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校对)第2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2/387

  在麦哲伦海峡东口,仓促展开阵列的智利舰队被宛若狂风暴雨的炮火所笼罩,满载排水量接近三万吨的智利旗舰“拉托尔海军上将”号时而被纷扬的水浪所遮盖,时而在惊风骇浪中显露出磅礴的舰体,威力强劲的14英寸重炮不断发出不屈的怒吼,鼓舞着士气近乎崩溃的智利舰队稳住阵脚,但战斗开始还不到一刻钟,敌方精准的炮击就取得了惊人的斩获:担任前哨的驱逐舰“瑟纳诺”号身中数弹,倾覆翻沉;紧跟旗舰的老式装甲巡洋舰“埃斯美拉达”号中弹起火,耸立的舰桥几乎被火焰所吞噬,浓烈的黑烟形成了一根极为醒目的烟柱;处在炮火风暴中央的“拉托尔海军上将”号先是吃了两发近失弹,紧接着,一发重磅穿甲弹命中舰艏,这里是英式战列舰防御的薄弱位置,离主弹药库和动力舱室较远,即便炮弹爆炸也未必造成致命伤,而这发大口径穿甲弹直接从舰艏左侧贯入、右侧穿出,把舰上的官兵惊出了一身冷汗。
  “该死的,我敢肯定那是德国的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是的,马肯森级!”
  呆在舰桥上的勒维斯·贝里将军,一位经历过日德兰大海战的英国皇家海军将领,久久凝望着远处海面的黑影,火光映照出它那模糊的轮廓,对于普通航海者来说,它跟周围的舰艇似乎没有太过明显的差异,但数十年如一日服务于海军的职业军人对它的敏感就好比老厨师闻香知味。
  听到这话,智利舰队司令冈萨雷斯将军面色铁青,目光凝滞。德国海军的直接插手是他所能料想到的最坏结果,如今噩梦变成了现实,他却不愿意相信眼前的一切都是真的。
  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是德国战后开工建造的第一级主力舰,它们继承了德国战巡防御强、航速快的特点,又装备了跟巴伐利亚级战列舰相同的15英寸主炮以及第一流的光学仪器和无线电设备,除了造价偏高之外,它们简直就是那个年代完美无缺的战舰。从10年代末到20年代中期,三艘马肯森级取代巴伐利亚级成为了德国海军的象征,它们远航至世界各地,向大大小小的国家展示德国海军空前雄壮的军威和称霸海洋的实力;它们是射击和战术操练的常胜军,拥有德国海军最出色的军官团队和水兵群体;它们在亚速尔群岛危机中扛起冲线,跟实力数倍于己的美英舰队叫板而不惧。
  以德国海军对外公布的数据,马肯森级的标准排水量是三万六千吨,较“拉托尔海军上将”号高出七千多吨。这七千多吨的重量可没有堆砌在防御装甲上,而是转化成了技术上的全面优势:德国战巡的主炮口径较智利旗舰高了一个级别,航速快了6节。在正面交手的情况下,除非德舰官兵全部换成了阿根廷水手,否则的话,凭“拉托尔海军上将”号的实力根本无法逃出恶鲨之口!
  “德国人疯了吗?他们难道不知道这个举动很可能挑起一场新的世界大战?”
  本想跟着智利战舰观赏一场漂亮仗的美国海军军官戴维斯上校不敢置信地叫道。
  “他们没有疯。”贝里将军冷冷分析说,“日耳曼自古以来就是个勇猛好战的民族,近代以来,普鲁士乃至德国的崛起不单得益于商业和工业的发展,更借助了一场又一场战争的胜利。丹麦、奥地利、法国、比利时、英国、俄国,德国人的胜利清单上囊括了欧洲最强的国家,他们肯定很希望击败欧洲以外的最强国家,所以,他们非但不惧怕战争,反而非常渴望用一场新的战争来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他们相信自己可以踏着美利坚的尸骸成为独一无二世界霸主。让我感到疑惑的是,为什么爱荷达号被击沉事件还不足以让你们认清他们的险恶面目?”
  戴维斯上校咬牙切齿,怒目圆瞪,就在这时,“拉托尔海军上将”号的主炮发动了新一轮齐射。由于还未对目标形成跨射,它的五座双联装主炮尚采取交替射击的方式,因而震耳欲聋的炮声在较短的时间里响了两轮,犹如战鼓擂了两通,给逆境中的战士们注入莫大的勇气。冈萨雷斯将军那双因惊愕而失神的眼眸重新有了光亮,他看了看贝里将军,一只手搭在满心恼怒缺无处宣泄的戴维斯上校肩膀,开口道:“难道说我们完全没有打败对手的机会?”
  不等美国人和英国人说话,冈萨雷斯将军果断向他的军官们下令:“命令所有驱逐舰和鱼雷艇向敌舰队发动鱼雷突击,务必逼近目标再发射鱼雷,告诉所有人,今晚这一战,智利海军将再次扬名世界!”
  半个世纪钱的1879年,智利海军在与秘鲁、玻利维亚的硝石战争中一举击败秘玻联合舰队,帮助智利最终赢得那场攸关国运的战争。时光飞逝,如今的智利海军依然处在世界二流与三流之间,但他们的对手可不是贫弱的南美小国,而是得到德国海军直接帮助的阿根廷海军,从敌方舰队打来的炮弹看,阿根廷仅有的一艘主力舰“里瓦达维亚”号应该也在此地恭候,“拉托尔海军上将”号实际上处在了以一敌二的不利境地,而且舰队中有不少驱逐舰和鱼雷艇受制于所载燃料有限,这时候仍在麦哲伦海峡中的智利港口装煤,能够在第一时间投入雷击作战的只有7艘驱逐舰和6艘鱼雷艇,距离理论上的战场饱和攻击还差得很远。
  前一道命令发出之后,冈萨雷斯将军稍作酝酿,紧接着下令让落在舰队后部的三艘老式铁甲舰一边不计效果地开火射击,一边往麦哲伦海峡里面撤退。等到命令传达出去了,他毅然下达了让人们颇为吃惊的命令:“拉托尔海军上将”号暂停射击!
  从敌方舰队抢先开火到现在,智利旗舰发炮四十有余但无一命中,夜幕下难以直观观察弹着点情况,冈萨雷斯作为智利舰队指挥官,对麾下将士们的能力非常了解,再这样对轰下去,失败的结果将是难以避免的。与其如此,干脆剑走偏锋,放手一搏。
  没有了醒目的炮焰,敌方舰队颇为精准的炮火果然降低了犀利程度,冈萨雷斯一面令“拉托尔海军上将”号悄然向麦哲伦海峡后撤,一面观望着驱逐舰的出击结果,若幸运女神今夜格外眷顾智利舰队,让智利人获得1904年日本海军袭击旅顺口俄国舰队那样的战果,就算不能逆转取胜,至少也能阻挡敌方攻势,让智利海军的主要舰只全身而退,其战略意义并不逊色于一场重要胜利。
  交战开始时,两支舰队相隔大约20公里,而在夜战环境下,对手并没有迅速迫近的打算,所以打了近半个小时,双方主力舰的对射距离仍在一万六千米以上,智利驱逐舰穿过战场抵达鱼雷射程需要十多分钟。过了差不多七八分钟,远处接二连三地出现绽放刺眼光芒的照明弹,接着是一束束不断游移的光柱。在此过程中,各种火炮射击和炮弹爆炸的轰鸣声愈发密集,靠近敌方舰队的海面上隐约可见树林般的水柱。
  吵杂的环境中,“拉托尔海军上将”号的舰员们大都没有察觉到天空中的嗡鸣声,突然间,一颗照明弹在相距两三千米的半空中点亮并缓慢落下,尽管这颗照明弹直接映亮的是一片空空如也的海面,可是从飞行员的角度仍能捕捉到智利舰艇的行踪。片刻过后,第二颗、第三颗、第四颗照明弹相继点亮夜空,它们并没有完全排成直线,却是奔着后撤的智利舰队而来。第五颗照明弹终于在“拉托尔海军上将”号上空绽放,这艘体型庞大的战列舰终于无所遁形地暴露出来。
  这是德国海军惯用的辅助战术,法罗群岛海战中曾让英国舰队吃饱了苦头。为了将这种作战技巧的效果发挥到极致,德国人孜孜不倦地往每一艘巡洋舰、补给舰甚至是一些大型驱逐舰上装载水上侦察机,而且舰载侦察机的更新换代速度永远排在海军航空兵的第一位。
  事已至此,冈萨雷斯将军不再心存侥幸,他下令“拉托尔海军上将”号全速向麦哲伦海峡驶去,为此不惜破坏原有的航行秩序。在避让旗舰的过程中,老式铁甲舰“普拉特舰长”号不幸触礁,但舰员们没有仓促逃离,而是勇敢无畏地使用240毫米口径的克虏伯舰炮向处在极限射程边缘的敌方舰队开火。
  显然是受到智利驱逐舰干扰的关系,阿根廷与德国舰艇组成的联合战斗舰队没有及时对拼命撤退中的智利舰队主力发起追击,但在己方水上侦察机成功点亮了智利旗舰所处位置后,大口径火炮的射击又重新变得准确起来,“拉托尔海军上将”号航路前方、左右两侧以及舰尾后方到处是升腾而起的大团水浪,每隔三四分钟就会有一到两发炮弹对其形成近失伤害,而就在智利旗舰行将进入到麦哲伦海峡东口第一个弯处时,一发15英寸口径的高爆弹重重砸在了它主烟囱右侧位置。若是一枚工作正常的穿甲弹,“拉托尔海军上将”号这一下没准就直接给报销了,而这枚德制高爆弹除了让整艘战舰猛烈颤抖外,就是将它右舷舯部的上层甲板给轰了个稀烂,顺势将第二层甲板的几门炮廓式副炮给揉成了废铁,堆放在炮位上的弹药当即发生了连串的殉爆,烈焰窜升、浓烟滚腾,不知实情的人看了还以为智利旗舰已遭致命一击。
第24章
好戏才刚刚开始
  “敌人在像兔子一样逃跑!”
  德国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腓特烈亲王”号的战斗舰桥上,资历深厚的德国海军中将保尔·贝恩克轻蔑地形容着智利舰队的举动。视线所及的最远端,缓缓飘落的照明弹映照出智利舰艇的狼狈身影以及大口径炮弹轰起的团团水柱。与仓促还击的智利舰队相比,德国和阿根廷联盟舰队的炮击从容有序而且声势浩大,但就海军官兵接受夜战训练的频率和标准而言,此时真正发挥作用的仍是舰队中的德国战舰。
  照常理来看,德国舰队冒然卷入南美战争是在火药桶上玩火柴的危险之举,但在德意志帝国野心勃勃的首脑们眼里,这是针对美英联盟心理底线的一次试探,也是对国际形势的一次摸底,若德国海军不宣而战的行为遭到美英联盟乃至世界各国的强烈抵制,那就说明德国在南美洲的军事扩张时机还不成熟,如果各国只是光抗议不作为,德国便可以伺机在美洲大陆建立第一个前进基地,逐步将美英势力挤出南美洲,大幅度削弱对手在全球范围内的战略布局。
  得到柏林方面的授权,贝恩克将军亲率主力战舰跟随阿根廷舰队活动,之后正好得知智利主力舰队驶离瓦尔帕莱索的消息,他与阿根廷舰队司令帕劳将军商议一番,便决定在麦哲伦海峡东口来一场伏击战。在贝恩克将军及其参谋军官们的精心部署下,联军舰队果然给了智利人一个出其不意的开场,战斗前半个小时,“腓特烈亲王”号简直是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远距离的射击训练,舰上官兵从观瞄校正到组织射击都展现出了第一流的水准。
  1888年出生的奥托·冯·施特拉尔上校,担任这艘德国主力舰的舰长职务已有一年多,对它的热爱不亚于任何人,这会儿他正聚精会神的观察着海面上若隐若现的鱼雷航迹,等确定它毫无威胁地从附近滑过,才离开那一侧的舷窗来到贝恩克将军身旁。
  “问题解决了,我们现在追不追?”
  贝恩克以标准的10度角昂首面朝舰艏方向,胸膛高高挺起,全然无视那些已经被炮火打得千疮百孔的智利雷击舰艇,语速缓慢的说:
  “上校,我们此战不必冒险进入海况复杂的麦哲伦海峡,在此前提下能够斩获怎样的战果,就看你们的发挥了。”
  “明白!”贝恩克翘起嘴角,冷峻的脸庞浮现一丝得意笑容,旋即又回到了往日那副沉稳自若的表情。紧接着,他向下属军官发出了明确无误的指令:战舰全速追击,前向副炮向海峡口发射炮射照明弹,前主炮以轮替射击的方式保持攻击态势,并令随行僚舰紧跟在右后位置。
  波涛起伏的海面上,动力强劲的“腓特烈亲王”号很快加速到了接近28节的极速,舰艏扬起的水花沾湿了前甲板,整艘战舰开始以明显的幅度上下律动,从烟囱喷涌而出的黑烟浓稠得像是往清水里倒墨汁,大多数阿根廷舰艇一下子就被甩在了后面,只有同属德国海军的标准级轻巡洋舰“赞德尔斯”号以及两艘舰龄较新的阿根廷驱逐舰能够跟上它的节奏。即便是在这种高航速的状态下,“腓特烈亲王”号的前部主副炮仍能以较为准确的精度进行射击,只有高水平的舰艇射击稳定器才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
  接近10节的航速差距使得追击的德阿舰艇迅速逼近撤退中的智利舰队,夜晚的海面上,跃动的炮焰让智利人察觉到敌方舰艇的快速迫近,不禁心惊肉跳。“普拉特舰长”号的不幸搁浅已经很让人沮丧了,旗舰“拉托尔海军上将”号的火势更是一度让人们倍感绝望,好在舰员们很快控制住了火势,使得智利海军唯一拿得出手的大型战舰能够继续跟随舰队向麦哲伦海峡深处撤退。
  经受了一番烟熏火烤,“拉托尔海军上将”号舰桥上的军官们这时候可是真正的灰头土脸,但此刻身处险境,谁也没有心思抱怨,英国海军的贝里将军建议在公共频率拍发明码无线电报,向全世界公告德国战舰在没有宣战的情况下悍然攻击智利舰队,若德国人还对自己的国际声望有所顾忌,或许会及时停止这种卑劣行径。
  这主意听起来不错,但智利旗舰的通讯设备却在战斗中遭到损坏,眼下只能够通过信号灯向友邻舰艇发出战术指令。
  “再坚持几分钟!”冈萨雷斯将军咬牙道,“敌人不敢进入麦哲伦海峡,攻击很快就会停止的。”
  “可是克虏伯的15英寸舰炮有三十公里的射程。”贝里将军提醒说,“如果不能解决掉这该死的德国飞机,我们要进入海峡至少三十公里才能摆脱困境。”
  进入海峡之后,智利舰艇的航速明显放缓,头顶上那架德国水上侦察机也跟着飞进海峡。跟十几年前的老“容克”相比,德国海军现今装备的新“容克”航程更远、载重量更大,投掷了三十多颗带降落伞的照明弹都还没弹尽粮绝,而且机上肯定搭载了无线电设备,供训练有素的德国飞行员不断将目标的方位通报给己方战舰。
  “拉托尔海军上将”号的原始设计几乎不具备防空能力,而在它交付给智利海军的那个时期,南美各国的军用航空尚处于萌芽阶段,最强的航空部队恰恰属于智利,但英国人还是好心地给智利战列舰装配了4门3英寸高射炮和4门40毫米口径的机关炮,防空火力不算很强,可好歹是聊胜于无,问题就出在智利海军长期以来注重传统的炮术和鱼雷训练,海军航空兵掌握了空投鱼雷的技巧,舰队官兵却鲜有对空防御的演练机会。麦哲伦海峡口一战,他们炮弹子弹打了不少,但全程连敌方水上飞机的毛都没有挨着,舰桥上的智利军官以及外来的“和尚们”也只有干着急的份。
  突然间,海峡口方向亮光一闪,连串巨大爆炸声汹汹袭来,夜幕瞬时被染成了火红色。
  冈萨雷斯将军的副官惊叫道:“肯定是我们的‘普拉特舰长’,它完蛋了!”
  “别慌,没准是敌人的追击舰艇被我们的鱼雷打爆了!”冈萨雷斯将军这自欺欺人的言语,说出来恐怕连他自己也不相信。
  那些被派去执行雷击任务的驱逐舰和鱼雷艇,一艘也没再出现在视线中,这时候,它们确有可能在海峡口拼死抵挡强敌,但更大的可能是它们已经悉数被敌人给解决掉了。
  瞬息过后,海峡口的火光黯淡了许多,但是看得出来,在海岸遮挡的地方,有什么东西在继续燃烧。目睹这一景象,在场的美英军官都沉默不语,美国海军的戴维斯上校更带头在胸前画了个十字。
  冈萨雷斯将军忽然叹了口气,低声祈祷:“愿上帝保佑我们,让勇敢的战士们熬过这场灾难。”
  仅过了几分钟,一度远去的猛烈炮火又照着“拉托尔海军上将”号砸落下来,而且每一次都有三到四根硕大的水浪冲天而起,那些由中口径副炮发射的炮弹也纷纷落在了近处,智利旗舰的五对主炮有四对还能正常运转,却没有可供瞄准射击的参照,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氛顿时笼罩全舰。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着,溃不成军的智利舰队俨然成了待宰的羔羊。忽明忽亮的海峡中,每当尖锐的啸声传来,人们所能做的就是默默祈祷。
  敌人炮击的频率越来越近,弹着点的分布区域越来越小,体型庞大的“拉托尔海军上将”号一次次被炮弹激起的水浪浇透,三十公里的航程就像是到地球彼端那样遥远。
  又一阵短促的啸声袭来,这次感觉有些不同寻常,霍然之间,稳速航行的智利战列舰猛地一颤,大团炽烈的火焰在舰尾绽开,大口径炮弹的冲击力及随之发生的爆炸蕴含着如此强大的能量,近三万吨的战舰竟然尾部下沉、舰艏上扬,各个部位都有刺耳的声响传出。
  万幸中的不幸,这是一发普通榴弹而非穿甲弹,否则以“拉托尔海军上将”号等同于早期英国无畏舰的防御水平,很有可能被德国战舰的15英寸重炮直接轰杀。
  接下来的十一二分钟,智利战列舰几乎是在炼狱穿行,大大小小的炮弹落在数十米范围内,接二连三的近失弹不断考验着这艘战舰的水下防护,上层舱壁、烟囱还有暴露在外的设备上留下无数弹片痕迹,然而在此期间,再无大口径炮弹直接命中“拉托尔海军上将”号,在转过下一个湾道之后,它和舰上的大多数官兵艰难地逃出生天。
  这场发生在麦哲伦海峡口的战斗,从开始到结束持续了一小时又二十二分钟,智利舰队完败于对手,而在战斗结束后,德国战巡“腓特烈亲王”号带着僚舰悄然驶离了这片海域,将打扫战场的任务交给了阿根廷海军旗舰“里瓦达维亚”号及其随行舰艇。面对铺天盖地的指责,德国政府断然否认本国派遣主力舰参与南阿根廷海战,阿根廷政府亦对外宣布,是英勇的阿根廷海军利用战术部署歼灭了智利舰队。
  两个月后,在海上和陆地相继蒙受沉重损失的智利被迫向阿根廷和巴拉圭联军祈和,割地赔款,交出叛变的阿根廷无畏舰“莫雷诺”号。同年5月,阿根廷政府军宣布剿灭起义武装,乌里布鲁在全民选举中获胜,正式出任阿根廷总统。
  6月,美英苏日四国高级代表在华盛顿举行秘密会晤,商议共同对抗德国阵营的战略扩张。
第25章
为和平而祭奠
  1931年6月,美国,华盛顿。
  所谓秘密会晤,一种是避人耳目的秘密会面,一种是对内容跟结果秘而不宣的会谈,采取何种形式既取决于政治需要,又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此次英国、日本、苏俄皆派出重量级的外交及军事官员来到美国,记者们早已通过各自的渠道获知消息,不少人日夜蹲守在白宫门前,只为获得民众关注的热门新闻,但各国要员每次进出都是匆匆而过,拒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对此次国际会晤的情况更是讳莫如深。
  外界的捕风捉影或是揣测分析自然不能当成正式外交场合的行事依据,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阵营虽然对在华盛顿举行的四国会晤寄予了极大的关注,并且获悉了一些接近核心的内幕消息,却无从对这四个国家正面施压,反而以奥皇卡尔一世作为倡议发起人,呼吁召开国际裁军会议,试图在国际上营造出反战裁军、和平发展的氛围,可是在这个国际格局风起云涌的时代,裁减军备只是部分官员、学者以及一些平民大众的美好意愿,许多国家的工业正借助政府的积极扩张军备扭转颓势,激进的民族主义盛行于欧洲以及相当一部分亚美非国家,大势所趋,岂是某个或是某几个人凭借自身魅力能够改变的?
  美英日苏四国在华盛顿举行的秘密会晤未如美国新闻界期待的那样顺利取得极具战略意义的成果,从6月14日到6月24日,四方代表连续一个多星期密集会面,然而从6月25日开始,英、日、苏三国要员不再乘车进入白宫,毫无征兆、毫无解释的消失在了公众视野中,但据知情人透露,四方会晤没有结束或中断,而是转战到了华盛顿郊区的一处政府林场,身份不凡的代表们在那个风景秀丽、空气清新的地方进行着更为深入的商谈,联手对抗同盟国阵营的条约式联盟呼之欲出。
  阿根廷、巴拉圭对智利、玻利维亚的南美战争打破了美英势力主导南美局势的传统格局,军事强人乌里布鲁掌权的阿根廷为德国提供了在南美立足进而扩大影响力的绝佳踏板,就在战争结束后不久,德国政府便无视美国的强烈抗议,正式批准了在阿根廷拉普拉塔港建设大型海空军基地的议案,此举直接影响到了乌拉圭政府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巴西国内的政治风向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拉普拉塔河口距离美国本土有一万多公里的航程,比从亚速尔群岛前往美国还远,但德国在拉普拉塔建立海空军基地,对美国战略利益造成的威胁一点也不比占领亚速尔群岛小,它反映出一种非常令人不安的递进关系:德国的军事势力先是从中欧扩张到了西欧,然后从大西洋东岸扩张到了大西洋中部,如今在南美洲东南海岸站稳脚跟,那么下一步呢?是横跨南美洲,将触角伸向太平洋东岸,跟位于太平洋南部的一连串岛屿形成战略链条,与东亚的军事和政治存在遥相呼应,继而形成一个在欧洲、非洲、西亚拥有绝对主导权,在两大洋进可攻、退可守的庞大版图,那时的美利坚还会有多大的生存空间?
  如今的德意志,政治外交已不复当年的稚嫩,军事实力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要他们主动放缓乃至停住扩张脚步是不可能的。与之存在利益纷争的国家若是各自为战,很容易被德国领导的同盟国阵营逐一击败。在英法俄的协约体系崩溃之后,唯有美英日苏这四个军事较强的国家联合起来,才有可能抗衡德国咄咄逼人的全球扩张脚步。
  6月28日,奥匈帝国前皇储费迪南大公遇刺身亡的纪念日,在遥远的欧洲,数以十万计的民众参加了悼念活动,奥匈帝国首相在萨拉热窝的刺杀事件纪念碑前发表了一场感人至深的讲演,几乎每一个来到现场的人都不禁为之动容。这一刻,即便是对奥匈帝国统治心怀不满的塞尔维亚人,也宁可放弃建立大塞尔维亚国的梦想来避免另一场血流成河的战争,然而在数千公里之外的美国华盛顿,在宁静祥和的湖滨别墅里,美英日苏四国的部长、大臣以及特使们却已接近达成一项将世界推向大战边缘的协定。
  这一天,在利默里克的“森林宫殿”,夏树独自在办公室呆了许久。他翻出费迪南大公写给自己的书信以及两人早年的合影,默默缅怀这位执着于爱情、曾尝试以宽容政策化解民族矛盾的故友。发生在1914年的那出悲剧,跟他这段不被皇室接受的婚姻有着脱不开的关系。幸运与不幸是比较出来的,在度过重重艰难险阻最终修成正果之后,夏树格外珍视当前所有,而从爱尔兰收回北部贝尔法斯特地区之后,爱尔兰的国际策略极少展现出侵略性,而是通过正常的商业手段参与国际竞争,相对宽和的内政环境也逐步化解了发生在10年代中后期的宗教信仰和阶级对立带来的种种矛盾。如今的爱尔兰,新旧贵族和睦共存,富人与平民彼此尊重,整个国家的人口从建国之初的400余万增长到了520万,从单一民族、单一文化走向了国际多元化的格局,成为欧洲乃至世界最具活力的国家。
  和平发展的时光是美好的,但它就如同晴朗温润的好天气,必定要跟阴、雨、雪、风这样的坏天气相互交替,经济危机的到来不过是刺激了各国用非常手段稳固自身利益的倾向罢了。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爱尔兰终究只是一介欧洲小国,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决定了它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利默里克海军条约的签署看似是爱尔兰国王及其外交军事官员的努力成果,实际上是两大阵营相互制衡、暂时妥协的结果,若是得不到德国和美国的响应,爱尔兰的呼吁将不会有任何效果。
  得知美英日苏四国在华盛顿举行重量级会晤,夏树愈发感觉到战争的日益逼近。亚速尔群岛危机之后,他已经彻底放弃了在战争时期置身事外的幻想,让爱尔兰提前进行军事准备,此举却不是要先发制人,而是让想拿爱尔兰开刀的美英阵营对入侵爱尔兰存有顾忌。到了战争时期,如果敌对国家只是对爱尔兰采取消极的封锁策略,多年来的经济发展成果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得到保留,也不枉夏树煞费苦心地经营了这十几年,要是爱尔兰岛变成了战场之一,谁也无法保证利默里克在战争结束时还保有昔日的繁华面貌。
  晚餐的时候,夏树邀请荷尔德斯、佩雷夫、格里恩茨等一干德籍老臣以及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派驻利默里克的大使们齐聚一堂,既是为了悼念故去的费迪南大公,亦是为了祭奠大战期间丧生的百万军民。下一场战争的到来是迟早的事情,如果同盟国阵营需要对抗美英日苏四国,那么战争持续的时间和伤亡的人数恐怕会远远超过上一场战争,谈及未来,众人少有憧憬而多是唏嘘感慨。
  华盛顿的黄昏,利默里克已是深夜。侍从官敲响夏树的房门,呈给他一封从华盛顿拍发来的密码急电,解译之后的内容只有一句话:四国恐已达成协议,将组建军事联盟共同对抗欧洲。
  爱尔兰驻美武官搞到的情报非常有价值,夏树遂下令给德皇和威廉皇储分别拍发电报,提醒他们四国会晤火候已足,要想从中作梗,只有最后一两天甚至是几个小时的机会可以把握了。
  夏树此举并非怂恿德国对在华盛顿举行秘密会晤的代表们采取暴力手段,美英日苏虽有共同对抗同盟国势力的战略需求,但除了美英关系密切之外,彼此相互提防、缺乏信任,苏俄的意识形态差异不必多说,美英自从日俄战争以来就一直在遏制日本向东南亚以及太平洋中部的扩张,甚至纵容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但他们对强大的日本海军始终保有警惕。要保证每个国家在关键时刻枪口一致,就必须通过协约的方式逐步调整各国的战略方向,甚至牺牲一部分既得利益,而要破坏它们之间的联合,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利益交换利益——日本尤其是德国可以积极争取乃至策反的对象。若能许以日本独占东亚和东南亚的好处,必定比美英开出的条件更具诱惑力!
  对于夏树的建议,年事已高但仍精力充沛的德国皇帝给予了含糊空洞的回复,威廉皇储则自信地表示,一切尽在掌控之中,不必有任何的惊慌。
  跟日本的犹豫摇摆不同,苏俄与同盟国阵营的矛盾是无可调和的,它渴望收复白俄罗斯、乌克兰乃至波罗的海沿海的故地,但德国不可能向苏维埃政权让步,更不可能将富庶的东欧拱手让出,双方必有一场恶斗。作为跟德国在陆上接壤的唯一大国,苏俄军队早已完成重整,官兵战斗素质及军心士气在高加索地区的军事冲突中得到了证明,但苏俄军队目前还大量装备着上一场大战时期的旧式武器,严重缺乏机枪、重炮、战车、飞机等技术装备,若要正面对抗德国军队,军备情况必须加强,美英恰恰可以在这方面给予莫斯科最迫切需要的支持。
第26章
新约与旧盟
  1931年7月10日,星期五。在这个下着蒙蒙细雨的清晨,坐落在宾夕法尼亚大道的美国总统官邸看起来跟往常没什么不同,只是蹲守在围栏外的新闻记者略微较平时多了一些。早八点刚过,插着英国、日本、苏俄国旗的汽车便从白宫正门鱼贯而入,现场等候的记者们立即亢奋起来。
  如果那些非正常渠道流传出来的消息属实,这注定是一个被载入史册的日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2/3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