机动的战斗舰队北上驰援,并在翡翠夜战结束后的这个清晨在翡翠岛以南搜寻到了敌踪,双方再度爆发激烈交战,史称“翡翠晨战”。这场发生在白昼的海战,偶发因素较夜战大为降低,可说是指挥人员战术能力、各级官兵军事素养、战斗舰艇技术性能的综合比拼。就舰队规模而言,吕特晏斯所率领的战斗舰队与尽遣精锐上阵的美国主力舰队仍有较大差距,所以这位德国海军中将最初采取的是航空作战策略,意图发挥出同盟国海军航空兵的技术优势——这时的德国海军航空兵已基本完成了舰载战斗机的升级换代,全新的福克G-54和改进型的Me-50T替代了战争初期的H-25,使得美英阵营的海鹰/鹰隼失去了原有的技术优势,而专为德国海军航空兵设计的鱼雷轰炸机Fi-111在航速、航程、载弹方面均有理想的表现,至于极为成功的经典款舰载俯冲轰炸机Ju-17T,则与新服役的Ju-33T并肩效力。
  翡翠晨战伊始,吕特晏斯舰队以舰载机部队迅猛出击,先声夺人,首波空袭就重创美军航母两艘。美国人已在亚速尔群岛和百慕大的历次海战中领教了同盟国海军航空兵的厉害,经过一年多的厉兵秣马,他们虽不至于脱胎换骨,但也在技战术素养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就在同盟国舰载机群发动攻击后不久,大群美军舰载机飞抵吕特晏斯舰队上空,冒着同盟国舰艇的防空炮火有序发动攻击,吕特晏斯麾下的七艘航母有四艘受损,其中一艘重伤,航母分队的后续作战能力大为削弱。
  经验老到而且才思敏捷的吕特晏斯这时候没有把注押在舰载机部队的第二波攻击上,而是一面接应警戒舰队的残存舰艇有序撤离,一面针对敌方舰载机群的行动实施主动防御。看到第一波空袭取得了显赫战果,美国舰队倾全力发动了第二波空袭,并协调陆基航空兵前来增援。面对美军227架舰载机、95架陆基战机组成的两个空中攻击梯队,吕特晏斯舰队出动104架舰载战斗机——占到全舰队舰载战斗机总数的86%,并按所属航母进行统一指挥、分队调度、分队作战。在翡翠岛以南空域,双方四百多架舰载机展开了一场极为惨烈的大空战,德国舰队以损失43架舰载战斗机的代价击落了99架美军战机,单就参战兵力和战损比例而言,德国人无疑赢得了一场漂亮的胜利,可是在随后的战斗中,航母分队的旗舰、久经战阵的齐柏林级航母“施瓦本”号、新服役的爱尔兰航母“科克”号接连受创,同盟国舰队的航母战力继续削弱,在这样的态势下,吕特晏斯果断选择了撤退,而后美国舰队又发动了第三、第四、第五波空袭,但未再取得显著战果。几个小时后,美国政府官方宣布取得翡翠海战大捷,引来了美国舆论一片赞誉之声。
第234章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晴朗的清晨,佛罗里达半岛东北部杰克逊维尔港附近,一架草绿色涂装的双发单翼轰炸机以树梢高度掠过田野和村镇,从它鲶鱼肚般的别致造型,不难分辨出这是一架格伦·马丁公司制造的B-10轰炸机。这种中型轰炸机30年代初期开始在美国空军服役,采用了一系列时下最先进的设计——全金属下单翼构造、封闭座舱、封闭弹舱、收放式起落架以及半圆形的龟壳状凸出枪塔,最高时速虽慢于德国的Ju-30,但载弹量、续航力以及自卫能力均占优势。
  从上方俯瞰,这架五座的中型轰炸机编员齐整,投弹手兼前向机枪手、驾驶员、导航员、无线电员以及后向机枪手各司其职,机身喷涂着美国空军驻佛罗里达第3航空队的战术编号,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异常之处,但如果给人以近距离细致观察的机会,还是能够发现一些端倪,比如说右侧机翼有多处被焊补的洞点,机鼻位置的投弹瞄准仪被另一种设备替代,再比如说飞行员们穿着德军的蓝灰色而非美军的白色衬衫……
  这架伪装成美军轰炸机的德国侦察机,是同盟国军队占领百慕大岛后从飞机洞库里淘到的宝贝,之所以要使出这般偷天换日的招数,倒也是迫于无奈。美军以英制“山鹰”战斗机为基础制造出了性能优越的“鹰隼”,并通过技术改进研发出了高速截击机、高空截击机、快速侦察机等一系列衍生型号。在巴哈马群岛战役实施之前,以德军为首的同盟国军队照例对作战地域进行了大量空中侦察,过往无所不利的福克G-51H、Me-50F乃至新服役的福克G-54D在执行侦察任务时遭到空前的阻力,损失比率远远高出不列颠战役和亚速尔群岛战役,从Ju-30改装而来的高空侦察机最初21次侦察飞行竟有14次失败,后期只好改为战斗机护航的武装侦察,勉强满足了战前和战时侦察需要。
  登陆美国本土的佛罗里达战役发动之前,同盟国航空部队继续实施武装侦察,但每有同盟国机群从巴哈马或古巴的机场起飞,美军在佛罗里达的雷达站就会及时发出预警,然后或组织战斗机群进行拦截,或提前进行疏散隐蔽,使得同盟国的空中侦察行动价颇大,收效却不甚理想。于是,德国人想出了特洛伊木马计,将前期缴获的美军飞机秘密转移至巴哈马群岛,令其单独行动,以低空飞行的方式避开美军的警戒雷达,继而对纵深地带的军事目标实施侦察——佛罗里达战役临发起前,“特洛伊木马”三次行动皆大获成功,搜集到了大量有关美军防御部署的直接情报。
  在这只特洛伊木马上,负责测定航线的导航员是德国空军最有经验的一名士官长,他借助机内的有线通讯线路向同伴们通报:“右前方是杰克逊维尔港,根据已有情报,港湾南北两岸均有大量防空部署,港口曾有巡洋舰分队驻泊,我们预定的飞行路线是从城区以西飞过,以斜角拍摄探察港口及南北两岸的情况。”
  “明白!”驾驶员冷静从容地回答道,“当前飞行高度50米,准备攀升至150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9/3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