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校对)第2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0/387

  “最强战列舰”的纸面性能确实空前强大,但大不列颠级绝非不沉之舰或者无敌战舰。前一日,美英舰队遭到同盟国机群的狂轰滥炸,大不列颠级的四号舰“朱特”号便被敌方的航空炸弹炸成重伤,两座主炮塔无法正常工作,为保住弹药库和保持舰体平衡先后灌了四千多吨海水,伤亡的舰员人数接近编员的四分之一,撤退时的状况狼狈非常。现如今,“马肯森”号的两发穿甲弹险些让三号舰“撒克逊”步了友舰“胡德”的后尘——其中一发15英寸穿甲弹竟穿透了其后部主炮塔的顶部装甲,爆炸瞬间杀死了在炮塔里工作的94名舰员,若不是通往弹药库的防火门均按标准操程处于关闭状态,迸射的烈焰很可能蔓延至底部的主弹药库,储存在那里的两百多发16英寸炮弹以及上百吨发射药会在几秒钟的时间里将“撒克逊”号变成巨型火药桶。
  命中“撒克逊”号的另一发15英寸穿甲弹打在了司令塔外部,但未能贯穿装甲,爆炸杀伤了露天防空炮位上的三十多名英国舰员。望见英舰后部的冲天烈焰和滚滚浓烟,海面上的同盟国参战人员以及圣米格尔岛上的观战者皆欢呼雀跃起来,虽然没太多人想当然地以为这艘英国战列舰就此完蛋了,但这一场面还是大大鼓舞了每一艘德国战列巡洋舰上的将士们,让他们看到强大的敌人也是可以打败的。
  在一群欢欣鼓舞的军官之中,巴斯蒂安依旧保持着他那优雅的冷酷。“马肯森”号摧毁“撒克逊”号后部主炮塔的一击有不小的运气成分,这艘英国战舰的动力和指挥系统看起来并没有遭到严重破坏,而且在“撒克逊”号之外,还有两艘大不列颠级和一艘君权级战列舰将火力锁定在了德国战巡编队身上,而余下的八艘美英战列舰则全力以赴地对阵七艘德国战列舰——美英舰队在两条战线上均保持着一艘主力舰的数量优势,海面上的对战形势仍然对他们有利。
  自己方战巡编队杀入战场以来,贝恩克直接指挥的主力舰队压力减轻了不少,但在半个小时的炮战过后,他的战列舰群还是出现了不小的损失,旗舰“德意志”号以及“汉诺威”号、“黑森”号、“萨克森”号都在冒着黑烟,而“萨克森”号的伤势尤为严重。这艘巴伐利亚级战列舰在建成之时有着无与伦比的防护体系,是足以力压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和美国新墨西哥级的一流主力舰。时间的沉淀没有让巴伐利亚级变成不朽的经典,而是使之逐渐成为衡量新式主力舰战斗力的参照物,德意志级便是按照巴伐利亚级两倍战力的标准建造的,船台上的日耳曼尼亚级将达到这一标准的三倍!
  接连挨了三发大口径炮弹,“萨克森”号损失主炮塔一座,水线装甲被击穿一处,右舷副炮半数毁坏,这样的伤势还不至于让它退出战斗,而在炮战的前半程,这艘巴伐利亚级战列舰贡献了两发命中和数发近失,成功击伤了对面的科罗拉多级战列舰。
  照着当前的趋势发展下去,两支主力舰队之间的战斗很可能得到两败俱伤的结果,但这22艘主力舰并非战场的全部,双方的轻舰艇都在跃跃欲试,随时准备抓住机会给敌人来一次漂亮的鱼雷打击。不过,真正决定这场海战走向的却是“场外因素”。来自同盟国航母和圣米格尔岛野战机场的战机一次又一次对美英舰队发动空袭,那些从天而降的航空炸弹和跃入水中的航空鱼雷比炮弹更让美英官兵提心吊胆。
  又一轮猛烈空袭结束之时,大不列颠级战列舰“盎格鲁”号跛足,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马来亚”号半残,科罗拉多级战列舰“西弗吉尼亚”号重度烧伤,而被鱼雷击中的重巡洋舰“明尼阿波利斯”号正在下沉,驱逐舰“彼得瑞兹”号连同它的全体舰员已从海面上消失……这些损失让美英舰队在气势上受到了明显的打压,亦让他们在战术上愈发被动。高速机动的德国战巡编队很快抓住“盎格鲁”号移动缓慢的弱点,集中三舰火力猛攻之,所幸大不列颠级战列舰的防护设计经受住了严酷的考验,否则的话,美英舰队将彻底丧失他们在这场海战中的优势。
  在被动挨打的局面下,转移到“印第安纳”号上继续指挥作战的美国海军上将斯坦德利居然毫无撤退之意,这不但让对手觉得纳闷,也让许多美英官兵感到费解。这一谜题不久便被解开——同盟国飞机在圣米格尔岛以东三十海里发现了失去踪迹的美英战巡以及两艘北卡罗来纳级,它们截住了同盟国舰队撤回欧洲的退路,而且有足够的实力挡住同盟国舰队的强行突击。
  战局急转直下,贝恩克上将无疑是心理压力最大的人,但他并没有坐立不安的焦躁表现,而是让副官给自己弄来一杯不加任何东西的黑咖啡,一口一口啜着,任由苦涩而又香醇的滋味过口入喉。
  一杯咖啡的时间,整支同盟国舰队的命运,贝恩克上将的神情变得无比凝重,而后,他开始下达新的作战指令——陆基战机继续攻击眼前的美英主力舰队,航母舰载机倾力攻击从东面驶来的美英战舰,德国战列舰群边打边向圣米格尔岛南岸运动,战巡编队回航至圣米格尔岛北部。
  来自德国战列舰群的压力稍减,美英主力舰队便如弹簧一般迅速做出反应,航速较快的大不列颠级和南达科他级全速西行,并在行进过程中变成一字纵队,以猛烈炮火轰击德国人的战巡编队,见三艘马肯森级已无战意,这支美英战列舰队迅速调头南下,与科罗拉多级、新墨西哥级、伊丽莎白女王级、君权级双纵队齐下,对徐徐后撤的同盟国战列舰群摆出追击架势。在此过程中,随行作战的美英驱逐舰对同盟国舰队发起了一次鱼雷冲锋,因遭敌方舰艇和岸炮火力的密集阻击,它们未能取得实质性的战果,只是用鱼雷迟滞了德国战列舰群的行动。
  另外一边,同盟国的航母舰载机对包抄后路的敌方快速编队发起了近乎疯狂的攻击,然而连日的苦战磨钝了这把原本锋利无比的战刀,美英海军则在残酷的战斗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技巧,此消彼长,同盟国的舰队航空兵没能复制前一日的辉煌战绩,他们仅仅击伤了英国的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安森”号和美国的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佐治亚”号,击沉了一艘微不足道的美国驱逐舰。
  上午10时许,从东面包抄而来的美英快速舰队抵达战场,“北卡罗来纳”号战列舰、“突击者”号战列巡洋舰、“宪法号”战列巡洋舰的18英寸重炮开始发出震耳的咆哮,而同盟国舰队的主力舰只这时均已撤退至圣米格尔岛近岸海域。守军在此敷设了一千多枚锚雷,形成多处防御型水雷场,借此阻挡敌方舰艇靠近。从特塞尔岛之战的经验来看,单纯依靠水雷是无法阻止敌人发起登陆作战,但这些水雷在现今的局面下却可以发挥出微妙而重要的作用。
第143章
死局的生门
  在圣米格尔岛海域,随着美英舰队的主力战舰重新会合一处,同盟舰队陷入到了以十艘主力舰对阵敌方二十艘主力舰的困境当中,贝恩克上将及其部属们除了依托圣米格尔岛背水一战之外,似乎已经无路可走了。
  看着声势浩大的敌方主力舰群在圣米格尔以东海面集结编队,由实力最强的北卡罗来纳级和大不列颠级坐镇中路,实力稍逊的科罗拉多级和伊丽莎白女王级居于右翼战线,机动力强的列克星敦级和海军上将级布置在左翼战线,密密麻麻的轻舰艇各守阵位,任何一名同盟国军人都会为己方舰队的命运感到深深的忧虑。
  喝下第二杯苦涩的黑咖啡,贝恩克上将俨然有了新的参悟,他以成竹在胸的姿态下达了连串的战斗指令。他的舰队开始徐徐后撤,而在临时旗舰上观察战场形势的美英舰队指挥官斯坦德利上将很快发现,德国人的战列舰正一艘接着一艘离开他的视线,羞怯地躲到了圣米格尔岛背后。
  美英舰队阵中的北卡罗来纳级和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分别有着28节和27节的高航速,列克星敦和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更是赛跑高手,再加上如狼似虎的驱逐舰群,斯坦德利并不担心眼前的猎物绕路落跑,真正让他恼火的是敌人的飞机。在动辄三四万吨的大型战舰面前,那些飞行器就像是玩具那样渺小,可它们投下的炸弹和鱼雷偏偏给海上的巨舰带来了致命的威胁。自亚速尔战役拉开序幕以来,美英舰队折损舰船各式舰船91艘,超过三分之二是拜敌军航空部队所赐,而遭击沉或受重创的14艘主力舰当中,只有3艘是同盟国战舰的战果,这些糟糕的数据足以说明同盟国航空部队是多么的可憎。
  随着美英舰队阵位调整的完成,主力战舰重新以密集而猛烈的炮火轰击同盟国舰队。尽管双方的距离仍然超过25公里,但这一次斯坦德利麾下各舰都打得非常准,拖后的两艘巴伐利亚级战列舰很快被如林的水柱所包围,照此趋势,要不了多久便能将其重创,可是不一会儿,它们的轮廓与海岸越来越近,“印第安纳”号的主炮停止了射击,接着周围几艘战列舰也沉默了。
  站在舰桥上观战的斯坦德利瞪着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他环顾四周,虽未出言质问,但那股不怒自威的气势让部属们一阵紧张。少顷,坐镇“印第安纳”号的战列舰队指挥官亚内尔将军上前解释道:“目标脱离视界,我们无法对其进行瞄准。若要继续炮击,要么转移位置,要么派出飞机观测,没有别的办法。”
  巡洋舰以上级别的美英战舰均可搭载并弹射水上飞机,只是在经历多场战斗之后,多艘战舰的简易航空设施和航空装备遭到破坏,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如今美英在特塞尔岛的陆基航空部队自保尚且吃力,根本腾不出手来支援海军作战,而三艘美英航母所剩不多的能量全部用在了攻击同盟国航母上,在圣米格尔海域,战场制空权是牢牢掌握在同盟国军队手中。普通军舰搭载的水上飞机仅具备侦察能力,碰上敌方战斗机就只有逃命的份。
  正如人们料想的那样,从美英舰队起飞的两架舰载侦察机才刚刚升空,从圣米格尔岛西部起飞的德军战斗机就凶神恶煞地扑了过来,而这两架水上飞机立马像是老鼠见到了猫,吓得仓惶逃窜,最后还是依靠舰队防空炮火的庇护躲过敌机的猎杀。
  空中侦察并非美英舰队唯一可选的侦察方式,眼见一计不成,指挥官旋即调遣两艘美国驱逐舰从阵前杀出。它们远远绕过圣米格尔岛南部的水雷区,借助光学仪器侦察同盟国舰队的行迹,而后将观察情况反馈给己方主力舰——同盟舰队正编队向北航行,而且与圣米格尔岛的海岸线保持着大约五公里的距离。
  在美舰“印第安纳”号的舰桥上,斯坦德利对跟自己共事多年的亚内尔将军说:“如果我是敌方指挥官,我断然不会在这个时候撤退,何况也无路可退。”
  亚内尔凝目眺望远方:“我同意您的判断。事实上,直觉告诉我敌人肯定在利用圣米格尔岛做什么文章。”
  斯坦德利正苦苦冥思,突然听到远处传来滚雷般的轰鸣声,紧接着,被派去侦察敌情的两艘驱逐舰附近腾起了数股巨大的水柱。于是,他揣测道:“难道说……敌人是要用圣米格尔岛做屏障,蒙住我们的眼睛进行攻击!”
  圣米格尔岛是个东西长、南北窄的条形岛屿,从海图上看,它好比一处简易的单兵掩体,同盟国舰队可以躲在岛屿的另一面对美英舰队展开跨越式射击,岛上的德军部队便是他们的眼睛,若水上飞机和轻舰艇的侦察都无法奏效,美英舰队就像是蒙上了眼睛一样,只有被动挨打的份。
  亚内尔将军还没说话,隆隆炮声再度传来,其声势虽然远远不及战列舰群的炮火齐鸣,但对于脱离舰队的那两艘美国驱逐舰而言,这样的炮声便意味着一场可怕的风暴。转眼间,大大小小的水柱在它们周围升腾,飘散的水雾把它们笼罩其中。
  端起望远镜观察片刻,亚内尔推断说:“至少有两艘主力舰在向它们射击!”
  斯坦德利双眉紧皱:“越是如此,越是说明敌人当下的意图不是逃之夭夭。他们也许是想借圣米格尔岛作掩护继续跟我们对战,也许是另一种可能——把我们拖在这里,让轰炸机来消耗我们的力量,等到我们筋疲力尽的时候,再冲出来把我们收拾掉。”
  亚内尔对此表示赞同,并且建议道:“那两艘驱逐舰肯定撑不了多久,我们是不是把哈特中将的巡洋舰队派上去,紧紧咬住敌人的尾巴,战列舰队全速运动,重新把敌舰队主力纳入我们的视线。”
  斯坦德利道:“如果敌人一心一意跟我们绕着圣米格尔岛兜圈子,追恐怕是很难追上了,但我们可以分兵两路进行堵截,而后形成夹击之势。您觉得呢?”
  在这样一场大规模的海战当中,影响战斗进程的因素纷乱繁杂,既然身为联军舰队总指挥官的斯坦德利郑重其事地征询自己的意见,亚内尔不得不慎重考虑,可是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前出侦察的两艘美国驱逐舰处境已是岌岌可危。于是,他面色尴尬地说:“您做决定吧!”
  仅凭主观判断做出这样重要的决定,斯坦德利显然也有些踌躇。就在这时,前哨驱逐舰发回报告,对它们发动炮击的是敌方的一艘战列巡洋舰和一艘重巡洋舰,这跟亚内尔刚才的判断基本一致。
  斯坦德利连忙向副官吩咐:“命令哈特立即带领第1战巡分队上前压制敌方后卫舰只!”
  托马斯·哈特是美国海军一员骁勇善战的悍将,此次担任联军舰队的巡洋舰队司令,麾下有六艘威力强大的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并在名义上统率着英国海军的战列巡洋舰分队。圣米格尔岛海战爆发前,四艘英国战巡一沉一伤,两艘列克星敦级护送遭受重创的航母返航北美,哈特的巡洋舰队实力大为削弱,而在这场海战的前半程,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星座”号不幸在敌机空袭中战沉,英国战巡“安森”号中度受创,至此可投入战斗的美英战巡为四艘又半,即美舰“列克星敦”、“萨拉加托”、“宪法”,英舰“豪”以及带伤作战的“安森”号。
  得到来自旗舰的战斗命令,哈特毫不迟疑地率领“列克星敦”号、“萨拉加托”号、“宪法”号及轻重巡洋舰四艘加速西行。在这支巡洋舰分队前方,遭到敌舰攻击的两艘美国驱逐舰正以接近30节的航速机动规避敌方炮火。以大欺小的敌方战舰看起来不光是为了赶走这两个讨厌的盯梢,它们俨然是在宣泄怒火——尽管双方距离较远,可是从圣米格尔岛方向打来的炮火是如此的密集和猛烈,不多会儿便重创了其中一艘美国驱逐舰,它的航速因伤势减慢下来,紧接着便遭遇了灭顶之灾,狂暴的炮火像是用拳头砸火柴盒一样,轻而易举地把它轰得四分五裂。
  与遭致厄运的同伴相比,另一艘美国驱逐舰就要走运一些,它挨到了哈特舰队赶来解围。随着三艘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的身影进入敌方战舰的射界,迅速炮火转移了方向,硕大的水柱开始在这些白灰色战舰周围出现。
  搭载18英寸主炮的列克星敦级有着无可比拟的火力,但它们毕竟是20年代中前期建造的“战略威慑武器”,武备和动力的优势不足以掩盖它们的防护弱项,若是在战斗中对上提尔皮茨伯爵级这样的战巡杀手,其胜算恐怕非常渺茫,而眼前的局面是三艘列克星敦级对付一艘马肯森级,这样的战斗可不会有太大的悬念。
  哈特中将正要借此机会一雪前耻,拿敌人祭旗立威,眼前的形势却随着两道魅影的出现发生剧变——另外两艘马肯森级像是从海里钻出来一样,凭空出现在了之前那艘马肯森级附近。两支巡洋舰队此时相隔近20公里,这样的距离不利于重巡洋舰火炮的发挥,真正的较量将会在三艘马肯森级和三艘列克星敦级之间展开。
第144章
马肯森的暴击(上)
  “敌舰距离超过24000码,装填高爆弹,半齐射准备,测算射击诸元……”
  美舰“列克星敦”号的射控指挥室里,佩里少校沉稳有力地发出一条条指令,将这艘战舰的射击指挥体系置于平稳有序的节奏之中。靠近圣米格尔岛西端海岬的海面上,三艘德国战巡已经秀出了它们的修长体态,从它们井然有序的射击阵位来看,这是早有预谋的交战。
  不等佩里少校的军官们完成测算,远处炮焰闪烁、硝烟升腾,三艘德国战巡相继开火。
  位于射控指挥室下方的战斗舰桥里,托马斯·哈特中将连同本舰舰长等多名军官带着严肃表情注视着右舷方向。那两艘突然出现的马肯森级之前肯定隐藏在海岬以北,两艘美国前哨驱逐舰无法观察到的位置,等到美国战巡分队进入射程,它们再“跳”出隐蔽位置,以准备有序的状态打美国人一个措手不及。这一成功的部署确实让它们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占得先机,但哈特脸上并无惊惶之色,毕竟对手只是马肯森级而非有着“战巡杀手”之名的提尔皮茨伯爵级。
  德国海军的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最初的计划是建造五艘,后两艘改变了设计方案,于是诞生了提尔皮茨伯爵级。提尔皮茨伯爵级通常被人们视为马肯森级的改良型号,实际上两者的关系并不能简单用改良升级来概括。一战期间,德国海军的德弗林格级战列舰大杀八方,得到了“超级战舰”的美誉,战后开工建造的马肯森级是对德弗林格级的放大和优化,其主炮从12英寸升级至15英寸,总体防护能力增加了30%,航速基本持平,而提尔皮茨伯爵级是专门针对美国列克星敦级设计建造的战巡杀手。它们采用了全新的16英寸主炮,能够在两万五千米之外击穿列克星敦级的任何部位,而且装备全燃油锅炉和涡轮蒸汽轮机,最高航速较德弗林格级和马肯森级提高了3-4节。为了抵挡美国战巡的18英寸主炮,提尔皮茨伯爵级缩小了重点防护区域的面积,提高了重点防护部位的装甲厚度,并额外增加了一层水平装甲,因而较以往任何一个级别的德国战巡更能适应激烈的海上炮战。
  一对一或是二对二,提尔皮茨伯爵级都有把握击败列克星敦级,而美国人之所以没有着急上马新的战列巡洋舰计划,是因为他们拥有六艘列克星敦级,德国人只有两艘提尔皮茨伯爵级。在美国海军的技术评估当中,三艘列克星敦级就足以应付两艘提尔皮茨伯爵级,至于德国海军的马肯森级,美国人没理由觉得52000吨级的列克星敦会在数量对等的情况下输给36000吨级马肯森。
  24000码,换算约为22000米,美德两国战巡皆已进入对手的有效射程。德国战舰的光学设备技术一流,美国装备亦不逊色,此时烈日当空,观瞄条件基本对等,德国战列舰并未出现在视线之中,美国战列舰群无法对德国战巡所在位置进行火力覆盖,所以这一战注定成为一场激烈、残酷但又相对短暂的角逐。
  德国战巡的第一轮炮火是主炮的轮替射击也即所谓的半齐射,弹着点松散地分布在美国战巡分队周围,乍看起来毫无威胁,却已经开始让一些感官敏锐者察觉到死亡的气息了。观测到炮弹落点情况,老道的德国人迅速微调射击参数,抢在美国战巡开火之前再度射击。炮弹还未落下,三艘美国战巡不甘示弱地发出震天怒吼。
  美舰第一轮半齐射选用高爆弹而非穿甲弹,并不是对自己的射击精度缺乏自信,而是要在声势上震慑对手,要知道它们的18英寸主炮是这个时代口径最大、威力最强的舰炮,其炮弹重量达到1.5吨,是德制15英寸舰炮的整整两倍!
  德国战巡先行开火,而且炮弹速度较对手稍快,12发炮弹对应12股水柱,其横向散布控制极好,只有2发略微偏出美国战巡编队所处截面,纵向散布情况也较为理想,偏离最远的也在百米左右,而距离最近的已能够威胁到身处露天战位的美国舰员。
  尽管对手的主炮“只有”15英寸,托马斯·哈特可不敢有分毫大意,他知道自己的战巡一旦被敌人的穿甲弹命中会有怎样的后果,也知道刻板严谨的德国人在射击方面一贯有着稳定发挥,若是让自己的战舰匀速运动从而提高己方炮火精度,先中弹的很可能是自己,所以他令旗一挥,指挥第1战巡分队调整航速航向。
  凭着强劲的动力输出,满载排水量超过五万五千吨的列克星敦级能够像五千五百吨的轻巡洋舰一样高速突进,但过于庞大的体型对它的灵活机动造成了相当大的阻碍,其转向半径和转向速率均落后于航速并不那么快的英德战巡——当年不论美国的造舰工程师还是美国海军将领,没有一个人觉得这会成为战场上的致命缺陷,而当他们意识到来自空中的威胁正在日益增大,高机动力意味着成功规避航弹和鱼雷攻击的概率增大时,已经没有办法大幅度改变列克星敦级的性能了。
  美国战巡匆匆打出的12发高爆弹胡乱散布在德国战巡编队周边,这些重磅炮弹本身的动能就已相当惊人,剧烈的爆炸将轰然激起的水柱推向更高更远处,眼前所见所闻令德舰官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让他们心生怯意,却没能摧垮他们的意志,反而激发出了他们的战斗潜能,尤其那些负责测距观瞄、计算参数的军官们,他们深切地意识到敌舰的可怕威力,只有尽可能快地打中它们,瓦解它们的战斗力,才是让自己存活下来的唯一出路!
  稍作调整之后,三艘德国战巡依次打出了左舷全齐射。
  对1914年的参战舰艇而言,22000米是有效射程的极限,但经过近20年的发展,海军强国早已把这一界限抛在了身后。激战于圣米格尔海域的美英德三国主力舰,只要能够得到有效的射击指引,大多数都具备对30公里以外的目标实施超视距攻击的能力。正因如此,装备18英寸舰炮的战舰难以利用绝对射程的优势欺负装备15或16英寸的敌方战舰,有效射击精度依然是决定作战效率的关键因素。
  将隆隆炮声甩在身后,24发15英寸口径穿甲弹带着巨大的动能划空而过。这时美舰已经实施机动,舰上官兵听到刺耳的尖啸声越来越近,心里有些紧张,却没有几个人能够提前判断这些炮弹的大致落点,换成老资历的英国军官则会是截然不同情况。
  操练无法代替实战,美利坚缺席了上一场大战,免于在准备不够充分的情况下跟同盟国死磕,但也给他们的军事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听着疾速袭来的尖锐啸声,站在舷窗前的托马斯·哈特中将虽然隐隐感到不妙,但直到敌方炮弹激起的水柱出现在近舷海面,他才意识到敌方的炮火是多么的精准。
  可怖的爆裂声充斥耳际,不等余波散尽,哈特急匆匆的要求下属们查看各舰状况。得知三艘战巡并没有任何一艘中弹,他略略松了一口气,然而麾下军官紧接着又报告说“宪法”号挨了一发近失弹,舰体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损伤,他顿时瞪大了眼睛:“这才第三轮炮击!”
  战斗舰桥上的美国军官们无言以对,唯有交流前来的一名英国海军少校黯然神伤地说道:“要不然的话,英国皇家海军怎么会接连败给他们?”
  哈特中将离得稍远,似乎没有听到这名英国军官的话语,他以难以置信的目光望着远处海面,不借助高倍望远镜的话,所看到的只是岛屿的轮廓,根本辨别不出那几艘非常靠近岛屿的德国战舰。
  情况不妙,非常不妙,但若是就此撤退,即便不落个“逃跑将军”的恶名,也会留下不好的心理包袱,往后对阵德国战舰,难免受此影响作出错误的决断——哈特中将左右为难,踌躇不决,而作为一名舰队指挥官,在战斗过程中哪怕只出现片刻的犹豫,就有可能将自己的舰队置于险境当中。
  第一轮半齐射的效果不甚理想,三艘美国战巡接着发起了第二轮半齐射,爆炸力惊人的高爆弹狠狠搅动着靠近圣米格尔岛西端的海水,从海底翻起了大量的污泥,把德国战巡所在的海面扰得浑浊不堪,但这对德国人并没有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影响,三艘德国战巡舰艏朝西,不急不慢地游弋着,它们随后打出的又一轮齐射依然保持着令己方官兵信心倍增、让对手将是胆战心惊的准确度。
  或许是受到了勃兰登堡门上的胜利女神庇佑,“兴登堡”号和“黑林根”号这一轮居然都取得了命中,而且“黑林根”号来了个双响炮——两发炮弹分别命中了敌舰舯部和尾部,而且均贯穿装甲落入敌舰内部。爆炸还未发生,恰好目睹这一情景的美军官兵便已听到了心碎的声音……
第145章
马肯森的暴击(中)
  “快看,‘萨拉加托’被打中了……舯部发生爆炸!舰尾升起浓烟!我的上帝啊,但愿这不是一场灾难!”
  美国战列巡洋舰“列克星敦”号的司令塔内,一名上尉军官俨然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以至于有些语无伦次,他的这种负面情绪立即传染给了周围的同僚们,人们几乎在同一时间停住了手里的工作,眼巴巴望着右舷后方海面。
  “叫什么?慌什么?”
  哈特中将脸色铁青,眉头几乎皱到一块去了,在他威严的训斥下,神色惶惶的军官们镇定下来,操作的操作,传令的传令,观察的观察,这部严密的机器又重新回到了应有的节奏。
  身为巡洋舰队指挥官,哈特中将不可能不关注“萨拉加托”号的伤势,只不过他必须放眼全局,时刻关注形势的变化,所以他的视线不断在敌方、己方以及友邻舰艇之间游移。
  眼前的战斗可说是三艘列克星敦级与三艘马肯森级的对决,但这场决斗并不像表面那样公平,德国人通过有预谋的战斗布局获得了战术上的优势,对“萨拉加托”号的创击便是这种优势的体现,而美国战巡无比强大的主炮威力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所以哈特中将麾下军官会愈发的焦躁不安。哈特之所以还能沉住气,并不是因为他对列克星敦级的防护能力很有把握,而是他看到己方主力舰队已及时调遣两艘英国战巡前来助阵。到时就算“萨拉加托”号退出战斗,哈特也还有四对三的优势,何况英国战巡的性能更加均衡,跟德国人拼消耗并不那么吃亏。
  片刻过后,负责通讯联络的军官向哈特中将报告:“长官,‘萨拉加托’号用无线电通报说,他们的动力系统受到轻度破坏,但还能维持目前航速,舰上的电力供应正常,主炮工作正常,右舷损失两座副炮和五座防空炮,估计的伤亡人数在60人左右。”
  乍一开始,“萨拉加托”号的爆炸场面让人感觉很糟糕,要知道列克星敦级最受诟病的就是它薄弱的防御系统,这一弊端在1929年-1930年的改装期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由于德国新服役的战列巡洋舰主炮口径至少是15英寸,改装后的列克星敦级依然被不少人戏称为“超级海上铁棺材”。
  得到了来自“萨拉加托”号的损伤报告,哈特总算松了一口气。面对敌人的犀利炮火,他再一次指挥战巡分队实施快速机动,此后的几分钟时间里,三艘美国战巡未遭直接命中,两艘英国战巡则已火速赶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0/3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