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校对)第3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3/550

  沃土飞训基地两个模拟飞行甲板全部都没有考虑航母本身的速度,航母上的起飞跑道是107米这里也是107米,重载起飞跑道是197米,这里也是197米。这绝对不设计人员忽略了这个因素,而是故意为之。
  你能在陆基模拟飞行甲板上顺利起飞,那说明你在舰上起飞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因为你有“五十公里每小时的冗余量”能力。
  从严训练是飞鲨集训的核心指导思想,这也是让大部分飞行员大呼“这道题太难了”的主要原因——舰上百分百的标准,在陆上模拟训练要做到百分之一百二甚至更多。
  李战在本场上空绕飞,细细回味着刚才的起飞,他敏锐地察觉到起飞并不难,真正难的应该是在起飞阶段如果遭遇突发险情应该如何处置,甚至他认为老陈头他们最看重的是飞行员这方面的能力。
  战机在航母上起飞,没速度冗余没有高度,如果突然来个强侧风、风切变什么的,那才是考验飞行员操纵功底的时候。
  也许是因为没有什么侧风,老天爷很给面子,李战的第一次短距滑跃起飞很顺利很轻松。正如张雪阳说的那样——把油门杆推到底,剩下的交给发动机。
  真的不难吗?
  恐怕并不是这么简单。
第515章
第二道阻拦索
  “五八八,调整好姿态准备着舰。”
  按照舰楼一比一建造出来的建筑物上,视野最好的是飞行控制塔台,这里是战机作业指挥的神经中枢,承担着地面调运指挥、进近指挥、起降指挥等一切职能,基本上除了作战外,所有的指挥都是这里负责,等同于机场塔台。
  除了这里,舰楼上还有一个非常神秘的部门:情报指挥中心。那里是作战指挥的中枢,舰队老大通常在那里活动,位置更高,差不多就是在驾驶舱下,便于舰队老大在两者之间往返。
  飞行控制塔台给绕了一圈回来徐徐下降高度的李战下达了指令。
  李战保持住下降率,战机在规定下降航路上,不偏不倚不高不低,可以说是教科书式的。老陈头抱着膀子站在指挥员身边,眯着眼睛观察588的姿态,很满意的微微点头。
  指挥员是海航某师的一位副师长名唤石陌影,很女性化的名字,却是一个敦厚的山东汉子。他是第一批教员,自然也是第一批通过了陆基模拟飞行甲板起降考核的飞行员,张雪阳那一批人是就是他们手把手带出来的。
  石陌影知道588上面的飞行员是陈总的学生,偷空笑道,“陈总,你这个学生水平很不错,到现在为止所有动作可以说都是教科书式标准。”
  “这小子不是一般人,在训练基地的时候就入选了空军人才库。”老陈头自豪的笑道,“下部队三年多立了八个一等功,很不简单。”
  石陌影当然知道来了一个“八个一”飞行员,免试特招,想不知道都难,但是他对李战这个名字也仅限于听说过,低空突防是李战搞出来的战训方法和标准,但是部队在对战法宣传推广的时候是没有提个人名字的,除非牛逼到像郭兴福那样的神人,那倒是可以以名字来命名战法。
  郭兴福教学法在当时那个年代的意义有多重大?
  打个简单的比方:原本完成一个单兵的训练如果需要一年,那么郭兴福教学法出来之后只需要三个月。可能不太恰当,但在六十年代郭兴福教学法的意义就是这么重大。在当时的环境下可以说是为部队组训打开了一扇新大门。
  影响有多深远呢?现在陆军单兵综合演练科目就是在当年郭兴福总结出来的基础上优化而来的。单兵综合演练是衡量一名步兵战士综合军事素质的唯一科目。
  基层军事干部、院校教员等中下级军官如果能评上一个“郭兴福式教员”,那前途基本无忧了。
  李战显然没法和郭兴福老前辈比,他也还没有达到那个高度。本身低空突防就不是什么新战术,他只不过是进行了优化以及找出了针对性的训练方法罢了。就是说这件事大家都知道做了有好处可是诸多顾虑,然后李战第一个去做了。
  他是这么一个意义。
  隔着军种就隔了很多消息,石陌影不了解李战也不足为奇了。
  石陌影早就想好好的打听一下李战的八个一等功是怎么回事了,只是根本腾不出时间来,现在也不是闲聊的时候,所以暂且把好奇放下来。
  不到三十岁下部队三年多荣立八个一等功,这样的词语组合在一起怎么看都是不常规的。
  模拟着舰区没有部署阻拦索,而是使用四根易断绳索来代替。飞行员正常降落用尾勾去勾绳索,哪一根断了说明勾上了哪一根,而且在两侧部署了高速摄像机,可以把这个短暂过程的细节拍摄下来。
  显然,降落练习被拆成了几个分解动作来进行。这种办法也是我军常用的、且很有效的训练办法。小到齐步走大到分列式,全部拆分成若干个分解动作,逐个反复练习再进行连贯动作,效果非常的明显。
  中国陆军步兵连的任何一名有一年兵龄以上的战士都可以在三个小时之内让一群没有任何队列基础的十七八岁的高校学生走出整齐的建制齐步来。
  即使碰上同手同脚情况严重的“特殊学生”也不会有多大影响。
  四根模拟阻拦索以相距十二米的距离平行部署,从舰艉开始数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阻拦索,飞行员要勾住第二第三道,勾住第二道最为理想。所以训练目标是勾住第二道阻拦索。
  “八个一”飞行员到底有多少斤两马上就知道了。
  老陈头非常关心李战的首次实机训练,在他的印象里,训练基地一年里李战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差错,每一个科目训练都是拔尖的,所以当时他才被单独拿出来等候部队的争抢。
  但是陆基战斗机的降落和舰载战斗机的降落完全的不一样,哪怕是像李战这么厉害的飞行员,他也不敢说他能保证每一次降落都可以在同一个点上触地。而在同一个点触地是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基本要求。只有勾住第二道阻拦索才能证明你的实力,如果每一次都能勾住第二道阻拦索,那么恭喜你成为合格的舰载机飞行员了,仅仅是合格的。
  勾住第一道阻拦索说明下滑角偏大了,有撞上舰艉的危险,勾住第四道阻拦索则意味着你的滑行距离被压缩到了最短,有冲出甲板掉入海里的风险。
  在这样的超高要求的基础上,飞行员要在战机停止之前保持足够复飞的能量!
  可以这么理解,舰载战斗机基本上是以起飞推力着舰的,因为一旦错过了阻拦索或者勾住了不合适的那一道,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复飞。留给飞行员的仅仅是一百来米长的跑道,战机推力不足就会坠海。
  李战确认襟翼位置后向飞行控制塔台报告:“塔台,五八八准备好着舰,完毕。”
  “起落架放下,尾勾放下,确认,可以着舰。”石陌影确认了信息后回答。
  588的降落轨迹非常完美,姿态很稳定,看样子李战可能是第一位首次实机飞行即成功的准飞鲨。
  李战控制住了速度,保持在了随时复飞的位置,如果着舰失败,他必须在两秒钟之内把襟翼调整到起飞位置同时把油门杆放在最大推力位置进行逃逸复飞,如果成功勾住阻拦索,他同样要在两秒钟之内收回全部油门并且在前后起落架轮胎着舰后踩死刹车。
  因为他的降落滑行距离仅有一百米。
第516章
要飞大满贯了吗
  世界上最优秀的运动员跑完一百米大概需要十秒,而歼-15跑完一百米只需要两秒钟。
  阻拦索系统可以让时速两百三十公里的战机在2-3秒之间完全停下来,如果做不到,战机就要坠海。
  尽管是模拟飞行甲板,但是李战非常清楚阻拦索前方一百米外的粗大的红色线条代表着甲板边缘,如果战机没能在红线之内停住,那就意味着降落失败战机坠海。
  当然,现在他还没有到实战的时候,他首先要做的是用尾勾勾住正确的阻拦索,不是第一道也不是第四道,而是第二道。甚至勾住第三道都会让人觉得不太满意。
  “标准下滑线,保持住!”石陌影从着陆雷达上确认了588的下滑轨迹,不需要下达调整指令,飞行员只要保持住这个姿态“着舰”就很完美。
  李战偷了个巧——他盯着光学助降系统的位置,以此来判断自己的位置。
  光学助降系统通常在晚上使用,有两个大部分组成,跑道左侧悬空平台上的两个倒“T”样式的光带,中间是四片黄色发光板,跑道右侧是舰楼左侧外壁上的一连串标识灯光,飞行员可以根据这里来判断战机与着舰区的相对位置。
  一般来说降落着舰,战机的引导交到了甲板着舰信号员这边的情况下,飞行员通常是被动接受指令的,下滑角多少、襟翼什么位置、速度多少等等全部听令行事即可。所以许多人常说着舰失败不是飞行员的锅,原因大抵如此。
  但是实际上飞行员起到的始终是最关键的作用,哪怕着舰信号员给予了充分准确的数据。
  完全不考虑侧风的影响,李战也必须要做到对整个降落着舰的飞行参数心里有数,讲到底就一句话——飞行员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动作来分析出自己所处位置的具体情况。
  昼间起降光学助降系统没有启用,但是并不妨碍李战通过肉眼观察指示灯组所处的位置来判断自己的位置变化。
  他觉得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石陌影此时也相信李战极有可能成为第一位首次实机降落就勾住正确阻拦索的准飞鲨,正确阻拦索一般指第二道和第三道。在过去的两年间,飞鲨集训从无到有走过的两个年头里,只有少数几位飞行员第一次实机降落的时候勾住阻拦索,全都是第一道和第四道。还没有出现过第一次实机降落就能一次性勾住了正确阻拦索的学员。
  现在看来,陈总的这位学生要创造一个记录了。
  不过石陌影始终认为运气的成分很多,此时的气象报告近乎完美,稳定的逆风非常的有利于战机降落,而侧风风速近乎为零。可以说李战处于一个极好的客观环境当中,而他过硬的飞行技术在执行指令动作的时候体现得淋漓尽致。
  “五八八,稳住了,姿态不错。”石陌影忍不住再一次提醒李战,他当然十分希望出现这么一次完美的首秀,这对其他学员来说是一种刺激。
  “明白。”
  李战侧头看着模拟舰楼,心里不断迅速计算下降率、下滑角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588号歼-15如身轻如燕的武林高手稳稳下降,许多人都紧张地看着,对大家来说每一次起降都值得用十二万分的注意力去观察,官兵们、科研人员们的目光里饱含的是炙热的求知欲。
  后起落架两个轮胎轻轻的擦在了第二道阻拦索和第三道阻拦索之间,尾勾准确的勾住了第二道阻拦索,模拟阻拦索应声而断。李战迅速最大推力同时把襟翼调整到爬升位置,不断地轻轻拉杆操纵着战机从降落向起飞转换。
  蜻蜓点水一般的“触舰”,轻功水上漂一般的动作,简直无可挑剔。
  石陌影忍不住拍手掌:“好!很好!非常标准的着舰动作!”
  他急声问身边的参谋,“确认一下是不是勾住了第二道阻拦索,我看到是第二道阻拦索断了。”
  “指挥长,是第二道模拟阻拦索,照片马上出来。”参谋笑着说道,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
  李战的第一个起落完成得非常完美。
  他还要飞六个模拟着舰动作,然后常规滑行降落,这样才算是完成一个架次的训练。一个架次起降训练包括一次滑跃起飞和七次模拟着舰。教员队认为他没有问题了才会上真的阻拦索进行真正的着舰降落。
  参谋说,“指挥长,李少校下个架次应该可以上实降了。”
  “没那么简单。”石陌影指着爬升起来又开始绕飞的588号歼-15战机,说,“这一次条件很好,无风,气流稳定,运气的成分很多,还有六次模拟着舰,标准是七次全部达标,你觉得他能第一次就能飞个全中吗?”
  石陌影又笑着对老陈头说,“陈总,你怎么看?”
  老陈头呵呵笑道,“没准这小子还真能给咱们一个惊喜。”
  “肯定能的。”参谋马上说道。
  石陌影和他的助理参谋真的这么认为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3/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