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校对)第1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3/250

  所有的一切都发生在短短十秒的时间里,战争一如既往的残酷,活着的士兵却必须继续这种残酷。趁着英军火力转移的功夫,部署在附近的其他德军伞兵纷纷开火,走在最前面的英军士兵顿时成排成排的倒下,不一会儿功夫几辆装甲车后面就藏了一堆的人,距离镇子稍远的,便毫不犹豫的停止了前进。
  见情况有变,英军最前面的两辆四轮装甲车减慢了速度,后面两辆六轮的则重新发动缓缓向前挺进,车载弹药虽然有限,但它们到现在似乎也没有遇到这方面的问题,四挺水冷维克斯重机枪连同两支13毫米的博伊斯反坦克枪射击频度更高了,子弹所到之处无不沙尘飞扬。
  “这堆畸形儿!”弗洛伊安狠狠的咒骂道,他转头对身旁的伞兵说:“给我手榴弹,要捆好的!”
  那伞兵是弗洛伊安的老部下,当即以崇拜的眼神看着自己的班长——用手榴弹对抗敌方战车可是凶多吉少的营生,然而交战各国目前最有效的步兵反坦克武器,便是各种口径的反坦克炮和地雷,单兵火箭筒还只存在于图纸和理想当中。
  不过,三架及时出现的斯图卡免去了弗洛伊安这种视死如归的举动,培养一个伞兵所需要的时间和代价,显然要比几桶油料、几枚炸弹贵重得多。在刺耳的呼啸声中,德军飞行员们背着夕阳来了一次漂亮的俯冲,250公斤炸弹的巨大威力,在十几米外便足以掀翻那些3、4吨重的装甲车。
第35章
披星戴月
  在人们的印象当中,二战中的意大利海军,似乎受到了蓝色地中海忧郁气质的感染,表现总是不尽如人意。其实在战争爆发时,这支部队从上到下、从人员到物资、从心理到战略,都没有做好和这个世界上强大且具备各种传统优势的舰队作战的准备。以此来看,在和英国海军的对抗中,意大利舰队频频吃到败仗看起来也就合情合理了!
  不过在1941年9月27日的黄昏,从地中海中部传来了一条令整个意大利乃至轴心国阵营都倍感振奋的消息:由总司令安吉洛·伊亚金诺上将亲自指挥的意海军主力舰队,在西西里岛东南海域成功击退了英国地中海舰队!
  根据意大利舰队的战况报告,战斗中有3艘英国舰艇被击沉、4艘遭重创,其中2艘英国主力战列舰——包括以强大防御力而著称的纳尔逊级战列舰“罗德尼”号,均中弹起火!相比之下,意大利海军的损失完全是可以接受的——在英国舰队的猛烈炮火下不幸沉没只有重巡洋舰“的里雅斯特”号和两艘驱逐舰,旗舰“维内托”号被英舰的两发15英寸炮弹击中但未伤及要害,战列舰“利托里奥”号同样受了点轻伤,两舰均能继续作战,其余舰艇即便受损,也大都是无妨正常行动!
  德意空军仍然牢牢掌握战场制空权,侦察机不断将英国舰队的方位报回,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还在尝试进攻,在这样的大好局面下,伊亚金诺选择了见好就收——他根本就不理会那些蹒跚东行的英国战舰是否真的无心恋战,在救起战舰沉没的落水者后,便带着他的舰队重新驶向马耳他岛。
  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坐镇西西里的德军将领们,尤其是以张海诺为首的海军将领,对意大利海军上将的果决表示认可——纵观整个战场,突然出现的英国舰队绝不是联军的主要目标,尽快拿下马耳他这个不沉的航空母舰才是关键!
  不过,罗马高层的大人物们显然没有就此知足,墨索里尼和他的法西斯头目们,无不期盼着自己的军队能够在德国同伙面前挣回面子,同时也好提升意大利在战争事务中的发言权。可想而知,如果能够痛歼英国地中海舰队的主力,那无疑是在向全世界宣布:意大利海军才是地中海的真正主宰者!
  早在埃塞俄比亚战争期间,意军官兵中就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只要罗马插手的战斗,胜仗会变败仗,败仗会变惨败。客观而论,罗马的军政要员中,有许多都是跟着墨索里尼搞法西斯运动起家的,对于军事纯粹就是门外汉,可外行们又偏偏喜欢对前线战事指手画脚,以此来彰显自己的“伟大能力”。
  张海诺不知道罗马和“维内托”号之间频繁电文往来的内容,也不清楚伊亚金诺上将是否受到了恩威并施的待遇,但夜幕降临时分,最后一批返航的德军战机带来了一个令他感觉非常不好的消息:除了四艘可能是受损相对较重的轻型舰艇,其余意大利舰艇在距离马耳他仅有大约2小时航程的地方重新转向,这支以两艘战列舰为核心、疲惫却兴奋的舰队,现在已经朝着英国舰队逃离的方向高速驶去!
  根据德国飞行员背着夕阳的目测,意大利舰队的速度高达28节,而以英国舰队中的“超级浅水重炮舰”——纳尔逊级战列舰的最高航速计算,只要保持正确的航路,意大利舰队在午夜前后就能赶上狼狈撤退的英国舰队!
  可是,赶上之后就能再打一场胜仗吗?
  张海诺并不这么想,就他之前与伊亚金诺上将交谈的经历来看,他觉得这是一位熟悉本方舰队且负责任的海军指挥官,因此他绝不会不清楚自己的舰艇在夜战方面与英国舰队的巨大差距!
  在雷达技术方面,德国在开战时是有一定优势的,而英国虽然在前期吃了缺乏雷达装备的亏,但到1941年时已经能够凭借技术上的丰厚储备迎头赶上德国了。唯独自命不凡的“欧洲强国”意大利,在这方面还几乎处于空白阶段。在各条战线都进展不错的时候,阿道夫·希特勒显然不愿意将“绝密装备”拿出来和盟友分享,墨索里尼出于面子和自尊心问题,亦不愿低头向德国人祈求,这便导致了至今为止仍没有一艘意大利主力舰装备哪怕最原始的雷达设备——对于战略和政治共同作用造成的怪现象,张海诺也爱莫能助。
  经过了一个大晴天之后,这个夜晚没有任何云雾能够遮蔽自然界的光线,漫天繁星犹如镶嵌在黑色绒布上的璀璨宝石,一颗颗都闪着美妙的光芒。在这样的视觉条件下,虽然无法对地面目标进行精确轰炸,德意空军的战机仍不断从西西里岛起飞并对马耳他首府瓦莱塔等目标实施水平轰炸。与此同时,从塔兰托增援而来的旧式战列舰“安德烈·多利亚”号和“朱利奥·凯撒”号也已抵达梅利哈湾口并开始对英军要塞和防线进行炮击。两艘老舰装备着独特的320毫米舰炮,火力虽然不及“维内托”号和“利托里奥”号这样的新锐战舰,但对于苦战不下的僵局却足以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大口径炮弹接二连三的砸落在英军阵地上,让苦战一天的守军压力陡增,而他们的士气原本就在联军接连的冲击以及一整日的轰炸中不断衰弱,在对方强大的海军炮火面前更是加速坠向冰点。
  这个时候,马耳他的英军除了驻守首府也是岛上最大要塞瓦莱塔的那3500人之外,几乎已经把所有的后备部队用上了——百分之八十的兵力都部署在抵御德军登陆的三处主要防线,剩下的分成4支机动作战部队,负责清扫登岛的德意伞兵部队并夺回被占领的重要城镇和机场。这些机动部队人数不多,但装备了岛上英军绝大部分装甲车辆——而这些战斗车辆,超过三分之二都是近一个月通过艰难的海上运输运上马耳他的!
  夜幕降临之后,德军步兵们使出了他们前辈二十多年前曾经使用过的攻坚战术,即以突击群攒成的拳头在前,散兵线纵深跟进,通过小型迫击炮和喷火器,在英军顽固的防御阵地上钻出一个又一个的窟窿,进而不断蚕食英军防线。
  在战斗最为关键的阶段,从西西里岛出发的第三批登陆部队,包括前往马耳萨什洛克湾的两个德国海军战斗团,也借着夜色先后抵达各自登陆地点,新生力量的加入使得联军进攻力度得到了实质性的加强,晚上9时许,以德军为主的梅利哈湾攻击部队终于一鼓作气拿下了英军防御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制高点,从而引发了英国守军的全线崩溃!
  随着强大的联军战斗部队在梅利哈湾取得突破,英军相隔不远的圣保罗湾防线也面临着腹背受敌的境地——实际上,英军最初的打算是用大量水雷封锁这两处易于登陆的港湾,而将主力战斗部队部署在首府瓦莱塔和东南的马耳萨什洛克湾,但德意空军和海军的封锁终究还是发挥了作用,到德意联军发起登陆作战时为止,英军企盼得到的6000颗水雷只有300多运抵马耳他,而意大利扫雷艇只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便在这几处港湾扫出了足够的安全通道,11艘扫雷艇的损失对于整个战役的价值而言也是微不足道的!
  从梅利哈湾防线撤下来的英军部队,很快抵达了圣保罗湾北岸,他们原本应当按照上级的命令在这里重新集结,并依靠英军先前构筑的双向工事阻止两股德意联军的会合,拖延敌人控制马耳他北部的速度并等待来自海上的支援。然而,一些参加过法国战役的英国远征军老兵对于德军装甲部队在陆地上的威力至今仍胆战心惊,他们看到德国坦克就像是老鼠见了猫,哪管对方手里是拥有强大的装甲集群还是为数不多的潜水坦克,还未开打便连胆汁都吓出来了,宁可悄悄溜走也不愿意坚守在没有天堑之利的阵地上。结果,溃兵的士气原本就已经陷于冰点,一小部分临阵脱逃者迅速引起了连锁反应,不但是从梅利哈湾防线撤退的士兵们向南奔逃,就连原本守卫圣保罗湾的步兵们也加入了后撤的序列,这时候在圣保罗湾的海滩上憋了一整天的德意联军借着意大利战舰炮火之威发动猛攻,只半个小时功夫,除了圣保罗湾城仍控制在英军手里之外,其他防御阵地迅速易主。
  见大势已去,被包围在圣保罗湾城中的英军也在一个小时候放弃了抵抗,结果除开那些在联军炮火和轰炸下丧生的倒霉蛋,一整个英军指挥部都成了德军以及意大利人的俘虏。不过,对于这些以劣势兵力成功抗击德意登陆部队一天的英国军官们,联军还是很有风度的给予了他们优待,包括允许这些英国军官保留武器之外的随身物品。
  沿岸阻击联军登陆不利,英军机动部队清扫德意伞兵的行动亦没有讨到任何的便宜,除了成功击溃小股伞兵部队之外,不论是重要物资屯驻点锡杰维还是被占领的泽比赫军用机场,到梅利哈湾防线崩溃时没有一个重新夺回。最可笑的是,英军派去进攻泽比赫的400多名士兵竟然遭到联军的反包围,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激战,残余英军被迫向远道而来的德意伞兵们举手投降。
第36章
以变应变
  “报告,洛恩将军的指挥部发来电报,英军主力已经退过了加尔古尔一线,暂时还看不到他们有就地组织防线的企图,估计可能会直接退守瓦莱塔!我军在追击过程中遭遇英军后卫部队的阻击,由于坦克和火炮跟不上,洛恩将军已经下令追击部队放慢前进速度了!”
  副官送来电报的时候,已经是9月28日的凌晨一点了,登陆部队突破英军防线的喜悦,令张海诺和林格尔都无心睡眠,其他高级参谋们也都保持着旺盛的精神状态。眼前这个消息虽然不是很好,但没有人会强求那些在滩头阵地上苦战一天的将士以疲惫之躯继续保持旺盛的攻势。也正因如此,目前德军登陆部队中投入追击的仅有武装党卫军的两个团和下午登陆的一个山地步兵团,其余部队以清理和巩固已占领区域为主,各连队也在轮流休整。倒是意大利人对于这种痛打落水狗式的追击行动非常积极,他们投入了4个步兵团尾随南撤的英军部队,并在短短几个小时俘获了上千英军官兵——这或许比他们在北非沙漠中几个月的收获还要大!
  张海诺和林格尔对着地图商量了一会儿,一旦这些英军全部撤入防御设施异常坚固的瓦莱塔,强攻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困守或许几周内便可迫使英军投降,但时间一长唯恐生变,如果能够在瓦莱塔之外歼灭英军主力,接下来的仗就要好大很多。这,亦是他们在筹划这场战役之初就曾考虑过的。只可惜德军最高统帅部配属给他们的伞兵实在太少,若不然以数千伞兵抢先在英军撤退路线上构筑阻击线,完全有可能把这些形同丧家之犬的英国佬围而歼之。
  鉴于这些情况,张海诺随即下令道:“给洛恩将军发电报,下半夜视线不佳,空军更无法提供有效支援,追击部队就地组织防御,注意提防英军反击!”
  紧接着,他又让副官将另一条电报发给通过伞降和机降抵达马耳他岛上的德军部队,让他们在继续固守已占领据点的同时,连夜派出小分队对周边村庄、哨卡和小型城镇进行侦察。如果这些城镇中仍由英军驻守,能够消灭的就地消灭,一时难以消灭的,则在附近进行牵制,尽力阻击其前去与其他英军部队会合或是撤回瓦莱塔。
  下达了这些作战指令后,张海诺很清楚,这后半夜虽然会相对平静,但对于整个战役来说依然是非常关键的。按照他之前向德国元首允诺的时间来看,自己手里的主力部队将在数日后调配给隆美尔指挥的北非军团,届时这位传奇将领又会在北非沙漠掀起另一场进攻浪潮,如果一切都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那轴心国将在这个秋天控制整个地中海以及北非局势,而随着西亚诸油田落入德意的控制,油料短缺将不再是困扰这两个国家的问题,孤守本土的英国政府将更加的举步维艰,美国人亦要重新考虑一下自己的战略位置了……
  带着这些美好的意愿,张海诺趴在桌子上就睡了过去,梦中各种各样奇妙的元素围绕他不停的转圈,朦胧中,他忽然有种异样的感觉,仿佛有无数双眼睛从黑暗中窥视自己的一举一动,他心里一惊,便恍然醒了过来。
  抬起头,发现联军指挥部的参谋长拉姆特上校正面带焦急而踌躇的神情看着自己。
  “有重要军情的话,应当毫不犹豫的叫醒我!”张海诺一眼就猜到了这位参谋长为什么会如此表情的站在自己面前——想要向自己报告,又不忍吵醒自己。
  “抱歉,尊敬的元帅!我也是刚刚拿到的电报……”拉姆特上校面带歉意的说道,国防军上校与海军元帅之间相差的不仅仅是军衔上的等级,还有在德国军界的地位、威望等等,眼下这两人显然属于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没关系!”张海诺大度的摆摆手,作为一名指挥官,必须要超乎常人的气度。他看了看手表,自己睡了3个小时了,难怪可以做那么多的梦。梦多了,睡眠的质量也就随之下降,所以在醒来之后,他依然觉得脑袋沉沉的。
  “说吧,什么事?”
  “呃……元帅,这是我们刚刚截获的英军电报,按照这里面的内容来看,意大利舰队刚刚遭到了重创……”
  “重创?”张海诺既没有看自己的参谋长,也没有去看那份电报,而是双眼平视前往,看着正对面那扇朴实无华的窗户。他最惊讶的其实并不是意大利舰队遭到重创本身,而是这样的消息竟然是先通过截收敌方通讯电报获知的,这就充分说明了德意联军在协调沟通上的效率有多么的低!
  “是的,根据英军电文所描述,他们在利比亚以北海域的战斗中击沉意大利战列舰一艘、巡洋舰和驱逐舰五艘,另重创意大利舰艇若干,剩下的意大利舰艇正朝西北方撤退!”
  张海诺继续盯着那扇窗户,但透过那里除了漆黑一片的世界,什么也看不到。沉默了足有两分钟,他仰起头,长吁了一口气,“好吧,立即向意军总司令部求证这一消息!”
  这时候,林格尔也来到桌前并坐了下来,虽不至于愁容满面,但表情里也看不到一点积极的内容。
  “还好我们没出生在意大利,也没有成为一名意大利指挥官!”张海诺用低沉但绝不是庆幸的口吻说到。
  林格尔的眼光显然更加现实,“没有了这支舰队,我们的海上运输可能被迫限于在白天进行,一到晚上,所有船只都得躲进西西里岛沿岸港口!缺乏了海上炮火支援,我们想要拿下瓦莱塔难度也就更大了!”
  张海诺的语调并没有变,言语却变得更加积极一些:“英国海军继续冒险向岛上增运兵员物资未必是坏事,那样我们的航空兵就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只是我很担心,一旦这个消息传开来,对我们的将士,将产生极大的心理影响!岛上的英军也会因此而看到希望,他们的抵抗必将更加强烈!”
  林格尔非常无奈的点点头,闷闷的吐出一句:“意大利人真不适合卷入这场战争!”
  “将帅无能,累死三军!”
  张海诺觉得这句从另一个世界带来的谐语非常应景,寥寥几字,用德语说出来依然非常传神。只不过,赢得在场所有人的共鸣也是无助于改变形势的,与其坐着怨天尤人,还不如早点做好应对措施。想到这里,张海诺重新就着作战地图思量起来,而林格尔也很快加入了他的行列。
  两位德军高级将领和参谋们讨论商量了好一会儿,觉得在目前的形势下只需要以梅利哈湾和圣保罗湾为后续兵员和物资登陆点,位于马耳他西南的马耳萨什洛克湾登陆场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牵制作用,且又容易遭到英国舰队的侵袭,忍痛放弃才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考虑到在马耳萨什洛克湾登陆的数千德意官兵目前仍在靠近海岸线的区域稳固待命,而先前防守他们的英军部队已经主动撤向瓦莱塔,张海诺即刻让通讯官发报,命令那里的联军部队利用英军原有工事构建新的双面防御体系——抗登陆工事用来阻止英军从这处港湾增运兵员物资,陆上工事则用来抵御岛上英军可能发起的反击。
  为了增强这支联军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张海诺决定派出一支由驱逐舰、鱼雷艇和大型汽艇组成的快速船队,向马耳萨什洛克湾运送最后一批作战物资。此外,他还注意到距此大约20公里外的锡杰维储存着大量的军衣和食品,而且在前一天中午的时候就已经为德军伞兵所控制。经过审慎的思量,他决定从北方登陆部队中,派出一支部队护送卡车队前往锡杰维,再从那里运送食品前往马耳萨什洛克湾。如此一来,便能最大限度的支持德意联军在马耳萨什洛克湾的防御作战。
  这些决定看似并不复杂,但需要前后考虑、左右权衡,时间就这样飞快的流逝着,待到张海诺他们把战场部署重新理顺一遍的时候,天色竟已渐亮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他们终于等来了罗马的官方答复——意大利主力舰队夜间确实在利比亚以北约120海里的地方与英国舰队展开激战。位于罗马的意军总司令部认为,伊亚金诺上将原本有机会一举歼灭英国海军的地中海舰队主力,不幸的是,卑鄙的英国人利用驱逐舰和潜艇对意大利舰队进行了偷袭,战斗中意军旗舰“维内托”号连中三颗鱼雷并最终沉没,“利托里奥”号和多艘战舰都遭到重创,官兵们被迫放弃了一些舰艇,并在凌晨3点左右脱离了战斗。目前,意军的残余舰艇正在直接返回塔兰托基地的途中。
  除了意大利舰队的损失之外,罗马还对英国舰队的损失进行了估计:一艘战列舰沉没、一艘遭致命重创,两艘巡洋舰战沉,六艘驱逐舰战损,所剩舰艇已经无力再对联军在马耳他的作战行动构成威胁。此外,罗马还在电报中向联军指挥部保证,“安德烈·多利亚”号和“朱利奥·凯撒”号以及目前在马耳他附近活动的其他意大利舰艇,将继续为德意联军的陆上作战行动提供有力支援。
  即便遭受了一场意外的沉重打击,罗马的高官们依然能够保持这样乐观情绪,张海诺终于理解这个国家为什么会连埃塞俄比亚战争也打上7个月、数十万正规军在北非还打不过3万英军。
  眼下,如果他会轻易相信罗马的估计,那他便也和这群意大利官员一样成为昏庸之徒了!
第37章
斯图卡之日
  天刚蒙蒙亮,德意航空部队就迫不及待的将自己对制空权的掌控显现出来,成群的轰炸机踏着晨曦越过窄窄的马耳他海峡,战斗机也纷纷挂弹出击,那气势似乎非得把小小的马耳他岛给炸沉了不可!
  一双灵敏的耳目对于战士来说是极其重要的,随着空军的重新出动,空中侦察报告又开始源源不断的送往联军指挥部了。张海诺很快了解到了他最急需的情况:从梅利哈湾和圣保罗湾撤下来的英军部队已经全面退守瓦莱塔城南防线,如今在马耳他的各条道路上已经看不到英军车辆或是行军队伍。一些稍大的城镇似乎还在英军的控制之下,但守军无一例外的放弃了原先布设在城外的野战工事,看起来都打算压缩防线依城固守。
  在这个忙碌的早晨,驻扎在西西里的德军远程侦察机和鱼雷轰炸机也按照事先分配的任务对马耳他东南的大片海域进行了侦察搜索,只是等到太阳升起时,飞行员们都还没有发现英国舰队的踪迹——但这并不意味着英国舰队不在向马耳他挺进。以目测为主要侦察手段的德军飞机,必须要有足够的数量一起行动,方能覆盖大角度的扇形区域,而眼下张海诺手里并非没有这么多飞机,而是大部分都用在了马耳他岛。
  在空军的掩护下,经过大半夜休整的德意联军登陆部队重新活跃起来,除了派出一小部分兵力攻取马耳他北部的残余英军据点之外,大部分开始迅速向南推进。只两个小时功夫,德意联军的地面先头部队便推进到了距离马耳他首府瓦莱塔不足7公里的英军防线前,在这样的距离上,德军几乎随便架起一门炮就能把炮弹打进瓦莱塔城。
  然而,早在英国人统治这座岛屿之前,瓦莱塔就已经被建成了一个极其坚固的要塞型城市。当地盛产的一种“豆腐石块”,也即是石灰岩,开采出来的时候缺乏硬度,但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就会变得无比坚硬,利用这种石材,英军趁着德意联军还未登陆便建立起了一系列极其坚固的永备和野战工事,而位于瓦莱塔南面的这条防线便是整个防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该防线虽然宽不足5公里,可两面都是难以攀爬的悬崖峭壁,英军不仅按照一战的标准挖掘了三条各相隔约500米的深沟堑壕,还利用岛上开采出来的石灰岩沿线构筑堡垒式火力点和纵深炮垒,再加上从前线撤下来的上万名英军士兵,这条防线俨然成了缺少重型装备的德意步兵们难以逾越的沟壑!
  不过,登陆的德意联军倒也没有急着进攻这条坚如磐石的防线,士兵们一面在英军防线对面挖掘堑壕,一面看着己方的飞机不断对英军防线进行轰炸和扫射。待后续部队抵达后,联军很快完成了对瓦莱塔所在半岛的陆上包围,两艘意大利老式战列舰也率领轻型舰艇抵达瓦莱塔以北的近海区域。
  占据数量优势和制空权的联军部队,在这样的形势下之所以没有发动进攻,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手中缺乏可用于攻坚作战的坦克装甲车辆和重炮——加上连夜抢修的5辆坦克和11辆装甲车,联军各部在进抵英军瓦莱塔防线时亦只有10辆坦克以及不到30辆各型装甲车,其中相当一部分四轮装甲侦察车根本不足以应付高强度的正面突击。火炮方面,进攻滩头时的支援火力,大部分是由海上的意大利战舰提供,登陆的德意各部队大都只携带了轻型步兵炮,105毫米以上的榴弹炮绝大部分都还留在西西里!
  正因如此,坦克、车辆和火炮成为意大利的运输舰船这一天的运输重点,为了应付这场跨海登陆战役,联军动用了西西里岛上几乎全部的船只,加上意大利南部征集的数十艘货船,运输船队看上去阵势庞大。然而,意大利军方在后勤统筹方面的效率素来多为人们所诟病,且不要说和严谨的德国人比,有时就连普通的商业运输也比不上。不过在德军指挥官们的再三催促下,这个上午还是有45辆坦克、42辆装甲车以及127辆军用卡车从梅利哈湾和圣保罗湾运上马耳他,大部分车辆迅即对登陆部队的作战行动起到的非常积极的作用——搭乘装甲车和卡车的意大利步兵团,进攻效率提高了几乎百分之三百,他们迅速攻占了马耳他中部和南部一些被英军弃守的城镇,并与德意伞兵一道攻下了另一些由少量英军驻守的据点,一营搭乘菲亚特汽车行军的意大利步兵,更是赶在了午饭时抵达锡杰维,而对他们最好的奖励便是美国佬提供给英国佬最终落入联军手中的罐头食品。
  也就在吃午饭的时候,孜孜不倦的德军侦察机飞行员们终于在海面上搜寻到了直冲马耳他而来的英国舰队!事实证明,罗马再一次高估了己方舰队的战果:火力极其强大的纳尔逊级战列舰并没有遭到致命的重创,战斗力相当强大的光辉级重型航空母舰亦在舰队阵容之中,与之同行的还有十余艘巡洋舰和驱逐舰。按照巡航速度计算,这支舰队在黄昏前后便可抵达马耳他近海!
  看着这份详尽的侦察报告,张海诺和他的将领们不禁大失所望,这里的每个人都很想知道,遭遇重创的意大利主力舰队在之前那个糟糕的夜晚到底做了些什么,可以让英国舰队保留如此强盛的阵容?
  事已至此,向意大利人抱怨根本无济于事,张海诺迅速调整战略,将预定对英军瓦莱塔防线进行轰炸的斯图卡机群抽调三分之二用于攻击英国舰队,再加上一个大队的He-111中型轰炸机和一个中队的He-115侦察/鱼雷轰炸机,德国空军派驻西西里的主要力量都将用来对付那支具备顽强生命力的英国舰队。
  接到命令后,驻扎在拉古萨的德国空军第2航空军第4轰炸机大队,以及驻扎在锡拉库萨的德国海军第17轰炸中队,立即将待命出击的轰炸机全部派出,分成两个机群的44架轰炸机迅速向东南方海域扑去,为它们提供掩护的是16架BF-110重型战斗机。这些飞机在总数上已经远远超过了光辉级航空母舰最大载机数量,但之前的多场战斗已经证明,一支完整、有防备且配备航空母舰的舰队,防空能力是要远远超出一支普通船队或是单艘舰船的,尤其当这支舰队的主要舰艇都配备防空雷达和火控设备的时候,攻击方往往需要做好付出相当大代价的心理准备。
  有鉴于此,张海诺和林格尔一同驱车赶往伊斯皮卡的空军机场,召集即将前去空袭英国舰队的第2航空军第5俯冲轰炸机大队的飞行员们,并对他们进行了一番语重心长的战前动员。随后,张海诺乘容克52飞往锡拉库萨,在那里与海军飞行员们见了面,林格尔飞去了拉古萨,对第6俯冲轰炸机大队的飞行员们进行了动员。
  等到庞大的斯图卡机群开始从西西里岛东南的三处主要机场起飞时,前去攻击英国舰队的第一批轰炸机也发回了初步的战斗报告:按照指挥部的部署,BF-110战斗机群负责吸引对方的舰载战斗机,鱼雷机群远距离施放鱼雷用以扰乱敌舰队阵脚,其后He-111轰炸机群低空迫近实施水平轰炸。结果以9架BF-110、2架He-115和7架He-111为代价,飞行员们炸中英国战列舰、巡洋舰各1艘,驱逐舰2艘,除1艘英国驱逐舰当场倾覆之外,其他英舰实际损伤不明。
  德国海军的轰炸机飞行员,与德国空军轰炸机飞行员之间协同训练时间虽然不长,但在作战步骤非常明确的情况下,他们还是可以发挥出一定的合力,在令人扼腕的损失背后,张海诺欣喜的看到了这一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3/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