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校对)第2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6/387

  入夜后,同盟国战斗舰队以扫雷艇和驱潜舰开路缓缓前压,只待进入大口径舰炮射程,两艘日耳曼尼亚级和两艘德意志级率先展开远程炮击,马肯森级和巴伐利亚级随后加入战团,而随行的轻巡洋舰两翼突前,以雷达警戒海面,驱逐舰和猎潜舰在舰队周围慢速游弋,利用声呐和探照灯戒备美英潜艇。
  伴随着一阵阵巨大的爆炸声,饱受炮火摧残的百慕大无助颤抖着。岛上此时几乎没有可燃之物,每当炮弹爆炸的光焰逝去,岛屿的轮廓便迅速隐入黑夜。乍看起来,没有任何生命能够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生存,实际上却有两万名美英官兵在掩体中默默忍受煎熬。在那些尚未被摧毁的海防堡垒中,炮手们将炮弹推进炮膛,并在炮室里提前备弹,而在天黑后重新投入运转的雷达站掩体里,军官们紧绷着脸,注视着荧光屏上那些代表舰艇的光斑。
  11时许,百慕大东北方海域终于出现了一支规模堪比同盟国战斗舰队的美英舰队,所有主力战舰分为两列斜纵队,轻舰艇在阵列两翼拱卫,踏着沉稳的步伐进入战场。
  己方舰队既已到位,百慕大群岛的海防堡垒在雷达探测数据的指引下,陆续对同盟国舰队展开炮火反击,而隐蔽在北侧海面的雷击舰艇也配合发起了轻骑兵式的突击,试图将敌人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战场正面。
  破译了敌方通讯,且能通过舰载雷达掌控战场形式,稳重的贝恩克不可能输掉这样一场海战,他从容不迫地调整舰队阵型,所有主力舰以一字纵队迎敌,轻巡洋舰和驱逐舰则向北实施了一次短促的海上突击,轻松击溃了从百慕大方向奔来的美英鱼雷艇群。
  战场彼端,金通过己方的舰载雷达密切关注着对方的阵列变化,当他发现同盟国战斗舰队调头迎向自己,便意识到自己的计谋又一次失效了。尽管他的舰队理论上还有获胜的可能,但金最终还是务实地舍弃了这种奢望,他迅速调整策略,令主力战舰在有效射程边缘展开炮击,派遣轻巡洋舰和驱逐舰上前实施鱼雷攻击。
  贝恩克没有理会对手的变阵,在敌方轻舰艇抵近之前,所有的德国战列舰都在向东航行的过程中实施左舷的主炮齐射。虽然目标远在二十多公里之外,日耳曼尼亚级的火控雷达还是显现出了惊人的作用,五轮射击过后,美英舰队已有舰艇连续受到近失弹的伤害。
  金不想用盲目死战证明自己的勇气,也已不在乎所谓的个人名誉,他从英国海军在上一场战争中的溃败看到了理智的重要性,而眼下唯一的翻盘希望——轻舰艇群的鱼雷攻击,终因敌方舰队极为猛烈的中近程炮火宣告失败,他非常果断地率领舰队掉头向北,全速撤离了百慕大海域,将这个满目疮痍的群岛留给了敌人的虎狼之师。
第223章
“红色幽灵”(上)
  1934年11月中旬的一天,德国北部的吕根岛正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下。伴随着一阵响亮的轰鸣声,一架船形机身布局、装配四台发动机的大型水上飞机降落在毗邻码头的海面上。它有着云朵般的纯白涂装,机身较普通飞机宽敞许多,轮廓线条因而显得非常饱满,机身中部装有宽厚的鸭翼状平衡板。当它依靠自身动力以较快的速度在水面移动时,机身稳定性显著优于一般的船形水上飞机——这便是爱尔兰设计制造、迄今已服役近十个月的洲际飞行器“自由者1号”,它采用性能优越的增压发动机,最大升限12000米,配备了全密封的增压式机舱,具备载客高空飞行能力,而且续航里程达到7200公里,足以进行不停留的跨大西洋飞行。两个月前,这架远程水上飞机从瑞典斯德哥尔摩起飞,经波罗的海、北海、大西洋、地中海抵达伊斯坦布尔,完成了一次相当成功的环欧洲飞行,沿途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作为爱尔兰航空业界的最新杰作,“自由者1号”的造价高达330万爱元,约合160万马克,实现量产后,预计单架成本能够降低到120万马克,相当于德军现役重型轰炸机Ju-28的三倍多。若按设计预案装配相应的机载武器,这种“洲际飞行船”将会成为有史以来最昂贵的军用飞机,考虑到其缓慢的飞行时速,无论作为轰炸机还是侦察机使用都不甚理想,但如果用于航空客运,大航程、大载重以及稳定性的特点使之有足够的条件成为跨洋航线上的空中豪华游轮,所以利默里克飞机制造厂迄今收到的12架订单,有10架来自于经营洲际航线的航空公司,只有2架是被德国海军订购。
  吕根岛是德国北部著名的度假胜地,这里的港口规模很小,不足以容纳大型舰艇,港湾里随处可见精致的私人游艇。在飞行员的熟练操控下,“自由者1号”完全依靠自身动力来到了指定泊位,而后机组成员分别从机鼻和机腹舱口抛出固定缆绳,这只白色的水上巨鸟最终稳稳停靠在了码头旁,乘客经由飞机自带的舷梯即可直接登上码头。
  “尊贵无比的爱尔兰王国和威尔王国之国王陛下,我等谨受帝国皇储殿下之托,在此恭迎您的驾临……”
  等冯·卡森毕恭毕敬地完成冠冕礼节,夏树非常热情地与之握手道:“啊哈,我的老朋友,看看,多么闪耀的将星……现在该尊称您为帝国陆军上将阁下啦!这是名至实归的荣誉……恭喜了!”
  能够成为德国军队中非皇室出身的最年轻上将,冯·卡森自身的才华和他努力积累的功勋固然重要,但皇储小威廉的信任和看重才是众所皆知的关键因素。正因如此,面对夏树诙谐式的褒扬,冯·卡森的表现有些缺乏自信,他耸肩道:“在您的光辉面前,在下的微弱光亮实在不值一提。”
  在码头上简单寒暄了几句,夏树与冯·卡森一道坐进轿车,前往吕根岛南部的腓特烈城堡。这座海滨建筑是普鲁士王国的王室产业,在1914年辟为德军的一处高级疗养院。自不列颠战役结束以来,以皇储小威廉为首的德军总参谋部团队就从巴黎迁至这个风光秀丽、气候温润的度假胜地。不过,他们给身体放了假,精神并没有松懈下来,几个月来,小威廉和他的得力助手们一直在酝酿着史所未见的跨洋作战计划,而这个计划的终极目标就是打垮美国,让德意志帝国成为这个时空独一无二的世界霸主。
  “听说……皇储殿下近来身体抱恙,以至于有几场重要的宴会都没能出席?”从港口前往目的地的车程不远,夏树仍想方设法从耿直的冯·卡森身上获取一些重要信息,以利于自己在跟善妒的长兄沟通时避开雷区。
  冯·卡森坦然回答:“那只是些无端的揣测,陛下不必介怀。皇储殿下每天都要骑马、游泳,怎么可能会轻易生病?之所以推掉了那些宴会,我想主要还是因为对兵棋推演的结果太过较真了。”
  “哎?那是怎么回事?”夏树顺水推舟地问。
  冯·卡森低语道:“殿下追求一场完美的胜利,但从兵棋推演的情况来看,进展跟他预期的相差甚远。”
  “这般专注于细节,倒不像是皇储殿下一贯的风格。”夏树说。
  冯·卡森点了点头,紧接着神情无奈地摇了摇头。
  即便对方没有细说,夏树也能猜出个大概。人很容易因为连续的胜利而膨胀,进而陷入一种追求完美胜利的偏执当中。跨洋作战本来就是个难度空前的命题,是个庞大而又复杂的战略任务,对军事组织和后勤保障的要求极高,何况面对的是美利坚这样一个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工业发达的国家,要想在美国海岸站稳脚跟,就必须循序渐进,筑牢基础,而且做好付出较大代价的心理准备,任何想要一蹴而就、顺利取胜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
  这次尽管德国皇储是以度假之名邀请自己前来,夏树知道,他是希望自己以低调的方式帮他把关作战计划,而在这个显而易见的目的之外,或许还有更深层次的意图——将威尔士划入爱尔兰实力范围是德国战前就已许诺的,只不过那时候德国当权者并没有料到爱尔兰国王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收服威尔士的人心。有了威尔士的煤铁资源和工业产能,爱尔兰如虎添翼,综合国力赶超意大利,军事实力迈入欧洲一流行列,未来发展不可限量。德国人通过两次大战打破了地缘制约,可不希望不列颠诸岛再出现一个英国式的强大国家,哪怕它的统治者出身霍亨索伦家族。
  相较于步入暮年的威廉二世,迟早要执掌帝国霸业的皇储小威廉显然对此更加的在意和警惕。
  片刻,冯·卡森转移话题道:“对了,陛下,近来拉脱维亚王国境内的革命活动非常猖獗,这应该是俄国人在美国支持下制造又一阴谋,据说俄国人意图在不列颠也挑起一些事端,陛下最好早做准备。”
  自建立苏维埃政权以来,俄国人便在不断尝试“革命输出”,意图用这种方式瓦解同盟国阵营,进而收复失地,扩大势力范围,最终实现世界大同的终极理想。法国是他们在欧洲的第一块试验田,20年代的时候革命浪潮席卷法国南部,造成旷日持久的武装冲突,数十万人因此丧命,半个法国沦为焦土,富饶的法兰西如今仍是动荡之地,国家实力早已沦为三流,而这场革命确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分散了同盟国阵营的精力,德、爱、意、奥等国为在法国的军事行动付出了高额的费用。
  继法国之后,革命运动在白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匈牙利、西班牙乃至奥斯曼帝国境内都曾风起云涌,只不过在执政当局的压制下未能形成燎原之势。二战爆发后,苏俄虽未直接参战,却一直在接收美英联盟提供的资金、物资、技术援助,一方面在国内积极整军备战,迫使德国、奥斯曼帝国分别在东欧和高加索的边境地区部署大量部队,一方面派出经验丰富的“革命导师”,利用各国底层民众的不满心理发起新的革命运动,威尔士动乱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次。
  对于冯·卡森的提醒,夏树一点也不觉得意外,作为历史的穿越者,他比这个时空的绝大多数人都要清楚革命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但他也从历史中看到了当前这种革命形式的局限性,俄国的革命导师们在他的爱尔兰王国无从立足便是最好的证明,但不是每个国家都像爱尔兰这样处于稳定发展的状态,稍晚于爱尔兰独立的拉脱维亚王国便长期受到经济低迷、官僚腐败的困扰,来自霍亨索伦家族锡格马林根系的国王弗雷德里克·威廉虽勤于政务,却未能带领这个国家走出阴霾,也没能在子民们心目中建立起崇高的威望,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德国的支持。
  立陶宛的情况没比拉脱维亚好到哪里去,前德国陆军上将、符腾堡的乌拉赫公爵威廉·卡尔名义上是立陶宛国会投票选举的国王,但他并非众望所归,而是依靠德国皇室的支持和对立陶宛人的武力威慑戴上这顶王冠的。近年来,威廉·卡尔身体每况愈下,军政事务大多交由他的长子打理,年轻的储君处处效仿爱尔兰国王,重用德裔官员,在首府纽斯维尔大兴土木,投资建立工厂,却是东施效颦,不得要领,少数人从中获利,多数人怨声载道,革命运动早已在看似平静的地方滋生。
  “皇储殿下准备向拉脱维亚增派部队么?”夏树问。
  冯·卡森如实回答道:“是的,应弗雷德里克·威廉一世陛下请求,殿下已命令第9兵团的两个步兵师和一个装甲旅进驻拉脱维亚,如有必要,还将进一步增派部队。”
  “是否也打算向立陶宛增派部队?”夏树又问。
  冯·卡森稍稍有些惊讶,略作思索之后,他做出了肯定的表示。
  “嗅到了风暴即将来临的气息?”夏树再问。
  冯·卡森皱起了眉头,却没有作答。
  “英国和法国曾经是我们最大的敌人,他们挡住了我们成为世界强国的道路,所以我们通过战争彻底打垮了它们,扫清了障碍。现在,我们又觉得美国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因为它是唯一能够在经济和军事上威胁我们的国家,所以我们依然要通过战争彻底打垮它,这条路真的走对了么?”夏树自问。
  冯·卡森讶异地看了看夏树,一脸无辜的将视线转向车窗外。以他所处的层次和所扮演的角色,根本没有资格参与这个问题的讨论,也不必劳神去考虑那么深远的问题。因为正统的普鲁士军人,最根本的使命就是赢得胜利,其他一切都可以忽略。
第224章
“红色幽灵”(下)
  这场仗要打到哪里为止?
  冯·卡森无从回答的问题,对兼任德军总参谋长的德国皇储小威廉来说却不是什么难题。年过七旬的德国皇帝醉心于独霸欧洲、称雄世界的荣耀,多数时间或流连于各种宴会、典礼、仪式,或巡视那些过去闻所未闻的新领地,对国事的操持早已大不如前,指点江山的重任自然落到了皇储小威廉肩上,而美国政府在不列颠沦陷、亚速尔战役失利后,已多次通过中立国向德国高层转达了求和的意愿,可以说,如若小威廉积极推动德美两国停战和谈,战争在数周内结束是大概率事件,然而令所有期盼和平者感到失望的是,德国皇储领导的德军总参谋部正在为跨洋登陆北美做着全面准备,而第一批战争动员部队的退役日程也一再推迟,这就意味着德国人暂时还没有收兵罢手的打算。
  在吕根岛的腓特烈城堡,偌大的殿堂被布置成了一个现代化的作战指挥中枢,居中位置摆放着规格罕见的超大沙盘,整个地球每个大洲、每块大洋都被囊括其中。作为现代文明的主要发源地,欧洲被放在了沙盘中央,位处中欧的德意志帝国则是中央的中心。
  来到小威廉的办公室,透过落地窗俯瞰殿堂里的沙盘,不禁有种上帝视角的既视感。在没有卫星测地技术的年代,军事沙盘的制作水准往往是该国军事基础的直观体现,它既取决于地理测绘的准确详实程度,又依仗于参谋人员的专业素质。就这两方面而言,德国军队的参谋部门无疑是世界一流的。
  小威廉的超级棋盘上非常清晰地标注出了当前的世界格局:欧洲除苏俄及为数不多的几个中立国以外,所有国家尽数加入了同盟国阵营,如今同盟国的控制范围西起百慕大和阿根廷,东至阿留申群岛和波利尼西亚群岛,覆盖了地球近三分之二的面积,美国和英联邦被迫收缩至北美一隅,而且需要同时防守东西海岸,战略形势非常不利。
  赢得第三次百慕大海战的胜利后,同盟国军队迅速夺取了这个距离北美大陆900多公里的前进踏板,为跨洋登陆计划的开启奠定了基础。小威廉制定的作战计划简单概括便是两翼齐飞:南翼走海路夺取加勒比海的重要岛屿,逐步将战线推进到美国东南部的弗罗里达半岛,然后将战火烧向美国腹地和西海岸;北翼在加拿大东南部的海岛和海岸登陆,待战线稳固后逐步向加拿大内陆和美国东北部推进,夺取美英阵营工业资源最集中的地区。考虑到加拿大的寒冬很快就要降临,南翼作战将会先行发动,在次年冰雪消融之前,北翼作战主要通过海空力量扫荡美英军队在沿海地区的军事部署和工业设施。为了实施这一宏大的作战计划,同盟国军队将调动起除意大利、奥匈帝国主力舰队外的所有海上力量,投入三万多架次作战飞机和两百多万作战部队——小威廉希望以少于20万人的损失迫使美英无条件投降,但多次兵棋推演的结果都在40万以上,这便是冯·卡森之前所说的“无法达成完美胜利”。
  当面听取了作战方案的整体概述,夏树不急于表态,而是走到办公桌旁的大地球仪边,缓缓转动球面,使之停留在太平洋的一面,继而开口道:
  “日本军队似乎在瓦胡岛碰了个头破血流?”
  冯·卡森看了看皇储小威廉,得到肯定的指示后,他介绍说:“日本方面目前尚未向我们通报有关瓦胡岛登陆作战的情况,而据我们派驻日本的特别联络人员报告,日本军队应该是在那里吃到了败仗,近期截获的美方通讯也应证了这一点,但具体战况及双方损伤情况目前还不得而知。”
  没等夏树应声,小威廉插话道:“大约是在两个月前,日本驻德武官转来他们军部的一项提议,希望与我们就北美地区协同作战的问题进行正式会商,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对北美的土地和资源是早有图谋的,一旦他们占领了夏威夷群岛,东进北美西海岸的唯一阻碍就是距离了。所以,美国军队拼死守卫夏威夷,遏制住日本人的扩展速度,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
  “您觉得日本的扩张速度太快?”夏树故意反问。
  小威廉冷哼道:“他们参战才短短几个月,就夺取了相当于本土面积几十倍的土地以及半个太平洋,等到日本士兵的皮靴踏上了美国西海岸,整个太平洋就只剩下我们所占据的几个岛屿不在他们的控制下了。想想看,拥有如此庞大的领地,要不了多少年,日本就会成为第二个美国,甚至比如今的美国还要强盛,与其等到那个时候再想办法对付它,不如趁其羽翼未丰就及早进行遏制。”
  夏树再次逆时针转动地球仪,视线从太平洋中部来到了它的西部,在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的顺利扩张使得日本暂时放缓了对中国的侵略步伐,甚至可以预见,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日本的军事重心都会放在太平洋方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日本人就放弃了灭亡中国的企图,来自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的战略资源将迅速提升日本的军事实力,等到矿产、橡胶变成武器,石油提炼燃料,稻米制成军粮,日本的战争机器定会变本加厉地碾压弱者。
  “既然这样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联手俄国援助中国,一方面在战场上阻挡日军攻势,一方面通过外交进行调停,从而在东亚地区保留一个能够在战略上钳制日本的大国?”
  出乎夏树的意料,小威廉以兄长的口吻教训道:“约亨,我知道你长久以来一直很喜欢东方文化,日中战争爆发以来,你始终是在想方设法帮助中国人对抗日本,可是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者,个人情感必须让位于国家利益。在打败美英联盟以前,我认为我们应当避免跟日本发生激烈的冲突,同时跟俄国保持足够的距离。事实上,俄国人已经在实施对中国的军事援助以减小日本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威胁,我们没必要阻止俄国人,也不去惹怒日本人,当前最理智的选择就是不支持任何一方。”
  夏树紧盯着小威廉的脸孔,严肃而决绝的表情说明这个问题在德国皇储这里没有太多的商量余地——这种独断专行的冷酷和霸道一如盛年时的威廉二世,甚至连神态细节都出奇的相似。
  在搞清楚小威廉缘何得出这般结论之前,夏树没有与之辩驳,而是淡淡说道:“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殿下一贯是瞧不起俄国人的,为何如今这般忌惮?”
  “因为如今的俄国已经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俄国了。”小威廉一边说着,一边走到办公桌旁,从文件格里取出厚厚一叠文件,然后将它递给了夏树。
  夏树打开文件夹,不紧不慢地翻阅着里面的文件,有些是关于苏俄中央军委的报告,有些是对苏俄各级组织发展运转的描述,不少报告都列举了详细的佐证,情况跟夏树所知的历史大致吻合,只有少部分报告因为加入了情报搜集者的主观判断,存在一定程度的夸大或歪曲。
  小威廉给了冯·卡森一个眼神,示意他带着在场的几名军官暂时离开房间。在这之后,他才拔高音量,愤愤然地说道:“俄国人的革命思想有着惊人的传播力和感染力就像是瘟疫,不,比瘟疫还要可怕!普通的防线在它面前毫无作用,就算我们封闭边境通道,它也能够通过各种隐秘渠道传播,使我们的人民受到蛊惑,甚至连我们的军队都出现了异教徒!”
  夏树初是讶异,但转念一想,如今的德意志帝国虽已破除了制约其发展的资源和空间瓶颈,经济、金融、工业、军事、科技实力突飞猛进,民众的生活条件也有了相应的提升,而固有的阶级矛盾不但没有得到根本上的解决,反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恶化。一方面,来自殖民地的廉价劳动力压缩了本土工人的薪酬空间,使得许多并不擅长经商的国民利用积蓄或贷款前往新的殖民地投资兴办厂矿,经营失败后回到德国潦倒度日,另一方面,旧的权贵阶层和新兴的富人阶级在帝国崛起的过程中成为最大的受益人群,身价的暴增使得他们逐渐摒弃了过去的节俭生活,相互攀比的风气日盛,奢靡无度的现象比比皆是,贫富差距的扩大和社会风气的恶化使得底层民众滋生了不满情绪,这些都为俄国革命思潮的传播提供了生存土壤。
  “俄国人描绘的理想国确实很有诱惑力,民众之所以会心存向往,根源上是因为他们现实的生活遭遇到了太多的不公,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都难以得到保证,否则的话,他们不会冒着生命危险投身所谓的革命。前几个月,威尔士人还在轰轰烈烈地闹着革命,现如今一个个都踏踏实实地各尽其职,就是因为我让他们得到了生活的基本保障,看到了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前景,其实这些就够了。”夏树语重心长地解析道。
  可惜小威廉并没有听进去,他咬牙切齿地说:“人心是贪婪的,永远不知满足,所以要对付那些不受教化的异教徒,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同时摧毁他们的身体跟灵魂,以儆效尤!等到我们结束了跟美英联盟的战争,就可以腾出手来解决这个麻烦问题了——唯有让俄国不复存在,人们才会对他们所谓的理想国死心!”
  打完西边再打东边?夏树不禁在心里叹了口气,打垮苏俄能够消除一时的威胁,却不是消除国内积弊的根本办法。德国高层能及早重视俄国革命思潮带来的影响绝非坏事,但如果他们采取的是围堵而不是疏通的策略,各种弊端只会在被压制的状态下越积越多,直到有一天如火山喷发般彻底爆发出来。
第225章
巨人的黄昏(上)
  1934年11月底,奥斯曼帝国海军南方舰队成立十周年庆典在波斯南部的阿巴斯港举行。为了向世人展现这个横跨欧亚大陆的伊斯兰帝国在大工业时代的强势复兴,奥斯曼帝国从地中海调来了他们新服役的主力舰,并盛邀在波斯湾地区驻军的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爱尔兰派舰参加,而势力扩张至孟加拉湾东岸的唯一东方同盟国家,日本,也受邀派来了观礼团。
  奥斯曼苏丹迈吉德二世虽没有出席这场隆重的庆典,风头正劲的皇位继承人艾哈迈德亲临阿巴斯港,大维齐尔(相当于政府总理)恩维尔、海军总司令阿巴斯等一众达官显贵纷纷亮相。当列队于霍尔木兹海峡的观礼舰艇纷纷鸣响礼炮之时,场面何其壮观,谁能料到这样一场戒备森严的政治秀竟然会变成一场政治灾难——典礼进行中,艾哈迈德坐乘的观礼舰“苏莱曼一世”号突然发生爆炸,并在不到15分钟的时间里倾覆,这位帝国继承人在仆从的保护下仓惶离舰,但他所乘坐的救生艇在吊放过程中意外翻转,艾哈迈德从四米多高的地方掉落水中,最终不幸溺亡。
  “苏莱曼一世”号的沉没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它是遭到美国潜艇的鱼雷袭击,因为有幸存水兵声称他们在爆炸前看到了鱼雷航迹,也有人认为它是碰触了同盟国布设的水雷,要知道当初为了防备美英海军进入波斯湾,同盟国在霍尔木兹海峡附近水域布设了上千枚水雷,而在美英军队撤离南亚之后,同盟国历经数月才清理了它们中的一小部分,还有人推测是舰员操作失误,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夏天在达达尼尔海峡爆炸沉没的另一艘奥斯曼战舰,调查得出的结论是鱼雷兵保养鱼雷不慎引发了悲剧。
  不管事件真相如何,这艘造价达到3200万马克的新式战舰终归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沉没了,受损的不仅仅是奥斯曼帝国的颜面,在那个名为艾哈迈德的男子心脏停止跳动的刹那,这个看起来枯木逢春的伊斯兰国家遭到了来自内部的重重一击。闻此噩耗,体况欠佳的老苏丹迈吉德二世当场晕厥,差点就去见了安拉,此后每况愈下,不久便病入膏肓。窥视苏丹之位的各方势力暗斗明争,近卫军统帅瓦西比帕夏支持迈吉德二世的幼子继承大统,利用自己对首都伊斯坦布尔的控制使得其他王子和皇亲国戚无法接近迈吉德二世,这让迈吉德二世的姐夫、执掌奥斯曼帝国政治大权的恩维尔以及迈吉德二世的堂兄弟、前前任苏丹默罕默德五世的幼子法提赫感到非常不满,要知道自17世纪以来,奥斯曼的皇位继承法便是长男继承制,也即由皇室成员中最年长的男性继承苏丹之位。
  迈吉德二世尚且清醒,各方势力还不至于刀枪相向,一矣老苏丹再度晕厥的消息传出,各路人马立即撕破脸皮,那些停泊在金角湾的奥斯曼战舰赫然将黑洞洞的炮口指向伊斯坦布尔的皇宫,听从恩维尔号令的部队从各地赶往首都,伊斯坦布尔城内的瓦西比帕夏则想尽办法颠覆长男继承制、恢复长子继承制……
  趁着奥斯曼帝国政局陷入动荡,一直对同盟国以《新巴库协议》强占南高加索、分治巴库油田耿耿于怀的苏俄政府突然发难——圣诞节前,苏俄边防军以奥斯曼巡逻队越境袭击苏俄哨兵为由发起反击,不到两个星期就收复了沙俄时期丢失的所有高加索领土,并切断了巴库的同盟国军队与后方的陆上联系。德国政府紧急调停,要求苏俄军队停止进攻,退回到1931年《新巴库协议》约定的边界一侧,却遭到了苏俄政府的强硬拒绝。俄国人限令同盟国军队在三天内全部撤离巴库,否则将以武力发动进攻。
  高加索之争由来已久,同盟国早前之所以占得一定的优势,仰仗的固然是德国军队的超强战力,但从任何一个方面来看,奥斯曼军队才是在这个方向对抗苏俄的主力军,如今奥斯曼帝国政局动荡,军队中的各派系或蠢蠢欲动,或明哲保身,没几个人还有心思跟俄国人干仗,何况军队的后勤保障能否维持还是个很大的未知数。纵然如此,德国人依然不愿意放弃巴库,他们通过里海的水上线路为巴库驻军提供补给,同时从东欧方向对苏俄施压——从不列颠归国休整的第1、第2装甲兵团声势浩大地开赴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北部,数以千计的战机从西欧和中欧转场至东欧的各处航空基地。与之相应,苏俄军队在爱沙尼亚-白俄罗斯-乌克兰边境地区大规模调动,所有部署都转入了防御姿态,西部和西南部城市开始进行军事动员——韬光养晦十八载,俄国人终又露出了战斗民族的肌肉!
  在俾斯麦和老毛奇的时代,普鲁士成功避免了两线作战,从而赢得了普奥、普法两场重要战争的胜利,为德意志帝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到了施利芬时代,如何打赢两线作战成了德军将领和参谋们潜心钻研的课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辉煌胜利更让他们信心爆棚,自那之后,德国军队的战略思想一如大英帝国巅峰时期的“两强标准”,言必称“同时打赢两场战争”,所以在1933年夏天,德国会在只有爱尔兰给出参战保证的情况下毅然发动对美英的战争,其代价就是在不列颠和亚速尔战事最为胶着的时期,德国也不得不在东欧保留40%的陆军战力和30%的空军力量,用以防备跟美英缔结秘密协定的苏俄以百万大军挥师西进。按照德国谍报人员探知的情报,苏俄至少在1933年9月和11月间进行了两次秘密动员,德国军方据此判断,若美英联军拿下亚速尔群岛,苏俄政府有八成以上的概率对德宣战,于是在1933年10月,德国进行了第二波动员,超过六十万适龄青年应征入伍,东部地区也相应进行了国防动员,而仅仅一个多月之后,德军总参谋部便因战略形势的变化提出了第一批复员计划,将这六十万预备兵员和二十万一线部队列上了裁撤清单。不久之后,随着意大利、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以及西班牙王国的参战,德国军队在占领区的驻军压力进一步减轻,但因皇储小威廉积极筹划跨洋攻击北美的计划,大批部队开始向亚速尔群岛集结,第一批复员计划被暂时推迟。苏俄此时做出强硬举动,自然令德国上下很是愤慨,在两大王牌装甲集群已经部署到东欧的情况下,德军总参谋部又从本土和西欧增调了七个一线兵团、四个重炮师以六个航空兵团,边境地区顿时密布战争阴云。
  在德国军队的强势压迫下,苏俄政府态度有所缓和,他们同意以谈判的方式协商解决南高加索和巴库问题,期间允许同盟国舰船自由进出巴库港口,德国、奥斯曼、苏俄三方旋即各派代表在巴库举行磋商,然而高加索局势趋缓并没能改变奥斯曼的内乱局面。1934年12月27日,迈吉德二世在伊斯坦布尔皇宫辞世,近卫军统帅瓦西比帕夏及多名维齐尔的力保17岁的小王子马哈茂德登基,未等新苏丹行即位大礼,法提赫麾下的战舰向城防部队开了炮,武装水兵们乘船登陆,而从东边兵临城下的恩维尔也向瓦西比帕夏的近卫军发难。驻守伊斯坦布尔的奥斯曼近卫军虽只有三万多人,远少于支持恩维尔的军队,也无力将法提赫指挥的奥斯曼舰队从金角湾赶走,但依托都城的高墙坚壁以及对方不敢大规模动用火炮的忌惮,挡住了夺权者一轮又一轮的进攻。精于世故的瓦西比帕夏之所以敢于挑战掌握奥斯曼陆海军兵权的恩维尔和法提赫,表面看是因为他跟两人素来不合,担心将来遭到清算,实际上他早已通过德国和意大利驻奥斯曼大使向两国开出了非常诱人的条件:只要两国表态支持马哈茂德担任新苏丹,便将波斯东部和南部地区新勘探出来的油田无偿交给两国开采。
  意大利政府则垂涎那些新油田,乐于从这场内乱中获取尽可能多的利益,德国的政府首脑们觉得个软弱年幼的君主和一个愿意出卖国家利益的军政首脑要比那些战功卓著、较有自立精神的候选人更为合适,所以在瓦西比帕夏起事之前,两国政要都暗中表态支持,然而等各方兵戎相见,德国方面却生出了重大变故:德皇父子的个人倾向霍然凌驾于客观理智的抉择之上,因为他们支持有着二十多年友好合作关系的恩维尔,而这位坚定的亲德派推选已故苏丹迈吉德二世的另一位堂兄弟——年逾五旬而且身有残疾的苏尔曼接任苏丹,所以德国政府最终表态谴责马哈茂德和瓦西比帕夏违逆法制、篡权作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6/3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