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校对)第1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8/387

第38章
最后通牒(上)
  1915年12月22日夜,正当人们沉浸在圣诞即将到来的喜庆气氛中,欧洲局势风云突变。爱尔兰王国驻英国大使代表爱尔兰政府向英国首相递交了一份最后通牒,通牒要求英国取消原定于次日举行的贝尔法斯特地区全民公投,因为目前贝尔法斯特地区的形势根本不能保证公投的公正性,公投结果有极大的可能受到人为因素的控制。
  在这份限时12小时作出答复,如接受通牒要求则需要立即付诸实施的最后通牒中,爱尔兰政府摆出空前强硬的态度:如英国政府拒绝通牒或不予答复,而贝尔法斯特地区的全民公投照常或延迟举行,爱尔兰军队都将对贝尔法斯特地区发动军事进攻,以避免爱尔兰出现有违全民族意志的分裂。
  在向英国政府递交最后通牒之后,爱尔兰政府旋即照会了各国驻爱尔兰使节,这一惊人的消息迅速通过电波传递到欧洲各国甚至是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并立即在政界引起轩然大波,大多数人都担心这场军事冲突会重新将欧洲拖回到战争的炼狱当中。
  火上浇油的是,在爱尔兰向英国递交最后通牒后仅仅一个多小时,德国政府便发布了一份公报,公报的开篇虽冠冕堂皇地建议冲突双方将和平谈判的方式作为解决争端的首选手段,但“一切领土争端根本上尊重历史渊源和民族意志”这一关键句俨然表明了德国政府理解和支持爱尔兰王国的实质立场。
  面对爱尔兰人正式递交的最后通牒,英国高层若熟视无睹或无动于衷,必将在舆论和道义上陷入被动。事态如此紧急,博纳·劳内阁的成员们只好连夜冒着风雪赶到首相府邸,经过一番痛苦的商议之后,由首相带着内阁的意见前往王宫聆听圣意。
  面对心烦意乱的乔治五世,博纳·劳小心翼翼地汇报说:“事实上,除了陆军大臣基钦纳元帅,所有内阁大臣都认为我们只能忍辱作出让步,毕竟这个时候跟爱尔兰开战只会让德国人成为战略上的最大受益者——他们军事力量处于过剩状态,正愁经济贸易仗打不过我们,再来一次海上封锁,足以把英国这半年来的复兴成果烧成灰烬!”
  乔治五世用两只大拇指揉揉太阳穴,闭眼问道:“陆军元帅的意见是咬牙跟爱尔兰人打这一仗?”
  博纳·劳答道:“那倒没有。跟上一次内阁会议时的态度一样,他坚决认为只要贝尔法斯特之战打响,我们会很快输得一败涂地,最明智的策略是避免与爱尔兰交战。但他觉得我们现在要是作出让步,明天爱尔兰政府就会送来一份新的通牒,要求我们的军队撤出爱尔兰,否则采取军事进攻。”
  乔治五世沉吟道:“这不是没有可能,那位殿下是我们所见过的最不按常理行事的人,这样的人往往最难对付。让一步,步步让,我们该怎么办才好?”
  博纳·劳是个比较懂得揣摩上意的人,他连忙应答:“照基钦纳元帅的意见,我们要想方设法拖过这几天,让贝尔法斯特全民公投变成既定的事实。目前对我们最有利的一点,恰恰是那位殿下的不按常理,他现在可不是身藏幕后的舰队参谋长,而是一个国家的王位继承人,实质上的统治者。在国家层面,所有的事务都必须按照符合常理的规则来,否则是难以获得国际公认的。”
  乔治五世像是一个苦于过河的人突然发现了一座独木桥,但又不能确定它能够承载得了,所以语气显得比较委婉:“也就是说,爱尔兰目前的做法于国际惯例和既有法理是漏洞百出的。”
  如果这是一条着实可行的出路,博纳·劳的神情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凝重,他口气深沉地回答道:“严格来说是这样的,可是陛下也知道,这些规则从来只是强国约束弱国的,我们的总体实力虽然比爱尔兰强许多倍,但是在贝尔法斯特争端当中,他们在军事上拥有相对优势,而且从他们的背后支持者——德国,一贯的做法来看,他们恐怕不会将这些约束真正当回事。我们作出这些努力,结果是被爱尔兰方面无视,这对我们的国家尊严是一种可怕的贬低,而且在今后发生类似争端时,很可能被别的国家效仿。”
  “你们的考虑确实有你们的道理,关键是我们不能肯定那位殿下以及他的支持者们究竟有多大的魄力,或者更确切地说,德国人给予了他们怎样的承诺。”乔治五世有些沮丧地说完这句话,忽而生气地斥责道,“难道我们曾经引以为豪的情报机构什么建议都不能提供吗?”
  以英国情报系统当前的管理模式,博纳·劳虽为国家首脑,却无权干涉其运作,也不必为它的失职负责任,所以他可以用反嘲的语气应和:“别的不说,我们现在连那位殿下身处何处都不知道。除了接受爱尔兰的最后通牒,我们的任何意见和请求都可能被爱尔兰政府以无法联系王位候选人而遭搁置。”
  乔治五世冷嘲道:“这种荒谬的事情也只有他那样的人做得出来吧!若是我也乘船出海,让你们以我本人联系不上为由拒绝掉爱尔兰的通牒,恐怕英国王室的名誉将因此毁于一旦。”
  “那位殿下何尝不是在拿自己的政治声誉做赌注,对他而言较为有利的一点在于年纪很轻、资历很浅,军事方面的表现又很突出,所以比较容易得到外界公众的原谅。”
  浅尝辄止地说到这里,博纳·劳将谈话转回正题:“综合起来,我们认为接受爱尔兰的最后通牒,暂时取消贝尔法斯特地区的全民公投是比较稳重理智的做法。既然我们立足长远,跟美国人建立了重要的战略合作关系,就应该在这些非核心的问题上作出让步,以免让德国人找到武力干涉的借口。基钦纳元帅的想法其实很对路,问题是太过冒险了,我们不值得为了区区几千平方英里的土地和二十多万非本土人口赌上整个国家。”
  “立足大政治的高度,内阁的考虑已经非常到位了,可是,站在国家未来的角度,这次退让必定给英国带来深远的影响,而且大部分是负面的……这真是一个两难的抉择啊!”
  “而且留给我们考虑的时间实在太短了。”博纳·劳心有不甘地说道,“大英帝国在与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场争端冲突都未曾发出过如此苛刻的最后通牒,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我们一定会让爱尔兰王国以及它那位自命不凡的殿下付出加倍的代价。”
  正当公众形象良好的英国现任首相隔空放狠话的时候,那位不走寻常路的当事人正在有暖气的战舰船舱里与人对弈。虽然他的新指挥舰“贝尔法斯特”号拥有两万吨的排水量和相当不错的适航能力,其各项性能不仅在爱尔兰海军首屈一指,在如今的欧洲依然堪称一流。可是北大西洋海面浪潮汹涌,不习惯海上生活的人呆在颠簸不止的战舰上,简直是对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
  长年在海军服役的夏树自然不会有这样的烦恼,来自德国的特使——德皇威廉二世的私人联络官,同时也是德国皇室大家族的一员——巴登大公国的马克西米利安·冯·凯森伯爵,就早已吐得稀里哗啦了。不过,尽管这位年过五旬的伯爵面色发白,四肢乏力,精湛的棋艺依然让夏树在棋盘上举步为艰。
  一局将近,伯爵的黑子又是胜利在望,他主动宽慰道:“陛下的棋路很有特点,视野非常开阔,着眼全盘的布局尤为精妙,在陛下这个年龄段,能够赢我几局的人是少之又少。”
  王位候选人的地位犹如王储,理应称作为“殿下”,但冯·凯森伯爵无视夏树的纠正而执意使用这个称呼,其中自然有刻意恭维的成分,而在夏树看来,此举亦是一种暗示——如果爱尔兰能在德国的坚定支持下收回贝尔法斯特地区,爱尔兰的王位候选人将名正言顺地成戴上王冠,几日之差,提前更改称呼也就不怎么显得冒失了。
  “我这招数对付棋艺一般的人胜算很大,但碰上伯爵这样的大师,结果就胜少负多了。事实证明,我需要学习和磨砺的地方还很多。”夏树谦虚道。真正的战场上,他几乎没有在失败中成长的资本,所以他博学古今,从那些经典战例中汲取经验教训,而在棋盘上,他热衷于各种尝试,有时用出其不意的棋路赢得大胜,有时输得一败涂。
  伯爵摇头道:“下棋的棋艺再好,也突部破眼前这些格子,而在现实的世界里,真正的王者是不会受棋盘式的线条和规则限制的。陛下在这个年龄就已经领悟了这些,让我这样到了临进坟墓才开窍的家伙感到自惭形秽啊!”
  看着眼前这局已无任何挽回余地的棋局,夏树感慨道:“棋艺可以在失败中历练,国家与国家的博弈往往只有一次机会,如果可以稳扎稳打地赢取胜利,我何必总是采取极端冒险的策略?”
第39章
最后通牒(下)
  清晨的海面,浪潮涌动、寒风萧瑟,飘零的雪花与飞溅的水沫浑然一色。
  走出温暖但狭促的舰舱,夏树的心绪豁然开朗。环顾四周,茫茫海面上只有悬挂着爱尔兰三色旗帜的舰艇。连同脚下这艘战列巡洋舰在内,共计战斗舰艇七艘,辅助舰船三艘,规模相较于他在德国海军时期指挥过的舰队显得不值一提,所不同的是,他对眼前这些舰艇同时拥有所有权、控制权及指挥权,因为依照爱尔兰王国正式颁布的宪法,王室出资建造或购买的海军舰艇都是王室的私有财产——由于王室不可能像对待真正的私有物品那样对这些舰艇进行随意处置,这种私有似乎只是形式上的,但情况恐怕不像宪政代表们想的那样简单。
  当初制定宪法的时候,爱尔兰政府基本上是靠独立战争期间没收来的英国资产和为数不多的私人捐助维持运转,是王位候选人从德国带来了丰厚资金与优质资产,帮助爱尔兰政府迅速稳定国内形势,解决了最迫切的民众生计问题,并为爱尔兰王国描绘了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发展蓝图。作为回报,他们接受了王位候选人的提议,以符合常理而且有例可循的模式划定了王室和政府权责。等到若干年之后,当这些政府官员以及他们的继任者再认真思考这些宪法条文的深意时,应该会明白昔日的王位候选人是多么的高瞻远瞩,只要宪法不变,王权至高无上的地位就不会受到削弱和动摇。
  夏树亲自统帅的这支爱尔兰舰队,拥有战列巡洋舰1艘、装甲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1艘、大型鱼雷艇4艘,补给舰和维修舰只3艘,堪称是爱尔兰海军的核心主力。它们此刻所处的位置是爱尔兰西南的北大西洋海域,距离贝尔法斯特所在的北海峡120多海里,在情势需要的时候,作战编队只消5个小时左右就能抵近贝尔法斯特,但除非是受到某些意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局面完全失控,夏树和这支舰队才可能会真正投入战斗,而在夏树的计划中,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属于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刚被选为爱尔兰王位候选人的那段时间,夏树一心想要以武力收复被英国军队占领的贝尔法斯特地区,既是要为新生的爱尔兰王国扬威,也是给为自己登基成王铸就历史之碑,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夏树对爱尔兰王国的未来有着越来越深入和长远的考虑,一个像德意志一样征伐四方的军国主义国家是注定不受国际社会欢迎和礼遇的,何况爱尔兰并没有德国那样雄厚的国力,它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外贸易,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尤其是令英国这样的老牌霸权国家折腰,对爱尔兰王国提高国际地位很有益处。所以,在解决贝尔法斯特争端的各种潜在路径中,夏树最终选择了难度最高但副作用最小的那条。
  从出访欧洲各国到前往英国力争和平解决贝尔法斯特争端,夏树在非常短的时间里成功树立了智慧、大度、务实的领袖形象,在爱尔兰政府向英国发出最后通牒之前,国际舆论已倾向于支持爱尔兰,而爱尔兰和英国突然闹到了战争边缘,身为爱尔兰王位候选人的夏树居然当起了甩手掌柜,这出闹剧世所罕见,甚至让人莫不着头脑。但也有一些人从各种蛛丝马迹中找到关键信息,进而作出准确的判断——这完全是为了对付英国所想出的阴谋!
  正如基钦纳等人揣测的那样,夏树根本没有失联,而是隐藏在公众视野之外遥控指挥。不久之前,在法国布雷斯特,德国海军在大西洋沿岸的头号军事基地,更名为“贝尔法斯特”号的“冯·德·坦恩”完成了技术改装,从一艘单纯的主力战斗舰变成了一艘海军旗舰,在不削弱原有战斗力的前提下,加装了通讯指挥设施,编制舰员在原基础上增加了50人,以满足作战指挥之需。贝尔法斯特危机期间,绝大多数爱尔兰政府官员只知道他们的王位候选人应该是在海军新旗舰上,却不知这艘战舰具体处在什么位置,就连国防大臣皮尔斯也不例外。所以在面对英国外交官员的时候,他们大可以举手发誓,这令英国人恼火而又无奈。
  危机爆发之时,跟随夏树出访英国的爱尔兰官员也一并处于销声匿迹的状态,他们之中官阶最高的当属国务秘书和外交大臣,正因为他们的缺席,爱尔兰政府有充足的理由跟英国人打太极,并且对英国政府有关最后通牒的反驳无动于衷……
  夏树在甲板上站了一小会儿,国务秘书奥·格雷迪疾步来到他身旁,一脸严肃地报告了刚刚收到的重要电报——英国政府在最后通牒的截止时限前发布了推迟在贝尔法斯特地区举行全民公投的官方公告,这虽然没有完全满足爱尔兰方面的通牒要求,但能够让曾经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国未战先退,不失为一场耀眼的外交胜利。夏树想像得到,当贝尔法斯特地区的居民们怀着复杂心情来到公投投票站时,突然得知英国政府迫于爱尔兰方面的压力推迟公投,惊讶之余,应该会重新权衡投靠英国与留在爱尔兰王国的优劣。
  在英国政府的公报中,除宣布无限期推迟公投之外,还首次站在英国的立场上提出解决贝尔法斯特争端的意向,即在国际社会的公正监督下举行一场公平的全民公投,此举虽有换汤不换药的意味,却是针对爱尔兰最后通牒理由的合理反击。一番深思之后,夏树对奥·格雷迪说:“英国政府处理危机的手法确实老练,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多向他们学习。”
  国务秘书连忙应道:“您说非常对,今后我们一定会朝这个方向努力的,只是……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英国人的应对策略并没有完全超出夏树的预计,他从容不迫地吩咐说:“给首相发密电,让他以爱尔兰政府的名义向英国发出第二份最后通牒,要求英国政府放弃对贝尔法斯特地区的非法占领,所有英国军队必须在12月24日正午前从贝尔法斯特地区撤离。”
  “时限会不会太短了?”奥·格雷迪提出异议,“英国政府很可能会以时间太过紧迫,十万英军根本来不及撤离为由要求拒绝?”
  夏树对他的担心视若无睹:“拒绝便意味着战争,告诉首相,这点必须明确写在通牒的内容里。”
  眼前这位爱尔兰国务秘书是夏树亲自从上百位候选人中挑选出来的,他拥有法学和哲学两项博士头衔,是典型的高智商人才,他的身份背景也很特殊,其家族是曾经统治爱尔兰的盖尔贵族,这些旧贵族在17世纪之后便已没落,但在爱尔兰,他们显然比英裔贵族更为正统。随着爱尔兰的改朝换代,旧贵族们看到了翻身的机会,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这个国家的统治阶层,但在夏树这里并没有捞到预想中的好处。新生的爱尔兰王国并没有迅速成为盖尔贵族复辟的暖房,也没有成为德裔贵族的天下,国家实行的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治理国家的权力掌握在首相和议会手中,所谓的贵族主要是非世袭的功勋爵位。
  没有对盖尔贵族委以重任不等于对他们置之不理,借鉴俾斯麦的政治外交经验,夏树有策略地保持着各方势力的平衡。奥·格雷迪是明白人,既然夏树有意避开不谈,他不再多问,连忙执行命令去了。
  奥·格雷迪走后,夏树独自一人眺望着茫茫大海,在英国作出退让的情况下接连发出第二份最后通牒,既不符合常理,也显得过于横蛮,英国政府即便选择拒绝,也会反过来占据道义的高地,从而成为师出有名的一方。夏树之所以作出这样的部署,一方面是基于对英国人所持底线的判断,另一方面是出于对德国统治者意图的揣摩,说白了就是看准英德关系处在非常微妙的拐点,以超乎常人的胆识果断出击,迫使英国政府在忍辱负重与两败俱伤做处艰难的抉择。
  在爱尔兰政府向英国递交第二份最后通牒之时,部署在贝尔法斯特外围的爱尔兰军队保持着令人惊讶的平静,但在后方,爱尔兰军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第二轮动员,动员完成之后,编入陆军作战部队的兵员将达到四十万人,第二批后备兵员的作用显然不是投入前线的进攻梯队,而是在爱尔兰各地实施军事戒备,一旦战争爆发,他们的存在对于维持爱尔兰整体局势稳定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与此同时,原本驻泊在威廉港的德国公海舰队侦察分舰队和第一战列舰分队相继拔锚起航,浩浩荡荡地奔赴弗兰德斯海域,部署在法国北部的德国陆军航空部队也取消休假实施战备值班,英国南部尤其是首都伦敦顿时风声鹤唳,更让英国人感到忧愤无助的是,从意大利传来消息,野心勃勃的意军统帅部准备在时机恰当的时候接管英国在地中海和北非的殖民领地,成就意大利在地中海域的霸主地位,重现罗马帝国的远古光辉……
  这一次,英国政府没有立即通过官方渠道表态,而是以非公开的方式与爱尔兰首相进行沟通,英方委托人表示英国政府决意在贝尔法斯特问题上作出让步,但必须是以一种体面的、尽可能维护英国王室和政府形象的方式。有鉴于此,他们希望爱尔兰王位候选人殿下能够与英国的全权代表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会谈,并当面签署一份足以让他心安理得坐上爱尔兰王位的秘密协定。
第40章
算计
  在英国利物浦港那座享有百年盛誉的紫荆酒店位置最好的客房里,一老一少两位年轻人一边喝着咖啡,一边静观雪景,而这一年的隆冬,俨然要比战争阴霾下的1914年更加寒冷。
  壶中的咖啡余热未尽,房门被轻轻敲响。
  “请进。”年长者径直发话道。
  推门进来的,是个穿正装的中年男子,他恭敬有加地报告说:“对方回复了。”
  房间里的这一老一少顿将注意力转移到此人身上。
  正装男子继续道:“他们要求我方全权代表在今天下午5点前赶到都柏林。”
  年长者掏出怀表瞧了瞧:“还有8个小时。”
  年少者也就二十出头,看起来稚气未脱,说话时却有着与年龄不符的稳重:“时间很充裕,前提是我们搭乘一艘巡洋舰,或者任意一种飞行器。”
  “殿下觉得这能够说明什么?”年长者问。
  年少者微微一笑:“说明约阿希姆殿下此刻就在都柏林附近。”
  年长者并没有意识到这句话的内涵所在,他凝眉沉思片刻,提议搭乘巡洋舰前往都柏林。
  年少者嘴角挂着狡黠的微笑:“您是全权代表,一切当由您决定。”
  年长者无可推诿,只好对正装的中年男子说:“通知海军部,请他们立即调派一艘巡洋舰送我们前往都柏林,并且告诉他们,我们需要在下午5点前进入都柏林港。”
  这个时候,年少者插话道:“事实上,我们能不能准时进入港口,关键取决于对方。所以,5点之前能够抵达都柏林就可以了,其他的不必由我们操心,也操不了那份心。”
  年长者背着身皱了皱眉头,一言不发地挥了挥手,示意下属按年少者的补充意见执行。
  等正装男子离开了房间,年长者转过身说:“殿下现在退出还来得及。”
  年少者不以为然地反问:“我为什么要退出?”
  “爱尔兰人此前的举动横蛮无理,不择手段,比非洲的原始土著还要难对付。殿下贵为英国储君,实在不宜以身犯险。”年长者说这番话时并没有摆出一副苦口婆心的架势,反倒是有些恐吓的意味。
  眼前这位年少者即是大英帝国的罗撒西公爵、康沃尔公爵及威尔士亲王殿下,法定的英国王位继承人。听了年长者——英国外交大臣纽根特爵士的劝诫,他不慌不忙地走回床边,在宽大舒适的沙发上坐了下来,继续喝着刚才没有喝完的咖啡,然后说道:“放心吧,以我和约阿希姆殿下的交情,他绝不会为难我,更不会把我扣留在爱尔兰当人质。”
  这话让纽根特爵士听得心惊肉跳,如今英爱两国交恶,说不定再过一两天就要在战场上兵戎相见,就算此前有再多的好感,这个时候也必定将国家立场放在第一位,若是背道而驰,哪怕只是言论不当,轻则受到抨击,重则有可能被当成叛国者进行审查。
  见外交大臣变了脸色,爱德华王子耸肩道:“开个玩笑!”
  纽根特爵士的神情这才缓和下来,他说:“这个时候殿下还有心情开玩笑,看来一点都不觉得紧张呢!既然殿下坚持要去,想必已经有了对付爱尔兰人的办法,能否提前透露一二,也好让在下有个心理准备?”
  “办法?”爱德华王子摇摇头,“所有的应对策略不是已经在内阁会议上确定了吗?我这里可没有单独的计划,此行主要是想见识见识约阿希姆殿下的厉害。当然了,如果能在会谈中帮上忙,我定是乐意之至的。”
  见多识广的纽根特爵士居然无言以对。
  爱德华王子不紧不慢地说道:“都柏林已经成为了爱尔兰目前最大的海防要塞,那位被世人奉为天才领袖的约阿希姆殿下离开英国之后,很可能是直接回到了都柏林,对外封锁了一切消息,制造出并未回国的假象,让我们觉得有机可乘,从而放松了戒心,他们再趁机发难,让我们措手不及,以至于处处陷入被动。这样的策略看起来很高明,其实恰恰反映了这个人的阴暗心理。访问英国的时候,他极力展现自己谦逊风度的一面,不敢直接跟我们当面对抗,只会在背后耍弄阴谋诡计。”
  纽根特爵士没有很快表示赞同或者异议,而是摸着下巴细细思考。末了,他反问道:“殿下打算准备当面拆穿他的虚伪面目?”
  爱德华王子再次耸肩:“看机会吧!如果是毫无作用的事情,我们又何必犯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8/3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