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心(校对)第2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9/262

  在德国海军的大量“外援”中,由英国斐济级和乌干达级轻巡洋舰续建而成的几艘巡洋舰算得上是比较成功的。“德累斯顿”号当时的舰体完工度达到90%,因而续建和改装集中在了电气设备上。武备仍沿用英军的原始设计,即三座三联装152毫米炮,副炮采用新式的双联装105毫米高平两用炮,加上多达16门从瑞典进口的40毫米福伯斯高炮,它有幸成为“最凶恶的海上猎鲨”。
  轻巡洋舰“卡尔斯鲁厄”号则是一艘拥有百分之九十五英国血统的水面舰艇,原属于英国的南安普敦级轻巡洋舰,1941年作为战争赔偿转交给德国海军,1942年进行了现代化的升级改装,最大的特点是安装有四座三联装舰炮,其战斗力在英国皇家海军的诸多轻巡洋舰中首屈一指,加装雷达设备并增设防空武器后,它适合前往这个星球的任何一个角落执行巡航、警戒及战斗任务。
  在这支精干的轻巡洋舰队中,唯一拥有纯正德国血统的便是“莱比锡”号,而这也是二战之前德国建造的最后一级轻巡洋舰,性能与同时期同级别的英国巡洋舰相差无几,外观上则属于典型的德式风格。它拥有简洁的流线型船体,三座三联装主炮塔呈特有的前一后二布置,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高速行驶时,远远看去就像是一条漂亮的剑旗鱼。
第157章
短剑长矛
  又是风和日丽的一天,在位于塞班岛东南方的平静海面上,集结着一支拥有强大活力的舰队,战列舰依然如往常那般威武雄壮,在寻常人眼中,它们仍是当仁不让的海上霸主,但对于真正的军事指挥者而言,它们的战略位置已经完全被航空母舰所取代。
  在七艘战列舰的侧旁,多达十二艘航空母舰组成了一支令人惊诧的战斗编队,因为后续的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要么是在美国造船厂的船台上,要么是处于日夜赶工的舾装阶段,根本不可能严阵以待地出现在南太平洋。
  事实上,除了德国海军援助的三艘航空母舰,其余九艘皆是真真正正的美国货。除了在两次马里亚纳大海战中战沉的“企业”号、“黄蜂”号以及早先沉没的“列克星敦”号,从美国海军第一艘航空母舰“兰利”号到大修后返回战场的“埃塞克斯”号,加上四艘由大型货船改装成的护航航母,共同组成了这支规模比实力更为雄厚的航母编队。
  日近正午,以12节巡航速度向南行驶的强大舰队已经驶到了距离塞班岛约300海里处,按照数日来的惯例,舰队即将调头向东行驶。然而,一条来自塞班岛的无线电报使它们转头朝向关岛航行,舰队的警戒等级也迅速从“战备”提高到了“战斗”。
  在几艘主要航母的甲板上,整齐排列在舰尾的战斗机有条不紊地升空而去,飞翔在蔚蓝海天的既有美国海军的主力舰载机F4F“野猫”,也有年初刚刚列装的F6F“地狱猫”——这种战斗机基于美军俘获的零式战斗机研发,绝对速度虽然不快,但拥有极其优秀的低空性能,被美国海军高层看作是“制胜法宝”,并且列为优先生产装备项目。不过,它们目前的装备数量还不多,正式服役的还仅有两个中队规模,分别配备在航空母舰“企业”号和“突击者”号上。
  自从远道而来的特混舰队加入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力阵容,舰队总司令尼米兹就迫不及待地让它们进行联合演练,以期在下一场大海战到来之前形成足够的默契度。在这里,来自德国的志愿飞行员不再单独扮演进攻或防御角色,而是以中队为单位与美军飞行员们进行“亲密无间”的混合演练。虽然德国志愿者大都已经在德国海军的航空兵部队服役了两年以上,且参加了在东线的作战行动,但主要是对地支援,真正的空战寥寥无几。于是,技术流在太平洋遇上了经验流,纵使BF-109T拥有略好于“野猫”的机动能力,但德国海军的优秀飞行员们并没能像驾驶FW190的空军飞行员那样让美国同行目瞪口呆。事实上,他们在演练中的战损比还处于劣势地位——这样的结果也让固步自封的德军海航指挥官们认识到了自己的差距,随着详尽的分析报告传回德国,海军高层想必也会重新评估目前的发展路线和发展速度。
  舰队还未靠近关岛,从新启用的关岛三号“萨门”机场上飞机的美军战斗机就相迎而来。现如今,美国陆航和海航已经在马里亚纳群岛部署了900多架战斗机和远程侦察机,第一批装备B-17、B-24的轰炸机部队目前业已进驻塞班岛大型机场。不过,它们的航程还不足以攻击日本本土和菲律宾,只能以马里亚纳群岛的基地为中心进行较大半径的巡逻并攻击出现在附近区域的日本舰船。想要从根本上削弱日本的战争能力,要么夺取更靠近其本土的航空基地,要么投入航程更远的轰炸机——B29是历史上的最优选择,然而这种超远程的重型轰炸机要到1943年底才能入役。就航程来看,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批量装备部队的也仅有“德意志帝国的空中堡垒”Ju-490能够承担这一任务,但且不说德国政府是否愿意将这种昂贵的战略武器租借或转让,Ju-490从塞班岛直飞日本时必须减少载弹、增加燃料,这将造成轰炸效果的削弱,而且白宫方面似乎也很担心战略核心位置由德国人员和装备占据所带来的长远影响。因此,军队内部还在为是否寻求德方援助而争论不休,在得出较为一致的结论之后,提案才会放在外交谈判桌上进行协商,由于意义重大,涉及的金钱也可能创下新的记录,是否成行最终还得由国会拍板。
  机场暂时还不能作为攻击日本列岛的踏板使用,这对于马里亚纳群岛的军民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那意味着日本军队不会像疯狗一样狂暴来袭。在此时的太平洋战场上,交战双方依然像是处于拳赛前两局的拳手,经过了相互试探,正各自寻找机会攻击对方,却又极力避免被对方钻了空子。
  形同弯月的马里亚纳群岛大致呈南北走向,北部靠近日本列岛而南部朝向菲律宾,塞班岛位于这一群岛中部,而关岛则基本位于最南端。自从一支大型舰队抵达马尼拉的消息传来,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力就在关岛附近活动。这一次,确凿的消息传来:一支以战列舰和重巡洋舰为核心的舰队已经在马尼拉下锚驻泊了一个星期时间,周末时群情亢奋的意大利水兵充斥在码头区的各色休闲场所,并且与当地警察甚至日本驻军发生了不愉快的摩擦,但事态到最后也仅是不了了之。
  意大利舰队既已现出行踪,日本联合舰队主力的去向就变得更耐人寻味了。
  两日之后,在阿留申群岛东北部的持续大雾天气终于结束,慵懒的阳光才刚刚洒落在美军在阿留申群岛最大的海空基地——荷兰港,成群结队的日军战机就出现在了西南方的天空中。在美军雷达站的预警下,港口守备部队的战斗机紧急起飞,部署在周边空军基地的航空部队也在第一时间升空迎战。由P40、P47、F4U以及FW190组成的拦截机群就像是临时拼凑的杂牌部队,但经过连月来有准备的演练,美军飞行员和来自德国的志愿者有了明确的角色定位。笨拙但坚固的P-47在中低空担当“诱饵”,老式P-40在后面担任“轰炸机猎手”和“救火队员”,F4U负责正面对敌,而整整一个中队的FW190在隐藏在高空。
  尽管来袭的日军机群拥有超过二比一的数量优势,领阵的海航零式战斗机又是战争爆发以来美军飞行员最怵的对手,激烈的空战还是如期而至。在中低空,零式战斗机咬着美军的P47“雷电”穷追猛打,外形五大三粗的美国战斗机虽然转向不灵,但绝对速度并不差,它们既不逃跑也不正面交战,只是领着对方在战场上绕着大圈子,凭借坚厚的装甲尽可能拖延住一部分零式战斗机。
  在中高空,激烈的战斗在美军“海盗”和零式战斗机之间展开。前者作为美国海军在战争爆发后装备的第一种新式飞机,拥有良好的加速性能和爬升速率,加上机身坚固、火力强劲,其综合性能已经超过了零式的早期型号。不过,战争总终究是人与武器的结合,虽然在两次马里亚纳大海战中损失了数以百计的舰载机飞行员,但此时的日本联合舰队仍拥有一大批素质出众、经验老道的海航精英,他们在对付美军飞行员时拥有明显的心理优势,在他们的操控下,银灰色的零式战斗机就像是黄昏时候的蝙蝠,动作灵巧且无轨迹可以捉摸,它们总能够轻而易举地摆脱追击者,经过连续几个眼花缭乱的机动出现在对手后方,然后就听到20毫米机关炮发出令人厌恶的嘎吱声——这宛若挺着刺刀狂叫的日本步兵,而7.7毫米的小口径机枪虽然也时不时参与到战斗中来,毫不客气地说,它们除了在对方机体上徒劳地钻孔,大多数时候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在一场上百架战机卷入的大空战中,区区一个中队的FW-190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其实是非常有限的,除了代表着欧洲最高水平的空中格斗技术,它们的真正意义在于那个尚未参战的、强大的军事与工业的结合体。在战术层面,这一队高空飞行的FW-190并没能躲过所有日本飞行员的眼睛,在它们成功绕到后方并发动攻击前,十余架零式战斗机就迎头而上。在第二次马里亚纳大海战中,作为本国航空力量代表的这两款战斗机就已经展开过面对面的拼杀,当时的结果是FW-190完胜。不过在寒冷而潮湿的阿留申群岛,数量相当的FW-190却没能占到便宜。见到美军航空部队倾巢而出,机群中许多挂载炸弹的零式战斗机迅速抛掉炸弹投入战斗,如此一来,整个日本机群中只剩下一队无足轻重且需要保护的舰载轰炸机。日军战斗机飞行员得以放开了手脚,第二次马里亚纳大海战的情形在这里恰好掉了个个……
第158章
当马尼拉成为塔兰托
  低厚的云层笼罩着海面,狂烈的海风呼呼地刮着,俨然一幅海疆版的“山雨欲来风满楼”。在波浪起伏的海面上,一支由十七艘舰艇组成的舰队低调而迅速地朝着正西方向行驶,以阴沉的乌云作为背景,桅杆上的星条旗就像是黎明前的北斗星,孤鹜却耀眼。
  就在世人皆以为庞大的美国太平洋舰队正向北奔赴阿留申群岛迎战日本联合舰队时,眼前这支规模虽只有主力舰队四分之一却集中了四艘航空母舰的美国舰队已经行驶到了菲律宾群岛东部,距离菲律宾首府马尼拉仅有区区四百海里。虽然日军在菲律宾的防御不能跟日本本土列岛相提并论,但作为连接本土和南亚广袤占领区的战略踏板,日军对它的重视程度还是相当高的。除对马尼拉等港口的防御设施进行了扩建和加固,还部署了大量陆基飞机以及海岸巡逻舰艇,正常巡逻警戒的半径可达五百海里以上。
  在这支小而精锐的舰队中,四艘航空母舰分别是CV4“突击者”号、CV10“勇猛”号、CV11新“黄蜂”号、CV12新“列克星敦”号。它们的排水量和建造年代不尽相同,而且相对于同级别的其他美国航母来说载机量偏小,但它们拥有一个共同的优势:航速!
  作为美国第一艘专门设计的轻型多用途航母,“突击者”号服役已有近10年时间,战争前期间加装了防空武器和一些通讯设备,航速较服役时略有下降,但能够保持在28节以上。
  CV10“勇猛”号和CV11新“黄蜂”号系德国海军转让的大型航空母舰“赫尔曼·戈林”号和“冯·德·坦恩”号,也即是缴获的英国未完工的光辉级航空母舰,在德国续建后标准排水量近三万吨,削减装甲防御后,载机量上升到了55架。这两艘航母皆在1942年初服役,刚满一年时间,最高航速能够达到30节以上。
  至于CV12新“列克星敦”号,则是一艘排水量1.3万吨的轻型航母,系德国基尔海军造船厂的改装产品,舰体来自俘获的英国未完工巡洋舰,浩大的工程几乎是将原有舰艇进行了彻底改装,因而直到1942年秋天才完工,除舰体下部和动力系统之外,其余部位皆是“面目全非”。在总重增加近百分之四十的情况下,最高航速下降到了29节,正常载机量为22架,作为飞机运输船时则可搭载45架。
  德国转让舰艇抵达太平洋之后,近百分之八十的舰员替换成了美国海军官兵,每艘舰艇都加装了相应的美制通讯设备,除此之外仍保留着原始配备,包括这些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毫无疑问,以陆基型BF-109和Ju-87为蓝本研制的海军BF-109T和Ju-87C航程方面仍存在较为明显的短板,前者携带副油箱也只有400公里的作战半径,后者大致相同,而这也意味着舰队必须挺进到距离马尼拉250海里以内才能够发起攻击。
  低垂的云层极大地遮蔽了巡逻飞机的视线,而整支舰队在航行过程中也严格保持着无线电静默,业已进入战斗状态的各舰以25节的高航速在海面上疾驰。直到天黑之前,海面上也未发现日本巡逻舰艇的踪迹,但这似乎并未让美方舰队指挥官弗兰克·弗莱彻将军放松警惕。入夜之后,他下令护航巡洋舰和驱逐舰打开雷达,严密关注着舰队周围的海空情况,到午夜时分,舰队位置终于进入了德制舰载战斗机和俯冲轰炸机的作战半径。在对时间和方位进行计算后,弗莱彻下令继续向马尼拉行驶,四艘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部队随时待命起飞。零时30分,海面上飘着蒙蒙细雨,旗舰仍以灯光信号通知各舰:预定投入进攻的第一波舰载机启动。
  5分钟后,进攻命令终于从舰队旗舰——重巡洋舰“新奥尔良”号上发出。在刺耳的轰鸣声中,灰白色涂装的舰载机一架接着一架从刚刚打开引航灯的航空母舰上起飞,短短一刻钟时间就集结了五十三架——这样的夜间起飞速度已算是相当惊人了。
  迎风放出了第一批舰载机,弗莱彻遂下令舰队停止西进,以反潜警戒队形就地实施机动,并命令第二批出击的舰载战斗机挂载航空炸弹待命。二十分钟之后,无线电未监测到任何异常,弗莱彻便下令第二波舰载机出击。这一次,从“突击者”号、“勇敢”号和“黄蜂”号上起飞了44架舰载机,其中包括20架Ju-87C和7架Fi-167。
  此时此刻,位于菲律宾群岛腹地的马尼拉湾一片沉寂。日本陆海军虽然在马尼拉分别部署了航空战斗部队和防空部队,但没有雷达之类的现代化设备,夜间防空依然依靠传统的探照灯,而且1943年初时部署在马尼拉的大功率探照灯仅有三十具,它们分散部署在港口周围。作为马尼拉防御圈的“秘密武器”,在没有得到防空警报或是指挥部命令的情况下并不会贸然打开。平静的港湾内停泊着日本和意大利的五十余艘军舰,以及各种型号的货船、油轮四十多艘,这一百来艘舰艇分南港和北港停泊,一些无足轻重的当地渔船则分散停泊在周边的海岸附近。
  1943年4月19日凌晨2时40分,渐渐清晰的轰鸣声吵醒了一些睡眠质量不太好的马尼拉市民,但军用舰艇进出港湾时也会发出类似的机械轰鸣,因而并没有什么人在意这点。尽管当天是周一,但过去的一天则是属于意大利水兵们的狂欢节,拿到了由日本方面负责支付的海外津贴,他们在马尼拉好好享受了一个周末,有些人还包船去了附近的城市寻找新鲜感。
  下锚驻泊的舰艇没有一艘是能够立即开动的,大多数战舰的炮位甚至都覆盖着防水帆布,为数不多的哨兵要么是在熬夜打牌,要么是找了避风的角落打着盹,倒是负责外海警戒巡逻的一艘日本炮艇在归航入港的过程中率先发现了异常,待到他们仓惶发出警报,领航的美军舰载机已经在当地秘密电台的引导下飞抵港湾上空,并从飞机上投下了挂着降落伞的照明弹。
  这场经典之战的开头,和原本历史时空的塔兰托战役出奇相似,至于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某些微妙的联系,在这个世界上恐怕也只有一个人知晓。
  开阔的马尼拉港并没有阻拦气球,进攻者驾驶的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和Ju-87C“海军斯图卡”在性能方面要比老迈的“箭鱼”出色许多,接下来的一切就要比这个世界未曾上演的塔兰托之战简单得多了:在使用无线电台的“内应”引导下,美军第一批舰载机中的绝大多数都顺利找到了港湾,借着照明弹提供的光线,两种各具代表性的俯冲轰炸机从不到500米的高度实施小角度俯冲轰炸,虽然在理论上这样的攻击精度和效果不如大角度攻击,但夜间的高空俯冲存在技术上的限制,而且港湾中的大小舰艇就此刻就如同摆在案板上的鱼,只有任人宰割的命。
  尽管各自搭载的美制和德制航空炸弹在构造、性能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同时代相近用途的两种战争武器还是存在许多的共通点——两种俯冲轰炸机载弹飞行时的速度相近,挂载出击的航空炸弹都在500公斤左右,若不是外形上存在明显区分,在战斗中没准连自己人也难以区分!
  特制照明弹的光亮将港湾映得如同白昼一般,从空中往下看,意大利人的三条战列舰和三条重巡洋舰无疑是最惹眼的目标,美国飞行员们这会儿可不考虑那些军舰上悬挂着意大利皇家海军旗还是日本的膏药旗,反正这两个国家都是正儿八经的宣战国,并不需要像德国志愿者那样躲躲闪闪。二十多架俯冲轰炸机轮流下去,就只见原本平静的港湾突然沸腾,白色的水圈多数与那些大型战舰连在了一起。停泊在右侧的一艘大型舰艇甲板上率先出现刺眼的火光,升腾而起的黑烟从空中看就像是吹灭蜡烛的残烟。紧接着,另一艘大型舰艇的舯部位置也发生了剧烈的爆炸,舰体周围的海面随即出现了巨大的圈状水纹。
  由于挂载鱼雷时的飞行速度较战斗机和俯冲轰炸机略慢,第一波攻击机群中的Fi-167和“复仇者”连同掉队的Ju-87C在战斗打响后又过了十分钟才抵达马尼拉湾,这时候照明弹虽然已经失去了光辉,但先头部队留下的战果俨然成了黑暗中最好的航标。在这个时候,港湾中的绝大多数舰艇都还是“死鱼”一条,只有两艘未下锚的日本驱逐舰启动主机开始在水面移动,港口东岸的一组探照灯刚刚开启,粗大的光柱盲目地在天幕中搜寻袭击者。在这种情况下,鱼雷机的低空突防几乎未遭任何阻击,它们进入港湾后很快投掷了航空鱼雷,虽然有的因为实际距离比飞行员们判断的远而失效,但命中目标的那几枚仍在短短两分钟内让马尼拉湾再度沸腾起来……
第159章
登场决赛
  获悉马尼拉湾遭到美军航空兵突袭、意大利远征舰队损失惨重的消息,日本联合舰队旗舰“大和”号那最高规格的长官会议室内,佩戴着炫目金穗与各色纹章的将领们以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为首,一个个丝毫看不出有悲伤失落的表情,外来的和尚会不会念经其实无足轻重,只要把握住机会给对手致命一击,牺牲再多的同盟者也不足惜!
  “诸位,请看马尼拉港的位置,以美军舰载机的有效作战航程来计算,实施突袭的美国航空战队目前应该在距离它900至1100公里的位置,和我们的伊-61发现的美国战斗舰队隔着足足两千公里,最快最快也要两天时间会合,而我们现在的位置距离美国舰队只有1200公里,已经处于我方轰炸机的最大作战半径边缘,相信侦察机很快就能够发现它们并且探知它的具体规模与组成!”
  就着椭圆形会议桌中央的微缩作战景观,也就是陆军常用的沙盘,一名头发花白、胡须刮得干干净净的海军中将一边叙述,一边用手中的长杆比划。这精致的微缩作战景观囊括了整个太平洋海区,而拇指大小的军舰模型大多数都汇聚在了西侧介于日本列岛、菲律宾群岛、马里亚纳群岛以及阿留申群岛之间的菱形区域内,白色那支庞大而整齐,相较而言,蓝色的那支队形则有些凌乱——这似乎是参谋军官们有意为之,但以逸待劳的一方也理应拥有这样的相对优势。
  “据我们所获得的情报,美国舰队尚能够投入作战的航空母舰仅有七到八艘,这其中还包括了他们秘密从德国购入的英国旧式航母。众所周知,欧洲的航母都按照战列舰的标准来建造,装甲很厚,却相应减少了载机量。毫不客气的说,他们虽然发明了航空母舰,直到现在也还没有弄明白它们的真正用途。按照马尼拉方面的报告,前后两个波次投入进攻的舰载机达到一百多架,这说明美国舰队至少分出了三艘航空母舰去进攻马尼拉,留在舰队的只剩下三到四艘,而且很可能是一些战斗力较弱的轻型航母,它们的最大作用就是保护己方舰队,直到与突袭马尼拉的航母战队会合。诸位,按照我的判断,我们的侦察机将在这一带发现美国海军的战斗舰队,也就是说,它们不但没有北上,反而调头向南行驶,但为了吸引我们,它们也不会全速南下,而是保持这种若即若离的状态!”
  待这名海军中将结束了发言,坐在山本五十六旁边那个有着一张削瘦面孔的将领说道:“南云君的这番话这让我想起了古代战争的伏击战,一队负责诱惑对手,一队负责埋伏,如果运用得当,在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也能够赢得大胜!要对付这样的战术有两个办法:其一是弃之不理,其二是速战速决。”
  这时候,另一名海军将领开口道:“弃之不理也就是放虎归山,栗田君,还是说说怎么个速战速决吧?”
  面孔削瘦的将领点点头:“速战速决,就是抓住两支美国舰队还未会合的机会,给距离我们近且又得不到陆基战斗机掩护的美国舰队致命一击。依照我的分析,眼下这支美国舰队的指挥官正沉浸在己方部队偷袭马尼拉得手的喜悦之中,只会想方设法避免和我们交战,而这一带……肯定已经部署了用于侦察我们动向的潜艇,若是我们全速从右翼迂回,昼夜疾进,明天一早就可以迫近到600海里以内,这是最适合我方舰载机攻击的距离!”
  “没想到栗田君对于海战的精髓把握得如火纯情,实在佩服!”先前提问的将领不吝称赞道,“美军分兵为二,就是想要先重挫我们在马尼拉的舰队,然后再合并一处对付我们这支舰队,他们恐怕怎么也不会想到,我们会以同样的战术回敬他们!”
  这一唱一和做作的姿态有些明显,以至于大多数将领们都没有什么表情。须臾,坐在正中间位置的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说话了:
  “栗田君的想法固然巧妙,可眼前这支美国舰队缺乏航母的保护,必然会小心翼翼,并以尽可能多的舰载机实施大范围的警戒,倒是袭击马尼拉的那支美国舰队,刚刚赢得了一场可喜可贺的胜利,官兵们必然放松警惕,而且他们总觉得我们会先攻击北面这支美国舰队,那么……我们就集中快速舰艇来一次大范围的迂回包抄!”
  这话由慢至快,由平和至强硬,分析的话语虽少却很深刻,独到的思路延续了此人剑走偏锋的性格。事实上,若非英国在短时间内败在德国人手里并且丧失了对东南亚和南亚殖民地的控制力,为了同时对付美国和英国,日本海军很有可能采取激进的偷袭战术。不过,在英国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日本出兵南下还是遭到了美国出乎意料的强硬抵制,美国政府几乎是第一时间断绝了与日本的贸易,英国和荷兰的殖民部队亦在日本军队之前自行破坏了炼油设施及燃料仓库,燃料供应的突然中断几乎酿成了日本军政界的大恐慌,所幸日本战前有所储备,随后又在进攻美属菲律宾的行动中缴获了一批燃料,这才熬过了1941年的那场危机。
  在座的将领们照例交头接耳了一阵,很快的,绝大部分人都对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的提议予以附和,另有两人谨慎地作出了一些提醒,山本以出乎寻常的耐心予以了解释和安排。等到会议结束时,新的作战策略已经敲定,而这时候距离美军舰载机在马尼拉投下第一枚炸弹仅仅过去了六个小时。
  随着作战指令的发出,原本以12节航速缓慢向南偏东方向行驶的日本联合舰队分成两群:以重型航空母舰“祥鹤”号、“瑞鹤”号和轻型航空母舰“龙骧”号、“云龙”号、“苍龙”号为核心打击力量,四艘快速战列舰“金刚”、“比睿”、“榛名”、“雾岛”及3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和11艘驱逐舰护航,共同组成了一支空前强大的快速突击舰队,它们以接近30节的航速转向西南方行驶,很快就消失在了余下四十余艘舰艇组成的“主力舰队”视线中。
  单以航速和航程而论,“大和”、“武藏”两艘超级巨舰完全跟得上这支快速舰队的步伐,然而它们中的任何一艘都没有加入“冒险者”的行列,而是以与体型相称的缓慢速度继续在微波起伏的海面上行进。
  与此同时,由八艘战列舰、七艘航空母舰和四十余艘巡洋舰、驱逐舰组成的美国舰队正以14节的航速向着阿留申群岛行驶。与日本海军将领们所猜测的情况所不同的是,这支美国舰队的第一指挥官哈尔西虽然为己方特遣舰队的胜利感到高兴,且也确实有等待己方特遣舰队的心思,却并没有因此而昏了头。在夜袭马尼拉之前,德美联合参谋情报部就已经基本确认了那支驻泊舰队的情况,出于战术和战略的双重考虑,他们并未辜负日本海军高层的“期盼”,以一场干净利落的空袭收拾掉了无所作为的意大利远征舰队。表面上看,此战斩断了日本联合舰队的一支手臂,但双方都狠清楚,意大利远征舰队的到来仅仅是在战略侧面改变了太平洋的力量对比,以当前海战的作战模式来看,这些快速战列舰和重巡洋舰难有大的作为。
  也就是说,太平洋之战另一方的真正主角,拥有强大战斗力的日本联合舰队,此时仍保有相对完整的阵容。哈尔西业已从阿留申群岛方面得到了消息,日本舰载机虽然仍在对荷兰港等目标实施空袭,几艘巡洋舰和驱逐舰也驶近岛屿摆出一副准备登陆的架势,但基本可以判断这是山本五十六刻意抛出的“诱饵”,自从三天前最后一次大规模空袭结束后,日本主力舰队就很可能调头南下了。
  在重型航空母舰“大黄蜂”号的作战指挥室里,衣着整齐的美军少校参谋官走到哈尔西身旁报告说:“长官,今早出发的第一批十二架架侦察机已经全部回航,它们没有发现日本舰队的踪迹!第二批十二架侦察机已于半小时前全部起飞,是否命令第三批侦察机做好出发准备?”
  哈尔西看了看表:“让它们做好准备,四十分钟后出发!呃……等等!”
  参谋长正要前去传达命令,听到这话连忙转过身来,“长官,这一批是需要推迟或削减数量吗?”
  十二架侦察机对于一支拥有多艘航母的编队来说似乎并不多,但每隔一个多小时就派出一批,且不说对各航母的军官和勤务人员造成的工作量,对于飞行员们的精力也是一种提前的消耗,何况舰队还需要时常在近空保持一定数量的战斗机,综合来说,敌人可能相距千里的情况下如此高频率地派遣侦察机,在常人看来确实没有太大的必要。
  “不,告诉飞行员们,尽量在油料允许的情况下飞得远一些,并对于云层较厚的海域给予格外的关注!”
  哈尔西在作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或许自己也不确定它将对整个战场产生怎样的影响,但对飞行员们的临时叮嘱在两个多小时后起到了作用。一架飞往北面实施侦察的舰载机发现了庞大的日本舰队,飞行员极其勇敢地降低高度,尽管阴天的视线条件并不太好,但他还是传回了一条相当重要的报告:日本舰队中未见大型航母!
第160章
突然死亡法则
  若不是一架突然出现的美国飞机,这一天对于日本联合舰队的大多数官兵来说应该是漫长而平静的一天,由于他们的舰队和美国舰队在航向上存在一个比较大的角度,双方在接下来的一天时间内彼此拉近距离的速度将是相当缓慢的,而到了中午,海面上开始狂风大作,满天乌云压在头顶,仿佛拉起了一层帷幔。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舰载机已无法正常起降,而己方的潜艇前半夜就跟丢了美国舰队,有十几个小时的时间,随时可以中途调整航向的美国舰队可能出现在一个边长近400海里的矩形区域内的任何一点,日本舰队突然从主动一方变成了被动一方,以至于整个舰队从上到下都弥漫着一种焦虑的情绪。
  令人忐忑的一个下午,舰队司令官接连派遣了好几艘驱逐舰全速向南行进,并允许它们在关键时刻打破无线电静默。除此之外,舰队还在怒涛汹涌的海面上两次调整航向,结果舰长们竭尽全力也无法保证原有的队形,而这更在无形之中增添了人们的焦躁心理。
  肆虐的狂风一直刮到了黄昏,临近天黑前,海面上的风浪终于减弱了一些。在几艘轻型航空母舰上,勤务人员忙不迭地将挂载副油箱的侦察机从机库提升到甲板,又顶着海浪的摇摆将这些侦察机送上天。看到己方的十余架侦察机陆续向南飞去,许多人心中悬挂的大石头都放下了一半,另一半则继续悬在空中。焦急的等待持续到了天黑,好消息是视线中再未出现美国飞机的身影,坏消息是己方的侦察机仅仅飞出了三百公里,海面上的视线就迫使他们无功而返,出于夜间降落的需要,几艘航空母舰都打开了光度较高的航行灯,据说在“大和”号的指挥室里,有人为此向负责航空事务的指挥官大发雷霆,一方面指责飞行员们没有飞到活动半径的最远端,说不定美国舰队的航母也开了航行灯,那样侦察机即便不能返回本方舰队,亦能够通过无线电报告敌人的方位。另一方面,己方航母的航标灯大大增加了暴露的几率,也许附近海面上正好有美国潜艇活动,要知道美国战时建造的多是航程远的大型潜艇,又从德国购入了一批远洋战斗潜艇,如今潜伏在太平洋区域的“水下眼睛”已经完全超过了日本海军。
  抱怨归抱怨,舰队司令官终究没有再强行派遣飞机实施夜间侦察。结果,庞大的舰队又一次调整航向,并且将整体航速从12节提高到了18节,按照这个速度,天亮时和天黑前已相距200多海里,与美国飞机出现时的位置更是相差了足足340海里。
  在未发现美国舰队踪迹的情况下,先后脱离主力舰队的快速突击舰队和零散驱逐舰都没有使用无线电联络,尽管知道这是常理,可是死一般的安静还是让许多将领渐渐失去了应有的镇定。天还没亮,军官餐厅里就出现了好几位前来用早餐的将领,个个面色疲倦、双眼发红,即便是喝粥的时候,他们也眼巴巴地望着舷窗外,恨不得太阳比平时早一点升起。
  经过前一天的风雨,这片海域从下半夜开始就可以看见星星了。天刚微凉,舰队之中就响起了飞机启动的轰鸣声,而直到第一批侦察机离开甲板,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才出现在军官餐厅。最近一段时间,这位性格鲜明的海军指挥官成了诸多传闻的主角,有说他可能因为第二次马里亚纳海战的无功而返丢掉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的帽子,也有说他只需要再次击败美国主力舰队,就能够获得梦寐以求的海军元帅位置。不过,这些是是非非都没有出现在山本的脸上,他依然不苟言笑地在习惯位置上坐下,早餐是一碗清粥、一杯牛奶和一个鸡蛋,进食的速度依然很快,大概防备着随时可能出现战斗的情况。
  “第二批侦察机是否已经就绪?”
  用餐巾擦了嘴巴,山本终于向他的副手发问了。
  留守舰队的航空战队指挥官是个留着唇胡的海军大佐,他脑袋像是舂米的桩子一样猛然捶下:“是的,司令长官阁下。第二批侦察机安排了十八架,将对从正东到正西的一百八十度区域进行完全的扇形搜索,搜索半径将达到四百五十海里,飞机到达最远侦察位置的时间将是一小时二十分。”
  这种细致的回答正合山本的胃口,他微微点了点头,“继续安排第三批侦察机,如若还未发现美国舰队,每隔两个小时派出后一批!”
  大佐的脑袋再次作出舂米的动作:“明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9/2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