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校对)第1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0/250

  然而,这次英国人却失算了,德国元首晚餐时勃然大怒是因为几位陆军将领反对他在西线发动闪电进攻的计划,事实上,多数陆军将领都对进攻法国持谨慎态度,因为马奇诺防线,也因为德国军队在上一次大战时不成功的经历。
  午夜前后,一名长期潜伏在柏林的法国间谍向巴黎传去消息:“沙恩霍斯特”号动力系统严重受损,德国人准备动用DO-24和BV-138两种大型水上飞机为它运送维修部件!
  无私的法国人连夜将这一情报转送给他们的英国盟友,英国人对此将信将疑。DO-24或者BV-138确实能够将数吨重的备件送往两千多公里外的海域,但在战争期间从德国本土飞往北大西洋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英吉利海峡或是北海北部绕过英国本土都得担上一定的风险,何况大型战舰上的零部件许多都是以十吨甚至几十吨计算的,重大维修都需要返回拥有足够设备的船坞方能完成。
  即便如此,英国海军部仍不敢大意,他们连忙召集海军技术部门的专家,就一艘大型战舰遭遇创伤时在海上进行修复的可能进行讨论。得出的结果是德国人确有可能利用舰上的起重机对动力系统进行有限的修复,但在伤及舰体外部结构时,海上修复几无可能。
  于是,英国海军部又连夜打电话找到白天执行轰炸任务的飞行员,询问他们当时沙恩霍斯特中弹情况,可怜的飞行员们睡眼惺忪的将重复了一遍又一遍的答案告知这些海军将领:德舰舯部中弹,当场浓烟滚滚、烈焰冲天!
  日出时分,巡航在冰岛附近海域的英国战舰群接到伦敦海军部发来的电令,“反击”号率四艘重巡洋舰组成先头搜索编队,在海军上校阿特劳尔的指挥下高速向德国舰队最后出没的海域搜索前进;“光荣”号和“暴怒”号航空母舰加上12艘轻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侦察和攻击编队以较高的航速跟进;本土舰队实力最强的四艘战列舰——“纳尔逊”、“厌战”、“马来亚”、“罗德尼”,只留“纳尔逊”率部分巡洋舰和驱逐舰留守丹麦海峡和法罗群岛海域,其余战列舰组成坚实的攻击主力杀气腾腾的开赴作战海域。
  此外,由于QB32船队遭袭事件,另外两支3月底和4月初从北美开出的船队被迫中途返航,负责护航的作战舰艇则被抽调出来组成搜索编队由西向东航行,这一编队实力相对偏弱,仅有一艘装备8门15英寸炮的老式复仇级战列舰“决心”号,在航行至格陵兰附近海域时,另一艘复仇级战列舰“皇权”号也加入进来。只是由于这两艘战列舰的存在,整个搜索编队的航速仅能保持20节左右,近20艘舰船以搜索横队浩浩荡荡向英国本土行驶,和从苏格兰北部海域出击的本土舰队遥相呼应。
  英国人的部署看起来缜密,却在德国人的预料之中。4月15日上午11时许,负责前往冰岛以南海域执行侦察任务的德国侦察机发现了行进中的英国舰队,它随即通过电报向德国海军报告了这一情况。当天下午,潜伏在附近海域的两艘德国潜艇——U51和U85号也先后从潜望镜里观察到了西行的英国舰只,其中U85还向一艘英国航母发射了鱼雷,可惜由于距离太远而未能命中,反倒被对方随后赶来的护航舰艇一阵猛追。数小时后,这艘不走运的德国潜艇又发现了新的目标,一枚鱼雷镪镪击中了英国战列舰“罗德尼”号舯部,却没能对这艘重装甲的英国战舰构成威胁,在对方驱逐舰的威逼下,U85只能无奈逃走。
第28章
冒险者的游戏
  厚重的云层遮蔽了阳光,也阻挡了敌人的视线。风雨交加的海面上,深入危险海域的德国舰队暂时摆脱了英国空军的追踪,正以略高于巡航速度的航速平缓前行。
  经过连夜的抢修,在空袭中受创的“沙恩霍斯特”号已无大碍,只是当张海诺行走于舰内通道时,仍然可以嗅到各种各样令人不愉快的气味——炸药爆炸后留下的苦酸味、物件燃烧的焦灼味以及短时间内难以除去的血腥味道。在舰上的医疗室里,伤者的呻吟声不绝于耳,这些无不是坚强的战士,可如今却已失去了继续战斗下去的基础。张海诺无奈的看到,这里许多人即便能够康复,也只能黯然退役。
  那些没有受伤的舰员,虽一个个满脸疲态,但至少比受伤的同伴们幸运许多。在二级战备状态下,相当一部分人只能在各自的岗位上继续坚持,轮换下来的则抓紧时间进餐和休息。
  经过军医官的救治,原本身体健壮的齐里格已无性命之忧,然而张海诺现在必须一力承担编队指挥官与“沙恩霍斯特”号舰长重任。在过去的24个小时里,他巡视全舰、抚慰受伤官兵、安排官兵抢修受损设备,只零零散散的休息了不到两个小时。在战争中,这压根算不上什么惊人的事情,可加上先前几天他也只是与齐里格上校轮换休息了几个小时,眼下即便是香浓的黑咖啡,似乎也只能起非常有限的提神作用。
  巡视全舰之后,张海诺脸上有喜亦有忧,总的来说属于一种谨慎的乐观状态。那枚重磅炸弹确是英国人的“幸运之作”,它从高空落下后不偏不倚砸在“沙恩霍斯特”号的机库位置,穿过机库以及第一层甲板方才爆炸,数百公斤烈性炸药的威力得以充分发挥。机库连同两架舰载侦察机以及放置在附近位置的交通汽艇一并化为碎片,位于第二层甲板下方、用于储备修理器械和零备件的机械修理室遭到严重破坏,此外舰上的大量线路连同部分输烟管道亦受影响。尽管航速和火力得以保全,但舰上依然损失了百余名经验丰富的舰员,无法在海上实施修复的甲板破口在下一次战斗中将是个不小的隐患。
  此外,在风雨中降落时,“格拉夫·齐柏林”号损失了4架战斗机和1名飞行员,如今舰上只剩13架BF-109T、10架Ju-87C和6架Fi-167,加上各舰消耗超过三分之二的防空炮弹药,这支舰队的防空能力差不多打了一个对折,以目前的状态恐怕只能勉强支撑又一次大规模的海空作战。
  沿着司令塔通道往下走,张海诺来到位于舰桥底部的航海室。在这里,军官们不只负责测绘航向、方位,还要根据通讯部门和舰上参谋组提供的信息估算目前和未来的海上形势。大幅海图上,带有米字旗的舰队已经离开丹麦海峡以及冰岛以南海域向西行进,返回德国的海上通道看似大开,其实不然。张海诺和他的战舰若想溜回挪威海域,首先得避开气势汹汹的英国本土舰队主力,那支舰队的规模数倍于己,可以动用的中小型舰艇更是不下百艘。
  同时,英国本土舰队西进并不意味着丹麦海峡和冰岛以南海域就成了不设防的区域,在天气状况允许的时候,英国空军的侦察和轰炸力量可以覆盖那里大部分的海区,从本土基地出发的英国驱逐舰能够利用密集的鱼雷战术对敌方大型舰只构成威胁,而虽被德国同行光芒掩盖但实力仍不容小觑的英国潜艇部队,更有可能在那些海域构筑危险的截击线。
  盯着贴满各种标识的海图,一边听参谋官汇报刚刚截收到的讯息,张海诺已然没有当初那种“玩得就是心跳”的感觉,引诱英国海军主力离开挪威海域的目的现已达成,不管是且战且走的英雄,还是灰溜溜逃跑的狗熊,只要能够率领舰队成功返航,便是大功告成。
  “将军,这是刚刚截收到的有关北欧未来两日天气情况的密电,是从基尔发来的!”
  通讯官手里拿着的电报条,是张海诺作出进一步决策的重要依据。他谨慎的接过电文一看,脸上的愁容顿时舒缓了一半,别看这场雨声势不大,却至少要持续三天时间,而且越往北越寒冷,到了北极圈以内就成了漫天风雪。
  不过,张海诺紧接着心里一合计,英国舰队指挥官此时恐怕也得到了相似的气象预报。虽然以全速航行状态,从舰队目前位置到挪威海只消一天一夜时间,但在航路上却没有太大的回旋余地。即便用不上飞机,英国人也依然可以通过传统作战模式,以大批小型舰船构筑宽阔的侦察警戒线,要想在不被他们发现的情况下溜走,单纯的高速东进绝不是一个好选择。
  “令各舰半个小时后报告目前的油料情况!”
  张海诺心想,不论采用何种策略,保持油料充足都是不二的前提,于是让参谋官将这一命令传达下去。在他眼前的航海图上,最近的一艘油船就在北岛西北靠近格陵兰岛的海域待命,但它所搭载的数千吨燃油显然不足以供三艘大型战舰和五艘驱逐舰之用。这时候,他突然心生一计,如果英国人得知德国油船将专程前往某一海域,英国指挥官会抓住这一情报判断德国舰队的行踪,并作出相应的调动,一招调虎离山之计便可为自己争取到有利位置。
  等到参谋官将各舰油料统计资料送来之时,张海诺已经亲自拟好了一份电文:请于24小时内派遣补给船至北纬63度西经36度海域,需进行海上油料输送和紧急维修。
  “将军,本舰油料剩余3,100吨,格奈森瑙号仍有3,800吨,格拉夫·齐柏林号1,800吨,本特将军的5艘驱逐舰情况大致相当,罗德尔号剩230吨,吕德曼号余220吨,库纳号230吨,海德坎普200吨,施米特号240吨!”
  参谋官捧着他的文件夹将这些数据读了一遍,声音不大,仿佛在提防英国间谍将这些至关重要的消息传达给英国海军似的。
  张海诺从他那里拿来文件纸又亲自看了一遍,确实,这些数据对于他作出判断至关重要。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三艘大型战舰的油料足以供它们在不进行中途补给的情况下返回德国,但五艘驱逐舰就基本上只能航行到挪威海域了。
  “传我命令,令本特将军率驱逐舰分队继续北上,与油船会合后尽快完成海上补给,再尽速从丹麦海峡突入挪威海!”
  “是!”参谋官嘴上没说,脸上却有狐疑之色,按照这份命令,这5艘驱逐舰将与3艘主力舰分开行动,这样做好处和坏处均是显而易见的。按照德国海军将领的一贯作风,多半会令两者相互配合、互相掩护,但眼前这位几年前还名不见经传的指挥官,在德国海军内部却是以诡异战术而著称的。
  张海诺没有理会参谋官的疑惑,而是考虑着接下来行动的一些细节,这首要一点就是不露痕迹的让英国人得知德国舰队将前往格陵兰岛以南海域进行补给的假消息,引英国主力舰队北上,自己则率领舰队利用夜幕掩护全速冲过冰岛和法罗群岛之间的水路。
  一切谋划妥当之后,张海诺又将一份带有暗语的电文通过密电发送到海军司令部,雷德尔和帕齐希见了这份电文便会明白自己的用意。
  一刻钟之后,本特将军从他的分队旗舰上发出“基尔”的灯光信号,这里面寄托着舰队中每个成员此时的期望,但没有人说得清楚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会发生什么,也许这里每艘战舰都能平安返回基尔,也许全军覆没。
  在阴沉的海面上,三艘大型战舰调头向东南方全速驶去,五艘驱逐舰则继续向北,双方很快便消失在彼此的视线当中。
  趁着等待柏林海军部回复电报的时机,张海诺只身去了一趟舰长室,齐里格下午进行的手术非常顺利,他的一条手臂也许会因此而留下后遗症,却不至于影响到他继续指挥这艘战舰。只是因为失血过多的缘故,这位身形健硕的舰长此时脸色苍白,说话时的语调也远较平时虚弱。
  “将军,我们还在大西洋上!”齐里格所躺的位置,正对房间里的舷窗,但从他的角度只能看到阴郁的云层,海面上风雨交加,人们无法通过星体位置来确定自己的方位。
  “是的,不过不用担心,今晚我们就会顺利返回挪威海!”张海诺言语自信的安慰他。
  齐里格躺在床上,心平气和的问道:“这样的天气还能持续多久?”
  张海诺答道:“气象预测说大概有三天,英国人可能会因此而认为我们并不急着突围!”
  “将军,我们为什么急着突围呢?”齐里格费力的扭过头,两眼望着张海诺:“也许……我们可以在这大西洋上继续牵制英国舰队。反正我们目标不大,又能得到海上补给,虽然与计划不同,但我们也许可以像您当初指挥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一样令英国人的海上运输线陷入停止状态呢?”
  张海诺轻舒了一口气,心平气和的说道:“上校,还记得我们出航之前我说过的话吗?这一次出击并不是真正的远航,我们所呆的时间有限!事实上,我们接下来还有许多重要的事情要做,而在大西洋上呆的时间越长,舰队所面临的风险便越大,这一点又不同于我当初指挥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
  齐里格想了想,受伤似乎刺激了他的思维,他很快就想通了,“当初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在海上行动时目标更小,而且英国人因为需要盯防我们的两艘战列舰而无法抽调主要兵力!”
  张海诺点头道:“这是正解!”
  齐里格又说:“所以,一支随时可以突入大西洋的舰队,威胁不比一支在大西洋游弋的舰队小多少,但我们却可以少冒很多风险!”
  “而且无须消耗油料!”张海诺半开玩笑的说道,眼下海军倒还不至于面临油料危机,如果战事能够顺利进行下去并且及早向着有利于德国的方向发展,也许历史上那样的油料短缺根本不会出现——只要英法退出战争,德国的海外贸易便可恢复到战前水平,甚至可以通过对占领地掠夺得到长足的发展。在这其中,令英国人妥协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阿道夫·希特勒一直以来的追求,有人说他从来就没有认真考虑过“海狮计划”,就张海诺目前所了解的情况来看,这一论断确有它的道理。
  齐里格将目光转回到天花板上,那里也许写着他人生一直寻找的答案。
  张海诺起身,说道:“今晚也许会有些吵闹,也许什么也不会发生!上校,我得回舰桥去了,你就好好休养身体,希望我们再次并肩作战的那一天早些到来!”
  “好的,将军,祝您成功!”齐里格随即回应到。
  张海诺最后看了一眼他肩部厚厚纱布上的少许血渍,似乎已无继续渗透的迹象,这才放心的离开。
  回舰桥时,军官们依然各自忙碌,但柏林方面却迟迟没有传来电文——战争中各方通讯部门的效率显然没有数十年后那样高,舰上的通讯部门不时截收到各种各样的电波,有的毫无意义,有的则是无法暂时无法破解的敌对方电文,英国人同时也在想尽办法的干扰德国舰队与本土联系,这大大增加了舰上通讯人员的工作量。
  舰上的参谋官自告奋勇的替张海诺代执舰长一职,张海诺应允之后却未直接回房间休息,而是穿上雨披沿着舰舷通道往舰尾走,不一会儿便来到了被英国炸弹炸伤的位置,那里的甲板在剧烈的爆炸中留下一个5、6米宽的大洞,透过这个破洞张海诺可以看到一片狼藉的舱室,舰员们在灭火和抢修设备之后还没来得及将这里收拾好,因而它大致保留着遭到攻击后的原始场景。从巨大的破口和扭曲的钢板上,张海诺可以想象那枚炸弹的威力是何等的可怕,在两侧战位以及下部舱室工作的近百名舰员非死即伤。这虽然可以归咎于机库位置装甲相对薄弱,但和沙恩霍斯特级装甲带的设计特点不无干系——缺乏强有力的上层装甲列板,导致抗水面炮击和航空炸弹能力非常有限。
  甲板的破口阻碍了张海诺继续沿着舰舷通道往舰尾走的企图,他在原地默默站立了一会儿,便转身来到不远处的双联装105毫米战位上,这白色的炮塔在爆炸中所受影响不大,但坚守在露天战位上的炮手们可就没那么好运了,弹片造成4死4伤,如今守候在这一战位上的大多是从下部舱室调派上来的,在这里,张海诺还看到了两张非常稚嫩的面孔,他们是战舰启航之前加入进来的见习军官。
  也许是先前的激烈战斗足够的心惊肉跳,也许是血与火的残酷造成了巨大的震撼,亦或是海面上的寒风冷雨和过低的气温,张海诺注意到这些补充上来的临时炮手们中好些个脸色都是苍白的。他们有的戴着钢盔,有的却只有平顶的布质军帽,救生衣倒是一一俱全,可没人指望它能够在危急时刻替自己挡上一星半点弹片。
  见到编队司令,原本或坐或站的炮手们纷纷以立正姿态相迎。张海诺目光扫过他们,最后停留在一位稍稍年长的海军上士那里。
  “大家之前都操作过这种高射炮吗?”
  上士胸膛一挺,“报告将军,除了原本就分配在高射炮位的三人,还有五人有过一定的操炮经验,完全没有经验的将专门传递炮弹!”
  “很好!”张海诺积极的回应说,“弹药消耗情况如何?”
  上士旋即答道:“本炮位先前已耗用105毫米口径炮弹240发,考虑到舰上损坏的4号和5号高炮,我们尚可使用的炮弹约有150发!”
  “很好!”张海诺背着手,面色平静的说道:“继续坚守岗位,直到我们顺利返航!”
  “是!”上士依然高高挺着他的胸膛,和他的临时下属们一道目送德国海军的“宠儿”离去,眼睛里的迷惘,终因他的最后一句话而大为减少。
  “小伙子们,你们也都听到了!”
  在张海诺远去之后,上士转过身看看他的炮手们,大声鼓舞道:“我们要继续坚守岗位,直到舰队顺利返航!”
  临近中午时,柏林终于传来了张海诺期望已久的回电,“M计划正在执行”,张海诺知道这一暗语的意味所在。于是,在下达了无线电管制命令之后,他指挥舰队继续南行,直到距离夜幕降临还有两三个钟头时,他才带着舰队转向东行驶,待完成转向后,领舰“沙恩霍斯特”号舰首直指北大西洋与北海之间的重要通道——法罗群岛水域。
第29章
冲击警戒线
  日近黄昏,在位于苏格兰西北方三百多海里的海面上,十余艘战舰正以三列纵队向西北方行进,居于舰队中列的三艘,体积远较其他舰艇庞大,健硕的躯体配上强悍的火力,外加那一根根粗大烟囱中所喷出的滚滚浓烟,这阵势远远看去杀气腾腾。
  “布朗将军到!”
  顺着人们的目光看去,刚刚登上英国本土舰队临时旗舰“厌战”号的是一位身材敦实、年纪约在五十上下的英国海军将官,尽管海面上此时光线不佳,但他的军服依然给人一种雪一样白的感觉。只见他面色严肃、眉头紧锁的快步走上舰桥,和等候在那里的帕豪斯爵士以及“厌战”号舰长布里奇上校、先期登舰的“马来亚”号舰长拜尔德上校一一握手。
  “有德国人的新消息?”布朗准将迫不及待的开口问。
  帕豪斯伸手揽过布朗的肩膀,“当然,我之所以请诸位登舰,正是想商议此事!来,大家都到会议室去吧!”
  布朗两眼顿时放光,他紧随着众人一同走进这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的舱室之内。矗立在附近的水兵们无不将期待的目光投向这群高级军官,如今有许多关于德国舰队的说法在舰上流传,但不管那些德国战列舰是否真的遭到重创,每一个心怀国家的英军将士都迫切的希望将它们一一击沉。
  “厌战”号上的军官会议室,并不具备此前长期担任本土舰队旗舰的“伊丽莎白女王”号和“胡德”号那样高档的陈设,事实上,除了平时一些演习,它很少被用来充当舰队旗舰,这并不是因为它吨位或者战斗力上有所缺失,在皇家海军中,“伊丽莎白女王”号和“胡德”号在精神象征以及政治意义方面都较其他主力舰来得大。然而,由于英国政府此前对战争爆发的估计失误,战争爆发时“伊丽莎白女王”号仍在船坞进行大规模现代化改装,“胡德”号则是在巡航途中为德国空军投下的炸弹所伤,返回港口修复的同时也顺带进行防空强化,皇家海军的两位“精神领袖”均未能赶上这场非常重要的战事,至于新一代的新型主力舰乔治五世级,最早也要到1940年底方能加入海军作战序列。
  英国海军的指挥官们此时也顾不上那么多了,他们一一在长会议桌旁入座,勤务兵很快端来了热咖啡,在袅袅白烟和香浓的咖啡味道中,舰队司令帕豪斯爵士开门见山的说道:
  “根据海军部最新得到的消息,德国舰队正赶往格陵兰岛西南海域和油船会合,并准备在那里进行海上补给和紧急维修!不论德国人意图继续在大西洋活动还是伺机返回北海,海军司令部都要求我们找到它们并给予其致命一击!”
  “太好了!”布朗准将有些急不可耐的表态到:“这次定要让它们有来无回!”
  “就算德国人真的给沙恩霍斯特级装上了15英寸重炮,正面交战时我们也无所畏惧!”
  拜尔德上校以同样积极的口吻说道,他目前指挥着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之一的“马来亚”号,这级战舰是上一次大战时期火力最强大、装甲最厚实以及航速最快的超级战列舰,其8门380毫米主炮的配置即便在这次战争中依然处于领先位置,其坚实的防御能够令它在对抗德国新式战列舰时仍不落下风,只是在服役20多年后,其航速已不像当年那样锐利,这一点在后辈们面前尤为明显。
  “德国人的15英寸重炮也是我们这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帕豪斯爵士示意副手掀开身后黑板上的蒙布,那上面画着两艘大型战舰的线图,粗看上去两者轮廓几乎一样,但主炮塔却有明显的不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0/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