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校对)第2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0/387

  士官收起苦中作乐的笑意,递上一根烟,见对方摆摆手,便自己叼在嘴里,划了根火柴点着,压低声音道:“软的不行,那就来点硬的,没几个人不怕拔牙钳。”
  军官瞥了这家伙一眼,轻轻摇了摇头:“上面不让。”
  “这我就不懂了,跟爱尔兰人讲什么客气?他们的国家现在被一群德国佬操持着,国民得到了物质的利益和精神的虚荣,就像是被灌了迷魂汤,上了战场个个如狼似虎,可会有人对我们手下留情?”士官满腹牢骚,却也只能背着其他人说说。
  “我们越下狠手,只会让爱尔兰人愈发死心的为德国人效力……想来上面是这样考虑的吧!”军官语气并不肯定,看得出来,他内心同样存有疑惑。
  就在两人聊着的时候,机场方向突然传来了空袭警报声。昨日之前,人们只在演习的时候听到这种低沉的呜咽,如今的不列颠就像是打开了栅栏的羊圈,外面的狼群肆无忌惮地进进出出,大英帝国最后一丝尊严惨遭践踏,皇家空军倾力反击,可是短短一天半的时间,一线战斗机部队的损耗就达到了惊人的44%,轰炸机部队也因为对爱尔兰的威慑性空袭蒙受惨痛损失,再加上联军部队强势登陆马恩岛和科恩半岛,战局正朝着对英国非常不利的方向发展。
  不一会儿,西面天际已能隐约望见数量不详的黑点,士官匆匆吸了两口烟,转头对他的士兵吼道:“一半人跟车去树林隐蔽,留下来的人快点铺好伪装网,然后散开隐蔽。”
  “别担心,敌人眼下还不会把他们宝贵的炸弹浪费在非军事目标上。”军官嘴上这么说,眼中流露出的却是深深的忧虑。他转身回到房间,让卫兵关上门出去,然后重新将台灯转向被俘的爱尔兰飞行员。
  “你们的飞机又来轰炸了,是不是觉得很高兴?你们以为自己可以很快打垮英国,甚至像罗马人一样把不列颠变成殖民地?即便英国最后输掉了战争,这场战争所持续的时间也会比大多数人预料的更长,也许跟上一场战争差不多,也许更久。遗憾的是,你的战争旅程从昨天开始到今天就结束了,就算双方进行战俘交换,战斗机飞行员也通常会被排除在外,所以,你还要在英国呆上很长一段时间。如果我们能从一开始就建立友善的关系,对我们双方都有好处,这点相信你应该能够想明白。”
  彼得森照例扭过头避开台灯的光线,然后开口道:“感谢你的好意,为国捐躯是我的光荣,哪怕是死,我也不会做出背叛国家的事情来,所以恕我无法接受你的建议。至于这场战争究竟会持续多久,你我说了不算,时间会告诉我们正确的答案。”
  英国军官很是恼火地猛拍桌子,而在一阵沉默之后,他用还算客气的语调说道:“彼得森先生,你要明白一点,不是每个英国人都有耐心跟你讲道理。对来自德国和爱尔兰的侵略者,有很多人恨不得施以酷刑,而等到你无比后悔的时候,我恐怕已经帮不上任何忙了。”
  对方越是恼怒,越说明形势对他们不利,彼得森越是不为所动,甚至自嘲地笑了起来:“这是个强者生存的时代,我唯一感到后悔的事情就是平日的训练没有竭尽全力,否则的话,我现在应该在爱尔兰某处接受长官的表扬和同僚的称赞,而不是坐在这里受你软磨硬泡。”
  当彼得森说完这话,远处的防空炮火开始嘶吼,但听起来已经没有上午那么强烈和密集了。短短几分钟之后,猛烈爆炸阵阵袭来,地面颤感时而微弱、时而强烈,有时还能听见战机呼啸而过的轰响声。
  这座不起眼的农舍终究没有遭到联军战机的轰炸扫射,直到轰炸结束,房间里都只有尘土的气息,而闻不到硝烟的气味,但桌上的台灯却灭了。
  英国军官摆弄了几下,很快意识到这是电力供应的问题,他摸黑走到窗户旁,用力扯开窗帘,房间瞬间亮堂起来。
  这家伙转过身面朝彼得森,咬牙切齿的模样有些狰狞:“这样的轰炸就算一天来十次,英国军队也不会屈服的。别忘了,每天适合飞行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一旦遇上坏天气,你们有可能连一次轰炸都进行不了,那样的话,你们的登陆部队还能顽抗多久?”
  彼得森的回答顿时让对方噎住了:“这不是你我能够左右的事情,何必操心那么多?”
  英国军官还真的从口袋里摸出一把拔牙钳,恶狠狠地瞪着彼得森:“现在最后问你一遍——你归属于哪个航空联队?你所在的联队一共有多少飞机?你今天是从哪座机场起飞的?”
  爱尔兰飞行员被对方的动作吓了一跳,当他看清对方手里的家伙时,更是倒吸了一口冷气。
  就在这时,房门被敲响,英国军官迟疑了一下,迅速将拔牙钳塞回口袋:“进来!”
  卫兵匆匆推门而入:“防空部队击落了三架敌机,有一个跳伞的落到树林后边去了。”
  “让乔尔带士兵过去,千万不能让那家伙给逃走了!”英国军官连忙下令,然后狞笑着对彼得森说:“看吧,很快就有人来跟你做伴了,没准那家伙比你识趣,以后你在战俘营啃黑面包,他却可以吃牛排、喝红酒……机会曾经摆在你的面前,你却没有珍惜。”
  彼得森嗤笑道:“多年以后,我仍会为今天的决定感到骄傲,而叛国者终将被他的国唾弃。”
  英国军官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然后将目光投向窗外,几名英军士兵身背步枪,匆匆骑着自行车朝树林那边赶去。
第93章
拒马与龙牙
  “机降部队跟伞兵部队的本质区别?很简单,他们的落地方式不同——前者是直接乘飞机降落的,后者是乘飞机抵达目标位置然后跳伞降落。明白了?”
  二等兵约恩·科尔曼背靠堑壕壁而坐,嘴里叼了根烟,黄绿迷彩涂装的德式护耳钢盔倒过来搁在地上,身旁斜放着一支外形跟李·恩菲尔德MK-II有些相似的胡伯特-II型栓动步枪,右脚短靴里还插着一枚木柄手榴弹。这个二十出头的爱尔兰青年,脸上汗水混着泥污,成了天然的迷彩妆,身上的爱尔兰陆军制式野战服黏满泥沙,臂章以降落伞和步枪为主要图案,表明他隶属于爱尔兰空降部队,嘴里一口爱尔兰南部腔,爱尔兰人尚能够听懂,对粗通爱尔兰语的德国人来说就很头疼了。
  向他提出问题的是个年龄与其相仿的德国兵,护耳钢盔还戴在头上,只是解开了扣带,两只袖子高高挽起,露出一对结实的小臂,一支似乎还萦绕着硝烟味道的MP30冲锋枪抱在怀里。听爱尔兰人说完,这名德国兵果然一脸似懂非懂的表情。
  科尔曼有意放慢语速:“用我们自己的话来描述,伞兵是战场天使,是会飞的步兵,当机降兵从己方机场跳跃到敌方机场时,那里早已经有了伞兵的身影。”
  德国兵以爱尔兰语夹杂着德语字词说道:“也就是说,你们不用降落伞,作战的方式更加接近于普通步兵?”
  科尔曼很努力地想了想,嘴里蹦出一句毫无语法可言的德语:“坐飞机上战场的步兵。”
  “那很棒!”德国兵朝他挤眉弄眼道,“英勇的战场先锋。”
  对于这种客套的称赞,科尔曼轻描淡写地道了声谢。在一场激烈的战斗过后,活着的人对荣誉与虚名的看法往往会发生难以言明的变化。这里是位于科恩半岛北部的64高地,尽管遭到了联军战舰的猛烈炮击,面对联军进攻,据守于此的英国军队依然进行了极为顽强的抵抗,德军第48掷弹兵团攻了三次,付出近千人的伤亡都没能拿下,而后得到德军第201步兵团以及爱尔兰第1机降突击队的增援,第四次猛攻终于得手。英军气竭,没能迅速组织反扑,联军部队同样消耗过大,未对撤退的英军残部展开追击。
  据英军战俘所述,驻守这处高地的英军部队前前后后付出了不少于两千人的伤亡,一多半是拜联军舰队的炮火所赐。
  三千将士的鲜血,足以染红这座占地面积略多于一平方公里的高地。
  随着64号高地之战落下帷幕,联军登陆部队当天的攻势顺利达成了既定目标。此时离天黑还有不到五个小时,登陆部队除以部分兵力追歼受困于阿伯索赫以西的英军部队外,最主要的精力已经放在了组织防守上——新的战线从波特克伦以东10公里处的纳费海滩延伸至阿伯索赫以东3公里的兰贝德罗格岬,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约9公里,可说是纵贯科恩半岛中部的最窄处,若能成功据守这条战舰,科恩半岛西部200平方公里的区域就将变成联军攻击英国本土的战略踏板。
  因有前夜的惨痛教训,联军从上到下没几个敢掉以轻心,十数万将士争分夺秒地构筑阵地,运送上岸的卡车一刻不停地将各种作战物资从登陆海滩运至各处,在战斗中缴获的英军汽车亦派上了用场,一些暂时没有战斗任务的装甲运兵车也被“挪用”。目的只有一个:赶在英军的反攻打响前完成防御部署。
  64号高地距离波特克伦11公里,由此成为了联军新战线的前沿据点。这座山包的表层土壤较浅,顶部山石嶙峋,英军构筑的环形防御阵地虽遭炮火破坏严重,仍为联军官兵重新布置防御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有人质疑这个世界不是由某位造物主创造的,可是看看这里,西侧坡地陡峭,东侧坡地徐缓,天然的炮台造型,谁能说这不是造物主赐予英国人的礼物?”
  站在64号高地的最高点,一名德军上校对他的参谋如是说道。之前的战斗,德军第48掷弹兵团表现不可谓不勇猛,第二、第三轮进攻时,据守高地的英军士兵人数已经减少到了四百人左右,但他们硬是凭着有利的地形挡住了德军掷弹兵的攻势。除此之外,隐藏在南坡树林中的英军迫击炮也不断给德国人制造麻烦,直到德军野战炮兵赶到并以精准的压制火力清除了这一威胁,后面的进攻才变得更加顺利。
  稳重老成的参谋军官建议说:“长官,以我们现有的情报资料来看,英军重型战车应该可以从我们右侧这片地势最缓的坡地爬上来,普通的壕沟和铁丝网带估计没什么效果,所以英国人会在这里安放拒马。我的想法是,尽可能用拒马补上前面的缺口,在拒马地带后方大量埋设地雷,配合部署在阵地上的反战车炮,抵挡几十辆英军战车的冲击应该不成问题。”
  拒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骑兵横行的年代,工业时代的战争催生了一大批新式武器,传统武器或被淘汰,或被赋予了新的形态。在上一场战争后期,法国军队将钢板、钢条铆接起来制成铁拒马,用以充当反战车障碍,尽管这没能帮助他们扭转败局,但在战术上还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战后各国纷纷效仿。如今英军所使用的拒马,就是由三块一定厚度和长度的钢板铆接而成,可以通过在接地端打长钢钉或用混凝土固定的方式增强其效用。
  德军上校点头道:“我的想法跟你一样。战车部队的一大优势就是他们在战场上的进攻速度,想想古代军队怎么对付敌人的骑兵?给他们设置障碍,减慢他们的速度,用弓箭和长矛杀死他们。”
  参谋军官以请示的语气说:“那我这就去跟指挥部联络,看看他们能否在天黑前给我们运一批反战车障碍来。”
  上校不假思索地回答:“去吧!他们很清楚64号高地的军事价值,只要是对防守有益的要求,他们应当尽力满足。”
  参谋军官暂时离开之后,上校端起望远镜。从这里往东大约三公里就能找到英军士兵的身影,他们依托道路和牧场的矮石墙构筑了临时阵地,不断有小股援兵抵达,但没有发现战车或炮兵的行踪。在联军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敌人大规模的兵力调动想必要等到天黑之后,至于他们将如何展开进攻部署,眼下没有认可迹象可供推断,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英国军队绝不会任由联军在科恩半岛站稳脚跟。
  视线转向两翼,64号高地往北就是海滨城镇纳费,它有着一处双W型的海湾和蜿蜒开阔的沙滩,是科恩半岛较为适合抢滩登陆的位置之一。联军之所以选择了阿伯索赫和波特克伦,很大的一个原因是英军在费纳有较强的防御部署,如果联军部队直接从滩头发起进攻,驻扎在64号高地及周围阵地的英军部队肯定会给他们造成非常大的威胁。现在,驻守费纳镇的英军部队已被逐走,德军以一旅兵力进驻,残留的建筑和废墟是非常好的防御依托,进入镇子的路口各处正在设置安放各种障碍。联军使用的反战车拒马跟英国货大同小异,而且为方便运输采用螺栓固定,士兵们只需要用简单的工具就能够用预制钢条和螺栓进行拼接或拆解。
  除了拒马,另一种较为常见的反战车障碍被英国人称为“龙牙”,这种东西形如其名,是锥形的混凝土浇灌体,其根部深埋地下,露出部分能够阻挡战车通过。在英格兰南部和东南部的滩头防线,大大小小的拒马、龙牙以及肉眼所不及的雷场遍布各处,加上星罗棋布的要塞、炮垒以及各种碉堡,海峡防线已然成为大英帝国进入20世纪以来最大的工程。相较之下,北威尔士的防御体系就要薄弱得多。
  64号高地往南是地势平坦的田野,几片原本茂盛的松树林已被战火夷平,放眼望去,到处是飞扬的尘土。若每人负责一米宽的区域,半天时间足够在土质松软的草地上挖出标准规格的堑壕,十数万兵力构筑十公里长的战线,完成两道壕沟、三道堑壕再加上相应的交通壕并不难,何况数辆造型奇特的战壕挖掘车已经运抵前线,它们虽不足以独立完成堑壕挖掘工作,却可以大幅度提高部队构筑工事的速度,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完善防御体系。
  几分钟之后,参谋军官回到上校身旁,以不喜不悲的口吻报告说:“指挥部答应在两个小时内运送200套拒马和1000颗龙牙来,我们可以提前派士兵们去选好位置开挖基座。”
  上校放下望远镜,转过头看着自己的僚属:“很好,这件事就全权交给你负责,如何?”
  参谋军官没有推脱,而是昂首挺胸道:“没问题,这项任务就交给我吧!”
  上校流露出满意的神情,转而一脸严肃地眺望东面,那是英国腹地的方向。两军已在此鏖战一日半,英军在地面战场上的总体损失多于联军,尤其今日一战,对英军将士的心理打击不小,但英国人的优势在于他们可以源源不断地调集援军,或许接下来的几天才是对联军登陆部队的最大考验。
第94章
夜鹰(上)
  夕阳西沉,海面一片殷红。和平时期,人们感慨于自然的壮阔景色,而在战争年代,这般景象往往勾起人们的愁思。
  黄昏下,在利默里克“森林宫殿”的大花园里,爱尔兰王国的小公主们正在草坪上愉快地嬉戏,这场血腥残酷的战争似乎未对她们的心理造成明显的影响,或者说她们还没有真正意识到成人世界所发生的事情有多么可怕。
  不远处,曾经羡煞世人的一对俊男美女,如今的爱尔兰国父国母,以慈爱目光注视着自己的孩子们。君王的身姿依旧挺拔,但身形有些发福,神态依然稳重,却不见了昔日的凌厉盛气;王后那一头金褐色的秀发高高挽起,配着一袭优雅长裙,仿佛花丛中一株端庄秀丽的牡丹,但笑起来的时候,眼角的鱼尾纹让人不得不感慨容颜易老。
  相较于前一天的汹涌激荡、奔腾喷薄,在即将过去的这个白昼,爱尔兰不像是个刚刚卷入战争并且毗邻强敌的国家,湛蓝的天空没有敌机的身影,碧蓝的海面未受敌舰的侵袭,几乎所有的一切都在爱尔兰官方预期的节奏下进行:民众疏散、预备兵集结、作战部队调动乃至于内政外交的方方面面都显得井然有序。
  这正常吗?
  在夏树眼里,这很不正常,平静的表象下必定酝酿着可怕的危机。
  黄昏的景色很美,但是风起了。
  王室家庭正享受着天伦之乐,空军参谋长康诺利上校“不合时宜”地赶来。
  “陛下,有份情报我们认为非常重要,所以第一时间给您送来了。”这位土生土长的爱尔兰军官打开随身携带的文件袋,从里面取出一叠经过放大处理的黑白照片。在夏树逐一翻看的时候,他从旁介绍说:“这些是对英格兰北部和苏格兰南部若干军用机场的航拍照片,拍摄时间是下午3点至5点之间。上午和中午,这些机场上只有少量战斗机,下午却出现了许多轰炸机,我们觉得这些轰炸机要么是从英国东部机场转场来的,要么是部署在隐蔽机库里,不管它们来自哪里,基本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它们将要飞来爱尔兰。”
  听了上校的分析,夏树一点都不觉得惊讶。
  “夜间轰炸么?”
  “非常有可能。”康诺利上校回答道,“就昨天的空战数据来看,英军实施夜间轰炸的损失率仅在20-25%左右,大大少于昼间轰炸的战损,虽然夜间轰炸的效率会低一些,如果我是英军指挥官,肯定会选择夜间轰炸。”
  夏树对此表示认同:“权衡付出与收获的关系,这是理应得出的结论。”
  上校继续道:“以我们夜间防空的技战术水平,在准备足够充分的情况下,有可能将击落率提高10%左右,但是想要达到50%就很难很难了。所以,我们考虑先发制人,在敌机出发之前突袭这些机场。不知您意下如何?”
  夏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跟德国人沟通过了?”
  康诺利上校之所以能够从诸多同僚中脱颖而出,成为爱尔兰空军前途最被看好的本土军官,并不是因为他的脑瓜子特别灵活,或是擅长经营人际关系,而是因为他超乎常人的勤奋和专注。只要一门心思地做好一件事,往往能够拾遗补漏,做到至臻至善。
  “已通过联合参谋部向德国特遣军团司令部转达了我们的作战设想,他们的初步答复比较含糊。一方面,大多数飞行员参加了白天的战斗,多的执行了三四次飞行任务,体力精力消耗极大,若要再次出击,肯定会对明天的战斗状态有所影响。另一方面,德军总参谋部计划对英国本土展开大规模的夜间轰炸,特遣军团有意呼应,如能对北威尔士及英格兰北部、苏格兰南部的英军机场、交通枢纽以及重炮阵地实施有效破坏,将会减轻登陆部队所要承受的防守压力。”
  听了上校的表述,夏树微微颌首:“这么说来,此次行动的主导权掌握在我们手里。”
  康诺利上校恭谦地回答说:“是的,陛下,我觉得这可能是特遣军团司令部对我们紧急增派第1装甲旅登陆科恩半岛的一种回报——只要我们决意行动,他们将会尽力配合。”
  夏树仰头看天,绚烂的晚霞预示着隔天依然是晴朗好天气,这也是德国选定5月18日对英开战的重要因素。
  “英军今晚进行夜间轰炸几成定局,最大的问题是他们将会攻击何处。”
  上校不慌不忙地回应说:“以我个人的判断,有百分之四十的可能是利默里克,百分之三十的可能是东部诸港,还有百分之三十是科恩半岛的军事目标。当然了,英国人也可能同时对两个或三个目标展开轰炸,但那样做并不明智,因为分散兵力之后,对任何一个目标的实质威胁都很有限。所以,我们的初步设想是在今晚8点之前派出30个轰炸机中队对15个英军机场进行突袭,预计能够对至少半数目标造成较大破坏。同时,安排45个战斗机中队用于本土防御,10个战斗机中队掩护科恩半岛的登陆部队,另有20个战斗机中队列为预备队。”
  见康诺利上校已是胸有成竹,夏树在短暂的思虑后答复道:“我无条件同意你们的作战方案,具体就由你们进行部署实施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0/3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