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心(校对)第1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8/262

  旁边的军官们有人诧异、有人兴奋,只见施尔梅极为迅速地将地图叠好放进自己的文件包里,“上级给我们的命令是破坏至少一处苏军补给点,尽可能扰乱苏军的前线部署。前面这一点我们已经做到了,后面这一点我们也在做,既然没有负担,那么光荣的模范空降营为什么还要在踌躇中犹豫不前呢?”
  认同或者不认同,军官们都一丝不苟地执行命令去了。从身上掏出手枪,检查了一下弹匣里的子弹,施尔梅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说:“经过血与火的锻造,它已经变成了最锋利的匕首。既然是最锋利的匕首,就应该狠狠插入敌人的软肋!只是……若是我们陷入重重包围最终被敌人消灭或者俘虏,那该怎么办呢?”
  远在柏林的罗根,突然重重地打了个喷嚏。由于施佩勒元帅(万分抱歉,前面将施佩尔和施佩勒搞反了,这两个名字还真是……)在苏军的夜间空袭中不幸阵亡,德军在战争中失去的第一位元帅就此诞生,对于整个德国而言,最沉重的打击仍然在于精神层面:一夜之间,数以百计的苏军轰炸机成功突入柏林领空并且投下了大量的高爆弹,虽说军民有序地撤入了防空掩体,以至空袭的总体伤亡人数并不多,可是大量建筑物的损毁让德意志帝国的自信心一夜之间受到了极大的摧残,倍感颜面无存的阿道夫·希特勒更是愤怒不已地撤换了包括柏林地区防空指挥官在内的一批将领——凡事总有好的一面,在意识到柏林本土的防空尚且很成问题之后,元首终于放弃了不切实际的大空战圈,同意空军将战线收缩到德-波边境区域。紧接着罗根毛遂自荐,要求直接指挥东线的防空作战,大概是考虑到需要一些新生力量来鼓舞士气,元首当即应允。
第43章
慰藉
  艾伯斯瓦尔德位于柏林东北方约70公里,是传统的普鲁士城市。经过了大工业时代的熏陶,这里的人文自然景观依然较为完好地保持了原有的面貌。然而苏军的突然入侵,让这里变成了德军保卫首都的前沿哨所,大批高炮部队陆续增抵,大小山头都布设了探照灯阵地,新的雷达基站也在建立当中,整个城市俨然变成了东部防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火力支撑点。
  不仅如此,位于城郊的空军机场原本只是训练基地,此时也被充分地利用起来。由于来不及临时拓展跑道,附近平坦的草地也被用来起降战斗机——每当有飞机起飞或者降落的时候,大片的沙尘就纷纷扬扬、宛若幕布。
  “将军,恕我直言,这些飞行员接触新型飞机时间还很短,远没有达到理想的磨合期,仓促上阵,我担心……”
  距离机库一箭之地的草地上,一位穿着空军少校军服、佩戴银橡叶骑士十字勋章的年轻军官正向前来视察的高级将领们陈述自己的观点,在他的侧前方,依然是少将军衔的空军作战部长、东线空军临时总指挥官汉斯·罗根,以一种超乎年龄的老成看着跑道附近那整齐排列的德国战鹰。
  “少校,作为战斗机飞行员,你是这个国家第一流的,但作为指挥官,你还需要明白一个道理:战争,永远不会等到所有的一切都已经处于理想水平时才爆发!我们让这些新式飞机奔赴战场,不仅仅是为了弥补战斗力的缺失,而是让它们经受战火的考验,飞行员们反馈的每一个细节,都将成为工程师们进行改进和完善的直接依据!”
  对下级官兵们讲话的时候,罗根已经越来越习惯于将双手背在身后,好让自己的姿态看起来更为成熟和老练,尽管他的实际年龄还不到24随——即便是这副躯壳的生理年龄也还不满28周岁。人生的路程还很长很长,显然,没有人希望自己的整个下半生都在失败的阴霾中度过!
  年轻的少校很是受教地点了点头,没有再啰啰嗦嗦地强调各种客观理由。其实他所率领的这支战斗机部队在不列颠之战初期为德国空军夺取制空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只是自身损失也较为惨重,尔后作为第一批接收FW-190型战斗机的部队返回德国本土进行训练。相比于综合性能非常优秀的新式战斗机,经验丰富的飞行员们其实才是这支部队最宝贵的财富,出于保密的需要,他们很少在边境区域飞行,所有官兵度假也被限定在国内,而在苏军入侵之时,整个德国空军总共才接收了120多架FW-190,大部分中队都还不具备真正的实战能力。
  作为一个并不合格的军事迷,罗根在穿越之前虽然听过这种战斗机的大名,并且使用过以它们为主题的油画作为电脑桌面,却从来没有进行过深入的了解。好在刻苦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半路出家的缺憾,他现在已经能够对德国空军每一款机型的主要性能了然于心。好几个月之前,他就在试验场上目睹过原色的FW-190,看起来灵巧、敏捷并且拥有很强的火力,如今披上了德国空军的正式作战涂装,在夕阳的照耀下焕发着格外英武的气势。
  在停机坪转了一圈,见每一名飞行员和地勤人员都在认真检查着作战装备,罗根提醒说:“在此前两天的战斗中,我们的飞行员们受到了一个现象的困扰:习惯了伊-15和伊-16这样老迈差劲的对手,当前方突然出现苏军的新式战斗机时,思维一下子还转不过弯来,结果原本能够打赢的空战,最终由于个人的疏忽而输掉了!上校,希望你将这个血的教训传达给每一位即将奔赴战场的飞行员!”
  “好的,将军,我会认真转达的!”年轻的德国空军少校有着一个非常平凡的名字,格兰特,在法国战役时期,他在个人战绩榜上一度挤入了前三,但由于缺席了最后两个月的不列颠战事以及在巴尔干的作战行动,总战绩排名暂时滑落到了二十名之外,但这并不妨碍他作为德国空军中技术最出色的飞行员而受到同僚们的关注。事实上,人们认为他若是能够获得与阿道夫·加兰德同等的机会,战绩可能会更加出色——相比之下,他比加兰德更适合扮演孤胆英雄!
  临走之前,罗根又叮嘱道:“噢,对了,天黑之后切记将这些飞机分散隐蔽,苏军今天肯定还会对我们进行夜间轰炸。我们不能够确定他们的具体目标,凡事还是小心为上!”
  “遵命,将军!您是我见过的心思最细腻的指挥官!”格兰特少校有些笨拙地恭维道,这样青涩的言语,让罗根想起了刚刚来到这个时代的自己。在斯图登特面前,他不也是这样的嘴拙么?
  在视察完艾伯斯瓦尔德等空军机场之后,罗根一行在经由尚且畅通无阻的高速公路乘车返回柏林。沿途尽是整团整团向波兰前线行进的国防军官兵,虽然自从1939年德国发动战争以来,帝国总理府一直没有下达总动员令,但国防军的整体规模依然超过了600万——其中400多万官兵已经编入了各作战部队,广泛部署在欧洲各占领区以及巴尔干和北非,大约80万人属于预备兵和春季征召的新兵,已经完成了训练的预备兵正等待补充到相应的战斗部队,新兵则需要接受为期至少12个星期的训练,至于所剩的百万之众,多以文职军官、后勤人员的形式存在于各级部队和占领区。
  在距离柏林城区大约20公里高速公路旁边,罗根见到了老朋友林德曼,国防军第36步兵师师长,晕船的陆军中将。回到了欧洲大陆,他看起来整个人都是容光焕发的。攀谈中,罗根了解到这支精锐的步兵师早在2月份就从不列颠战场上轮换下来,法国海岸的温阳让官兵们享受到了难得的闲暇时光,而在休整期间,他们除补充了一部分新兵之外,还利用法国工厂生产的卡车将一个纯种步兵团升级为半机械化步兵团,不过就整体机动力而言,与机械化步兵师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和苏俄军队正面对战,可得做好硬碰硬的准备!”罗根从副官那里拿来最新获得的航拍照片,稀稀落落地往林德曼面前一摆。每一张照片北面都清楚地写着拍摄地点和时间,尽管没有专业的放大工具,但仅凭肉眼仍然能够辨别出苏军进攻阵线排头的绿色小点就是成群结队的坦克!
  “之前已经有所耳闻,没想到……”林德曼一张一张地翻看着,眉头紧紧皱起,而他手下的军官们也都聚拢过来,既好奇又惊讶地看这些照片。
  “如果说第一天的战斗还是因为措手不及,那么我们昨天的失利则只能归结为双方在装备数量上的明显差距。今天,我们顶住了苏军的进攻,但一线部队的伤亡必然十分惨重。不出意外的话,你们很快就要顶上去了!”罗根自知这并不算得泄露军事机密,总体而言,这些即将奔赴前线的将士们心理准备越充分,战斗中不必要的损失就会越少。
  须臾,林德曼叹了口气,“我们对苏军的了解还是太少了!在这之前,我们听到的莫过于苏俄政府的压迫统治,军队庞大而腐朽,我们都以为他们和沙俄时代差不多,看来……我们都想错了!”
  “比起沙俄时代,眼下这支苏俄军队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说到这里,罗根亦是满心无奈。如今德军统帅部终于知道T-34和KV-1的威力了,却发现自己的现役坦克中没有一种是能够真正与之匹敌的,于是急急忙忙向军火商们下达新的武器订购计划,然而这样的行为就像是厨房里已经烧热了锅,却还等着从菜场买菜,中间的衔接时间无畏地消耗掉了。
  “幸好,我们新近配备了一批法国制造的大口径反坦克炮,正好可以派上用场!”林德曼说这话的时候脸上看不到欣喜或者庆幸,这似乎只是他用来安慰下属们的言语。在西线,法军的反坦克武器不可谓不多;在不列颠,英军也装备了大批美制反坦克火炮,可是事实证明,单纯的步兵防御压根无法抵挡强势空军与大量装甲部队配合使用的现代化闪击战术——德军是这方面的专家,位置调换时不难揣摩自己的处境!
  “再过一阵子,我们会努力夺回制空权,那时候我们的斯图卡就能够重新发挥作用了!”罗根在地上画了一张大饼,他促进了德国各飞机制造厂生产力整合、推动了在不列颠以轮训方式锻炼德军飞行员,最终使得这支德国空军较历史上更为强大,可是苏军的突然进攻足以抵消这些优势——被大量消灭在地面上的飞机喷涂着铁十字和万字徽标,想要扭转局势,这“一阵子”可不是两三个星期就能够办到的。至于空中自卫能力近乎于零的Ju-87,除了投入克里特战事的那两百多架,其余都被罗根撤到了大后方,好为今后的反击储备宝贵的力量!
第44章
砸碎枷锁
  回到柏林时,天色已经全黑,严格的宵禁使得偌大的城市只能看到少许微弱的灯光。大街小巷的碎石屑已经被清扫干净,但是透过车窗仔细观察,仍能够看到那些在苏军轰炸中受到严重摧残甚至完全损毁的建筑物——1941年春天的帝国首都竟呈现出了如此破败之象,是穷途末日还是绝地反击,这个答案还有待时间去揭开。
  最让德国军民士气受到影响的,莫过于帝国总理府遭到轰炸以及空军元帅施佩勒等数十名军官的罹难,即便是元首三天之内第二次发布全国讲话,人们对胜利的信心也不再像当初那样的强烈了!
  在苏军轰炸中,帝国总理府的东南角几乎完全崩塌,而坚固的地堡看起来也不是完全牢不可破的。于是,许多将领都劝说元首前往柏林郊区的行营或者其他更为安全的地方,甚至是遥远的阿尔卑斯山区——那里有新鲜的空气和元首最钟爱的“鹰巢”(确切的说,鹰巢是盟军对奥柏萨尔斯堡的元首行宫的称呼),但小胡子元首非常坚定地拒绝了这些建议,并且引用了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腓特烈大帝在与法、俄、奥等国联军作战时欲与柏林共存亡的壮举。
  结果不言而喻,包括凯特尔在内的国防军将领们又一次妥协了。
  回到帝国总理府时,罗根注意到将散落在周围的碎屑玻璃已经被收拾干净,甚至连破败的草坪也重新铺上了整块的新草皮,崩塌的建筑被颜色相近的帆布所覆盖,可是这样就能够掩盖柏林遭到轰炸的事实了?
  面对此情此景,罗根不禁想起了动物园里的那些鸵鸟,它们习惯于躲避现实,人终究不是低等动物,却也喜欢做些掩耳盗铃的蠢事。
  由于作战会议室临时搬到了总理府的西北角,罗根必须穿过以往只在重要场合开放的内部阅兵小广场。矗立在四角的卫兵们表情依然是那样的肃穆,夜幕之下,他们是否也怀着一颗忐忑的心情?
  走到会议室门前,罗根习惯性地整理了自己的仪表,这时恰好有一名军官从里面出来,门开的刹那,他又一次听到了那个熟悉的咆哮声。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古怪多变的脾气似乎是独裁者们的通病,罗根虽然已经有好几次利用巧妙的回应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机会,但是时间一长,挨批的情况也难免出现,尤其是接到没有任何选择余地的命令时,那种愤而无处发泄的心情让他很是抓狂。
  尽管昨晚苏军的空袭狠狠羞辱了德国的夜间防空体系,可是让罗根感到好奇的是,今天整个白天,不论是德国空军还是在前线作战的陆军部队表现都是可圈可点的。整条战线没有再像之前两天那样崩溃,在一些地段,德军还发动了战术性的反击,并成功夺取一些有利于防守的阵地。德国空军的战损报告显示,勇敢的飞行员们以损失122架战斗机为代价击落了大约417架苏俄战机,这样的战绩除了波兰战役和西线战役的第一天还从未出现过——在德军突然进攻的情况下,许多敌军飞机都是被击落在地面上的!
  难道是海军?
  罗根一边揣测着,一边走进会议室。
  “我万万没有想到,世界上还有如此卑劣的政府,竟然在一份如此重要的条约上玩弄文字的把戏!他们曾经信誓旦旦地向我们保证……他们的保证简直就是狗屁!狗屁!俄国人现在肯定高兴地载歌载舞,斯大林,那个肮脏的大胡子,肯定也在为这群猴子的表演鼓掌吧!”
  元首仍在声嘶力竭地宣泄着自己的愤怒,而罗根很快注意到这间偌大的会议室里不但有最高统帅部和三军将领,还有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等几名穿着黑色西装的官员。
  罗根轻手轻脚地走到一旁,从元首的角度应该能够看到他的到来,但并没有就此停下来或者转移话题,而是继续将各种难听的言语赠送给背信弃义者。
  轻轻地曳了曳离自己最近的海军将领赫尔默特·海耶的衣角,罗根轻声问道:“发生什么事了?”
  “刚刚得到消息,日本……”海耶小声说,“决定继续保持中立!”
  罗根顿时恍然大悟,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于1940年秋天签订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当时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他还感到非常的无奈和失望,尤其是该条约第三项条款明确规定了“如果三缔约国中之一受到目前不在欧洲战争或中日冲突中的一国攻击时,应以一切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相援助”,这意味着德国进攻苏联的情况下日本是没有义务对苏开战的——但如果是苏军进攻德国,情况可就截然不同了!
  全身心地投入空军作战事务,罗根在这之前确实没有将视角放到更高的层次,进而“遗忘”了远东还有一个受到该条款制约的盟友。他所不知道的是,就在苏军进攻德国的当天,德国派驻日本的外交官便及时将这场战事的发生告知给了东京政府,并提醒他们注意自己所承担的义务。可是在此后漫长的48个小时之内,日本政府都还在研究考虑当中,等他们郑重其事地作出决定时,苏德之间的战争已经导致了三十余万军人和平民的死伤,德军在主要战场后撤了220公里,苏军则相应推进了两百多公里,其兵锋距离柏林只剩下了一百多公里!
  元首的嗓音掩盖了周围的一切,海耶继续小声说:“日本政府认为条约中的‘军事援助’并不等于宣战!他们可以派遣一支军事技术队伍来德国帮助我们作战,亦或是提供一支舰队来保护我们的航运线!”
  对于这些外交辞令,罗根并没有仔细研究过,但就在德国于4月1日中午正式对苏宣战之后,并未遭到进攻的意大利政府也紧跟着向苏联人宣战了。考虑到1940年秋天时的世界局势,三个国家签订这样的军事条约,除了承认彼此的势力范围之外,不就是为了形成战略上的配合进而压制共同的敌人么?
  好不容易等到小胡子停下来大口地喘气,一贯在这个时候接下话题的凯特尔说:“有鉴于日本政府令人失望的决定,我们是否可以认为三国同盟条约已经失去了效用?”
  里宾特洛甫的脸色看起来很差——迷惑苏联不成反被对方迷惑,现在又被日本人钻了个大空子,当初代表德国政府签字的偏偏又是他自己,没有被元首送到绞架上已经算是走运的。
  “失效,我认为应当失效!”元首挥舞着他那紧握的拳头,正当众人忐忑地以为他又要发表长篇大论的时候,前陆军下士伸手拢起被汗水浸湿并且披散在额头上的头发,转头看着外交部长。
  “从严格意义上说,条约的废止应当是一方明确违反约定,或者一方因为某些缘由宣布废止!”里宾特洛甫绕了一圈,言下之意是日本人确实钻到了这个空子。
  “既然我们事实上已经控制了不列颠,而东京又不愿意对苏联作战,我认为这项同盟条约已经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只是轻易废止的话……那么意大利、匈牙利、保加利亚、斯洛伐克、罗马尼亚还有南斯拉夫该怎么办?重新签署新的同盟协定?”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奇的问题很有针对性,这《三国轴心协定》不仅仅是对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具有约束力,保加利亚等几个国家也是作为该条约的补充和后续加入轴心国阵营的。
  墨索里尼和他的意大利打仗虽然很烂,但同盟态度还是非常坚定的,其战略上的从属态度也决定了他们的条约位置,但是保加利亚等几个国家可就不同了,它们无一例外是在德国利诱威逼的手段下绑上这辆战车的,面对强大的苏联军队汹涌而来,若是旧条约宣布废止,这些国家迅速倒戈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个问题其实还有个解决的办法!”
  罗根踌躇着该说些什么的时候,位于前排的海军元帅雷德尔抢了先,自从击败头号海上强敌英国之后,从牢笼中解脱出来的德国海军终于有了谋划广阔战略的空间。由于“巴巴罗萨”只需要投入海军的部分主力,而元首又始终觉得地中海应该让给意大利盟友,此两项都省去了德国海军落脚于“小地方”的麻烦,直接将战略眼光放在了浩瀚的大西洋以及更为遥远的目标上——也就是说,在德国陆空军尚全神贯注于东线之敌时,唯独德国海军提前将战略上升到了全球高度。
  所有人不无意外地将视线集中到了意气风发的海军总司令身上,学富五车的元帅不慌不忙地说:“以日本的战略态势,其强大的海军必然不会在中国海域无所事事地游荡,若要南下进攻英国殖民地,菲律宾是他们无法逾越的一道屏障!既然东京政府可以这样解释条约中的军事义务,我们完全可以在相对应的情况下给予相同的待遇!如果可以的话……我们最好能够将这一点以外交公函的形式转送给日本政府!”
  懂或者不懂,在场的将领和官员们都在思索,过了好一会儿,小胡子元首击掌道:“说得对,我们就应该这样对付那群肮脏的猴子!苏联人现在看起来很强势,但他们全力以赴的进攻已经被我们三分之一的兵力抵挡足了,所以,凭借德国的现有力量,我们足以击败苏联人!”
第45章
以变应变
  沉沉夜幕下,位于奥尔什丁城区的德军防御工事里,鏖战了一天的将士们为倦意所困,顾不上多啃几口面包,一个个东倒西歪,就连凹凸不平的瓦砾堆也能够当床用。然而战斗的间隙甚至还没有持续到一整个小时,苏军的凶猛炮火就再度袭来,大小口径的炮弹认认真真地将已经沦为废墟的城区重新梳理一遍,等到视线中已经看不到任何生命活动的迹象,红军的坦克和步兵便又如涨潮一般涌现——其势之猛,犹如不断冲刷着海滩的浪涛,永远不知疲倦!
  身心俱惫且缺乏弹药的德军官兵们,不得不强打着精神进入防御阵地,这艰苦卓绝的战斗是前所未有的,而作为职业军人,他们每一个人都已经拼尽了全力,但这里毕竟不是莫斯科或者伦敦、柏林,两天两夜的坚守,在苏德双方指挥官看来已经算是不小的奇迹了。
  随着双方距离的拉近,激烈的枪炮声终于在黑夜中爆发出来,德军步兵和伞兵的反坦克武器虽然能够抵御苏军BT快速坦克和T系列轻型坦克的冲击,但随着KV系列重型坦克的出场,德军必须付出加倍的伤亡方有可能守住阵地,即便如此,仍在德军控制下的城区面积不断缩水。近2万名官兵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若是守不下去了,突围是几乎没有任何希望的,若是放下武器,那又将是德军自战争爆发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集体投降!
  在华沙,在东普鲁士东南部的要塞区,疲倦的德军官兵们也不同程度低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孤立在前线的部队渴望己方主力的反击,但是反击的号角在哪里?
  “一连的撤下来休息,二连的上!”
  在位于德国和波兰旧边境线的小镇伦克斯特,隶属于德国国防军第32步兵师的年轻小伙子们正汗流浃背地挖设防御工事,由于持续的劳作极度缺乏体力,而这样的工作又还无法以自动化的机械取代,军官们只好让他们手中的连队轮番休整,以确保整个工程按照上级要求的进入推进。随着一条条堑壕、一座座掩体以及铁丝网区域的逐步成型,建立在一座山丘上的村镇只有几十栋建筑物实际上已经被层层叠叠的防御工事妥善地保护在了德国边境线一侧,炮兵阵地巧妙地利用了这里的地形,使得从东面进攻的敌人无法直接轰击,而跨越两个国家的公路仍然保持着畅通,且每个小时都会有大量的卡车运送部队和物资进入波兰地区,但那些提前放置在路旁的钢架路障随时可以将它隔断。
  “这将是用来阻止苏军进入德国的最后防线!”
  士兵们从自己的军官那里获得了这样的信息,此时最前沿的阵地还在百多公里之外,看起来很远,但真正能够称作为“防线”的只剩下两条,其一是德军已经坚守了近30个小时的比得哥煦-托伦-卡利什一线,但在苏军一个白天的轮番冲击下,这条防线非但没有因为德军防御部队的增加而愈发坚固,在一些缺乏地形条件的地段,防御工事损毁殆尽,若不是德军及时调动了装甲部队进行增援,苏军甚至已经在维瓦斯河下游取得了突破——精通闪击作战的德军将领们不会不清楚,一旦苏军装甲部队在德军防线上撕开一个口子并且利用速度优势快速迂回,那么德军机动能力较慢的步兵就有可能变成对方的饺子馅!
  这第二道防线便是德军在波兰地区的预备防线,它的宽度和一线防线基本一致,但防御纵深却大都只有3到4公里,基本的堑壕和铁丝网显然不足以抵御苏军坦克部队的集中冲击,这里看起来更像是损失惨重的德军部队从一线阵地撤下来休整、轮替部队集结待命的中转站!
  “我们要将这里变成牢不可破的壁垒,让俄国人头破血流的铜墙铁壁!”军官们不断大声鼓舞着手下的士兵,从后方运来的第一批大炮已经运抵了预定位置,一些额外配备给基层步兵师的III号突击炮也将在今晚抵达——从最高统帅部的部署来看,高层似乎正在重新调整作战策略,毕竟他们面对的是全功率开动起来的苏军作战部队。顶在一线的苏军部队若是进攻不利,马上会被后面的部队替换下去进行休整,如此往复,仅德军观察到的师级部队番号就已经超过了200个,而已经与苏军接触的德国师只有这个数字的一小半!
  未过多久,安置在村镇制高点的防空警报器突然响起,部署在德国边境线附近的探照灯阵地重新点亮了夜空,隆隆的炮声打破了人们心中仅有的侥幸。湛蓝色的夜幕中,数之不尽的黑点正浩浩荡荡地自东向西飞行!
  尽管临时编入了一批作战飞机,如今德国空军的夜间战斗机部队仍只有三个联队规模,刨去之前两夜的损失,所剩飞机已不足370架。它们所要面对的是总数超过4000架的苏军双发轰炸机以及1600架适合中远程空中护航的苏军战斗机,这看似令人绝望的悬殊对比,却因为德军在夜间空战技术上的优势而留有希望。
  在地面雷达基站和探照灯的引导下,德军战斗机群迅速找准了来袭者的方位,然而之前两夜都吃了大亏,苏军轰炸机群再度来袭,绝不至于毫无准备。
  “真该死,这些俄国战斗机竟然藏在他们的轰炸机编队里面!太狡猾了!”
  一架周身涂着深灰色油漆的Ju-88驾驶舱里,26岁的熟练飞行员克洛特中尉通过机内的通讯线路大声提醒自己的机组成员。由于大幅加强了上半球火力,这种由双方轰炸机改造而来的夜间战斗机最擅长将敌人的轰炸机“开膛破肚”,可若是碰上了真正的战斗机,其机动性和自身防御的短板依然是致命的!
  驾驶舱外,来自天空中的银白色月光与来自地面的探照灯光共同提供了较为理想的视线,可这偏偏也是双向的——只见一架架苏军的伊-16和一些德国飞行员们还很不熟悉的飞机型号正越过庞大的轰炸机群向德军的空中拦截线猛冲而来,暗赤色的子弹一串串飞过,竟像是夜里成群结队飞行的萤火虫。
  紧张的气氛迅速在机舱中蔓延,就在这个时候,耳机里传来了一个年轻而自信的声音:“别紧张,老大!你假装若无其事地飞行,最好平缓地降低高度,试试把它们引下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8/2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