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735

  天皇追问:“那么说,我们如果和德国人展开军事合作,英美也不会干涉?”
  “美国可能会过问。”斋藤实回答,“但是他们又能拿德国怎么样?又能拿我们日本怎么样?”
  ……
  这个时候,赫斯曼也正从空中俯瞰东京。这个城市点缀着一些漂亮的公园和古老的寺庙,以及几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其余就是大片大片的贫民窟,都是些低矮的火柴盒似的木头房子和崭新的西式建筑——这些西式建筑并不都是新建的,而是在几年前的大地震后修复过的。
  那场地震,还有之前的西伯利亚干涉对日本经济的打击巨大,但是这个勤奋工作而且又先一步他们的亚洲邻国走上工业化道路的日本,在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后已经恢复了元气。
  可是就在此时,这个国家却突然发现自己再一次站在了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
  “将军,我们的盟友正处在一个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头。”飞机往横须贺军港而去的时候,赫斯曼将目光从东京杂乱破旧的市区收回,看着卡尔·豪斯霍费尔。
  “他们要么选择南下,要么选择西进!”赫斯曼斟酌着说,“他们的邻国中国已经拥有了一个真正强大的政权,假以时日,将是能够将两亿人团结起来的政府。日本如果选择西进,那么就必须立即动手,否则就会失去机会。
  如果他们选择南下,那么他们就必须和中国的新政府保持良好的关系。而他们的选择,对我们而言也是异常关键的!”
  “武汉的国民政府……”卡尔·豪斯霍费尔微微摇头,“的确是个麻烦啊!”
  武汉国民政府的确麻烦,在北伐途中因为许多激进政策让列强非常讨厌。还因为广州、上海、厦门、九江和武汉的租界和列强起了直接的冲突,收回了一些租界,也因此引来了列强的干涉——当然,大部分列强现在顾不了中国,不可能往中国派出庞大的干涉军。只有日本有这个能力,而且他们也向上海和徐州派出了军队!同时还封锁了中国南方沿海,对进出的各国商船进行检查,以防军火输入。
  不过现在和“卡尔·马克思”号、“巴黎公社”号一同前来的苏联舰队中就有多达三十二艘运输船,估计都满载军火!如果让这三十二船军火落入武汉政府之手,日本再想干涉就非常困难了。所以日本才会提出要拦截苏联舰队,但是“TB快递”的出现又让他们萌生了怯意。现在毕竟是1928年,不是1941年,日本还没有那么疯狂。
  可是日本一旦错过眼前的“历史机遇”,可能就永远无法入侵中国!因为武汉政府在北伐受挫后,宣布将会在自己的辖区——基本上是淮河以南地区,目前不包括四川和云贵,也不包括上海市区——展开为期10年的土地改革运动,目标是实现“耕者有其田”。
  一旦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这个武汉政府对民众的控制和动员力将会大大提升!到时候武汉政府将会是难以撼动的敌人!
  “他们是个麻烦!”赫斯曼笑着点点头,“一个拥有2亿人口的大麻烦!如果日本人在最近几年不下决心打一场举国之战。那么他们就只能放弃西进,而选择南下了。所以这个大麻烦对我们而言其实是好事。”
  赫斯曼当然希望日本早点放弃征服中国,好一心一意准备南下——如果排除9.18事变给日本带去巨大收益,他们在8年侵华战争中的收益绝对是个巨大的负数。而在这个时空,日本人如果还想在1931年9月18日发动战争,那很有可能直接掉进一个再也出不来的大坑。
  “所以日本必须在1938年前做出选择?”卡尔·豪斯霍费尔理解赫斯曼的意思。
  如果再给武汉国民政府10年时间,他们不仅会完成土改,还会建立起一个可以维持几百万轻步兵作战的工业体系——对于一个能用铁腕完成土地改革的政府,做到这一点根本不困难。
  因为当时的中国国内还拥有多达20亿盎司以上的白银,只要完成一次货币改革,政府就能收集到海量的银币,足够从国外购买上亿美元(相当于4.2亿马克)价值的机器设备。
  到时候日本再无可能征服中国了,况且现在的武汉政府还拥有苏联这样的外援……
  这时赫斯曼感觉到飞机突然一震,他看了眼窗外,飞机已经在横滨港的海面上滑行了。很快,他就要见到日本朋友了。
  “不,我们不能让他们拖到1930年才做出选择!”赫斯曼看着横须贺港口的西洋建筑和数十艘大小船只,淡淡地道,“我要他们在几天之内就做出选择!如果他们想要征服中国,那我立即就离开日本……就让日本人掉进中国这个泥潭,他们亚洲人的事情我不管!
  如果他们放弃征服中国,那么我就会让亨克尔公司(1922年建立的飞机公司,规模不能和福克、容克相比,但是赫斯曼决定要扶植一下亨克尔)和日本合作,教会他们制造先进的战斗机和轰炸机。”
  实际上,赫斯曼的政策是在逼日本人放弃西进——历史上的蒋记国民政府都抵抗了日本整整八年。现在换成了武汉政府的几百万土改兵,日本人要陷进去就没有什么太平洋战争了。德国和日本还合作个啥?
  而要没有日本帮忙,赫斯曼想要打倒美帝国主义恐怕就难上加难了……
第166章
日德合作
  “你们的情报不准确,俄国人不止拥有200架可以轰炸东京的TB-2重型轰炸机,他们实际上拥有更多的TB-2。因为容克公司的J.28大型运输机就是和苏联民航总局合作开发的。苏联人的飞机制造厂里面也有J.28的生产线,全套德国设备,非常之先进!
  另外,他们虽然还生产不出880匹马力的发动机,但是已经购入了1000台,而且还预订了BMW公司即将投产(实际上还没有定型)的14缸空冷发动机,那种发动机拥有超过1200匹马力的强劲动力,可以让TB-2的速度和载弹量进一步提升……”
  在横须贺镇守府的海军俱乐部里面,赫斯曼这个时候正在用英语说着吓唬小日本的话——被他吓唬的是既有日本的陆军精英,也有他们的海军精英。
  前来横须贺迎接“德国朋友”的陆军军官有两位,其中一位还是卡尔·豪斯霍费尔在日本陆军大学任教时的学生。长了一张又大又方的面孔和两只很小的眼睛的日本陆军省军务局局长杉山元少将——他是日本陆军里面少有的对航空兵作用有深刻认识的将领,曾经担任过航空大队队长和军务局首任航空课长。
  而另一位日本陆军军官则是个瘦子,戴着一副小圆眼镜,留着八字小胡子。他也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名叫永田铁山,军衔是大佐。他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统制派带头大哥,9.18事件的幕后黑手。现在此人担任着陆军省整备局动员课课长。
  日本的海军同样派了两个将佐前来迎接赫斯曼和卡尔·豪斯霍费尔。其中一人是日本海军军令部次长高桥三吉少将,长得其貌不扬,有点像只人形老鼠,他在历史上也没有太大的名气。至少和那位陪同他前来的长相端正的日本海军大佐相比,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这位海军大佐名叫山本五十六!
  “1200匹马力?你们怎么会把这样先进的发动机卖给苏联?就不怕引火烧身吗?”
  山本五十六突然开口,打断了赫斯曼的话。他本来不应该出现在今天的会谈现场,因为他现在担任着一艘巡洋舰的舰长,而这艘巡洋舰正好停泊在横须贺军港。他在自己的巡洋舰上目睹了巨大的Do-X飞机从天而降。然后就去打听这架大飞机的来历,知道了德国军方一个代表团前来访问,还有可能讨论技术合作的问题。这才找了高桥三吉少将,得到了出席会谈的机会。
  “我们必须要给。”赫斯曼看了一眼山本,微微一笑,“因为我们需要苏联的石油、木材、粮食和各种有色金属。那是我们德国能够履行《凯恩斯计划》,并且还能让经济得以发展的关键因素。”
  他说的是大实话,没有苏联的原材料,德国根本无法履行《凯恩斯计划》中规定的赔偿品交付义务。而且德国经济本身对原材料的消耗也与日俱增,如果没有苏联源源不断提供廉价原料,德国就必须使用黄金和外汇去购买,这样就会造成资金从德国大量流出——由于德国是没有货币发行权的,大量资金流出的后果将是严重通缩。
  “上校先生。”永田铁山皱着眉头发问,“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你们德国的经济其实非常依赖苏联……”
  赫斯曼瞥了他一眼,认真地点点头,“对!”然后他沉默了一下,用无奈的口气说,“这是《凡尔赛条约》造成的,如果苏联中断原材料供应,德国经济会在几个月内崩溃。”
  重要原材料的战略储备其实早就在进行了,但是《凯恩斯计划》不过实行了四年多,之前德国因为遭遇严重的经济危机,根本无力进行储备。因此储备的物资还是太少,最多只能维持和平时期10个月的消耗。
  “永田大佐。”赫斯曼接着往下说,“所以我们的合作必须是苏联能够接受的!如果局势到了必须要在日本和苏联之间做出选择,那么我们只能选择苏联……我并不是指德国有可能和日本开战,而是指我们不能和你们进行任何技术上的交流合作,而且还必须向苏联提供先进的飞机发动机、铝合金材料和高质量的航空燃料,直到他们打败你们。”
  也就是说德国的强大的航空工业将会在日苏发生冲突时成为苏联的兵工厂!
  永田铁山和杉山元听了这话都脸色一阴。现在中国发生的变化,已经让日本看到了失去在华利益的可能性。对于永田铁山这样视满蒙为日本生命线的日本军头而言,动用军事手段几乎是必然的选择。
  可是苏联现在的表现却出人预料的强硬!似乎已经准备动用战争手段来保护他们“扶植”的武汉国民政府。
  本来永田一派希望通过和德国合作,得到先进的战斗机以对抗苏联轰炸机的威胁。这在永田等人看来没有多大难度。日本可以拿出黄金美元购买德国的发动机和战斗机设计,然后在日本本土组装出战斗机。
  可是谁也没想到,德国派来的军事代表团副团长在会面开始的时候,就直截了当告诉他们德国会在日苏冲突中支持苏联!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一个苏联已经让日本难以应付,要再加上德国。那还不是几百上千架TB-2每天光临东京扔炸弹啊。
  “可苏联是一个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国家啊!”山本五十六皱着眉头说,“西方世界会允许它将布尔什维克主义扩散到亚洲吗?”
  “山本大佐。”赫斯曼带着点嘲讽微笑了一下,“您这话应该去和美国人说,没有他们,苏维埃政权早就不复存在了。”
  山本一时语塞。他知道赫斯曼说的是什么事儿——几年前如果不是现在的美国人组织什么“救济委员会”援助了苏联大量的食物,布尔什维克的统治说不定早就结束了。而且,在美国人救济苏联的同时,他们还向日本施加压力,迫使日本从西伯利亚和苏联远东撤军。
  “难道德国和日本之间,真的没有展开合作的余地?”日本海军军令部次长高桥三吉少将发问。
  “合作的余地当然有。”赫斯曼咧嘴一笑,强调了“有”这个单词。“只要日苏不起冲突,我们就能向你们输出航空、造船、钢铁、机械、化工等各方面的技术和机器设备。而且我们还可以接受丝绸和中国东北的大豆作为货款。”
  大豆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同时又是粮食和饲料,德国是非常需要的。而丝绸虽然没有大豆重要,但是德国的消费量也不少。现在赫斯曼允许日本以这两样付账,主要是因为两点:第一、他认为日本在东北的特殊权益还能保持很久,因为苏联对武汉政府的支持力度其实是有限的;第二、他认为德日合作存在巨大空间,大到了日本手中的黄金、外汇储备不足以进行支付的地步。
  永田铁山和山本五十六也听出了赫斯曼话中的含义。永田问:“上校先生,您认为武汉国民政府的军队在短期内不会占领满洲?”
  “不会。”赫斯曼的回答非常肯定。“但那是早晚的事情!你们要么明天就决定向上海派出更多军队……那样的话,我和豪斯霍费尔将军立即去莫斯科谈大买卖,斯大林要什么飞机我们都得给!要么你们就放弃进攻打算,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汉政府将会完成对两亿人口的整合,还会升级他们的汉阳铁厂和兵工厂,苏联会帮助他们做到这一点。”
  赫斯曼在威胁日本人!
  不过这种威胁也是为了日本人着想,放着广阔的南洋和澳大利亚不去夺取,窝在东亚和中国能打出什么名堂?而且现在的武汉国民政府也不是历史上的南京国民政府。
  历史上的南京国民政府不仅没有庞大的基层,无力推行土地改革和工业化,而且还在外交上非常孤立。根本不会有一艘苏联航空母舰和一艘苏联战列舰从黑海赶来力挺!
  这样的海上武力如果停留在上海黄浦江上,除了日本海军之外任何一家列强在远东的海上力量都是不足以对抗的。而且这个时空的德国,因为对苏联原材料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其中也有储存战备物资的原因),也不得不在苏日发生冲突时支持苏联。
  “上校,您确定武汉国民政府不会在短期内进犯北支?”永田铁山放缓了语气,目光灼灼地注视着赫斯曼,“这是您个人的看法,还是武汉国民政府通过您所传达出来的信息?”
  赫斯曼和身边的卡尔·豪斯霍费尔互相看了对方一眼,豪斯霍费尔笑道:“这仅仅是我们的一个和平建议……你们或许可以和武汉政府达成一个为期数年,能使你们同武汉政府还有苏联保持和平的协议。以我们对苏联的了解,这样的和平也是他们愿意接受的。这样,我们之间的合作就能够进行了。”
第167章
四海皆兄弟
  所谓的“大陆政策”一直以来都是日本对外政策,甚至是国策的重中之重!就在赫斯曼到访日本的一年前,大约就是国民政府取得北伐阶段性胜利的时候。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就召开过名为“东方会议”的重要国策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
  当然,由于中国国民政府的构成和历史上大不相同,对日本在华利益的威胁也更大。因而这一份《对华政策纲领》和历史上的那一份也是不一样的。
  这份纲领不仅提出了“蒙满特殊论”。而且还确定了坚定支持“北京合法政府”和打击“武汉政权”的政策。不仅向奉系军阀提供了大批武器装备,派出了大量的军事顾问,而且还出动海军对国民政府所控制的港口进行“禁运检查”,禁止一切武器装备和军工相关设备落入国民政府之手。此外,田中内阁还向山东和上海派出了军队——因为日本的战争威胁,武汉国民政府暂时停止了北伐,同时将工作重点转向了土地改革。
  但是出乎田中义一的预料,在武汉国民政府“屈服”的同时,苏联的航空母舰和战列舰却大摇大摆向太平洋开来了。
  而在日本进一步威胁要“阻拦”苏联舰队靠近中国后。苏联的重型轰炸机群就隔三岔五来日本领空一日游了!
  到了1928年7月,原本被田中义一寄予厚望的德国军事代表团,又非常干脆地告诉日本:德国只能支持苏联,如果苏日发生冲突,斯大林要多少重型轰炸机,德国就给多少!而且不会向日本提供任何帮助……
  而日本的传统盟友英国(现在已经不是盟友了),倒是愿意出售一些先进的战斗机和飞机发动机给日本。但英国政府同时也明确表示:一旦苏日开战,大英帝国将恪守中立,而且是真正的中立!
  日俄战争期间英国支持日本的情况,现在是不会发生的。
  这就意味着英国政府不会帮助日本筹集军费,日本需要进口的武器装备都必须实行“现金结算和运输自理”。
  一边是俄德协同,一边是日本孤军奋战。第二次日俄战争还没有开始,日本帝国就已经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了。
  而1928年7月20日的御前五相会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召开的。
  首相田中义一站起身,冲着御座上脸色铁青的天皇鞠了一躬,然后开始发言:“诸君,现在我帝国,实已面临几十年所未有之困难关头……”他苦苦皱了下眉头,缓缓地说,“支那武汉政权已对帝国之在华利益构成重大威胁,所以在《对华政策纲领》之中,提议出兵干涉,借以控制北支,确保帝国满蒙生命线,遏制或摧毁支那武汉政权。”
  田中在这里停住了口,眼神里面饱含的都是痛苦,脸上的肌肉都在微微颤抖。“但是赤俄之重型轰炸机连日犯我领空,已然对帝都东京构成严重威胁。而我之陆海军航空兵由于战机陈旧落后,实无力以拦截。若再贸然推行《对华政策纲领》,恐怕会危及国家之根本!”他点头示意陆军大臣白川义则,“白川君,烦请你说明一下赤俄轰炸机对帝国的威胁情况和陆军航空兵的状况。”
  表情苦恼,个子矮小的陆相白川站了起来,毕恭毕敬向御座上的天皇鞠躬行礼,刚想要说话,裕仁天皇含糊不清的声音就先说了起来。
  “赤俄轰炸机和陆海军航空兵之状况,朕已知晓,诸卿还是说一下对策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