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心(校对)第1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3/262

  在强调机动作战和空地联合行动的战场上,类似于上一场战争的长期堑壕对峙战已经不太可能出现,囤积重兵的攻守双方,终归会有一方做出改变——4月6日清晨,苏军再次发动猛烈的全线进攻。
  在德军战斗机并未主动迎战的情况下,浩浩荡荡的苏军作战机群出现在了德军防线上空,它们将所有的愤怒撒在了地面的德军官兵身上,但对于这些富有战斗经验的德国士兵们来说,缺乏制空权并不等于世界末日。事实上,在另一个历史时空的战争后期,他们在东西两线都处于这样的不利境地,除了顽强的意志,各种防空武器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重要依托!
  说德国人是防空武器的始祖并不夸张,最早的高射炮就是他们在1870年普法战争时期发明的。当时普军包围了巴黎并切断了它与外界的一切联系,法国政府为突破包围,于当年10月派内政部长乘气球成功地越过普军防线,到达距巴黎200多公里的都尔城,组织新的作战部队,并通过气球与巴黎政府保持联系。普军发现这一情况,立即下令制造专门打气球的火炮。很快,这种炮就造出来了,它的口径为37毫米,装在可以灵活移动的四轮车上,由几个士兵操作火炮改变射击方向和位置,以追踪射击飘行的气球。当时,这种炮曾打下了不少气球,因此而得名“气球炮”,它可以说是高射炮的初始原型。
  在飞艇和飞机相继出现之后,德国军方为对付飞机和飞艇的威胁,很早就组织人员开始研制对付这些飞行器的专用火炮。1906年,德国的爱哈尔特公司(后来的莱茵军火公司)对“气球炮”进行了改进,设计制造了一门打飞机、飞艇的专用火炮加,这就是世界上第一门现代高射炮。这门高射炮装在汽车上,有防护装甲,口径为50毫米,最大射高4200米。
  两年之后,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研制出一种性能较优越的高射炮,首次采用了门式炮架和调整高低射界的控制手轮,使火炮的发射速度有较大提高。1914年,德国又研制出一种新的高炮,它采用了装在四轮炮架上的简单炮盘,炮盘折叠起来便于牵引行进,炮盘打开即可对空射击。这种炮盘为后来乃至现代的牵引式高炮所采用。这种77毫米高炮是最早的结构比较完整的牵引式高炮——尽管这些颇有超前意识的技术兵器最终未能改变那场战争的结果,却为德军技术部门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战经验。经过二三十年代的蛰伏,随着阿道夫·希特勒的上台,德国开始重整军备,而大名鼎鼎的克虏伯军火所贡献出的第一批“新式武器”就是以88毫米高射炮为代表的各型火炮,其中仅高射炮及其延伸而来的武器装备就多达二十余种,囊括海陆空三军各个兵种!而随后到来的西班牙内战中,尽管交战双方的飞机在速度和升限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提升,但事实证明,高射炮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防空武器,尤其是在大规模使用的情况下,能够对己方城市和防线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
  视线回到声势浩大的波兰战场上,只见一队队苏军战斗机和轰炸机凶猛地俯冲、攻击,一遍遍摧残着早已是千疮百孔的德军防线。随着在空中爆炸的高射炮弹越来越多,蓝色的天空很快被一片片黑色的烟云抹去了原本的色泽,不断有中弹的飞行器如同折翼的鸟儿坠落下来,为数不多的降落伞花往往被愤怒的德军官兵们当成了机枪和步枪射击的靶子……
  “北面!注意北面!”
  在一处配有十余门88毫米高射炮的德军防空阵地上,面色沉重的德国军官们已经无法对这些随时呼啸而至的苏军机群进行方位和距离的准确估算。在他们的指挥下,戴着钢盔的德军炮手奋力转动这一门门看似威武的高射炮,炮位上无一例外地覆盖着灰褐色的伪装网,但从炮口喷射而出的烈焰已经确信无疑地暴露了它们的位置!
  和往常一样,隆隆的炮声并没有吓退意志坚定的苏军飞行员们,哪怕是部署在附近阵地上的37毫米高射炮拼力构筑起了中低空的防空火力网,一队又一队的苏军战斗机和轰炸机还是毫不畏惧地扑下来,通过低空投弹和扫射来弥补他们在技术装备上的不足——随着一架又一架的苏军飞机坠落,黑乎乎的炸弹终究如同雨点砸落下来。
  在顶部完全敞开的高射炮位上,不断有德军官兵被弹片扫倒,而若是一枚炸弹直接落到他们的炮位上,那里瞬间就会沦为人间地狱!
  肆虐地面的德军官兵似乎还不足以满足苏军飞行员的胃口,在明显经过了预先组织部署的情况下,他们不断向德军阵地纵深进行试探性的突击,时而俯冲直下、扫射那些试图支援前线的德军部队,时而攀升到高空,纵览整个战场的形势。他们在等待着数量处于劣势的德军战斗机出现,只要那些喷涂着铁十字徽标的梅塞施密特战机出现,那些看似各自为战的机群便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极具侵略性的攻击队列。然而直到第二波苏军作战机群又一次将德军阵线变成了千疮百孔的月球表面,一架德国战斗机也没有出现。
  地面上,利用雨天和黑夜进行了大规模调整的苏军部队终于按耐不住发起了进攻,经过了猛烈的炮火覆盖,数以千计的苏军坦克隆隆地驶向了德军阵地。这一次,他们将主力部队集结起来,选定了波兰中北部的马尔堡和中部的科沃作为主攻点,第三波飞临战场上空的苏军轰炸机开始重点狂轰这两处地域的德军阵地,而此前表现突出的T-34和KV-1型坦克也被聚拢起来组成了专门的突击箭头,更让德军官兵们感到惊恐的是,苏军进攻队列中还出现了一种他们此前从未见过的坦克。它们拥有硕大的方形炮塔,整车看起来完全是个没有任何美感的怪物,但它们在数百米距离上对于德军任何一种火炮都具有免疫效果,即便是88毫米炮也无法阻止它们缓慢而沉稳地向德军阵地挺进!
  在科沃,一座地图上并不怎么起眼的波兰小城,德军第10装甲师冒着苏军猛烈的空袭从之前的隐蔽阵地出发,百余辆三号和四号坦克在装甲车的掩护下从右翼快速迂回,果断向已经突进到德军一线阵地的苏军装甲部队侧后方发起攻击,而部署在托伦西南方的德军第4装甲师所辖80余辆三号坦克和20辆四号坦克指挥型也迅速赶来,对数量庞大但未能有效保护好己方侧翼的苏军进攻部队形成了包夹,眼看着一场德国式的阵地反击战就要收获巨大的成效,但苏军队列中的那些重型坦克成为了德军坦克集群无法逾越的障碍——在一辆履带破损的KV-1坦克面前,德军竟然损失了6辆三号坦克也没能得手,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激战,德军坦克集群遭到苏军反冲击而被迫后撤,如此节骨眼上,李斯特元帅又一次通过直线向最高统帅部索要空中支援!
  苏军的进攻暂时退却了,但德军阵地上却早已是一片狼藉,幸存的步兵们在对伤者进行紧急救治并转运后方之后,毅然投入到对阵地的巩固和修复当中,阵地周围,那一堆一堆的坦克残骸既有苏联人的,也有属于德国陆军的,一些突入到阵地纵深的苏军坦克是在德军步兵们拼死攻击下方才被击毁的,其中就包括有两辆让德国人感到恐惧的KV-2型坦克。
  当西面天际传来蜂群出动般的嗡嗡声时,许多德国士兵都将目光投向声音传来的方向。当这种轰鸣的声音从沉闷忽然转为清晰时,一大群队形并不明显的飞机瞬间出现在一片树林上空,它们距离树梢的高度只有不到十米。
  “噢,上帝!那是我们的飞机吗?”一名头上缠着绷带的士兵用看到了天使的惊诧目光注视着西面。
  “感谢上帝!感谢元首!”另一名士兵忽然兴奋的叫了起来,这群飞机起码有两百架,自从遭到苏军进攻以来,他还从未看过如此多的德国飞机。如果它们排成整齐的V字编队,这个场面看起来会更加壮观一些,但德国飞行员们早已摒弃了这种华而不实的阅兵队形。
  没等这些德国士兵开始欢呼或者雀跃,阵地上的防空警报声突然低沉地响起,但这并不是预警员们弄错了目标,此时数量同样庞大的苏军机群正从东面赶来——巧合并不总会发生在战场上,苏军指挥官等待这一刻或许早已经不耐烦了!
第58章
空中会战(下)
  从6000多米的高空往下看,整体沿着维斯瓦河展开的战场就像是一锅煮沸的开水,到处都是从锅底冒出来的气泡,大团的硝烟便是沸水中腾起的水汽,至于那些汹涌而至的苏军战斗机,该被形容成苍蝇一类的不速之客,还是即将下锅的饺子?
  领口佩戴着双剑银橡叶骑士十字勋章的阿道夫·加兰德,正驾驶着他那架喷涂有白色01标志的BF-109E型战斗机,率领第26战斗机联队的62架战鹰飞向战场——先前出发的那两百多架战斗机和轰炸机只是引诱苏军战斗机出动的诱饵,真正的作战主力是700余架飞行在高空中的梅塞施密特和伍尔夫战斗机。在来自陆军同胞的呼喊以及最高统帅部的期盼之下,德国空军终于做出了毕其功于一役的决定!
  正如德军指挥官们所预料的那样,徘徊在战场边缘的苏军战斗机群几乎是在德国空军出现在战场上空的刹那就赶了过来,它们的数量多达千架,而这只是轮换警戒部队中的一支,足见苏联空军在1941年初期规模之庞大!
  见前来拦截的苏军战斗机群已经和本方率先出发的诱饵机群交上了火,高空中的德军战斗机编队开始“变幻”:成群结队的BF-109以极其潇洒的姿态侧身向低空俯冲而去,新锐的FW-190数量虽然不多,但灵活的身姿亦令人对它们的未来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同伴们整队整队地加入战斗,阿道夫·加兰德却没有急着下令攻击,而是带着他的联队继续向东飞行——从德国东部的机场到这里已经接近300公里,这意味着航程并未有很大提升的BF-109E一旦与敌人纠缠起来,剧烈的空中机动与追逐将迅速消耗它们所剩无多的油料,按照以往的经验,大约10分钟之内就得返航,而这也是德国空军迟迟不愿意向主要战场派遣空战兵力的重要原因。
  眼看着中低空的战斗愈发激烈与混乱,被普遍认为是当前各战斗机联队长中最具有领袖气质和指挥才能的阿道夫·加兰德继续冷静地审视战场,突然间,他发现了一群双翼战斗机正以大约3000米高度飞向交战区域,两百余架战机组成的机群中只有寥寥几架下单翼造型的战斗机,便果断通过中队通讯频道下达了攻击指令。
  撒时间,16架为一个大编队的BF-109战斗机从高空急速俯冲而下。德军的双机战术中,长机主攻,僚机防守。在盯上一架敌机之后,长机选择最有效的攻击路线,而僚机选择最有效的掩护路线。长机首先尽量让自己取得高度优势,然后紧咬住对方寻找适当的射击时机;僚机此时不主动攻击对手,而是进入掩护与观察的角色,确保长机在攻击对方时不被其他敌机盯上和攻击。其他敌机为了解救被长机咬住的同伴,一般都会选择攻击长机,这时僚机就要抓住机会对那几敌机发动攻击。战场上实际情况却在不断变化,因此长机僚机是相对的,长机刚完成了一个攻击,需要时间调整位置和高度,如果这时僚机捕捉到了战机,两机就需要立即通报转换角色,由僚机实施打击,长机则进入掩护位置。
  战斗开始之后,加兰德和他的飞行员们熟练地运用着这种经过西线和不列颠作战已经十分纯熟的双机战术,而苏军虽然派出了大批飞行员投入西班牙内战,却没有像德国人那样轮番派遣飞行员进行实战锻炼,而且不论是在芬兰还是波罗的海三国,他们都没有遭遇过像样的空中抵抗。相比之下,法国空军和英国皇家空军的实力都足以将德国空军之剑磨得无比尖利!
  飞行编队在这些德军战斗机的冲击下散乱不堪,苏军飞行员们很快陷入了各自为战的境地,他们或是单独追击德机,或是两三架朝着一个目标进攻,要么就是拼命摆脱后面德机的追逐。空战的局势看起来虽然很混乱,但一对一时就拥有绝对优势的德国战斗机,加上合理的小队战术,德军很快就在这场空中格斗中占据上风。
  视线中,一架架飞机加速、拉升、盘旋、摇摆、开火或者中弹,不断有冒着烟或者折断机翼的飞机坠下,大多是双翼或者单翼的苏军飞机。
  在迅速击落了一架早已落后于时代的伊-15双翼战斗机之后,加兰德在大约500米的距离上被另外两架苏军战斗机盯上了。它们急不可耐地利用7.62毫米航空机枪开火,几串子弹斜斜的朝加兰德的座机飞来。只见BF-109E摆了摆机翼,左右晃动之后轻易的躲过这些子弹。不过,加兰德也暂时失去了射击位置,而负责掩护的僚机也没能找到直接攻击的机会。
  喷吐着01标志的BF-109E旋即继续爬升并转向,加兰德完成360度转向的时候,那两架苏军战斗机才转了大半个圈。德国王牌飞行员的嘴角露出一丝轻蔑的笑容,双方战斗机的性能差距着实不小,而且苏军飞行员的技巧看起来很是一般。甩开追击之后,加兰德猛的一加油门,朝距离最近的一架苏军战斗机猛扑了过去,同时利用高度的优势将飞机的速度加到最快——当苏军战斗机最终转完它们的第一个大圈之后,加兰德已经成功的将其中一架收入自己的瞄准镜中,他随即按动射击按钮,将几串长长的子弹射了出去。那架苏军战斗机努力的侧身右转,然而一串子弹还是直直的从机首一直扫到机位,它顿时如同挨了一鞭子的蜻蜓一般,失魂落魄的摇晃了几下,接着机头朝下栽向地面。
  加兰德来不及庆祝,另一架苏军战斗机便已经出现在他后方,在调整了几秒之后,对方送上了一个长射。听到子弹击中金属蒙皮的声音,加兰德大吃一惊,他全力将飞机拉了起来,所幸座机未被击中要害,但那架看似老迈的伊-15却死死紧跟在后面,机首位置的机枪不断喷射出闪耀的火花!
  加兰德重新占据了高度优势,但那架苏军战斗机似乎也吸取了先前的经验,它不再单纯的按照圆弧转向,而是一边转向一面忽高忽低的曲线前进。加兰德利用高度再次加速,并紧紧跟在那架战斗机后面。
  加兰德紧紧盯着机枪中间那个简易的瞄准镜,那架苏军战机的身影时而进入瞄准镜,时而又随着法机的变向而逃离,超级王牌的手指紧贴在射击按钮上,好几次都差点按了下去。
  不过很快的,苏军飞行员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变向,那架德国飞机凭借速度上的优势不断拉近与自己的距离。情急之下,他猛的一压操纵杆,飞机几乎沿着一条斜斜的直线快速下降,高度一直从2千米降到数百米。
  加兰德并没有打算就此放弃他的猎物,BF-109E紧跟着向下飞去,飞机的速度越来越快,而他也在心里默默计算着飞机拉起时所能承受的最大速度。
  当苏军战斗机再次进入瞄准镜时,加兰德终于按动了射击按钮,在一个短射之后他迅即拉起了飞机。根据他的经验,他知道速度再快就很危险了。
  苏军飞行员似乎是听到了后面德机射击的枪声,他没敢就此拉起飞机,而是再度往下压了操纵杆,结果德国战斗机射出的子弹从那架他上方几米处划过。
  加兰德嘴角露出轻蔑的笑容,他不相信那种苏军战斗机所能拉起时所能承受的最高速度超过自己的战鹰。
  正如经验丰富的德国王牌所料的那样,苏军飞行员在庆幸自己躲过一劫之后,很快发现自己已经不能将飞机拉起了,最终坠落在了已经重新变成了炮火集中轰击目标的战场上。
  十分钟之后,尽管空中还有大批散乱的苏军战斗机在慌不择路地逃窜,眼见油料无多,加兰德只好招呼着联队所属飞行员们返航。途中初步统计,他着实吃惊不小:虽然整个联队有7架战斗机失去了音讯,但他们利用这相当短暂的空战击落了至少50架苏军战斗机,要知道在以空中消耗而著称的怀特岛之战中,第26战斗机联队实现这一战绩最快也花费了半天时间——几日来在战场之上横行霸道惯了的苏军战斗机难道就只有这样的能耐?
  在返回机场之前,加兰德窃以为自己的战斗机联队已经磨练成了一支无敌之师,他甚至心情愉悦地展望起后面的作战行动来。等到下了飞机一打听,竟发现好几个战斗机联队都击落了50架以上的敌机,而且自身的损失也普遍低于百分之二十,这意味着返航的战斗机平均下来每一架都有斩获,而且对方可是清一色的战斗机,并没有被看作为“软柿子”的轰炸机!
  正当德国飞行员们摩拳擦掌地等着地勤人员给自己的座机加满燃料、补充弹药,顺势填补一下机身和机翼上那些无关痛痒的子弹孔,从时间计算,第二批出击的作战机群应该已经脱离对敌接触了,就在这个时候,飞行员们得到了上级传来的指令:恢复此前的作战界限,并随时准备升空迎击越界之敌!
第59章
豁口(上)
  望着田野中那一辆辆朝着相同方向行驶的橄榄绿色坦克,马库斯·迈内克中士双手握着他的冲锋枪,紧紧贴在潮湿的草坪上,依托一丛矮小灌木丛而免于被苏军装甲部队和随行的步兵们所发现。
  这里,是位于斯洛伐克西北部城市日利纳以东的一处丘陵地带,作为德国国防军第71步兵师第171侦察营的一名班长,迈内克中士奉命带领自己的部下前来执行侦察警戒任务——自1939年从捷克斯洛伐克独立出来之后,新生的斯洛伐克就在一个前天主教的牧师乔瑟夫·蒂索所领导的傀儡政府统治下沦为德国的保护国,在德国的帮助下建立起了一支规模有限的陆军和空军。在战争前期,德国给这个国家带来的是经济繁荣和就业率攀升,并在与匈牙利的领土纠纷中先输后赢,不过面对苏联这样一个强大的对手,斯洛伐克东北部的边境防线根本不堪一击,而真正与苏军作战的,反而是准备借道斯洛伐克进攻乌克兰的德军部队!
  经过了东西战线的磨砺,德军一线部队的作战经验固然丰富,装备水平在整个欧洲也是第一流的,但以区区4个步兵师、1个轻型师和少量炮兵部队,即便是二级步兵上将弗里德里希·赫尔雷恩这样优秀的德军指挥官也无法抵挡住数倍于己的苏军部队进攻,在经过了持续两天的激战之后,德军逐步丢失了位于斯洛伐克北部的战略城市,只是依托丘陵起伏的地形勉强迟滞了苏军的进攻步伐。
  经过了最近两天的调整,坚守斯洛伐克的德军第4军得到了从国内开拔而来的两个步兵师增援,但由于位于波西米亚地区的铁路线遭到苏军的猛烈轰炸而出现了一些损毁,兵员和物资的输送速度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我数到了一百四十一辆坦克!”迈内克中士小声对他的同伴说道,苏军装甲部队的出现其实并不意外,可他们实力之强大恐怕远远超出了德军官兵们的想象。对于视线中那些轮廓大致相同、体型有大有小的苏军坦克,在场的德军侦察兵们都有着极其恐怖的记忆。仅波普拉德一战,隶属于第71师的2000多名德军步兵依托城区进行死守,在苏军装甲部队的轮番冲击下终究还是丢掉了阵地,这批部队最终幸存下来的还不足300人,除了极少数被苏军俘虏的官兵之外,其余将士均在持续14个小时的战斗中牺牲。
  “我数到一百五十辆!”同样紧贴着草皮一动不敢动的德军一等兵手里攥着步枪的枪杆,但这些在过去的战斗中发挥了不少作用的枪械在苏联人强大的坦克集群面前压根就是不入眼的棍棒,仅仅能够威胁一下随同坦克推进的苏军步兵。
  “装甲车应该有两百多辆,数量实在太多了!”另一名德军一等兵小声说出了自己观察的结果。
  “看来我们的阵地这次有大麻烦了!”
  迈内克中士哀叹一声,还不等他做出新的决定,一队苏军士兵就从东北面的缓坡爬了上来,见如此情景,中士赶忙带着他的士兵们回到停在山丘另一侧的两辆三轮摩托车,车辆发动时,一阵轻微但并不足够隐蔽的嗡隆声还是引起了那些苏军士兵的注意,他们立即从山丘上开枪射击,惊得这群德军侦察兵没命地往回开——不多会儿,一辆苏军的轮式装甲车飞快地从山丘南侧绕了过来,其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而且车体上还安装了一座小型炮塔。尽管行驶途中车体跳跃得非常厉害,但苏军还是以车载炮对逃窜中的德军摩托车进行了轰击,不断落下的炮弹差点儿就要了这些德国士兵的性命。
  好不容易躲过一劫,迈内克中士和他的士兵们回到己方阵地的时候早已如同惊弓之鸟,他们忙不迭地将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向上级做出了汇报。所幸的是,由于斯洛伐克以多山的丘陵地形为主,苏军目前只有小部分航空部队进驻了其东部和背部的几座机场,而装备着BF-109早期型号的斯洛伐克空军仍保留了一定的实力,双方在斯洛伐克地区尚且分享着制空权——苏军占据优势,但至少不像在波兰战场上那样肆无忌惮地对德军进攻轰炸!
  尽管弗里德里希·赫尔雷恩将军指挥下的德军步兵已经在日利纳城周边构筑好了野战工事,而且还得到了从斯柯达兵工厂直接拖来的75毫米反坦克炮,但所有人都明白传统的铁丝网加堑壕的防御体系根本无法抵挡苏军装甲部队的突击,除了尽可能多地部署雷场之外,赫尔雷恩将军还将手中所有的坦克、装甲车以及摩托化步兵集中起来部署到了防线的北端:一旦苏军全力进攻,这支机动部队便避开苏军装甲箭头、插向苏军以步兵和炮兵为主的侧后方。
  为了尽可能达到一击致命的效果,迈内克中士所在的侦察营也被归入了这支机动部队,事实上,那些安装有无线电设备的BF-109在白昼的时候能够提供更为直接和宏观的侦察情报。于是,与许多骑着摩托车或者开着桶车的同伴们一起,迈内克中士带着下属们沿着德军已经部署好的防线向北疾驰而去。一路上,他们所见是仍在继续加固防线的步兵和炮兵们,一门门部署在阵地后方好几公里处的105毫米榴弹炮蓄势待发,看起来能够给进攻者造成不小的麻烦,但可惜眼前这支苏联红军已经不再是尼古拉二世时期那支庞大却落后的沙俄军队了,他们的坦克根本不惧怕榴弹炮的轰击,甚至就连在法国和不列颠战场上无往不利的75毫米反坦克炮也很难再轻易击穿一些苏军重型坦克的装甲。
  “小小的花儿开在荒野上,她的名字叫做艾瑞卡……成千上万个小小的蜜蜂,竞相飞向那艾瑞卡……”
  经过一处建立在公路旁边的37毫米反坦克炮阵地时,迈内克中士听到了年轻的炮手们正哼唱着那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他们已经利用泥土和沙袋在炮位周围搭建了一整圈的护墙,并且捡了不少树枝叶,看来是准备将整个战斗位置隐蔽起来。工作看起来是驱除恐惧的最有效办法,小伙子们穿着白衬衫和交叉的背带,一边干活一边唱歌,厚重的军衣外套和冲锋枪被扔到了一旁。
  隆隆的轰鸣声中,一辆外形颇为特别的三号突击炮也在沿着公路向集结地点行驶,它低矮的车身是躲避敌人炮弹的一大优势,但由于粗而短的炮管固定在车身正面,若要在机动作战中干掉运动中的敌方坦克,炮手和驾驶员必须具备十足的默契,而且若是碰上了装甲坚厚的苏军重型坦克,那么就得在非常近的距离上才有可能干掉对方!
  由于兵力所限,德军的这条防线拉升得并不宽,但在迈内克中士抵达集结点之前,苏军的进攻还是非常迅速地开始了。一阵一阵的炮声从远处传来,听着就像是暴风雨来临前的雷鸣,不经意间回首一望,原先经过的阵地已经被炮弹爆炸的火光和硝烟所笼罩,暴露在外的阵地上已经看不到一个人影,那些炮手和步兵们想必都已经藏进了掩体之中,那就祝他们好运吧!迈内克中士心想。
  好不容易赶到了集结点,一处毗邻公路的小树林,迈内克中士惊讶地发现了有几十辆灰色的坦克和三号突击炮,在波兰、法国和不列颠战场上无往不利的坦克手们依然穿着他们标志性的黑色制服,几乎每一个人胸前或者领口都佩戴有荣誉勋章,这意味着他们都是久经沙场的老鸟,尽管这些坦克中还有不少是原捷克斯洛伐克制造的38t甚至是35t型坦克,但看到这些己方装甲部队的存在,迈内克中士的情绪还是得到了极大的安慰。
  在这片树林中,安装有20毫米机关炮的Sd-kf-z222型轮式装甲车和250/251型半履带式装甲车也已经集结了不少,装甲兵们或是在认真检修自己的车辆、查看战斗武器,或是边抽烟聊天、边等待着战斗命令。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又有一些战斗车辆和摩托化步兵赶来,令人惊讶的是,这整个过程中时不时有梅塞施密特战斗机飞过,却没有看到一架苏军的战斗机或者轰炸机来袭。
  “没时间给你们具体编队了,等行动开始之后,你们就紧跟着前面那两辆装甲车,记住它们的车身编号,用你们的武器保护它们不受到苏军步兵的攻击,明白了吗?”一名国防军上尉乘着桶车而来,非常匆忙地给迈内克中士和他的小队下达了命令,顺势给他们扔下了装在弹药袋里的子弹和手榴弹,然后又命令旁边的另外几辆三轮摩托车和一辆战斗桶车紧跟着前面的两辆半履带式装甲车。诚然,这样非常规的集结行动很难像往常一样进行非常准确而细致的编整,而富有战斗经验的士兵与新兵蛋子相当大的区别就在于他们能够融入战场,自发地与友军部队形成配合,一个口令、一个动作甚至是在没有直接联系的情况下,也能够交替掩护、相互帮助。
  片刻之后,摩托车手从油罐车那边回来了,但拎去的20升便携式油箱里只装了小半箱的汽油,解释道:“部队太多了,他们一下子无法满足所有人的供应,但他们说这些油料应该能支撑我们跑一个来回!”
  “但愿如此!”迈内克中士无可奈何地回答说。
  等到远处密集的炮声渐渐平息下来,树林中终于响起了久违的轰鸣声,前方那一辆辆坦克最先开动起来,有些来不及绕路的,直接压倒树木开辟出一条通道,轮式装甲车和半履带式装甲运兵车紧随其后,那些车厢上支起了环形天线的显然是充当指挥车使用的,戴着耳机的军官们将半个身子探出车厢,昂首挺胸的姿态固然让人看到了他们的意气风发,可等到了战场上,这可就是敌人枪手的绝佳目标了!
  坐在挎斗里的迈内克中士从弹药袋里面掏出一部分冲锋枪子弹塞进自己的弹药包,往右边靴子里头朝上塞了一枚手榴弹——这也是许多德军步兵习惯的方式。一旦进入战场,这种机动能力不错但毫无防御性的摩托车很可能被对方的一梭子弹给干掉,但携带过多弹药只会让下车作战的摩托车手们倍受累赘,保持合理的弹药量也是一名老兵的宝贵经验之一!
  经过了大约20分钟的快速推进,迈内克中士看到走在最前面的几辆德国坦克停下来开火了。视线之中有苏军的一处炮兵阵地,由于德军坦克的炮击,那里已经陷入了慌乱之中,有两门炮调转炮口开火,但它们的炮弹根本不能抵挡德军坦克和装甲车辆,只是给相对暴露的运输车辆和摩托车造成了一点儿损失——正如德军指挥官们所预料的那样,当苏军主力推进到德军阵地前方时,后方并没有留下用于警戒防御的坦克,进攻态势下他们所装备的反坦克武器也很少。
  在接连的炮击之后,德军的坦克纵队继续向前推进,而一些装甲车也加速跟进到了坦克的周围,士兵们纷纷从车厢射击口向外开火,以驱走那些试图靠近本方坦克和装甲车的苏军步兵。德军的摩托车队跟在最后头,时不时与附近阵地上赶来的苏军步兵交火。经过了排头的坦克和装甲车清理,真正靠近的苏军只是小股部队,在缺乏炮火支援的情况下,德军摩托步兵使用MG-34就轻而易举地击垮了他们。
  由于MP38的有效射程不远,迈内克中士只是象征性地开了几枪。
  在一座似乎被苏军用来充当前线指挥部的村落,以坦克纵队领头的德军迂回部队终于遭到了像样的阻击,苏军的反坦克炮能够从较远的距离打穿35t和38t的装甲,而部署在村子里的几辆苏军坦克也依托建筑物远远地阻击德军,就在德军纵队放慢进攻步伐的时候,大量苏军步兵从四面八方涌来,那架势看着就像是一只笨熊不慎惹恼了蜂群一般。见此情形,乘坐装甲运兵车和汽车作战的德国步兵们纷纷下车利用周边的地形与苏军步兵展开对射,激烈的枪声就像是十几串鞭炮一同燃放一般,嘎啦嘎啦的吵得人头晕耳鸣。
  一枚迫击炮弹就落在了十几米开外,迈内克中士不得不压低脑袋以减小被弹片削中的几率,然而他很快发现,先前那位国防军上尉指定他们跟随的两辆装甲车一辆停在路边射击,一辆跟随坦克部队往村子里冲。战场形势根本容不得他多想,“往前冲”,他大声命令道。
  一路上,落在周围的炮弹越来越多,占据数量优势的苏军进攻部队显然不会坐视自己的后路被德军所包抄,他们分散部署在战线各处的炮兵阵地也为及时的反击提供了有力的支援。距离村子还有几百米距离的时候,一枚炮弹呼啸着袭来。察觉不妙的摩托车手立即刹车,两人紧接着机敏地跳车而逃。片刻之后,炮弹就在前方不到5米处爆炸了——若是刚刚继续前行,此时恐怕已经双双飞升天界了。
  迈内克中士刚从地上爬起来,立即看到了北面百多米之外的那一顶顶苏军钢盔,那些深绿色带有圆弧状的物体在初春的草地上一晃一晃地跳跃着,中士来不及多想,端起冲锋枪就是几个短射。对面的钢盔立即消失了,但是更远处无数的钢盔和没有钢盔的军帽隐约可见,数量之多立即让人陷入到一种可怕的绝望之中!
  在苏军的围攻下,弃车而行的德军步兵连同剩下的车辆都在向村庄方向撤退,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唯有己方的坦克和装甲部队能够在苏军中打开一条通道,最终带领自己安全地回到德军控制区域。
  在经过一场短暂战斗后易手的村庄里,迈内克中士看到了好几辆装甲被击穿的苏军BT-6型坦克,和那些被88毫米炮直接击毁的苏军坦克所不同,这里的几辆并没有发生剧烈燃烧,车体上的弹孔小而圆滑,一些苏军坦克手显然是在逃离座车后才被击毙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3/2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