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校对)第1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0/250

  机舱里的张海诺已经不愿再看下去了,他闭上眼睛靠上座椅,自战争爆发以来,他先后指挥不同的战舰纵横大洋,击沉的敌方舰艇和船舶早已超过了两位数,目睹那些下沉中的英国舰船,心情是何等的畅快,可这个世界上终究没有不败之人,这一次,在甚至没有看到敌人踪影的情况下,张海诺损失了一艘宝贵的战舰——就在昨天晚上,他还筹划着以“吕佐夫”号、“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再加上“格拉夫·齐柏林”号组成海上猎歼小组,两艘德意志级装甲舰将发挥自己航程远、适航性能出色的特点,在海面上搜寻打击规模较小的英国船队,“格拉夫·齐柏林”号则搭载鱼雷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伺机对德意志级装甲舰发现的目标进行空中打击。如果情况允许的话,“沙恩霍斯特”号和“欧根亲王”号也将参加进来。以目前的状况,英国海军除非是调动直布罗陀舰队北上参战,否则无法对德国舰队重新构成战力优势。
  现在看来,这个行动计划注定要失去一个重要的成员。
  笨重但结构坚固的“容克大婶”,最终四平八稳的降落在了跑道上。当机舱门被打开时,当空烈日发出的光突然变得无比刺眼,张海诺不得不深处右手来遮蔽眼睛。脚刚一踏上泥土地,他的头便莫名的感到一阵眩晕,也就在这一刹那,他突然发觉自己竟是这样一个害怕失败的人。自从担任一艘潜艇的艇长以来,二十多年间他指挥和参加的战斗不下三十场,胜负无算,至少从未蒙受过重大损失,可正是这样的顺风顺水,让他承受失败打击的能力逐渐变弱,到了今天,甚至不敢正眼看那艘下沉中的战舰!
  张海诺从未觉得自己如此的失败,尽管他的战绩簿无比辉煌,在世者几乎无人可比。可是,一个统领全局的将军,越是害怕失败,越成不了常胜将军。
  阳光能够晒去霉菌,有时候也能够晒去人们心中的阴暗,站在这吵杂、喧闹的机场,听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在耳边萦绕,张海诺长久的思考着。脚下的路,似乎还很长很长……
第36章
与时间赛跑(3)
  进入5月份之后,清爽的空气中逐渐有了燥热的气息,不过行走在林木茂盛的山间小路上仍旧那样的令人惬意,穿过繁茂枝叶洒下来的阳光是温和的,不时吹动草木的微风是轻拂的。碧绿的林海中,一条银色的山涧更在这幅大自然的画卷上增添了一抹亮色。
  离开布雷斯特已有两个星期,张海诺依然没有找到往日那种自信的平静,对于这场战争,对于残酷的海上厮杀,他突然有了一些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想法,这让他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陷入莫名的惆怅之中。
  “我的元帅,在想些什么呢?”
  一个略显沙哑且非常熟悉的声音把张海诺带回到现实中来,他转过头,看到那个比自己矮了一截、一脸狡捷笑容的人。
  “噢,尊敬的元首,突然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一些事情,所以……”张海诺无须恭维的挤出笑容,尽管五天之前,这个小个子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而张海诺也自此成为战争爆发以来晋升德国海军元帅的第一人。可是,军衔的晋升带来的大都是一些虚化的东西,扑面而来的鲜花、掌声和赞誉没有让张海诺感到发自内心的喜悦,与闪耀的勋章与鲜艳的绶带相比,职权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原有的主力舰队司令、最高统帅部海军主管职务继续保留,增加的只是一个半实半虚的海军副司令职务,协助海军总司令规划海军战略、处理海军内部的各项事务听起来名头很大,但张海诺之前的位置就已经能够做这些事情了!
  “啊,是在想你的小安娜了吧!”德国的独裁者、盟军眼中的恶魔,阿道夫·希特勒一脸小孩子般的讪笑。
  不得张海诺回答,希特勒又颇为关切的说道:“为什么不把她接回德国呢?虽然前一段时间英国人派出轰炸机袭击了我们的一些城市,但我们的空军完全可以保证这种情况今后绝少发生!海诺,你看在这奥伯萨尔斯山区,风景优美、空气新鲜,而且从未受到敌人飞机的袭扰。只要你愿意,随时可以搬进那座原本就为你准备的山庄!”
  “元首的好意让我非常感动,我可以向元首保证,安娜和她的母亲呆在国外绝不是因为战争的缘故!”为了家人的安全,张海诺用上了早已准备好的谎言,“她们更加习惯于寒冷地区的新鲜空气,尤其是她的母亲,长年积劳成疾,现在正需要长时间的静养!别担心,我的元首,战争和国家对我来说,可比家人重要多了!”
  和往常一样,希特勒只是笑笑,并不真的深究下去,或许,他早已知道了爱将的用意,只不过无心点破罢了。
  两人又继续沿着山路朝前走了一会儿,元首突然问:“海诺,你觉得我们现在有实力登陆英国本土吗?”
  张海诺想了几秒,“我的元首,海军完全有能力运送陆军部队登陆英国,但还不能保证短时间内运送足够巩固滩头的兵员和装备!不过,我想我们的英国对手并不清楚这一点,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扰乱他们的部署!”
  阿道夫·希特勒的战争智商何其高,一下子变领悟了对方的意思,“你是说……让英国人把部署在地中海的舰队都抽调回本土?”
  张海诺进而解释道:“是的,既然我们短期内不能真正登陆英国,那么就应该从其他方面着手,不断削弱英国的战争潜力!我一直认为,我们的下一步海上战略,就是占领马耳他、直布罗陀和苏伊士运河三处中的至少两处,只有这样,英国的海上命脉才会被真正卡断!”
  阿道夫·希特勒背着手继续往前走,他显然没有因为这样的“陈词滥调”而感到厌烦,海上的形势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某些特定战略的可行性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我同意你的观点,德国和盟友国家应该在地中海方向上有更多的作为!在北非,隆美尔已经足够令人满意,我们用不了多久就能打下埃及!至于在海上……海诺,如果让你全权指挥进攻马耳他的战斗,你需要多少兵力?另外,从海上攻陷直布罗陀的可能性有多大?”
  这些问题并不让张海诺意外,他一一解答道:“眼下打下马耳他最多只需要一个伞兵师和一个陆战师,但关键是意大利海军能够保证我们的海路;从海上进攻直布罗陀是个看起来难以完成的任务,我个人认为我们还是应该更多的从盟友身上想办法!此外,我的元首,请恕我直言,如果意大利海军不能保证北非军团的后勤供应,隆美尔将军的前进脚步将受到拖累!”
  一提到意大利人允诺的海上供应,希特勒便有些情绪化的咆哮起来:“意大利人……这些笨蛋根本就没有做好参加战争的准备,我当初真是太高估了他们!我们的意大利元首,简直是在指挥一群绵羊作战!”
  张海诺没必要在德国元首面前极力贬低意大利盟友——虽然这个盟友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差的盟友,但以德国的战前形势,也很难找到几个小国之外的其他盟友。在等希特勒稍稍平静下来之后,他说道:
  “我的元首,我们不能指望盟友来拯救我们,想方设法扩充自己的实力才是最有效的途径。”
  希特勒瞟了他一眼,背着手转身看着远处的山林,“海诺,你是希望我再一次保证海军的资源供应吗?”
  德国元首的言语中似有厌烦之意,不过这也难怪,在占领波兰、挪威和法国之后,德国的军事资源相对于庞大的战争机器仍显不足,随着大战的临近,各个军种更是想方设法获取更多的资源供应,虽然德国设立了专门的部门调配战略物资,但还是有不少人为走捷径来希特勒这里寻求支持。
  张海诺语气恭敬的说道:“元首开了口的事情,就一定能够做到,这点我几十年来从来都没有怀疑过!今天我想说的,并不是这方面的事情!”
  “噢?”希特勒转过头来,脸色一下子和悦了许多,并且作出一副洗耳恭听的表情。
  “我的元首,在与捷克、奥地利合并之后,我们充分利用了他们原有的资源,包括他们的坦克、车辆、大炮,并对我们随后的作战行动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陆军的经验,海军其实也是可以合理借鉴的!”在这里,张海诺特意在“合理利用”这两个词上加重了语气。
  元首点点头,但并不接话,看起来是在边听边想。
  “目前海军新完成训练的士官和水兵,除去已经分配到‘提尔皮茨’号的2500人,还有5100人,加上‘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上的舰员,这些合格的人员足以配备3到4艘大型战舰!可今年能够投入服役的,就只有‘提尔皮茨’号和‘彼得·斯特拉塞’号!”张海诺接着一口气说道:“这里面的军官,至少都是接受过20个月的正规课程和海上训练,水兵们也基本上在训练舰上呆了8个月时间,他们掌握的都是操纵水面舰艇及其武器的知识和技能,派去潜艇部队或是组成陆战部队既无用武之地,又有些浪费人材!后来,我就想到了我们周边国家手里拥有的战舰!”
  “你是说……法国舰队?”和张海诺先前一样,德国元首脸上也没有惊讶的表情出现,他这样一个在战争方面可以用贪婪来形容的独裁者,当然不会对手下败将的舰队视而不见,只不过法国投降时德国海军完全没有能力控制远在比斯开湾和地中海的法国舰队,而一旦那些舰只投向英国人或者开到法国殖民地,对德国的战略而言都是非常不利的。正因如此,希特勒和他的最高统帅部才会允许法国人在停战之后保留自己的舰队,但必须将这些舰只解除主要武装后封存在指定的几个港口。
  “就战斗力而言,目前法国人手里的舰只抵得过英国的直布罗陀舰队,而且它们无需冒险穿过直布罗陀海峡就能够在地中海域作战!就我个人的意见,考虑到这些舰只对于改变战争进程的巨大作用,背负任何的罪名都是值得的!”张海诺的潜台词里,有一句是阿道夫·希特勒心里非常清楚的:所谓的停战条约、和平协议都可以变成废纸!
  考虑了有一分多钟,德国的独裁者以谨慎的口吻对张海诺说道:“这是一个天才的冒险计划,海诺,我要你提出一份详细的方案,你只需要单独向我一个人报告,明白吗?”
  尽管让一支法国舰队转为己方所用困难重重,但冒险背后所蕴藏的收获也是极其诱人的。张海诺肯定的告诉他:“请放心,我的元首,我会竭尽全力做好您交代的每一件事情!”
  野心勃勃的独裁者显得非常满意。
  张海诺的话还没完,“我的元首,请允许我在这里向您报告另一个设想!是关于另一艘大型战舰的!”
  “噢?”希特勒心平气和的问,“哪一艘?”
  “‘戈本’号!”
  张海诺说出的,是一个似乎已经远离了历史的舰名,这一下,德国元首算是结结实实的吃了一惊。
第37章
与时间赛跑(4)
  位于奥伯萨尔斯山区的“山崖城堡”里,气氛随着一个特殊日期的临近而变得愈发的紧张,每个人都是那样的行色匆匆,唯恐自己耽误的节拍将会对整个战局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陈设精致的大会议室里,张海诺第一次以海军副司令的身份列席,心情倒没有太大的不同。最高统帅部会议一开始,参谋长首先通报了战役的总体准备情况,紧接着陆军、空军和海军依次通报了具体情况:眼下陆军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师已经进入进攻出发阵地,空军按照计划在前线机场整备完毕,海军的准备同样是按照“巴巴罗萨”计划的步骤进行的——留守本土的舰艇,包括德意志级装甲舰“舍尔海军上将”号、重巡洋舰“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在内的水面舰只,以及大约40艘中近程潜艇都将参加这次作战行动。它们在战争初期的任务以封锁为主,即防止苏俄船只通过斯卡格拉克海峡进出波罗的海,在此基础上配合陆军进入苏军占领下的波罗的海沿海国家,并伺机消灭苏俄海军具有一定实力的波罗的海舰队。
  各军种通报完情况之后,阿道夫·希特勒开始了他那标志性的训话。说是训话,其实用讲演来形容更加贴切。大战迫在眉睫,在座的三军将领们看起来并不怎么乐意在这里当听众,尤其是元首动辄一两个小时的讲话,绝大多数是老调重弹。
  “……战争一旦开始,各集群必须坚定不移的向预定目标进攻、进攻、进攻,粉碎苏军的一切抵抗……”
  在一群表情不尽相同的将领中间,张海诺算是中规中矩,此时似听非听的他,其实正在盘算着另外一些东西。经过和德国元首的单独谈话之后,他对于海军在下一阶段的作战目标有了更加清晰的规划,为此,他连夜与雷德尔进行了详谈,在大多数问题上,他都得到了海军司令的支持。唯独“戈本”号,雷德尔与希特勒的意见颇为一致:涉及国家政治,必须慎重再慎重!
  不知不觉间,张海诺听到了一个响亮的“德意志万岁”,身旁椅子一动,他立即跟着将领们站了起来。
  “德意志万岁!”这个会议室里的高级将领们总是在最后焕发出抖擞精神,而且步调相当的一致。
  会议结束时,天色已近渐黑,张海诺等人旋即被告知今晚将与元首共进晚餐,这在狂热的德军基层官兵看来绝对是至高无上的荣誉,但对于最高统帅部的常客们来说,为这样一顿饭得再听一遍元首的尊尊教导实在是得不偿失。不过,还没有人敢于借故缺席元首的饭局,到了开饭时间,将领们一一盛装列席,当然,和往常一样,这顿简单的战前晚餐吃了两个小时,而前面超过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元首一个人在发挥……
  在这之后,包括龙德施泰特、曼斯坦因、古德里安等在内的大部分将领,都将直接返回各自的指挥部,只有为数不多的人会在这里守候下一场战役的到来。
  在离开山崖城堡之前,张海诺从挚友“汉斯·洛梅斯特”那里得到了一个重要消息:德军情报部门费劲千辛万苦,好不容易从苏联人手里搞到了一份T34的技术图纸,初步评估报告于三天之前呈送元首过目,并且已经引起了他的关注,目前陆军兵器技术部门正根据他的指示对这份图纸进行深入研究和进一步的评估。
  张海诺清楚的知道,以希特勒的性格,在战争机器已经重新加速、距离东线战事爆发不过四个星期的时候,因为对方一种武器的技术图纸而推迟计划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自己更加不可能对既定的事实做出任何改变了,他只希望元首和最高统帅部能够对苏俄的军事技术有个更加直观的评估,并且尽早拿出有效应对措施。
  由于苏俄军队在芬兰的拙劣表现,在如今的德军最高统帅部,从上到下普遍抱有东线战事能够在冬季之前结束的看法,作为“非主流”的一员,张海诺的努力游说却只劝服了自己的挚友,好在党卫军统帅在军用物资的问题上还有一定的发言权,他向张海诺保证,后勤部门已经开始大量储备过冬物资,供装备使用的防冻剂也已经有所准备。
  中途在柏林稍作停留之后,张海诺很快抵达了基尔海军基地。随着以“俾斯麦”号为首的主力舰队驶入大西洋,基尔军港呈现出少有的平静。经过大修和改装的“舍尔海军上将”号出海试航尚未归来,泊位上仅有“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和两艘轻巡洋舰——“埃姆登”号和“纽伦堡”号,参加海峡冲刺行动的Z级驱逐舰大部分还留在法国港口,目前部署在基尔港的仅有3艘,且都是建造时间最早的1934年级驱逐舰。此外,德国海军为巴巴罗萨计划抽调了40余艘潜艇目前大都驻扎在基尔,但这些大都是航程较短、远洋航行能力较弱的潜艇,它们许多是1935年前后建造、装备4具鱼雷发射管的老艇。
  纵观德国部署本土海域的舰艇,最具威慑力的就只有刚刚完成舾装和调试的“提尔皮茨”号。张海诺抵达基尔港之后,便立即着手布置这艘新锐战列舰的服役仪式,搭建观礼台、粉刷街道以及装点舰只,“提尔皮茨”号全程在威廉港的海军造船厂建造,因此最后的设备安装和调试也在那里进行,到了服役仪式的前一天,它方才经由基尔运河驶抵基尔海军基地,如此庞然大物一进港,原本还有些空荡的港湾顿时充实起来。
  “提尔皮茨”号服役仪式当天,阿道夫·希特勒在雷德尔的陪同下亲临基尔,德国元首的到来不仅仅是鼓舞海军的士气,他在服役仪式上发表的讲演,还经由德国宣传部门向全世界范围进行了转播。尽管由于各种原因,这艘俾斯麦级战列舰比预计服役时间推迟了三个月,可是在阿道夫·希特勒特有的腔调中,它被描述成刺向英国人的一柄重剑。
  “既然英国政府一再拒绝德国政府提出的和平计划,出于自我保护为目的,德国军队将跨过海峡,以武力来结束这场战争!”
  德国元首的跨海作战宣言,掷地有声。在这次讲演中,他一方面公布了不久前结束的“欧海之战”的战果——自然是以他一贯夸大收获、压缩损失的伎俩,让全世界都认为德国海军取得了一场巨大的胜利,另一方面,他明言受损的“俾斯麦”号等主要舰只将在两个月之内得到修复,届时德国海军将首次以压倒性的优势控制英吉利海峡周边的制海权,加上重振旗鼓的德国空军和厉兵秣马多时的德国陆军,越过英吉利海峡天堑、荡平英伦三岛将只是时间问题。
  此言一出,举世震惊,德国独裁者的狂妄虽然是人所尽知,但在“欧海之战”确实让英国本土舰队元气大伤的情况下,这样的论调像模像样,加之德军横扫波兰、北击挪威、挑翻法国的余威犹在,人们不由得为英国的前景感到万分忧虑,整个英国更是重新陷入深深的恐惧之中。
  这,发生在苏德战争爆发前的半个月,从任何一个方面讲,都达到了阿道夫·希特勒心理战的目的。两天之后,从西班牙传来消息,一支由四艘大型战舰和十余艘轻型舰艇组成的舰队驶离直布罗陀港,而在北非海岸巡逻的德国侦察机也观察到了另一支英国舰队在自东向西行驶。
  苏俄方面,军政高层从头至尾都抱着一种隔岸观火的心态看待德国与盟军之间的战争,不仅如此,他们还根据苏德之间的秘密协定向德国提供大量的资源,然而这注定是养虎为患的愚蠢做法。到1941年6月,德军已经在苏德边境上秘密集结了大批军队和装备,可是,几乎整个欧洲的目光却被吸引到了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北部阳光灿烂的沙滩上,德军举行了代号“鱼雷艇”的大规模军事演习,受邀观看演习的不仅有轴心国的军事代表,一些中立国家也受邀派遣了军事观察员,这其中包括西班牙、保加利亚和苏联。
  在十余天的演习中,上万名德国士兵、数十辆潜水坦克和各型船只声势浩大的演练了登陆作战、固守滩头和向内陆挺进等战术项目,这期间对岸的英国空军虽然频频出动骚扰,但无奈德军专门部署了大批战斗机,尤其是新装备空军的FW190轻型战斗机,成为演习本身之外的又一亮点。
  针对德国可能发动的入侵,英国政府自1940年6月之后再一次发布了紧急动员令,号召全体英国人用实际行动保卫家园,并发动百万军民在英格兰南部沿海构筑防御工事。同时,英国政府开始有秩序的向加拿大转移皇室成员和部分政府机构,忌惮于德国海军的破交战略,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甚至被迫搭乘英国皇家海军的潜艇前往北美,那漆黑狭窄的舱室显然和他们尊贵的身份格格不入。
  此时的大英帝国,也俨然变成了一个没落贵族。
第九卷

第1章
大洋之局
  千百年来,历史不断变迁,浩瀚的大洋却一直寄托着人类的梦想。人们奋不顾身的去探索、去追求、去征服,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大西洋便是世界各大洋中最具魅力的一个。
  在其漫长的航海史中,大西洋东岸的住民们显得尤为活跃,从不知名的航海者到哥伦布再到西班牙殖民者,这些欧洲人以大无畏的精神试着去了解它、驯服它;从荷兰海上马车夫到西班牙无敌舰队再到英国皇家海军,这些欧洲人带着巨大的野心去征服它、占有它。探索者的精神固然令人敬佩,野心家的欲望亦是人类本性的真实体现!
  20世纪,另一个传统欧洲国家——德国,开始了他们对大西洋的征服之旅。前后两场战争,发展出两条截然不同的曲线。
  1941年6月12日,北大西洋海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0/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