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校对)第1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9/387

  在击沉一艘1913年级大型鱼雷艇之后,若能再击伤一艘德国轻巡洋舰,可就是相当了不起的战功了。
  这时候,身后的德国巡洋舰已经追近到了六七千米的距离,它虽然只以半数主炮开火,火力密度和准头都让驱逐舰上的英军官兵感到心惊胆战。只三分钟不到,伴随着一声巨响,“牛头犬”号猛然一颤,灼烧的热感以及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
  从舰桥往后看去,舰尾火焰窜腾、黑烟滚滚,甲板上躺着趴着的那些人分不清是阵亡还是震晕的,几名水兵踉踉跄跄地扶栏行走,一名满脸污黑的军官大声叫着“灭火队”,却没有人回应他……
  肖特上校面若死灰,他原本以为一切希望都彻底落空了,然而不知不觉地过了一两分钟,驱逐舰的航速竟没有慢下来,水兵们从下层舰舱赶来,扯起水龙带加入灭火行列。“牛头犬”号舰尾中弹的损伤主要是在甲板以上,后向的舰炮被摧毁了,但威力最大的武器,鱼雷发射管,却因置于底层部位而安然无恙。
  就在这时,通讯兵送来一份僚舰发来的电报:敌舰逼近,我已击沉潜艇,全速撤离战场。
  肖特上校沉默了几秒,让通讯兵回复电报:干得好,祝好运。
  须臾,舰上的两具鱼雷发射管终于完成了再装填。
  肖特上校毫不犹豫地下令转向,率领这只勇敢的“牛头犬”迎头冲向尾追而来的德国巡洋舰。
第118章
王子战记(上)
  看到英国驱逐舰退而复返,威廉·奥古斯特上校冷傲的脸庞上浮现出一丝轻蔑之意。仿佛早就料到对手会有这样的举动,他果断下令转向。“格劳登兹”号轻巡洋舰敏捷地右转了30度,挑衅式地将修长的舷侧展现在对方面前,舰艏、舰尾的8门150毫米主炮以及舷侧的2门88毫米速射炮、2门37毫米机关炮齐齐指向目标,猛烈的炮火迅速在海面上编织了一张难以逾越的火力网。
  才一会儿功夫,那艘身形单薄的英国驱逐舰就已经被如林的水柱所包围。紧接着,只见它的前甲板火光一闪,一团浓烈的黑烟如花般绽放。
  “哈,打中了!”
  舰桥上,衣冠楚楚的参谋军官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他年轻,魁梧,俊朗,衣冠楚楚,风度翩翩,看起来有那么一些贵族气质,但与奥古斯特上校这样的王室甲胄站在一起,就算不看军阶配饰,气势与气度都明显差了一截。
  这位威廉·奥古斯特上校,出身奥尔登堡世袭家庭,是现任奥尔登堡大公的次子,克里斯蒂安的亲哥哥。他幼年从军,如今虽才三十多岁,却已是一名资深的海军军官,历任练习舰教官,战列舰航海官,驻外海军武官,殖民地港口司令,巡洋舰分队参谋官等职务,此次虽是首次担任巡洋舰长,其丰富的阅历、过人的胆识以及得到公认的领导能力使之能够愉快胜任。
  片刻之后,英国驱逐舰再度发生爆炸,但它依然航速不减,而与“格劳登兹”号的距离已经拉近到了两千米左右。
  以双方此时的相对航速,只需要一分半钟,英国驱逐舰就能冲到“格劳登兹”号眼皮底下。
  若被鱼雷击中,就算出色的防护设计能让“格劳登兹”号免于沉没,休说纵横疆场、冲锋陷阵,接下来的航程恐怕只有被僚舰保护着狼狈撤退的份了。
  受到亢奋情绪和紧张气氛的双重刺激,德国炮手们已经进入了疯狂的射击状态,150毫米主炮基本上是在以每分钟7-8发的速度开火,舰用88毫米炮的极致射速则可达到每分钟15发。在这样的情况下,奥古斯特上校不做任何临时调整,只是一脸淡漠地看着英国驱逐舰拖着滚滚黑烟在枪林弹雨中破浪前行。
  不出一分钟,英国驱逐舰又接连挨了几炮,足以对舰体构成破坏的近失弹至少有十五六颗,而它的航速也终于以明显可辨的趋势降了下来。
  在奥古斯特上校指挥下,“格劳登兹”号开始绕着这艘英国驱逐舰转动,恰到好处的位移使得四座双联装主炮塔只需微调角度就能攻击目标。
  “牛头犬”很快变成了一堆燃烧的漂浮物。
  面对这个勇气可嘉的敌人,奥古斯特上校没有丝毫怜悯之意,他下令从左舷发射两枚鱼雷,舰上的鱼雷兵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巨大的爆炸过后,“斗牛犬”彻底消失了。
  天空中,从“格劳登兹”号弹射起飞的水上侦察机又飞了回来,而且有节奏地摇摆着机翼,向自己的母舰发出敌情警告。
  须臾,舰上的嘹望员从飞机发出的灯光信号中读出了警示内容:南方海面望见20艘高速鱼雷艇,正以超过30节的航速来袭。
  “我们现在的方位?”奥古斯特上校淡定从容地问道。
  麾下的军官们立即忙碌起来,航海官当场用六分仪测算出目前的方位数据,航海室根据航线和时间进行推算,两组数据互为检验,从而得出可靠的方位参数。
  几分钟之后,确定的数据送到了奥古斯特上校手中,他简单反算便知,出现在前方的英国鱼雷艇群必定是在双方舰艇展开炮战之前从比利时港口启程的,契机很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潜艇遭到了德国侦察机的轰炸。鉴于高速鱼雷艇毫无防空能力,英国海军的指挥部门应在几个小时前就对德国舰队的到来做出了预判,甚至在更早的时候就获得了有关情报。由此看来,从南面袭来的英国高速鱼雷艇群仅仅是英国海军投入作战的一支力量,从其他港口出动的舰艇想必已在赶来的途中。
  想到这些,奥古斯特上校果断令通讯官给旗舰发报,毫不隐晦地报告了自己的推断。
  这时候,随行的德国鱼雷艇正在收容战沉舰艇上的幸存者——漂浮于海面的既有英国水兵也有德国海军官兵。奥古斯特上校留下两艘僚舰继续搜救落水者,“格劳登兹”号与另一艘1906年级大型鱼雷艇果断调头撤退。
  因为德国海军本身就是高速鱼雷艇的头号用户,通过平日的训练操演,官兵们早已充分见识到了它们的犀利,碰上整群的高速鱼雷艇,正面交战绝不是理智之举。
  不多会儿,那两艘前去追击英国潜艇的1913年级大型鱼雷艇也撤了回来,而南面海际已能够看到驾浪疾驰的英国鱼雷艇群。
  奥古斯特上校脸上依然是那副波澜不惊的沉稳表情,一方面,新战舰的优异性能给了他极大的信心,另一方面,这些英国鱼雷艇从港口航行到这里已耗费了不少燃料,就算不留余地的拼命追赶,恐怕也没有机会追上“格劳登兹”号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德国海军史上最伟大的设计师给对手挖好的技术陷阱。
  看到两艘1906年级和两艘1913年级大型鱼雷艇果断收兵撤退,奥古斯特上校嘴角泛起一丝得意之色。就在这时,对四周海面实施空中警戒的水上侦察机又在视线中摇摆起了机翼。
  这一次,它在舰队西北方发现了一支由两艘巡洋舰和三艘驱逐舰组成的小型英国舰队。
  前有来敌,后有追兵,这样的处境似乎非常不妙,可奥古斯特上校并不惊慌,他令副手去了解清楚敌人的两艘巡洋舰是什么级别,同时令通讯官向舰队旗舰拍发去第二份电报。
  德国海军的侦察机飞行员除了要熟练掌握飞行技巧,还学习了必要的侦察技巧,包括如何准确判断一艘舰艇的类型、级别、吨位,但肉眼观察毕竟不同于航空拍摄,难以避免主观人为因素的影响。无论是最早的日德兰海战还是随后的弗兰德斯海战,德国侦察机飞行员都出现过无关大局的误判。因此,当副手回报说,飞行员看到一艘是四烟囱、三千吨上下的老式防护巡洋舰,一艘是三烟囱、四千吨左右的轻巡洋舰时,奥古斯特上校感到纳闷:防护巡洋舰是上个世纪的旧货,与近些年建造的轻巡洋舰搭配作战不但拖慢了整体航速,有限的火力也基本帮不上忙。
  依照自己的判断,那两艘很可能都是老式防护巡洋舰。
  要证实自己的设想,最直接的办法是与侦察机飞行员当面交谈,通过语言的描述来获得更为详尽的信息,然而敌人就在近处,战斗一触即发,“格劳登兹”号不宜减速,奥古斯特上校断然放弃了这一路径。他令舰载侦察机由执行战斗侦察任务改为炮火校射,同时给落在后面的大型鱼雷艇发信号,要求它们尽速赶上来加入自己的战斗编队。
  仅仅几分钟之后,侦察机以及舰上的嘹望员接连告警——西北方出现了一架白色的水上飞机。
  为方便识别辨认,德国海军舰载机采用了统一的浅灰色涂装。
  这架白色飞机俨然盯上了奥古斯特上校的这支小型舰队,它不顾德国侦察机的阻扰径直飞来,在“格劳登兹”号头顶上盘旋了几圈,又对跟在它后面的四艘大型鱼雷艇端详了一番,这才回身朝西北方飞去。
  尽管这架飞机没有任何的徽标,但奥古斯特上校手下的军官认出它是一架英国造的肖特式水上飞机。身份没有了疑问,悬念在于它究竟是英国巡洋舰携带,以机械弹射或者吊放水面等方式起飞的舰载机,还是直接从英国港口飞来的。
  奥古斯特上校心里不免多了几分盘算。
  在不改变航向的情况下,大约一刻钟之后,嘹望员在海面上望见了那支英国小型战斗舰队。隔着20多公里的距离,他只能辨明对方的数量,半认半猜地推测对方的舰型,侦察的效果和效率显然不如飞机。
  两支舰队皆无避退之意,随着时间的推移,“格劳登兹”号的光学测距仪已有了准确的距离读数,当目标进入15000米的最远射程时,前向的四门主炮开始进行轮替射击。
  英国巡洋舰却迟迟没有做出“回应”。
  奥古斯特上校瞧了出来,对方确实是两艘老旧的防护巡洋舰,它们的舰炮通常分散在舷侧,舰艏和舰尾各自只有一到两门主炮,无法将全部火力集中于一个方向,需舷侧对敌才能有效发挥战斗力,而且装备的应该是旧时流行的4英寸舰炮,射速很快但威力较小,射程也很悠闲。
  在侦察机的辅助校射下,到了11000米距离,“格劳登兹”号便已对目标形成跨射。
  奥古斯特上校从容不迫地下令战舰调整航向,8门主炮随即展开了远距离的齐射,而且第一轮齐射就非常幸运地取得了命中。
  视线中的那两艘英国巡洋舰开火还击了,但它们的炮弹落点离“格劳登兹”号还有千余米距离,双方舰炮的性能差距显而易见。
  战斗刚一开场,英国人气势上就输了一截。奥古斯特上校不急于用强大的炮火压垮对手,而是耐心地跟对方兜起了圈子,利用火炮射程和舰艇航速的双重优势让眼前这支英国舰队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英国人自知不敌,几轮炮火之后,它们调头往北撤去,而在此过程中,那架白色的飞机一直在附近海面徘徊,并没有远离视线。
第119章
王子战记(下)
  看到前方的英国巡洋舰队撤退了,“格劳登兹”号舰桥上的德国军官们,眼中都有掩饰不住的雀跃。威廉·奥古斯特上校虽不例外,但他显然是最沉稳镇定的一个,这位指挥官接下来所做出的决定也足以证明他的表情绝非演技流露:由“格劳登兹”号巡洋舰领衔的轻舰队没有趁势猛追前敌,而是转朝东北方航行。等双方距离拉开到两万米左右,彼此在视线中只有模糊轮廓的时候,德国舰队才调头向西,以水上侦察机为前哨,不慌不忙地尾随而行。
  经此变化,从比利时方向驶来的英国鱼雷艇群纵有一万个不甘心,受限于自身续航力,它追上目标的希望越来越小,追击的劲头也在不断减弱。
  在驱逐舰“牛头犬”号沉没海域,侥幸生还的肖特上校为后方赶来的中型鱼雷艇所救。
  “我们的轻型鱼雷艇只剩三分之一的燃料。”艇上的军官一面递上干毛巾,一面补充说,“如若现在返航,我们还能安全抵达泽布里赫。”
  肖特上校一言不发地擦干脸庞。好在是盛夏酷暑,不然以他这把老骨头,在海里泡上一阵可够受罪的。
  自己的旗舰被强大的对手所击沉,他脸上既看不到畏惧之意,也没有被复仇的怒火冲昏头脑,而是非常冷静地审视战场形势,然后果断下令:“发信号,令各艇慢速航行。”
  “航向不变?”艇上军官小心地问。
  肖特上校只微微动唇:“航向不变。”
  就这样,一支由一艘中型鱼雷艇和二十多艘轻型鱼雷艇组成的英国雷击分舰队缓缓北行,官兵们无奈地看着德国舰队在远方海面“缓缓”移动,半个多小时之后,它们的轮廓只剩下了几根桅杆,到最后什么也看不见了。
  此时在德国轻巡洋舰“格劳登兹”号上,全体舰员渐渐从激烈紧张的战斗状态解脱出来。敌人尚在视线当中,炮手们依然恪守战位,但炮塔的舱门和应急舱口得以打开,炮位上的闷热得到了消解,部分人走出炮塔,一边吸烟一边遥望着舰首前方。
  舰桥上,奥古斯特上校身旁的一名参谋军官不无担心地揣测说:“他们这是想把我们带到英国去?”
  航海官接话道:“我们现在离英国海岸只有七十海里。”
  奥古斯特上校不为所动,他静静的凝望海面。过了一会儿,通讯官前来报告说,先前在战斗中受损严重的大型鱼雷艇S-33号经抢修已恢复了正常航行能力,这意味着由“格劳登兹”号领衔的这支小型舰队能够在对敌作战行动中无所顾忌地发挥航速优势。
  前方的五艘英国舰艇,两艘是老旧的防护巡洋舰,三艘驱逐舰也属于老一代的江河级,它们是英国海军最早批量订造的驱逐舰,总共建造服役了37艘,600吨的标准排水量与德国的1906年级大型鱼雷艇相当,但设计的最高航速只有25节,而且经历了十多年的服役期,舰艇状态早已达不到巅峰水平。
  见奥古斯特上校依然无动于衷,参谋军官谏言道:“长官,我们何不全速追击,打沉一两艘敌舰就迅速退走,免得中了英国人的埋伏。在非常靠近敌方海岸的水域,离主力舰队太远终究不太稳当。”
  上校把双手背在身后,反问道:“如果你是英国人,会如何来打这场埋伏?”
  参谋军官思量片刻,答说:“有两种方案可选,一种是以装甲巡洋舰在正面阻截,派遣航速快的新型巡洋舰和驱逐舰包抄我们的后路,从而打一场以炮战为主的合围歼灭战;另一种是派遣新式驱逐舰和高速鱼雷艇,用鱼雷干掉我们。这两种方案也可以同时使用,增加成功几率。”
  奥古斯特上校微微颌首:“如果我们没有飞机,英国海军确实有很多办法可以伏击歼灭我们,但现在我们的水上飞机将侦察视野扩大了许多倍,足以让我们提前发现敌人的部署,及早避开敌人的埋伏。”
  参谋军官一脸纳闷:“既然长官知道敌人很可能会在前面伏击我们,到时候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提前规避,何不见好就收,而要继续跟踪敌人?”
  上校故作神秘地说:“要的就是让敌人把我们带去埋伏圈。”
  看着奥古斯特的得意神情,参谋军官很快恍然大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9/3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