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校对)第5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9/550

  朱晴莹说,“我建议搞两种型号,空军型和海军岸基型,零部件的通用率可以适当降低,针对性强一些。再在两种基本型上开发出用途分类机型,比如空军型的,开发出电子战机,战斗轰炸机。”
  “明白您的意思。”易小易一边迅速记录下来一边点头说。
  朱晴莹看向李战,说,“海航的你来说一说。”
  微微点了点头,李战说,“沈霍伊厂对海军战机很有经验,其余的不说,我主要提两点建议,第一是长航程,更大的载油量,这对未来一段时间里的海航部队非常重要,第二点就是搞出一种指挥机,可以进行空中指挥,携带吊舱后可以实现中继通讯以及目标引导。”
  “明白。”易小易又记录下来。
  李战和朱晴莹说的都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经验,每一个字都是珍贵无比的。朱晴莹没在海航部队工作过,她对空军部队的了解更加深刻。
  大的方面提了明确的建议后,大家开始就细节问题进行激烈的讨论。具体到后视镜的安装位置以及尺寸,都是要严肃地充分讨论的。丰富的飞行经验让李战对战机的所有情况了如指掌,歼-16基本型就是在他手里完成的实战试飞。
  这样的技术研讨会没有级别之分,大家不讨论虚的话题,全都是有血有肉的干货。朱晴莹虽然没有开过歼-16,但是她的飞行小时达到了四千多个小时,是李战的两倍多,就飞行经验来说是比李战要丰富的,当然除了险情处置经验。
  一连三天才算是把歼-16的最新改进方案敲定下来,接下来研发团队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形成工程方案之后才能开始制造,这些却不是李战能够插手的了。
  紧接着讨论歼-15的改进方案,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已经有十多架歼-15交给部队使用,但是这个战机却一直没定型,在军机研制历史上也算是独一份了。
  歼-15的问题更大。
  在讨论会上,李战说,“总的来说,歼十五最大的问题在发动机。现在用的发动机推力是不够的,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也存在不小的差距。再一个就是恶劣气象下发动机的耐用性。”
  易小易说,“李总,新发动机已经在最后攻关阶段,动力所明确表示,今年一定可以上机测试,到了这一步离装机就不远了。”
  “第二个问题也非常的严重。”李战神情非常严肃,眼前浮现出张雪阳阻拦降落遭遇飞控故障的场面,他的手指敲着桌面说道,“歼十五的飞控系统必须要更换。老一套的飞控系统故障已经引发了多次严重事故,这个问题是远比发动机推力不理想更加致命的。”
  这番话说得沈霍伊厂的技术人员满脸羞愧,想要反驳嘛却真的没有任何底气。张雪阳遭遇飞控故障之后,沈霍伊厂被上级主管单位狠狠的批了一通,要求尽快解决隐患。
  可是科学技术的研究有一定的规律,不是行政命令能够改变的。没有别的办法,沈霍伊厂和相关研究所只能玩命地工作,该用上什么资源就上什么资源,不计成本投入了。
  飞控系统的问题一天不解决,歼-15就一天不能定型,不能定型意味着无法交付部队,厂子只能持续不断的投入资金,压力非常的大。前面交付的十几架歼-15是用部队的预付金生产的,但是部队不可能在战机未定型的时候持续不断地划拨资金。
  易小易知道谈到歼-15项目肯定会遭到李战的狠批,尽管有了心理准备,但是此时看到李战那冷冰冰的目光,依然心里慌张得很,硬着头皮说,“李总,我们已经决定不计成本投入解决飞控系统的问题,在兄弟厂所的帮助下推翻重来,搞出一套完全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歼十五飞控系统。”
  这时,在歼-15项目中很少说话的郁念东笑着帮忙说话了,“李总,易工说得没错,我们把力量都集中到了一块,同样利用四代机的航电技术进行衍生,要不了很多时间一定能搞出一套靠谱的先进的歼十五飞控系统。”
  李战沉声说,“我经常对我的兵说,升空了就是一只脚踩在了鬼门关上,每一位飞行员驾机升空都必须做好随时牺牲的心理准备。我们不怕牺牲,但是希望军工研制的同志们能让我们的牺牲更有价值!”
  非常沉重的话题,非常沉重的压力。
  谁也不想出现牺牲,可是想是没有用的,张雪阳事故的原因是飞控系统故障,责任全是厂家的,这一点他们必须得全盘接受。
  李战没有继续给他们施加压力,取出一份厚厚的飞行体会递过去,道,“我对歼十五的使用体会全都在这里了,有数据有感受,有建议有意见,有表扬有批评,也有具体的改进建议。”
  “太好了!”易小易可算是松了口气。
  显而易见,李战不会只是给他们压力的,易小易非常清楚李战撰写的这些资料的价值。什么飞机让李战那样子飞过,再隐蔽的隐患和问题都会暴露出来,比王牌试飞员都厉害。
  李战做过歼-16的实战试飞,当初就提交了详细的试飞报告,所以这一次他没有专门撰写歼-16的飞行体会,而对于歼-15,他就有太多的东西要写了。
  为了歼-15项目,李战和朱晴莹在沈霍伊厂待了足足半个多月。
  到了四月份,前后历时四个月的巡回式走访调研终于结束了,此时应婉君肚子里的小生命已经五个多月了。
  朱晴莹和李战驾驶公务机降落在了沃土海军飞训基地,停稳飞机后,朱晴莹揭开安全带后轻轻地舒了口气,对李战说,“我就送你到这了。”
  正准备起身的李战呆了一下,重新坐好,看着朱晴莹说,“师姐,在这里待几天吧,我带你转转。”
  朱晴莹看着李战,轻轻地笑,“李战,我们以后可能不会再见面了。”
  心中的感觉终于验证了。其实四个多月前从福指场站出发的时候,李战就感觉到师姐有些不对劲。尽管确实是奉命一道走访各个军工单位,但李战总感觉师姐多愁善感了话也多了脾气也好了,整个变了一个人一样。
  终于是来了。
  “我既不能问你要去哪也不能要求你留下来,我真的很惆怅。”李战深深叹着气说。
  朱晴莹轻轻地说,“曾经沧海难为水。我们经历了许多别人无法经历的事情,你说未来的日子会是什么样的。精彩的,无趣的,还是行尸走肉的。戎马一生终归要卸甲归田。你还年轻,可我青春不再了。”
  李战沉默不语。
  过去那么多年里,朱晴莹会消失,有时候好几个月有时候一两年,不管多久她总会出现的。这一次怕是真的再也见不到了。
  “唉,离别的感受真特么不好受。”李战摇头说道。
  朱晴莹伸过手来轻轻抚摸着李战的脸庞,说,“说明你还年轻,等你到了我这个年纪,再遇到同样的事情你会有另一番感受。去吧,好好过日子。虽然不会再见面了,但我想要知道你的情况很容易,你知道的。”
  “好。”
  李战起身离开驾驶舱,头也没回了。
  舱门缓缓关闭,公务机滑行到起飞位置,很快的开始滑跑,轻盈地抬轮爬升,很快的消失在远远的天的那一边。朱晴莹抹掉泪水,一直往西飞了过去。
  李战站在那里好久好久都没有动,缓缓抬起右臂向着师姐离去的方向行军礼,彻底送走了老部队最后一丝记印。
  他知道,他也该走了。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飞鲨部队不再安排李战飞行,李战专心编写训练教材。他把所有的经验办法做了合理的整合,编写出了舰载战斗机飞行员训练教材以及训练大纲。这是他为飞鲨部队做的最后贡献。
  早在一个多月前,戴文明和李战通了一次电话,空司已经和海司达成一致,鉴于飞鲨部队的训练步入了正轨,空司需要李战回到空军参与四代机的试飞。四代机的试飞工作进入了攻坚阶段,李战对该工作非常的重要。
  尽管万分不舍,但是海司还是站在全局的角度来考虑此事,答应把李战还给空军,同时和空司达成协议,海军部队在需要李战的时候可以进行短暂的借调,当然前提是首先保障四代机的试飞任务。
  战友们都来了。
  已经出院的张雪阳、韩红军、成达、牛耀扬、曹复飞以及飞鲨部队全体官兵,为了给李战送行,甚至正在航母上训练的飞行员都驾机返场参加。已经退休的张总一身盛装出席欢送会,老陈头、莫仁安等等老飞鲨部队领导出席。
  革命军人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道理大家都懂,离别更是每天都在发生,甚至许多时候根本来不及道别,大家十分能够理解。可是被视为精神支柱的李战要走了,大家的心情是非常不好受的。
  欢送会也是表彰会,海司决定给李战记一等功一次,以表彰他在海军部队服役期间的卓越贡献。李战获得了他的第十个一等功。
  他发表了简短的讲话,看着数百名海航健儿,沉着声音说道:“同志们,在过去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们一起开创了人民海军的新纪元,我们一起见证了历史。我感动非常的荣幸能与你们站在一起。我们即将迎来伟大时代,站在潮头的你们终将会成为被历史所铭记的。我们的所有付出都是为了后来者能够更好的把部队战斗力推上去。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会是意义重大的。拒敌于千里之外是我辈的使命。我会在新岗位上与大家一道继续努力!希望你们继续勇攀高峰,连续不断地为建设强大人民海军狠狠地贡献力量!最后祝福大家,平安起飞平安降落!”
  到了挨个道别的时候,有一个算一个,甭管多大岁数甭管什么级别,在道别的时候抱着李战痛哭,顶天立地的中华好儿郎像孩子一般哭泣,那场面让张总等领导老泪纵横。
  在最后道别的时候,李战向战友们行军礼,大声地告诉大家:“我为能与你们并肩作战感到骄傲!弟兄们,后会有期!”
第673章
黑丝带
  空司着急让李战加入四代机试飞团队是因为主力试飞员的身体出了大问题,一个试飞团队里主力试飞员是一切,缺了主力试飞员项目根本无法往下走。
  主力飞行员也就是李战的大师兄,因为时间紧迫,李战甚至没机会去总医院看望住院治疗的大师兄。
  老领导包冠华到机场接他,一见面就拍着李战的肩头说,“我一早说了你小子跑不出空军,可不怎的。”
  李战无奈笑道,“老领导,我是非常不愿意离开空军的,奈何我师父当时明确要求我加入飞鲨部队。我是实在没有办法。”
  “理解,也该让你去海航走一遭,让他们瞧瞧我们空军培养出来的尖子实力。你看,你过去一年多,飞鲨部队战斗力突飞猛进,听说你编写了训练教材,小子,你已经到了著书立传的阶段了。”
  李战谦虚地说,“工作还是大家来做的。”
  “小滑头。”包冠华说,整了整脸色,严肃地说,“四代机的试飞到关键阶段,任务很繁重要求很高,你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李战说,“在二师工作的时候试飞院就有意让我过去当试飞员,我对自己的能力是有信心的。而且就险情处置经验来说,我应当是军中最丰富的。所以老领导,你完全可以放心。”
  “我对你当然是放心的,有你在,我这颗心就能落地。”包冠华说,“不过四代机和三代机之间的差别非常大,你应该是有所了解的。可以这么说,是两个时代的区别。”
  李战说,“我迫不及待飞出四代机的极限来了。”
  一般人听到这些话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担忧,毕竟存在着代差,况且又是原型机试飞。就从来没有过李战这种一门心思渴望上手拉杆的。换个人这么说包冠华会直接训斥他,但李战这么说包冠华是更加有信心了。
  有李战开不了的飞机吗?
  至少当今世界是不存在他开不了的飞机的。
  凡是他开过的飞机都有过超越设计极限的案例,比如037号歼-7EGGH,当初还是E的时候就让他给飞了超低空眼镜蛇机动出来,这样的概念是常人无法理解的。
  他就是有这样的本事。
  一路到了成洛马厂,包冠华没有停止过介绍四代机的试飞情况,让李战提前了解到了许多情况。包冠华是分管生产安全的副厂长,而且他是空军飞行员出身,在四代机试飞进入关键阶段后,厂里派他长驻试飞组具体负责这件事情。
  本来包冠华安排了比较隆重的欢迎晚宴,但是李战强烈要求一切从简,晚上就吃个工作餐大家见个面,当天晚上就开始着手准备试飞工作。他提前研究过四代机的理论材料,理论这一块是没有很大问题的。
  所以他连夜向其他试飞员学习座舱操作。
  四代机的情况与过去任何一种战机都不同,它没有任何前型可以参考,也就谈不上有模拟座舱进行练习了。这一次绝对是李战有史以来最惊险的一次改装飞行。
  问题在于四代机是单座的,所以没办法带飞。
  对李战来说,他只要搞清楚三个问题:油门杆位置、操纵杆位置、舵面控制器位置。然后他就可以放肆地飞了。一款没有定型的全新的战机如果有可以遵循的规则,还要试飞员干什么?
  如果说飞行员的每一次升空就是一只脚踏入了鬼门关,那么试飞员的每一次升空就是在阎王爷那里进行了预登记,回得来应当开酒庆祝,回不来属于正常。
  试飞员是用生命去为广大战友飞出一套能够保护生命的规则,人称生命守护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9/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