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校对)第1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9/250

  驶过克里特岛东部海流湍急的水域之后,以“戈本”号为首的德意海上编队进入了地中海东南部的开阔海域。尽管这支拥有12艘战斗舰艇的联合编队保持着整齐的队形,但它们并不是一个真正紧密配合的团队。就在编队出发之前,意大利方面的舰队指挥官贝尔特拉米少将还在对这次行动的必要性提出质疑:意大利人认为炮击埃及沿岸虽然可以打击驻北非英军的士气,但物质上的破坏作用却非常有限,何况编队白天返航必然遭到英国空军的猛烈打击,一旦中途有舰艇受损,他们很可能要忍痛放弃!
  对于意大利海军少将的质疑,张海诺没有闲功夫去耐心解释,他简洁明了的告诉对方:意大利海军可以不参加这次行动,假如在海面上遭遇强敌,“戈本”号即便死战也不会胆怯逃跑。
  也许是这句话深深刺激了意大利海军的自尊心,也许担心德国政府会就此向罗马施加压力,不管出于哪种原因,贝尔特拉米还是在最后一刻改变了主意。他指挥下的这9艘舰艇——包括轻巡洋舰“朱塞佩·加里瓦尔迪”号、“莱蒙多·蒙德库科里”号以及分属4个级别的7艘驱逐舰,全部加入到这次炮击行动中来!
  将轴心国在地中海东部最主要的海上力量投入一次突袭行动,这看起来十分冒险,却很符合张海诺的战术思路,那便是趁着英国人还没有完全调整好战略,便给他们来上一记耳光——英国人,偏偏是非常好面子的。
  “冯·芬肯施泰因元帅,您不去休息一下吗?您放心,有我在这里顶着就可以了,一旦有情况我让副官去叫您!”
  站在张海诺身旁的,是两天前刚刚乘飞机抵达克里特岛的帝国海军少将汉斯·朗斯多夫。在这之前,张海诺一直没有想好究竟选谁来担任“戈本”号的正式指挥官——地中海是个形势错综复杂的战场,意大利海军的表现常常让人大跌眼镜,而英国地中海舰队安德鲁·坎宁安又是个善用战术的阴险家伙,所以这个人不但要有勇有谋,还得有独当一面的能力。
  就综合能力而言,德国海军中确有一批优秀的舰长级指挥官,包括张海诺的好友霍夫曼、齐里格等等,此外轻舰队司令冈瑟·吕特宴斯中将、战舰指挥官恩斯特·林德曼等也是传统海战的一把好手,不过,这些人都在各自熟悉的岗位上发挥着良好的作用,冒然将他们抽调过来,一方面其个人心理未必会接受,另一方面对原有部队的影响也是必须考虑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汉斯·朗斯多夫就成了为数不多的候选人——“莱茵演习”中,他所指挥的“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表现相当出色,最后却极其意外的败在了一颗水雷上,而原本服役于这艘装甲舰上的官兵,包括朗斯多夫在内,都就此陷入“下岗待业”的窘境。
  尽管如此,朗斯多夫担任“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舰长的三年多时间里,表现非常合格。经过战争之初的那段相处,张海诺也知道朗斯多夫是一位头脑灵活且英勇善战的优秀指挥官,另一个世界的普拉塔河口战役并不能完全归咎于他的指挥失误,最重要的是,德国海军目前能够独挡一面的将领,大都已经在各主力战舰上担任了指挥职务,唯有朗斯多夫还在指挥着一条万吨级的准主力舰。
  在老下属面前,张海诺显得比较随性,他借着手电筒的光看了看手表,此时11点刚过,这意味着舰队离开苏达湾已经4个多小时了,按照预定航程,他们将在次日清晨7点左右抵达埃及北部海域。
  “好,我先去睡4个小时,你要小心的不仅是海面,还有意大利人!”
  朗斯多夫点点头,尽管战争爆发以来还没有与意大利人合作的经历,但意大利军队的“威名”在德国军界早已是“声名远播”了。
  “好的,元帅,我不会让他们溜走的!”
  张海诺未置可否的耸耸肩,转身走进船舱里去了。
  朗斯多夫转过头,盯着航行于侧后方的意大利舰艇看了好一会儿,吁了一口气,然后把注意力重新转回前方——由于这整个德意编队中都没有一艘舰艇装备雷达,在夜间航行和作战方面也就停留在上一场战争的水平,而此时英国海军各条战线的舰艇都已在普遍装备雷达,尽管这些不同型号的雷达性能不尽完好,但至少能够摆脱人类夜视能力的固有束缚。
  此时此刻,在随行的意大利巡洋舰“朱塞佩·加里瓦尔迪”号的通讯室里,好几名海军校官正密切关注着舰上的主要通讯电台,尽管此时他们仍然按照德国人的要求保持着无线电静默,两名戴着耳际的士官却显得十分忙碌,他们不断用铅笔在面前的稿纸上写着符号。
  “我方巡洋舰‘穆西奥·阿坦多洛’号宣布弃舰,乌比特船队似乎正在向北撤退!”
  技术士官将一张稿纸转交给身后的海军少校,几名校官都显得神色严峻。自从战争爆发以来,保护意大利本土与非洲殖民地之间的海航航运线就成为意大利海军的一项主要任务,而随着东非战事在1941年5月以意军投降而结束,意军海上补给的目标就只剩下北非军团。
  在经过塔兰托之役和发生在1940至1941年之间的马塔潘角等几场海战之后,意大利海军元气大伤,对地中海的控制力随之大减,保护跨地中海运输线也颇显吃力,不过德军航空部队的加入让意大利人重新燃起了希望。另一方面,由隆美尔指挥的德意装甲兵团,自1941年初转入反攻以来,在北非战场上攻势连连、进展迅速,可装甲部队对后勤的依赖也远甚于一般的步兵军团,仅汽油一项,每月就需要至少5万吨的供应,但事实上意大利海军自1941年以来任何一个单月都没有完成过这一任务!
  在意大利人的地中海运输线上,马耳他就像是英国海军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从岛上起飞的轰炸机能够在各种气候条件下威胁到意大利的运输船和汽艇,在地中海中部作战的英国战斗舰艇也是以马耳他为重要补给基地的。为了摆脱地中海运输线的不利境地,意大利军队攻占这座岛屿的迫切程度一点也不比德国人低。现如今,进攻马耳他的准备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划当中,意大利海军一方面要竭力阻击英军增援马耳他的行动,同时亦不能放松对北非的物资供应——几乎每一场行动开始之前,隆美尔都会向德军最高统帅部和意大利当局要求增加供应,各方压力最终又都转嫁到了意大利海军头上。
  意大利人深知北非战事的重要性,这才会不惜代价的增援北非,只是两项高强度的作战任务摆在一起,实力刚刚有所恢复的意大利海军陷入疲于奔命的窘境之中。
  几名校官交头接耳的商量一番,然后由其中一位前去向贝尔特拉米少将报告,就在这位军官离开通讯室后不一会儿,技术士官又将一份稿纸转交到校官们手中:
  “我方驱逐舰‘卡西奥佩亚’号光荣战沉,货船‘坦比安姆’被英国巡洋舰击沉,油船‘阿达吉奥’号也遭到了英国驱逐舰的打击!”
  虽然与战场相隔上千海里,但无线电波的传播使得这些意大利军官可以在第一时间获悉战斗的进程,这样的战争直播非常难得,只是传来的消息看起来都是对意大利一方非常不利的。
  剩下的校官们又商量了一会儿,由其中一位比较年轻的少校前去报告。
  不一会儿,通讯士官再次报来截获的消息:“油船‘阿达吉奥’号爆炸了!”
  汽油,又是汽油,为了给德意北非军团供应尽可能多的汽油,意大利海军的官兵们已经付出了不小的牺牲,以至于许多人都会汽油这个字眼非常敏感了。就在两个月之前,当时还在意大利本土海域执行作战任务的“朱塞佩·加里瓦尔迪”号,也曾掩护运输船只前往利比亚,为了搭载尽可能多的汽油,甚至连这艘巡洋舰的水兵住舱里都塞满了汽油罐子,难闻的汽油味道几个星期后都还没有完全散去。
  “驱逐舰‘弗雷契亚’号战沉,运输船‘罗瓦兰堡’号宣布弃船!”
  接二连三的坏消息传来,军官们已经意识到那是一场对意大利而言多么惨痛的损失,没有人注意到,他们的舰队指挥官贝尔特拉米少将双眼通红的站在了通讯室的门口,巨大愤怒已经清楚的写在这位性格刚硬的指挥官脸上。或许,他此时此刻恨不得自己能够率领舰队出现在战斗地点,通过自己的努力挽救那支船队的命运,并将那些万恶的英国战舰一股脑送入海底。
第24章
突变之举
  醒来的时候,张海诺还不知道从意大利前往利比亚的乌比特船队遭遇灭顶之灾的消息,更不知道贝尔特拉米少将的亲弟弟就在护航驱逐舰“弗雷契亚”号担任舰长。然而,这也怪不了德意军队之间的联络通报体系,如今的交战国家中,没有哪两个国家可以做到亲密无间。
  冲了一个凉水澡之后,张海诺着好衣装来到舰桥。与各国二、三十年代建造的大型舰艇相比,“戈本”号整体布置要简单许多,而且也没有高耸复杂的舰桥。夜已深,站在露天的舰桥观测台上,张海诺能够闻到一种几乎已经掩埋在历史长河中的味道——原因无他,这艘战舰使用的仍然是日德兰时代的燃煤锅炉。
  土耳其人为什么不在这艘战舰的现代化改装中升级动力系统,张海诺也曾就这个问题请教过现任土耳其海军参谋长,对方告诉他,土耳其政府既没有那么多资金,也没有进一步提升作战性能需要——一艘装备10门11英寸大炮、能够保持24节航速的旧式战舰,就已经能够满足目前土耳其共和国非常有限的海上战略。
  “一切正常!”朗斯多夫一句话概括了这两个多小时的情况。
  张海诺照例端起望远镜巡视一番,远处看不到一星半点灯光,9艘开着微弱航行灯的意大利战舰,则一艘不少的列队航行。
  “辛苦了,你去休息吧!还有4个小时抵达炮击海域!”张海诺说这话的时候,已经是凌晨3点了。为了做好尽可能的保密,他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包括临时通知意大利舰队启航时间、启航后才告知目标地点,并且要求他们全程保持无线电静默等等。
  不过,在得知炮击目标是埃及北部的马特鲁后,意大利舰队指挥官贝尔特拉米似乎和张海诺持有不同的观点,他让通讯官以信号灯发来自己的疑问:马特鲁过于靠近英国地中海舰队的主要基地亚历山大港,因而很容易在返航时遭到英国舰艇的拦截,相比之下,西迪拜拉尼既靠近前线,又与亚历山大港保持较为安全的距离,短暂炮击后,德意联合编队将有足够的时间高速撤离!
  张海诺没有接受意大利人的建议,而是提醒对方意大利政府和海军参谋部已经将这支舰队的临时指挥权交给了自己——既然贝尔特拉米和他的舰艇已经加入这次行动,就必须完全听从他的指挥。
  进行了上述内容的交流之后,贝尔特拉米将军没有再从他的巡洋舰上发来其他信号,沉默并未表明他的真实立场,但话说回来,双方终究只是同盟关系,张海诺又能对这位桀骜不驯的意大利将领怎么样呢?
  在没有月光的夜晚进行长距离奔袭,航行途中既是单调无聊,又必须十分的谨慎。不过形势似乎正像张海诺预料的那样,眼下英国地中海舰队虽然已经注意到了停泊在苏达湾的“戈本”号,但他们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马耳他——权衡轻重,马耳他作为地中海中部的重要据点,在整个地中海战局扮演着关键角色,至于“戈本”号,虽然对英国的地中海航线以及埃及沿岸是个潜在的威胁,但它终究是为数不多的舰艇就可以进行有效阻截的!
  “闲来无事”的几个小时,张海诺又对着海图研究起地中海的战略来。以他如今的军阶和身份,大可不必亲率战舰执行这样的袭击任务,但如果不亲力亲为,他又唯恐战争进程走上历史的老路。眼下英国海军虽然元气大伤,但得到美国的鼎力支持后又重新看到了希望,反倒是德国海军,暂时失去了最强大的水面舰艇“俾斯麦”号,“提尔皮茨”号又还未形成充足的战斗力,因而只能在大西洋上保持有限的进攻。相较之下,地中海倒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地方,张海诺盘算着在这次袭击行动结束后,就尽快动身返回西西里,力争一鼓作气拿下马耳他。
  朗斯多夫在早上6点的时候就回到了舰桥,虽然只休息了三个小时,但这位年富力强的将领依然显得精神抖擞,而负责路线测定的航海官也很快前来报告,说舰队距离目标地点马特鲁只有不到30海里了。
  眼见天色渐亮,张海诺随即下令全体加强防空和反潜戒备。经过有限改装的“戈本”号,在对空火力上已经较同期的旧式战舰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反潜方面就只能交予随行的意大利驱逐舰了。
  作为上一场战争的胜利者,意大利海军在二三十年代发展平缓,而且其水面舰艇大都是以法国海军为假想敌设计建造的。到战争爆发时,他们一共拥有7个级别59艘驱逐舰,在数量上与法国海军基本相当,而远强于英国的地中海舰队。不过在法国战败之前,在规模上占据一定优势的意大利海军,一直奉行谨慎的防御策略,基本没有和英法舰艇发生正面冲突,直到法国败局已定,墨索里尼这才急匆匆的赶来从分一杯羹,只可惜在与英国舰队的一系列交锋中,由安吉洛·伊亚金诺海军上将和卡夫尼亚里海军上将指挥的意大利舰队,并没像墨索里尼吹嘘的那样所向披靡,反而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损兵折将,将地中海的战略主动权拱手送予对手。
  意大利海军的失利,与兵器技术上的短板不无关系,但更多的原因还是出在“人”这个因素上。早在法国战败之时,张海诺就以德国海军代表的身份检视过意大利海军的备战情况,其大小舰艇作战性能尚可,只不过战争准备情况实在过于糟糕。这一次,借着舰队在苏达湾停泊的机会,张海诺再度登上意大利轻巡洋舰及驱逐舰,这些大都建造于三十年代的轻型舰艇,除开没有装备雷达设备之外,在整体性能上完全能够与英国同级舰艇抗衡!然而,意大利海军官兵士气之低落、习性之散漫实在令人担忧——即便不算这艘新加入轴心国作战序列的“戈本”号,如今德意在地中海区域的海空力量,也要强于英国人,难怪在许多军事观察家看来,墨索里尼的军队简直就是实力上的巨人、精神上的矮子。
  不过,眼下除了这些主要以旧式声纳和传统投放式深水炸弹的意大利驱逐舰,张海诺也没有更好的选择:德国潜艇可以凭借自身的先天优势冒险从直布罗陀海峡潜入,但在水面舰艇方面,就只有100吨级以下的鱼雷艇能够通过运河体系进入地中海域作战了!
  在地中海域活动尚算频繁的英国潜艇并未出现,等到了6点30分,“戈本”号了望台上的水兵已经可以远远望见北非的海岸了。这艘战列巡洋舰上的280毫米主炮早已做好了齐射的准备——当年最受德皇偏爱的舰炮,虽然在口径上与如今的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主炮相当,但45倍径的炮管以及上一场战争时期的传统技术,造成它们的最大射程只有后者的一半,穿甲能力也较之逊色许多!
  不过,11.1英寸舰炮的威力以及震慑力,终究要比普通巡洋舰的8英寸或5.9英寸舰炮高出一截。待军官们通过推算和观测确定前方即是埃及的马特鲁之后,张海诺下达了发起炮击的命令:“戈本”号率先在海面上侧过身来,以左舷朝向海岸,由于右舷舯部的舰炮射击角度受限,所以只有8门主炮向着目标发出怒吼。
  这时候,开罗时间是早上6时41分,大多数埃及人以及驻扎在这里的英军官兵还在睡眠之中,隆隆的炮声打破了许多人的美梦,不一会儿,大口径的炮弹开始呼啸着落在马特鲁的海滩上。如今这座城镇的原始居民还不满1万,但英系国家的驻军就已经达到7千人,并建有一批战略仓库、营房以及医院设施。对于抵御德意军团进攻的英军来说,这个距离前线大约200公里、处于德意空军轰炸范围之外的海滨城镇,是一个不错的纵深支撑点——从前线撤下来的部队可以在这里进行短暂的休整,伤兵则可以进行更为妥善的救治处理,反击部队亦可以利用这里进行集结。
  自从战争爆发以来,除了意大利潜艇时不时惦记着驻扎在亚历山大港的英国舰艇之外,轴心国的水面舰艇还从未靠近过埃及港口。不过随着“戈本”号驶抵克里特岛,英军指挥部还是下令沿岸港口加强对海警戒,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个完备的对海防御体系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英军为了弥补这种不足只好利用航空部队来加强近海巡逻警戒,但这却遭到了德军有预谋的破坏——天亮后原本要从附近机场起飞巡视近海的英国侦察机,却由于德国空军的突然进犯而推迟了出发时间,待到那些隶属于的德国非洲军团的斯图卡机队在BF-109E机群的掩护下扬长而去的时,英军的机场跑道和机库已经一片狼藉了。
  在“戈本”号发动炮击的同时,随行的两艘意大利巡洋舰也以55倍径的152毫米炮轰击近岸目标,舰炮火力之密集,一时间整个马特鲁似乎都在颤抖。大约一刻钟之后,“戈本”号已经打出了百多发高爆炮弹,远远望见马特鲁浓烟滚滚,张海诺觉得此行已经达到目的,便下令在战舰桅杆上升起返航的信号旗。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两艘意大利巡洋舰虽然很快停止了炮击,却没有像来时一样紧随“戈本”号北撤,而是以“朱塞佩·加里瓦尔迪”号打头、“莱蒙多·蒙德库科里”号以及四艘驱逐舰紧随其后,五艘战舰高速向西驶去,只留下三艘驱逐舰继续为“戈本”号护航。
  面对此情此景,张海诺和德国军官们一时间完全摸不着头脑。
  ※※※
  纠正:第23章噩号中,汉斯·朗斯多夫先前所指挥的“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在莱茵演习临近结束时触雷沉默,这位老兄被调来担当“戈本大叔”指挥官之前应该处于“待业状态”,因而不可能带着出色战绩返航并成为德国的民族英雄。
  就该错误向广大读者朋友致歉!
第25章
塞翁失马
  “‘朱塞佩·加里瓦尔’号,立即返回编队!”
  “‘朱塞佩·加里瓦尔’号,报告你们的动向!”
  “‘朱塞佩·加里瓦尔’号,请遵从战斗纪律!”
  “戈本”号不断打出这样的信号,但德国人只能看着以“朱塞佩·加里瓦尔迪”号为首的意大利舰队越驶越远,大约30节的航速,是老迈的“戈本”号无论如何也跑不出来的!
  “他们要去哪里?”
  张海诺转而让通讯官向留下来的那三艘意大利驱逐舰问询,然而,意大利舰员视若无睹,完全不理会这艘名义上的“旗舰”,而只是继续以护航队形守护在“戈本大叔”的左右。
  战争爆发以来,张海诺还是头一次碰到这样的情况,德国军人的纪律性毋庸置疑,即便是在与德国空军和陆军配合的时候,他们也不至于装聋作哑。只有在脑海深处,张海诺才能找到类似的记忆,那还要追溯到他刚刚成为潜艇指挥官的时候,而那些刚愎自用的人最终受到了过于严厉的“惩罚”。想到这些,张海诺不由得为这群意大利同行担心起来——虽说相互之间实无隶属关系,但作为盟友,意大利海军力量的削弱也就意味着轴心国在地中海区域战斗部队的减少,而在轴心国原本就没有占据多少优势的情况下,任何不必要的损失都应该尽量避免的!
  张海诺迅速奔回海图室,对着海图上匆匆检视了一番。作为一名德国海军元帅,他对于意大利舰艇性能的了解并不深,好在几天前登舰交流时他对随行的9艘意大利舰艇进行了参观,并从意大利军官们那里得知了有关这些舰艇的性能数据。两艘意大利轻巡洋舰舰龄相对较新,续航能力也都在“戈本”号之上,至于分属4个级别的7艘驱逐舰,基本上是以在地中海区域进行高速机动作战为重要建造指标,因而绝对航速普遍较高,但在持续高速行驶的情况下,续航力最低的一级只能勉强达到1000海里。
  考虑到从克里特岛突袭埃及海岸的来回距离就已经达到近600多海里,张海诺判断贝尔特拉米少将带走的舰队不可能前往太远的区域,大致估算之后,亦排除了他们直接返回意大利本土的可能。那么,这些不打招呼就走的家伙究竟要去哪里呢?
  张海诺和朗斯多夫以及随行的德国军官们就这航海图讨论了一番,有人突然提到意大利人在得知炮击目标时曾提出过异议,他们似乎对更加钟情于攻击靠近德意战线的西迪拜拉尼。
  回首一年之前,由格拉齐亚元帅指挥的意大利军队曾经攻占过那座城市,当时还被看作是意大利军队的伟大胜利之一,然而仅仅三个月之后,手里拥有十数万精锐部队的格拉齐亚元帅,竟被区区三万英军打得丢盔弃甲,德国最高统帅部这才急忙派遣隆美尔携两个德国师驰援北非。
  将这些信息集合到一起,张海诺还是搞不清楚贝尔特拉米和他的舰队究竟为什么会突然“暴走”。看看海面,这虽然是一个没有阳光的阴沉日子,可海上的视线仍足以让英军轰炸机找到并攻击这支德意联合编队。从大局出发,张海诺无法让“戈本”号继续在这个危险的海域停留,只好按照原计划调头向北驶去。
  不多时,远海传来了隆隆的炮声,就像是一场大雨即将来临一般。由于戈本号目前还不能搭载水上飞机,张海诺无法直接获知那是意大利舰队的单方面炮击,还是遭遇英国舰艇的交火,抑或是意大利舰队与英军陆上炮火的对射。冒着被侦测出具体位置的危险,他让通讯官以密电向隆美尔的指挥部发去一条电报:意大利舰队脱离本编队沿岸向东航行,请注意提供空中掩护,并提供其行踪报告!
  俗话说,尽人事、听天命。张海诺在忙完这一阵子之后,便又安安静静的坐了下来。这样仓促的袭击行动,看上去有点像淘气孩子用石头砸别人家窗户玻璃,又或是无能匪类抢劫小杂货铺。百多发炮弹能够造成的破坏十分有限,如果幸运的话,也许能够干掉英国佬的几座军火库,但并不会对与德意军团对峙的英国军队造成根本性的动摇。不过,战争期间意大利海军一直不敢跨越的雷池,他今天总算是扎扎实实的踩上了一脚。说来也有些让人不能理解,即便在法国刚刚投降的时候,兵力对比上占有接近2:1优势的意大利舰队也不敢出海去扫荡处于劣势的英国海军,以至于英军能够源源不断的通过沿埃及北部海岸线修建的铁路向前线运送兵员装备——从意大利军队进攻、僵持到撤退,这都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隶属帝国海军的张海诺,和国防军将领隆美尔交情并不深厚,由于隆美尔真正声名鹊起是在这荒芜炎热的北非,两人之间也算不上所谓的英雄惜英雄,但服务于同一个元首的同一个目标,隆美尔还是很快给出了积极的答复。然而,张海诺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那便是德军最高统帅部为了集中尽可能强大的兵力于东线,而将原属地中海区域的大部分航空力量抽调了去,以至于如今配属于德国非洲装甲军团的只有300多架作战飞机,此前一直受到德国空军压制的英军航空部队,因为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援,已经能够从数量上对德国人形成压倒性的优势了!
  和来时一样,“戈本大叔”带着几条意大利巡洋舰以24.7节的航速全力向克里特岛方向驶去。驻守在那里的德军航空部队也从鼎盛时期的16个中队缩减到如今的7个中队,其中4个是装备BF-109E型战斗机的截击中队,2个俯冲轰炸机中队装备的是令英国海军指挥官头疼的Ju-87“斯图卡”,还有一个则是装备Do-17、He-115等远程轰炸/侦察机的混合中队,尽管兵力削弱了一大半,但在靠近克里特岛的区域,它们仍然具备掩护一支舰队的实力。
  过了一个半小时,从隆美尔的指挥部发来一条密电,张海诺得知了意大利舰队出现在西迪拜拉尼沿海,并对那座处于英军控制下的海滨城市进行猛烈炮击,驻扎在前线机场的德军战斗机如约出动,对企图轰炸意大利舰队的两批英军飞机进行了强力拦截,但他们恐怕很难长时间的支撑这顶空中保护伞!
  在这种情况下,张海诺只好通过德军最高统帅部向意大利政府通报了贝尔特拉米少将及所属舰队的情况,但这种繁缛的外交途径并不适合形势瞬息万变的战场。这时候,张海诺虽然为这些意大利同行的安危感到担忧——毕竟距离英国人发现德意舰队出现在北非近海已经过去了这么久,英军航空部队亦掌握了贝尔特拉米舰队的动向,说不定拥有强大战斗力的英国舰队已经在从亚历山大港去西迪拜拉尼的途中了。
  考虑到意大利海军与英国舰队的交战经历,贝尔特拉米舰队能够全身而退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张海诺有心拉意大利人一把,可在马特鲁分道扬镳的两支舰队,现在已经相距百余海里,短时间内相互支援根本就不现实的!
  “希望贝尔特拉米将军和他的手下们朝英国佬发泄一通怨气后就尽速返航吧!”张海诺转过头对面无表情的汉斯·朗斯多夫说道,看样子,这位帝国海军少将也在为自己今后与意大利人的合作开始担忧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9/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