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校对)第3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2/550

  这对错过了整个基础训练的李战来说也许并不是坏事,他可以在一片空白的情况下直接全部接受完全一致的舰上出动流程。
  时间紧任务重是在张雪阳带他熟悉歼-15重型舰载战斗机的是真切感受到的。庞大的维修机库里,机务人员忙着对一架通体黄色底漆涂有厂家生产编号的歼-15进行日常的检修,机身上规定位置涂有其他颜色的标识。
  李战发现自1616号歼-16起,他接触的都是未正式定型的战机。部队为什么会用未正式定型的飞机搞训练?因为时间紧!紧张到等不及飞机定型了!
  歼-15尤其如此,海航已经等出火气来了。甚至可以说歼-15这个飞机是部队一边用一边改,部队初步形成战斗力了飞机也还没完全定型。许多人对沈飞有意见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武器装备列装部队有一套严格的程序,没有定型的武器装备是绝对不会列入部队编制的。现在海航用于舰载航空部队训练的是原型机,足以说明上级对进度有多不满。
  李战并不是很在意是什么飞机,1616号歼-16他开了这么久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对他来说只要能飞起来一切都不是问题,定型不定型那不是飞行员的工作。
  第一次零距离接触歼-15,李战不是发出啧啧声,触摸着强有力的加强起落架,看着能够坐进去乘凉的发动机喷口,他的心情比小孩子过年时还要好。
  “机翼面积大了一些,鸭翼也很性感,机身结构强度也是加强过了的吧,咦,起落架的悬挂系统也不一样了。”李战一边细细地品着一边点出歼-15和歼-11系列的不同,这是一架单座歼-15,而唯一的一架歼-15S转场回厂家做检测了。
  张雪阳指着机翼说,“最大的变化还是机翼,多了折叠机构,不过大量使用了复合材料,机身重量反而比毛子货要轻了不少。轻载起飞二十二吨,带四枚空弹,作战半径五百公里,只能说一般。”
  李战微微点头,“滑跃起飞最大的劣势就在这里,二十二吨,半油都装不了。”
  歼-11系列战机最大的优势是大航程,歼-15是基于SU-33的原型机研制的,用了大量首次用于歼-11B上的先进航电技术,大载油量自然也是继承了的,尽管机翼折叠机构占用了一些机翼空间,但是最大航程没有下降很多。
  然而因为滑跃起飞对起飞重量有限制,油箱再大也没用——你没办法装满油。至于携带武器就更蛋疼了,多挂两枚炸弹都不行,你挂架再多也没有意义。
  “滑跃起飞没办法发挥出歼十五的优势来,归根结底还是要弹射。”李战有些小失望。
  张雪阳对海军当前的发展思路了解很多,他扶着起落架说道,“自九七年深圳舰下水,海军装备发展秉承的思路是小步快跑,即小批量多型号建造思路,一个型号建造一两艘,经过技术沉淀总结经验教训和使用心得后建造改型,同样也是造那么一两艘。一直到整体技术都成熟了再进行批量建造。比如054A护卫舰,头几艘造得很慢,到后面整体技术成熟了就开足马力下饺子。”
  他拍了拍歼-15的起落架,“航母也是如此,舰载战斗机也是如此。不仅瓦良格,未来的第一型国产航母也肯定是滑跃甲板常规动力的中型航母,很有可能干脆就是瓦良格的翻版,但是以我军一贯以来的习惯,是肯定会有非常重大的内在变化的。你看歼十一B型,外形和A型一样,别说普通人,就算是咱们飞行员也很难从通过外形区分出它们来。可是里面的变化有多大你应该非常清楚的,整个航电系统、飞控系统、驾驶舱界面全都换了,连弹射座椅型号都不一样。所以未来第一型国产航母基本上也是瓦良格的外形加我们自己的丰富内在。”
  “说了这么多你就是想告诉我想要弹射起飞且得等很长一段时间,对吧?”李战举步往机尾后起落架走去,一边说,“咱们航母作战部队前期以训练为主不会担任战备执勤任务,这个判断不难得出的。你所说的海军装备发展思路很正确,海军这个军种比较特殊,重在积累。在更短的时间内有更多的积累,小步快跑是好办法。小曰本也是这么做的,他们有些舰艇甚至一个型号就一艘,十几艘舰艇可能有五六级型号。技术进步非常连贯,部队的使用经验非常连贯。”
  说到这里,李战突然话锋一转,“但是,假设,我的意思是瓦良格和第一艘国产航母都用于作战训练甚至教学,那么当部队锻炼出来之后,海军最有可能怎么做呢?”
  张雪阳顿时皱起眉头来,眼珠子转啊转啊。
  会怎么做呢?
  李战颇有深意地笑着说,“052B只造了两艘,却用掉了差不多十年的时间。可是052C首舰下水到现在不过七八年时间,建了多少艘?”
  张雪阳迅速回忆着,“七艘?八艘?”
  “最新消息,052D型首舰年内下水,作为C型的综合延续,以前型的建造规模来看,这款驱逐舰进入了大批量建造阶段。充分说明经过前几个型号十多年的使用以及技术发展,海军已经确定052D是当前最合适的通用型驱逐舰。”李战很有信心的说,“这么来看,一旦舰载航空部队形成了战斗力,那么我们缺的就只是航母。”
  李战问,“在复活瓦良格以及建造过一艘中大型常规动力航母之后,你说以我们的造船厂的能力,多久能下水一艘航母?平直甲板弹射起飞的航母。”
  一旦技术成熟,以现如今几个主要船厂的建造能力,建一艘十万吨级的核动力航母大概、可能、也许就是三四年的时间……
  都是当兵当油了的老鸟了,都非常清楚军工系统的“尿性”,平时不显山不漏水那是因为总觉得技术方面还有不到位的地方,一旦放大招说明技术不但到位了而且肯定有溢出,发起狠来七八千吨、上万吨的驱逐舰同时开建同时下水,而在这个时候唯一的超级强国失业率持续高攀……
  “政工小能手名不虚传啊,让你这么一说我热血都沸腾了,这么看,咱们这一代人是完全有机会在十万吨的核动力航母上起降的。”张雪阳眼睛发亮,道。
  李战说,“你我不太清楚,毕竟你年纪大了我还年轻。”
  “呵呵!”张雪阳冷笑。
  他比李战大不了几岁。空军飞行员正常来说是能飞到四十五岁的,张雪阳起码还有十三年的飞行生涯。李战的飞行生涯自然就更长了,而且以李战的情况,他极有可能这辈子都得交代在飞行上了。
  说了几句题外话,李战等机务维护完,顺着登机梯上去坐进驾驶舱熟悉歼-15的操作界面,张雪阳在一旁给他讲解。与歼-11B的差别不大,对李战这种有上千个Su-27SK、歼-11B、歼-16战机飞行小时的老侧卫来说是很容易上手的。
  “鸭翼的使用需要注意一下,不过你飞过歼十,应该也没有问题。”张雪阳强调了一下鸭翼,歼-15最明显的外形特征就是多了一对鸭翼,在机翼和驾驶舱之间的位置,与主翼大致在同意而水平线,位置与歼-10的有很大的差别。
  李战熟悉着熟悉的触感,随口问道,“苏三三的飞控缺陷在歼十五上面得到解决了吗?歼十五用的还是老一套纵向电传横向机械吧?”
  他这么问是有道理,据他所知,歼-15并没有使用歼-11B所采用的国产三轴四余度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具体原因不清楚,应该和尽快投入使用有关。李战开Su-27SK、歼-11A最怕就是毛子那一套笨重的电子-机械混合操纵系统出问题,特殊的升力体设计下,没有纵向电传的辅助飞行员根本控制不了会突然大角度上仰机头大角度俯冲向下的战机。
  如果这样的问题出现在起降阶段,尤其是着舰这个环节,造成的后果将会是灾难性的。
  因此,这是李战最关心的一个问题。
第514章
油门到底,剩下的交给发动机
  显而易见,李战得到了一个他不愿意面对的答案。从部队训练正在用的歼-15连涂装都没有这一点完全可以看出来,依然有一些问题是没有解决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第一代飞鲨飞行员们极具勇气,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开创了我军战斗机上舰的历史。
  李战并没有过多的表达什么,当天晚上就一头扎进模拟驾驶舱进行模拟起降训练,张雪阳和唐磊磊提供了很多帮助,两人轮流充当他的教员。互为教员的现象在空军部队里较为常见,有些飞行员擅长该科目,有些飞行员擅长其他科目,相互之间拉袖子共同进步也是老传统了。
  哪个连队没有帮扶小组,先进搭落后,一起进步。
  李战再厉害他也是没有飞过舰载战斗机没有进行过短距滑跃起飞训练的,唐磊磊虽然是他的老部下但是在这一方面人家是走在了前面的。
  渤海好几个港口结冰的情况下居然没有降雪,可见天公作美,李战在完成了一周的理论巩固和模拟舱训练之后,正式获批进入实操阶段。
  他得先开歼-15练习几个架次才能用037号歼-7EGG(H)轻型舰载战斗机开小灶。
  “做好准备后你要看起飞助理的手势,他右手向机头方向指,你就松刹车,挡轮板也会也会同时收起来,剩下的就交给发动机来完成。”登机之前,张雪阳反复强调这一点。
  李战还是穿老式黑色飞行夹克和蓝色棉裤,听说飞鲨专用的训练飞行服飞行装具很快定型,不久之后会配发下来,到那个时候大家就不用穿原来空军的服装了。
  需要注意的是,几十名准飞鲨里,有一多半人是来自空军部队……
  有人说没有空军部队不讲条件的支持,海航部队尤其是海航的舰载航空部队是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搞出来的,这是事实。陈飞曾经告诉过李战,除了低空突防打击这个科目,在其他作战科目上海航全面落后于空军航空兵部队。
  空军航空兵部队的训练标准和训练方式是走在海航前面的。
  李战微微点头,目光越过张雪阳,看到了不远处那位黄发蓝眼睛的外教,几名教员正在和他严肃地讨论着什么,不时的往这边指指点点。
  李战说,“起飞我有把握,短距起飞也飞过几次,我担心还是模拟阻拦降落。”
  “这个没有诀窍,起飞容易降落难。先飞几个起落看看吧,看看你尾勾触地的把握怎么样。相信自己,没问题的。”张雪阳鼓励着说。
  李战笑着点头,向张雪阳敬礼,向机务组敬礼,随即登机。
  95588号歼-15舰载战斗机就停在起飞位置,地勤起飞准备部分已经完成,就等飞行员登机。实际上这已经是省略了前面不少准备流程。
  在进入驾驶舱之前,李战停了一下,举目眺望四周,尤其是注意东南方向那边的天气,也就是起飞方向,微微感受了一下有浓烈腥味的海风,心里有了些底,这才坐进驾驶舱。机械师帮助他接通耳麦和氧气面罩,检查各个系统问完毕,然后迅速离开,绿马甲地勤撤掉登机梯,李战关闭座舱盖。
  实操即单飞,可见海军人并不如人们想象中那么“保守”。事实上因为常年在世界各地跑,和外面接触得多,海军这个军种相对来说是更包容的,能容得下多种观点在一起进行碰撞,对于一些其他人认为显得过激的训练方式是持肯定态度的。
  实际上这么做也是一种向实战化训练贴近的举措。
  偏流板早已经竖起来,两个涂成红色的挡轮板也都已经就位卡主了后起落架的两个轮胎。偏流板的作用是将发动机强大的尾流导向上方避免对后方战机、人员造成影响,挡轮板起到的是辅助刹车作用,单单依靠起落架轮胎的刹车没有办法在战机静止的情况下让发动机达到规定转速。
  李战踩死了刹车,确认各襟翼位置处于“起飞”状态,他这才把油门杆推到底,发动机顿时发出怒吼声,喷口迅速张大,像绽开了的菊花,蓝色尾焰喷射在偏流板上,炙热的尾流被导向上空。
  “转速到位!”在两发转速到了规定位置后,李战报告。
  “收到!”航空管制员没有给李战下达命令,而是等候起飞助理的报告。
  起飞助理从各个战位得到了全部的确认信息后迅速向航空管制员报告:“可以起飞!”
  说明甲板面工作确认全部完成。
  航空管制员给起飞助理下达了可以起飞的命令,两名起飞助理相互确认后,随即使出了后来红遍大江南北的允许起飞手势:面对战机驾驶舱,左腿侧屈伸出,右腿向外侧呈弓步,右手食指和中指并拢指向飞机起飞方向,其余三指握拳,同时面朝起飞方向。
  李战松开刹车,同时挡轮板迅速向下收起,庞大的歼-15舰载战斗机开始滑跑。
  一开始的速度非常慢,看上去就像是一只优雅的土黄色羽毛的天鹅开始扇动翅膀起飞,在加速度的作用下,战机滑跑的速度越来越快,跑道只有107米。当战机滑跑了80米后,速度依然达不到正常的起飞要求。
  这个时候滑跃甲板就发挥了作用。
  上翘15度的滑跃甲板帮助战机在最后二三十米的滑跑中抬起了机头,战机得以提前获得足够的升力,战机滑过翘板三脚腾空,摇摇晃晃的缓慢爬升起来。被加速度猛地压在座椅背上的李战在战机离开地面的时候清晰地感觉到心脏猛然一空,就好像脚踩空了一样,感觉非常的刺激。
  他什么都没做,保持战机姿态继续把剩下的工作交给发动机。
  飞行塔台管制中心接过指挥权,叮嘱李战道:“五八八,保持住,速度到了报。”
  “五八八明白,保持姿态。”李战回答。
  为简洁陆空对话,采用战机生产编号的后三位来作为无线电呼号,95588号歼-15无线电呼号为588。
  战机离陆后飞行速度依然没有达到正常的起飞速度,所以这个时候依然有失速的危险,但是这个过程不会很慢,大约在两秒到三秒之间。歼-15的升力体更加强大,在同等速度下比歼-11获得升力更多,战机在空中可以以一百多公里每小时的速度极慢速飞行那是因为有高度和惯性升力,但是如果在起飞阶段这样的速度是完全不足以承托战机正常飞行的。
  李战一直等到速度超过了每小时三百公里才开始做转向机动。可见他的动作非常非常的保守和谨慎。
  歼-15舰载战斗机如果使用陆基跑道,基本上速度超过每小时两百四十公里就可以做抬机投头动作了,也就是说就算是从航母飞行甲板上起飞有挡轮板、上翘甲板的帮助,战机实际上在离舰的时候只是勉强达到每小时两百四十公里。
  另一需要注意的是,陆基模拟飞行甲板是不动的,而在航母本身是有速度的,通常在放飞战机的时候航母会逆风全速航行来,通过这么做来帮助战机顺利起飞。按照二十七节最高航速来算,航母本身的航速是每小时大概五十公里,也就是歼-15哪怕不动,它本身也有每小时五十公里的速度。飞机起飞的速度是战机相对空气流动的速度,所以这五十公里每小时就是战机的速度。
  也就是说歼-15舰载战斗机从航母上起飞的起飞速度应该是航母航行速度加上战机速度,是从每小时五十公里开始计算的。
  也就是说,只要战机在滑跑离舰的瞬间获得每小时两百公里的速度就可以顺利起飞,况且逆风是有利于起飞的。
  但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2/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