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心(校对)第1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2/262

  关于组建党卫军空降部队这档子事,罗根从头到尾都没有想过,但在米尔希的生死问题上,这一个师便又算不得什么了。
  “除掉米尔希对你有什么好处?”罗根压低声音问。
  “我不喜欢犹太人,哪怕他的母亲是德国人!”希姆莱理所当然地说道,“如果米尔希当上了空军总司令,我相信,这个不屑于和我们为伍的人一定会给我们制造不少麻烦,各方面的麻烦!”
  “我们?”
  罗根愣了愣,确实,现在必须用“我们”这个称谓了,但他最后还是恨恨地说道:
  “党卫队领袖阁下,希望您能够明白,加不加入党派应该遵从我个人的意愿,而不是作为某笔交易的一部分。”
  本以为希姆莱不会给好脸色,不想这厮满脸堆笑地说:“别担心,将军,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这事还会有下一次?罗根只觉得一阵牙痒。
  元首出来之后,三人径直来到了用大餐厅临时布置起来的作战指挥室内,军官们正结合前方发来的情报调整地图上的作战标识,几名稍稍年长一些的参谋官正利用那座应该用于“巴巴罗萨计划”的大沙盘进行改造,以适应如今这场以波兰为中心的苏德战争之需求。
  见元首到来,所有的军官都停下手中的工作转身敬礼,而接下来小胡子照例询问了一些有关苏军动向的问题:入夜之后,苏军停止了对德军防线的炮击,但部署在进攻出发阵地上的苏军部队有进行调动的迹象,而在华沙和奥尔什丁,苏军依然在继续压迫德军防守区域,按照计划,德国空军将继续通过夜间空投的方式向这两座城市提供弹药物资。
  对于具体的军事部署,希姆莱似乎并不感兴趣,而他也从未指挥过哪怕一场小规模的作战行动。在一些人看来,党卫队就像是一群渴求功绩的雇佣兵,哪里的战事最有可能冒头,他们的领袖就会要求最高统帅部将他们派往那里,若是战事不利,他们又会变成战场救火队。现如今,除了留守南欧的“元首警卫旗队”旅,其余4个成建制的党卫军师都已经集结到了东线,其中帝国师和骷髅师的先头部队已经于一天之前进入了正面对抗苏军进攻的阵地,其余部队作为预备部队随时准备顶到前面去。
  加上党卫军部队,目前德军已经在波兰防线后方集中起了16个装甲师,近3000辆坦克和突击炮的规模已经达到了西线作战时的水平,而且经过了一年多的换装升级,这支装甲部队的战斗力已经得到了本质的提高,不过在最近两天的作战行动中,苏军的T-34和KV-1已经让德军从上到下都认识到了己方装备的不足,因而原本将在4月6日左右发起的反击被推迟到了更晚一些——陆军将领们正以前所未有的心态期盼着己方空军能够重新夺回战场制空权,头两天的战斗行动表明,使用重磅高爆弹的德军俯冲轰炸机仍能够轻易对付任何一种苏军坦克!
  走到通讯室挂了个电话,希姆莱一脸舒爽地回到了元首身旁,趁势建议道:
  “我的元首,克里特战役的成功经验表明,空降部队将是一支能够独立改变战场形势的力量,而我们对华沙和奥尔什丁的空中支援也同样证明了伞兵的战场适应能力,只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的这支力量还不足够的强大。我此前和罗根将军交流过了,如果党卫军能够与空军开展空降训练方面的合作,对于双方的战斗力而言都是有效的提升!”
  在罗根看来,党卫队领袖确实很会挑时机,所有的提议总能够顺理成章地提出来。
  这一次,小胡子却未置可否地说:“党卫军的特种作战部队也已经具备了空降能力,对吧!”
  党卫队的特种突击部队规模不大但训练极为严格,就组建的初衷而言,他们更适合实施敦刻尔克突袭和怀特岛夜降行动,但出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些机会被空军伞兵部队争了去,最终成就了罗根的崛起之路。
  “是的,他们的专长就是潜入敌人后方进行袭扰和破坏,而空军伞兵部队同样具备这方面的技战术能力!”希姆莱稍作解释,进而继续劝说道:“经过了这一年多以来的战争磨练,党卫军的地面作战水平有目共睹,他们对于您的忠诚也经受住了各种形式的考验!若是具备了空降能力,这些无比忠诚的勇士将义无反顾地按照您的指示迅速部署到任何一个地点!”
  忠诚显然是小胡子眼下非常看重的一个因素,他点点头,向罗根征询意见道:“汉斯,你觉得可行?”
  罗根瞟了一眼希姆莱,作为这个邪恶交易的一部分,他别无选择地回答说:“我的元首,这个想法总体而言是可行的,但具体我还需要和斯图登特将军商量一下!其实就组建一支全新的空降部队而言,以老带新肯定是最直接和有效的办法!”
  “这件事情你们先拿出一个具体的方案出来!”小胡子这句话算是在原则上同意了党卫军组建空降部队,但此时此刻,罗根并不真正了解希姆莱要求组建这样一支部队的用意,即便知道了,也只能在两者之间做出取舍,借用希姆莱的原话,“这笔交易很简单”。
第55章
暴雨的前奏
  夜深了,持续了将近两天的雨终于停了,一场短暂的春雨对自然界的万物生长起到而来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对于兼有睿智、坚韧、勇猛与贪婪、好斗、从众等矛盾特性的人类而言,这只是战争时期一个极其微小的环境变化,并不至于改变战争的初衷和进程!
  1941年的4月6日,黎明前的黑暗尚未褪去,128个苏军师、近200万正规军战士,连同数以千计的坦克和火炮,正隔着一条南北走向的漫长防线与97个德国师对峙。在部分失去制空权、技术兵器存在明显不足的情况下,坚固而完整的防御体系是140余万德军官兵所依仗的重要屏障。其实就规模和火力而言,这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罕见的重量级之战,在许多方面都已经远远超过了一年前的西线战役,更重要的是,这场战争才刚刚开始,在双方角力分出胜负之前,没有人知道它还要持续多长的时间。
  在维斯瓦河畔的一处松树林中,施尔梅少校和他的士兵们浑身上下已经找不到一处干爽的地方,而且他们的德国伞兵军服外面都套着皱巴巴的苏军制服,时而摸黑前行、时而停下来歇脚。一天之前,他们突袭了苏军的一处后勤补给点并缴获了不少车辆和物资,少校本想利用苏军阵亡者的军服混过敌人防线回到己方控制区域,然而行将成功之时竟被巡逻的苏军部队所识破,激战中,施尔梅少校和他的伞兵们寡不敌众,几乎被苏军所俘获,只是在一小部分殿后部队的誓死拼杀下才得以逃脱,而最终所剩还不足一百人!由于部队规模急剧缩水,这些意志坚定的空降战士反而游刃有余地穿行于波兰中部大片的树林,两天来,他们凭着顽强的意志不断转移,几次遭遇苏军部队都化险为夷,而此时竟已经到达了距离最初降落地点近一百公里的地域——再往东走一段路就能够抵达波兰首都华沙了!
  抹去脸上的水珠,施尔梅从口袋里掏出手电筒,和手下仅剩的两名尉官共同撑起一条毯子,好将手电筒的光亮隐藏起来。利用牛皮纸所印制的作战地图在水里泡久了,边缘都已经变了色。
  “看样子天亮之前是赶不到华沙了!”少校面色艰难地说道,“如果苏军没有跟上来的话,我们倒不妨在这里休息一个上午,然后继续向东前进,今晚再用一场突袭战打乱苏军在城南的部署。如若能够进入城区,我们也就成功大半了!”
  “从昨天黄昏时开始,我们就没有再遭遇苏军巡逻队,他们应该是没有再跟上来了。不过……他们应该能猜到我们的企图——不是华沙就是奥尔什丁!”一名额头上扎着绷带的伞兵上尉说,“我想外围的苏军肯定会加强戒备!想要达到突袭效果,我建议早点出发,多走几十公里从城东进攻!”
  “虽然干粮和水还不成问题,但是在大白天想要从这一带经过而不被发现……”另一名伞兵中尉摇头说,“战前我在这里呆过几天,总的来说,稀疏的树林不足以为部队行进提供掩护,而且这些村庄要么有苏军部队驻扎,要么安插了苏军的岗哨,想要完全不动声色地穿过,难!实在是难!”
  “别忘了我们还穿着苏军制服!”带伤作战的上尉提醒说。
  一听这话,中尉就一脸恼火地说:“嗨,别提了!我们中压根没有几个人会讲俄语,碰上苏军巡逻队随便一问,肯定像上次一样露馅!”
  “好了,伙计们,为这件事情争执没有意义,如果今天还不能安顿下来,我担心明天这支队伍里已经没有多少人能够继续行进了!”施尔梅低头瞧了瞧自己泡得发胀的靴子,德国的皮革制品尚且如此,里面的两只脚情况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
  三名军官正商议着,一名同样穿着苏军制服、拎着一支莫辛干步枪的德军伞兵飞快地跑来,一路上刮着树木枝条发出沙沙的声音。
  “长官,我们遵照您的命令对四周围进行侦察,往东南方走了大约半个小时……发现了一座苏军机场!”士兵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
  “噢?”施尔梅立即对着地图琢磨了一番,“在这个位置?”
  沾满泥污的手指,落在了华沙城西南方不到20公里处的一座小村镇,上面的字母已经有些模糊了,只隐约辨认出“-ru-kow”的字样。
  “应该是这个位置!”士兵抹去脸上的水与汗混合液体,作为一名侦察兵,看懂地图是最基本的要求,但黑夜和陌生的环境都增加了准确定位的难度。
  施尔梅粗略估计了一下,“这里距离我们的防线只有一百公里左右!”
  以步行的速度来衡量,一百公里算是相当远的距离,但即便是老式的双翼机也只需要半个小时,而对于苏德双方性能最好的战斗机来说,一百公里只需要十分钟就能够飞过!
  “他们倒也不担心我们在华沙的部队来一次反击!”上尉这话大有恨铁不成钢的意思,若是守军有那个实力,苏军也就不敢放心大胆地将主力部队部署到前方——不过华沙和奥尔什丁的位置就像是公路中间的两块大石头,如果不能将它们搬走的话,被拌上一跤只是迟早的事情!
  施尔梅脑袋里快速计算着各种非常规作战手段的可行性,然而在意识到自己的部队中并没有合格飞行员之后,他终于放弃了抢夺苏军飞机然后逃回德军控制区的伟大行动计划,更为实际地说:“派一支小队突袭机场,引周围的苏军前来支援,其他人趁乱越过防线!”
  “主意不错,但这支负责引诱苏军的小队是必死无疑的!”中尉咬着要说,“除非在完成任务后向苏军投降?”
  “关键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能够继续发挥作用!”施尔梅迅速做出了决定,“我带领20名自愿参加行动的士兵进攻机场,你们见机行事,争取一次性取得成功!”
  两名尉官自是为这个冒险的位置争让了一番,但施尔梅最终以指挥官的身份打消了他们的念头,并且叮嘱道:“若是能够进入华沙城区,你们应尽速向莫德尔将军汇报我们的发现,并且接受他的全权指挥!”
  “那您……”年轻的中尉看起来很是不舍。
  “放心吧,我既不会投降,也不会被他们干掉!”施尔梅吁了口气,“曾经有人对我说过,两军在一条狭窄的道路上相遇,胜利的必然是摒弃杂念、勇往直前的那一方!”
  “这奇怪的话是谁说的?”上尉问。
  “我们的老上司,汉斯·罗根!”施尔梅很是自豪地回答道。
  远在数百公里之外的波茨坦,刚刚踏上指挥专列的罗根毫无缘由地连打两个喷嚏,还以为是夜深天寒的缘故。尽管前一夜整晚无眠,白天也只是趁着午餐后打了个小盹,但他依然以抖擞的精神谋划着战略部署——既然希姆莱已经让他的手下行动起来,那么米尔希逃过此劫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不管是乌德特还是目前负责具体组织生产事务的军官接替其职位,德国空军将从此走上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尤其是在整合了欧洲各国资源之后,德国空军不再是当初那支只适合发展战术空军的力量了。想要彻底击败当前最凶猛的敌人,一支能够用于纵深大规模轰炸的战略力量是不可或缺的,不管苏联的工业是继续留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等地,还是后撤到遥远的乌拉尔山区,德国空军都应该具备足够的打击能力!
  “看来俄国人今晚是不会来了!”
  冯·德切斯特将军看了看自己的手表,凌晨4点40分,距离天亮只剩下不到一个小时了。
  “我突然有种感觉!”罗根双眼直直地盯着铺在桌上的作战地图,“苏军没有继续实施夜间轰炸,并不完全是因为下雨的天气,也不是因为他们在前天晚上的惨重损失,而是将作战的重心转移到了其他地方!”
  “您是说……前线?”
  作为新任的柏林防空事务指挥官,冯·德切斯特应该乐于看到这样的情况出现,而对于罗根来说,在他的空中防线正面,规模仍达到德军近两倍之多的苏联空军不出击比出击更令人担忧。不过从装备和战术角度来看,如今的苏军航空部队尽管规模庞大,却更适合执行战术支援而非战略空袭任务——重型轰炸机在整个轰炸机部队中的比例还不到十分之一,而且即便是新近服役的四发轰炸机,其航程和载弹量也并没有较以往的双发轰炸机有较为令人满意的提升。
  罗根无暇多作解释,他连忙对通讯官吩咐道:“以东线空军指挥部的名义向各航空军和独立航空团发报,从即刻起,各战斗机联队全员待命!各雷达基站严密监视波兰方向的苏军动向,不得有任何疏忽!”
第56章
空中会战(上)
  全身又湿又冷,脚部传来的酸胀之感甚至令神经都有些麻木了,在这种非常糟糕的状况下,施尔梅少校依然带着20名勇敢的德国伞兵一路快速行进,终于赶在天亮之前抵达了侦察部队先前所发现的苏军机场。
  按理说,肉眼在黑暗中连几十米外的东西都看不清,隔着几百米的距离,不要说是一座机场,即便是一座没有灯光的城市也难以辨认。不过,此时苏军机场上偏偏亮着成排成列的信号灯,远远看去组成了非常别致的图案。清晰的轰鸣声中,一架架完全不能辨认出外形和型号的飞机顺着其中一些信号灯滑行,然后就此升入了即将迎来又一个黎明的天空中。
  尽管对苏军可能布设在机场外围的地雷有所顾忌,但漫长跋涉以及弹药在交火中的消耗,使得施尔梅手下的伞兵们只留有最后两门50毫米口径的轻型迫击炮,其有限的射程只能从较近的距离发射。于是,施尔梅带着他们小心翼翼地推进到了距离停机坪和跑道一箭之地的小山丘后面。本着军人的直觉,施尔梅猜想苏军飞机摸黑起飞必然是有所行动的,此时若能够抓几个“舌头”,很可能从他们身上套出一些相当重要的情报,然而伞兵们携带的无线电早就被打坏了——施尔梅心一横,让伞兵们发动进攻。
  迫击炮弹的突然落下,果然造成了苏军机场上的一片混乱,信号灯很快被关闭,但火光中还是有两架飞机被炸中,其中一架立即被引燃,成了黑暗中照亮周围的一团大火球!
  十余名脱去了苏军制服的德国伞兵们在夜幕掩护下一边向机场停机坪推进,一边以手中的步枪和机枪开火。驻守机场的苏军部队虽然在第一时间开枪还击,但看得出来,他们的防守缺乏严密的组织,凌乱而漫无目的的枪声就是最好的证明。
  由于迫击炮弹所剩无多,施尔梅很是遗憾地让炮手们放慢攻击速度,并将攻击点分散到机场各个角落,这样一来对于机场上的苏军飞机无法造成最大限度的破坏,而且炮弹最终也没能幸运地引爆一座弹药库或者油库——经过了不到三分钟的炮击,两门迫击炮还是哑火了。
  真正对停机坪上那些还没来得及起飞的苏军作战飞机造成破坏的,反而是以散兵队列投入冲锋的十几名德军伞兵,在成功跨越了最后百多米的距离之后,他们竟然夺取了苏军的一个机枪火力点,嘶吼的重机枪以密集的子弹扫过停机坪,耳边竟隐约听到子弹打碎玻璃、击中机身金属支架的声音。不仅如此,德国伞兵们还用上了随身携带的最后几枚手榴弹,巨大的轰响声中,一架机翼和机腹下挂载了炸弹的苏军飞机被整个引爆,偌大的机场刹那间从黑暗中走了出来,放眼望去,三条平整的跑道附近竟然停了上百架飞机,其中一些螺旋桨已经处于转动状态!
  若是再多一些士兵,施尔梅完全有机会创造一个属于德国空降部队的夜袭机场战例,只可惜等这位伞兵少校意识到更具有战略意义的目标就摆在眼前,机会一纵即逝,他根本来不及再去着急已经出发的其余部下,而且就算那七十几名伞兵加入进来,所有的弹药也很难维持一场中等强度的战斗。
  带着已经打光了炮弹的迫击炮手,施尔梅也加入到了进攻当中。等他们气喘吁吁地赶到南侧的停机坪,甚至还没来得及亲手摸一摸那些体型各异的苏军作战飞机,由机场警卫部队和地勤人员组成的战斗部队就已经气势汹汹地投入了反击。在利用手中仅有的武器破坏了距离最近的几架飞机之后,施尔梅果断下令撤退——令他既惊又喜的是,投入进攻的21人竟无一损伤地撤了下来!
  站在单纯的战术角度,这场小规模的袭击战堪称伞兵作战的典范,而且随后越过苏军防线进入华沙城区的数十名德国伞兵也给城内的守军带去了相当大的鼓舞:这意味着苏军看似强大的包围圈其实漏洞百出。不过,勇敢而成功的行动虽然让施尔梅和他的伞兵们在疲倦和绝望中感到了无比的光荣,但他们压根没有料到,自己的破坏行动并不足以对苏军在这一时段的大规模行动构成哪怕最细小的阻碍作用。就在这个漆黑的早晨,近两天的持续阴雨让人们认为野战机场在会在使用上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或者更确切地说,苏军只能够利用有限的永备机场起降为数不多的作战飞机,然而苏军早在进攻之前就在很对春季可能的阴雨做好了准备,工程师们想出了以炭渣和沥青等作为原料的快干跑道,利用由拖拉机改造的大量工程设备,苏军官兵们得以冒雨加固和扩建了前线机场,而雨天恰好又对德国空军的高空侦察和航拍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苏军的进攻策略看似完美,然而为了达到尽可能强烈的轰炸效果,他们不得不将原本用于轰炸德国本土的中程轰炸机也纳入到作战序列当中来。这些飞机若是能够像德国空军的作战飞机一样得到良好的保养,那么几天之内连续出击并不成问题,可看似强大的苏军航空部队却并未在1941年初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在残酷的大清洗之后,需要多年培养的技术军官严重缺乏,而且由于整个30年代空军扩充速度过快,现役飞机的修理和保养一直是苏联空军的软肋,以至于从4月1日发动进攻以来,连续的作战使得苏军各轰炸机部队出现了严重的非战斗减员,大量本该执行任务的斐济由于各种故障堆堆积在各处机场,地勤人员虽然竭尽全力,但他们压根没有应付如此场面的经验。
  经过了4月5日和6日两天的抢修,百分之八十的苏军一线作战飞机终于能够重新投入作战。在大批地勤和辅助人员的帮助下,这些战斗机和轰炸机分批次从波兰东部和位于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机场上起飞,当第一批伊-16型战斗机从位于波兰中部的德军阵地上飞过时,天刚蒙蒙亮,许多德军官兵还处于睡梦当中,突然响起的空袭警报让他们迅速回到了残酷的现实当中。短时间内,部署在德军防线上的高射炮火凌乱无力,这使得紧随其后抵达的苏军单发轰炸机部队能够较为从容地进行低空压制轰炸。
  令德军官兵们感到失望的是,己方的航空部队仍然没有如期望中那样及时出现并赶走可恶的苏军战机,而受限于航程和作战部署,第一批来袭的苏军作战飞机也仅仅是向波兰西部区域进行了试探性的攻击,它们随即遭到了严阵以待的德军战斗机迎头痛击——由于德军在波兰中部和西部的机场上仅仅部署了少量的侦察机和战地联络飞机,苏军航空部队没能够像4月1日当天或者德军进攻波兰和法国时所作的那样,将敌方机群摧毁在地面进而真正夺取制空权的作战目的。
  几乎是在不知不觉间,天色已然大亮,雨后的空气显得格外清新,然而在刺耳的轰鸣声中,苏军的3000余架各型战斗机浩浩荡荡地从波兰的田野上空飞过,紧随其后的是近2000架单发和双发轰炸机,如此规模的攻击机群是德国空军在任何一个时期都不曾集结过的——若不是习惯了这样的大场面,德军雷达站的技术军官们在看到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亮点时,恐怕会误以为是一大片具有干扰效用的雷雨云或是异常迁徙的鸟群!
  在从南至北超过450公里的德军波兰防线上,部署着近万门各种口径和型号的高射炮,甚至包括了一部分从法军和英军手中缴获的防空武器,但它们在庞大的苏军机群面前依然显得虚弱无力,看似密集的空中火力网根本无法阻止苏军轰炸机将雨点一般的炸弹砸向德军防线,而在战场纵深,经过调整后的苏军装甲集群正等待着己方攻击机群能够尽可能地削弱漫长德军防线上被选定出来的几个进攻点!
  从波茨坦返回柏林后,罗根所乘坐的空军专列并没有停止运行,而是沿着铁路线向东部国境线行驶。在轻微晃动的车厢里,原本应当由施佩勒元帅来担当的职责交托给了真正从军经历还不满一年的人手中,幸而在严谨而认真的参谋军官们协助下,罗根能够跳出传统将领们的思维方式而采取一些更为适合战场形势的策略。尽管陆军将领们一而再地通过最高统帅部向空军施压,甚至连凯特尔元帅也认为空军弃陆军同伴们于不顾将大大折损军民的士气,但罗根依然坚持着自己最初划定的空军作战范围——就如同法国崩溃前夕英国人仍然坚持将25个战斗机中队留在本土一样,残酷,却理智。
第57章
空中会战(中)
  在李斯特元帅的指挥下,德军出于意料地在波兰中部的临时防线上站住了脚跟,两日来,战况极其惨烈的拉锯战使得这条防线较它仓促建立起来时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在蜿蜒的维斯瓦河西畔,一些原本被德军控制的村镇和山丘被渡河进攻的苏军所攻占,在另一些地区,德军仍在河流东岸的固守着几处彼此间或相连或孤立的阵地;曲折而漫长的河流之上,几座受德军控制的钢铁桥梁得以保留,而在另一些河段,苏军的浮桥每天都会被德军的炮火摧毁不少,但勇敢的工程兵们冒着炮火又建立起了更多的浮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2/2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