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心(校对)第2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5/262

  单纯就数字而言,这一年的政府赤字已经超过了德国政府在1933年至1939年这6年间政府赤字的总和,而且当时的德国也在大兴土木、整军备战——考虑到1943年初帝国马克对美元依然保持着2.5比1的汇率,这一赤字的规模是令人咂舌的!
  经过战争的消耗,国家的财政状况似乎非常不容乐观,但这里大多数内阁成员,尤其是一正一副两位总理,都安安稳稳地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听着财政部长用他那专业的言辞估计下一阶段的经济和财政情况。
  “考虑到军事、工业、经济和社会等诸多方面的一系列战略调整,下一财政年度的收支状况存在较大变数。依据目前已签订的大宗出口协议,我们认为今年下半年军火相关行业的盈利将会有很大幅度的提升,而出售军队的多余装备又将为政府换取大量的硬通货,若是军费开支能够继续按计划缩减,下一财政年度是有望实现收支平衡的——至少是大幅缩减赤字规模!”
  “若是军费继续缩减”——财政部长给自己的官方预测留足了回旋空间,这不仅反映了国际形势的巨大不确定性,更说明相当一部分德国人的大国心态,他们空前膨胀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眼界,甚至高出了这个国家的实际能力。毫无疑问,德国在经过西线和东线的长期作战后,在军事技术和作战经验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许多人不知道或不愿承认的一点是,德国的战时经济却是相当糟糕的,政府背负着沉重的债务——包括外债和国债,唯有倚仗对占领区的经济掠夺以及收取高额的占领费,加上不断扩大对外军火输出规模,来维持政府开支和国内的经济金融运行。
  伯爵结束了发言,施佩尔旋即开口道:
  “从经济发展的寻常规律来看,短期内消灭政府赤字不仅难度很大,对于国家的整体经济形势来说也可能是弊大于利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当下的外部环境,想方设法恢复和扩大经济规模,提高非军火工业的竞争力。眼下虽说还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若是我们最终拿下美国政府总额高达600至700亿美元的分期造船订单,造船及相关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将是相当可观的,甚至可能给我们的造船业以及沿海港口带来持续数十年的繁荣,并且每年都给政府带来不菲的收入!更令人向往的是,我们将真正迈出从陆地到海洋的历史性步伐!”
  施佩尔描绘的蓝图固然是美妙绝伦的,可这里所坐的都是见过了大风大雨的内阁成员,他们不乏国家精神和民族主义,只是习惯于冷静和理智地看待一切。当副总理最后一句话的余音尚回荡在这会议室中,他们一个个面无表情地挺着胸,各自揣摩着话语背后的深意。最近一段时期,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连带着对德国国内的政坛也造成不小的影响。最为轰动,也是引起最多争议的,莫过于德国总理的访美及两国战略合作关系的加深,这基本意味着轴心协定的自然毁除。就历史而言,意大利和日本并非德国的传统盟友,纵然如此,许多人还是对德美关系的发展持质疑甚至抵触态度,在他们看来,独霸欧洲并且获得了远超过第二帝国时代的海外殖民地,德意志正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梦幻时代,这样的强大国家根本不需要放低身段与其他国家协商和平——正如阿道夫·希特勒曾经为他们描述的那样,它应当成为至高无上的“世界领袖”!
  关于德国大战略的争论对平民来说或许过于遥远,而让他们更加好奇及关注的是与高层有关、或称“国礼门”的另一件事。新年之后,总理罗根、副总理施佩尔、国防部长雷德尔以及外交部长冯·牛赖特带头向国内的博物馆或纪念馆捐出了由外国政府私下赠送的礼物,这其中不乏精致昂贵的工艺珍品和价值不菲的古董宝贝。随后,一大批军政高官也以各种方式捐出了当年或是历年收到的国外贺礼。尽管绝大部分人并未公布礼品的具体来源,但人们还是能够通过它们的造型、制造工艺等等揣测其“娘家身份”,意大利毫不意外地成为德国艺术界的头号贡献者。舆论之下,自以为是的意大利政府被狠狠将了一军,以公立博物馆的馆藏来孝敬外国政要,如此行径在意大利国内也引得一片抨击之声。对于德国的军政首脑们而言,这种行动造成的个人利益损失是微不足道的,重要的是他们在民众中获得了公正廉明的好名声,更在关键时刻间接促使对美秘密协定在德国内阁最终通过。要知道在这之前,不少部长级的要员还对德国的亲美政策提出了异议,之后虽然仍有人对意大利赠礼之事避而不谈,但在关键的表决上还是自知理亏地投了赞同或弃权。
  “船舶和军火贸易带来的积极影响确实是可以预见的,虽然不能做出准确的估量,但我们在安排政府收支的时候还是会尽量将其考虑进去!”
  财政部长的回答很快也很及时,也许是出于个人考虑,也许是给赠礼方留一些情面,他没有宣布捐赠——亦没有就意大利人的礼物作出任何表态,但也有传闻说他匿名捐出了一批珍贵的古董。对于战时“现购自运”政策,这位伯爵从一开始就是持欢迎态度的,毕竟财政状况较差的国家,例如意大利,赊购很可能导致长期收不回货款,甚至最终沦为政治交易的筹码,那对于战争消耗颇大的德国来说毫无益处。
  “好了,年度财算的讨论就暂时到这里吧!”坐在上位的罗根开口道,“昨晚总统召我前去进行了一番长谈。有赖诸位的努力,新年以来我们的工作得到了总统的认可,尤其在对待意美冲突的立场上,总统非常赞同。据此可以确定的一点是,我们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把和平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当然了,军事投入非但不会减少,还会根据财政状况适当增调,以确保我们在十年之内成为超一流的世界军事强国,并对海外贸易、协约港口以及直接控制地区形成一整套完善的保护体系!”
  话说到这里,那些出于各种考虑而对现行战略决策持保留意见的内阁成员也只能将酝酿的言辞压在腹中。按照这一次内阁会议的议程,部长们继而讨论了一些无关大局的内政事务,临近结束时,一名副官走进来单独向罗根报告,紧接着,总理起身通知众人:
  “意大利大使向我们转来了罗马的决定:在经过了双边协商之后,他们仍无法接受美国提出的通牒,若是战争无可避免,他们将勇往直前!”
第125章
战火重燃
  战争重回欧洲!
  1943年2月1日一早,欧洲许多报刊都将这种醒目而刺激的标题挂在了头版醒目位置。事情的过程概括起来非常简单:美国发出的最后通牒到期,意大利政府仍拒绝停止在沙特的军事行动,美国政府便果断对意宣战,沙特政府也随之正式对意大利宣战,意大利政府毫不客气地做出了回应——墨索里尼奉国王旨意发布了战争宣言,并下令进行战争总动员。纵然是跨洋之间两大国家的战争,由于导火索已经燃得够久,一切仿佛都顺理成章,并无太大的意外!
  昏黄的残阳洒落窗台,围绕一张洁白的餐桌,罗根坐在总统弗里克的对面,手旁各摆了一份当天加印的《柏林日报》。它是目前德国发行量最大的报刊之一,亦是主流舆论的代表。除了刊登有美意宣战的消息,这一版还详尽地罗列了两个国家的实力对比,并对可能的战争路线进行了分析,虽然没有国防军总参谋部提供的资料那么专业,却也让人觉得相当有才。
  “对美国人来说,有一位性格果断的总统是幸运而又不幸的事情吧!”穿着睡袍的弗里克几乎没怎么动餐具,而仅仅是喝了点热牛奶。“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应该会让好不容易挨到了总统高位的老政客唏嘘不已,冠心病、高血压以及轻微的手脚麻痹,这一系列难以根除的疾病极大地制约了他在政治舞台上尽情表演,几个月来,他出现在公众场合的次数愈发稀少,影响力的不断下滑也是无奈中的无奈!
  罗根慢悠悠地享受着淡雅的晚餐,在他这个年龄,正是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的理想阶段。
  “孤立主义终究不符合历史的发展潮流,若是不在变革中谋求成功,就会在守旧中招致失败!不是么?”
  “嗯!”弗里克抿了口热牛奶,“美国确实是我们未来的头号竞争对手,就我个人的想法,这次是同时重创三大竞争对手的绝佳机会,应该好好利用!”
  “这是当然的!”罗根微笑着说,“有几件事我正准备征求您的意见:其一,是向意大利政府提供2亿帝国马克的免息贷款,专供他们购买我们的武器装备所用,这能够提高意大利的短期军事竞争力,同时增加我们的政治砝码;其二,是向意大利政府提供200万吨燃料,换取他们对法国舰队的彻底‘松绑’;其三,是向美国海军秘密赠送50艘一线潜艇!”
  弗里克默默地听完,然后花费了好几分钟思考,忽然很是感慨地说:“都是相当精明的手笔,汉斯,我由衷地为你感到高兴,也为德国感到高兴!”
  “得益于您的教导和支持!”罗根很“中式”地客气道。
  弗里克摇摇头:“呵呵,这是与生俱来的智慧,你注定要在这个舞台上成为王者!”
  “如果您没有意见的话,我尽快安排?”罗根追着话题问。
  弗里克笑着默许了,然后拾起《柏林日报》翻了翻,轻声读到:“历史将证明意大利的伟大,让我们用胜利竖起欧洲无敌的旗帜!”
  “伟大的意大利,伟大的墨索里尼!”罗根满脸嘲讽地说,这群自诩继承古罗马帝国衣钵的妄想者似乎从不把失败放在心上,可谓百折不挠,永远不缺乏超乎自身实力的信心和野心。不过,两年前贸然对英法宣战吃了大亏,这一次意大利政府倒是不忘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从北美和太平洋区域召回本国商船,并在直布罗陀海峡和苏伊士运河加强海空警戒,以防美国舰艇突入地中海。除此之外,意大利还高调邀请日本政府高层前来协商共同对美作战事宜,并计划组建规模空前的日-意国际联合舰队,进而在太平洋战场上给予对手决定性的一击。
  “若是初战失利,美国民众有勇气和耐心继续支持罗斯福政府吗?”弗里克突然问出这个问题。
  罗根很快答道:“从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经过来看,美利坚人民并不缺乏这两种气质,而且罗斯福是个受民众爱戴的总统,所以……一切都很难说!”
  “若是美国过早败退,我们的政治投资可就打水漂了!”弗里克说这话的时候,脸上是带有笑意的。
  罗根放下手中的刀叉,拿起餐巾抹抹嘴巴:“美国如果真的这么不堪一击,我不介意接管他们在大西洋地区的利益,然后从经济上挤垮意大利,从政治上孤立日本!”
  一如近期所表现出的无力,弗里克轻描淡写地感慨说:“它们原本是我们的盟友,是昔日元首打造的钢铁轴心,时间的变化总是令人唏嘘!”
  “作为领导者,应该有纠正前人错误判断的勇气和魄力,不是么?”罗根反问。
  “也许吧!”弗里克轻叹道,“但愿你所选择的这条路是对的——可谁又能知道其他道路通向哪个终点呢?”
  或许年迈之人偏好感慨,或许弗里克只是因为自己的有心无力而倍感失落,罗根这么想着,平和地安慰道:“正因为有您这样经验丰富且威望极高的元老坐镇,我们这些年轻后辈才敢于在荆棘中寻找新的道路,虽然艰辛,却有许多引以欣慰的收获!”
  弗里克没有回答,他静静地浏览着之前已经粗略阅读过的报纸内容,时不时提些小问题,直到罗根不慌不忙地用完咖啡。
  “我们就这样默许意大利海军在直布罗陀和苏伊士运河布设警戒线?”
  弗里克的问题来自于报刊,也同样来自于他的内心。
  直布罗陀要塞是德国借助西班牙的支持打下来的,跟意大利没有半毛钱关系,根据德国和西班牙达成的协定,直布罗陀要塞和港口目前正合法合理地掌握在德国手中,加上经过扩建的航空基地,德国显然对直布罗陀海峡拥有第一控制权。至于苏伊士运河,尽管当时几乎是以德国非洲军一力打下的,但意大利终归在后勤方面做出了不少贡献,因而双方协定战后共管该运河。
  罗根心平气和地回答说:“如果他们能够维持远距离的海上补给,我们尽可以容忍他们的舰艇在直布罗陀海峡长时间停留,至于苏伊士……美国人正准备堵塞它,一如日本和意大利筹划着堵塞巴拿马运河!所不同的是,美国已经到了付诸实施的阶段!”
  弗里克终究是个在政界摸爬滚打多年的人,他很轻易找到了关键:“那么我们是准备默许美国的这种行动,还是充当强大的内应?”
  对于总统一直使用的是“我们”这个称谓,罗根是持有很大好感的,他也坦言道:“苏伊士运河暂时断航,对我们在地中海的各方利益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意大利就不一样了!这可以大大迟滞他们在沙特的军事行动,如您所知,当前的形势对他们仍是较为有利的!”
  “军事方面我是外行!”弗里克温和地说着,“一切由你们安排!”
  罗根客套地答道:“感谢您给予的信任,我会尽心尽力地做好本分!”
  “好好干,千万别辜负了七千万日耳曼人对你的期望!”弗里克用大BOSS的口吻说到。
  罗根缓慢退出位置,起身道:“衷心祝愿您身体健康!”
  弗里克却只是笑着摇头。
  离开总统官邸时,天色已然全黑,坐在舒适温暖的轿车里,罗根默默观望着熟悉的街景。意大利和美国的战争又重新在欧洲范围内引燃了战火,但短期来看,这并没有对德国民众造成实质性的影响,工厂企业仍在按照以往的节奏运转,街旁的商店绝大部分都亮起了灯,迎接那些散步或专程购物而来的市民,上晚班的工人则匆匆赶往各自的工作地点——由于美国和意大利均向德国开出了数量不等的贸易订单,德国的许多工厂又恢复了战争中后期的三班倒制度,此前一度下滑的就业率也将因此出现小幅转折。
  “卡尔,我们似乎又回到了那个以战争促进发展的时代,每一场仗都能带给我们巨大的实际利益,这种感觉真好!”
  坐在罗根身旁的是卡尔·奥古斯特,总理的军事兼生活副官,即便剔除前往军事院校深造的时间,这位聪慧机智、领悟力相当出色的年轻军官跟随罗根也已经有两年了,而且他是罗根来到这个时代后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副官。
  “这一切都得益于您无可替代的卓越贡献!”奥古斯特侧过头,透过后视镜与罗根同时进行眼神上的交流。
  “是啊,若是这个世界从没有我这个人,今天的柏林该是怎样一副情景?”罗根突然“自恋”起来——1943年的柏林,本该在盟军的空袭下苦苦挣扎吧!
  也许没有听到这自言自语的评价,也许是无法接着这个话题往下说,奥古斯特没有开口。很显然,他也根本无法想象没有罗根的二战会走向怎样的结局,无法想象所向无敌的国防军会在双线作战的境遇中无力挣扎。
  一切的一切都已经成为如果。
  “长官,您觉得这场仗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收场?意大利和美国相隔好几千公里,就算美国在沙特开辟空军基地,也无法对意大利本土实施空袭吧!”奥古斯特的问题代表了许多人的疑惑,而且在《柏林日报》当天开出的“十大悬赏”之列。
  “意大利因为经济的崩溃而退出战争!”罗根极其冷静地回答说,而《柏林日报》就这个问题开出的悬赏高达5万帝国马克的悬赏——由第一个投稿且准确预测者获得。
第126章
鱿鱼
  晴空之下,一架喷涂着灰绿块状迷彩的He-115双发水上侦察机以百米高度自北向南飞行,印有铁十字徽标的机翼下的世界充满异域风情,运河两岸的滚滚黄沙中埋藏着无数的历史疑团,远处则矗立着一座座千年来默默忍受着风化侵蚀的金字塔。
  “基站,基站,我是鱼鹰2号!除了意大利人和他们的垃圾封锁线,运河南区一切正常!一切正常!”
  当位于机鼻位置的投弹手兼观察员透过无线电向己方基地作例行报告时,驾驶舱里的机组成员都会意地笑了。今天是2月8日,意大利和美国相互宣战后的第一个礼拜天,按照以往的惯例,意军官兵——不论是在本土还是国外,不论是在大后方还是最前沿,总会以各种方式让自己好好放松一下。
  也正因如此,位于苏伊士南北两端的意大利海军警戒封锁线基本形同虚设:颜色醒目的浮标和固定位置的舰艇仍然停泊在原定位置,但实施机动巡逻的驱逐舰和大型鱼雷艇却一艘也看不见,只剩下排水量不足两百吨的巡逻艇和更小的交通艇还在穿梭往来——轮值的意军官兵此时肯定是牢骚满腹了!
  “基站收到,鱼鹰2号,继续保持警戒,发现‘鱿鱼’立即报告!”
  机载无线电尚不具备像恩尼格玛电报机那样高度可靠的保密性,所以在涉及机密内容时,各国往往采用暗语的方式来避免监听者获悉真实信息——相较而言,意大利的通讯信息技术并不落后,但长期以来,他们在军队通讯方面的重视程度却令人失望,以至于机载无线电、监听及干扰等装备方面大大落后于当前主流,这自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军队的作战效率。
  “鱼鹰2号明白!”
  关闭了远程无线电通讯,投弹手兼观察员切换到了机内通讯专用线路,对他的两位同伴说:“伙计们,你们见过煎锅里的鱿鱼吧,只要大火一炸,浓香四溢……”
  驾驶员笑着说:“嘿嘿,意大利人恐怕不会喜欢这样的烹饪方式,他们追求营养与美味的极致!”
  副驾驶道:“哎,伙计们,你们说这些‘鱿鱼’是来执行什么任务的,堵塞运河么?”
  投弹手兼观察员故作老练地说:“嘘……这么明显的意图,知道就好了,千万别说出口——尤其是在离开飞机之后!”
  “好吧,我只想从空中看看炸鱿鱼是什么样子的!”副驾驶答道。
  诚然,“炸鱿鱼”在德军派驻苏伊士运河区的部队中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但这并不妨碍意大利人安度他们的周末。大约在半个小时之后,具有10小时持续巡航能力的侦察型He-115在红海北端靠近苏伊士运河口处发现了“鱿鱼”,那是由4艘中型货船组成的民用船队,数年或是十数年前由德国或是英国造船厂建造的货船上无一例外悬挂着德国的国旗,但除了船长、大副等少数几个人是欧洲面孔,其余船员皆是兼具欧洲和亚洲轮廓的黄种人——确切的说,是由沙特国王亲自征募的勇士。
  “基站,基站,这里是鱼鹰2号,‘鱿鱼’已出现!”投弹手兼观察员迅速向己方基地报告,实际上,由于大多数时候执行的是侦察任务,这种型号的He-115极少挂载鱼雷或者炸弹,投弹手更多是使用光学观测设备工作。
  片刻之后,耳机中传来了基地指令:“保持距离,全程观察!”
  几乎就在这时,位于苏伊士运河西岸、距离运河南口只有数十公里的一处金属高塔下方,身穿意大利陆军制服的少尉军官听了无线电员的报告,脸上的漠然渐渐变成了一种惊愕,他结合仪器显示的参数在地图上迅速测算了两遍,这才颤颤巍巍地抓起电话。
  “帮我接卡莫将军……什么?将军钓鱼去了?那马基亚维利上校呢?一起去钓鱼了?真该死……噢不,不是这个意思……再见!”
  挂下电话,少尉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迟疑了一下,又拿起电话向接线员报出另一个名字,然而那些本该留守岗位的高级军官们却都不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足足过了十多分钟,他才找到一位能够说得上话的上级军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5/2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