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白(校对)第5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2/655


王霜仍旧一脸淡然的笑容。
“有能耐尽管来就是,北齐欺压了我大启这么多年,能够死在淮河以北,也算是王霜不枉此生了。”
姜璇怒哼了一声,拂袖而去。
目送着姜璇远去之后,站在王霜身后的秦干戚笑着问道:“这北齐姜家,是不是无人可用了,怎么派了个女娃娃来见大将军?”
“这女子可不是一般女子。”
秦干戚常年在边军,对燕都城里的事不是很了解,而王霜就大不一样了,他是半个肃王府的人,这几年在临安城里任职,赵显没有少拉着他一起喝酒,师兄弟两个人场面聊天之下,王霜对于齐楚两国的顶尖人物,都不算陌生。
“这女子,是北齐的三公主,当今北齐宣武皇帝的胞姐,执掌了北齐明镜寺也有好些年了。”
说到这里,王霜怕秦干戚不能理解北齐的官职,就轻声补充了一句:“秦将军可以把她看成燕都的赵炳。”
“嘶……”
秦干戚倒吸了一口凉气。
赵炳是何等人物?乃是站在临安城顶端的几个实权人物之一,近几年新式科举推进以来,更是被启国的那些文人们骂做祸国权臣,民间甚至有传闻说这位宗卫府大统领跟肃王府的肃王殿下在朝堂上平起平坐,一身正气的肃王殿下,为了斗倒赵炳这个大反派,用尽了浑身解数。
这些虽然都是坊间传闻,但是已经可以体现出赵炳在临安城的地位,别的不说,这临安城的发生的大小事情,就连赵显也最多只能是第二个知道的,而他赵炳,就是第一个知道的那个人。
想到这里,秦干戚感慨了一句:“一个女娃儿,能坐在这种位置上一坐就是许多年,也算了不起了。”
王霜呵呵一笑。
“与其说她了不起,倒不如说那位北齐的宣武皇帝格局太小,这燕都城里不知道多少人物,他就只能信得过他的胞姐。”
北齐元庆朝之时,那位元庆皇帝可以把整个北齐尽数握在手中,北齐发生的种种事情对于他来说,如同掌上观纹,但是姜无忌的境界就要差上许多,这几年来姜无忌又把明镜寺扩大了不少规模,大事小事都是通过明镜寺来作为耳目,如此重要的职司,他自然不放心交到外人手里,因此姜璇才能以人妇之身,继续做这个明镜寺的寺主。
秦干戚赔笑道:“大将军说的是,这天下人主,只论胸襟,无人可过王爷。”
王霜沉默了片刻,然后微微摇头。
“如果较起真来,我朝先帝能够起用王爷,胸襟格局也着实……”
说到这里,王霜及时止住了话头,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转头看向秦干戚,轻声道:“秦将军,如今已经休整了数日,附近已经被北齐淮军团团围住,接下来该如何动作?”
秦干戚低头道:“回大将军,末将准备继续北进!”
“继续北进的话,左右两侧的淮军一旦冲杀近身,火炮可就没有这么好用了。”
秦干戚呵呵一笑:“大将军,这淮军兵力与我等相当,还敢这般分兵,哪怕不用火炮,末将也可以轻而易举将他们杀的大败!”
王霜略做思考之后,就点了点头。
“既如此,就按秦将军的意思来吧,秦将军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北齐也是有雷震子的,淮南军的前身江宁军,就是以雷震子起家,秦将军万不能在这雷震子上面栽跟头才是。”
秦干戚弯腰抱拳:“末将遵命!”
…………
离开了淮南军大营之后,姜璇面如寒霜的回到了淮军大营,淮军大营里,主将姜林还在呕血不止,不过整个人已经清醒了过来,不再像之前那样不省人事。
姜璇亲自坐在了姜林的床榻边上,语气轻缓:“族叔醒了?”
姜林乃是姜家的宗室,不过已经算是远支了,论辈分乃是跟元庆帝姜堰同辈,姜璇自然要唤他一声族叔。
姜林咳嗽了几声,用绢布擦了擦嘴角的血丝,声音涩然:“末将惭愧,有伤不能给帝姬行礼了。”
“族叔躺着就是。”
姜林摇了摇头,苦笑道:“承蒙陛下信赖,把末将调到淮军任事,结果还没见到淮南军主力,就被打成了残废,还一下伤亡了半数精锐的弓弩手,末将实在…咳…是对不住陛下。”
“南人火炮厉害,怪不得族叔。”
姜璇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静,沉声道:“现在,南人的淮南军要继续北进,陛下的意思是把他们合围起来,一旦这淮南军北进,淮军将士就从两翼直接夹击,或可以避过他们的火炮。”
听到这句话之后,卧床的姜林有些激动,一边咳嗽一边开口说道:“兵力对等的情况下,分兵是最为不智的行为,末将听说对方带兵的还是名将王霜,这般布局,无异于枉送我淮军将士的性命!”
姜璇声音苦涩。
“本宫也知道这般做不合兵法,可是除了这个法子,实在想不出什么别的办法,能挡住这支南启的军队了。”
姜璇低声道:“族叔既然醒了过来,那这些淮军就仍由你指挥,也不必要跟淮南军硬拼,只要尽量拖住他们北进的速度就行了,如果实在是到了短兵相接的地步……”
姜璇犹豫了片刻时间,然后咬牙继续说道:“那就尽量以命换命,能杀几个南人是几个,最好……最好能弄回来一尊南启那些射程极远的火炮……”
姜林因为负伤的原因,面色本就苍白,闻言脸色更加难看。
所谓以命换命,是要让淮军将士去冲击淮南军的军阵,在合围的情况下,北齐淮军兵力分散,在小范围作战里双方兵力根本不对等,在这种情况下去冲阵,意思就是要让淮军的将士去送死。
“帝姬的意思……末将明白了。”
姜璇摇头叹了口气。
“此是国难之际,难为族叔了。”
“本宫还有事情要办,就不打扰族叔休息了。”
第734章
临安无战事
淮南军继续北进。
在这个过程中,秦干戚虽然自信满满,但是在具体细节上还是小心翼翼的,因为他很清楚肃武炮的优点,也清楚这种炮的缺点,每一门火炮发射是有间隙的,这个人工填装的时间并不是很短,而且当一门肃武炮连发六七炮之后,就必须要想办法让炮管冷却下来,不然这门炮就无法继续使用,强行发射会导致无法发射,甚至炸膛的现象。
后世那些游戏里的所谓“技能冷却时间”,就是这么来的。
因此肃武炮并不是无敌的,它只能在一定距离制造一个范围打击的区域,一旦敌人冲过这个区域,淮南军还是不得不拿起刀枪,跟对面拼冷兵器。
如果不是这个原因,赵显根本没有必要去算计这么多,直接把军器监这些年出产的火炮开到齐国境内,一路横推到燕都城下就完事了,哪里需要为了一个凉州,掏空了心思。
这就是时代的限制,哪怕后世有再多的先进武器,可赵显只是一个普通的文科生,他能够造出火炮,还是靠了临安军器监里头那些老匠人还有十来个学生日夜钻研,即便如此,启国现在还是造不出开花弹,更不用说全自动武器了。
甚至就连火枪,军器监也没有办法弄出来可以上战场的实物。
所以秦干戚这一路上看似一往无前,其实每往北一步,都小心谨慎,斥候一如既往的派出数十里开外探听情况,而北齐的淮军,则是在淮南军的进逼下步步后退,不到四五天的功夫,淮军虽然仍旧呈包围之势,但是却已经朝北退出了一百多里的距离,始终没有跟南启的淮南军交兵。
秦干戚就这么带着淮南军,一路跟在淮军身后,朝着北方推进了一百多里。
夜晚扎营安寨之后,大将军王霜与秦干戚并肩站在大营门口,朝着北方望去。
秦干戚微微低头,轻声道:“大将军,这些齐人一退再退,再往后,可就是徐州城了。”
徐州城,又称彭城,乃是北齐徐州的府城,也是北齐境内数一数二的重城,这座城池内少说也有十几万百姓,整个徐州境内加起来约莫有数十万户,这个人口数量在这个年代,可以说是极为惊人了。
人口就代表着一切,因此这些齐人如何畏惧肃武炮,他们也不可能弃守徐州城,也就是说如果淮南军继续北进,接下来这一仗就不可避免了。
王霜微微点头,轻声道:“这徐州城乃是北齐南部第一重城,无论如何他们都不会轻而易举的放弃这座府城,接下来迎接咱们的,或许还有一场硬仗。”
秦干戚看向北边那座依稀可见的徐州城,轻轻笑了笑:“如果是从前,咱们想要拿下徐州城,至少要在徐州城下丢下十万乃至于更多袍泽的性命,可是现在,就方便太多了。”
冷兵器时代,攻城无非是用云梯强攻,再先进一些的,就用投石车去砸敌方城墙上的士兵,然后不要命的去冲击城墙,这些手段都是硬碰硬的消耗,没有办法取巧,可是现在大不一样了,有了火炮,淮南军可以轻而易举的洞开淮南军的城门。
王霜若有所思的看向前方这座徐州城,若有所思的说道:“但愿顺利。”
…………
就在王霜和秦干戚领着淮南军继续北进的时候,北齐的那位太康帝姬已经偷偷绕过淮南军,带着四五个随从乘着小船渡过了淮河,一路朝着南方临安城方向赶去。
诚如王霜所说,这场战争的起因不在淮南军,也不在王霜这个淮安侯的身上,而在于那个坐镇在临安城里的肃王殿下,在这种局面下,姜璇想要阻止这场国战,跟王霜说再多也是无用,她必须去临安见到赵显。
当王霜和秦干戚兵临徐州城下的时候,姜璇已经赶路到了临安城下,此时临安城丝毫没有被前线的战事影响,十二城门仍旧畅通无阻,外城内城都是一副歌舞升平的模样,大街上人头攒动,一个个小商小贩往来不停,姜璇带着聂依依走在临安城的大街上,听着街道上络绎不绝的要喝声,竟然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要知道,此时在淮河以北的大齐境内,几乎是人人自危,每个人都战战兢兢的,甚至燕都里的那些王侯也都个个心惊胆战,可是在这南方的临安城里,这些启国百姓,竟然没有受到半点影响。
姜璇两个人都是简装出行,等她们从外城走进内城大街的时候,两个身穿天青色青丘服的年轻男子,站到了姜璇身前,抱拳行礼之后,用并不是特别标准的官话低头说道:“公主殿下,我家王爷有请。”
这两个青衣卫年纪都没有超过二十岁,也算是宗卫府里的年轻人,他们没有接触过北齐,因此也不知道帝姬这个叫法,因此以“公主”相称。
姜璇淡淡的瞥了这两个青衣卫一眼,沉声道:“带路。”
两个青衣卫点了点头,把姜璇带到了不远处的一个马车上,姜璇毫不犹豫的带着聂依依坐了进去,两个青衣卫亲自驾车,马车走在临安城数丈宽的青石路上,不急不缓的朝着清河坊的方向驶去。
马车里的空间颇为宽敞,姜璇忍不住掀开车帘看着临安城的繁华风景,那些大街上的行人见到驾车的是两个青衣卫,也都纷纷让开一条道路,不过等马车走过去之后,难免骂上几句“青皮狐狸”就是了。
看了半晌之后,姜璇忍不住感叹啊一句。
“这赵七还真本事,国战之时,这临安城里竟然仿若无事。”
在这个时代,国战是极为重大的一件事情,往日里朝廷还要额外征税以应付战争消耗,家家还要犯愁朝廷是不是又要征丁,可是现在,这临安城里居然没有半点要打仗的迹象。
偏偏在淮河以北,这仗已经打起来了。
坐在一旁的聂依依低下了头,柔声道:“这位南启的肃王殿下,的确是了不起,七年之前他还未弱冠,手段城府就远超属下,如今他坐拥临安已经七年时间,也不知晓修成了一个什么模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2/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