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735

  而当时,正是匈牙利战争期间,斯洛伐克境内出现了一个斯洛伐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
  这件事情,以及后来捷克军队对斯洛伐克境内布尔什维克分子的清洗和镇压,一直以来就是扎在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心头的两根尖刺。
  另外,捷克斯洛伐克的主体民族捷克人和邻国匈牙利也有血海深仇。一战后长达数年的匈牙利战争中,捷克军队手上也没少沾匈牙利人的鲜血。而且被捷克斯洛伐克占据的斯洛伐克“自古以来”就是大匈牙利的一部分——曾经是匈牙利王国唯一的一部分!
  而捷克斯洛伐克的另外一个邻国波兰也对捷克人非常不满。因为匈牙利战争实际上是靠波兰大军打胜的,可是在战争胜利后,出于限制波兰的需要(当时波兰看上去太强大)波兰便没有如愿以偿得到切欣地区和喀尔巴阡乌克兰——那里的主要人口是波兰族和乌克兰族。
  “总理先生,您尽管继续在国际上扮演好人的角色。”赫斯曼胸最后有成竹地说,“捷克斯洛伐克问题对我们来说非常容易解决,这本来就是一个人为拼凑起来的国家,它和周围国家的关系非常糟糕。而且占据统治地位的捷克人从来都不是以勇武而著称的。”
  “你们打算怎么办?”希特勒迟疑了一下,看着赫斯曼问。“我是总理,应该有权了解吧?”
  “当然!”赫斯曼笑了笑,低声说,“史塔西和匈牙利布尔什维克党、斯洛伐克布尔什维克党向来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可以先公布什特凡尼克死亡的真相,煽动斯洛伐克人的不满。然后再派斯洛伐克刺客杀掉捷克总统托马斯·马萨里克。”
  “刺杀一国总统?”希特勒犹豫了一下,“你们真的有把握?”
  “这没有问题。”赫斯曼点点头,“我们有这样的能力。”
  “不会被查到?”希特勒想了想,又问,“如果被发现和我们有关,恐怕会有麻烦吧?”
  “只会追查到第三国际!”赫斯曼顿了下,“捷克人只会发现是苏联的走狗斯洛伐克布尔什维克党干掉了他们的国父!”
  赫斯曼当然不会告诉希特勒,这事儿得要和匈牙利布尔什维克党领袖库恩·贝拉合谋。
  库恩·贝拉在匈牙利革命失败后并没有回到苏联,而是在匈牙利的山区坚持领导游击战争。因此匈牙利革命也不算完全失败,目前匈牙利布尔什维克党还在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境内控制着不少游击队。
  而且在过去的几年中,这些匈牙利布尔什维克党游击队都秘密接受史塔西的资金、武器和情报支持。所以现在让库恩·贝拉的人出来被黑锅是毫无问题的——这锅也不是白背的,因为一旦苏联和捷克人严重对立,斯洛伐克布尔什维克党(实际上是匈牙利布尔什维克党的一个分支)就有机会在斯洛伐克发动起义。
  而斯洛伐克一旦乱起来,苏联、波兰、匈牙利,甚至是罗马尼亚可就都要横插一杠子。
  赫斯曼耸耸肩,“到时候没准就是我们德国国防军根据《东方洛迦诺公约》去保卫捷克斯洛伐克了!”
  “我们去保卫捷克斯洛伐克?”希特勒的眼珠子转了转,已经明白了赫斯曼的意思,“听起来不错!就这样……我们的确应该签署《东方洛迦诺公约》。”
  施莱彻尔补充道:“总理先生,我们也不能无条件签约,应该要求法国承认我们恢复义务兵役制和进驻莱茵兰地区是合法的。”
  ……
  “什么?德国总理希特勒同意签署《东方洛迦诺公约》了?”
  日内瓦,苏联驻国际联盟代表团驻地,正在日内瓦和法国总理谈判的苏联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听到了让他匪夷所思的消息。
  “这个希特勒他不是个军国主义者吗?”李维诺夫看着德国问题专家,苏联驻国联代表团团长柯伦泰夫人。
  “这个……希特勒没有当上总理的时候的确是军国主义分子。”柯伦泰思考了下,苦笑着说,“但是他现在已经是总理了,所以就不再喊打喊杀了。我想,他干了一件非常聪明的事情。”
  “是的。”李维诺夫点了点头,“法国人一定会满足希特勒的要求……”
  承认已经发生的事实,换取实实在在的利益,只要有脑子的政治家一定会这么干的。
  这时,放在办公桌上的一部电话机子突然想了起来。李维诺夫拎起听筒,一个轻快、柔和的女声说:“请柯伦泰夫人听电话,我是娜塔莉·列辛斯卡雅。”
  “是列辛斯卡雅!”李维诺夫把听筒递给了柯伦泰。电话那边的声音继续说:“夫人,赫斯曼上将听闻苏联成为国际联盟常任理事国,感到十分欣慰,特请我打电话表示祝贺。同时,我方已经决定加入《东方洛迦诺公约》,这是对欧洲乃至世界和平皆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我方希望可以促成斯大林同志和希特勒总理获得1933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并且在领取该奖项时,在挪威进行会面。”
第201章
伦敦经济会议
  因为欧洲出现了两个无比热爱和平的大国领袖——德国总理阿道夫·希特勒和苏联布尔什维克党总书记约瑟夫·斯大林,所以在这个时空的1933年,发生战争的阴云仿佛已经消散。
  德国人在基本撕毁了《凡尔赛条约》和《洛迦诺条约》后,又通过签署《东方洛迦诺条约》和确认法德、法比边境的合法有效,再次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法国总理库尔邦和英国首相麦克唐纳先后发表声明:承认德国有权在莱茵兰地区布防并且实行义务兵役制。
  同时,两大世界帝国的领袖都对德国总理阿道夫·希特勒对维持欧洲和平所作出的努力而表示赞赏——他们是真心这样认为的,破坏和平的是容克军事集团,而非民选的希特勒总理。
  现在,欧洲的和平已经有了保障,所以严峻的经济形势再次成为了欧洲乃至世界各国最关心的话题。
  而经济问题的核心,自然是围绕着货币、债务、贸易和就业四大难题展开。而这四大难题的核心,毋庸置疑就是货币!
  还是货币战争的陈词滥调,但是在间战期间,世界货币发行权基本上就是世界权力斗争的重中之重——谁掌握了世界货币发行权,谁就是未来世界的主人!
  1933年3月4日,大西洋彼岸的美利坚人民终于迎来了他们的救世主,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这个“计划中”将要主宰世界的国家,将从一片混乱和低迷中恢复,准备要夺取世界货币的发行权了。
  在经历了漫长而又痛苦的经济动荡以及低迷之后,美元早就取代英镑,成为最为坚挺的时间货币了,但它还和黄金挂钩,并不是想刷多少就刷多少。而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上任后的一个多月,也就是1933年4月19日,宣布废止了美国的金本位。
  现在,美国可以想德国一样开动印钞机器,用刷美元的方法创造出需求了。但是和马克的地位不一样,美元是一种世界货币,而且美国政府也无意放弃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因为罗斯福总统手中还握有可以在肆意发行美元的前提下维持美元地位的王牌——欧洲国家的美元债务和美国强大的生产力!
  ……
  “美元贬值,美国逼债,呵呵,英法抵挡不住,再回头向德国索取赔款……这个罗斯福果然出手不凡。总理,这次的伦敦经济会议,对德国和欧洲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威廉街77号,希特勒的总理办公室内,赫斯曼正和将要启程去伦敦参加经济会议的希特勒讨论对策——德国在经济会议上的对策。
  “《凡尔赛条约》已经不复存在,德国无需履行赔款义务。”希特勒说,“美国人向英法逼债的目的,应该只是想在美元贬值的情况下,打击市场对英镑、法郎的信心……美元贬值只是为了扩大出口和推高通胀,以便挽救美国的经济。”
  希特勒现在已经接受了许多“货币战争”的观点,因此一眼就看穿了罗斯福的意图。
  希特勒顿了下,又说:“但是我们能做什么?除了在国际上让马克贬值和继续推动易货贸易之外,我们似乎什么都干不了……如果不是为了巴勒斯坦犹太国的问题,我都不会去伦敦。”
  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国的事情,现在终于有了一些眉目。这大概也是《东方洛迦诺公约》签署的一个附带效应——德国和波兰的关系,也因为这个条约而得以进一步改善。
  虽然毕苏斯基还是迟迟不肯在“旦泽问题”和“波兰走廊”问题上让步,还对德国和波罗的共和国合并表示了担忧。但是波兰和德国在“犹太人问题”上却是难得一致的。
  顺便一提,现在波罗的共和国和德国合并的事情遇到了一些阻扰,英国人拿出了当年和波罗的共和国签署的条约,以反对它和德国合并。而波兰和苏联也同样表示了反对。
  因此德国和波罗的共和国合并的事情,只能暂时推迟到1933年11月希特勒和斯大林在挪威奥斯陆会面后再做考虑。他们是去挪威奥斯陆拿炸药和平奖的。1933年度的和平奖的最后评比结果还没有出来,但是赫斯曼知道,这个奖项已经确定要颁发给希特勒和斯大林了。
  两人或许会在领取炸药和平奖后,讨论一下是如何瓜分波兰。不过在瓜分真正实现之前,德国和波兰还是可以在他们拥有共同利益的地方进行合作——这就是欧洲政治的现实,可以一边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合作,同时却在准备将对方彻底从地图上抹去——而巴勒斯坦犹太国,则是两国所追求的共同目标之一。
  在德国和波兰的共同游说下,在巴勒斯坦犹太国问题上来回动摇的英国人,或许可能再次转向支持建立巴勒斯坦犹太国,同意以犹太城市特拉维夫为中心,建立一个不拥有完全主权,受到英国控制的犹太国家。这个“犹太国”的意义不仅是接收欧洲犹太移民,而且还能让欧洲犹太人在被所在国排斥的情况下,拥有犹太国籍,以侨民身份在欧洲生活——赫斯曼实际上并不想把犹太人统统从欧洲赶走,在未来的世界大战中,将几百万可以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力赶走是很不理智的。但是赫斯曼也不想要一个“犹太欧洲”或是“绿色欧洲”。将犹太人基督教化或是侨民化,才是他的真正目的。
  “总理先生,除了建立以犹太国,您在伦敦还有另外两件事情。”赫斯曼说着,就从自己带来的一个黑皮封面的文件夹里面取出了两份文件摆在了希特勒的办公桌上。
  希特勒取过文件扫了两眼。其中一份是《关于国际公共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另一份则是《英国的国家社会主义运动分析》。
  “建设国际公共工程以拉动需求是法国政府将在伦敦经济会议上提出的。”
  赫斯曼分析说:“这对我们是有利的,我们可以趁机扩张欧洲基础投资银行的影响力……可以由这家银行为国际公共工程提供贷款。我估计,法国人所指的‘国际公共工程’应该会在东欧和巴尔干半岛进行建设,也可能会在北非、中东进行投资。我们都可以予以支持,甚至可以提出我们自己的计划。”
  “国际公共工程”是法国人历史上就提出过的,他们希望用这个办法来刺激需求。而在原本的历史上,因为没有欧洲基础投资银行这么一个工具,使得法国人的计划无疾而终。
  而现在,赫斯曼希望德国政府可以对这个计划进行全面支持。不仅是为了扩大欧洲基础投资银行的影响力,而且还为了未来的战争。
  “我们可以提出什么样的计划?”希特勒问。
  “首先是欧洲公路网计划。”赫斯曼说,“现在汽车已经开始普及,可以让汽车高速行驶的公路对未来的经济肯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还可以让德国的坦克在敌人的土地上跑得更快一点!”希特勒看了眼赫斯曼,“是这样吗?”
  赫斯曼点点头,“还有加油站,有了高速公路就会有汽车,有了汽车就会需要加油站和储油库……如果运用欧洲基础投资银行的资金去修建这样的收费高速公路,那么我们就有机会获得全部的图纸和技术资料。”
  高速公路现在还是个新鲜事情——在希特勒的新政中有这样的东西,目前德国正在开工建设高速路,但是别的国家还没有。而赫斯曼现在希望修建一个能够将欧洲(不包括苏联)各国首都连接在一起的高速公路网,并且由落干个高速公路管理局来运营。
  “另外,还应该有一条连接欧洲和近东、中东的国际铁路计划。可以用铁路将土耳其、叙利亚、以色列、伊拉克、伊朗等国的首都和欧洲连接在一起。”
  “我们用得着这些铁路?”希特勒问。
  “会有用上的时候。”赫斯曼非常肯定地回答。地中海和中东是他所计划的用兵重点。在未来的世界大战中,德国只要控制了中东和地中海,不仅石油问题完全解决。而且还能向北威胁苏联的石油重镇巴库,向东联络德国的盟友日本!
  “将来可能用得着,现在就应该试试看。”希特勒点点头,“那么英国的国社运动想必在将来也是可以利用的?”
  “是的。”赫斯曼对着亲英的希特勒微微一笑,“我们和英国的共同利益,只能建立在国家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如果英国的当权者考虑的仅仅是英国,而非国际金融权贵的利益。那么一个由德意志领导的欧洲联盟和大英帝国是可以共存的。
  我认为,伦敦经济会议会是一个向英国人推销国家社会主义的机会。英国应该致力于将他们的殖民帝国打造成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这应该是英国国家社会主义者首先要追求的目标。而不是陷入欧洲大陆的纷争。”
  “对!”希特勒重重点头,“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我们和英国人差不多是一个种族,我们应该携手去领导世界,而不是自相残杀!”
第202章
历史性的会面
  “保罗·阿德里·莫里斯·狄拉克、埃尔温·薛定谔、托马斯·亨特·摩尔根……这个摩尔根是干什么的?我好像在什么地方听到过他。”
  1933年12月10日,苏联伟大领袖斯大林在从苏联驻挪威大使馆前往奥斯陆市政厅领取诺贝尔和平奖的途中,手里拿着一张名单,上面写着今年和他一起“中奖”的科学家和文学家的名字。也不知道是谁给他的,斯大林没有注意,只是在轿车里面拿着看了一眼,结果就发现不对了。
  “托马斯·亨特·摩尔根是个反动分子!”
  苏联外交人民委员此时正坐在斯大林身边,听到斯大林问起摩尔根,连忙解释道:“他就是那个资本主义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派的摩尔根……外交人民委员部已经向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评委会提出了严正抗议。”
  “哦,那这个摩尔根为什么会得奖?”斯大林感兴趣地问。
  “因为他提出了反动的《基因论》。”李维诺夫说,“他认为生物的遗传性是通过一种名叫基因的物质所决定的,而进化则来源于基因突变……这种观点违反了马克思主义,否定了劳动创造人类的科学论断,所以是反动的。”
  违反了马克思主义,这可不是小罪过!在苏联国内,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派早就被定了性,再翻不了身了。而斯大林正是给这个反动学派最后定性的人!所以他记得托马斯·亨特·摩尔根的全名。
  “我想起来了!”斯大林将手里的纸张折了起来,交给了李维诺夫,“国家社会主义者很喜欢这个摩尔根……摩尔根的观点就是为他们服务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