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心(校对)第1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4/262

  看到数量占优的敌军没有因为己方迂回攻击而陷入崩溃,反而有效组织起反击,在攻下这座村庄之后,德军装甲部队没有继续向苏军纵深推进,而是适时地在这里拐了一个弯,直接朝着己方阵地的方向快速推进,沿途顺势摧毁了苏军的另一处炮兵阵地,眼看着己方的战壕就是视线前方,眼看着这场战术上的迂回攻击将以小胜而收场,一队苏军坦克突然穿过一片灌木丛出现在德军装甲部队右侧。
  这并不是苏德装甲部队在战场上的第一次碰撞,也绝不是最后一次。如果苏军队列中只是清一色的BT坦克或者T-26级别的轻型坦克,那么德军还有机会凭借纯熟的配合取得胜利,但4辆T-28的出现让德军坦克手们很是受伤——这种多炮塔坦克虽然被看作是华而不实的作品,但苏军接受了苏芬战争的教训而对它们进行了防御强化,80毫米的正面装甲和40毫米的侧面、背面装甲让任何一款仅以37毫米炮位主炮的德军坦克无可奈何!
第60章
豁口(中)
  面对蜂拥而至的苏军步兵,迈内克中士竭力让自己和身边的战友们保持镇定。在一条笔直通向西面的公路旁边,他单膝跪地,平端着MP-38冲锋枪,每一个短射几乎都能够扫倒一两个端着刺刀冲来的苏军士兵,等到打光了弹匣里的子弹,他一面从弹药袋里掏出最后一支装好子弹的弹匣,一面朝手下两名使用步枪射击的士兵喊:“走!跟上坦克!”
  在遭遇苏军坦克后,德军坦克虽然被击毁了不少,但剩下的那些并没有就此放弃战斗,它们一边掩护着出击的部队向本方阵地撤退,一边寻找机会攻击那些苏联坦克。从某个特定的角度看去,双方的坦克就在距离公路不远处的田野中相互射击,由于发射炮弹而腾起的阵阵白烟弥漫在湿润的空气当中。
  轰!
  不远处传来的爆炸声是如此剧烈,以至于声波深深地刺痛了耳膜、奔跑中,迈内克中士下意识地压低了身子,他瞟见一辆德军的三号坦克正燃烧起火,各种细微的颗粒以较快的速度飞来,幸好这些只是爆炸扬起的泥块碎屑而不是弹片!
  每看到己方的一辆坦克被干掉,迈内克中士心里的忐忑就加重一分。在西线战事初期,他们虽然也曾遭遇到联军的顽强抵抗,但最困难的时期很快就随着德军装甲部队的快速穿插而结束了,眼前的局面看起来则要糟糕得多。换好子弹并且重新上膛,这名老练的德军中士蹲下来谨慎而迅速地扫视周围,这一批出击的德军部队有好几千人,这时候所见不足千人,而且大部分都是在徒步作战,看起来根本没有什么建制可言。突然瞟见大约百米开外有两名苏军步兵举起枪正准备朝自己这边开火,他连忙调转枪口,也不多瞄准,索索索地开火了——长射的好处就是可以在射击过程中校正位置,但对于一支只有32发子弹的弹匣来说,这也意味着弹药的极快消耗!
  随自己一同参加战斗的摩托化步兵原本有9个人,分乘3辆带挎斗的摩托车,但现在仍跟在屁股后面的只剩下了两个人,其余的不是被打散就是在战斗中损失掉了。干掉了那两名苏军步枪手之后,迈内克中士也没多想,招呼着手下继续撤退。这时一梭子弹嗖嗖地飞来,瞬间就将跑在后面的二等兵放倒了,那撕心裂肺的哀号声令迈内克心中一紧。
  “该死,邦奇,你怎么样?”
  中士眼看着大股的鲜血从同伴的心口涌出,那张年轻的面孔无助地抽搐着,深绿色的眼眸开始变得空洞起来。等到中士将止血包扯开,这名德国国防军的普通士兵已经永远地停止了活动。
  “头,快走啊!”
  随行的最后一名士兵名叫卡布伦特,陆军一等兵,他举着手中的步枪刚刚朝远处开了一枪,一边飞快地拉动枪栓给这采用传统技术制造的手动步枪装填子弹,一边焦虑地喊着。
  对于每一个参加过多场战斗的军人而言,目睹同伴的阵亡残酷却寻常,迈内克中士甚至只来得及用军帽掩住牺牲者的面部。嗖嗖飞来的子弹充满了威胁,他不得不捡起自己的冲锋枪重新踏上撤退之路。
  咻……轰!
  炮弹袭来并最终爆炸的连贯声音是战场上最基本的因素之一,为了尽可能躲避弹片,迈内克中士和他的同伴有时必须像未进化的原始人类一样手脚并用地爬行——己方的几辆坦克就在公路旁边构筑起了临时的火力支撑点,但等他们好不容易赶过去,却发现另一个可怕的家伙正打算摧毁这里所有和德国有关的东西!
  “该死的!”眼睁睁看着己方两辆38t坦克用精准的炮火击中目标,但炮弹却被其坚厚的装甲给弹开,迈内克中士倍感绝望,为什么在德国广播中落后而不堪一击的军队,在战场上是如此的强悍?
  对面那辆T-28很快用主炮塔上的76.2毫米短管炮做出了回答,不足300米的射击距离让它能够轻而易举地击中并摧毁一辆德军的轻型坦克,分别朝向车体两侧的机枪塔正以密集的子弹无情地扫向那些暴露在地面上的德军士兵。这种被芬兰军队称为“邮件列车”的突破型坦克在苏芬战争初期虽然遭遇了不小的损失,但经过后期强化,在1940年苏军突破曼纳海姆防线的行动中有着出色的表现,对此德军观察员也如实写入了分析报告当中,但德军最高统帅部的一些将领自信地认为己方的斯图卡轰炸机能够轻而易举地干掉这些坦克,至于从苏军手中夺取制空权,更是被看做理所应当的事情!
  一名穿着黑色制服的坦克手连滚带爬地从那辆被击中的坦克里逃了出来,也该这家伙命大,苏军坦克上的机枪这时候恰好哑火了。等他跑过二十多米的烂泥地回到公路这边,见到步兵们的第一句话便是“有炸药包或者反坦克火箭筒吗?”
  出发的时候,乘坐车辆的步兵们还携带了一些反坦克武器,但一连串的战斗下来,他们手中就只剩下步枪和冲锋枪了,一挺MG34机枪就已经是相当稀罕的。
  从步兵们无奈而失落的眼神中,坦克手不难找到自己的答案,他额头上有几条深深的擦痕,但顾不上处理一下伤口,他向旁边的步兵要来一支手枪,然后对这里军衔的一名少尉说:“长官,在回到我们的阵地之前,我以普通战斗人员的身份接受您的指挥!”
  这名面目清秀的陆军少尉看起来年纪比坦克手还要小上好几岁,大概是从军校毕业不久的关系,他对于眼下的局面显得茫然无措,只得求助于周围的士兵们。
  “即便没有坦克,我们也能回到阵地去!”迈内克中士凑上前大声说道,“苏联人盯着它们呢,我们恐怕得自己走!”
  “那怎么行?”坦克兵嚷嚷道,“要是没有步兵保护,俄国士兵很容易绕过来用手榴弹和炸药包破坏我们的坦克!”
  “是啊,我们应该保护坦克!”少尉弱弱地说道。
  迈内克中士正欲开口,北面那辆T-28接连发射了第三枚炮弹,遭到直击的38t顿时发生了猛烈的爆炸,里面的4名成员无一逃离。这样一来,视线中还能够搜寻到的德军坦克就只剩下四辆试图迂回到苏军坦克队列侧后方进行攻击的三号坦克,而且有两辆还属于安装37毫米坦克炮的早期型号!
  “真见鬼!”这名坦克兵皱着眉头的时候,额头上出现了两条非常深的皱纹,而这似乎与他的年龄没有必然的关系。
  “我们已经无能为力了,再打下去也是输!”虽然很不情愿,但迈内克中士还是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看着一群头戴钢盔、身穿长款风衣的苏军步兵正端着步枪从那辆T-28侧后方的小树林中冲出,附近还有两辆快速行进中的BT坦克,年轻的德军少尉立即动摇了,“好吧好吧!我们快点撤退!”
  临时聚拢起来的这二十多名步兵看起来也都没有什么主意,便在这名少尉的带领下越过那几辆已经被打成废铁的坦克继续向西撤退,而愈发激烈的枪声中,苏军坦克和步兵很快就重新占领了东面的公路,从而切断了一部分还未来得及从先前那座村庄撤离的德军官兵退路!
  此时此刻,在位于日利纳城郊的德军前线指挥部里,弗里德里希·赫尔雷恩将军、汉斯·冯·特尔坦将军和参谋军官们仍在焦急地等待着来自出击部队的消息。由于无线电台一时间联络不上,而派去进行战场侦察的两架白鹤侦察机又接连被苏军猛烈的地面炮火所击落,指挥部里的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长官!克拉罗维采空军机场打来电话,有一名战斗机飞行员观察到我们的出击部队已经被苏军分割包围!”
  坐在战地联络电话前的少尉通讯官一个不大的声音,竟然同时吸引了十几双目光的注视,紧接着只听得哐啷一声,用托盘端来了几杯咖啡的勤务兵与一名参谋军官失神地发生了碰撞,结果杯子碎了一地。
  “啊!抱歉!”两人不约而同地说出这句话,但这个场面却没有让人产生一丝一毫的滑稽感。
  咚!
  赫尔雷恩一拳头砸在办公桌上,近乎全白的眉毛皱成了一个奇怪的角度,苍白的面孔流露出了无限的悲凉。
  原本还对这场“漂亮的反击战”踌躇满志的军官们,听到这个消息无不黯然失声。在行动开始之前,他们以德国人特有的严谨认真分析了战场形式,尤其结合了侦察部队所获得的各方面情报,考虑到双方的装甲部队在总体实力上并不存在很大的悬殊,因而只要战术得当,赢得战场主动权应该有较大的成功几率——然而战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张大赌桌,双方指挥官以自己的判断做出战术上的部署,有人得手自然也有人失手。
  沉闷的几分钟之后,有一名通讯官拿着听筒转达说:“长官,第24师的一线阵地遭到三十辆苏军坦克的集中冲击,现在已经濒临崩溃了!”
  众军官们立即将目光转回到挂在墙上的大作战地图上,参谋军官已经利用各种彩色的线条和符号描绘出了整个战场的即时状态,而标注着196步兵团的地点就位于这条南北走向的防线南侧——也即是德军机动部队集结和出击的相反位置。
  “不惜一切代价挡住苏军进攻!”赫尔雷恩将军用冰冷的口吻说道。
  “长官,斯图尔茨将军说他们急需要坦克增援!”通讯官不合时宜地转述道。
  “我们一辆坦克都没有了!”赫尔雷恩将军仰起头,满腹的失意令人既无奈又同情。
  通讯官原意转达,片刻之后,又说:“长官,斯图尔茨将军请求空军派遣轰炸机掩护!”
  赫尔雷恩将军没有说话,倒是站在一旁的冯·特尔坦将军叹道:“如果空军有足够的飞机来掩护我们,那么这场仗就不会像今天这样艰难了!”
  通讯官只好回答说暂时无法获得空军掩护,而电话线那头的声音显得非常狂躁,不多会儿,电话断了,但也不知是对方挂断还是线路被炮弹炸断了。
  “要继续守住这条防线,我们恐怕得付出相当沉重的代价!”冯·特尔坦将军盯着地图说。
  赫尔雷恩兀自摇了摇头,“如果不惜伤亡还能够守住防线,我愿意亲自带领警卫部队到一线去,但……”
  冯·特尔坦将军是个高高瘦瘦的中年人,对于这场战争显然有着自己的理解,他劝道:“实在不行,我们就撤往兹林防线吧,那里至少还有一些捷克军队留下的堡垒!苏军每突破我们的一道防线,必然付出十分沉重的代价,如此往复,他们顶多能够攻到德国边境!”
  “可是我们一旦让出这条防线,我担心苏军并不继续向西推进,而是在这里转向西南方,也就是奥地利方向!那里并没有我们的坚固防线!”赫尔雷恩忧心忡忡地伸出手,在地图上横向一切,“一旦他们进入了奥地利并且继续向南推进,那么我们的整个南线就被切断了!”
  “即便攻不下我们的防线,苏联人也可以那样做!”冯·特尔坦反驳道,“他们可以只留下六到七个师来牵制我们,主力转向西南方!”
  赫尔雷恩深吸了一口气,“通讯官,给我接第4航空军指挥部,立即!”
  大约半个小时后,德国国防军第24步兵师的指挥官们将最后一支由勤务兵、后勤人员以及轻伤员组成的预备部队填入了残酷的阵地争夺战。由于最后几门88毫米炮也在抵御苏军重型坦克进攻时被对方摧毁,德军步兵们完全是在以血肉之躯抵挡苏军坦克部队的轮番冲击,但常规的反坦克手榴弹对于苏军的庞然大物很难发挥作用,除了数量有限的“铁拳”反坦克火箭筒,德军士兵只能用炸药包、燃烧瓶去阻挡苏军坦克。激战过后,德军阵地上随处可见散落的肢体碎块和履带被炸断的苏军坦克——这些大家伙虽然无法继续前进,但苏军坦克手们把这些装甲坚厚的坦克变成了阵地上的固定堡垒,即便打光了炮弹,他们也仍以机枪甚至是车内搭载用于近战的手榴弹攻击周围的德军官兵,而在这些火力点的支持下,两个师的苏军步兵终于冲上了阵地,并以他们所擅长的白刃战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战场上再次出现了短暂的安静,一阵轻微的嗡鸣声中,数十架拥有鸥状机翼的飞机从西北方飞来,只见它们越飞越高,到达战场上空时,从地面上看去只剩下了若干黑色的小点。紧接着,一种苏军官兵们还不熟悉的尖啸声从上至下传来,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时仰头张望而不是寻找掩体躲避。初春温暖的阳光下,这些德军轰炸机以近乎垂直的方式高速俯冲而下,50公斤和250公斤两种规格的炸弹精确地落在了苏军坦克和步兵密集之处,山呼海啸般的爆炸顿时充斥在原本由德军官兵固守的阵地上,其破坏力之大完全超过了此前苏军长时间的炮击准备……
  斯图卡机群的及时出现迅速让苏军进攻部队陷入了惊恐慌乱之中,这个时候,德军指挥部的总预备队也及时赶来,6000余名德军官兵向阵地发起了勇猛的反冲击,尽管由于缺乏坦克和火炮的直接支援,他们中的许多人都被残存的苏军坦克所射杀,但最终还是成功夺回了阵地——顺带俘获了苏军来不及撤走的坦克,其中一辆履带损坏的KV-1型坦克则是德军自战争爆发以来所俘获的第一辆该型号坦克,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德军统帅部直接下令,要求南方集团军群第4军所部尽一切努力将它运回德国本土。
  在斯图卡机群的直接增援下,德军阵线暂时稳定下来了,但是令德国陆军指挥官们始料未及的是,原本近乎销声匿迹的苏军战斗机几乎是循声而来,凭借速度上的优势,伊-16在短短十分钟之内就击落了17架Ju-87D型俯冲轰炸机,若不是德军的战斗机及时赶来解围,出击的五十余架斯图卡恐怕还不止这点损失,但一场激战下来,德国空军还是为这次冒险的出击付出了近30架作战飞机的代价,而被击落的苏军战斗机不过22架。面对苏军布下的空中陷阱,德国第4航空军虽然继续想方设法地援助地面部队,但此后由战斗机护航的轰炸机在出击时仍然遭受了较为惨重的损失——原本寄希望于空军支援的德国守军,不得不继续单独面对苏军的猛烈攻势。
  在回援后方并最终歼灭了德军反击部队之后,苏军装甲部队重新集中到了德军防线的正面,面对数十辆坦克组成的突击箭头,身心疲倦的德军官兵们已经浑然不见了当初的锐气,在一张张或年轻或成熟的面孔上,为荣誉而战的信念却是那样地令人心酸和悲催……
第61章
豁口(下)
  枪声渐息的阵地上,只见一辆辆苏军坦克尾部喷着青烟隆隆地驶过,身穿草黄色军服的苏军步兵们端着刺刀认真清理每一条战壕,大大小小的弹坑呈现出骇人的焦黑色,横七竖八的尸体大部分都穿着灰色的作战服。
  在这里,端着望远镜向西面观望的苏俄军官们还能够隐约看到撤退中的德国军队。自从腓特烈大帝一手铸造了普鲁士军魂之后,这支以意志著称的军队便以极高的军事素质和顽强的作战风格纵横欧洲,即便是在战争形势极其艰难的1918年,他们也未曾出现过兵败如山倒的情形,以至于战后许多德国人都认为自己的国家是被内部的叛徒从背后插了一刀,而经过战后重建和扩张的德国国防军,在素质方面完全不逊于德皇时代的德国陆军,军官们的战术素养亦有了长足的进步,闪击波兰、横扫法国以及入侵不列颠将他们送入了自己的巅峰时期。可是在苏军的强大攻势面前,他们终究还是丢掉了那种无往不利的气势,随着又一条重要的防线落入了苏军之手,疲倦且缺乏有效支援的士兵们正撤往他们的下一条防线——此时临近黄昏,苏军无意趁胜追击,而是将轻重火炮和机枪运上来准备巩固阵地。或许在他们看来,德军每多设立一条防线,便意味着多打一场败仗,失利的消息多了,即便是最顽固的士兵也会失去信心吧!
  当日利纳防线沦陷的消息传到德国本土时,正在东部战线巡视防空事务的罗根被火急火燎地召回到柏林。
  在等待召见的时候,罗根恰好碰到了最高统帅部的作战部长约德尔,这位老兄不怀好意地说:“元首本来还准备低调地到奥地利去呆上一阵子,可现在从斯洛伐克通向奥地利的大门已经洞开,指不定苏军的坦克下一步就会出现在马尔谢格(奥地利与斯洛伐克边境的一座小城)!”
  自己的军衔虽然比较低,但好歹也是空军的实权人物,又统帅着整个东线超过5000架作战飞机,罗根着实有些恼火,但又不好当面发出来,便冷冷地说:“南方集团军群主力都在罗马尼亚抵御苏军进攻,斯洛伐克只留一个军来防守,苏军只是正好找准了这个薄弱环节罢了!奥地利,哼!我们眼下在奥地利只部署了不到200架作战飞机,但那里的飞机制造厂每年却可以生产3000架以上的战斗机和轰炸机!”
  “那可是大大的不妙啊!”约德尔继续用他那种怪异的口吻说。
  “难道陆军不准备调遣援兵过去?”罗根反问道。
  约德尔微微地耸了耸肩,“时间上恐怕是来不及了!我们估计苏军明天上午,最迟是中午的时候就会向我们的新防线发起猛烈进攻,但我们在那里只有2万多名士气低落的士兵和为数不多的火炮!我们并不能指望那些早年修建的堡垒能够抵挡住苏军装甲部队的猛烈进攻,也许苏军的坦克还没到,防线就已经被苏军的轰炸机给炸垮了!”
  罗根顿时明白了对方的意思,但德国空军目前的处境就像是另一个历史时空的英国空军,每一架战斗机都必须充分发挥作用。
  这时候,元首办公室的门开了,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奇一脸铁青地走了出来,军帽捧在手里,令人吃惊的是,他的领章竟然“不翼而飞”了!
  勃劳希奇毫无表情地看了看约德尔和罗根,戴上军帽,径直从他们旁边走过去了。
  “阿尔弗雷德,你过来!”
  元首的声音从房间里传出,听起来相当冷硬,先前发生在独裁者和陆军总司令之间的谈话显然不太友好。
  约德尔稍稍整了整自己的领口,快步走了进去。
  房门重新被关上,只留下罗根继续在外面等着,周围还有几名年轻帅气的勤务官,但行为举止也都显得颇为谨慎。
  实木质地的房门隔音效果应该是不错的,但站在外面还是听到了那充满激情的……咆哮,是的,咆哮。至少在罗根的理解中,只有异常愤怒的人才会发出这样的腔调,因此不免为自己待会儿的命运而忐忑起来。
  闷着头、绞着手,等待了大约5分钟,房门开了,约德尔一脸苦恼地走了出来,也只有在受了莫大羞辱的情况下,眼睛里才会有那样纠结的神色。
  “汉斯,你在外面?进来!”
  那个声音听起来依然冷硬,尽管没有任何信仰,罗根还是下意识地在胸前划上了一个十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4/2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