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心(校对)第1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9/262

  克洛特中尉知道这个声音来自于机背位置的机枪塔,那里装备着克虏伯公司按照德国空军技术部门的特别要求研发的双联装20毫米机关炮,就外形而言,它们一点都不符合舒适性的要求,因为一旦半圆形的机枪塔内塞进这么个大东西,机枪手们就根本没有立锥之地了——最后的解决办法有两个,一是仿照意大利人在P-108上采用的遥控机枪塔,二是给机枪塔装上坦克的潜望镜,也就是说操作员整个人位于机枪塔下方。鉴于各种飞机的特性不同,夜间战斗型的BF-110采用了前面一个办法,而用于夜间作战的Ju-88和He-111则采用了后面一种。
  “好的,伙计,不过你得瞄准了,俄国人可不傻,想要让他们第二次上当就难了!”克洛特中尉一边回应道,一边轻压操纵盘。在初期的夜间战斗中,由于难以保持高度的空中协调性,各机组一旦接近目标就会分散攻击不同的目标。
  “喔,果然来了一架……后面好像还有一架!大家小心了!是I-16!”
  作为苏军在战争爆发之初的空战主力,伊-16有着非常容易辨认的外观,浑圆的机身、粗短的下单翼、奇怪的背脊以及特有的扇形尾翼。当它开火的时候,位于机首位置的机枪一闪一闪的朝外喷着火舌。
  瞟见一串子弹擦着左边机翼飞过,克洛特中尉的本能反应就是让飞机及时拉升起来,但这一次他忍住了,并且透过通讯器喊道:“快点啊,伦克,不然我们都要交代在这里了!”
  话未落音,只听得机舱后面传来了炒豆子般的脆响,那是20毫米机关炮射击的声音——作为一款非常出色的空中利器,它最大的缺憾就是子弹太重以至于制约了火力的延续性。通常情况下,BF-109只能携带50发,而在夜间战斗型Ju-88上,双联装机炮塔采用的是两个各容纳30发的弹药箱,机舱里能够额外搭载若干这样的弹药箱,战斗中操纵员通过人工方式进行更换,虽然费时费力,却能够大为提高空中持续作战能力!
  “嘿,干掉一架!稳住了……后面那架不知死活地追上来了!”
  耳机中传来的声音依然充满了年轻的自信,其余机组成员无不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只是经过这么一番折腾,苏军轰炸机群在几乎未遭拦截的情况越过了边境区域,仅凭地面高炮火力恐怕是无法阻挡它们前往柏林的,难道宏伟的城市即将在残酷的战争中体验一次浴火重生?
第46章
出路
  “我们的终极计划是在35吨空降坦克上安装70倍径的75毫米炮,这种火炮使用爆炸装药穿甲弹时,1000米距离能够击穿至少100毫米的均质装甲,500米距离则能提高到110毫米以上,足以对付我们目前遇到的任何一辆苏军坦克!”
  身为空军将领,罗根这还是头一回在诸多陆军元帅和将军们面前以专业的口吻介绍一种实际上是为陆战而研制的兵器,忐忑之余,亦有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直到苏军入侵之后,德国最高统帅部才从前线部队反馈的信息中了解到对手的T-34和KV-1综合性能大大超过了德军现役任何一种型号的坦克,而这也是德军在战争爆发次日输掉了两场小规模坦克会战的最主要原因,可是目前的德国军工体系还在全力生产已经不能满足苏德战场需求的三号和四号坦克,德军将领们立即变成了热锅山的蚂蚁。元首更干脆,勒令陆军技术部门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一种能够与苏军坦克对抗的重型坦克,并点名将威力强大的88毫米炮作为新型坦克的制式武器!
  当罗根第一时间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脑海中立即冒出了虎式坦克那威武的形象,然而一款全新的坦克从设计到形成战斗力通常来说都是很漫长的一段时间。战争可不等人,按照正在波兰前线指挥作战的威廉·李斯特元帅的估计,由于苏俄军队很快就能够在波兰完成新的进攻部署,德国军队可能无法长时间守住目前的防线——对于这样的局面,元首自然很是恼火,以至于这几天留在柏林的德军将领们无不是提心吊胆,唯恐一个不小心撞到了独裁者的枪口上。
  虽然空军的“35吨空降坦克”在火炮和装甲方面都不达不到元首划定的标准,但胜在已经是一款进入样车阶段的“半成品”。于是罗根主动出击,在寻求到了凯特尔和勃劳希奇的支持之后,向元首提出了“双线并进”的建议,即一方面加快“35吨空降坦克”的研制,争取在年底之前为陆空军装备这种至少能够和苏军坦克平起平坐的武器,另一方面,继续按照“45吨重型坦克”的思路走常规的研发-试验-装备路线,估计能够在1942年内生产出第一批威力强大的量产型重型坦克。
  尝试着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战争局势的发展,罗根也意识到苏军的主动进攻确实将德国置于一个相当糟糕的处境:日本政府之所以断然拒绝参战,一方面归咎于其言而无信、见利忘本的劣根性,另一方面,他们的战略分析家们恐怕也不太看好德国的胜利。新近加入轴心国阵营的几个巴尔干小伙伴立场并不像墨索里尼政府那样的坚定,一旦德国东部失守,德国本土和巴尔干之间的主要联系将被苏军切断,届时不论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还是匈牙利、斯洛伐克,很可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倒戈。除此之外,困守苏格兰高地和冰岛的英军依然是德军战线背后的一柄利刃,挪威和法国的地下抵抗组织亦牵制了不少德国驻军,这些不利因素都让德军始终无法将全部的注意力转到东线!
  尽管不是理想中的“救命稻草”,元首还是立即同意将“35吨空降坦克”方案放到高级军事会议上进行商议。
  “总体而言,克虏伯、戴姆勒-奔驰、亨舍尔三家公司的改进方案是令人满意的,但我们想要看到新的样车还必须再等上至少两个月。在这里,元首,请容许我向您介绍一下这三种坦克的性能和特点……”
  罗根用一根细而长的教鞭对着挂在画板上的设计图纸进行讲解,这个庞大帝国的独裁者阿道夫·希特勒躬着要、背着手,那幅眼神好像是在鉴赏艺术品,而包括威廉·冯·勒布元帅、费多尔·冯·博克元帅、埃尔温·冯·维茨勒本元帅以及保罗·冯·克莱斯特上将在内的陆军将领们,显然也对这种“半成品”很感兴趣——虽说空军将领们对于战车研制就像是陆军将领对于战斗机的了解一样,大都处于门外汉的水平,但提出具体设计方案的仍然是克虏伯、戴姆勒-奔驰这样实力雄厚的军火商,不论总体设计还是细节都具备充足的可行性。
  最后,在关于汽油机和柴油机的问题上,罗根只是用最简单的语句进行了介绍,顺带提了一句:苏军的T-34和KV-1使用的都是柴油机,战斗中,它们发生爆炸的几率明显要比那些使用汽油机的BT坦克低。
  在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使用问题上,在陆军高层早已不是第一次进行探讨。罗根话音才落,拥有65岁高龄的勒布元帅便轻描淡写地说道:
  “如果陆军大批量装备使用柴油机的坦克,那意味着后勤部门需要同时运输和供应两种燃料,但后勤的困难还只是最表面的。如果今后我们的坦克大量采用柴油机,固然能够起到罗根将军所说的这些优点,可我们目前采用的合成燃料提炼技术完全是以出产汽油为目的,若是大幅度增加柴油产出,不仅汽油产量会严重受到影响,而且伴生的重柴油将远远超过海军目前所能够消耗的,接下来,德国的整个工业体系将面临一次重整——诸位,这样的重整,将导致我们在战争时期产量出现很大幅度的起伏!”
  平淡的语气背后却是犀利的观点:德国以煤为原料进行液化合成的技术已经运用得非常娴熟,但通过干馏法获得的汽油,成本仍然达到了普通石油提取的四倍,若是利用合成燃料大量提取柴油,成本就更加高昂了(这里纠正本书在上一卷的技术错误,其实德国的合成燃料和石油一样,都可以提炼出柴油的,只是成本比较高,而且每产生一吨柴油,适合车辆使用的轻柴油只有20%)。
  当罗根再去看小胡子的表情时,发现独裁者微微低头、闭着眼睛,灯光下,一头黑发中不乏斑斑白丝。
  “就我个人的建议,以汽油机为动力的‘克虏伯方案’较为适合需求量较大的陆军,而空军的总需求在200辆左右,充其量也就是三个装甲团的规模,所以可以考虑从戴姆勒-奔驰和亨舍尔两个方案中择优选择!”罗根不慌不忙地回应说。
  作为装甲兵指挥方面的专家,克莱斯特将军说:“克虏伯方案真正称得上优秀之处,就是大量采用了四型坦克的现有零部件,这使得最终定案之后,克虏伯-古森能够迅速转产。我个人倒以为,这项方案就像是对现有的四型坦克进行了全面的改进和增强,放大了一号的四型坦克!”
  克莱斯特一本正经的表情,让罗根很难揣摩出他是打心里支持“35吨空降坦克”,还是只将它作为一种临时过渡型号——可是在原本的历史时空中,德国的豹式和苏联的T-34被普遍认为是整个二战期间最优秀的坦克,虎式和虎王固然令人生畏,但高昂的造价、复杂的结构以及差强人意的机动能力都影响了它们在战略层面的发挥。
  这时候,小胡子突然睁开了眼睛,他的目光在四周围搜寻了一下,在人群边缘找到了穿着一身黑色西服的军备部长阿尔贝特·施佩尔,这个其貌不扬的中年人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才华,除了帝国总理府的设计和施工,他还领导了不列颠战争初期德国空军的机场群建设,而顶替赫尔曼·戈林出任军备部长之后,他又以极高的效率对整个第三帝国及其占领区的生产资源进行了整合,进入1941年以来,仅法国地区的机车和发动机产量就提高了一倍,从前只能够提供一些基础原料和低档产品的法国企业,如今每个月能够向德军提供1000多辆各种型号的卡车和约200辆法式装甲车,而在英国南部地区,一些工厂也陆续恢复了生产,目前主要提供一些辅助类的军工产品。
  “若是开足产能,我们今、明两年能够利用从英国缴获的石油、罗马尼亚的供应以及我们自己的储备提炼出大约一百二十万吨汽油和两百万吨的柴油!”施佩尔就像是元首肚子里的蛔虫一样,不等对方提问,他就已经给出了答案。
  在打败英国海军之前,德国虽然还没有出现真正的石油危机,但入不敷出的局面却是无可争辩的——战争爆发之后,德国的石油进口量锐减,从1939年9月到1940年9月的这一整年时间里,德国的石油进口量从战前的500多万吨下降到了200万吨,其中约有一半来自于罗马尼亚,约三分之一系根据《苏德贸易协定》从苏联获得。
  200万吨听起来很多,可是按照罗马尼亚和苏联提供的石油品质以及德国在40年代的工业技术水平,所能够提炼出的柴油只有70到80万吨,而邓尼茨的狼群在1940年中期每个月就要消耗3万吨。若是德国陆军的装甲师采用柴油机坦克,按照每师每天消耗50吨的最低标准计算,10个装甲师每个月要消耗近2万吨,这还不包括战时的运输损耗!
  属于大英帝国的辉煌已经随着德国海空军的密切协作沦为历史,如今德国的船只重新通过清扫了水雷的英吉利海峡进出北海,虽然大西洋深处依然是英国战斗舰艇和潜艇活动区域,但德国的船只已经可以自由前往法国、西班牙以及地中海西部的港口,从那里装运许多以往只能通过铁路和汽车运输的货物。
第47章
领袖
  “发展使用柴油机的坦克是一种趋势,一种必然!”阿道夫·希特勒背着手,在金碧辉煌的大厅中旁若无人地踱着步,在他的周围,站着六位元帅和三十一位将军,仅仅他们肩上的那些金星就足以够得上“众星捧月”这个词。
  月之所在,别无他人。
  当苏军百万雄师大举入侵之时,德国民众无不惶恐;当红色铁流势如破竹地攻克德军“东墙”之时,百万将士无不惊愕;当苏俄庞大的机群浩浩荡荡地飞过田野和城市,以往那种舍我其谁的民族自信心顿时迷失了方向。
  关键时刻,一个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口号将五千万日耳曼人紧紧团结在一起的人,一个以“高速公路化、军备快车道”将德国经济从崩溃深渊带入蓬勃发展的人,一个率领英勇的德国军队将波兰、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这一连串国名踩在脚下的人,一个身材瘦小、其貌不扬的人,一个曾经的德国陆军下士,流浪的奥地利画家,用他那慷慨激昂的言辞作舵,带着德意志的巨轮勇敢地迎向滔天巨浪。
  再没有哪个时刻,更能够让他神一般地存在于这个国家全体国民的心目当中,每一个暗中窥视的阴谋者都被迫藏进了更深的黑暗当中。
  “续航力,安全性,这些要素对一辆坦克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尤其当若干年后,我们的每一辆坦克都是一座快速移动的堡垒,它的成本肯定比今天的任何一种坦克都要高,而且训练坦克成员所耗费的时间也要更长,柴油机是必然会取代汽油机的!”
  当小胡子元首说出最后一句话的时候,且不管元帅和将军们的看法如何,罗根是心存敬畏的——以一个穿越者的眼光来看,这个推论完全符合历史的发展轨迹。
  片刻之后,施佩尔态度诚恳地说道:“我的元首,我个人以为苏联人的坦克采用柴油机,是因为他们能够从巴库获得数量惊人的石油;日本人的坦克采用柴油机,是因为他们为舰队所提炼的重柴油伴生了大量的轻柴油!但大规模使用柴油机并不适合我们,至少目前这个阶段不适合!”
  “喔,我知道,这点我知道!”小胡子转了一小圈,人又重新回到了挂着设计图纸的画板前,瞟了一眼位于正中间的那幅图,“我个人很喜欢这件作品!”
  戴姆勒-奔驰按要求进行了第一次改进的“35吨空降坦克”,在罗根看来已经与印象中的豹式坦克有了很高的相似度,除了大角度的倾斜装甲之外,它还采用了不少较为先进的技术,而且为将来换装更长身管的75毫米炮预留了升级的空间。
  罗根正欲开口,却见奥古斯特一脸严峻地快步走进来,紧接着从大门那边闪进来的是顶替恩斯特·贝克将军出任柏林地区防空指挥官的年轻将领罗格·冯·德切斯特,怀特岛战役时“赫尔曼·戈林将军”团的指挥官,来自一个与戈林有那么点血缘关系的旧贵族。获得这个职位,他不再是依靠那个权势滔天的贪婪之人,而是凭借自己出色的指挥才能和钢铁一般坚定的意志。
  勒尔灰头土脸地去了东线,施佩勒不幸阵亡,罗根无意是在场的空军将领中职务最高之人。待到奥古斯特在自己耳边报告了情况,他旋即转向小胡子元首:“我的元首,苏军出动战斗机和轰炸机约4000架发动夜袭,我们的夜间战斗机和高炮部队已经击落了大量敌机,但很多轰炸机还是越过边界飞向柏林。很显然,斯大林以为用这样的夜间轰炸就能够以最小的代价给德国造成最沉重的打击,我们会让他知道这个想法错得有多么离谱!”
  “哼!”元首的不满并不是冲着自己人而来的,他看了看罗根,尽管这番言语充满了积极的成分,但话外之意便是请他率领一干将领到地下防空指挥室去——尽管帝国总理府在30年代中期完工,但已经充分考虑到了战争需求,其大型地下堡垒与周围的防空工事相连,不仅能够抵御重磅炸弹的直接轰击,还能够让权位者利用地下通道快速转移到安全地带去。也难怪施佩尔从默默无闻到备受倚重只是短短几年时间,他的才华横溢在细节方面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元首闷不吭声地走了,他应该很清楚自己的光辉也感召不了那些为苏俄效忠的飞行员们,若是不幸步了施佩勒的后尘,自然会有人高高兴兴地接替他的位置。赫尔曼·戈林死后,希特勒没有重新发布继承序位,因而在法定层面,46岁的副元首鲁道夫·赫斯已经成为其头号继任者,不过按照德国目前的权力排序,40岁的党卫队全国领袖希姆莱和43岁的宣传部长戈培尔都是非常强势的挑战者,反倒是真正拥有强大军权的国防军将领们完全不屑于卷入类似的政治事件当中,包括凯特尔在内的一干元帅们,更痴心于作战沙盘而不是至高无上的宝座。
  若是硬要按照目前的职务和权势来进行排序,那么身为帝国空军作战部长的罗根连前50位都排不上,而如果在他之前的一大群人突然间全部死亡或者消失了,德国会在这位空军将领掌权之前分崩离析,然后被强大的苏联红军逐一击破——对于这一点,罗根并不抱有任何激进的妄想!
  大人物们都学着鼹鼠钻到地底下去了,罗根深吸了一口气,带着副官以及冯·德切斯特一同离开了帝国总理府,他们拐入赫尔曼·戈林大街,敞篷汽车在空荡的大街上以超过70码的速度疾驰而过,这时候,凄厉的防空警报声已经响彻整个柏林城区,部署在各处广场和草坪上的高射炮已经运作起来,路旁停着一辆辆从附近城市临时抽调来的消防车,所见之人无不严阵以待。
  汽车很快抵达了赫尔曼·戈林大街尽头的波茨坦车站,这里的建筑物非常坚固,仅仅是一般的炸弹还不足以破坏顶部和外墙。白天的时候,大部分的柏林居民都已经被分散到了郊区暂住,留在城区的人也按照区域划分了指定的防空掩体,整个火车站内只能看到寥寥无几的军人,站台旁,一列双火车头拉带、前后仅有9节车厢的火车正呼哧呼哧地喷着热气,就像是一匹等待主人已久的战马,而这便是德国空军作战部和柏林地区防空指挥部的临时所在地。
  只待罗根一行人上了车,列车缓缓启动,耳边已经能够听到来自远处的隆隆炮声,透过车厢的窗户,能够远远望见巨人手臂一般的探照灯光柱,它们在深蓝色的天幕中来回移动,搜寻那些试图悄悄越过防区轰炸柏林的苏军飞机,由37毫米、88毫米以及128毫米高射炮等几种口径的高射炮所发射的炮弹形成了忽明忽暗的闪光点。人人常常以绚烂烟花来形容夜间高炮作战的场面,但这些炮弹其实并不会像真正的烟花一样迸射出大量的光点——相比之下,它们只有中心爆炸位置发出较为明亮的光,向四周围飞散的弹片都是不带光亮的!
  火车迅速沿着轨道驶出了柏林城区,但它并没有朝着一个方向埋头奔跑,而是整体沿着环绕柏林的线路移动。车上的九节车厢中,仅有两节是装有37毫米高射炮的武装车厢,其余七节都是用来供军官们办公、通讯之用,大量的无线电设备占据了两个车厢,而剩下的空间也都被充分利用起来,以至于没有哪怕一个完整的休息车厢。
  “长官,苏军今天派了许多战斗机随同轰炸机行动,它们藏在大机群里,我们的飞行员猝不及防,就目前获得的报告,我们已经损失了四十多架夜间战斗机!”
  说话的是夜间战斗机部队指挥官卡姆胡贝将军派来的联络官费利特上校,他带来了一个专门的无线电联络小组,以确保与夜间战斗机指挥部的联系既畅通又保密。
  隆隆的炮声听起来距离不远,勤务兵们正将车厢里每一扇窗户用厚重的帘子覆盖起来,以免车厢里的灯光成为敌人攻击的目标,但事实上,相比于这些看得见的东西,无色无味无形的无线电波反而是更容易暴露位置。在二、三十年代的苏德军事合作中,尽管德国人在许多关键技术上都有所保留,但苏军极其薄弱的无线电技术还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现如今,德军若想要测定敌方无线电密集发出的指挥部位置,所需设备完全能够安装在一架双发轰炸机上,从而引导己方的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轰炸——精度虽然还非常有限,可在大机群轰炸的情况下有时依然能够起到“斩首”之效果。
  虽然不能确定苏军的无线电测向技术是否已经达到了如此程度并且在对德国总理府的直接轰炸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谨慎起见,罗根还是采用了这种“移动指挥部”的方式,听取了夜间战斗机部队和一些高炮指挥部发来的报告之后,他迅速做出调整:夜间战斗机归航,地面高射炮群全力攻击,待到苏军机群返航之时,两者的角色再相互对调!
第48章
灵感
  就数量而言,苏军所拥有的上万架轰炸机似乎足以进行另一个历史时空中英美对德国所实施的战略轰炸,但实际上不论是飞机的性能还是弹药储备,都远不足以进行同等规模与强度的长期轰炸,因而苏军别有用心地选择了柏林,而不是德国最著名的鲁尔工业区或者位于奥地利的飞机工厂、位于波西米亚的重炮与战车工厂等目标。
  对于这一点,罗根是在如厕的时候突然想到的。其实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着一些怪癖好,喜欢在厕所中看书和思考的人并不少,他们未必是对厕所的气息感兴趣,而是在全身心放松的时候往往能够获得额外的灵感。
  额外的灵感终究只是“额外的”,更多的时候,罗根必须以冷静的头脑和出众的大局观念去揣摩对方的作战意图,同时根据己方的实力进行针对性的部署——德国夜间战斗机部队规模不大,作为一个战斗整体既有才华横溢的指挥官、又有经验丰富的飞行员,用来实践战术思维是再好不过的。
  随着庞大的苏军轰炸机群飞临柏林,部署在第三帝国首都周边的上千门高射炮在数以百计的探照灯引导下拼命射击,如滚滚大江奔腾而来的轰隆声持续不断,那深蓝色的天幕中每一秒都在绽放着无数的赤黄色花朵!
  绕城行驶的空军专列已经放慢了速度,罗根起身来到指挥车厢的一头,点了一根小雪茄。他掀开窗帘的一角,玻璃上映衬着自己那张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它年轻、英俊,大气而不乏精致,既有西方人的棱角,又被冠以了东方人的神韵,领口的双剑银橡叶骑士十字勋章在黯淡的环境中若隐若现。
  远处,爆炸的火光随着一阵阵的轰响不断闪动,柏林的夜空很快被染成了明黄和橘色交织的画布,一副绚烂的战争画卷正逐渐呈现。没有了德军夜间战斗机的骚扰,苏军轰炸机在柏林上空显然更加肆无忌惮,无数的黑色炸弹此刻应该是在怪叫着落下,整个柏林都在颤抖,但这个民族的军队和民众是对战争感到恐惧,还是在压抑中酝酿着反击?
  “长官,收到了卡姆胡贝将军发来的电报,一个小时后,我们能够派出大约120架夜间战斗机升空追截敌机!”艾尔·费利特,一位长脸、瘦高的空军上校,夜间战斗机指挥部派来的联络官,走过来报告说。
  对于这个数字,罗根既不惊讶也不失望,他忽然以幽默的口吻说:“就算每架夜间战斗机能够击落10架敌机,我们的飞机也还是偏少啊!”
  “在昨夜的战斗中,击落敌机最多的是我们的一名战斗机中队长,赫尔姆特·兰特中尉,他和搭档打下了6架苏军轰炸机,若是计算我们出击飞机与击落目标的平均数……”
  罗根有点儿无奈地摆了摆手,打断了这位一板一眼进行计算的上校,“人不能太过理想化,但有时候又不能完全没有理想。上校,如果你愿意的话,我们可以打个赌。我认为今天的战斗中,成绩最好的飞行员一定能够击落10架以上的敌机,而且你所谓的平均数,至少是昨天的3倍!”
  四十出头的上校看起来有些拘谨,但那种奇怪的眼神中似乎有些质疑甚至是不屑——在空军,28岁的王牌飞行员不少,有些已经当到了联队长级别,但以这个心理并不足够成熟的年龄担任空军作战部门的掌门人,又直接指挥整个东线的空军作战部队,怎么都让人觉得不够踏实。
  罗根习惯性地往腰间摸了摸,但由于在帝国总理府内是不允许携带配枪的,此时腰间连枪套都没有,便转过头,“卡尔,把我的配枪拿过来!”
  奥古斯特虽然不明所以,但还是用最快的速度送来了那支“白银鲁格”。它采用了精致的镀银工艺,外观华美,并在枪基位置刻上了所有者的名字,由于仅仅是针对德国高层小批量生产,收藏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不过,这还比不上整个帝国只生产了四支的“黄金鲁格”,据说它们采用24K镀金镶嵌雕花工艺,做工极为复杂,分属于当时帝国权位最高的四人——元首、帝国元帅、副元首以及党卫队领袖。
  当罗根将这把精致的工艺配枪摆到面前的时候,费利特上校有些窘迫地说,“长官,这……”
  “如若我赢了,你的配枪归我!”罗根笑着将“白银鲁格”放在了桌上,“说实话,还是普通手枪更实用一些!”
  对于德国军人而言,配枪的价值并不在于它的昂贵与否,拿这种意义非同小可的物件作为一场战斗的赌注,上校或许觉得有些儿戏,但他还是默默地将自己的配枪,一支炮兵型的鲁格08,放在了同一张桌子上。两相比较,一支散发着雍容华贵的气质,一支朴质无华、黯淡无光,却像是一个真正的杀手。
  数以千计的苏军轰炸机在天空中形成了一条奇异壮观的河流,它们浩浩荡荡地自东向西飞来,结束轰炸后再调头向东飞去,来回路线并不完全一致,但在地面探照灯以及雷达探测设备的跟踪下,它们的行迹根本无法隐藏。
  最后一批苏军轰炸机投下炸弹之后,整个世界像是一部原本声音开得很大的电视机突然静音一般,巨大的反差刺激着人们的心脏,但待到耳朵逐渐适应了这种变化之后,还是能够辨别出地面高炮仍在嘶吼。
  “罗格!”虽然相处时间不长,但罗根已经和这位拥有世袭贵族身份的年轻将军混得比较熟了,而且两人又是相同的军衔,便直呼其名道:“让各高炮部队停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9/2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