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校对)第2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1/387

  这么一会儿的接触,“郁金香”记起了眼前这个曾照料过自己一段时间的人,主动蹭了蹭对方的脸以示亲昵,这个举动让夏树暂时抛种种揣测,温情无限地抚摸着它的脸。
  “陛下肯定没料到吧?”玛丽长公主得意洋洋地问。
  想来想去,夏树选了个较为直接的询问方式:“你把它买下来了?”
  “就算我想买,马的主人也不会卖啊!难道陛下对此还有所疑虑?”玛丽长公主反问。
  闻得此言,夏树顿时松了一口气,看待这位英国长公主的目光也缓和了许多。
  让夏树没有想到的是,玛丽长公主接着摆出一副教训的口吻:“陛下好像把我在温莎城堡时所说过的话给忘光了——爱尔兰人民既然愿意接受一位德国王子成为他们的国王,也就会接受一位英国女士成为他们的王后,殿下的家庭将成为连结德国、英国、爱尔兰的神奇纽带,有了这层关系,三个国家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少。陛下当时强调,这场跨越国家的婚姻必须建立在爱尔兰完整统一的前提上,现在爱尔兰的统一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陛下却还在让那个人苦苦等待。如果我是这匹马,一定会用蹄子狠狠踢您一脚!”
  旁边没有外人,玛丽长公主这番话麻辣十足,甚至置最基本的礼节于不顾,却把夏树给生生噎住了,神通广大的爱尔兰王居然连一句话也反驳不上来,而是陷入了深深的遐思。
第76章
香农河上
  蜿蜒的河道,宝蓝的河水,平缓的河岸,沿岸遍布农田,这便是爱尔兰最长河流——香农河的景观。
  在利默里克东北方的河面上,一艘乳白涂装的游艇载着数十名乘客溯流而上。这艘不足百吨的小型船舶采用了既古老又新颖的双体构造,它以内燃机为动力,不似蒸汽轮船那般浓烟滚滚、灰尘飘扬,外部甲板干净整洁、内部空间宽敞舒适,其装潢陈设以现代风格为主,少有昂贵奢侈的物件,就这点而言,似乎跟皇家游艇的身份有些格格不入。
  此时还没有到播种季节,从游艇上往两边河岸看去,一望无垠的平整田地给人以物产丰饶的感觉。受益于造物主的润泽,香农河流域自古就是爱尔兰最主要的农作物种植区。现如今,经过爱尔兰政府农牧均衡的政策调整,爱尔兰的粮食产量已较独立前增加了四成,在丰收年可以满足全体国民的需要,若是遇上天灾歉收,仍需要进口部分粮食。
  驶抵河流的一处开阔水湾,游艇下锚停航,一些衣装讲究的乘客们拿着鱼竿开始垂钓,另一些人在甲板上悠然自得地享受着日光浴。
  过去,爱尔兰人生活贫瘠,在农作物歉收的时候,在这靠近下游的河段是很难钓到鱼的,而爱尔兰王国的经济奇迹给普通家庭稳定的生活来源,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劳动力离开了世代生活的小村镇,前往城市、工业区以及道路沿线做工,这种大规模的迁徙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对环境的影响不小,所幸的是,有夏树这样一位深有远见的执政者,自然不会再走那种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借着疏通香农运河的机会,及早整治沿岸植被,育苗禁渔,加之沿岸居民忠厚淳朴,循规蹈矩,几个小时下来,艇上众人只凭几根鱼竿就钓上来好些鱼,再经随行厨师一双妙手,一顿丰盛美味的河鲜大餐顿时让所有人胃口大开。
  “我来过爱尔兰两次,从没觉得这里如此有趣。”爱德华王储是有称赞之意,却说得比较隐晦,毕竟英国王室曾经统治爱尔兰多年,对新爱尔兰政权治国成效的认可,便是承认自己的庸碌无为。
  一个有胸怀的君主自然不会揪着别人的小辫子大加嘲讽,所以夏树微微一笑,并不多言。
  玛丽长公主冲夏树调皮地眨眨眼睛,低声说道:“莫非……陛下是想把爱尔兰变成人世间最美的花园,等到这里鲜花盛开、美若仙境时,再以最隆重的方式迎娶自己的心上人?”
  前两日,她把夏洛特珍爱的“郁金香”送到夏树面前,并且打抱不平地将他狠批了一顿,虽然有失淑女风范,却让夏树对她的印象大为改观,两人的关系俨然亲近了许多。不过,夏树可没有被玛丽长公主的言语刺激得意气用事,又不便将自己的顾虑和盘托出,遂轻描淡写地做了些解释,低沉婉转的语态让玛丽长公主差点垂泪。
  诚如玛丽长公主所说,夏树确实希望给夏洛特最好的生活,但是他知道,夏洛特在意的不是这些,只要能让她没有心理负担地跟自己在一起,哪怕过着非常平凡的生活,她也会感到非常的幸福。如今的问题就在于英国和爱尔兰的关系不佳,公众舆论尤其对立,夏洛特若是成为了爱尔兰的王后,希尔家族难免受到周围人的鄙视和孤立,而这偏偏又是个视荣誉为生命的军人世家,即便他们尊重夏洛特的抉择,也摆脱不了屈辱的折磨——夏洛特早先之所以忍痛离开夏树,便是难以承担心理上的自责。
  夏树以平静的表情掩饰自己内心的波动,然后对玛丽长公主说:“听闻女孩们都曾有过懵懂的梦想,自己的另一半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以最完美的姿态前来娶自己。”
  玛丽长公主迟疑片刻,腼着脸说:“是的,每个女孩心里都有个童话故事,要么是公主和王子,要么是灰姑娘和王子,而且王子一定是英俊挺拔、风度翩翩。”
  在场的先生们听了,不约而同地露出笑容。
  “不知尊贵优雅的玛丽公主殿下,心目中的完美王子是什么样的。”
  这个声音来自爱尔兰外交大臣罗尔·麦克林。自英国统治爱尔兰以来,许多盖尔贵族相继跟当地的英裔贵族通婚,麦克林的家族也不例外,但仅限于女性家族成员外嫁,直系成员依然保持着纯正的血统,因而在盖尔贵族当中保持着较高的声望。在上个世纪的大饥荒中,这些没落的贵族家庭虽然性命无忧,但整个民族蒙受的可怕灾难让他们对英国感到憎恶与仇视,但麦克林从来不在公众场合表露自己的这种情绪,也不在私下场合逞口舌之快,而是时刻保持着一名外交官应有的理智和冷静,这是夏树颇为看重的一点,所以任德裔官员们如何打压弹劾,只要不是犯了原则性的问题,夏树一概对他投信任票。
  在场众人,或多或少都知道玛丽长公主对爱尔兰国王陛下怀有爱慕之意,麦克林的问题似乎有些不合时宜,却有迫使对方当众划清界限,帮助夏树摆脱民众质疑的意味。
  玛丽长公主看了看夏树,继而将目光投向爱德华王储:“在有兄长的家庭里,大多数女孩都会不自觉地将完美王子的条件跟兄长的形象结合起来,我应该也属于这种情况。”
  这个回答巧妙得体而又留有余地,彰显这位英国公主的敏捷思维和麻利作风,再加上她显赫不凡的身世,以理性的眼光来看,她确实是君主或王储们可遇不可求的理想配偶。
  “难怪我每遇到一个跟自己很谈得来的人,我们的公主殿下就会对这个人充满兴趣,原来是照着我的样子寻找自己的完美王子。不过话说回来,这样的人还真是少之又少。”爱德华王储一边调侃,一边颇有玩味地看了眼夏树。
  夏树纯粹出于礼貌而给了他一个笑容,然后继续埋头对付盘子里的烤鱼。
  当事人不愿搭理,众人又没有应声,爱德华王储自觉无趣,便转移话题道:“再有几个月,在爱尔兰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就将开幕了,这可是比航空博览会隆重许多的国际盛典,参展品以及来访者的数量要以倍数计,我看利默里克的城市建设似乎有所放缓,不知是建筑材料的供应跟不上,还是其他方面遇到了问题。英国虽然不是世界博览会举办次数最多的国家,首届以及最精彩的一届都是在英国举行的,不少经验都会对爱尔兰办好博览会有所帮助。”
  夏树正用刀叉剔着鱼刺,因而没有立即回答。沉默的当口,气氛有些怪异,随行的英国官员们以为爱尔兰确实遇到了麻烦,只是碍于脸面而不愿开口。等到把一侧的鱼肉清理出来,美美地吃进嘴里,夏树才回答说:“感谢殿下的好意,事实上,我们的准备工作都在按计划进行,要说有什么问题,那就是有个别国家的自建场馆比预定工期慢,再过一段时间还是没有改观的话,我们就只好插手其中了。”
  “哦?”爱德华王储脸上浮现出好奇之色,他将目光投向随行的贸易部官员,“我们的展馆建设进度如何?”
  那名官员昂首挺胸地回答说:“完全按标准建设,再有五个星期就将竣工。据我们所了解的情况,英国展馆的规模位居各国前列,外观效果和装潢水准都是第一流的。”
  爱德华王储满意地点点头。
  世界博览会的举行既没有时间跨度的限定,也没有举办资格的硬性限制,但它耗资巨大,需要各个国家的响应和支持,没有一定的国力和影响力很难举办起来。在爱尔兰宣布举办世界博览会之前,先后由6个国家举办了15届世界博览会,除澳大利亚和荷兰之外,其余皆是实力雄厚的列强国家。法国人尤其热衷于此,从1855年到1900年总共举办了5次,而且均在巴黎举办,美国举办了4次,分别由4座不同的城市承办。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德国的综合国力早已跃居世界第二,而大战的胜利让这个国家的国际声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他们从未举办过世界博览会,也没有准备举办的意向,但他们从不缺席在其他国家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克虏伯的大炮总是引人驻足且收获订单颇多的展品。
  经历了一场席卷欧洲的战争,英法俄奥皆是元气大伤,因而迫切希望通过扩大贸易、刺激经济的方式复兴国力,成功举办全球航空博览会让全世界对爱尔兰刮目相看,所以在爱尔兰政府宣布于1917年秋天举办综合性的世界博览会之后,各国纷纷响应,而博览会展馆历来分为自建和租借两种形式,英国和奥匈帝国便是自行出资设计建造,法国和俄国则是租用东道主建起的既有场馆,而德国政府延续了一贯的节俭作风,也选择租用场馆,但鉴于两国关系特殊,爱尔兰政府为德国盟友提供了额外优惠的条件——按照双方协商的设计方案来建造德国展馆,而且在展览会结束后,这座展馆将永久保留下来,用作纪念德国志愿者在爱尔兰独立战争期间所作出的贡献。
  英国王储一行访问利默里克时,德国展馆主体业已完工,它在整个展区处于中心位置,又有着恢弘磅礴的气势,比标新立异的英国展馆更加吸引人眼球。
第77章

  在夏树的亲自陪同下,英国王储爱德华一行沿香农河观光游览,一面欣赏曾经错过的风景,一面相互沟通,增进了解。由于近期时局稳定,这一路上气氛还算融洽。
  抵达香农河中游的小城波塔姆纳之后,众人下船乘车,品尝了此地久负盛名的美味佳肴,顺带察看此地兴建中的水利灌溉和发电设施。返程途中,路过一处军营,望见有军人训练,爱德华王储突然提出进去参观一二,虽然这不在既定的行程安排当中,夏树早有防备,遂心安理得地应允下来。
  这座建于树林边缘的兵营有着高高的石墙和深深的壕沟,看起来像是一座监狱,在英国统治时期,它的功能便是驻军和囤积弹药。现如今,驻扎于此的是爱尔兰陆军第43步兵营,一支非常普通的现役步兵部队,正常编员665人,和平时期的实有人员通常是满编的70%到80%,此次英国高层来访,夏树提前让陆军部做了准备,所以当他们踏进这座兵营时,匆匆列队迎接的官兵达到了802人,达到了加强营的规模。
  兵营的外观陈设,跟英军屯驻时基本相同,只是在装饰风格上做出了相应的调整。跟在大城市的兵营相比,这里的硬件设施稍显简陋,两辆通讯用的摩托车和一辆辎重补给用的卡车是仅有的现代化装备。军官和士兵们一个个脸色涨红,鬓角滴汗,军服军靴皆沾有泥污,但装束齐全、枪械齐备,显示出一支职业化军队应有的基本素质。
  临时的检阅没有太多花活,士兵们展示了静态军姿和行军队列,就观赏性而言,自然要比阅兵式上的仗阵逊色不少,然而官兵们饱满的精神、高昂的士气以及举手投足间显现出的自信仍引来英国人的啧啧称赞。
  “这里还有德国军事顾问么?”爱德华王储冷不丁向夏树打探。
  在爱尔兰王国成立之初,爱尔兰军队基本上是由德国顾问和所谓的志愿者来挑大梁,随着时间的推移,爱尔兰本国的军事院校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职业化的军官和士官,并借助德国的军事教育体系对这些本土人才进行了后期锻造,然而在德国军事顾问和志愿者们的帮带传教下逐渐成为爱尔兰军队的真正脊骨。时至今日,留在爱尔兰军队的德国顾问已不足百人,志愿者或已归国,或取得爱尔兰国籍,成为爱尔兰军中德裔人员。
  来此地之前,夏树了解过第43步兵营的人员构成,不算临时调来凑数的连队,百分之九十的官兵是土生土长的爱尔兰人,其余百分之十便是德裔人员——他们之前都在德国军队服役,有的本身就带了爱尔兰血缘,有的觉得在爱尔兰军队有更大的发展机会,因为过硬的军事素质、严谨认真的态度以及在爱尔兰军队已成风气的惯例,他们确实得到了不错的报偿,20名军官中的12人是德裔人员,另有30%的士官属于他们之列。
  循着盘算好的思路,夏树回答:“如今师级指挥部才可能会有德国军事顾问,总参谋部也有几位,殿下有兴趣跟他们聊聊?”
  爱德华没有悲喜表情地摇了摇头,表示自己只是随口一问。
  队列演练结束后,营指挥官健步来到夏树和爱德华跟前,以洪亮的声音再次报到。
  “很好!很出色!”爱德华有些出人意料地说了两句爱尔兰盖尔语。
  这名爱尔兰军官没有受宠若惊的表现,而是很得体地应答说:“感谢您的赞赏,英国王储殿下!”
  “能否看看你的佩枪?”爱德华问。
  军官有些惊讶地转头去看夏树,从爱尔兰国王的眼神中得到肯定的指示,他很麻溜地从腰际的枪套里掏出一把呈现金属原色、线条粗犷刚硬的手枪。
  爱德华以及站在近旁的英国军官不约而同地流露出讶异之情。
  这是一支美国造的勃朗宁M1911,美国军队的制式武器。
  威力大,精度高,可靠耐用,售价适中,凭借这些优点,M1911在战前的军火市场上颇受人们亲睐,由于美国军队未能在之前的那场大战中一展身手,人们无从考量这款半自动手枪的战场表现,尽管如此,M1911依然成为了大战期间制造数量最多的手枪——美国军队因规模大幅度扩充而订购了5万支,英国陆军分三批订购了6万支,两者相加远远超过了鲁格08、勒贝尔左轮或者韦伯利左轮的战时产量。
  独立战争时期,爱尔兰武装使用的枪械有德国人援助的,有从英军手里缴获的,还有通过其他一些途径获得的法国货。爱尔兰王国成立后,其军事力量在德国人的帮助下进行了全面整编,现役部队迅速淘汰了英国造和法国造,转而使用跟德军制式装备相匹配的武器,加之爱尔兰军队的操练方式和作战条例皆师从德国军队,除了语言不通,两国在相互支援、协同作战方面不存在任何技术障碍。所以,如果这名爱尔兰军官掏出的是一支鲁格08或是毛瑟1896,英国人绝不会有任何意外,但摆在他们眼前却是一支美国造,顿时令他们遐想连篇。
  “枪绝对是好枪。”夏树用英语对爱德华王储说,“用半个世纪都不用担心落伍。”
  英国王储很聪明地叙话道:“没想到陛下居然会对一支美国手枪这么有信心,换作是我,一定会把它的生产许可买下来。”
  夏树明白对方的用意,故意做出无所谓的表情:“它的生产许可太贵了,我们只购买了一条弹药生产线。”
  英国王储拿着这支手枪瞧了瞧,顺手便将它递给身旁的军官,求证道:“是原版的点45英寸口径?”
  那名军官端详片刻:“是的,没错,点45英寸。”
  爱德华王储一边将手枪还给爱尔兰军官,一边以专业人士的口气对夏树说:“这个口径的手枪子弹穿透力是够了,但战场上的后勤补给会是比较头疼的问题。”
  夏树笑了笑,德制步枪和机枪是7点92毫米口径,手枪大多是9毫米口径,而且步枪弹和手枪弹长度规格不同,本来就不能通用,在冲锋枪普遍装备军队之前,选用鲁格08还是勃朗宁M1911,对后勤的需求都是一样一样的。勃朗宁M1911与鲁格08各有千秋,不分伯仲,但前者的造价只有后者的一半不到,大批量装备的经济压力较小,而且适用于山地、树林、堑壕等各种作战环境,更关键的一点在于美国军火商很乐于向爱尔兰出售大宗武器及配套的弹药生产线,个中缘由或是连英国人都猜不透的。
  除了军官新配发的勃朗宁M1911,英国人在爱尔兰第43步兵营倒没有其他新奇的发现,一切如同外界传闻和情报描述的那样——这是一支装备平平但素质精良的部队,有着爱尔兰人刚毅不屈的民族烙印,而且吃苦耐劳,斗志昂扬。对此,爱德华王储难以掩饰自己的羡慕之情。在英国,跟纵横四海数百年的海军不同,陆军既没有光荣的皇家头衔,也没有坚韧不拔的品质,他们所遭受的败绩比海军多得多。近代以来,英军在北美被美国独立者打得没有脾气,在欧陆饱受拿破仑法军蹂躏,甚至在南非被布尔人弄得焦头烂额、颜面扫地,大战期间,他们虽有那么一两次值得称道的闪光,终究还是被德国军队赶回了不列颠,为了防备德国人可能发起的跨海进攻,把无数美丽的海岸挖得面目全非,之后又不得不将它们重新填平……
  大战失利后,英国王室和政府决意依靠世代积累下来的财富重整军备、扳转劣势,海军建设当仁不让地放在了首位,那些为绕开伦敦停战协定制约而在美国开工建造的主力舰艇,平均造价从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的240万英镑飙升至330万英镑,仅订造舰艇一项,英国政府在战后头两年就投入了近8000万英镑,相当于战前本土舰队总造价的一半,而战后两年,英国政府的税收收入较战前大幅缩水,海军经费占政府总开支的比例达到了惊人的40%,远远超过了同时期德国军费的财政占比。沉重的财政负担使得英国政府不得不压缩其他方面的开支,陆军建设便首当其冲。
  在基钦纳的主导下,英国陆军的规模在战争结束时扩充到了140余万,加上从各处抽调来的英联邦军队,小小的不列颠岛竟然囤积了近200万职业和半职业军人,无可争辩的硬实力给英国在停战谈判中争取有利条件提供了支持。战争结束后,英国基本遵照了伦敦停战条约的条款,将所有的英联邦军队运送归国,并将本土陆军的规模裁撤至30万人,但新近退伍复员的上百万青壮年仍是一支招之能来、来之能战的力量,按照基钦纳的提议,英国应当仿照德国建立军事预备役体制,将这些接受过正规军事训练、年龄和身体条件符合要求的国民编入预备役部队,定期集结训练以保持准军人的状态,并足量储备可供他们使用的武器弹药。这个建议固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英国陆军的规模和战力,却需要巨额的军费投入,英国政府最终采取了折中的办法,以退伍军人组建30万人的地方民兵,每季度集结两次,进行一定强度的军事训练和实弹操练。
  虽然预备部队仅有预期的三成兵力,在基钦纳的努力下,英军现役部队的物质条件还是得到了尽可能的保障,但军心士气似乎还没有从大战的失利中完全恢复过来,而且大战时期涌现出的各种新武器技术和新战术策略将原有的训练指挥体系搅得支离破碎,英国陆军的各级军官、理论专家纷纷投身这场军事变革的探索研究,由此产生了多种观点和多个流派,造成的负面影响便是难以形成完整统一的训练、指挥、作战体系。反观爱尔兰军队,他们经历的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几乎不受传统思维的制约,军官和士官接受的是正规德式理论培训,士兵们基本上是按照德式操典进行训练,非常专一地借鉴和汲取了德国军队的长处,又有着独立战争的实战经验,对适合爱尔兰地理条件的游击战、运动战以及攻坚战颇有心得。就1917年的状况而言,爱尔兰陆军显然比英国陆军更能够胜任保家卫国的职责。
第78章
宗教血案
  由夏树担当东道主的香农河六日游,由利默里克出发,在都柏林收尾,行程横贯爱尔兰岛,一路虽然没有前呼后拥、奢侈佳肴,欣赏着宜人风景,享受着轻松时光,倒是惬意得很,而爱尔兰和英国的往日宿怨似乎也在王室成员和政要官员的友好相处中淡薄了许多。
  随着铁路公路建设的全面铺开以及利默里克的强势崛起,在当今爱尔兰的经济和社会格局中,香农河的重要性已不及前一个世纪,但在对上游运河段进行疏浚扩建之后,它的军事意义俨然有了不小的提升,即便是在枯水期,数百吨的轻型舰艇也可以经由这条航道往来于新都旧府之间。
  对于香农运河的变化,英国王储爱德华的随行军官们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待游艇抵达都柏林之后,他们的惊愕更是溢于言表。昔日的繁华都市原本毁于战火,因政治经济中心的西迁而变成了一处海防要地,虽然大量采用了德式装备,它的布局体系却截然不同于已知的任何一种风格,因受德国军事专家的高度赞扬而为世人所知,但除了参与建设的德方人员,在工程整体竣工后尚没有哪个国家的军政官员正式受邀前来,得获机缘者也多是匆匆一瞥。英国王储一行人不仅获准登岸,还在夏树的亲自陪同下视察了部分防御设施,见到了传闻已久的巨型要塞炮群,其中果然有从“虎”号战列巡洋舰上拆卸下来的13点5英寸主炮。一群英国人对着它们默立片刻,唏嘘与心酸不言而喻。
  在都柏林下榻一晚,次日会谈,英国官员再次提出两国展开经济合作的建议。以英国的工业基础、贸易资源以及消费市场,若与爱尔兰、西班牙、奥匈帝国缔结经济同盟关系,对这三个难兄难弟的经济发展必定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也必然成为这个经济同盟的领头羊,抛开政治外交因素,是值得进行尝试和冒险的。然而碍于同盟国阵营与美英的对立,爱尔兰不可能跟英国展开全面的经济合作,充其量只能签署一些互惠互利的贸易协定,例如工业产品关税减免。那样的话,爱尔兰生产的福特T型车就能够大举进军英国市场,并且在售价上保持足够的优势,而爱尔兰也能够以较为低廉的价格从英国获得满足本国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工业产品。
  本着积极而又谨慎的心态,双方的会谈终于进入实质性阶段,可就在这时,北方爆发宗教流血冲突的消息犹如一记晴天霹雳,把会谈的氛围搅得一团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1/3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