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校对)第2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5/387

  防空警报就是战斗号角,在特塞拉岛东部的军用机场上,值班飞行员火速登机,当大多数人还在纳闷发生了什么事情的时候,两个中队的战斗机已从这里紧急升空,而更多的飞行员正从营房赶往机库。非战斗值班部队的战机停在机库,地勤人员如日常演习那般展开速度竞赛,在最短的时间里给所属部队的战机加满燃料、装足弹药,很多人等不及牵引车将飞机逐一拖出机库,直接用人力将一架架战机推到停机坪。
  当值班战斗机在空中集结完毕,以整齐的战术编队掠过机场上空时,高炮阵地已经忙开了锅,不少炮手光膀上阵,解炮衣、转轮柄、搬弹药,以便在敌机到来之前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
  出于各方考虑,德国仅仅是象征性地邀请了盟国军队进驻亚速尔群岛——一支爱尔兰海军分舰队用于海上巡防警戒,一个意大利步兵营在特塞拉岛南部维持治安,一个奥地利炮营在英雄港空军基地协助防空,还有一些奥斯曼和西班牙士兵在圣米格尔岛驻防。
  也就是说,德国军队是防守亚速尔群岛的绝对主力。
  呜咽的防空警报声久久回荡在机场和港口上空,德国皇家空军第33战斗机联队指挥官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上校正在机库里焦急等待部属们前来集中。因为年龄和机遇的关系,这位出身普鲁士贵族家庭并继承了男爵头衔的德国军人没能在上一场大战中扬名立万,而是凭着出色的飞行技巧和律己的品格赢得上级的赏识,一步步从普通飞行员进阶成为中队长、大队长、联队指挥官。
  不同于功勋赫赫的老牌飞行联队,第33战斗机联队成立于上一场战争末期,功勋簿上只有区区14架击落记录,在德国空军所有的战斗机联队之中位列倒数第5,要知道排名前十的王牌战斗机飞行员,单人战绩皆在19架以上。
  尽管历史战绩很不起眼,第33战斗机联队自派驻亚速尔群岛以来,因高额的海外服役津贴和带有理想浪漫色彩的环境条件吸引了众多年轻飞行员,通过严格筛选留下来的多数都是同龄人当中的精英。亚速尔群岛非凡的战略价值,德国高层历来十分看重,所以驻扎在这里的德国军队享受着等同近卫军部队的物质保障。早在1933年初,第33战斗机联队就全员换装了新一代的福克G-51主力战斗机,替换下来的福克-XI并未运回国内,而是封存于战备机库里。也就是说,驻扎在亚速尔群岛的5个德军航空联队除常备预备机之外,还有跟现役战机同等数量的战略储备。若形势必要,它们随时可以加注燃料弹药升空作战。当然了,前提是要有飞行员——亚速尔群岛的德国驻军在人员方面可没有类似的战略储备。
第105章
仓促应战
  在特塞尔岛的德军防空司令部发出空袭警报后,分属德国空军第12和第37战斗机联队的两个战斗值班中队率先升空迎敌,32架福克G-51排出两个齐整的战术编队,加上从警戒巡逻位置赶来的4架福克G-51,36架德国战鹰组成了亚速尔群岛守备部队的第一道空中防线。
  “这是一场逼真演习”,少部分德国飞行员的侥幸想法很快被视线中的震撼景象彻底击碎。当空望去,来袭的敌方战机犹如一片异状的雨云,黑压压的扑面而来——要知道,那可是由231架战斗机和127架轰炸机组成的庞大舰载机群!
  “不能从正面冲过去,我们会被敌方机群的猛烈火力撕成碎片的……爬升!全体爬升!从上方发动攻击!大家尽量避开敌方战斗机,尽可能攻击他们的轰炸机,打乱他们的编队!”
  在其中一个德国战斗机中队的通讯频道里,指挥官的声音紧张而又急促,他的这种情绪立即感染了麾下的年轻飞行员们,他们慌里慌张地向上爬升,整个中队顿时没了队形,不少人连最基本的双机编队也没能保持,而从调整到接敌的短暂过程中,缺乏实战经验的中队指挥官始终没有意识到这个糟糕的失误。
  另一个德国战斗机中队的情况要稍好一些,指挥官意图用骑兵式的冲锋发动正面进攻,然后化整为零,以双机小组为基本战斗单位自由穿梭,而后在敌方机群东面重新集结,这是他们在训练演习中常用的战术套路,但德国人从未模拟过如此悬殊的空中对抗情形,战斗将会如何发展,任何人心里都没有底。
  没等德国战斗机靠近,密密麻麻的美英机群开始“分化”,数十架战机以若干个战斗单位分头迎向两个德军中队。从轮廓上看,它们是清一色的单翼机,小巧灵活速度快。双方相向而行,一转眼就接上了火。福克G-51的20毫米机炮在射程和威力方面占据优势,但迎面飞来的美英战机毫不示弱,它们左摇右摆闪避德军战机的火力,并且努力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予以攻击。双方战机性能以及飞行员的战斗技巧各有千秋,福克G-51的单体战力虽然强于对方,美英战机凭借巨大的数量优势掌控了局面。正面迎击的德军战斗机中队没能穿透敌阵,反而很快遭到了敌方战机的穷追猛打,从第一轮正面拼杀中幸存下来的飞行员几乎个个疲于应付。
  试图占领空中制高点的德军战斗机中队同样没能“得逞”,它们在爬升过程中遭遇从高处俯冲下来的美英战机。双方狭路相逢,四、五架美英战机瞬间被福克G-51打爆,美英战机扫射而下的枪弹也在第一个回合击落击伤多架德军战机。余下的福克G-51艰难爬升至3000米高度,德国飞行员们赫然发现,除了头顶以上,四下到处都是敌机,这让他们陷入到了狮虎难敌群狼的窘境,所幸指挥官在危机关头做出了理智的判断:敌我实力悬殊,硬拼不过,那就发挥速度优势,对敌进行火力侦察。
  “各双机编队分散行动,探察敌方机型数量,如果联系不上我,直接向联队指挥部报告!”
  “这些肯定是舰载机,我看到它们尾部有挂钩!这些家伙至少有两三百架,后面肯定有一大舰队!”一名飞行员的通话提醒了中队指挥官,他连忙吩咐道:“莱斯,你的僚机还在不在?你们往敌机来的方向飞,争取找到敌方舰队的踪迹,余下的人负责掩护!”
  “我想我已经没有僚机了,长官,但我可以独自前去侦察!”
  中队指挥官向自己的僚机飞行员吩咐道:“弗雷德,你跟莱斯一起去,小心保护好自己!”
  对方回答果断:“明白!”
  重新分派任务之后,幸存战机各自行动,而数倍于它们的美英战斗机也已经从中低空爬升上来,一场生死时速的恶战在所难免。
  与此同时,在冯·里希特霍芬上校焦急的等待中,德意志皇家空军第33战斗机联队所属的160名飞行员,包括1名中校、3名少校以及46名尉官,终于在防空警报发出后的第9分钟齐集机库。地勤人员来不及准备足够多的椅子,所以一半人坐着,一半人站着,低沉的防空警报犹在耳边回荡,整个机场都充斥着发动机的轰鸣声,气氛异样紧张肃穆。
  “小伙子们,这不是演习,敌人来了!”里希特霍芬的开场白简明扼要,而他的话使得这偌大的机库里鸦雀无声,接下来他所说的每一个词,飞行员们都认真记在心里。
  “值班中队已经升空,按照规定操程,非战斗值班单位应在接到战斗指令的15分钟内起飞,而在我们的飞机完成起飞准备之前,还有几分钟时间来做战前部署……到目前为止,我们不清楚敌人究竟有多少飞机,具体有什么型号,从多远的地方飞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目标是打败我们,他们想要夺走亚速尔群岛——这是他们做梦都在想的事情,而我要说的是……让他们继续做梦吧!”
  德军飞行员们顿时一阵哄笑,然后迅速安静下来,等待联队长官的后话。
  “离亚速尔群岛最近的陆地在一千多公里以外,那里驻扎着德国军队。我不认为敌人的飞机是从2000多公里之外飞来的,唯一的可能就是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舰载机。至于来袭敌机的数量,司令部提供的信息是‘一大群’,不管这一大群究竟是一百架、两百架还是三百架、四百架,你们只需要牢牢记住两点:第一,服从长官的指挥;第二,信任身边的战友。这是你们大多数人第一次参战,敌方飞行员的情况也一样,没什么好畏惧的。平时训练和演习怎么做,战场上就怎么做,很简单……”
  话说到这里,远处突然传来隆隆炮声,飞行员们闻之色变,里希特霍芬上校也不例外。他匆匆看了看手表,果断下令道:“全体紧急起飞!祝这里每一个人好运!解散!”
  战斗迫在眉睫,坐着的飞行员们起立连带敬礼,站着的飞行员们几乎是在第一时间拔腿往外跑。机库外面,一组组地勤人员大多已经准备就绪,临近的跑道上不断有飞机滑过,远处的炮声清晰可闻。飞行员急吼吼地奔向各自的座机,在地勤人员的帮助下套好救生衣和降落伞包,坐进驾驶舱,戴上内置耳机和通话器的飞行帽。战机启动,轰鸣,滑行,依次进入飞行跑道。
  冯·里希特霍芬上校是一名身先士卒的指挥官,同时也是一名技艺精湛的飞行员,曾在演习中创下二十二连胜的骄人成绩。在最后向三位大队长交待战术安排之后,他以不逊于年轻人的速度奔到了自己的座机旁,这架福克G-51唯一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的机身侧面喷涂了一个醒目的家族徽章。
  炮火的隆隆声响愈发密集,北面天际已能看到高射炮弹爆炸产生的黑色烟团,这意味着敌机距离此地已经非常近了。里希特霍芬上校站在机翼上放眼张望,自己的联队才起飞了一少半飞机,形势很不乐观,但这样的反应速度已是演习所能达到的最好水平,无论地勤还是机场指挥人员都各尽职责,要怪只能怪敌人来得太突然。
  一切就绪之后,地勤士官拍了拍舱盖:“祝您好运,上校!”
  里希特霍芬匆匆挥了挥手,战机顺畅启动,所有仪表显示正常。尽管心跳已经开始加速,上校还是沉住气检查了尾翼、襟翼以及节流阀的反应,这并不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却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因机械问题造成的致命后果。
  机舱外的炮声和爆炸声越来越近,眼角余光已能瞥见机场附近的防空阵地焰光跃动。此时此刻,里希特霍芬上校的心跳速度简直比第一次驾机升空时还要快,但这却不是因为战斗来临的紧张。在上一场大战中,他有幸取得了自己的第一个击落记录,战争结束后,他常年服役海外,在埃及和中东地区各有斩获,这些经历让他能够以较为老练从容的心态面对战斗,现在之所以心慌,是怕自己的联队还没挥拳就被对手狠狠打倒在地,战机尽损,人员死伤,甚至连机场设施也遭蹂躏摧残……
  “红胡子1号、红胡子2号,轮到你们进入一号跑道了,你们前面是第2大队第6中队!”从耳机里传出的声音让里希特霍芬上校撇开杂念,他朝守候在旁的地勤人员竖起大拇指,两名地勤一左一右,同时撤去主前轮的木垫块,战机在螺旋桨推力的作用下向前滑行。上校用平稳的动作调整节流阀,让座机以稍快于平时的速度从停机坪前往起飞跑道。
  “红胡子1号已进入一号飞行跑道,一切就绪,请求……”
  上校话没讲完,耳机里的惊叫声让他稍稍平复的心绪瞬时大乱。
  “见鬼!敌机来了!我们还有很多飞机没起飞!太糟糕了!”
  到了这个节骨眼,里希特霍芬上校已经顾不上什么起飞规程了,前面两架战斗机已经滑出了几百米的距离,他将节流阀开到极限,戴姆勒发动机随之发出强有力的嘶吼声,紧接着放下襟翼,以便在尽可能短的距离起飞升空。
第106章
恶战
  满负荷运转的DB-402直列式12缸液冷引擎发出“声嘶力竭”的轰鸣声,机身的颤感映衬着驾驶者的紧张情绪,一贯从容淡定的冯·里希特霍芬上校咬牙皱眉,凭着多年累积的驾驶经验,他硬是让标准滑行距离420米的福克G-51在滑行了大约350米之后离开地面,然而最危险的时刻还没有过去,飞机刚开始爬高的过程是缓慢而平稳的,对训练有素的敌方飞行员来说,这是等同静止物体的理想标靶——基于战机完全起飞后截然不同的状态,起飞中的战机无疑是空袭者的优选目标。
  感觉到巨大的威胁如惊涛骇浪般袭来,里希特霍芬上校转头一看,十数架低空飞行的敌机已经穿过防空火力网杀进了机场,这些单翼机速度很快,眨眼之间就从机场外缘逼近飞行跑道,其中一架俨然是冲自己飞来,几秒之内便会开火。若是强行驾机转避,稍有不慎就会失速坠落,如果不做任何改变,十之八九会被对方击落……
  置身于这种不曾预料到的绝境,冯·里希特霍芬被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助包裹着,整个人就像是掉进了液氮桶,肢体瞬间僵住,但思维还在艰难运转——避开攻击?存活下来?概率太小太小!
  绝望谷底,希望乍现,一抹黑影猛然从前方杀出。瞬息之间,里希特霍芬没能看清友机的编号,无法确定它是否属于第33战斗机联队,而这些都不重要了。趁着敌方飞行员全神贯注于嘴边的猎物,这架水平掠过的德军战机以精准而猛烈的短射给了他致命一击!
  看着差点把自己送入地狱的敌方战机一头栽落,里希特霍芬顿时感觉圣光沐身,他的战机继续爬升,仪表盘上的数据清楚无误地告诉他,雄鹰已经展翅,是时候用尖喙利爪教训一下卑鄙的入侵者了!
  此时机场上空的场面异常混乱,所幸无线电通讯还保持着畅通。
  “来吧!伙计们,红胡子一号安全升空!现在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掩护地面上的伙伴们起飞!敌人从北面冲过来,飞行高度在400米以下,我们占领600米高度,用快下快回的战术!”
  里希特霍芬一边通过机载无线电联络他的下属们,一边熟练地调整飞行姿态,并且沉着冷静地观察四周的情况。对他来说,好消息是僚机安然无恙,有它在自己才能尽情施展战术,坏消息是敌机大群涌入机场上空,双方战机打起了混战,极大地限制了地面防空部队的发挥,而且敌方战机有备而来,在气势上完全压过了仓促迎战的德国空军部队。
  乱战之中,常规指挥手段已然失效,所以除了做出战术性的布置,里希特霍芬所能做的就是带着僚机迅速爬升。在600米高度飞行,相当于从两座埃菲尔铁塔叠加的位置向下俯瞰,偌大的机场此时是一团糟,到处是火光和烟尘,炸弹爆炸的,飞机燃烧的,最触目惊心的莫过于整排来不及起飞的战机在敌方战机的轰炸扫射中成批损毁,几乎每条跑道都能看到顽强滑行的灰色战机,一架接着一架遭到白色涂装的敌方战机扫射,侥幸升空的只在少数,大部分都被敌人轻易扼杀……
  看到己方的飞行精英们被对手肆意蹂躏,里希特霍芬又急又气,他瞅准一架对准跑道小角度俯冲下去的白色战机,恰到好处地前推操纵杆,口中喊道:“红胡子2号,掩护我突击!”
  “红胡子2号收到,正在掩护您的背脊。”耳机里传来的声音让素来以骑士风度示人的里希特霍芬男爵压下心中的悸动,全神贯注地投入眼前的战斗。那架白色战机是单发单翼构造,有着纺梭状的机身和圆形翼尖,德国飞行员一看便知是英制“山鹰”——出现在这里的应该是海军型号。这款战机是目前英国空军最先进的装备,是英国人保卫不列颠领空的核心力量。
  被里希特霍芬盯上的这架“山鹰”,机翼上涂着醒目的圆环五星,这是美国军队的徽标,他毫不意外,更没有因此掉以轻心。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觉得欧洲飞行员的素质要比美国飞行员好,但在中东战乱中,以志愿者身份协助波斯武装作战的美国飞行员表现非常出色,通过俘获的美国志愿飞行员之口,德军将领意识到美军航空兵的实力较早期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看来美国人不止在美英军事同盟中收获了巨量的经济利益,还名正言顺地吸取了大英帝国的军事精华。
  借着俯冲之势,福克G-51犹如一支离弦的箭,精确无误地射向目标。为了确保一击即中的效果,里希特霍芬上校直至两机相距六七十米方才开火,而在按下射击钮之前,那架白色战机已在他的瞄准环里停留了数秒——这个小小的细节彰显出里希特霍芬上校精湛的驾驶技艺。
  四挺MG-22航空机枪爆发出复仇的烈焰,倾泻而去的密集弹雨撕裂了白色战机的蒙皮,瞬间碎片纷飞。被击中的发动机先是冒出滚滚黑烟,紧接着发生爆燃,骇人的火舌飞速蔓延,驾驶舱转眼就被火焰和浓烟笼罩……这架美军战机原本的飞行高度不足百米,没等飞行员做出逃生的尝试便已轰然坠地。
  及时挽救了一架己方战机,顺带取得了自己在这场战争中的第一个记录,冯·里希特霍芬的第一反应不是庆贺,而是一边拉升飞机,一边紧张地留意猎物的坠落位置。很不幸的是,它不偏不倚地砸在了一条飞行跑道上,滚滚燃烧的残骸挡住了试图滑行起飞的德军战机,飞行员来不及做出任何规避动作,就这样迎头撞了上去,轻量级的爆炸轻而易举地摧毁了机头,折断了主起落架,残破的机体偏向冲出跑道,差点在草地上倒栽过来。
  匆匆一瞥,里希特霍芬倒吸了一口冷气,战斗开始才短短几分钟,所见所闻的一切就已经完全颠覆了自己对战争的印象。在1914年和1915年,德军航空力量远较对手强大,几乎从始至终掌控着战场制空权,尤其到了战争中后期,德军飞行员就像是猎人捕狐狸一样四处搜寻敌方战机的踪迹。现如今,狐狸们不但有了虎狼的獠牙和利爪,还狡黠异常地打了猎人一个猝不及防。
  放眼望去,仓促起飞的少数德军战机艰难抵挡着大群美英战机的冲击。温泉关上的斯巴达勇士据险而守尚难逃全军覆没的命运,在处处受敌、处处被动的形势下,即便德军飞行员个个都是一流王牌,也难以力挽狂澜。正是有了这样的客观认知,里希特霍芬过去的乐观情绪荡然无存,在重新爬升的过程中,他依靠紧绷的神经和敏锐的反应躲过了从侧面扑来的一架敌机,顺势引导僚机尾随追击这个偷袭者,自己驾机侧转,反过来掩护僚机。在一场公平对等的战斗中,这样的双机战术攻守兼备,然而他们卷入的是一场根本不讲道理的乱战。突然间,里希特霍芬眼角余光瞟见了一团黑影,感知到巨大的威胁正在袭来,连忙摆动操纵杆,试图用逆时针的横滚进行规避,然而就在下一秒,噼里啪啦的声响让他的心瞬间悬空!
  不出所料,飞行中的福克G-51出现了异常颤动,而且颤感愈发强烈,仿佛要发生空中解体似的。知道自己的战机已被击中,里希特霍芬反而摒除杂念,沉着冷静地做出连套规避动作,但他的座机俨然成了一匹失控的烈马,所有的操作都出现了非技术性的偏差,这意味着飞机的机体已经受到了功能性的损伤。所幸的是,不规则的机动使之没有再挨枪弹。
  里希特霍芬扭头扫了一眼,一架白色涂装的双翼机从斜后方掠过,它的直线速度不足以追击撒开腿跑的福克G-51,但若是比拼空中机动,它就未必会落下风了。
  观察敌情的瞬间,里希特霍芬看到了座机的伤处——右侧机翼和机身侧后霍然留有一排弹孔,随气流上下摆动的右侧襟翼应该就是机体异常颤抖和操控失常的源头……能让这样一架“瘸脚”的飞机平安降落就很不错了,眼下的空战局势如此糟糕,要用一根断剑跟虎狼般的对手搏斗,想想就够让人沮丧的。
  等里希特霍芬回过神来去看自己的僚机时,映入视线的却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一幕:紧咬敌机并接连开火的福克G-51几乎就要斩获战果,却被一架从斜后俯冲下来的“山鹰”给盯上了。后者抓住绝佳的机会,以凶猛的长射给了机体坚固的德军战机致命一击。
  “红胡子二号……快跳伞!快跳伞!”
  里希特霍芬徒劳地喊着,耳机里没有任何回应。
  悲伤还未化开,里希特霍芬便从驾驶舱里的吊挂后视镜里瞄见了又一架偷偷摸摸尾追过来的白色战机。从刚刚几次接触的情况来看,英制“山鹰”的绝对速度并不逊色于福克G-51,此时又占据着数量和形势的双重优势,故而显得犀利异常。
  知道自己这次凶多吉少,里希特霍芬以铿锵的语调对僚属们讲道:“德国皇家空军第33战斗机联队全体注意,这里是红胡子一号,我的飞机受了伤,操作不灵,可能坚持不了太久,但只要还活着,我绝不会向敌人低头。无论生死,我的意志与你们同在,祝大家好运!”
  话音刚落,之前那种噼里啪啦的声响再度袭来,这次机体的颤抖更甚从前,而且一串子弹从驾驶舱侧面扫过,若不是工程师给福克G-51设计了防护一流的防弹座舱,日后叱咤风云的“红男爵”已然殒命于1933年5月22日的特塞尔之战。
第107章
不落雄心
  在发动机狂暴的嘶吼声中,迎面而来的气流从舱盖破口涌入驾驶舱,升降速度仪的指针简直成了小风扇,高度仪的读数转眼就从300多米降到了两位数……冯·里希特霍芬上校紧绷着脸,眼神看似没有焦点,却是在时刻关注着座机的飞行状态。一侧襟翼失控,机翼和机身破损,这样的飞机极易失去平衡继而陷入“死亡螺旋”,那样的话飞行员连逃生的机会都没有!
  在冯·里希特霍芬上校的掌控下,近4吨重的福克G-51疾速俯冲而下,眼看它将以灾难的方式落地,机头居然奇迹般的拉起了十几度,飞行轨迹随之划出了一段饱满的弧线,但这时候战机的飞行速度比安全降落的标准快了很多,更糟糕的是,将其二度击伤的敌方战机还紧咬不舍地跟在后头,看样子是准备补上最后一刀。
  极度不稳定的座机加上虎视眈眈的敌人,冯·里希特霍芬上校的性命悬于一线,但既然在驾机迫降与强行跳伞之间选择了前者,便抛开了畏惧心理以及一切杂念,凭着长年积累的飞行经验和对战机性能的了解尽力掌控局面。在走出弧线之后,飞机的飞行高度仍在下降,而这种状态下,无论拉起平飞还要爬升都不合时宜,里希特霍芬迅速调整节流阀和升降舵,人体感官或许察觉不到飞机在飞行中的细微变化,但空速计的读数能够如实反映了飞行速度下降的事实。若能排除外力干扰因素,在将速度降至安全范围之后,找一条跑道或是平整草地迫降并没有太大的难度。可是没过多久,里希特霍芬就在后视观察镜里瞥见了追击者的身影,那架白色涂装的单翼机借了俯冲之势,飞行速度要比这架破落的福克G-51快不少,再稍稍拉近一点距离,敌方飞行员就完全可以开火了。
  就在里希特霍芬无计可施,只能够默默祈祷的时候,救兵及时赶到。在一阵炒豆般的爆裂声中,后视镜里杀气腾腾的追击者瞬间变成了一支当空燃烧的火把。紧接着,一架灰色涂装的福克G-51进入视野,它从俯冲状态灵活自如地拉起,像是小狗迎接主人回家一样,跟在里希特霍芬后面左摇右摆,但不知是无线电故障还是频率出了问题,里希特霍芬的耳机里没有传来友机的呼叫。
  心知宝贵的时机转瞬即逝,里希特霍芬不敢有任何迟疑,照着以往摸索过的迫降操作继续降低高度,由于襟翼失效,要想尽可能保证降落的安全系数,飞行速度越低越好,但这时候战机的飞行时速依然在350公里以上。前方是位于机场北部的五号和六号跑道,平整的跑道满目狼藉,左一堆、右一堆战机残骸,大大小小的弹坑随处可见,显然已经不适合飞机正常起降了。跑道往北是大片平坦开阔的草地,地面的坚硬程度足够支撑普通战斗机起降,只是这里防空炮阵地星罗棋布,飞机在降落滑行过程中必须小心控制方向;草地外缘是机场边缘的警戒铁丝网,往外是凹凸不平的野地和小片小片的树林,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在那样的地形迫降。
  经过迅速的观察,冯·里希特霍芬男爵选择了六号跑道北侧的草地,那里有三四百米的安全空间可供他停住飞机。经过了一小段平稳飞行,这架遍体鳞伤的福克G-51已经把飞行高度降低到了二十多米,它保持着良好的飞行姿态,唯独速度还没有调整到理想的程序。
  在这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有时连片刻的喘息都是弥足珍贵的,里希特霍芬刚看到起落架指示灯如自己所愿亮红,危机便再度袭来:接连两架白色涂装的双翼机从后上方俯冲下来,向正在掩护自己的友机猛烈开火,那架福克G-51机翼一摆,急速转向规避。三架飞机很快飞出了后视镜的视野,里希特霍芬连忙转头扫了一眼,尽管友机速度占有,可是两架敌机有备而来,抢先占据了有利位置,连番射击逼得德军战机连续做出空中机动,这样一来,绝对速度的长项发挥不出来,两架敌机趁机保持着追击距离。
  友机自顾不暇,若是冷不丁再冒出一架敌机来,里希特霍芬和他近乎瘫痪的座机恐怕不会有再次逃脱的好运气了。形势所迫,男爵轻推操纵杆,福克G-51顿时机头前压,在近乎贴地的高度摆出跳水姿势,估摸着离地只有几米了,这位技艺精湛的驾驶者后拉操纵杆,同时增大节流阀输出——这种应急操作他只在脑海里演示过,从未进行过真正的体验,力度和角度如有偏差,搞不好飞机就会来个倒插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5/3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