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735

  “总理人选?”勃洛姆堡中将看了施莱彻尔少将一眼,在他的心目中,这个“政治将军”恐怕早就瞄上总理位置了。
  赫斯曼也看着施莱彻尔,他虽然一直向这位“老大哥”推荐希特勒,但是他也知道施莱彻尔自己对总理的位子是很有些兴趣的。
  实际上,论及治理国家的才能,施莱彻尔一点都不比希特勒差。后者没有任何施政的经验,上台后能创造奇迹完全是德国固有的国家社会主义在起作用——李斯特和俾斯麦早就给大萧条中的德国指明了出路。当时在台上的政治家们人人都知道该怎么拯救德国,但是除了希特勒和纳粹党这个走中下层路线的工人党,别人都没有办法贯彻李斯特和俾斯麦的路线。
  而且,当时谁都不能否认这样一个基本面——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是社会主义的工人党,是代表德国最广泛劳动人民利益的党,这也是希特勒的纳粹党可以上台的基础!
  而施莱彻尔或是赫斯曼都是容克精英的一员,代表的是军官、贵族和资本家的利益——现在执政的兴登堡总统和施特雷泽曼内阁的亲贵族立场是非常分明的。在1926年德国经济好转之后,兴登堡总统和施特雷泽曼内阁还给因为十一月革命而流亡的德皇和大贵族们发了30亿马克的补偿金!
  所以施莱彻尔和赫斯曼如果依靠容克贵族和资本家的支持上台当总理的话,最多搞成法西斯,绝对搞不出国家社会主义。而没有了国家社会主义,第三帝国的凝聚力恐怕比第二帝国强不了多少。
  因此希特勒和纳粹党的上台是必须的,但是希特勒在台上呆多久,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纳粹党!”施莱彻尔沉默了许久,最后才点了点头,“目前可以选择的只有纳粹党,所以我们还必须扶植他们……这也是遏制布尔什维克党的需要!不过阿道夫·希特勒先生能否成为未来的总理,则需要仔细斟酌。”
  德国布尔什维克党在台尔曼的领导下改变了之前造反上台的路子,开始走合法斗争的路线,还参加了1927年的国会选举,不过斩获不多。这个时空魏玛共和国从艾伯特总统辞职后,政局就稳定了许多。施特雷泽曼内阁做满了四年任期,还在1927年连任成功。
  作为主要的反对党,社民党、布尔什维克党和纳粹党在1927年的选举中都没有取得什么好成绩。但是即将来临的经济危机,肯定会给这三个反对党以发展壮大的良机。
  至于这三个在野党谁可以粉墨登场成为执政党,就看容克集团和陆军支持谁了。
  而布尔什维克党和社民党因为1918年的反战立场,都被容克集团看成“十一月罪人”,因此纳粹党就是唯一的选择了。
  ……
  在1928年的7月中旬,罗马会议如期举行,也如赫斯曼的预期一样,这场会议并没有就“欧洲联盟”或“欧洲银行”问题取得任何进展。
  虽然在罗马会议期间,由于法兰西银行大举抛售英镑,英格兰银行承受了极大的压力,一度以放弃金本位(指英镑和黄金以固定价格挂钩)相威胁。
  但是英国却没有选择和德国、波罗的共和国、奥地利等国组成欧洲银行——由于法国和美国的反对,大部分欧洲国家都对欧洲银行存在疑虑,只有德国、波罗的共和国和奥地利三国明确表态支持。而英国本身也因为害怕“四国欧洲银行”和“四国货币同盟”会变成英德联盟的前奏,从而让英国卷入德国同法国、波兰冲突,成为德国发展壮大的工具而动摇。
  所以在罗马会议上,英国财政大臣丘吉尔也没有再坚持什么“欧洲银行”。
  当然,英国人之所以在“欧洲银行”的问题上打了退堂鼓,也不完全是因为担心被德国拖下水一起去打第二次世界大战。这里面也有美国主动拉拢的因素——“欧元”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美元的心腹大患。
  为了阻止“欧元”的出现,列席罗马会议的美国代表,美国总统高级顾问兼法兰西银行高级顾问欧文·杨格提出了一个用美国贷款帮助英国稳定英镑汇率的《杨格方案》。
  该方案对英国是非常优惠的,美国政府将向英国提供大笔长期低息贷款,以帮助英国稳定汇率。作为交换,英国政府同意与法国政府一起同德国进行修改《凯恩斯计划》的交涉——估计英国政府现在也发现《凯恩斯计划》中的“实物赔偿制度”对英国的制造业非常不利了。
  “想修改《凯恩斯计划》,恐怕没有那么容易,他们以为现在是1923年吗?”赫斯曼是在一架即将起飞的巨型水上飞机上听说“罗马会议”的最后结果的。
  这架水上飞机是道尼尔公司推出的一款新产品——道尼尔Do-X。这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飞行器,象征着德意志帝国的复兴和实力。
  历史上,道尼尔公司在1929年7月推出了这款净重40吨(比历史上的Do-X更加坚固)的庞大飞行器。在这个时空,得益于苏德合作规模的扩大,道尼尔公司的老板克劳德·道尼尔提前一年多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而且这架Do-X飞机比历史上的那架飞机拥有更加强大的动力。它由12台(2台并联)的西门子生产的“尼普顿”式星型发动机驱动,这款发动机拥有880匹马力,是德国如今功率最大的量产型航空发动机。12台“尼普顿”发动机同时转动可以产生10560匹马力的巨大动能,足够推动总起飞重量高达48.2吨的巨大飞行物以超过200公里的时速飞行。
  这款Do-X水上飞机的命运也和历史上不一样。因为推出的时间比历史上早了一年多,而且拥有推力更大的发动机,所以机身也建造得更加坚固(分量也重了三吨),飞机的性能也更可靠。
  所以Do-X现在已经赢得了不少订单,汉莎航空公司购买了10架用于大西洋和地中海航线的运输业务,苏联和意大利还有日本都各自购买了1架用于研究。建造世界上最大的飞机不仅暴有面子,这种Do-X飞机在军事上的用途也值得探索——这架飞机可以长时间在空中停留,用来反潜似乎不错。而且它还可以搭载8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可以当运输机。另外,这款飞机上没准还可以安装几门75毫米口径或是105毫米口径的大炮用来轰击地面和海上目标……
  而赫斯曼现在乘坐的这家Do-X就是卖给日本的那架。现在它的内部被布置成了豪华专机的样子,据说是为了让日本天皇先坐上去过过瘾。
  “路德维希,你认为我们能有什么办法?难道要用军事力量对抗协约国吗?”卡尔·豪斯霍费尔是这次访日代表团名义上的团长——因为日本人邀请的是他这个“亲日派”德国佬。
  这位地缘政治家曾经在1908-1910年间在日本陆军大学任炮兵教授,和许多日本军人交上了朋友。而且他还写过两本关于日本和太平洋的书,相信日本有潜力作为德国的一个有价值的盟友。
  而赫斯曼也持有相同的观点,因此才会和卡尔·豪斯霍费尔一同前往远东访问。
  “目前用不着军事力量。”赫斯曼笑道,“目前的危机是金融和经济上的问题……如果现在英国的财政部长是凯恩斯,肯定不会提出修改计划的谈判。可惜丘吉尔并不是个财政和金融专家,让他当财政部长完全是在瞎胡闹。”
  “为什么?”
  赫斯曼冷冷一笑:“现在欧洲的金融市场本就非常脆弱,资金都被美国所吸引。德国又是欧洲唯一的亮点……而德国经济的吸引力又是基于《凯恩斯计划》和苏德合作的。如果《凯恩斯计划》需要大幅修改,那么德国经济对资金的吸引力至少降低一半。
  到时候,资金将会大量流出德国!而这些资金流向不可能是英国——英国接受美国的支援以稳定英镑这件事情本身,已经表明了英国根本维持不了那么高的汇率水平,这让英镑对投资者毫无吸引力。所以资金回流从欧洲,前往美国!而德国经济因为缺乏资金而造成的紧缩很快会波及到英国,英镑的危机也会变得更加严重!”
  就在赫斯曼和卡尔·豪斯霍费尔交谈的时候,12台马力强劲的西门子“尼普顿”发动机开始发出巨大的轰鸣声。随着螺旋桨的转动,这架象征着德意志军事和科技实力的巨大飞机开始在日内瓦湖上快速滑行,然后一飞冲天,往法兰西的领空呼啸而去了——它将以超过200公里的时速飞过法国的空域,再跨过大西洋,直达美国东海岸。之后沿加勒比海海岸飞过,再越过墨西哥北部领空,最后横跨太平洋抵达日本……
第164章
中国问题怎么解?
  “路德维希,你对日本了解多少?”
  卡尔·豪斯霍费尔在太平洋的上空向赫斯曼提问。Do-X型水上飞机的性能看起来还算牢靠,一路飞行了几千公里都没有出什么状况。而且飞机里面还非常舒适和宽敞,布置了豪华的客房和餐厅,几乎和豪华游轮里面一样。
  在和赫斯曼讨论了一个白天的“欧洲经济问题”后,卡尔·豪斯霍费尔已经被赫斯曼的观点说服,也认为德国和欧洲经济的出路只有一个——组成一个强大而团结的欧洲共同体!如果不能通过和平协商的手段达成,那就只能打仗!通过战争确立德国在欧洲了领导地位,然后再以德国为核心组织欧共体。
  而这场争夺欧洲领导权的战争毫无疑问将是一场世界大战!如果德国要准备打一场世界大战,那就要考虑寻找盟友的问题了。
  “日本是我们的潜在盟友。”赫斯曼望着窗外下方浩瀚的太平洋,“不过这个国家的实力有些弱,如果不想让他们在未来的战争中给我们添麻烦,我们就必须和他们展开全面而深入的合作。当然,他们在某些地方也有领先的优势,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日本的领先优势?”卡尔·豪斯霍费尔想了想,“他们的海军还行,陆军在东亚也首屈一指,就是空军有些薄弱。如果我们能加强他们的空军,日本就有可能称霸东亚大陆,到时候这个国家有可能牵制苏联,也有可能动摇英法在亚洲的殖民地……”
  日本还会偷袭珍珠港,把美国提前拉入世界大战!赫斯曼心里面还是有点看不上日本这个“猪队友”。不过可供他选择的盟友实在有限——强大的苏联虽然会和德国在军事技术和工业上合作,但是合作是一回事儿,结盟却是另一回事儿。
  “我想日本目前很难称霸东亚大陆了,要不然你我也不会在此时访问日本。”赫斯曼说着话,眉头微微拧了一下,表情有些复杂。
  到了1928年,中国新政府的首都不在南京,而在武汉,革命军队真正的领导人当然也不姓蒋,而是姓朱、姓周和姓毛等等几位大神。另外,在原本历史上应该遇刺的廖仲恺和被杀害的邓演达这些国民党左派,现在也都坐在台面上。
  发生在1927年,几乎清空了国民党基层组织的那场运动,在这个时空的历史上也没有发生。当然,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随后的十年土地革命战争看来也不会有了。
  因为现在掌控了中国南方的武汉政府实际上是国民党左派和布尔什维克党联合的产物,而这个政府不仅拥有对基层社会的强大控制力——它有数十万党员为基础——而且还保持着和苏联的友好关系。
  也正是因为武汉政府和苏联的关系,使得日本政府对中国武汉政府的敌对程度上升到了接近战争的地步。而苏联宣布将“卡尔·马克思”号航空母舰和“巴黎公社”号战列舰调往太平洋舰队,则是为了向日方施加压力。
  也正是因为武汉政府和苏联的关系,使得日本政府对中国武汉政府的敌对程度上升到了接近战争的地步。而苏联宣布将“卡尔·马克思”号航空母舰和“巴黎公社”号战列舰调往太平洋舰队,则是为了向日方施加压力。
  日本当局在得到这个消息后,也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宣布要派出舰队拦截“卡尔·马克思”号和“巴黎公社”号。
  而斯大林则在1928年5月10日派出了由16架TB-2型轰炸机组成的编队飞到靠近九州的日本领空附近晃悠,被正在巡逻的十五式飞行艇(水上飞机)发现。随后十几架从佐世堡基地起飞的三式舰上战斗机前往拦截,结果让日本人颜面尽失的事情发生了。
  他们最先进的三式舰上战斗机的航速居然比不上苏联的TB-2重型轰炸机!前者依靠一台质量不大可靠的450匹马力的中岛寿二型风冷式发动机驱动,而且还是一架双翼飞机,最快时速只有241公里。
  而TB-2配备了四台西门子的“尼普顿”式发动机,总共拥有3520马力的推力,而且TB-2还是一架单翼飞机,它的最快时速可以达到270公里。远远超过了日本人的三式舰上战斗机。
  因此,无论日本飞机怎么追赶,都只有跟在苏联的TB-2屁股后面吃灰的份——这还是因为苏联飞行员故意放慢速度勾引日本飞机!
  最后苏联飞机戏耍够了日本人,大摇大摆地飞走。日本人的三式舰上战斗机却有一架因为发动机故障(估计是飞得太拼命而过热了)而坠海,淹死了一个飞行员。而这一次的“TB快递”,只是一连串侵犯领空的开始!
  这种没完没了的“露机来访事件”不仅让日本人丢面子,而是给他们敲响了警钟——苏联红空军的实力远远超过日本的陆海军航空兵,如果日本人敢于拦截苏联的舰船,那么佐世堡、吴军港和东京就等着挨炸弹吧!
  随后,日本人又研究了苏联的TB-2轰炸机的照片,发现这种飞机和德国人的J.28运输机(客机)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发动机稍大一些(J.28运输型配备的是BMW公司生产的750匹马力的空冷发动机)。接着日本人就通过他们在德国的外交机关查询了德国J.28运输机的出口情况,原来苏联民航总局就是最大买家!
  知道了差距,又找到了苏联人的老师,善于学习的日本人当然就想到要和德国人合作了——虽然在一战中双方是对手,但是战后日德关系其实不错。不少日本陆军军官都在德国留学,而且日本驻协约国管控委员会的代表也一直给德国人通风报信,所以军控委员会所有的临时检查,德国人都能提前得到消息。
  而且,日本和英国的同盟关系在美国的压力下,于1921年12月13日就宣告终止。取而代之的是不具备任何军事同盟性质,实际上也没什么用的《英美日法条约》。
  失去了英日同盟,日本自然不能指望英国在这个时候提供什么帮助了——英国在输出军事技术方面比较严格,因此同盟关系结束后,英日的军事合作也基本结束,日本没有再从英国得到什么帮助。
  而美国和日本在当时又互为假想敌,美国自然也不会向日本提供航空技术援助。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能够求助的也只有向苏联提供了航空技术的德国。
  而采购Do-X型水上飞机和邀请卡尔·豪斯霍费尔访日,就是对日德合作可能性的一种试探。
  “将军。”赫斯曼知道日本对未来的德国非常重要,他思索着说,“我想您应该告诉您的日本朋友,目前和苏联开战是不理智的……日苏之间应该就中国问题寻找妥协的办法。”
  “哦,路德维希,你不赞成日本摧毁武汉政府吗?”卡尔·豪斯霍费尔皱了皱眉,“苏联人多半不会选择开战,今年是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斯大林虽然表现得非常强硬,但是全面开战肯定不是他的选项,红军的飞机最多在东京扔个几千吨炸弹,日本人应该能承受住。”
  赫斯曼点了点头,说:“将军,我同意您的看法。”他顿了下,“但是,日本一旦和武汉政府开战,就失去同我们进行合作的价值了。因为无论是胜利还是陷入泥潭,他们都被困在亚洲大陆上了……因此我们应该夸大苏联的实力,让日本人感到恐惧。同时,我们可以设法调解苏日之间的分歧。我想,苏日可以划分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中国足够庞大,而且目前武汉政府所控制的区域主要都是英国和法国的势力范围。”
第165章
日本的选择
  巨大的水上飞机从日本首都东京的空中掠过,这是为了向德意志帝国未来的盟友展现实力——世界上最大的飞机,拥有12台马力强劲的引擎,能够以超过200公里的时速飞行。这架飞机在1928年完全可以用“工业化奇迹”来形容。它的出现,顿时就引来了无数注视的目光,连昭和天皇也在枢密顾问官斋藤实海军大将的陪同下登上了赤坂离宫(这是一座西式宫殿)的阳台。
  “真大啊,比5月10日来袭的苏联飞机还要大,是吗?”昭和天皇几年前去过德国,还在德国接见了一群在欧洲国家当武官的少壮派军官。那时的德国正是战败后最悲惨的时候,但还是让天皇感觉到了德国工业实力的强大。德国的汽车、铁路、飞机和鲁尔区规模宏大的工厂,都远远不是日本能够相比的。
  “是的,陛下。”上了年纪,曾经担任过驻美国的武官,还参加过海军裁军会议的斋藤是性格温厚笃实的海军大将,也是“条约派”(主张遵守《华盛顿海军条约》反对盲目扩充军备)的支持者。
  “实际上苏联人用来威胁我们的轰炸机也是德国人提供的……”斋藤实海军大将用温和的语调告诉天皇,“我们在德国的武官报告,德国人以散件出口的方式向苏联提供了至少200架(这个数字被扩大了)J.28,这些飞机实际上是轰炸型的。”
  “200架!”天皇倒吸口凉气,现在日本没有一架战斗机能对付这种苏联轰炸机,要是有200架,这苏联莫非真的惹不起了?
  “可这违反了《凡尔赛条约》。”天皇低声嘀咕。
  “是的,陛下。”斋藤实说,“但是没有人会去追究。”
  “为什么?”
  “因为目前欧洲的形势非常复杂,协约国已经四分五裂。英国和德国关系密切,意大利也得益于‘实物赔偿’,因此会支持德国,美国则奉行孤立,不愿意过多干涉欧洲。而波兰因为苏联和德国同时崛起,也在寻求改善和德国的关系,以避免三线开战(还有一个波罗的)。在这种情况下,法国是没有力量单独去追究德国违反条约的行为。而且法国自身也有一股力量在寻求和德国改善关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