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校对)第5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0/550

  从新型战机定型的角度来看,新战机到底能够发挥出多少性能,是否能够达到设计指标,有多少冗余量,飞行的各种包线在哪里,全靠试飞员一项一项地飞出来。
  在一个新型战机研发团队里,首席试飞员的地位非常重要,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体。研发团队所有的设想和设计都要通过首席试飞员去飞出来,如果飞不出来,再先进的设计都毫无意义。
  在一线部队的眼中,军工的研发人员的能力其实是不太能够在他们心里有一个很明晰的概念的。在漫长的历史上军工行业做过一些过于理想化但缺乏实用性的设计。
  一个比较著名的例子是56式半自动步枪。
  甚至从全世界轻武器界的角度来看,56式半自动步枪都是近乎完美的一款半自动步枪,几乎做到了半自动步枪能够做到的最优秀的综合性能。如此一看,这一定是一款深受战士喜爱的武器。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如此优秀的一款半自动步枪被前线战士诟病。总的来说是精度有余火力不足。精准度优秀到可以当作狙击步枪来使用,但是火力强度被AK-47全面压制,尤其是在热带丛林地形当中。
  归根结底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时代变了。
  在自动步枪当道的战场中,半自动步枪已经进入了被淘汰的行列。没有人会否认56式半自动步枪的技术,但是已经无法适应战场环境了。在血的教训之后,军工研发人员发现开发新武器的阶段与部队进行充分的沟通获得部队的使用建议意见非常的重要。
  那么具体到现在的空军装备,三代机再先进,哪怕是使用了四代机的部分技术,它终究是三代机,甭管你给它冠于三代半或者其他级别,都摆脱不了代差的现实。
  随着情况的改变,一线部队的官兵们,具体地说是武器装备的直接使用者,逐渐掌握了主动权。大部分时候是说部队需要什么武器装备军工行业就研发什么武器装备。
  大头兵们喜欢用八一杠而不是更新的九五式就是一个明证。在大量的使用经验中证明九五式的优势没有办法掩盖它的劣势。针对部队的反馈,厂家做了迅速的回应,拿出了九五杠一,这就是非常好的一种互动。
  以李战的性格,一旦进入了状态就基本不会停歇,出于对他的信任,厂家安排他第二天放单飞。李战连睡觉都在回忆着四代机科幻一般的座舱,细腻的触感,友好的交互系统,非常有手感的油门杆和操纵杆,都让他欲罢不能。
  他飞过阵风战机,虽然他的阵风战机飞行时间不长,但是在实战使用上他恐怕比许多法军飞行员都要丰富,有更深刻的体会。阵风战机使用的是侧操纵杆,所以他对这种操纵杆模式并不陌生。
  四代机使用的就是左油门右操纵的布局方案。
  凌晨三点半,地面保障分队和研发团队就进场做准备工作了。检查飞机状况检查各种传感器情况,核对当日试飞测试项目流程,等等等等。有人说军机厂的人就是不穿军装的兵,就是因为他们从事的工作的性质。军机厂里有许多空军转业过来的机务地勤人员,用的也是和部队一样的保障制度,氛围和部队没有什么两样。
  凌晨四点半,包冠华也过来了,和大家一起做最后的准备。
  计划起飞时间是早上八点到九点,具体时间视情况而定。以成洛马厂为中心的方圆五十公里是第一试飞空域,往西走的平原上空方圆三百公里时第二试飞区域。
  通常在第一试飞空域做能够在小范围空域机动的测试项目,也是内容最多的一类。
  不过第一试飞空域需要避开民航机场的起降空域以及进出港航道,可以选择的余地不多,也就更加考验试飞员的能力了。第二试飞空域的环境就好多了,底下是大片的农田,没有什么聚居区,试飞员可以放开手脚飞。
  今天主要是李战的适应性飞行,先熟悉四代机的情况,同时也连带着测试一直在不断改进的四代机对新飞行员的友好度。飞机这种东西是高科技成果集结而成的机械,但是总的来说对飞行员来说无非就是“好不好开”。
  部队和民航对飞机“好不好开”的理解不同,民航判断一款飞机是不是好飞机最高准则是安全,飞行安全永远是在第一位的,是宪法一般地位的。
  与之相反的是部队对飞机的要求,首先是符不符合现在战争的要求,能不能发挥出部队所需要的作战能力,其次才是飞行安全。
  一个是人们出行的工具,一个是军人用来厮杀的工具,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
  凌晨六点半,李战准时醒来,洗漱完毕拉了泡屎吃了早饭元气满满。和陈铭一道乘车往外场去。
  四代机项目首飞之前陈铭就加入四代机试飞队了,他是试飞院那边过来的,参与过许多机型的定型试飞,是一位非常有经验的试飞员。
  李战穿未定型的新式飞行套装,暗军绿色,非常的酷,功能很齐全很强大,高度集成,最明显的变化就是颈部的救生衣了,以前是分离的,新式飞行套装进行了整合。
  陈铭说,“就操纵而言,四代机的灵敏度更好,敏捷性非常好,你操纵杆的时候仔细体会一下,相信以你的能力很快就能把握好尺度。”
  “陈哥,你可得一路提醒我。”李战说。
  陈铭说,“你放心,我会一直在塔台上。”
  今天陈铭不飞行,穿了迷彩服,一会儿到塔台去准备,他充当副指挥员,遇到紧急情况他会接替指挥。
  陈铭带着李战提前验收飞机,完成这项工作之后,陈铭迅速赶到塔台那边做起飞前的准备工作。地勤人员已经开始对跑道进行地毯式检查,确保飞机的起降安全。
  七时三十分,飞机开车,李战登机,牵引车把飞机拖出机库。首先要做三次地面滑跑模拟起飞的动作。今天天气不是很好,天空灰蒙蒙的,地面风倒是比较正常。
  在跑道起飞位置,牵引车脱离,李战打开座舱盖,舷梯车过来搭上,两边都搭上了。易小易和另外一名工程师一左一右第站在舷梯上,继续和李战核实着飞机的各个系统情况,同时做一些静止状态的功能测试。另有几组技术人员在飞机下方对各自负责的部位进行反复的检查和讨论。
  四代机的许多主要性能还没有飞出包线来,所以李战的任务是比较重的。而此时,研发团队已经开始抠细节了,一些此前暂时不加以考虑的小细节都要完善起来。
  原型机一般比较粗糙就有这个原因。你得先把主要架构打起来,然后一步一步的按照先主要后次要的顺序往里面填东西。当然,研发一款新型战机不是往里面填东西这么简单。
  光是线路的布设就是一个需要花上数十年时间去研究的工程。
  四代机横空出世之所以让非常多的人认为是假新闻,甚至照片都被认为是军事爱好者PS出来的,正是因为军工人顶着人民群众给予的极大压力和批评,卧薪尝胆数十年完成了技术积累,在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时候突然发力完成了四代机的首飞。
  黑丝带的出现有多突然呢,可以这么说,空军方面已经决定委托沈霍伊厂基于歼-11B搞出一款三代半战斗机了,在四代机出来之前至少要作为最先进的制空战斗机服役十多年。
  结果呢,黑丝带一出来空军没两天就取消了歼-11B后续型号的开发,于是,刚搞出了一架原型机的歼-11D项目就这么撂下了,沈霍伊厂索性把那架原型机作为技术验证机来使用。
  有四代机了还要什么三代半战机?空军连Su-35的引进计划都做了减法,原本计划采购数十架引进全套技术的,到后来一减再减决定采购十二架,考虑到和俄方的关系勉强增加到二十四架。
  部队考虑问题很实际,歼-10C进入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在四代机服役之前的三两年时间里,空军的制控能力是完全没问题的。从预计要十几年到三两年,这里面的差别太大了。
  所有人员撤离了,李战重新关上座舱。
  他开始在地面人员的指示下操纵操纵杆活动各个翼面。前鸭翼,双垂尾,襟翼,都在做全设计偏转角度的转动,整个看过去,黑色的四代机非常的像准备变形的变形金钢。
  全动鸭翼、全动双垂尾、矢量发动机,一体式结构,整体式座舱盖,等等等等,百分之九十的技术拿出来都是世界领先水平,世界领先水平!
  现在,李战要狠狠地操纵她了。
第674章
当黑丝带抬头
  整个外场在非常多的角度部署了非常多的摄像头,黑丝带的任何情况都逃不过监控,哪怕是再小的异常。
  在活动了十几分钟手脚之后,塔台批准李战进行地面滑跑了。
  李战把油门杆推到半油门位置,两台新型涡扇发动机瞬间喷出炙热的蓝色尾焰,显而易见,没有开加力的情况下黑丝带是具备了超音速巡航能力的。这也是四代机的标志性能之一。
  两台发动机迸发出强大的推力,发动机转速提升的速度非常之快。这一点李战在地面试车的时候已经强烈感受到了。当他松开刹车的时候,更深刻的感受来了。
  非常非常的有质感,加速很快,但却不是轻飘飘的那种快,而是像大排量自然吸气D级轿车加速那样,不知不觉的速度就上去了。有点像歼-11系列和歼-15,与歼-10系列的有明显的不同。
  机头猛地抬了抬那一下简直绝了。
  正所谓黑丝带一抬头所有人都得低头。
  跑道比较长,李战计算着距离留出了足够的减速空间。他注意到,黑丝带达到起飞速度仅仅需要三百米出头的跑道长度,如果开加力的话肯定能跑进三百米。这样的成绩绝对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
  减速的时候全动鸭翼和全动双垂尾都能提供强大的制动力,于是给出了一个非常亮眼的减速距离。沿着滑行道回到起飞位置的过程中李战一直沉浸在震撼中。
  他甚至设想,如果地面保障能跟上,以黑丝带这样的起降性能是完全可以部署在前线机场的,不需要很长的跑道,三五百米完全够用了。一些双向六车道、八车道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是完全能够起降黑丝带的。
  当然,黑丝带的后勤保障对现行的后勤保障体系来说绝对是一枚核弹。这可是隐形战机,如果有上隐形涂料,每飞行一次都要做一次复杂的保障,绝对是会要机务分队命的压力。
  各个国家把前线战机造得皮实耐操,用尽方法简化维护工序,正是因为前线机场通常环境是非常恶劣的,甚至没有铺装跑道。在我军序列里,战机当中大概只有强-5这款低调奢华的强击机才具备野战机场起降能力。
  说强-5低调奢华是因为那老爷子是扔过核弹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肩负着空中核打击的重任。后来把轰-6改出来之后强-5老爷子才卸下这副重担。
  连续进行了三次滑跑后,李战基本找到感觉了。
  时间走到了八点二十五分,李战再一次回到了起飞位置。
  塔台上,包冠华出于慎重考虑,让陈铭负责具体指挥,所以陈铭当然不让地坐在了主指挥席上,包冠华坐在副指挥席上。
  陈铭拿起红色的送话器,“洞幺,准备好可以起飞。”
  “洞幺明白,可以起飞。”李战扣上氧气面罩,因为天色灰蒙蒙的,所以他没有放下护目镜。
  他再一次狂打操纵杆检查各个可控翼面,随即踩死刹车,油门杆到底打开加力,转速猛地飙起,速度之快让李战小小的吃了一惊。他迅速松开刹车,黑丝带机头猛地抬了一下,随即狂奔出去。
  滑跑了二百多米,李战轻轻拉起机头然后迅速改平同时收起起落架,黑丝带在距离跑道约五米的高度上贴地极速飞行,像个鬼魂一样。塔台上的一众人员早都目瞪口呆了。
  都知道李战是个猛人,但是不知道他这么猛!
  整个试飞工作停下来等的人显然是个中高手,问题在于这位个中高手的表现远远超出了他们的心理预期,尽管已经很努力去发挥想象了,但似乎距离这位个中高手的真实飞行技术依然是有着一段不小的距离的。
  “猛人啊!”陈铭不由的感叹一句,“我还给他当教员,他给我当教员还差不多。”
  这种起飞方式此前谁飞过,没有人。
  更精彩的来了。
  黑丝带还没飞一公里呢,李战突然的猛拉机头,黑丝带一下子战术后仰九十度,在超低空画出一道弧形的九十度角,然后呼啸着以极快的速度垂直爬升。
  “这才是真正的旱地拔葱啊!”陈铭啧啧称奇。
  别以为这是只有表演性质的起飞方式。充分利用战机的敏捷性和超机动能力,在最短的时间里离开跑道,然后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高度,在最短的时间里进入战斗状态。
  就好比老陆的新型火炮,从行军状态到作战状态,只需要摁下按键,几秒钟之后就能完成状态的切换。
  01号黑丝带很快的就垂直爬升穿过了云层,但是李战没有丝毫停止爬升的意思,反而向塔台报告:“各系统正常,正爬升率XXX每秒,还在提升,完毕。”
  “明白,洞幺密切关注动力系统。”陈铭提醒道。
  李战回答,“明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0/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