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心(校对)第2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4/262

  “好的,我会将阁下的原意转达给罗斯福总统!”
  “此外,还有一个情况需要请特使先生尽速向总统转达!”罗根捧着侍从刚刚送来的热茶,以抵御帐内仍然低于零度的寒冷空气,“若是美国政府最终选择与意大利进入战争状态,我们将继续恪守中立。考虑到完全中止军事贸易对德国、对美国都有不利影响,我们准备采取‘现购自运’的军售政策,同时大幅提高军用物资的售价——对意大利人照价收款,对美国政府则以附赠技术图纸、维修备件等方式降低实际成本!”
  “噢,高价格和现购自运!”杜鲁门点点头,“现购自运”原本是很常见的贸易方式,1939年二战爆发后,美国修改中立法,允许交战国在“现购自运”的条例下从美国购买武器,虽然最终没能帮助英法盟国赢得战争,却成为战时最具影响力的国家政策。德国此时原样效仿看起来是对财力雄厚的美国政府有力,真正的受益者却并非交战的任何一方!
  “好了,我想特使先生此行最主要的目的已经达成,现在……”罗根说着转向两名平民衣着的美军将领,“是不是该请两位将军发言了?”
  两位来自美利坚的将军似乎对德国总理这种单刀直入的说话方式感到比较吃惊——在来之前他们显然还在为如何切入话题而苦恼,毕竟在外交方面不是老手,何况这次会面还是对方级别高出好几档的“被接见”,贸然开口并不适宜。
  见同伴有些迟疑,杜鲁门主动接话说:“总理阁下果然拥有一双令人赞叹的慧眼,能够轻而易举地洞察一切!埃蒙斯将军和洛克伍德将军此行确实是受罗斯福总统委托而来,希望能够从德国的同行们身上学习到现代战争的先进经验!”
  虽然对方说是“学习”,罗根知道这里用“求助”会更加贴切。既然这位外交经验丰富且相当从容的特使试图通过偷欢概念来改变谈判砝码,他也就耐着寒冷打起了哈哈:
  “先进经验?嚯,我们的先进经验在于陆上闪击战,在于大规模伞兵突击,显而易见,这些经验在太平洋战区没有发挥的余地!”
  在这专业的问题上,杜鲁门难以反驳,而德洛斯·埃蒙斯将军这时候终于用他那带有强烈口音的美语说话了,而且一说就是一大通。刚开始的时候,他的语速较慢,吐字也易于辨识,但说着说着,他的语速不自觉地加快了,甚至出现了不少吞音。
  说完之后,埃蒙斯正正地看着罗根,等着这位实权者作出反应,然而回他的却是一句很简单的初级英语:“抱歉,我恐怕没能听懂,能否再缓慢地说一遍?”
  埃蒙斯顿时傻了眼,而罗根其实也不是完全听不懂,只是这位美国陆军中将刚刚是在阐述德国空军计划向美国输出的FW-190虽然名气很大,但空中格斗性能还不如德国后期改进型的BF-109,他希望通过模拟空战来确定这一点,从而为美国近三十年来的首例战斗机大宗进口案提出尽可能客观的建议,而且如果有可能的话,他还想参观德国喷气式飞机的研发基地,进而商讨双方合作开发的可行性。
  未见罗根带了翻译前来,埃蒙斯也没有办法,只好一字一顿地重复了一遍,中间不自觉地更换了一些词语,看似无关紧要,罗根却默默记了下来。
  “好吧,阁下的意思我大致清楚了!事实上,我们已经非常大度地向美国陆军技术部门提供了德国现役战斗机的技术参数,这些都是通过严格测试获得的,而美国政府最终选择伍尔夫190,更多是考虑到它坚固的架构和强劲的火力,而框架协议数日前也已经正式签署。在这种情况下,我并不认为有必要进行所谓的模拟空战,而一旦公布战争期间的‘现购自运’政策,我担心除了订单先后,没有其他理由能够搪塞意大利人——他们可是对伍尔夫战斗机非常非常感兴趣的,并且有强烈意愿将其部署到东非和西亚去!”
  埃蒙斯当即表示了遗憾,而且脸上也确实写满了失望的表情,他勉为其难地说道:“出于对德国政府的尊重,我甘愿取消刚才的建议,但美国军方还是诚恳地希望战略合作国能够提供一些技术帮助!”
  这个大框架是德国当权者不会拒绝的,鉴于此,埃蒙斯方才道出了“重点”:
  “目前我们正致力于发展大功率机载雷达和搭载平台,而这方面德国空军又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我们希望获得整套技术转让,并且订购一批成品!”
  所谓雷达飞机,也即是具有空中预警功能的新式侦察机,三种航程和功能各不相同的小规模生产型号已装备德国空军,但总体上它们还属于国家级的绝密技术。
  “在访美期间,我已经向罗斯福总统当面说明了,德国的军售政策是:只要定型生产的,一律可以对美出售。然而在机载雷达方面,我们确实还处于研发阶段,尚没有一款正式投入生产的型号。至于说借鉴经验,我必须承认,每个国家都有自己需要保密的技术,按照国际惯例,这是应该得到尊重的!”罗根脸不红、心不跳地说着“睁眼瞎话”。
  埃蒙斯虽然不是外交家,但至少也知道自己不能只凭情报来捅破“窗户纸”,他反问德国总理:“战场才是检验一种装备的最佳选择,不是么?”
  罗根针锋相对地答道:“当然,如若我们研制成功,这种新式装备当然可以送往美国进行实战检验!目前处于研发阶段的武器还很多,但历史的规律注定了它们中只有一部分会获得成功!”
  埃蒙斯无可奈何的败下阵来——这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对话,环境、气氛以及双方的巨大差异都使得他无力为继。
  似乎是在担心气氛僵化,杜鲁门放低了姿态说道:“总理阁下,这仅仅是我们单方面的提出建议,您不必太过介意!”
  罗根啜了一口香茶,顺势将目光投向在场的美国海军中将。
  “我受海军司令部委托,希望能够从德国同行们这里获得一些帮助!”查理斯·洛克伍德的目光从罗根身上游移到雷德尔那里,很快又转了回来。
  “你们仍然觉得我们在暗中向日本海军提供潜艇方面的人员、装备和技术支持?”罗根冷冰冰地问道。
  “不,当然不!”洛克伍德连忙说,“这只是一些无端人等的猜测,我想以德国政府的立场,是断然不会和日本保持军事合作的,但目前我们确实在鱼雷方面有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此外,我们的潜艇数量太少,对战局的贡献十分有限!”
  “这些我们倒是略有耳闻的!”罗根看了看雷德尔,“这样,潜艇问题可以放到和有关舰船建造事务一起协商解决,我们尽量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两个相当份量的砝码一起放在权衡造船订单的天平上,特使杜鲁门平静的脸上却潜藏郁色。
第123章
双人协定
  以德式烤肉和烈酒作为招待午餐,德方一反惯例的安排让肩负特殊使命前来的这几位美国人很是摸不着头脑。热气腾腾的烧烤餐会上,宾主各自端坐,斯文优雅地切着烤肉、蔬菜,小口抿着杜松子酒、威士忌或者白兰地,谈话的气氛不算热烈,但话题还算轻松。罗根当初在怀特岛作战的经历当成小说是相当不错的题材,只可惜他目前的英语水平还不足以让来自大洋彼岸的听者获得应有的享受;国防军副总参谋长冯·里希特霍芬的英语也还算不错,他颇有感慨地说起了20多年前与联军进行空战的过往,说起了堂兄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对于大名鼎鼎的“红男爵”,在座的美国人无不竖起大拇指。
  相应的,几位美国特使也各自说了些“家常”,例如杜鲁门多年担任地方法官所遇到的有趣事,埃蒙斯讲的是老家的奇特风俗,洛克伍德则是说自己对印第安人的了解,有意无意的,他们的话题都避开了眼前的这场战争,避开了他们曾经遇到过的各种麻烦以及踌躇满志的战略反击。
  在气温依然很低的围帐中,餐会持续了大约一个半小时,这时还只是午后两点。罗根主动向杜鲁门发出了邀请,两人离开营地,在不远处的哈弗尔河畔漫步。
  “听说特使先生在民主党内的威望颇高,是否有准备参加下一届总统选举?”
  “呵,没有想那么远,对于每一个美国人而言,眼下最重要的就是打赢这场仗,把那些贪婪无度的日本人赶回他们的岛屿去!”杜鲁门很硬气地说。
  “日本人确实很惹人讨厌,惹所有人讨厌!正因如此,他们的失败是迟早的事情!”罗根一如既往地在私下场合表达自己对日本的厌恶之情,以至于日本的极端团体老早就放言要让他变成第二个斐迪南大公。
  “阁下的坦直令人钦佩!”杜鲁门这话并不单单只是恭维,“很高兴我们两国在诸多事务上有着共同的理解,这是进一步开展合作的重要基础!”
  “哈哈!我说话素来很直白,不仅如此,我还是个直觉精准的预言家,您相信吗?”罗根笑道。
  “早有耳闻!”
  “您是罗斯福之后最适合担当美国总统之人!”
  一听这话,杜鲁门停住脚步,略显吃惊地望着德国政府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领导者。
  “我们都很钦佩罗斯福总统,他在美国的声望自是无人能及,您与其同为民主党人,当然不会有直接竞争,但……”说到这里,罗根稍稍放低了音调,“岁月不饶人,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
  杜鲁门听懂了意思,他顿了顿,自嘲地笑道:“与阁下相比,我和罗斯福总统都已是迟暮之人了……”
  从表面上看,杜鲁门只比罗斯福小两岁,但后者的身体状况并不好,相较而言,杜鲁门虽然算不上魁梧健硕,却有着长得多的命数。
  虽说无所谓“泄露天机”,罗根也不能把话说得太白,更何况脑溢血这种状况完全可能受到微小因子的变动而发生变化——或早于1945年,或晚于1945年,一切都很难说。于是,他望着波光粼粼的河面说:
  “从长远来看,德国和美国的关系将决定世界格局的走向,站在德国政府的立场上,我们希望看到美国总统的位置上坐着一个眼光足够长远的人,罗斯福总统在这方面固然是不二人选,可他毕竟已经连任了三届,而且长期以来饱受病痛折磨……”
  “虽然我们两国缔结了战略合作协定,但我还是希望贵国政府能够给予美国足够的尊重,妄自评论美国总统私人状况终究是非常失礼的,甚至可以被认为是带有某种不良目的之恶意!”
  杜鲁门的用词虽然很严肃,脸上却看不到与之相匹配的表情,更没有恼怒的拂袖而去。
  罗根转过头看着这位年近六旬却极具政治潜力的美国人,他的眼神平静的就像是这微风状态下的河水。
  “虽然阅历、性格以及思维方式都不尽相同,但我相信年龄不足以成为阻碍我们发展私人友谊的因素,我期待与阁下在更多方面寻找共识,更期待我们并肩站立在国际舞台的那一天!”
  杜鲁门正眼相对,用了十几秒的时间在思考,然后缓慢地开口:“能够得到阁下的青睐,在下感到不胜荣幸,并乐于同阁下保持良好的私人联系!只是……正如我先前所说,每一个美国人,包括我,眼下只关注一件事,那就是如何打赢这场仗!”
  “除非德国政府昏庸愚蠢地完全倒向日本,美国必将赢得这场战争——这是我一直以来所坚信不移的!在原则问题上,每个人都应当有一颗大公无私的心,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一切,尤其是机会!”罗根重新迈开步子,带着杜鲁门继续沿河向前走,这里的气温固然很低,却不掩传统贵族领地的秀丽风光。
  真正投身政界虽然只有短短十年时间,但凭借担任法官期间积累的人脉和名气,加上自身的不懈努力,杜鲁门在如今的美国政坛上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尤其在欧战爆发、太平洋局势动荡的情况下,美国迅速加快军队建设的步伐,杜鲁门作为参议员,领导了参议院战争调查委员会,调查浪费和腐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个人声望亦随之大增——毫无政治野心是不可能的,只是还远不足以跟连续十年担任总统、在经济和社会方面有颇多建树的罗斯福相提并论。
  “此次罗斯福总统委托阁下秘密初访德国,相信是寄予了厚望的!”罗根继续说道,“就目前美国的形势,民众的情绪似乎是过于低迷了,他们迫切需要一个积极的消息,或是来自正面战场,或是来自外交方面,而且他们会对那个给他们带来好消息的人持感恩之心,我说的没错吧?”
  杜鲁门没说话,算是对这种分析的默认。
  “有些事情,你我心知肚明!向美国输出100架或是500架伍尔夫战斗机,输出常规的中近程潜艇或者先进的远洋潜艇,对德国政府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而且价钱绝不是关键!”
  “那我需要拿什么来回报阁下?”杜鲁门直奔关键。
  “不需要任何口头或纸面的契约,不需要任何数量化的回报,这些只是我个人赠予阁下的见面礼!”
  “这份见面礼之厚重,恐怕是前所未有的吧!”杜鲁门不惊不喜地说。
  “这份见面礼其实也是替那些厌倦了争斗、期盼长久和平的德国人而送!”罗根说道,“我个人亦在其中!”
  “纵观历史,杰出的军事家往往热衷于更大的胜利,看来您不仅是个成功的军事家,更是个伟大的政治家,一个俾斯麦式的人物,成就将远远甚过当年的‘铁血宰相’!”
  杜鲁门这话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内涵,但他用来作参照的是俾斯麦而非腓特烈大帝,像是有意表明他本人并不认同“德国陷入新军事独裁”这种颇有市场的论调。
  罗根答道:“俾斯麦是我个人崇拜和学习的偶像!”
  美国人更多是崇尚自己国家的华盛顿、林肯以及其他有着鲜明历史地位的人物,杜鲁门没有就这个问题深入下去,而是对罗根提问说:“基于刚刚的谈话,我能否以个人身份请阁下帮一个忙?”
  “当然!”罗根心里揣测着对方的价码,而这或将决定两人是否会成为真正的合作者,从而左右世界范围内的历史走向。
  “站在军事角度,秘密获得一批先进装备能够让敌人措手不及;站在政治立场,高调外购新式装备能够让支持者倍感欣慰!”距离总统宝座尚差N个身位的杜鲁门说,“众所周知,阁下在军事战略方面是顶尖高手,能否以私人身份提供一个参考?”
  “参考?”罗根并没有想到杜鲁门是提出这样的要求,而两个选项之间,乍一看后者更适合扮演政客角色的杜鲁门,其实却不尽然。要知道美国自己的工业极其发达,科技实力也不在德国之下,只是长期受孤立主义困扰,战争伊始各方面的准备都不充分,这才遭遇到了诸如“零式危机”等麻烦,但只要稍加时日便能够解决,届时美国民众会发现所谓先进的FW-190、远洋潜艇也不过如此,价格更是贵得离谱,若是受到别有用心者的诱导,这甚至可能成为杜鲁门政治生涯的一大“黑点”!
  “阁下是个非同一般的聪明人!”罗根反过来恭维道,“其实不用我说,阁下心里也应该有答案了!”
  “哦?”杜鲁门稍稍放慢了步子。
  罗根侧过身:“现实并不是选择题,只能选择既定选项中的一个,军事和政治也并非完全对立的——即便是秘密订购,阁下的功劳也会被高层人士们牢记,而且适当的时候也可以双向公开。价格的高低就更不是问题了,我们完全可以在关联事务上抵消货款!”
  杜鲁门笑了笑,叹道:“碰上阁下这样的谈判对手,我们还真是占不到一点便宜,半数造船订单就算是在下奉上的见面礼,如何?”
  罗根没有不笑纳的理由,而且他可以更加确定,眼前这人将是一柄厉害的双刃剑,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操控”,对自己也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第124章
亏钱不亏心
  1943年1月31日,美国对意大利最后通牒期限的最后一天,罗马延续着连日的晴朗天气,华盛顿则处于阴雨的笼罩之下。面临宣战或妥协的抉择,两个在各自国家拥有极致地位的领袖人物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留守办公之所。于是,几乎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华盛顿白宫和罗马威尼斯宫,以期在第一时间获得左右历史进程的关键消息。当然了,这一天德国总理府外也聚集了不少媒体记者,这个拥有强大军力且努力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角色的欧陆豪强是否会真的置身事外,立场不同的人们都在拭目以待。
  在上午的正常工作时间,担任政府内阁总理的罗根确实召集了他的部长们开会,但当天的主要议题却和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没有太直接的关联。因为到了这个时候,德国的军政首脑们已经分别和美、意派来的特使完成了秘密会谈,一系列秘密的协定和备忘录也相应签署。拥有如此充分的准备,他们无需在这最后的时刻瞻前顾后、左右摇摆,而是抱定主意坐山观虎斗。
  “军队规模虽然已经按进度裁减了三分之二,但从去年4月1日到现在,我们的军费总开支仍达到了922亿帝国马克,较上一个财政年度前10个月的数据增加了百分之六十七,这主要是给付了退伍军人的一次性补贴、伤残及阵亡人员的战争抚恤金!”财政部长克罗希克伯爵,第三帝国以来独一无二的“四朝元老”,一边用他那藏在镜片后面的小眼睛扫着面前的报告文件,一边以沉稳缓慢的语调向内阁汇报国家财政状况——考虑到德国政府的财政年度是自每年4月1日至次年3月底,接下来还有两个月的时间进行收尾。
  “军费之外的政府开支为417亿帝国马克,较上一年度前10个月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主要是增加了企业改革的政府补贴、退伍军人投资办商的政府贴息这两大项目!综合起来,预计1942至1943财年,我们的政府总开支将达到1500亿帝国马克,相比920亿马克的预计总收入,赤字很可能达到580亿马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4/2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