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校对)第2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3/387

  威灵顿上尉有些茫然地望着前方:“即便是爱尔兰精锐部队,也不至于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吃掉你大半的兵力啊?发生什么事情了?”
  “别看他们现在的推进速度不快,冲刺的时候就像是一群不受约束的野马,这种战术节奏跟骑兵冲锋非常相似,根本不给对手从容后撤的机会。幸存下来的这些人,哪个不是平日里跑得快的。”
  “嗯哼,想你当年可是军校的短跑冠军。”威灵顿上尉这话并无讽刺之意,可他身旁的同僚却流露出痛苦的神情。
  敌军攻击线越逼越近,直接用肉眼能看清敌人的头盔样式了,而英军战线上的枪声也到了几乎密不透风的程度,只不过普通枪弹对敌军战车和装甲车辆威胁甚小。
  突如其来的一声轰响,被德军遗弃的“条顿骑士”再次朝着进攻中的敌军部队开火了,对面没有战车应声爆炸,但这并不意味着炮弹偏离了目标——普通穿甲弹是依靠弹丸强度、重量以及速度穿透装甲,继而杀伤目标内部的乘员,引发弹药殉爆只是一种低概率的情况。
  威灵顿上尉很是从容地端起望远镜观察射击效果,他身旁的同伴喜道:“哈,你们居然搞到一辆还能开火的德军战车,太棒了!这种战车的火炮很强,这下爱尔兰人有麻烦了!”
  “确切地说,是两辆。”威灵顿上尉挑起嘴角,“为了搞定它们,我专门找了几个帮手,现在看来它们开始发挥作用了……瞧,有辆敌军战车被打中了,它在减速,停下来了,没有开火……没有开火……是的,我想它被干掉了!”
  “我本意是要提醒你,一旦形势不妙,果断下令撤退,除了后卫部队,所有人用最快的速度跑——看起来这个提醒未必用得上。”
  “我们面前的敌人还有六辆战车、四辆装甲车以及至少一个营的步兵,就靠两辆不能动弹的德军战车,我没有十足的把握顶住这支爱尔兰部队的进攻,现在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要对付敌人的战车部队,最好是派上比他们更强的战车部队。”
  布雷恩上尉叹道:“好吧,我正好带来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杜克少校的装甲营有近半数的战车毁于敌军轰炸,余下的战车在刚才的战斗中损失殆尽,撤回来的没几辆。”
  “我可是一辆都没看到。”
  “希望第3装甲师的主力没有在之前的轰炸中出现太大的损伤,这样的话,他们应该能及时增援上来,那样我们不但能顶住敌人进攻,还能顺势发起反击。”
  “这下我们想到一块了。”威灵顿积极回应道,“但愿我们的第3装甲师能拿出不列颠之虎应有的威猛来,让敌人知道英国陆军不是好对付的,这样后面的战斗会容易许多。话说回来……在天亮以前,我们只有不到4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了。”
  “跟我们的对手相比,英国空军太弱,要防守的区域太大,半数以上的战斗机都在保护南部地区,而且据说英国战斗机的性能跟德国和爱尔兰比起来还是要差一些。”布雷恩上尉低声絮叨着,活脱脱像是个怨妇。
  似乎受到同伴的影响,威灵顿上尉很是沮丧地说:“现在的形势比1914年夏天差太多了,总让人觉得胜利离我们很遥远,而失败就近在咫尺。坚持很难,放弃却很容易。”
  “这可不是你的心里话,威灵顿家族的人,应该没必要惧怕来自欧洲大陆的敌人吧!”
  尽管对方并无嘲弄之意,这下却轮到威灵顿上尉苦笑了:“我只是实事求是的说。再者,第一代威灵顿公爵打败拿破仑的时候,有许多盟友与之并肩作战,现如今我们的形势却是空前无比的孤立。美国人虽然参战了,但谁知道他们的军队什么时候才能抵达欧洲?不客气的说,美国人动员军队恐怕就要花上好几个月时间,他们能不能拿下亚速尔群岛也还是个很大的问号。”
  一枚迫击炮弹突然落在近旁,两名英军上尉不约而同地伏下头。就在他们说话的功夫,正面进攻的爱尔兰军队悄然变换节奏,但不是加快速度,而是放慢了脚步,战车似乎开始集中火力攻击被英军控制的两辆“条顿骑士”,装甲车稳稳停住,隔着三四百米的距离用迫击炮轰击英军战线,步兵们借势前行,缩小了同装甲部队的间距,有些战斗小组直接跟在战车后面,看样子是要在清除敌方火力点之后发动快速冲锋了。
  “大家注意隐蔽!注意整理弹药,准备好手榴弹,敌人随时可能发起冲锋。”威灵顿上尉高声提醒自己的士兵们。
  布雷恩上尉谈起头朝周围看了看:“那我走了,去给小伙子们鼓鼓劲,很多人刚才都被打懵了。如果能够顶住敌人的进攻,我们并肩反击,把他们给揍趴下,但万一形势不妙,记住我刚刚说的话。”
  尖啸声忽的袭来,威灵顿上尉下意识地揽住同伴的脖子往下压,顷刻之间,一发炮弹在几英尺之外落地爆炸,猛烈的冲击震得人脑袋一片空白。过了好一会儿,这两名英军上尉才抖抖头上的尘土,而当他们的视线回到战场时,形势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一支敌军装甲部队从他们阵地左翼杀了过来,推进的速度就如同布雷恩上尉先前形容的那样——仿佛一群野马不受约束地冲了过来。战车突前开路,装甲车辆紧随其后,步兵组成的散兵线犹如上涨的潮水滚滚而来,战车、装甲车以及步兵相互之间的协同策应纯熟而默契,使得英军步兵很难像之前对付德军装甲部队一样找到机会。
第100章
破雾(上)
  “爱尔兰第1装甲旅抵近64号高地?好!太好了!只要把64号高地到纳费这一段防线的突破口重新补上,今夜全线无虞!”
  位于前线的一处野战指挥部里,联军第3陆战集群统帅、德军第29兵团司令马克西·魏泰克中将对他的参谋们如是说。在外人眼里,这位威严从容的德军宿将是在磨拳赫赫,唯有知悉内情的军官们能够体会他的复杂心情。
  按照德军总参谋部的任命,先期率领第2陆战集群登陆阿伯索赫的鲁道夫·格尔克中将对联军部队在科恩半岛的作战行动总负责,魏泰克指挥的第3陆战集群是这场战役的第一预备队,登陆后即归属格尔克的统辖。论军阶、论资历、论能力、论战功,魏泰克相比格尔克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后者凭着跟德国皇储威廉的良好私交拿到了正印先锋的令箭,在他领命出征之时,几位德军老将就在私下里表示,这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从登陆科恩半岛的前期组织部署来看,格尔克的指挥部发挥正常,第一天的登陆行动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当晚的失利主要归咎于联军高层战前对英军反击能力的低估,所幸危急时刻,联军官兵展现出了精良的军事素养和坚定的精神意志,在海空军的支援下守住了阿伯索赫登陆场,避免了第一场硬仗就遭英军全歼的厄运。格尔克功过相抵,既未受到惩处,也没有得到褒奖,但来自德军总参谋部的新命令让人们感觉到上位者的心态发生了一点微妙的变化——两位中将按所属部队划分防区,魏泰克负责北段,格尔克负责南段,两人务必密切协作,在后续部队抵达之前,牢牢守住现有战线。
  这样一来,两位德军中将由原本的隶属关系变成了平行竞争关系,所以不管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心,魏泰克都不希望今晚的盘子砸在自己手里。
  魏泰克指挥的第3陆战集群登陆之时,格尔克和他的第2陆战集群已经鏖战了一天一夜,两军合力收复失地,并且歼灭了一股英军部队,军心士气理应处于理想状态,而前者的体能和精神明显占优,按说战斗力强于后者。事实上,第2陆战集群的阵容是经过反复权衡筛选,代表了德国驻爱特遣军团乃至于德国陆军的最强水平,是被德军高层寄予厚望的精锐之师,而第3陆战集群真正值得称道的部队只有一支,那就是德国第3海军陆战师。该部是在原第3海军陆战旅的基础上正式组建而成,兵员配置较标准的陆军步兵师多20%,武器装备跟轻步兵师相当,额外增加了一个海军战车团,所以人们普遍认为海军陆战师的战斗力跟近卫步兵师相当。至于魏泰克直接指挥的第29兵团,它只是德军众多一线兵团的普通一员,在上一场大战先后参加了西线法国战场以及东线白俄罗斯战场的多次战役,表现中规中矩,兵员、装备配置没有任何特殊之处,其知名度还不如临时增补进入第3陆战集群的爱尔兰皇家第1装甲旅。
  不多时,通讯官呈上刚刚收到的电报——第3海军陆战师的先遣部队已在第7皇家近卫战车团两个战车连的支援下杀进费纳镇,此刻正同镇内之敌展开激战。
  这一次,魏泰克却微微皱了皱眉头,然后向他的参谋官询问:“施韦德勒的主力部队在什么位置?”
  参谋军官答道:“按照作战部署,他们应该在64号高地正面展开,以四个团的兵力配合爱尔兰第1装甲旅进攻高地,用两个团策应海军陆战师攻下纳费。我马上就去确认他们的实施状况。”
  魏泰克没有再去看地图,而是快步走到掩体一侧,用潜望式炮队镜观察前线的情况。很显然,那些焰光跃动最为密集的地方此刻正在进行着非常激烈的战斗,而从方向上看,联军对64号高地的反击已经开始了。结果究竟是爱尔兰最精锐的战车部队协同德军步兵突破英军阵地,还是英军部队顽强顶住联军反扑,要不了太久就会揭晓。
  片刻过后,通讯官又送来一份电报。
  见魏泰克将军没有亲自看电报的打算,他的一名参谋军官接过电报纸,读到:“我部所属第33和第161中队已经起飞,预计2时10分左右抵达,将对64号高地展开低空轰炸,请你部以蓝色信号弹予以指引……第11航空联队司令部。”
  念完之后,这位参谋跟旁边的几名军官不约而同地低头看表。
  “还有20分钟,将军,是否需要通知第55师以及爱尔兰部队撤下来?”
  只见魏泰克将军侧转过头,一脸不悦地反问:“这个时候撤下来?如果他们现在离胜利只有一步之遥呢?”
  参谋军官哑然无语。
  魏泰克将军继续盯着潜望镜,过了一会儿才离开那里回到作战地图旁,扫了眼在场众人,缓缓说道:“如果他们能在20分钟之内站上64号高地,轰炸便无必要,我们用信号弹指引他们去轰炸英军纵深;如果20分钟之内被击退,新一轮进攻肯定还要一些准备时间;如果20分钟之后战斗还在继续……我们不妨冒点险,就算有些许误伤,那也是战场上无法避免的。”
  见众军官们没有吱声,魏泰克画蛇添足地补了一句:“据我所知,第11航空联队的训练水准是第一流的,低空轰炸的误差半径能够控制在十米以内。”
  野战指挥部里的气氛突然凝重起来。
  魏泰克很是尴尬,他对自己信得过的参谋军官吩咐道:“瓦尔特,你通知第55师,让突击部队在我方战机抵达战场后,用蓝色信号弹指明英军阵地位置,务必让我方人员与信号弹落点保持二十……不,三十米的安全距离。”
  这名方脸高个的军官迟疑了一下,有些不情愿地回答:“是,长官。”
  此时在大约三公里外的64号高地西侧坡地,五千多名德军步兵分成四条横向的散兵线,宛如四道波浪依次涌向山顶,在他们前方是爱尔兰军队的35辆战车、9辆全履带装甲车、28辆半履带装甲车以及数百名步兵。
  这座高点处于海拔64米高度的山丘,轮廓好似一张不规则的圆凳,顶部不是尖头而是相对开阔的平面,英军很早就在这里构筑了环形防御阵地和大量的混凝土掩体,甚至还部署了两门射程非常远的重型火炮,用以防备敌人在纳费登陆,这些工事以及重武器大多在联军的猛烈轰炸中损毁,如今的阵地是德军和英军士兵们利用战斗间隙反复修补而成,远谈不上“固若金汤”,英军士兵们基本上是靠战斗技巧和精神意志对抗联军的凶猛攻势。当然了,英军此时在64号高地的兵力投入,跟先前联军靠一个掷弹兵团以及一个加强营级别的机降突击队拿下这里的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批后援部队的抵达使得英军指挥官能够游刃有余地进行重新部署。来自山顶的密集防御火力不但让向上进攻的联军部队伤亡剧增,同时也对联军官兵造成了无形的心理压力,尤其是维克斯·马克沁无休止的嘶吼声,让第一天参加战斗的士兵们头皮发麻、心中打鼓。
  这个时候,真正有着钢铁之躯的战斗车辆就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了冲锋陷阵的重任。爱尔兰人在他们的“凯尔特战士”上堆砌了不少沙袋,用以增强其略显不足的战场防护能力,炮塔上的同轴机枪不断射出带有绿色曳光弹的弹雨,为血腥冷酷的战场增添了一丝迷幻色彩,每每遇上枪弹无法消除的火力点,战车乘员们就会用精准的炮击解决问题,而英国人也不是毫无准备,留下来协助防守的“基钦纳”就是最好的反战车武器,此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小口径战防炮、机关炮,待到敌军战车逼近阵地,再用五花八门的单兵反战车武器招呼。双方互不相让,咬牙坚持,处于防守位置的英军部队稍占上风,联军伤亡无数,攻击线几次进入敌方阵地前沿五十米地带都被逐退。
  皇家第1装甲旅是爱尔兰陆军精锐中的精锐,若该部全员出动且不计伤亡,即便没有飞机大炮的强力掩护,强行攻夺64号高地几无悬念,但迄今为止,经由波特克伦登陆科恩半岛的仅仅是该旅的两个装甲营和一支辎重后勤分队,对付这么一块硬骨头不免有些势孤力单。时间一分一秒流逝,不断有战车被击毁或毁损动力系统,能够率领联军步兵继续上攻的越来越少,眼看攻势将要无疾而终,从后方匆匆上来了一支德军分队,这些士兵除了常规枪械之外,还人手一支信号枪,等到沉闷的轰鸣声从西面传来,他们匍匐在地,不断朝着山顶的英军阵地发射蓝色信号弹。
  夜空中,力量强劲的轰鸣声愈发清晰。山顶的英军心知不妙,试图用缴获的几支信号枪扰乱敌方视野,但干扰并不奏效,因为德军信号分队用连续且足量的蓝色信号弹标注出醒目的指引箭头。当轰鸣声听起来近在咫尺了,人们终于看清来者的真面目:一架架机翼上喷涂着铁十字徽标的双翼战机从夜幕中钻了出来,它们的飞行高度是如此之低,简直是在擦着山顶飞行。
第101章
破雾(下)
  5月20日凌晨,科恩半岛北部的64号高地,德国空军的29架福克-XI以夜间低空轰炸的方式闯入战场,这大大出乎了英军官兵的意料。且不论轰炸精度几何,光是战机在夜空中呼啸而过的阵势就足以打击对方士气、振奋己方军心。
  在福克G-51闪耀现世之前,福克-XI是德国空军的主力战斗机型,是各种阅兵式的重要角色,发生在20年代中后期的多场战乱中都能看到它们活跃的身影。在福克-G51大规模量产服役之前,福克-XI属于德国军事工业的非卖品,因而总是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后来部分出口到同盟国阵营的各成员国以及一些关系较好的中立国,外界这才对它们的性能有了更多的了解。
  被后来者挤下头把交椅之后,福克-XI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依然是德国空军装备数量最多的机型,而除了继续执行常规空战任务,它们还干起了对地攻击机的兼职,这一转变从未刻意对外保密,但外界有很多人并不看好它的跨行前景,觉得这是一种赤裸裸的浪费。毕竟以福克-XI的性能以及它在战场上久经考验的稳定性,换在德国之外的任何一个国家都能担当一线的空战主力。
  战争爆发头两天,成群结队的福克-XI从法国北部挂弹起飞,以低空突袭的方式轰炸了英国南部的港口、机场、交通枢纽等重要目标,它们通常打了就跑,就算遭到敌机正面拦截,也能凭借自身战力与之周旋,让英国人吃饱了苦头,世人这才惊诧于昔日王者雄风不减当年的魅力……
  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航空部队通常采用三三制,即每个联队下辖三个大队,每个大队囊括三个中队,每个战斗机中队编配16-20架战机,每个轰炸机中队配备8-12架战机,那些被视为精锐的王牌航空联队额员通常会有百分之五左右的上浮,但真正让它们有别于普通联队的,是一流的战机配置、优秀的飞行员团队以及一流的空勤队伍。第11航空联队不在德国空军十大王牌航空联队之列,所以它还只有一个大队装备了福克G-51,余下两个大队仍以福克-XI为主,另少量装备与之同期服役的He-23/25型战斗侦察机。
  需要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每架福克-XI可挂载八枚单重10公斤的破片炸弹或一枚100公斤重的高爆炸弹,而通常的做法是混合搭载,即一部分战机在两侧机翼下各挂四枚轻型航弹,一部分战机在机腹下挂载一枚重型航弹。如果是昼间轰炸,大多数飞行员会在投弹之后顺势杀一个回马枪,利用强大的机载火力进行低空扫射,但考虑到夜间飞行的难度系数要高得多,能一次性将炸弹丢在敌人头顶就已经非常不错了,扫射这一环节自然被飞行员们略过。
  在64号高地,隶属于第11航空联队的飞行员们把一些炸弹丢在64号高地西侧坡地也即联军当下展开攻击的这一侧,结果误伤了不少联军官兵,还有不少炸弹越过山顶落在了东侧山坡,有的甚至偏离目标区域三四百米,但多半炸弹还是找准了轰炸区域,轰炸过后,山顶上的英军阵地陷入一片火海。
  己方战机连夜助阵,几度受阻的联军官兵们果然振奋,他们跟着所剩无几的战斗车辆拼命往上攻,以血淋淋的代价冲过了英军阵地前沿的血腥禁区,战斗形势终于扭转。尽管山顶上残余的英军部队接下来依然打得异乎寻常的顽强,却难耐联军官兵士气如虹、勇猛直前,刺刀和机枪的组合玩不过手冲锋枪加手榴弹的“黄金搭档”,一段又一段堑壕落入联军之手,丢弃阵地乃至据举手投降的英军士兵像是滚雪球一样骤然增加。
  战至凌晨3时,64号高地终于重新回到了联军手中。
  在德军第55步兵师主力会同爱尔兰军队强攻64号高地之时,德国海军第3陆战师亦在第55步兵师所部的策应下与盘踞纳费镇的英军部队展开激战。由于多艘英国舰艇仍在近海徘徊,第3海军陆战师指挥官要求他的部队从一开始就采取猛冲猛打的策略,双方很快在纳费镇打起了混战,复杂的局面使得英国舰艇投鼠忌器,难以有效支援英军地面部队的作战行动,联军部队借机发挥近战优势,逐步将英军部队从镇内驱逐出去。
  距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已经付出了沉重伤亡的英国本土军没有再像前日黎明那样孤注一掷,发狂猛攻。随着64号高地和纳费镇得而复失,他们俨然意识到今晚的努力将化为泡影,于是如退潮那般渐止攻势,逐次后撤。当黎明的曙光照亮大地时,田野中已不见群体活动的英军士兵。
  经历了又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登陆科恩半岛的联军官兵如释重负,看着尸骸遍地的战场,人们疲倦的脸庞鲜有胜利的笑容,一根烟、一口水、一个问候便是最好的慰藉。医护兵忙于救治伤员,收尸队开始清理阵亡者的遗体,军官们来回巡视阵地,时不时有被俘获的英军士兵走过,他们一个个垂头丧气、无精打采,眼中不见恨意,更多是对残酷战争的畏惧。
  幸存下来的联军士兵们同样对血腥的战场心存敬畏。为了挡住两三倍于己的敌军进攻,他们付出的代价非常沉重,特别是在午夜前后,敌方威力极强的远程重炮对一些防御阵地造成了毁灭性的杀伤,差点轰开了联军防线。在很多防守地段,联军派上了所有预备队,一些新近登陆的部队编员不齐便匆匆开赴前线……战场如同绞肉机一样碾碎了无数的鲜活生命,血腥、惨淡、无情,但这是自然界的优胜劣汰,唯有适者生存,才能激发出人类文明的无限潜力。
  接连两晚血战,消耗人力物力无数,结果功败垂成,大不列颠王国的掌权者们只得带着无比苦涩的心情迎接新一天的日出,前线将士和后方民众仿佛陷入了重重迷雾,找不到摆脱困境的方向。同盟国在科恩半岛赢得两场惨胜,有人得意自然有人失意,德国海军宿将威廉·马沙尔就属于后者,他的撤退使得以“德弗林格”号和“吕佐夫”号为首的支援舰队免遭厄运,却把登陆部队的左翼让给了英国海军。联军战线险些因此崩溃,原本驻守纳费和64号高地的部队损失殆尽,为了将其夺回,又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这些都跟马沙尔的决策有着直接的关系。出于稳定军心的考虑,德军总参谋部未就此事做出任何公开评论或者人事惩处,但在私下场合,斥责、嘲讽的声音比比皆是,德国海军元帅希佩尔在以私人名义拍发给马沙尔的电报中,直言不讳地表示“德国海军的光荣传统在这一晚不见踪迹”,足见他是多么的愤怒和失望。
  威廉·马沙尔并非莽夫,在压力山大的情况下,他没有昏头昏脑地连夜杀回,直到天亮才率领阵容得到充实的联军舰队重返纳费海域。英国海军当然没有给他重新正名的机会,所有的英国舰艇都在天明之前撤入麦奈海峡,或藏身各处隐蔽的海港峡湾,或返回了防备森严的利物浦港。
  正如爱尔兰气象部门预测的那样,英伦诸岛迎来了又一个大晴天。在不绝于耳的轰鸣声中,数以千计的联军战机以遮天蔽日之势飞临英国领空,炸弹如雨点般落向不列颠沿海一线的军事设施以及内陆地带的战略目标,英国空军虽在顽强抵抗,但已经不能像前两天那样面面俱到了,一些相对次要的区域交由地面防空部队守卫。得不到空军的有效支持,英国陆军和本土舰队完全陷入了被动境地,联军得以在阻力极小的情况下向马恩岛和科恩半岛增派部队。
  随着登陆马恩岛和科恩半岛的作战行动获得阶段性的胜利,联军迅速铺开计划,由爱尔兰本土将领埃里克·马奎尔指挥的第4陆战集群在与科恩半岛隔海相望的霍利岛和安格尔西岛实施登陆。
  就地理环境而言,霍利岛和安格尔西岛是比科恩半岛更为理想的进攻跳板,英国军队在此布防已久。根据谍报人员获取的信息,至战争爆发时,英军部署在霍利岛和安格尔西岛的兵力足有三万多人,每一处海滩都设有反登陆障碍,滩头附近构筑了警戒阵地,城镇港口皆进行了防御动员,甚至还部署了两支实力不俗的战车部队,如若联军起初选择这两座岛屿作为突破口,少不了惨烈血战,而强行登陆科恩半岛看似凶险无比,一旦站稳脚跟,前路豁然开朗。
  联军在科恩半岛成功登陆,霍利岛和安格尔西岛的战略地位大幅减弱。从空中侦察的情况来看,英军最近两天陆续从这两座岛屿抽调了不少兵力驰援科恩半岛前线,余下的部队估计不足两万人,而联军第4陆战集群配属了四万多名爱尔兰士兵和两万余名德国士兵。在优势海空力量的直接支援下,爱尔兰第3空降营、第4海军陆战团以及第5步兵旅所部鏖战一个清晨,以不到两千人的伤亡在安格尔西岛西北部的兰弗斯利海滩建立了登陆场,随后稳步向内陆挺进。因遭联军战机反复轰炸,英国守军主动由开阔地区退守建筑相对密集、坚守或是撤退两相宜的港口城镇。
第102章
星条旗飘扬(上)
  美国东部时间1933年5月21日上午,位于东海岸的波士顿海军基地巨舰云集,最惹眼的莫过于标准排水量超过五万吨的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它们和德国海军的日耳曼尼亚级战列舰同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庞大的海上堡垒,而让美国人倍感骄傲的是,他们的列克星敦级不仅拥有首屈一指的18英寸主炮,拥有35节的惊人极速,还披挂着不逊于普通战列舰的防护装甲,堪称是20年代的工业奇迹。而且,这种前所未有的大家伙德国人仅仅建造了两艘,迄今还未正式服役,而美国早在20年代就成功建造了六艘,这充分证明了美国造船工业的超一流水平!
  除了两艘列克星敦级,现身波士顿的美国主力舰还包括两艘北卡罗来纳级、一艘南达科他级,另有多艘轻重巡洋舰、十数艘驱逐舰以及大型补给舰,如此强盛的阵容,给人的感觉俨然是要举行一场出征前的隆重阅兵式。就在英德相互宣战之后,美国政府毅然决定履行美英盟约投身参战,义正言辞的战争宣言彰显其维护本国及盟友利益、遏制同盟国势力过度扩张的决心。
  烽烟起,战鼓急,短短两日已有数十万军人血洒疆场,百万民众流离失所。尽管交战双方尚未爆发大规模海战,同盟国阵营在空中战场的强势表现已让人们对英国的处境深感悲观,随着联军地面部队在北威尔士的科恩半岛站稳脚跟,国际舆论几乎一边倒的认为英国将很快放弃抵抗,美国参战与否根本不足以改变战争的结局——且不说美国军队还在离欧洲数千公里之外,就算美国大兵顺利登陆欧洲战场,在骁勇善战的德国人面前能有几成胜算?
  事实上,持此观点的评论家大多忽略了这些年发生在美国人身上的变化。20年代末期,先有美国战列舰“爱荷达”号被同盟国支持的墨西哥基督反抗军击沉,后有亲美英的智利、玻利维亚在南美战争惨败于同盟国扶持的阿根廷和巴拉圭,一贯奉行孤立主义的美国各阶层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威胁。从那时开始,美国政府开始大幅度的加强建设国防,而在美英两国高层的努力下,美英盟约得到了巩固和增强,苏俄、日本也成为它们对抗同盟国阵营的秘密盟友。
  随着政府和民众传统观念的改变,美国的国防建设开始腾飞——海军战舰数量和质量齐头并进,以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的建成服役为标志,美国人昂首迈入了“大海军时代”;陆军的职业化改革收效显著,《选征兵役训练与服役法》的颁布和实行让美国军队获得了4500万稳定的后备兵源,而通过大量派遣军事观察员和志愿者,美国军队一改往日故步自封的弊病,努力在技战术层面追赶欧洲军事强国……自1932年以来,欧洲上空战云密布,在来自英国的大额军购订单以及美国军队自身需求的刺激下,美国工业逐渐转入军备轨道,相继研制投产了多种适应发展潮流的武器装备,保证了美国军工体系的完整性和一流水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3/3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