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校对)第2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9/387

  对贝恩克上将来说,唯一的好消息是两艘同盟者级航空母舰随同第一支运送陆战部队的船团到来,加上大西洋分舰队的两艘航母,同盟国在亚速尔海域拥有七艘航母,陆基作战飞机的数量也因援军抵达而得到了补充,这意味着同盟国军队将继续在亚速尔保持空中优势。
  当舰载雷达探知敌方机群来袭的时候,贝恩克上将和他的幕僚军官们并没有识破敌人的作战意图,他们按部就班地组织空中防御,50余架舰载战斗机和从圣米格尔岛起飞的两个空军战斗机中队及时起飞迎击。五艘巡洋舰和十七艘驱逐舰严密保护着己方航母编队在圣米格尔岛以东海面实施机动,主力舰队则在圣米格尔岛以南约50海里的位置隐蔽待命。
  双方投入两百多架战机的大规模空战在亚速尔群岛已经出现过多次,经受战场洗礼存活下来的飞行员们褪去了早先的青涩和拘谨,变得成熟、老练,甚至变成了杀人不眨眼的“职业杀手”,各自的战术套路也较前期灵活许多。同盟国战斗机不止单纯进行正面防御,他们的游猎小队在战线后方灵活出击,打下了不少伺机投弹的敌方轰炸机,而美英机群在乱战之中仍把握住了为数不多的几次机会,成功击伤德国人的“齐柏林”号和爱尔兰人的“夏洛特皇后”号,还误打误撞地击沉了德国巡洋舰“威斯巴登”号,并且将己方的战损比率控制在了30%左右,较亚速尔战役之初动辄近半的空战损失少得多。
  上午10时40分左右,一架德军侦察机在圣米格尔岛以北发现了来袭的美英主力舰队,贝恩克这才意识到敌人的“大动作”。受科罗拉多级战列舰“拖累”,美英舰队只能勉强达到20节航速,而排开辅助舰船的同盟国舰队可以跑出25节,舰队机动性和舰队航空兵的双重优势让贝恩克看到了击败对手的机会,他当机立断,命令航空编队向南撤退,自己亲率主力舰队前去接应。
  从上午11时到下午7时,在长达八个小时的时间里,同盟国战机对美英主力舰队展开轮番轰炸,这样的战斗容易让人联想起大炮对骑兵的虐杀,但发生在圣米格尔岛附近的海空大战并没有呈现出一边倒的局面,美英海军的17艘主力舰与随行的65艘轻舰艇摆开层次分明的防空阵型,顽强抵挡敌方战机的侵袭。八个小时下来,同盟国出动战机1500多架次,投射航空鱼雷270枚、航空炸弹900多颗,美英联军亦出动战机700多架次,消耗鱼雷122枚、航空炸弹近400颗,双方航空部队疯狂出击所获得的战果是击沉舰艇9艘、重创15艘——美英舰队损失了科罗拉多级战列舰“马里兰”号和战列巡洋舰“星座”号两艘主力舰,另有“马萨诸塞”号和“朱特”号因伤势较重而退出战斗,同盟国舰队只有一艘重巡洋舰和一艘驱逐舰战沉,但两艘航母“维切尔斯巴赫”号和“阿方索十三世”号的重伤大大削弱了舰队航空兵的战斗力。
  黄昏时分,掩护航母编队撤退的同盟国主力舰队遥遥望见了天际线上密密麻麻的战舰桅杆,这是双方主力舰自战争爆发以来的首次照面。尽管双方仍相隔足足25公里的距离,美英战舰的16英寸舰炮已经迫不及待地向对方发出挑衅了。跟19年前发生在日德兰半岛海域的那场钢铁大碰撞相比,双方主力舰的吨位几乎增加了一倍,火炮的威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当美英战舰打来的炮弹带着巨大的尖啸声落下,在海面上轰起一根根冲天水柱时,许多德国军官仿佛回到了1914年夏天的那个夜晚,荣誉的感召让他们无视死亡的威胁,热血在渐渐老去的躯体里重新沸腾起来。
  尽管敌方舰队可投入战斗的主力舰从17艘减少到了13艘,而己方的10艘主力舰基本完好,贝恩克并没有图一时之快而率领舰队迎头上前,把亚速尔战役乃至这场战争的命运交由一场可能之持续几十分钟的舰队炮战宣判,他指挥舰队向圣米格尔岛驶去,那里有事先布设好的水雷阵以及装备13.5英寸要塞炮的海防堡垒群,若是美英舰队尾随而来,同盟国军队便可通过海陆配合的方式在夜战中痛击敌人。
  见同盟国舰队不仅不予应战,反而从容有序地撤向附近的圣米格尔岛,美英舰队既未穷追,也没有知难而退。这时海面的视线渐渐暗淡下来,陆基和舰载飞机虽能起降,但对海攻击的难度大大增加,美英舰队在海上调整阵型。
  夜晚8时30分,美英战舰开始对圣米格尔岛发动超远程炮击——美国南卡罗来纳级和英国大不列颠级装备的16英寸舰炮射程均超过35公里,而同盟国军队布设的水雷分布在圣米格尔周边不超过20公里的范围内。
  美英战舰的雷达装备尚限于低精度的海空预警,夜间的超远距离炮击,精度自然是差强人意的,斯坦德利和他麾下的将领们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对圣米格尔岛的炮击,精神打击胜过于物理破坏,整夜下来,拥有83门16英寸舰炮的美英舰队只打出了200多发16英寸高爆弹,落在岛上的炮弹不过半数。饶是如此,圣米格尔岛的火光彻夜未熄,仿佛是一座喷发中的火山岛。
  6月1日黎明,天刚放亮,圣米格尔岛上的德军战机如同一群被掏了老窝的雀鹰,以凶悍之势向海面上的美英舰群发起攻击。紧接着,从南边飞来的同盟国舰载机也加入到轰炸当中。等到太阳升起的时候,美英主力舰队已然损失了巡洋舰两艘、驱逐舰一艘,旗舰“南达科他”号接连挨了三枚航空炸弹,舰上烈焰窜动、黑烟滚腾,斯坦德利和他的参谋团队不得不临时转移到“印第安纳”号上继续指挥舰队。
  美英舰队没有被对手的狂暴一击所吓倒,在敌方空袭结束后不久,从特塞尔岛及美英航母上起飞的战机抵达圣米格尔岛海域,战斗机和轰炸机立即对德军在圣米格尔岛的航空设施发动攻击,并指引己方舰队对岛上的德军部队及防御工事展开大规模炮击。
  眼看圣米格尔岛上的己方部队要吃大亏,贝恩克上将令旗一挥,同盟国舰队的十艘主力战舰连同四十余艘轻舰艇赫然出现在圣米格尔岛南部海面,五艘德意志级战列舰和两艘巴伐利亚级战列舰以四百米的间隔排成一列斜纵队,40门16英寸和16门15英寸主炮整齐划一地指向了两万六千米外的美英舰队,装备15英寸主炮的三艘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与轻重巡洋舰各两艘组成独立的战斗分队,绕过圣米格尔岛以西,伺机攻击美英舰队后部。
  上午7时42分,旗舰“德意志”号率先吹响战斗号角,其余四艘德意志级和两艘巴伐利亚级相继向远处的美英舰队开火,位于圣米格尔岛东部的海防堡垒群也不失时机地加入战斗。除了火势未消的“南达科他”号战列舰,美英舰队的其余12艘主力舰纷纷调转炮口,对此前久追不及,如今主动送上门来的同盟国舰队倾泻愤怒的炮火。
  从5月18日战争爆发算起,交战双方在过去的小半个月的时间里打了40余场海战,大多数是小分队甚至单艘舰艇之间的交火,与之相比,眼前这场海战堪称“诸神之战”。在不到三分钟的时间里,两支舰队各自向对方发射了数十吨重的炮弹,其威力足以将一座中等规模的海滨城镇夷为平地,但令人称奇的是,这些炮弹既未损伤任何一艘舰艇,也未对任何一名舰员造成直接的伤害,它们仅仅激起浪花无数,看起来只是给即将沸腾的海面预热罢了。
第141章
男人的决斗(中)
  6月1日清晨,在圣米格尔岛东部的一座山包上,满身泥土的德军士兵们趴在堑壕边缘,以惊愕的神情眺望前方。视野中,两支各由数十艘战舰组成的庞大舰队远远摆开阵势,以威力强劲的重炮相互射击,海面上不断腾起巨大的水柱,硝烟一片片涌起,而后在海风吹拂下弥散开来;上百架战机在空中相互追逐、开火,当它们降低高度逼近敌方舰队时,海面上的战舰便会猛烈开火,大大小小的炮弹在不同高度、不同方向的空域中构筑起一张张火力网……
  按照德军惯例,这些士兵的领章上绣着部队番号,“340”,也即意味着德国陆军第340步兵团。只见他们穿着为进攻英国配备的黄绿色迷彩野战服和防水靴,手里拿着最新式的M1927型半自动步枪。数日之前,部队从法国北部港口登船,那时人人都以为目的地是英格兰,而在船只离港之后,士兵们才从军官口中得知他们的登陆地点居然在一千多公里之外的亚速尔群岛!
  登陆英国是参加战斗,登陆亚速尔群岛也是参加战斗,德军士兵们虽感诧异,却没有陷入到灰心丧气或是彷徨失措的状态之中。他们忍受着漫长航程的煎熬,以昂扬的斗志和齐整的军容登陆圣米格尔岛,可是谁也没有料到,等待他们的将是来自海面的恐怖炮火。5月31日夜,美英舰队的猛烈炮击将圣米格尔岛变成了一片死亡之地,尽管采取了分散隐蔽措施,德军仍有上千人丧命,受伤者更是不计其数。
  因为担心敌舰队的猛烈炮击是发动登陆进攻的前奏,天刚放亮,圣米格尔岛的德军指挥部便向各部发出了警戒部队进入前沿阵地的命令,而当奉命驻防东部、东南部以及东北部工事的德军官兵们带着忐忑情绪进入阵地后,看到的是令他们永生难忘的一幕——许多人做梦都无法想象的大海战就这样呈现在眼前……
  在这样一场较为典型的舰队战中,双方主力舰的大口径火炮成为了当仁不让的主角。美国海军建设的起步虽然晚于英德两国,依仗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雄厚实力,他们在海军技术领域毫不逊色于欧洲列强。当新服役的德国无畏舰还在装备12英寸舰炮时,美国的纽约级战列舰就已经用上了14英寸舰炮,而且该型舰炮的技术指标较同期研发的英国舰炮更加优越。此后,宾夕法尼亚级和新墨西哥级继续沿用14英寸舰炮,主炮配置由双联装改成三联装,大大提升了火力强度,科罗拉多级和南达科他级则跳过15英寸,直接装备威力更大的16英寸炮,而美国海军迄今为止唯一一级战列巡洋舰,列克星顿级,大胆采用了18英寸巨炮。
  英国因战败而损失了半数殖民地,经济陷入了长时间的低迷,这个老牌帝国的底气终于不像过去那样足了。由于本国研制的16英寸舰炮始终达不到预期的技术指标,战后设计建造的君权级战列舰依然沿用伊丽莎白女王级的15英寸舰炮,只是将四座双联装炮塔改为三座三联装,而得知德国人计划在提尔皮茨级和德意志级上安装16英寸舰炮之后,英国海军干脆放弃了自行研发新式舰炮的计划,改为从美国盟友那里购置战舰主炮。
  赢得上一场战争胜利的德国人尽管财大气粗了不少,可是在追求抗沉性能和均衡设计的保守思路下,他们依然按部就班地从14英寸逐渐升级至15、16英寸,直到被誉为“终极战舰”的日尔曼尼亚级战列舰,德国人才首度采用18英寸舰炮,而这无碍于他们带着充足的自信进入战争轨道——在决定是否对英国发动战争的高层会议上,三位德国海军元帅均投出了赞成票。
  圣米格尔海战在隆隆炮声中持续升温,这时的“德意志”号不仅是同盟国舰队的重要战力,同时还发挥着大脑中枢的作用。在它的战斗舰桥上,舰队参谋长拉尔斯将军不断通过自己的观察向贝恩克上将提供重要的战斗讯息:“‘普鲁士’号打出跨射!‘汉诺威’号还差了一点……‘西里西亚’号也打出跨射!”
  考虑到己方主力舰的数量劣势,贝恩克没有采取德国海军善用的“多位一体”战术,而是令各舰展开对位攻击。斯坦德利的舰队司令旗依然高高飘扬在“南达科他”号的桅杆上,但舰上升腾的黑烟显然影响到了作战指令的传达,美英舰队此时的战斗阵型略显混乱,位于舰队前列的并非实力最强的大不列颠级,而是科罗拉多级和伊丽莎白女王级。
  “‘黑森’号命中敌舰……敌舰前甲板燃起大火!”拉尔斯略微发颤的声音引得周围的军官们纷纷注目。依照弗兰德斯海战和法罗群岛海战的经验,只要在战斗中尽早获得第一个战果,很快就会有第二、第三个,然后是敌方舰队的全面溃败。
  舰长赫尔曼·登斯准将举着望远镜,以嘴角微翘的表情恶意揣测道:“敌舰被大量浓烟包围,看样子伤势不轻,若是它的主弹药库发生殉爆……”
  可惜这个假设并未变成现实,不多会儿,“德意志”号再度发出声势浩大的主炮齐射,经过片刻的等待,登斯准将抢在拉尔斯之前兴奋地说道:“‘德意志’号命中敌舰,敌舰舯部发生爆炸,它的舰桥可能完蛋了!”
  拉尔斯从旁提醒道:“科罗拉多级装备的是45倍径的14英寸主炮,其特点是防护力非常出色,司令塔和炮塔都受到了厚重装甲的良好保护。”
  美国的舰船设计师们似乎天生就喜欢作出一些比较极端的举动,他们的战巡拥有高航速、强火力,防御却可以烂得不堪入目,他们的战列舰可以行动缓慢,但是火力和防御却十分了得。自新墨西哥级之后,美国各级战列舰的水线装甲最大厚度都达到13.5英寸即343毫米,炮塔正面装甲更是达到惊人的18英寸即458毫米,连司令塔的装甲也有16英寸。
  登斯回敬道:“好吧!那就让我们看看究竟是它的防护强还是我们的攻击强。”
  两人的交谈让人感觉战况乐观,可事实并非如此。在“德意志”号周围,敌方舰队打来的大口径炮弹正不断激起一根根巨大的水柱,海面因此而变得波涛汹涌,水柱落下形成的浪涛不断扑向附近的战舰,瞬间又被坚实的钢铁击得粉碎。
  无论圣米格尔海战的结果如何,敢于以7艘战列舰对抗敌人的12艘战列舰,贝恩克上将的胆识和魄力值得称道,而他之所以果敢出击,既是因为敌方旗舰连遭轰炸而暂时失去了指挥能力,亦是考虑到圣米格尔岛在亚速尔战役中意义重大,绝对不容有失……
  通讯官送来一份电报,拉尔斯瞧了一眼,当即向舰队司令报告:“长官,‘齐柏林’号来电,第二波轰炸机群正在集结,预计5分钟后抵达战场。”
  “舰队全体左转一个罗经点,航速增至22节!”贝恩克以冰冷的语气下达了命令。
  在目前的距离上,同盟国舰队的炮弹拥有不错的命中率,左转便意味着与对方拉近距离,一旦双方都处于彼此目视测距仪器的效用距离之内,德国战舰的命中率会上升,敌人的射击精度同样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见贝恩克如此果决,拉尔斯没有丝毫的迟疑。
  在将命令传达下去之后,他回过头,贝恩克依旧一动不动的站在那里。
  随着双方距离的拉近。落在附近海面的炮弹越来越有威胁。“德意志”号舰桥里的气氛变得凝重起来,拉尔斯和登斯不再斗嘴,而是以格外严肃的表情关注战局的变化。
  在轰然一声巨响中,“汉诺威”号成为第一艘被敌方炮火德国战列舰。一枚16英寸口径的穿甲弹以接近15度的水平夹角击中了这艘服役时间尚不满两年的战舰,这样的炮弹不论速度、质量还是威力都是巨大的,“汉诺威”号舰尾一沉,一座副炮炮塔飞上了天。
  紧接着,又一枚炮弹击中了“黑森”号,这艘战舰2号炮塔的正面装甲虽然没有被1万5千码之外飞来的406毫米穿甲弹直接贯穿,但猛烈的爆炸让2门主炮顿时哑了火。
  看到己方舰队的损失在逐渐增加,“德意志”号上的贝恩克却依然面不改色的望着远处的美英舰队。敌人的舰炮数量占优,自己这边战列舰亦毫不示弱地展现出高射速和高精度的优势,美英舰队那边不时升起的火团和阵阵黑烟意味着对方也在承受相同的压力。
  “‘德意志’号再次命中敌舰,敌舰3号炮塔中弹,发生猛烈爆炸,黑烟直冲云霄,它肯定完蛋了,完蛋了!”
  登斯如释重负的声音让军官们稍稍松了一口气,但紧接着,他们的世界仿佛突然崩塌一般,所有的感官都被扭曲,双腿几乎无法支撑身体,脑袋嗡的一下混沌了——有经验的军官们立刻意识到自己的战舰被击中了!
  登斯准将靠着舱壁避免摔倒,他转过身看看舷窗外,爆炸的硝烟来自战舰中后部,大口径穿甲弹的威力虽然很足,但只要不击中弹药库,对“德意志”号这样一艘满载排水量达到5.6万吨的超级战列舰来说算不了什么,而如果真的击中弹药库,那也只有自认倒霉了。
  事实上,一枚406毫米的穿甲弹从“德意志”号副指挥塔和2号烟囱之间的非主装甲带区域贯穿而入,在猛烈的爆炸中,这个位置上的烟道、餐具室、军官卧室、厕所、水兵舱室、浴室、器材仓库均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4号锅炉舱上部也被炸出了一个大口子,整艘战舰安危无忧,只是露天防空炮和双联装20毫米机关炮位上遍地鲜血……
  不等自己的指挥团队完全从刚刚的惊骇中回过神来,贝恩克上将大声下令道:“舰队全体右转一个罗经点,航速提高到24节!”
  对于舰队司令的决定,拉尔斯依旧有些摸不着头脑,在传达完命令之后,他试探着问道:“长官,请恕卑职愚钝,小范围的机动在这样的大规模炮战中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呢?”
  贝恩克淡淡地瞥了他一眼,嘴唇动了动:“吸引敌人的注意力。”
  拉尔斯脑瓜子何其聪明,一下子就悟到了要领,他的目光随即投向北方海面。
  圣米格尔岛以北海域,在悍将马克斯·巴斯蒂安的指挥下,“马肯森”号、“兴登堡”号、“黑林根”号及随行的巡洋舰正以30节航速杀向美英舰队侧后,而对面的美英舰队没有一艘主力舰能够在机动性方面跟这些德国战巡匹敌。
  跟其他国家的战巡相比,德国战巡最大的优点就是出色的防护能力。早期设计建造的毛奇级、塞德利茨级、得弗林格级,重点部位的装甲厚度跟其他国家的无畏舰相当,它们的防护性能经受住了实战的考验,甚至可以说是德国海军在1914年至1915年赢得一系列海战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战后建造的马肯森级和提尔皮茨伯爵级继续发扬这一特点,在5月23日的海上战斗尘埃落定之前,人们坚信德国战巡依然可以在公平对等的交战中完胜对手,包括拥有最大口径舰炮的美国列克星敦级,也许只有英国的海军上将级有机会打破这一“神话”——“提尔皮茨伯爵”号的沉没虽令德国海军及其战列巡洋舰部队蒙受了不小的打击,但人们并不认为是战舰的设计出了问题或者指挥官决策不当,而是将这一损失归咎于运气不佳。
  提尔皮茨伯爵级是马肯森级的改进型号,如果巴斯蒂安中将所指挥的三艘马肯森级能够在这场舰队大战中拿出不凡的表现来,无疑是对提尔皮茨伯爵级最好的正名。
第142章
男人的决斗(下)
  “看那,我们的战列巡洋舰!”
  “它们看起来可真漂亮!”
  “是去抄敌人的后路么?”
  “海战也有抄后路的战术?我就听说过抢‘T’字头和撞角决斗。”
  “我看应该是两面夹击。”
  “快看,它们又开火了,射击很整齐呢,真壮观啊!”
  “啊哈,打中了,你们看,打中一艘敌舰了,从左往右第三艘,它起火冒烟了,我们的舰队打得真准!棒极了!”
  “嗬……敌人的炮弹离我们的战舰也很近,火力看起来要比我们的猛啊!”
  “没办法,敌人的战舰比我们多多了,要想打赢这场海战可不容易……加油啊,德国海军!”
  “德国海军必胜!”
  “德意志必胜!”
  ……
  圣米格尔岛东北角的一处阵地上,隶属于德国陆军第449步兵团的年轻士兵们一边观望海上的战局,一边叽叽喳喳地说着话。视线中,三艘体形修长、桅杆高耸的德国战巡以标准的一字纵队高速向北行驶,它们将主炮火力集中于右舷,猛烈轰击两万米之外的美英舰只,并且很快取得了命中,然而处于美英舰队后列的主力舰是英国海军的大不列颠级和君权级战列舰,它们皮糙肉厚、火力凶猛,挨上几发大口径穿甲弹似乎没什么大问题,它们看起来有些笨拙,但主炮射击一点也不呆板,几轮齐射下来,已经让对手明确无误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威力。
  此时此刻,在德国战列巡洋舰“马肯森”号的战斗舰桥里,被同僚们称为“希佩尔二世”的马克斯·巴斯蒂安中将正以峻拔的姿态屹立于指挥位置。以三艘马肯森级为主力的德国巡洋舰队从圣米格尔岛北侧杀出,场面和气势帅得一塌糊涂,实际上却是剑走偏锋、险中求胜之举,因为眼前的敌人远比1914年征战日德兰海域的英国本土舰队凶残——在日德兰海战中,英国主力舰装备的12英寸和13.5英寸主炮并不具备对德国战巡一击致命的可怕威力,“德弗林格”号的战斗经历就是最好的佐证;到了1933年,美英主力战舰所使用的50倍径16英寸炮已在技术上达到了如火纯青的水平,它们能够将1吨重的穿甲弹以853米每秒的速度投送到二三十公里外,其炮口动能是德制15英寸舰炮的142%。既然马肯森级的防护装甲只能够勉强抵挡50倍径15英寸炮的攻击,那么一发16英寸口径的穿甲弹是极有可能直接贯穿其水线装甲,而当炮弹是大角度射入时,马肯森级的水平装甲更是无力抵御。
  战列巡洋舰与战列舰之间的战斗,从来就不是火力与防护的直接PK。每隔三四分钟,巴斯蒂安便会向他的战巡编队下达新的转向指令,而在远距离的炮战中,战舰的频繁机动无疑是让射击指挥官们非常头疼的事情。敌人需要一次次观瞄测距然后调整射击参数,己方射击指挥人员同样需要重复这些程序,没有捷径可走。
  “三发偏近,五发跨越,弹着点最近的一发距离目标约30米,这样的准度已经很不错了。”
  听到参谋军官如是评价“马肯森”号刚刚一轮齐射,舰长戈蒂埃上校却没有一丝悦色,反而是巴斯蒂安的嘴角浮现出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意。
  “这可不是实弹训练,准度高的成绩好,命中才能得分,击沉才是胜利。明白吗,少校先生?”
  参谋军官顿时面露愧色:“是,长官,我明白了!”
  接着,巴斯蒂安又抛给他一句颇有深意的话:“与其期待,不如祈祷。”
  六十秒的短暂间隔,“马肯森”号的8门15英寸主炮再度联袂齐射,8发穿甲弹跨越两万两千多米的距离,两发偏近,四发跨越,还有两发不偏不倚地击中了目标。那是一艘标准排水量45000吨,足足比马肯森级多出9000吨的庞然大物——英国海军的大不列颠级战列舰“撒克逊”号!
  无论吨位、体形、武备、动力还是造价,大不列颠级都是当之无愧的划时代之作,但让英国人羞于启齿的是,他们的本土船厂并不具备建造这种超级战列舰的条件,所以四艘大不列颠级有三艘是在美国、一艘是在加拿大建造,而且战舰上的“美国基因”占到了40%以上,可说是美英造船业的混血儿。这对战舰本身来说倒不是坏事,要知道美国的大口径火炮以及装甲钢技术从20世纪初期开始就已领先于欧洲国家,而英国的机械火控和轮机技术一直在引领潮流。正因为集两家之所长,大不列颠级在建成服役时被冠以“最强战列舰”的头衔,直接促使德国人在技术并不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开建五万四千吨级的日耳曼尼亚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9/3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