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校对)第2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1/387

  这一阵猛烈的炮火未能建功,远处的德国战巡有了新的变化——它们的舰影迅速变窄,很快缩至极限,而后变宽,这意味着它们在调头转向。结果,两艘装备16英寸主炮的英国战列巡洋舰刚刚加入战斗,打了两轮的半齐射便丢失了目标——三艘马肯森级狡猾地利用了圣米格尔岛的轮廓,转移至美英战巡无法直视的位置,然后在岛上驻军的帮助下继续射击。尽管这样的射击准头和调整效率远不如直接观瞄,但德国人有足够的弹药和耐心来维持这样的战斗。
  美英舰队横跨半个大西洋来到亚速尔群岛,除了刚刚夺取的特塞尔岛之外,方圆千里并无战略据点,补给和时间恰恰是他们当前最缺乏的。敌方战机的空袭力度虽有减弱,但仍对美英战舰构成严重威胁,在距离特塞尔一百多公里的圣米格尔岛海域,美英舰队要么发挥海上优势速战速决,重创乃至歼灭同盟国主力舰队,要么放弃奠定胜局的大好机会,在亚速尔群岛跟敌人展开拉锯消耗战。
  美英战巡合兵一处,试图通过位置的移动重新找到目标,但在航速并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身处外圈的美英战舰如何跑得过处于内圈的德国战巡?这种完全被动挨打的局势持续了十多分钟,哈特中将无奈下令后撤,双方战巡之间的战斗暂时告一段落,双方主力舰艇完全脱离了战斗接触,但圣米格尔岛海战还未结束。转至圣米格尔岛以北海域的同盟国舰队纵使一心遁走,也不得不顾忌于对手的卡位——美英主力舰队在斯坦德利上将的指挥下待命于圣米格尔岛东南海域,无论同盟国舰队向哪个方向撤退,它们都能够从容调整部署,以巡洋舰队高速追击,战列舰群紧随跟进。
  斯坦德利如猫,意图以静制动,等待老鼠主动露出破绽,可他的对手并非无能鼠辈,而是能征惯战的同盟国军队。从清晨到正午,同盟国战机对美英舰队展开了六个波次的空袭,尽管规模和力度较前一日减小了不少,但是这样的袭扰还是让美英将士感到心烦意乱。又一轮空袭过后,美英战舰终于昂起炮口,对圣米格尔岛展开报复性的轰击。包括哈特中将指挥的战列巡洋舰在内,整整二十艘主力舰和六艘火力较强的重巡洋舰将流星火雨倾泻到这座面积不足800平方公里的小岛上,这凶残的阵势简直是要将它击沉海底。不多时,圣米格尔岛南部已被炽烈的火焰和纷飞的弹片反复扫荡,无论同盟国军人还是岛上的住民皆难幸免。
  午后1时许,高大的战舰桅杆突然出现在圣米格尔岛东北角的海岬后方,一艘巴伐利亚级战列舰率先露脸,对美英舰队派来这一侧进行侦察监视的两艘前哨舰实施炮击。隆隆炮声立即将战场的焦点从圣米格尔岛南部转移到了这一侧,美英舰群迅速做出反应,两艘强大的大不列颠级战列舰是距离最近的主力舰,它们一面北行,一面以威力强大的16英寸主炮轰击德舰,一股股水柱在圣米格尔岛东北海岬附近腾起。对这种声势多过于实质的炮火,德国战列舰视若无睹,它继续攻击射程内的两艘敌方驱逐舰,并相继将其击伤,接着果断调头,迅速消失在了海岬后方。
  猫岂会甘心被老鼠戏弄,斯坦德利的旗舰接连发出指令,数十艘美英舰艇以分队为单位依次改变阵位。两艘大不列颠级、一艘君权级、两艘伊丽莎白女王级以五百米的间隔组成战斗纵队,所有主炮整齐划一地指向左舷,在多艘驱逐舰的前后呼应下由后阵变前阵,气势磅礴地向北开进。午后1时52分,“大不列颠”号发出信号:岛屿北侧近海位置发现敌舰队,可见大型战舰四艘,轻舰艇二十余艘……
  有关敌舰队部署的详尽情况还在发送,大口径炮弹突然破空而至,在英国战列舰附近海面轰然落下。五艘英国战列舰迅速还击,它们一轮主炮半齐射打出17发炮弹,对方随即回敬了28发!
  以每艘德国主力舰8门主炮计算,四艘主力舰完全有可能一轮打出28发炮弹,但“大不列颠”号的战斗观测报告否决了这种猜测——数艘敌方主力舰隐藏在烟幕之中,目前难以判断其数量。
  斯坦德利连忙催促余下两支战列舰分队跟进接应,可是居中的科罗拉多级战列舰是出了名的“满龟”,即便开足马力也还是慢慢吞吞,很快就被位置更靠南的北卡罗来纳级和南达科他级给超了车——亚内尔上将的战列舰分队进入射击位置至少还要十几分钟,而在这之前,英国战列舰编队将独自承担压力。
  这个时候,原本打头阵的美英战巡成了后卫部队,它们与己方战列舰群稍稍拉开了距离,从全局角度来看,斯坦德利此举显然是要防备同盟国舰队声东击西,把自己的主力舰队引诱到了圣米格尔岛北面然后借机向南撤退,一方面可以发挥它们的机动能力,另一方面,列克星敦级的弱点着实不适合在舰队大战中担当先锋。
  在接下来的一刻钟时间里,英国战列舰编队遭受到了开战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它们不但遭到敌方主力舰的猛烈攻击,还被德国人在圣米格尔岛东北部的要塞炮给狠狠阴了一把,五艘战列舰有两艘被打得起了火。得知德军在这一侧的海防部队还有一定的战斗力,斯坦德利的心情反而不那么糟糕了,他令落后的科罗拉多级和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专注攻击岛上目标,自己站在“印第安纳”号的战斗舰桥上,端着望远镜关注着左舷方向——与敌交火的英国战列舰编队近在咫尺,海岬那边的景象逐渐展现在了他的视野中,两艘巴伐利亚级战列舰,两艘德意志级战列舰,还有隐藏在人造烟幕里的敌方主力舰,也许余下的三艘德意志级艘都在其中,那么,两支主力舰队之间的终极决战要就此上演了么?
  想到这里,斯坦德利的内心不再平静,他对赢得胜利依然充满信心,只是在这种信心背后,是苦战的疲惫,是忐忑的煎熬,是对早日结束战斗求得解脱的期待。
  “半齐射准备,装填穿甲弹,测算射击诸元……”
  发出和传达战斗指令的声音使得舰桥里充斥着紧张而兴奋的情绪,这里的每一名军官莫不希望用胜利来结束这场艰苦卓绝的海上战役,只是他们的对手跟1898年的西班牙军队有着天壤之别,那是融入血脉的尚武,是发自灵魂的坚韧,是与生俱来的无畏。
  须臾,一名正在观察敌情的少校突然叫了起来:“海岬后方发现德国人的柱式桅杆!敌舰两艘……不,三艘!距离……两万三千码,是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
第146章
马肯森的暴击(下)
  众目睽睽之下,三艘体态修长的德国战巡从海岬后方冲了出来,威风凛凛,杀气腾腾。美国人吃了一惊,英国人更是惊得够呛。
  在此之前,同盟国舰队扬长避短,利用布设在圣米格尔岛周边的雷场跟对手兜圈子,美英舰队则以静制动,依仗优势兵力卡住同盟国舰队撤回欧洲的退路,以便寻找战机歼灭之。当同盟国的部分主力舰出现在圣米格尔岛东北角,美国海军上将斯坦德利统帅的美英联合作战舰队并没有像恶虎捕食那样猛扑过去,而是顺势调整阵型,以五艘英国战列舰突前迎战,四艘美英战巡殿后待机,其余主力舰分成两个战斗群,在圣米格尔岛以东的开阔海域拉开战线。
  战争爆发之后,英国本土迅速成为美英阵营对抗同盟国的一线战场,而当英国陆军、空军将士们与强敌浴血搏杀时,历史悠久且实力雄厚的英国皇家海军却没有延续他们英勇争先、无畏无惧的光荣传统,他们的避战行为被同盟国乃至不少中立国家新闻报刊大肆嘲讽,来自英国军民的质疑与失望让海军官兵们着实憋了一口恶气。自亚速尔战役拉开序幕以来,英军舰载机飞行员表现十分抢眼,他们的战斗激情和作战技巧都较美军同僚更胜一筹,而在攻克特塞尔岛的过程中,英军的海军陆战部队贡献第一,伤亡第一,勇猛顽强的品格让友军和对手深为震撼。论意志,论素质,英国水面舰艇上的军官和水兵毫不逊色,但上一场战争的阴霾偏偏笼罩着他们:“复仇”号遭敌方潜艇偷袭而掉队,然后被德国战巡揍了个鼻青脸肿。紧接着,“胡德”号在一场狭路相逢的海战中被打爆,成为英国海军在这场战争中损失的第一艘主力舰,大大挫伤了英军官兵的锐气。在强攻特塞尔岛、隔空对战同盟国舰队的战斗中,英国航母“光辉”号和“不挠”号相继蒙受重创。此后追击同盟国舰队,英国海军又有“勇士”、“朱特”两艘主力舰因伤退出战斗,“马来亚”号则在跟同盟国舰队的第一轮交火中遭到痛击……
  大不列颠级战列舰“大不列颠”号、“盎格鲁”号,君权级战列舰“君权”号,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伊丽莎白女王”号、“厌战”号,这五艘英国战列舰以一字纵队投入战斗。由于对手释放战术烟幕掩护,乍一开始,英国人在圣米格尔岛北面观察到的德国主力舰只有四艘,两艘巴伐利亚级在靠近海岬的位置,两艘德意志级位于其后方三千多米处,从场面来看,英国主力舰以五对四,即便不能取得一场漂亮的大胜,也不至于吃亏,因而一面集中火力轰击敌方的两艘巴伐利亚级,一面以齐整的战斗编队向北航行。可是随着战斗的进行,英国人很快发现自己被对手算计了,投入战斗的德国主力舰绝不止四艘,而且还有岸防火炮助阵,英国战列舰编队的处境很是不妙,但美国战列舰编队就在身后不远处,英国人没有退却,而是咬牙拖住对手。
  三艘马肯森战列巡洋舰的出现犹如那利剑出鞘,锋利的剑刃在阳光下泛着闪闪寒光。
  对于德国人的这支战巡编队,美国战舰“印第安纳”号所得的测距数字是23000码,而从“大不列颠”号进行观瞄得出的目标距离是18000码,也即16000米左右。
  在此之前,双方主力舰还从未如此接近!
  两艘伊丽莎白女王级的指挥人员立即感受到了威胁,它们虽然完工于上一场战争结束之后,但所有的设计均为战前标准,后续的改进和改装效果有限,在正常交战距离上不足以抵挡住15英寸穿甲弹的攻击,若是遭到三艘马肯森级的集火轰击,它们恐怕很难支撑,甚至可能会有惨剧发生。
  在两艘大不列颠级战列舰上,英国军官们则全然没有这样的忧虑,他们好奇的是德国人为什么让那三艘战列巡洋舰毫无遮拦地冲进战场。当今的德国海军,且不说有德意志级这样的超级巨无霸存在,就算是上一场大战的“遗响”——国王级和凯撒级无畏舰,也比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更适合冲锋陷阵、卡点扛线。
  从海岬后方的隐蔽位置驶出之后,德国战巡编队不作调整便迅速开火,而且直接上了全主炮齐射。令人出乎意料的是,炮弹落点并没有出现在防御水平相对较弱的伊丽莎白女王级附近,反而是英国舰群的指挥舰“大不列颠”号周围腾起了如林的水柱!
  45000吨的大不列颠级代表了美英两国造船工业在20年代末期的顶峰水平。该级舰的装甲区按照可抗御16英寸口径炮弹的标准建造,装甲甲板和舷侧装甲将整个军舰构成一个类似“装甲围舱”的匣式结构,舷侧主装甲带与主防雷装甲拼接为一体,结合多重水密隔舱和3层船底构成水下防鱼雷系统。就理论而言,德国人的15英寸舰炮无法击穿大不列颠级的重点防护区域,英国海军一雪前耻的信心相当一部分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现实跟理论的差距,并不一定要等到实战过后才能知晓。早在普鲁士时代,克虏伯的火炮就是普军战胜强敌的法宝,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克虏伯军火在欧洲乃至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1914年,德国海军以弱胜强,出人意料地将称霸海洋两百多年的英国海军打翻在地,克虏伯火炮及其配套弹药的威力有目共睹,而对于维克斯装甲与克虏伯火炮这对矛与盾的较量,早有英国学者在战前出版的专业杂志上做出了惊人的论述,只不过没能得到大多数人的重视与认同。
  论炮口动能,克虏伯制造的50倍径15英寸舰炮与同等规格的美英舰炮相比并没有明显优势,但德国人的理论验算以及大量的测试数据让他们对该型舰炮的穿甲能力有了充足的把握——在15000米左右的距离上,标准穿甲弹能够有效击穿美英海军绝大多数现役战舰的装甲,包括英国的大不列颠级和美国的南达科他级。
  不等英国战列舰完成射击目标的调整,三艘马肯森级以惊人的效率打出了第二轮齐射。为了准确测定弹着点,它们的射击秩序分明、衔接紧凑,使得“大不列颠”号持续笼罩在凶猛的炮火覆盖下,而且炮弹激起的海浪竟让它庞大如山的舰体剧烈摇摆起来!
  毫无疑问,由同级战舰组成的编队最适合发挥“多位一体”的射击战术,三艘德国战巡两轮齐射就对目标形成了跨射,在间隔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它们完成第二次射击校正,然后打出了猛烈而致命的第三轮炮火……
  望着前舰闪跃的橘红爆焰和绽放的乌黑烟团,“盎格鲁”号战斗舰桥里的英国军官们几乎呆住了。谁能料想,总是扮演游骑兵角色的德国战巡会以如此狂暴的姿态猛烈攻击一艘身披重甲的英国超级战列舰,它们难道不怕自己在炮战中受损,从而失去赖以生存的机动力?
  德国炮弹击中“大不列颠”号舰体所产生的烈焰和硝烟还未散尽,英国战列舰已然开始还击。君权级和伊丽莎白女王级均装备15英寸舰炮,大不列颠级装备的是16英寸舰炮,它们发射的穿甲弹足够在这样的战斗距离上击穿马肯森级的装甲,但英国人按部就班的第一轮半齐射未对德国战巡构成威胁,当他们根据弹着点情况校正射击参数时,三艘马肯森级无比凶悍地打出了第四轮炮火,“大不列颠”号恢弘磅礴的躯体瞬间被浪花、烈焰以及浓烟包裹起来。
  目睹这一惊人情景,“盎格鲁”号上的英国军官们终于意识到敌军战术的可怕之处,他们是要通过重创“大不列颠”号来打垮英军官兵的斗志,让他们彻底失去战胜宿敌的信心。在当前的形势下,痛击德国战巡并迫使其撤离或是最有效的解围办法,就算接下来的第二、第三轮射击没能取得命中,也还有第四、第五、第六轮,“大不列颠”号肯定能比那些德国战巡支撑更久——他们如此揣测,因而继续瞄准德国战巡开火。在此期间,距离较远的德国战列舰得以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从容观瞄,它们没有盯着“大不列颠”号开火,而是分工明确地攻击另外四艘英国战列舰,所有的一切没有分毫的拖沓,俨然是早已预谋好的战斗套路。
  三艘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的第五轮齐射全无悬念地给“大不列颠”号留下了新的伤痕,而在它们前一轮射击过后,这艘英国战列舰的三联装主炮就不曾发出过咆哮,信号旗和信号灯全都隐没在滚滚狼烟当中。照此看来,也许再有两轮精准而快速的齐射就能够把这家伙给揍趴下,但呼啸而至的炮弹让它们不敢恋战,赶在美国战列舰群用铺天盖地的炮火把它们打残之前,三艘马肯森级果断调头,并在转向过程中打出了第六轮主炮齐射。
  炮弹再次覆盖了“大不列颠”号雄伟宽厚的舰体,坚硬的钢铁极力抵挡着重磅穿甲弹的冲击,有时能够成功,有时却以失败告终,而当这些15英寸口径的德制穿甲弹进入舰体,近20公斤的装药将发生猛烈爆炸,这才是对战舰的真正考验!
第147章
冰火两世界
  接到圣米格尔海战的战报时,夏树正在利默里克的“森林宫殿”里给孩子们弹奏肖邦的曲子。同盟国主力舰队启程奔赴亚速尔海域已有一个多星期,在此期间,德军总参谋部改变了原定的作战部署,在苏格兰西南部和英格兰西北部开辟登陆战线的计划被推迟,大批在法国北部整装待发的德军陆战部队被转运至科恩半岛,空中攻势成了这一阶段的主旋律——德国和爱尔兰空军联手展开了有层次、有深度的大轰炸,大半个英国由此陷入了战火的炙烤。从战略上看,新的作战策略及时修正了德爱联军此前过于冒进的错误,并且持续许多了英国本土的航空力量,为后面的陆上作战创造了较为理想的条件。为了阻止联军深入英国腹地,英联邦军队在地形复杂的坎布里亚山脉囤积重兵,固守各处隘口,等待美英舰队在大西洋取得一场足以扭转战局的胜利。
  德军总参谋部转来的报告,文字枯燥、描述简略,阅读者必须依靠自己的想象勾勒出圣米格尔海战波澜壮阔的画面。在这场重量级的海上对决当中,双方直接投入了上百艘舰艇,而且有近四十艘排水量在三万吨以上的主力舰,这无疑是巨舰大炮时代的巅峰之战,而且随着航母的崛起,很可能成为巨舰大炮主义的“诸神黄昏”!
  在夏树眼里,海战犹如拳赛,越是高手之间的对决,越讲究快、准、狠,数招之内分出胜负。1905年的对马海战,日本舰队只用了不到一天时间便彻底KO俄国舰队,而且决定胜负的战斗是在四个小时内打完的;1914年的日德兰海战,英德舰队从黄昏打到黎明,全程不过十来个小时,而当年冬天的法罗群岛海战,双方恶战一个清晨便决出了胜负;1930年的麦哲伦海峡口之战,从智利舰队拉响战斗警报到德国和阿根廷战舰停火,持续时间还不足两个小时……
  狭义的圣米格尔海战从6月1日清晨开始、次日傍晚结束,持续约35个小时。它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双方主力舰群在圣米格尔岛海域展开远距离炮战,同盟国舰队一度占据微弱优势,但随着美英机动舰队包抄到位,战局骤变,同盟国舰队仓促后撤;第二阶段是同盟国舰队依托圣米格尔岛周边的水雷场以及岛上的陆空部队跟同盟国舰队周旋,争取到局部以多打少的有利战机,一举重创英国战列舰群,沉重打击了对手的士气;第三阶段是双方的终极对决,同盟国舰队虽然以少打多,但能够得到岸防炮火及优势航空兵的支援,因而越战越勇,美英官兵尽管也打得非常顽强,却陷入到得势不得分的窘境,为免损失过大,他们在黄昏到来之前主动撤出战斗。
  广义的圣米格尔海战应该从5月31日上午11时同盟国舰载机对美英主力舰队展开空袭算起,至6月2日上午同盟国舰载机最后一次攻击美英主力舰队为止,横跨三天两夜,作战范围覆盖圣米格尔岛周边两百多公里的区域,参战力量囊括双方在圣米格尔岛及周边海域的海陆空部队。
  战报反复看了几遍,夏树自言自语道:“很可惜啊,这并不是一场战略性的胜利。”
  没过多久,爱尔兰海军司令肖恩·珀塞尔上将和海军总参谋长埃里克·贝克少将奉召来到了夏树的办公室,夏树又将相同的话语对他们说了一遍。
  “陛下,请恕在下愚钝,这为何只是一场战术上的胜利?”贝克将军很是疑惑地问,“我们的同盟舰队以七艘战列舰、三艘战列巡洋舰、七艘航空母舰打败了联军舰队的十九艘战列舰和六艘战列巡洋舰,而且我方只损失了三艘战列舰、一艘战列巡洋舰和三艘航空母舰,敌人却折损了九艘战列舰、三艘战列巡洋舰、五艘航空母舰,这样的战绩简直堪称奇迹了。当然,陛下,圣米格尔海战的影响力和决定性还无法跟您当年参加的日德兰大海战相媲美……”
  夏树摆摆手,示意贝克不必以这样的方式恭维自己,而后将目光投向珀塞尔上将。
  得知战报内容,珀塞尔的反应跟贝克截然不同,他一直是以谨慎的神态思考着什么。
  “好吧,我非常赞同陛下的观点,这是一场了不起的战术胜利,但是在战略上,我们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麻烦——我们丢失了特塞尔岛,以现有的兵力和装备很难将其夺回,而且今后要花费很大的代价守住余下的岛屿。”
  说到这里,珀塞尔停顿了一下,似乎是在酝酿措辞,而后滔滔不绝地分析起来:“从英雄港沦陷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已经在战略上输掉了一局。圣米格尔海战,贝恩克将军尽到了他的职责,赢得了一场鼓舞人心的胜利,可是在这场胜利背后,我们付出了太过沉重的代价。除了那些战沉的、暂时失去战斗力的舰艇,我们还损失了四百多架舰载机和超过六百名海军飞行员,敌人则成功达成了争空间夺时间的意图,在孤悬大洋的亚速尔群岛取得了一个无比宝贵的立足点,而同盟国军队如不能在三个月内夺回特塞尔,恐怕就要在亚速尔群岛转入全面防御了。之后为了保住余下的岛屿,将不得不保留大量的海空兵力,随时提防敌人的强袭,这样一来,无论不列颠之战结局如何,这场战争都将演变成一场可怕的消耗战,等到双方筋疲力尽,那些没有参战的强国将会成为影响战争结果的关键力量。考虑到东欧的土地资源和西亚的石油资源对俄国和日本更具诱惑力,这两个国家加入敌对阵营的概率要比加入我们大得多!”
  埃里克·贝克年轻有为,但毕竟阅历尚浅,对珀塞尔上将描绘的悲观前景,他感到非常的诧异。在他看来,英国本土才是这场战争的关键战场,亚速尔群岛充其量只是个偏远的海上要塞,孰轻孰重应当一目了然。
  珀塞尔的阐述显然跟夏树的思维在一条线上,国王陛下随即以沉缓的语气说道:“其实我最担心的事情是同盟军队在半年之内弃守亚速尔群岛,那样的话,装备精良的美国军队将会越过大西洋,在欧洲和非洲找到合适的登陆地点,从战略上压迫、围困我们。等到那个时候,即便俄国和日本没有参战,同盟国内部也会出现致命的分裂。眼下意大利和奥匈帝国之所以不参战,表面上看是因为同盟国的军事协定属于防御性质,德国没必要将占领英国的好处拿出来跟它们分享,实质上还是因为罗马和维也纳的统治阶层心存防备,他们宁可自己的舰队和军队碌碌无为,也不愿意为柏林的战略冒险,更担心被对方钻了空子。至于奥匈帝国,这个老迈的国家早已被各种外争内斗搅得疲惫不堪,近来苏丹的军队在镇压革命党的作战行动中损失惨重,而看似强大的奥斯曼海军眼下没几艘战舰能够出港远航。”
  “如此说来,只有一岛不失,并将美英舰队击退,才能算是战略性的胜利?”贝克探问道。
  夏树和珀塞尔的思路早已超脱了这个问题,所以贝克的问题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经过圣米格尔一战,派往亚速尔群岛的舰艇仅半数还具备作战能力,失去了英雄港的船坞,受损的大型舰艇必须返回欧洲进行维修,到时候欧洲海域的德国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就得轮替前往亚速尔海域,这对我们进攻英国本土的行动很是不利。”
  夏树点点头:“那我们只好保持乐观心态,做最坏的打算。”
  与此同时,在勃兰登堡的德国皇室行宫,无忧宫,满头白发但仍精神抖擞的威廉二世身着戎装,在小毛奇、黑林根、穆勒等一干老将的陪同下迎候贵宾的到来,豪华汽车一辆接着一辆驶入宫殿,来者包括巴伐利亚国王鲁普雷希特一世、萨克森国王格奥尔格六世、符腾堡国王阿尔伯特一世等邦国君主,以及从意大利远道而来的莱费尔公爵——曾先后担任意大利海军参谋长、海军司令以及海军部长的元老级人物,如今虽已卸任,却依然以意大利国王埃马努埃莱三世首席军事顾问的角色影响着这个国家的军政事务。
  圣米格尔海战,德国海军只出动了六成兵力,便联手爱尔兰海军击败了规模庞大的美英主力舰队,毫无疑问,整个德国人都将此视为一场辉煌的胜利,视为日德兰第二,人们只看到光彩夺目的战报,想象着美英舰队狼狈撤退的画面,没几个人像爱尔兰国王和爱尔兰海军司令那样在意特塞尔岛的得失。在人们看来,只要赢得了海战的胜利,失去特塞尔、失去数万精锐部队的遗憾便得到了弥补,人们甚至想当然地以为,同盟国军队能够轻而易举地夺回这座岛屿。
  在众人的注目下,莱费尔公爵健步走到威廉二世跟前,深深鞠了一躬:“祝贺您,伟大无比的德皇陛下!祝贺您的海军在亚速尔群岛赢得了关键性的胜利!”
  德国皇帝笑眯眯地看着对方:“确切地说,这是德国和爱尔兰携手取得的伟大胜利。从此以往,同盟国海军在世界范围内再无敌手,我们将会迎来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如此大好局面,尊敬的公爵阁下,意大利海军难道不愿意分享这份荣耀?”
  莱费尔公爵报以得体的笑容,却始终不作明确的表态。
第148章
参战的诱惑(上)
  此番德皇威廉二世在夏日行宫款待宾客,本意是纪念战争胜利日暨《伦敦停战条约》签署18周年,恰逢此时,同盟国舰队在圣米格尔岛海域击退美英舰队,一举扭转了亚速尔战役的不利局面,宴会便多了一重庆贺的意味。应威廉二世之邀,德意志帝国的王室领袖们悉数到齐,而耐人寻味的是,同盟诸国的君主、首脑亲临者寥寥,多数人只是派出使臣、代表前来道贺。
  莱费尔公爵便是以意大利国王埃马努埃莱三世私人特使的身份来到德国。
  上一场大战结束后,随着法国的全面衰败和英国的战略收缩,昔日地中海四强相争的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同属同盟国阵营的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控制了地中海的绝大部分区域。奥斯曼土耳其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海军舰艇基本依靠外购,官兵素质差强人意,从巴尔干战争以来的历次军事行动来看,奥斯曼军队只是外强中干的空架子,欺凌阿拉伯人还凑合,跟欧洲列强干仗恐怕只有吃瘪的份。因此,意大利的头号假想敌依然是他们的宿敌,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奥匈帝国。
  从历史角度来看,意大利和奥匈帝国既是一对无解的宿敌,又是一对难兄难弟。当列强国家掀起瓜分殖民地潮时,奥匈帝国长期受困于国内的民族矛盾,主要的军事外交精力都被牵制在了巴尔干半岛,而意大利统一时间太晚,错过了扩张殖民地的黄金时期,所以这两个公认的“列强国家”海外殖民地少得可怜。
  从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海外殖民地的多寡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英法美德在一战前后的变化便是绝佳例证。英法这两个老牌列强战败失去了大量海外殖民地,工业连年倒退,经济一蹶不振,德国的殖民地面积则在1914-1915年间暴增四倍有余,来自殖民地的原料和劳力使得德国工业迎来了第二个飞跃期,至1932年,德国的经济规模较1913年增加了300%,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比值从16%提高到了34%,与美国的差距大幅缩小。
  作为一战的战胜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的统治者们都希望在战后大展拳脚。彼时意大利海军实力稍强,而奥匈帝国的国力强于意大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年轻皇帝不甘自己的海军困在小小的亚得里亚海,在他的支持和推动下,四艘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级战列舰得以顺利建成,加上四艘联合力量级,奥匈海军有了地中海最为强大的战列舰队,而且分别从德国人、土耳其人手里弄到了马赫迪耶港和马特鲁港的使用权,使得帝国舰队在地中海南岸有了两个重要的驻泊点。
  在整个20年代,奥匈海军的崛起无疑是压在意大利人心头的一块大石。到了30年代初,意大利耗费巨资建造的凯撒级超无畏舰“凯撒”号和“帝国”号相继完工,安德烈亚·多里亚级和加富尔伯爵级通过现代化改装增强了战斗力,从而使得意大利海军有了重新叫板奥匈海军的资本。
  凯撒级的单舰性能全面优于奥匈帝国的约瑟夫一世级,但受制于经济原因,已经开工建造的凯撒级三号、四号舰工程时断时续,直到1933年战争爆发时也未完成主体建造。这样一来,意大利海军面对奥匈主力舰队最多维持均势。如若意大利舰队开往大西洋作战,一旦在战斗中折损了主要舰只,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依赖他国的协调和斡旋来维系自身安全可靠么?
  这个假设针对的是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之间复杂的三角关系,是众人皆知的事实。对于意大利人的担心,德国人可以做出保证,但这种保证在国家层面并不可靠。
  璀璨的灯光,舒扬的乐曲,身穿华服的宾客或翩翩起舞,或愉悦交谈,身穿白色礼服的莱费尔公爵以得体的语言应对人们的各种问候,直到前任德意志帝国海军内阁长官、现任德国皇室战略顾问兼德国皇家海军技术委员会主席的冯·穆勒元帅第二次来到他身旁,话题才从肤浅转向实质。
  “最大的感触?呃……亚速尔群岛之战的结果充分表明传统海战的格局已被彻底打破,马肯森式的快速战列舰和齐柏林式的大型航空母舰将代替纯粹的超级战列舰成为今后的海洋霸主。”
  莱费尔公爵若有所悟地“噢”了一声,脸上却浮现出了一丝得意之色。意大利海军眼下的核心主力舰凯撒级便属于快速战列舰的范畴,29.5节的最高航速优于美国的北卡罗来纳级和德国的德意志级,16英寸主炮在威力和射程方面足以抗衡各海军列强的一线主力舰,而且防护设计也较之前的加富尔伯爵级和杜伊里奥级有了显著的改善,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凯撒级的续航力仅有5000海里,还不及美国北卡罗来纳级的三分之一,因而被戏称为地中海的“内湖战舰”。
  “基于这些新的认知,我们正在制定新式快速战列舰的技术标准,以便各造船厂铺开他们的设计方案。我们目前已经基本确定,最高航速标准应在30节以上,并且能够以20节航速持续航行12000海里;采用全新的52倍径主炮,能够在30公里的距离上击穿当前任何一艘战舰的水平装甲,或在20公里的位置击穿任何敌舰的垂直装甲。为了缩短建造工时,降低建造成本,我们将批量建造6至8艘,而且考虑到战时需求,这些新式战列舰不仅装备德国海军,还将同时提供给参战的盟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1/3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