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校对)第1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8/250

  夏末秋初的爱琴海,气候正是宜人,憋闷已久的英国艇员们爬出舱门后,一个个都在甲板上贪婪的呼吸着新鲜空气,位于指挥塔上的军官们莫不如此,但他们还是非常谨慎的用望远镜认真观察了周边的海空状况。现如今,由于整个希腊都处于德意军队的占领之下,英军水面舰艇就连突破克里特岛周边的两处水道进入这片海域都十分困难,更不要说在驻希腊诸岛的德意空军眼皮底下活动了,要想进入爱琴海执行侦察和攻击任务,潜艇是他们不二的选择!
  在将警戒任务交给副手之后,英国艇长拿出防水地图仔细研究起来,在根据时间、航向和航速进行推算后,他用笔在地图上距离克里特岛并不远的位置画了一个圈圈。以亚历山大港为起点的红色虚线,则一直向北延伸到著名的达达尼尔海峡——他们目前才走了一半不到的航程。
  就着地图研究了好一会儿,艇长的表情始终是阴沉的,他时不时的抬起头环顾四周。别看这片海域暂时是安全的,可它距离德意军队驻扎的克里特岛并不远——其爱琴海南大门的地理位置历来受人瞩目,德意军队自然也派驻了大量军队以及航空力量。
  “还要多久?”艇长冲着那些忙碌的艇员喊道,其中一个胡渣满面士官旋即抬起头来。
  “长官,问题有些棘手,我们至少需要两个小时!”
  “两个小时?不,那太危险了,争取一个小时弄好它!”艇长不留余地的喊到。
  胡渣士官敬礼道“是,长官!我们尽力而为!”
  “你们做好随时战斗的准备!”艇长紧接着又冲指挥塔后部高射机枪战位上的艇员们大声喊道。
  “是,长官!”几个艇员一面从防水的弹药库往外搬子弹一面应道。
  “多好的天气啊!”艇长怅然朝北看了一眼,“该死的土耳其人!”
  在出发之前,英国艇长们就已经被告知此次行动的目标以及重要性,这些年龄大都在三十五岁以下的潜艇指挥官当然没有和那艘德国造的土耳其战列巡洋舰打过交道,但参加过上一场战争的老一辈军官对它的印象就非常深刻了。当初那艘战舰不但逃过了英法舰队的围追堵截溜进达达尼尔海峡,最终促成了土耳其加入同盟国,为了防备这艘航速高、火力猛的大型战舰溜出达达尼尔海峡攻击协约国舰船,英法海军不得不长期在希腊海域驻留大批舰只,但即便如此,“亚沃士”号还是在战争后期成功对巴勒斯坦海岸发动了一次突袭,重创留守那里的英国分舰队,从而创造了土耳其海军在整个战争期间最耀眼的战绩!
  英军指挥部不但向艇长们下发了“亚沃士”号不同角度、不同时期的照片,还下达了一条密令:“发现该目标后不仅要在第一时间报告,还应想方设法就地击沉,不管它悬挂的是德国还是土耳其旗帜!”
  英国人的冒险并不是没有缘由的,如果“亚沃士”号被德国人控制并最终驶出达达尼尔海峡,就必然穿过爱琴海前往意大利或是在沿岸某个轴心国控制下的希腊港口停靠,在这种情况下,英军在地中海东南部的海上运输线甚至是埃及沿岸港口就非常危险了——那艘拥有10门11英寸炮的战舰甚至有可能趁着英国舰队倾力支援马耳他而配合北非的德意联军发起攻势,那样的话北非的形势就真的岌岌可危了!
  英国皇家海军的潜艇综合性能并不差,但指挥官和艇员们的作战经验显然比不上狡猾的德国同行。由于德意空军控制着包括克里特岛周边在内的大片区域,从亚历山大港出航的英国潜艇在白天只能以潜航的方式前行,而在第一批出发的11艘潜艇中,已经有2艘因为故障提前返航,剩下9艘中又有3艘因为航线等原因延误了时间。赶在9月7日之前进入爱琴海域的,便只有区区6艘,而且它们也还得继续冒着被德意飞机和舰艇攻击的危险向达达尼尔海峡的方向前行,完成预定任务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着,艇长焦急等待着艇员们尽早完成修复工作,可才过了半个小时,负责警戒的军官就喊了起来:“南面发现飞机!”
  英国侦察机想要进入这片海域并不容易,英国艇长当机立断:“主机全开,满速前进,各炮位做好战斗准备!”
  这一时期的英国潜艇,防空能力大都较战争爆发之初有了很大的提升,只不过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即便是装备四联装20毫米机关炮的德国潜艇也难以有效对抗敌方飞机,更不用说这艘仅仅装备一门20毫米机关炮和三挺7.7毫米机枪的英国S级潜艇了。
  不多时,艇员们便已经能够通过望远镜判断来者的身份了:那是一架在战争前期较为常见的德军道尼尔Do-17轻型轰炸机,但这种高速轰炸机在不列颠空战中暴露出来诸如防御力薄弱、载弹量小等弱点,因而逐渐淡出了德军一线作战飞机序列,转而执行侦察、巡逻等低强度的任务。
  尽管没有装备雷达,但那架德国飞机还是很快发现了水面上的英国潜艇,不多时,它开始降低高度并摆出一副准备进攻的姿态。Do-17的特点就是易于操纵,且在低空低速飞行时具备较高的命中率,尽管执行的是侦察任务,但它通常还是会携带机枪和航空炸弹,必要时甚至可以挂载航空鱼雷。
  见此情景,英国艇长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艇上的空气压缩机并不是完全不能使用,而下潜也许是一艘潜艇在面对敌机攻击时的最好选择,但他一面命令艇员们继续抢修设备,一面试图通过潜艇全速机动和自身防空火力扛过这次进攻。作为一个并不稳定的射击平台,潜艇的防空效率实在有限,与此同时,潜艇看似坚固的外壳却无法像水面舰艇那样抵御一般炸弹的攻击。
  尽管英国潜艇上的机枪子弹快而密集,但那架Do-17的飞行员对此根本视若无睹,这架水平轰炸机呼啸而来,在目视就可以分辨对方容貌的高度上,一边用机首机枪向潜艇甲板扫射,一边投下4枚黑乎乎的炸弹。
  这种200磅的航空炸弹,基本上无法对大型战舰坚厚的装甲构成威胁,但对付诸如鱼雷艇、布雷舰之类的小型舰艇却颇有威力,在近炸的情况下,它足以在一艘普通驱逐舰的水线装甲上炸出几个口子。
  德机的攻击时间虽然短暂,但潜艇甲板上的艇员们还是在弹雨、弹片以及炸弹掀起的海浪冲刷下纷纷掉落海中,近处落下的炸弹晃得潜艇左摇右摆,更要命的是,其中一颗落在了距离艇首非常近的位置!
  “艇首鱼雷舱进水!”
  艇员们惊慌失措的从内舱传来报告,其实看到炸弹落下时,他们的艇长就已经感觉大事不妙了,他愤愤的望着那架正在拉升的德国轰炸机,黑烟正从它左边的发动机位置冒出,艇员们的顽强取得了成效,但是人都知道,用一艘潜艇换取一架轻型轰炸机是笔非常不划算的买卖!那架受伤的德国飞机没敢再来进攻,它头也不回的朝着克里特岛的方向飞去,德国飞行员们可以在那里妥善维修自己的飞机,但英国艇员们就享受不到这种待遇了。
  可是,英国艇员们的厄运并非到此为止,就在他们忙着抢修潜艇破损处、捞救落水者的时候,南面天际传来了他们最不愿意听到的嗡嗡声。军官们举起望远镜,看到的是一队气势汹汹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
第21章
扬帆起航
  “报告元帅,最高统帅部发来密电,今天下午1时10分,我军一架Do-17轰炸机在克里特岛以北约120海里巡逻时发现并击伤了一艘英国潜艇,二十分钟之后,从克里特岛起飞的斯图卡小队找到并击沉了这艘因故障无法下潜的潜艇,意大利鱼雷艇随后救起了12名幸存的英国艇员。经过审讯,这艘英国S级潜艇潜入爱琴海的目地就是搜寻和攻击‘亚沃士’号!”
  神情严肃的通讯官,所处的位置正是这份报告所提及的战列巡洋舰“亚沃士”号的舰长室里。通讯官身着德国海军少校制服,而坐在他对面的也分明是一位穿着德国海军元帅制服的中年人,这与舰长室里的土耳其挂毯、画件等充满伊斯兰风格的陈设显得格格不入。
  “想必眼下进入爱琴海的英国潜艇不止一艘!”张海诺有些自言自语的说道,罢了,他抬起头看了看自己的通讯官,“给最高统帅部回密电,请代为催促意大利海军,要求他们的护航舰队必须在指定日期抵达指定海域,这一点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是!”通讯官如实执行命令去了,可至于意大利海军的效率最终能否达到德国人的要求,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踌躇了好一会儿,张海诺穿过长而曲折的走廊来到舰桥上,土耳其港口的夜晚十分平静,大战的气氛在这扼守战略要道却努力置身事外的国家其实并不浓烈。即便是在英美连连发出威胁的情况下,也没有多少土耳其人认为盟军敢打土耳其和达达尼尔海峡的主意,毕竟,上一次的达达尼尔海峡战役不但让协约国损失惨重,还让如今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丢了他当初海军大臣的位置。美国固然强大,但名义上的中立遏制了他们扩张势力范围的速度,如今的地中海,依然是德意和英国唱主角。至于英美所谓的经济封锁,对于土耳其这样一个在各交战国夹缝中谋求中立的国家而言,实在太大的现实意义——根据德土之间的秘密协定,两国今后还将通过陆上运输开展广泛的贸易往来,而只要德国保持在欧洲的优势,这将大大有利于土耳其国内经济工业的发展。
  但是,土耳其政府早已明确表示,不会派遣任何舰艇为已经移交德国海军的“亚沃士”号护航,一旦这艘战列巡洋舰离开了土耳其海域,也就和土耳其没有任何瓜葛了!考虑到英国的水面舰艇和飞机进入爱琴海截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张海诺真正担心的也就是英国人的潜艇部队,毛奇级战列巡洋舰在设计之初确实将防御鱼雷攻击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但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如今的鱼雷在威力上有了一定的进步——张海诺的技术军官们在检修战舰后也提出警告,这艘战舰10.6英寸的水线装甲可能并不像数据表面那样坚固,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应该对这艘战舰进行全面的现代化改装,以应对目前越来越激烈的海上对抗。
  战场上比拼的也不仅仅是纯粹的实力,战术安排同样决定着一次战斗、一场战役乃至整个战争的成败。两天之后,一支由2艘轻巡洋舰和7艘驱逐舰组成的意大利特遣舰队如约穿过基拉西海峡进入爱琴海域,在雅典以西的比雷埃弗斯港稍作停留后,这些舰只继续沿希腊海岸航行,最终进入北斯波拉泽斯群岛与达达尼尔海峡之间相对空旷的海域——英国情报部门的耳目便无法继续追踪这支舰队的踪迹!
  1941年9月15日,建造于德国的“亚沃士”号在经历了23年的等待之后,又一次在德国军官和水兵们的操控下出航了。1200多名德国水兵,身穿着与他们体格不太相符的土耳其海军制服,头顶着红色的新月旗,接受的是土耳其平民的热情欢呼,这情景和1914年这艘战舰初到土耳其的场面惊人相似,只不过一进一出正好换了个方向。不过,这艘战列巡洋舰并没有立即驶入英国潜艇重点关注的爱琴海,而是在土耳其人控制下的内海进行了持续12个小时的海上测航。
  平静的海况下,“亚沃士”号实际时速最高达到了24.9节,甚至比一些30年代建造的大型战舰还要快!
  除了测航,这艘战舰还在以张海诺为首的德国军官团队的指挥下进行了海上机动和实弹炮击测试。整个测航下来,张海诺和技术军官们对这艘战舰的实际状况都表示满意——土耳其的国力虽然不济,但即便在和平年代,“亚沃士”号依然能够保持定期出海训练,而且每年都会进行一到两次实弹射击,所以尽管这次整修的时间虽然非常有限,这艘战舰还是能够达到一般作战的要求。
  随后,悬挂土耳其国旗的“亚沃士”号重新返回港口,德军官兵们连夜往舰上装运远航所需的各种物资——燃料、弹药、食品淡水等等。由于燃煤锅炉的效率远不如燃油锅炉,这艘战舰不得不多搭载上千吨的煤炭,可即便如此,它的航程依然只能够供其行驶3900海里,还不及德意志级装甲舰的四分之一,而在英国海军的战斗阵列中,最老旧的复仇级战列舰也能一口气跑上7500海里!
  毛奇级战列巡洋舰在航程方面的“短板”,终究是德皇时代的德国海上策略造成的:那一时期德国的大型水面舰艇的作战范围仅限于北海,续航力自然用不着太远,何况由于原油缺乏,德皇的主要舰艇没有一艘是采用当时相对先进的燃煤/燃油锅炉混合配置。
  好在地中海终究是地中海,南北、东西都不似大西洋或者太平洋那样辽阔。以“亚沃士”号目前的状态,高速横穿整个爱琴海不在话下,若以巡航速度行驶且不需要进行海上作战的话,它完全可以从达达尼尔海峡一直开到塔兰托!
  经过一个月的相处,张海诺已经和土耳其海军参谋长亚乌兹·图尔加中将、“亚沃士”号前任舰长奥兹图尔克·加库安中将等一干土耳其海军将领比较熟悉了。这些土耳其将领年纪普遍偏大,战术思想大都停留在上一场战争时期,信奉巨舰大炮,对于航空母舰以及海空配合没有太多的认识。这些土耳其老将,仍旧对当年德土两国官兵并肩作战的情景十分怀念,他们觉得德国人不仅给他们带来了强大的战舰,而且让他们重新找到了随着奥斯曼帝国衰弱而丢失的信心,因此对这次与德国海军的秘密交接十分配合,这也是让张海诺颇为欣赏的一点。
  夜晚,伊斯兰风情下的土耳其港口充满了离别的不舍,几位土耳其海军将领专程设宴为张海诺等人送行。尽管土耳其的传统食物对这些德国人而言依然不习惯到有些难以下咽的地步,但这却并没有阻碍他们与土耳其同行们之间的亲密友谊。
  不过在千里之外的马耳他,战友之间的温情却敌不过肆虐的战火。在接到英国船队突破封锁抵达马耳他港的情报之后,德军第8航空军所属的He-111型轰炸机连续出动90余架次,一夜之间投下了200余吨炸弹,不但给岛上的机场和港口设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还击沉了两艘在港内卸货的英军补给舰。
  同一个夜晚,意大利海军也有斩获,巡洋舰“塔兰托”号带着三艘驱逐舰在一场夜间的海上遭遇战中击沉了英国驱逐舰“哈沃克”号,但慑于黑暗中的一个阴影——据意军指挥官解释说,当时他和他的下属都判断那是一艘火力强劲的英国重巡洋舰,四艘意大利战舰撇下即将到手的几艘英国运输船撤退了。
  根据第二天德国侦察机的航拍照片显示,马耳他港以及附近海域压根没有英国重巡洋舰的踪影,倒是一艘大型运输舰比较符合意大利人的描述。根据战后解秘的资料显示,那艘排水量达到1.3万吨的运输舰一次就为马耳他驻军带来了20辆坦克、60门高射炮以及大量的枪炮弹药!
  意大利同行的无能,也是张海诺想方设法“唤醒”“戈本”号这样一艘德皇时代战列巡洋舰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在他看来,一艘由德军官兵操控的旧式战舰能够发挥出比一艘新式意大利战列舰更大的作用。
  9月16日下午,土耳其海军的水上飞机在达达尼尔海峡西南约140海里处望见了一队悬挂意大利旗帜的舰艇,尽管通报情况并不在德土两国的秘密协定之间,但土耳其海军高层还是在第一时间把消息透露给了已经做好出港准备的德国人。与此同时,张海诺也接到了来自德军最高统帅部的密电,告知其意大利舰队已经按照计划前来接应。
  万事俱备的情况下,张海诺亲自登上舰桥,以代理舰长的身份下达了启航的命令。
  长长的汽笛声中,原本就是一段传奇的战舰,开始了自己新的传奇之旅。
第22章
关键位置
  它的作战目的究竟是什么?
  当得知原本隶属于土耳其海军的战列巡洋舰“亚沃士”号驶离达达尼尔海峡后挂上了德国海军的战旗,并在一队意大利舰艇的护送下向西南方驶去之后,这个问题便成为英国皇家海军高层指挥官们共同的疑问。
  德皇时代的“戈本”号原本就是英国海军心中的一个痛,然而战后英国人并没能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问题。多年来,尽管在土耳其问题上持有谨慎友好的态度,终究还是敌不过德国人恩威并施的手段。获悉“亚沃士”号已被转让的消息之后,英美政府立大有向土耳其人兴师问罪的势头,可土耳其政府的态度也非常明确:按照德国和奥斯曼帝国之间的协定,这艘战舰原本就要在适当的时候重新交还给德国,但不管怎么样,土耳其政府将在这场战争中严格恪守中立,绝不偏向交战国的任何一方。
  英美两国固然愤怒,但也不愿重蹈覆辙的把土耳其推向德国人一边,何况再怎么向土耳其政府施加压力,那艘战列巡洋舰也不可能返回土耳其!在这样的情况下,争取在其对盟军地中海战略构成更大威胁之前将其击沉,是英国人别无他路的选择。
  针对那艘重新回归德国海军战斗序列并被命名为“戈本”号的战列巡洋舰,英军高层很快在亚历山大港召开了以海军和空军为主的联席会议。会议上,英国地中海舰队司令安德鲁·坎宁安提出了“两径论”,即“戈本”号接下来只有两条路径可选:一是以比雷埃弗斯或是其他希腊港口为基地,在东地中海区域单独执行作战任务;二是前往意大利海域,与意军主力舰队会合并协同作战。
  许多英国海空军指挥官,都认为德国人在这个时候费尽心思得到“戈本”号,就是想要分散英国在地中海区域的海空军注意力,好让集结在西西里的德意军队更加顺利的攻占马耳他,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德国人会让“戈本”号直接加入意大利主力舰队,从而凭借整体实力上的优势一举打垮已经有多艘舰艇调回本土的英国地中海舰队。两方都有各自的理由和立足点,会上争论不下,就更不用说拿出一个具体的应战方案来。不过,仅仅两天之后,潜伏在希腊首都附近的英国间谍发来情报,说“戈本”号出现在雅典以西的比雷埃弗斯港,并在那里补充了煤炭和淡水,随行的还有意大利海军的护航驱逐舰队。
  考虑到比雷埃弗斯港所处的位置,认为“戈本”号将前往意大利海域的观点顿时升温:只要穿过希腊半岛与克里特之间的基拉西海峡,那艘战列巡洋舰一夜就可抵达意大利海军的头号军港塔兰托。尽管10个月之前英国海军航空部队以一场经典的袭击战重创了停泊在塔兰托的意大利舰只,但在那之后意军已经加倍巩固了该港的防御,况且德意如今在意大利南部的航空力量只增不减,英军想要重演一次塔兰托之役,难度之高可想而知!
  此外,还有人指出,德国战舰也有可能前往意大利港口进行现代化改装,只要保证充足的物资供应,意大利的造船厂可以在半年之内将这样一艘战舰升级成为适应现代海战的强力舰艇——这显然比重新建造一艘战舰快得多!在那之后,“戈本”号将有单独对抗一艘英国主力舰的实力!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时间根本容不得决策者们翻来覆去的思考,因为成功指挥了米尔斯比克战役和塔兰托突袭的安德鲁·坎宁安海军上将,旋即向航行在地中海东部的英国舰艇下达了新的作战指令。一时间,多艘水面战舰以及潜艇纷纷向希腊半岛与克里特岛之间的基拉西海峡西面驶去。一张恢恢大网正迅速形成,只要德国战舰晚一步行动,英国舰艇群便能以局部优势兵力对其进行阻截。
  然而,“戈本”号只停留了18个小时便离开了比雷埃弗斯港,接下来,最先抵达基拉西海峡附近海域的英国巡洋舰却没有望见德国战舰以及随行意大利舰艇的踪迹,反而遭到了从克里特岛出发的德军轰炸机的攻击,被迫后撤数十海里。一天之后,一条未经证实的消息从意大利传来:“戈本”号已经趁夜抵达意大利的塔兰托军港!
  这一消息令参加阻截行动的英军官兵们无比失望,不少人都相信这时候德军舰员与战舰尚处于磨合初期,顶多能够发挥出“戈本”号一半的战斗力——一艘英国战列舰或是两艘英国重巡洋舰,便有可能沉这艘老式德国战列巡洋舰,从而消除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巨大隐患。
  就在英军舰艇准备要从基拉西海峡附近海域撤离的时候,张海诺和他的新“宠物”却早已在克里特岛北部苏达湾防守严密的泊地下了锚——从一开始,他们就没有要和意大利主力舰队会合的打算,在张海诺看来,以“戈本”号的设计特点,还是充当一只海上猎豹比较能发挥作用。
  与塔兰托相比,苏达湾的永固工事并不多,防御体系也不那么完备,但自从4个月前的克里特岛之战结束以来,德军就在不断加固这个距离亚历山大仅有560公里的重要军事据点——扩建机场、增派航空部队,以及修建坚固的岸防工事、布设严密的雷达警戒体系。短短几个月时间,该岛就已经成为轴心国攻击盟军航线、支援北非德意军团作战的重要踏板!
  作为克里特岛上最好的深水港湾,苏达湾早在希腊统治时期就是一个设施较为完备的繁忙港口,英军进驻后,为了方便物资人员运送,还对该港进行了临时扩建,但到了克里特之战后期,该港连同克里特岛北部诸港都落入德意军队手中,反而成为轴心国快速增兵的重要通道。如今,这里不但长期驻扎着意大利海军的鱼雷艇突击部队,还成了德意两国潜艇的重要补给点之一。为了抵御英国海空军可能的攻击,德意军队在苏达湾北部的阿克罗蒂里半岛上构筑了一系列海空防御工事,不仅配置了大量的高炮,还从本土拉来了6门8英寸的要塞炮和2辆11英寸列车炮,由此构成了一个天然与人工相结合的坚固屏障。
  “戈本”号停泊在这里,用意就十分明显了,这也应了安德鲁·坎宁安的“二径论”——德国人花费相当大的代价弄来这样一艘战列巡洋舰,要的就是立竿见影的效果。560公里的距离,“戈本”号一天就能跑上一个来回,而埃及沿岸的港口防御设施,大都不具备与之对抗的实力。更为致命的一点,就是如果坎宁安将战列舰调离亚历山大港,兵力上的空虚就会给德国战舰留下很大的可趁之机,何况隆美尔指挥下的德意非洲联军,此时正在埃叙边境一线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对英军防线发动进攻。德意联军的空中优势,要是在加上一条凶猛的战列巡洋舰支援,英军将面临极为不利的局面。
  整整两天之后,一架执行高空侦察任务的英军喷火战斗机,才在对苏达湾的航拍中发现了“戈本”号的身影,新的情报很快送到安德鲁·卡宁安的桌前,皇家海军上将立即把主要军官们召集起来,商讨突袭苏达湾的可行性——突袭战术似乎已经成为英国地中海舰队的看家本领。
  结合先前对克里特岛以及苏达湾的侦察情况,将军们都认为可以趁德军防御体系尚未进一步加强发动一次海上突袭,560公里对于德国人既有好处也有坏处,从埃及起飞的英国轰炸机可以轻而易举的抵达那里,就算要用舰载机,英国航母也毋须离开港口太远。
  接下来两天,英军侦察机频频光临克里特岛,驻守那里的德军航空部队也不示弱,连连派出战斗机驱逐入侵者,并成功击落了一架装备先进航拍设备的喷火战斗机。
  与此同时,德军侦察机也不断飞抵埃及沿海和苏伊士运河上空进行航拍,新的照片显示英国海军的老式航母“百眼巨人”号已经返回亚历山大港,至于另一艘在地中海活动的英国航母“光荣”号,则通常是以直布罗陀港为基地活动。
  9月24日夜,漫天繁星都被自西而来的乌云遮蔽了,海面上暗淡无光,因而并不适合作战飞机和一般船只活动,但在苏达湾,一艘满怀野心的艨艟巨舰,却在航标灯的指引下毅然驶出港湾。与其一同行动的,还有另外9艘体积不一、悬挂意大利海军旗的舰艇,最近一段时间,整个意大利海军都犹如春天的熊一般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其活跃程度堪比战争之初!
  另外一边,尽管马耳他周边海域月明星稀,海面上良好的能见度更加适合德意空军和作战舰艇活动,但迫于危机的形势,英国海军仍在努力向马耳他岛运送兵员物资,为了提高护航成功率,有的船队甚至是两艘巡洋舰和八、九艘驱逐舰为四、五艘运输船护航,只是由于德国空军活动范围增大,这些船队往往还未靠近目标海域就已经被发现,接下来等待它们的将是来自空中、海上的连番攻击。与此同时,意大利海军亦在想方设法的保护自己的地中海运输线,以确保德意非洲军团的物资供应,只是在英国舰队的袭扰下,这条运输线的安全与效率都令人堪忧。
第23章
噩号
  熟悉的海浪,熟悉的海风,张海诺已经记不清自己在战舰的舰桥上经历过多少个这样的夜晚了。率先拥有雷达装备的德国海军,似乎成了这场战争中最擅长夜战的舰队,不过这一次,张海诺亲自指挥的这艘大型战舰,虽然看起来火力强大,却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现代化装备。
  敦实的舰桥,前后错位布置的两座舯部主炮塔,粗大的烟囱以及从中冒出的浓烈黑烟,这一切,难免让张海诺产生回到1916年时的错觉——德皇海军的“塞德利茨”号,采用的亦是相同的布局,但那艘“不沉之舰”在毛奇级的基础上大大强化了防御、提升了航海性能,故而在日德兰海战中展现出了惊人的抗击打能力。不过即便如此,它还是难逃“彩虹”行动的悲剧,最终坐沉于冰冷的北海深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8/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